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7: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

第一篇: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

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

一、如何写好生物教学设计

1、书写生物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后记等。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然后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优化教学过程。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

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恰当内容或简短语言,尽快把学生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设计有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主要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案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学设计,过程是否清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否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的掌握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新颖独特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理念等等。因此教学设计 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教师最好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课堂巩固

(1)布置作业

针对当天所学的内容,精选习题,作业量应以班级内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参考标准,重点内容以课堂内完成为好。(2)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练、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主张,记录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仔细分析课堂教学过程的得失,甄别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譬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和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二、如何写好生物课堂实录

“教学故事”首先是“故事”,“故事性”应当是它的 基本属性。所谓“故事性”,就要求叙述有情境、有情节、有情感,有人物的对话、行动、有事情的发展过程。因此,写教学故事不是写论文,它是以叙事(讲故事)为主的,而不是以议论为主的。描述好发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鲜明故事,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但是,教学故事又不是单纯地讲故事,它是要通过一个片段的教学情节用来说明一个教学事理。从这个角度看,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而且目的巧妙地融合在手段之中,而手段则处处烘托着目的。

第一、要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描述生动的情节对教

学故事固然十分重要,但也不可求长、求全。确切地说,教学故事中的“故事”,只是为了说明某一教学事理的过程片段。如果故事说得太长了,包含的可以说明的教学事理必然很多,这样反而会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教学故事” 更应当追求“一事一议”所带来的集中和清晰的效果。

第二、要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在教学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只是故事的表面现象,而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前者是显性的,易被人们注意,也就会原封不动地去记录。而后者是隐性的,需要根据故事的中心(即希望说明的某一教学事理)去思考挖掘。要严格区别“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故事”这两者的不同。“实录”是巨细无遗、未经取舍的原生记录;而教学故事是撰写的,有中心思想,有写作目的,虽以事实材料为依据,但必须是围绕中心经过剪裁取舍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创作。

第三、要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教学故事”总体上是以“叙”为主,但不能没有议论,否则就无法达到要借助故事来说明某一教学事理的目的。当然,这里的“叙”和“议”是十分灵活的,可以先议后叙,也可以先叙后议,还可以夹叙夹议,议中有叙、叙中有议,使叙和议融为一体。

三、如何写好教学随笔

自从学校召开了青年教师座谈会之后,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但一个多星期过去,自己仍没有搞清楚这随笔到底该怎么写?应该写些什么内容?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格式或要求?

只好打开电脑,上网找找关于教学随笔的有关资料,这里找到几点关于如何写好教学随笔的建议,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篇随笔与大家共同交流吧。

教师要想写出好的随笔,在掌握了它的基本要求之后,要做的就是以下几点:

1、随手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2、随便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3、随心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4、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5、最后,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第二篇:多种方法教学阅读

多种方法教学阅读

图画书一直都是孩子的最爱,在烂漫的童年总有一些经典的童话伴随着孩子一路成长。《狼外婆》、《青蛙王子》、《睡美人》、《白雪公主》……这些深入人心的童话形象,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中深深烙印,成为一段段不能抹去的记忆,一本本小小的、精美的图画书也因此成为了孩提时枕边不可或缺的读本,或多或少总有几本珍藏着。

图画书以其亮丽的色彩,丰富的画面,好看的内容吸引着孩子们。那么孩子到底对图画书的哪些更感兴趣呢?他们在阅读图画书时是怎么开始的?作为成人(家长或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去关注些什么内容?也许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只是作为材料的提供者,以为给孩子购买几本书就行了,就完成了孩子阅读的梦想。我想这远远不够,孩子的最初阅读需要大人的带领和指点,教给孩子一页一页阅读、仔细观察的习惯,亲子阅读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在茶余饭后、临睡前,当和孩子一起捧着散发油墨味、色彩斑驳的图书,那一定是一幅温馨的画卷、一种惬意的享受。和孩子一起品读图画书的封面、扉页,包括每一页、每一张图片,在大人的引导下,让孩子渐渐读懂画面,读懂看书的一种习惯。这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在默默的积累中,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在教学中,我们都在尝试摸索着绘本阅读的一些良策,采用多样的方式让幼儿参与阅读,感受绘本所带来的魅力。绘本虽看上去简单但实际却蕴含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往往又会有偏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取舍间又会丢掉一些本真的东西。绘本阅读到底让孩子读什么?一个绘本一次活动能做多少?看了蛮多的早期阅读的课堂案例,发现老师们都急于想把所有的内容一股脑儿塞给孩子,以为孩子嘛看书都会,基本的阅读习惯都有,所以每页的画面都能读出个一二来。其实不然,绘本因为故事情节简单往往让我们都大意了,以为这么简单的内容孩子肯定都懂,于是便将很多的东西都安排进来。而在课堂当中,孩子真正会阅读、能读懂的到底有多少?怎样才算是读懂了?在每一次的阅读教学中,我以为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样的方式渗透不能少:一要一页一页慢慢的翻,这是一种阅读的顺序和习惯,慢慢翻才能看清每一页。二要一页一页静静的读,仔细去品读,特别是每一个细节,就能读出每一张图所隐藏的含义。三要清晰地说,看懂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才是读懂的表现。而对于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做到:一要仔细的品读绘本,对内容的解读和把握非常重要,有时一个绘本会有很多条线,关键看这次的活动选择什么线,只有自己先弄清楚了绘本的主线,在实施中才不会有偏差。二要关注重点画面的解读,教师在解读画面时不可能每一张图都平均分配、没有侧重,一定要挑选有重点讲解和一带而过的。三要突出情节转折处的画面,这里往往就蕴含了绘本的一个思想,通过对转折画面的理解,孩子也从画面中读懂了这个故事。

