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中生物《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
最新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节要知道果酒、果醋制作所需的菌种,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会写反应式;说 出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正确理解影响发酵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自行设计果醋制作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和 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在学习中体会已有知识的不足和 进一步探究、拓展的必要性。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 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教材内容全解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 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①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其细胞大小为1—5微米X5—30微米,最长可达100微米。呈圆形、椭圆形、卵圆形、柠檬形、香肠形等,某些菌种可形成假菌丝。
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2)果酒制作的原理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如下:
酶
C6H1206+6O2→6CO2+6H20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如下: 酶
C6H12O6 → 2C2H5OH+2C02
实例1 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 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B.大豆粉和有氧 D.大豆粉和无氧
讲解: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 水,不产生酒精。大豆粉主要含蛋白质,用作酿酒不合适,原因有二:一是酵母含有更多的直接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的酶类,发酵快,而蛋白质转化复杂,并产生含氮副产物,对酵母茵生命活动不利;二是成本高。答案:C ②影响酵母菌繁殖的因素
酵母菌分布广泛,“喜欢”葡萄汁等含糖量高的果汁。培养酵母菌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麦芽汁组成复杂,能为酵母菌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一25℃。酵母菌生活在偏酸环境中,最适pH为4。0~5.8。在最低pH=2.5,最高pH:8.o的两种环境中,酵母菌尚能生存和生长,但生长非常缓慢而且易死亡。
实验2 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讲解: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答案:D ③酵母菌发酵过程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实例3 生产用菌种的来源主要是()①自然环境 ②收集菌株筛选 ③购置生产用菌种 ④培养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讲解:工业微生物所用菌种的4g$-来源是自然环境,筛选分离发酵产品所需的菌株,经培育改良后可能成为菌种。如果已知所需发酵产品的产生种名,则尽量多地收集该种菌的不同菌株,并筛选。一般都是购置专用菌种或向单位购买产量高的菌种。
答案:D 2.果醋制作的原理(1)醋酸菌形态
醋酸菌的形状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的,成对的,也有成链状的。以鞭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幼龄细胞呈革兰氏阴性,老龄菌不稳定。
(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 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酶
C2H5OH+O2 →CH3COOH +H20 实例4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①需氧型②厌氧型 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②①③ B.③②①① C.③②①② D.②②③①
讲解:酵母茵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乳酸菌为严格厌 氧菌;醋酸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为严格好氧菌。答案:B
二、实验设计
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1—L1)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2.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
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如图右图所示),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实例5 下列叙述能够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是()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C.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讲解: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称杂菌),一旦污染杂菌,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榨油机清洗,并晾干,发酵瓶清洗,并用70%酒精消毒,防止器材上的菌种进入发酵液;装入葡萄汁,封闭充气口,防止空气中的菌种进入,发酵装置的排气O2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阻挡外 面空气
中的菌种进入发酵液。答案:ABCD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由于发酵作用,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C0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酵液出现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10天后,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发酵过程中,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生成浮槽的盖子。
2.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3.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具有特有的果香,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
四、课题延伸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想一想,如果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如何设计对照?
五、相关链接
1.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而人工培养酵母菌,首先需要获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如何将葡萄上附着的酵母菌分离出来,获得纯净的菌种呢?你可以在参考“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再做尝试。
2.制作果醋时,也可以直接在果酒中加入醋酸菌。醋酸菌的菌种可以到当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你也可以尝试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分离的方法参见专题2。
例1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 B.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酵母菌只在酒精发酵中发挥作用 D.酵母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存 方法指导: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予生殖,在条件好时进行出芽
生殖,条件恶劣时进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生殖方式进行无性生殖。酵母菌在酱油酿造、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选择出酵母酋和霉菌。
答案:BCD 例2 食醋生产具有协同作用的菌是()①曲霉 ②细菌 ③酵母菌 