图画书是一粒幸福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童年灿烂的开花。播种就会有希望,让我们一起播下属于童年烂漫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收获永远的幸福!

第三篇:2013教学能手研修随笔范文

2013教学能手研修随笔

长安十二中 姜卓

我有幸于今年7月20日-7月23日参加了2013年西安市教学能手培养研训班。作为一名农村女教师能有机会和那么多名校的老师坐在一起培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感觉离名校很近,原来我们这些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的农村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和他们站在同一平台。同时,我也很清楚的认识到与他们的差距并不是一次培训可以抹杀,但却使我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热情又重新燃起,使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努力,不能安于现状,找准自己的长处,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积极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导教学实践,积极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争取缩小和名校老师的差距。

虽然,我知道这很难。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有很大的差别,我的学生中考进校成绩低,大多在350-400分之间。但这没关系,“因材施教”一直都是我教育教学的准则,而且大学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终身教育作为目标。我的理想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修养的优秀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劳动者。

今年暑期在区教育局组织的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有幸观摩了全国名校——昌乐二中一位28岁的物理老师一节课,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我。首先,28岁成为名师上的课这么精彩,我们之间的差距让我意识到自己多么的虚度光阴。其次,这位老师对教学的设计、课堂的把握、学生活动的引领正是我校课改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作为我们学校政治新课改的负责人,近一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效课堂”,并且自认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听完这节课后,发现自己的差距还很大。单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就远远不够,不能做到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总是不由自主的面面俱到的讲解,压制了学生作用的发挥。上完课就会发现和自己的课前设计不太符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更是差距较大。看来我除了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理念,还需克服多年教学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积极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吸收借鉴名校先进教学经验。

为此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3教学能手研修随笔

长安十二中 姜卓

这次培训时间只有短短5天时间,但每天都使我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全新感觉,真希望多多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感谢每一位给我们讲课的专家,尤其是77岁的张汉云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超凡的人格魅力折服于我。张教授以贴近一线教师的现实问题、困惑和疑难为基本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翔实的教学案例,对我们进行针对性指导,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还有其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无一例外的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充分认识到在普遍提出高效课堂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需要加强学习,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功能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面向学生的终身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及更高的道德素质,提高全面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教学设计(研修网)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都司街小学 罗芳

一、书“壮”

1.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谁运用我们昨天拟出的小标题来串说故事梗概。可是,面对3500名日军的包抄,负责大部队和群众3、4万人转移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请同学们拿起笔,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就写在课题的边上。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

师: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读他们的名字。

(生齐读。)

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

2、什么样的战士才算壮士?【预设:视死如归、有勇有谋、豪气冲天、坚定不移„„】

二、品“壮”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示的词语,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段,读一读。板书词语:满腔怒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

1、满腔怒火——打 英勇无畏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带着理解读。(2)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学生交流。

(3)而现在,他们又要对我们的群众赶尽杀绝,能不愤怒吗?读。(4)这段话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这样有什么好处?

动作、神态描写能达到“以外显内”的效果,可以反映人物的英勇无畏。让英雄的形象更为丰满。

去掉描写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读一遍。

此刻,鬼子们正拿着枪支、挥舞刺刀、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功上来,想象着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内容读一遍。

2、斩钉截铁——走 勇于牺牲、热爱人民、忠于祖国

过渡:五战士就这样打一段,走一段,走一段,打一段,终于完成了掩护任务。默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五位战士将要面对怎样的考验?

(生默读课文)

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斩钉截铁”)什么叫“斩钉截铁”(像把钉子斩掉,把铁截掉那般坚决果断)读:铿锵有力、声情并茂。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还有一面是敌人。

师: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

同学们,一条是赶上大部队的路,一条是绝路,到底该走哪一条呢?对于主力部队来说,这是 与 的抉择,所以(师领读: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对于群众来说,这是 与 的抉择,所以(战士们——跟快一点)对于六班的五位战士来说,这是 与 的抉择,但是,为了,他们怀揣着对人们、对祖国深沉的爱,义无反顾地将敌人——自己也选择了牺牲的道路,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壮士。

3、居高临下——砸 顽强不屈

过渡: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顽强地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

(生合作读。)

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写敌人的狼狈,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因为敌人是如此的残暴,所以我们才毫不手软。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一起来把写壮士们顶峰歼敌的内容读一读。

师: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雹子”等字眼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得非常密集、迅猛、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的顽强不屈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小结: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斗志,一个“砸”字,尽显壮士们的英勇和顽强。

4、昂首挺胸——跳 视死如归

过渡:此时,他们已经弹尽粮绝,来到了悬崖顶峰,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面对战士们有丝毫的畏惧和迟疑吗?

解释“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稳稳地立着,本课指五壮士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请你想象一下战士们此时的神情、心情,完成这一组练习题。

1、他们()地眺望着部队转移的方向,心里想()

2、他们()地望望向上爬的敌人,心里想()

3、他们()地看着深不见底的山谷,仿佛看到了()结合学生发言,依次小结:

英勇无畏,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视死如归,藐视敌人这是壮士的气概。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想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

生读口号

(2)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当疯狂的鬼子冲上来,原本想着“抓活的抓活的”,却发觉五壮士跳下深谷不见踪影,鬼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师:鬼子上来后,的确是气急败坏,四处寻找五壮士的下落,企图全部活捉五壮士。当他们发觉五壮士的确是从万丈悬崖上跳下去的时候,他们没有放一枪,没有放一炮。而是集合部队,列队向五壮士跳崖处,庄严地行了个日本军礼。师:同学们,请你再好好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疯狂凶残的日本鬼子低下头来,向五壮士致礼?

师:对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五壮士英勇不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彻底征服了疯狂的鬼子。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齐读课文。

(3)小结:是啊,英勇顽强、壮烈豪迈、视死如归,这就是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三)读“壮”

过渡: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只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在八年抗战中,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英勇献身的英雄激励着后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去感受他们的壮士形象。

共产党员赵一曼,面对敌人严刑审讯,坚贞不屈,拒不吐实,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赵一曼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敌人在公开处决前将她绑在一辆马车上游街示众,她一路高唱《红旗歌》,壮烈牺牲。

共产党员杨靖宇,率部队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展开激烈的斗争,50多天里,作战40多次,几乎弹尽粮绝,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日伪军包围住他,要他投降,他坚决不从,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四)说“壮”

师:有了这样一群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士,日本帝国主义怎能不一败涂地?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巍然屹立的英雄纪念塔,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

师: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全班起立,课件出示——向狼牙山五壮士敬礼!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显目标题: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因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次战役告诉我们:战争中永远没有赢家。但是,如果谁要来践踏我们的领土,侵略我们的主权,残害我们的同胞,我们一定会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誓死捍卫我们的祖国。

作业内容:

拼音9 ai ei ui

成章小学雁栖湖校区 喻雪娜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知道ai ei ui的标调位置。

4、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5、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6、认识“你、他、水、白、皮、子、在”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ai ei ui,明确单韵母与复韵母之间的不同之处。教学难点:复韵母既不能读成两个音,也不能不表示口型变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 ei ui,记清形,读准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2、会看图拼读这三个复韵母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学会复韵母ai ei ui,记清形,读准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学会复韵母ai ei ui,记清形,读准音,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单韵母ɑ o e i u ü整齐地排列着。

师:同学们,你们瞧,单韵母六姐妹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做拍手操呢,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做吗?(播放音乐)

张大嘴巴ɑɑɑ,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

2、看口形,猜一猜老师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并说说单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强调口型不变)

3、今天,单韵母六姐妹准备去郊游,它们都戴上了漂亮的帽子,不知道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带上四声的单韵母)开火车读。

(二)学习复韵母ɑi

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相处了一个多月了,彼此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前前后后都挨着谁吗?(如:我的左边挨着××,我的右边挨着××,我的前面挨着××,我的后面挨着××。)1自己先练习说一说。2请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大家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啊!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韵母就念“ɑi”。

2、先看黑板,出示单韵母ɑ的卡片,学生认读;离卡片远一点出示i的卡片,学生认读。

师: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有的可以自成音节,有的还可以和别的单韵母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像老师这样,把i紧紧地挨在ɑ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ɑi”。

3、教师范读,教给发音方法。

1复韵母发音时口型要变,ɑ读重些,i读轻些,两个音要连在一起,不能分开读。先摆好“ɑ”的口型,由“ɑ”快速地滑向“i”。对比读,a---ai,让学生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听清发音,说说老师刚才发的是什么音。

2学生根据要领练习发音。(个人—开火车,纠正发音)。

4、刚才我们学习的“ɑi”就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打开课本,你们瞧,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图上画着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他们挨在一起比高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姐姐的个子高,弟弟的个子矮。引导学生在说话练习中不断强化“ɑi”的读音。)

5、ǎi是第几声?第一声该怎么念?板书:ai

四声练习:两人一组开火车读

学儿歌:a母出现a上标,a母不在找 o e,i 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点去 掉。

让学生注意,ai的调号标在a的头上,因为a发音时的开口度比i大。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 我挨着你,你挨着我,āi āi āi。旧社会,孩子常挨饿,ái ái ái。姐姐高,弟弟矮,ǎi ǎi ǎi。我爱爸爸,我爱妈妈,ài ài ài。

(四)教学复韵母ei。

1、看插图说话引出ei: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丁丁砍柴,发出ei ei ei的声音。)

这个声音读得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

请你仔细观察:ei和画面上有哪些地方长得很像?

2、教师范读ei,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e音,很快地向i滑动,e重i轻。)

3、学生领读,指名读,齐读。

4、给ei标调,进行四声练习。

5、说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五)教学复韵母ui。

1、看插图引出ui:图上画着什么?请你仔细观察:ui和画面上有哪些地方长得很像?你能从图上找到复韵母ui吗?

2、ui,u在前,i在后,读的时候口形应该怎么变?谁会读?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发ui这个音的?(先发u,口形慢慢变小,变成i。u重i轻,一口气连成。)指名读、齐读。

3、告诉学生ui的声调标在i上,运用顺口溜:i、u同在标在后。进行ui的四声练习。

(六)巩固练习。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2、打乱次序带调读ai ei ui。

(七)书写复韵母ai ei ui。书写指导。

这三个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在四线格中写在什么位置,复韵母也写在什么位置。两个单韵母组成一个复韵母,是读一个音,写得时候也应该紧紧挨在一起。不能分得太开。

三年级人物外貌描写(指导课)

衡阳市珠晖区光明路小学 姓名:蒋红斌

教学分析:

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的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人物外貌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是是对人物的身材、容貌等方面的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好,不仅能提示人物性格,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起到烘托作用。三年级学生对人物的外貌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但不知道人物外貌描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进行描写。而这恰恰是学生以后进行写人记事习作时必须要掌握的。

1.认知目标: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2.理解目标:通过观察不同人的外貌特征来描述不同的人。

3.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在不同角度观察人物的外貌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明星照片、头像图片、范文(外貌描写片段)课前互动:巧辨明星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抛出话题

1.猜

师:刚刚同学们快辨认出了这些明星,那么,现在请大家看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大家猜一猜,“他”究竟是谁呢?

2.疑

学生猜不出是谁时,教师提问:为什么猜不出呢?

3.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同时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专门学习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游戏中领悟

1.看

师:这个游戏叫做“捉逃犯”。先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有一张逃犯的肖像,请认真观察40秒时间,你能记住他的长相吗?

(课件出示逃犯图)

2.做选择题

师:现在请你们跟随老师按顺序说说这个逃犯的外貌特点。(学生答题。)

师小结:刚刚同学们有序、准确地描述了逃犯的特点,协助警察迅速抓住了逃犯,像头发、眉毛等只是人物外貌中的容貌,而容貌、体态、身材、服饰、神态、姿势和风度等才构成人物的外貌。

(课件出示:知识链接)

3.悟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对逃犯的仔细观察,抓住了他的特点,那么,“细观察、抓特点”就是老师要教给你们的外貌描写中的方法之一。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人物外貌描写的范文。

(三)赏析中领悟

1.欣赏范文

课件出示范文,学生小声、快速读后,再指名读。

2.探究

(1)观察顺序

师:这段话抓住了哪些外貌描写,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讲解)

师小结:先整体后局部是一种观察顺序,在局部描写中也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顺序不只是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总而言之,观察时顺序一定要合理。

(2)运用的修辞

引导学生欣赏后,小结: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可以运用修辞使特点更突出。(3)学生再欣赏,提问:这个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这么一个小男孩的形象。那么,抓特点,并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四)现学现用,现场练习

1.说

(1)四人一组说说自己喜爱、熟悉的同学的外貌。

(2)指名说。

2.总结

师:顺序合理地观察,运用修辞突出特点,从而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老师教给同学们的外貌描写方法。

(五)作业

习作:猜猜他(她)是谁

板书设计:

习作:

人物外貌描写

细观察→顺序合理﹨

塑形象

抓特点 → 运用修辞∕

《一颗小豌豆》教学设计

衡山县星源学校小学部 廖咏涛

教材分析:

这是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平时的学习相处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自私,对别人的困难很冷漠。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从小豌豆助人为乐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方法与过程: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生:豌豆荚像翡翠,碧绿碧绿的。

生: 豌豆荚弯弯的,像绿色的小船。

生:豌豆荚是小豌豆的摇篮„„)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们熟悉的豌豆,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导入语: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再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9、10节。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地读,提高学生熟悉、学习课文的兴趣。)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

过渡: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个人自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带者问题去读课文,并从课文中去找到有关语句。)

3.指名汇报。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小组合作: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张习题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什么?

(感谢它 ; 感谢它 ; 感谢它 „„)

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因为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时,小姑娘发生了变化?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 ;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 ;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黄色的小花,小姑娘 „„)

(让学生体会小豌豆以它充满生机的活力,唤起了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望,从而使小姑娘逐渐恢复了健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填空练习,学习小组分发习题卡,让学生联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也突破了难点和难点。)

2.小组汇报。

3.师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黄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小豌豆一样助人为乐的同学,你知道他是谁? 请给大家来说一说吧。

四、拓展练习。

这颗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其他四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各自的愿望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颗小豌豆,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再选派一名同学来讲故事。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仿照课文,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与第一环节的构思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更有提高。在这里,学生想象的童话故事比第一环节更有深度,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师结束语: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而且,你们都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板书设计:

20* 一颗小豌豆

有理想 乐观 顽强 乐于助人

作业标题:《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 作业内容: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教师板书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我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如果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我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我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我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我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我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我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习,先背一下。自己背自己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我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我们一起来吧。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我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仅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学生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我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我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学生读

师: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虽然我们恋恋不舍,但我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我请大家推荐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共同的感受!

作业标题:一年级上册复习一 作业内容:

教学目的: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区别形近、音近字母,能够默写并拼读。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PPT。教学过程:

友。复习已经学过的拼音

导入:孩子们,在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朋友,今天我们在次回到拼音王国,来见见我们的老朋出示字母卡片,发到每个孩子的桌上。分别在黑板上贴上表示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房子卡片。请学生分别说说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别。全班齐背拼音口诀:

声母读来轻又短,韵母张嘴好响亮,整体音节音要长。

师:现在请孩子们到讲台上来,把字母宝宝们送到他们自己的家里吧。

学生摆完后请下面的学生纠正黑板上摆错的地方,还有错误的地方,教师稍加引导,让拼音字母按正确顺序摆好。

声母:b p m f d t ln g k h j q x y w 韵母:a o e i u v 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全班齐读,再次巩固。

 复习字形相似的字母

师:刚才大家做的真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在我们的拼音王国利有几对长得很像的双胞胎,看谁观察的最细心,最先发现他们呢。出示相似字母: b---d u---v

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嘴巴突出uuu,带上帽子vvv。

t---f n---m 伞把朝下ttt,一把拐杖fff。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全班齐读顺口溜,反复记忆。一边读顺口溜,一边做动作巩固。

课中休息

 两拼音节拼读

师:现在我们来到苹果园里,大家想不想吃到甘甜可口的苹果呢?那就一起来努力吧!复习拼音口诀:

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出示PPT:

ba pa ma fa da ta na la gaka ha ya wa bo po mo fo

de te ne le ge ke he me bi pi mi di ti ni li bu pu mu fu du tu nu lu guku hu nü lü yu 学生开火车拼读。

总结:大家都学得很不错,如果我们能一看到音节就马上拼出来就非常棒了。所以,平时我们还要多多努力,不断的练习,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能加油,让自己越来越熟练的掌握汉语拼音

第五篇:《窦娥冤》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窦娥冤》历来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

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它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这一折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基本上是一个场面。第一部分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窦娥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身披枷锁上场,唱出冤气冲天的怨恨。她揭露人世间的不公:“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指责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第二部分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倘秀才】【叨叨令】二曲是窦娥和刽子手的对白,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又写她“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多年不睹爹爹面”,交代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临刑前向婆婆嘱托后事,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又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第三部分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剧中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设计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和想象,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窦娥的悲剧形象是我国古典戏曲所创造出来的不朽的形象之一,具有深刻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魅力。分析主人公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首先指导学生预习,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可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能力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德育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教学难点

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副对联: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板书于黑板一侧)。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提示:同学们的回答要以积极鼓励为主。)

明确: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 出示投影: 1.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般分别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也可放在两折之间,作为过场。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音乐上,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一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和一些杂角,舞台演出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2.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尚有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作品取材广泛,斗争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窦娥冤》剧情简介

《窦娥冤》是作家晚年的作品,它述说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以此威逼窦娥成亲。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问成了死罪。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获了真凶,案情才昭雪。全剧共四折,本文节选的是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剧中,窦娥对“天”“地”进行了指责。作者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

(解说:最好是分角色朗读,包括舞台说明和科介要一并读出,为演出作一定的准备,这必须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可选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窦娥、监斩官、婆婆、刽子手和阅读舞台说明及科介。也可让两位同学分别读窦娥的唱词及说白,以增加参与的人数。为激发同学们的参与兴趣,教师也可选一角色或由同学指定角色来参与表演。)2.识记基本的知识。出示投影(注意字词)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

罪愆(qiān)苌弘(chánɡ)

亢旱(kànɡ)

暄(xuān)

盗跖颜渊:跖,传说中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孤身只影:孤单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独一人。古陌荒歼:指荒凉的地方。阡、陌,田间小路。

3.学生思考: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用简洁的词语为这几个场面标上小标题。明确:共三个场面,即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指斥天地(板书);

(二)“刽子云”至“负屈衔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诀别婆婆(板书);

(三)“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可概括为:三桩誓愿(板书)。

四、具体研习课文 1.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1)分析窦娥的形象特征。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明确:窦娥是一位坚强的女子形象,从文章中看,一个“冤”字贯穿其中,由一个冤字引出了窦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刚烈性格。

窦娥从上一场,就先用一支【端正好】的曲子,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由于内心悲愤到了极点,所以不由得对天地表示怨恨。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板书)。既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议(板书)和否定,很好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接着在诀别婆婆一部分中,充分展现了窦娥性格的另一面:淳朴、善良(板书)的美好心灵。从窦娥的行动和宾白中我们可以知道,窦娥是刚强的,面对酷刑,坚持正理。但为了婆婆免遭毒打,才被迫屈招。即使是走后街,也是为了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仍在劝慰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窦娥的善良性格和美好心灵,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窦娥临死前的希望和要求,也仅仅是央求婆婆顾念自己冤屈而死和生前的孤苦无依,对自己“遇时节将碗凉浆奠”,更突出了这一弱女子的悲惨遭遇。窦娥这善良、美好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这是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板书)和坚决抗争(板书),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这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以上答案仅供教师参考,学生回答只要抓住要点就应该给予肯定。)

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一个善良的女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的?

讨论后明确,从剧情中可以了解到窦娥的经历。她先是被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而后又年轻守寡,被张驴儿父子恃强霸占,再加上桃杌太守的草菅人命、严刑逼供,才把窦娥推向悲剧的结局。这一步一步的逼迫,也使得窦娥善良的性格越来越坚强。她不愿答应张驴儿的逼婚,还是抱着守贞节的道德观念,就是被张驴儿以父死相要挟时,窦娥对封建官府还抱有幻想,企图以官府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在遭到桃杌太守的毒打后,这一幻想就消失了,希望也彻底破灭了。由于她来自生活的底层,受的迫害越多,对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就越清楚,反抗就越强烈。由此可见,窦娥并非是一开始就对官府有着清醒认识的,而是在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对她撒开一面大网,使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走上反抗的道路。即使是本折一开始,窦娥在指天斥地的怒骂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哎,只落得个两泪涟涟”。直到“三桩誓愿”,她即将悲惨地离开人世的一刹那,她的感情才喷涌而出,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腐败、黑暗的封建吏治。可以说,窦娥的反抗也是被迫——被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逼出来的,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体现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揭露和否定。(2)分析蔡婆婆的形象及意义。

讨论后明确:蔡婆婆也是善良的人,虽然她收养窦娥是为了抵押顶债,十几年的相依为命使她和窦娥之间有了一种同命相怜的母子般的情感,这从她的宾白中可以看出。她对窦娥的受屈也是非常悲痛的,两处“痛杀我也”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但她在现实面前却没有窦娥那样坚强,那样敢于斗争,面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只能是逆来顺受;窦娥受刑时,也不敢提出有利于窦娥的证据,体现了她的懦弱、动摇。不过,赴刑场的路上为窦娥送行,之后又为窦娥收尸,还是可以看出她的那份善良的。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她的软弱,才引狼入室;正是她的动摇,才给了张驴儿可乘之机。所以,她也是逼迫窦娥走向悲剧的一员。蔡婆婆的形象与窦娥形成了鲜明对比,对窦娥形象的成功塑造作了映衬和必要的铺垫。(3)学生思考:既然蔡婆婆间接参与了对窦娥的迫害,为什么窦娥还要替她顶罪呢?这不是“愚孝”吗?

讨论明确:窦娥不是替婆婆顶罪,而是不忍见婆婆受拷打而屈招,这充分体现了窦娥也只是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一个普通女子,包括她为丈夫守贞节。虽然这是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但作为一个儿媳向婆婆尽孝,免使婆婆受罪,这一品行还是能得到社会认同的。“百善孝为先”嘛!小辈向长辈尽孝道,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还是应该发扬的。我们反对那种无原则的百依百顺的孝道,但对于牺牲自我,以避免长辈受害的“孝”,还是应该赞同的。并且通过窦娥处处替婆婆着想,关怀婆婆,尤其是本折中,在临刑时仍劝婆婆不要悲痛,更好地体现了窦娥的善良。如此善良又恪守妇道的女子却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可见社会的黑暗、制度的腐败,更有力地抨击了腐朽的社会秩序,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塑造窦娥这一形象要表现的主题。经讨论后明确:《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人悲剧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部剧称得上是元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但是这场冤案是在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做了高官后平反的。这表明古代劳动人民把自己的苦难寄托在明君或清官的身上,虽然符合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思想的局限性。劳动人民无法认识到造成其苦难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只有推翻这一制度,劳动人民才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思想局限在其他的戏剧和小说中也有反映。3.自由朗读《滚绣球》一曲,想想窦娥被贪赃官吏屈判死罪时,为什么要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明确: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窦娥生在窦天章这个落魄书生之家,深受政权与神权的影响,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给窦娥时,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只是临上刑场时,她方才清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社会真面目。于是,在《滚绣球》中,她猛烈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是。窦娥对鬼神的大胆谴责,对天地的斥骂,实际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几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外(外末,老年男子)科(角色动作)

净(花脸)

正旦(女主角)B.唐旗(摇旗)

只合(只该)

倘秀才(曲牌名)错勘(错判,错断)C.偃(倒)

取应(就职做官)也么哥(句尾助词)D.卜儿(老妇)

兀的(这)

葫芦提(糊里糊涂)2.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答案:

1.C(取应:参加考试以取得功名。)

2.A(点拨:这句话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黑暗本质。)

六、课堂小结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虽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已不仅仅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翻版,而是成为一部深刻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的**、官府的腐败,并且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深化了剧作主题,使人物和剧情有了强烈的感染力量。希望同学们认真品读,选取喜欢的词曲,把它们背诵下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2.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附原诗及答案: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关于戏剧的对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2.欣赏剧本的曲白艺术。

3.探究阅读:解读葛朗台太太、祥林嫂、窦娥三位女性形象。[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学生们收集的对联有: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 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 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 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三百付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内,燕子灯下。

二、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1.让四位同学分别朗读刽子手、监斩官、窦娥的宾白和舞台说明部分,同时女同学齐读窦娥的曲词。

2.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桩誓愿。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3.提问:它们化用了什么典故?

明确: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4.提问: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不行,第一愿是血溅白练,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皆瞧见”,以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并且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说明她死得冤枉、悲凄。第二愿是“六月飞雪”以“免得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飞霜”这个典故表现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第三愿是要楚州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东海孝妇”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加强化了她的斗争性。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5.提问:这三桩誓愿的提出,每一桩都是先用宾白提出,再用曲词进一步强化,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讨论后明确:三次宾白依次用“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进一步强调了窦娥之死的冤枉;再加上监斩官的对答,更使得这三桩誓愿出人意表,难以实现,也就更加衬托出三桩誓愿的依次实现后的惊天动地,确实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然后再用三支曲子依次对应,直抒胸臆,可谓是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而感人。

6.提问: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同学们,请想一下,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讨论后明确: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均是无法实现的。作者所引用的典故,也基本上是传说,但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证明了窦娥“委实得冤情不浅”。这正是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出超现实的情节,并且发生得那样合情合理,使人看不出一点牵强的痕迹,确信它就是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一种成功的表现。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的描写,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剧最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人们把《窦娥冤》又称作是《六月雪》,就是有力的证明。可以说,在本折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解说: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突破难点,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本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注重引导,也可以与第三单元学过的传统小说中的神话色彩结合起来,或同练习题中第四题结合起来进行。)

三、课文写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试就这种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写三桩誓愿,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深重、反抗强烈,而且显示她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后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生时离散,死后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情形和所蕴含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达了对二人忠贞爱情的赞颂和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

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两篇作品通过想象和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并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四、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经讨论学生归纳。

明确:如果不这样处理,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惩治贪官,恐怕会陷入常规的因果报应的结局,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七百年来此剧家喻户晓的原因。

教师补充:文学欣赏是以情感人,当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完全忘记了其他利害关系,为她而悲,为她而恨,已达到文学作品的教育目的。如果欣赏文学时用纯现实的观点来赏析,那么文学作品便没有它独特的价值了。实质上这涉及美学问题,即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实用价值是理性,主要讲道德的善恶,而审美价值,则是以情感为核心的。窦娥的誓愿从实用角度来说,的确不应当,因为它可能导致众多的人遭受灾难。但从审美的角度说,它是美的,从情感上深深打动了读者。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明确:1.《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引出石头的来源,为宝黛的悲剧爱情蒙上奇异的色彩。又如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借梦境点明小说的总纲和故事的结局。这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2.《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是用浪漫主义为这些英雄人物蒙上神秘色彩,深化了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聪明绝顶,近乎仙,但并不影响人民群众对他的喜爱。4.还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榜》《四大爱情故事》等,浪漫主义的手法都增添了作品的无穷魅力。(解说:以上三个问题是围绕戏剧的创作手法讨论、分析的,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形成专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本文体现了戏剧“本色派”的特点,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质朴无华,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1.赏析《滚绣球》。

(1)背诵并口译这支曲子。

(2)这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2.赏析《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支曲子。明确:这两支曲子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备感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时的悲痛心情。

课文中的说白也同样不带半点加工痕迹,我们看下面这段说白: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明确:这些朴素的语言出自窦娥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毫无雕饰之感,只觉得它像生活本身所表现的那样自然、生动,真实鲜活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窦娥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3.小结(写作提示)。

《窦娥冤》的语言之所以朴实无华,是由于作者善于在人民大众口语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同时他大量使用方言、俗语、谚语、成语,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于广大群众接受。

六、组织学生探究式阅读 1.出示投影:

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对原剧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做了一些改动,原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在《金锁记》中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的途中,在渡过黄河的时候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提问:你喜欢明传奇《金锁记》的改动吗?

学生甲:喜欢,这个团圆的结局符合了中国读者的期待心理。因为生活的美满是每个人的向往与追求。

学生乙: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却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流于一般的戏曲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想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2.解读葛朗台太太、祥林嫂、窦娥三位女性形象。学生小组讨论后,选一代表发言。明确:三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羔羊”一般的葛朗台太太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相信,只有忍受现世的苦难,死后灵魂才能上天堂。因此,面对贪婪冷酷而又极端吝啬的守财奴,她表现得那样忍让、善良和超脱,只相信“幸福只有在天上”。祥林嫂的死主要是封建礼教吃人的结果。在世时,她也曾试图通过宗教来拯救自己,以免遭受被“锯开”的痛苦,也希望死后自己的“魂灵”与阿毛相遇。但当发现宗教不可能拯救她的时候,她便“以死去撞地狱的门”。这或多或少也体现了一些“觉醒”。对于窦娥,在她的一切梦想破灭(官府没有覆勘,“天地”也没有为她伸张正义)之后,她开始了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对原以为“公正无私”的天地鬼神也开始了怀疑和否定。第三折的【端正好】【滚绣球】中怨天咒地的心声已远远超出了自身遭际的感叹,发展为对善恶对立、贤愚颠倒的社会现实的怀疑和不满,对世俗观念里最为神圣威严的天地日月鬼神表示了抗议和否定。在她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又是葛朗台太太和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七、课堂小结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也是一位熟悉民间疾苦的艺术家,他用本色又当行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劳而又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时代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并且为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形象,《窦娥冤》的确不愧为元曲之首。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一、二题。

2.课外阅读《窦娥冤》全剧。

下载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写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故事、教学随笔等多种研修方法(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篇一:桥教学实录 《桥》优质课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应该学会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而这种思考,在你见到题目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齐读课题生:(齐读)《桥》......

    黄河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篇一:《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docx 《黄河颂》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摘要:如何情景结合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减弱时代差异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z__c__s》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z c s》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学会认读Z、C、S三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准确。 2.学会正确书写Z、C、S三个声母。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赵州桥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赵州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赵州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 3、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赵州桥......

    教学随笔小故事

    教学随笔小故事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中学 苗金英 如果说实现理想是一种幸福,那么我是幸福的。从我上学第一天开始,看到讲台上老师神奇地在一方高台上指点江山,特别崇拜地就确......

    教学随笔——静等花开

    静等花开 江边明德小学陶艳珍 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只要我们用爱心呵护,用平和的心等待,一切都会变得美好。生活中如此,教学中也亦然。 那年夏天,姐送给我一株君子兰,......

    校本研修个人教学随笔

    校本研修个人教学随笔 在最近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

    运用多种方法突出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有适应其规律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既不同于数学、化学,更不同于语文、史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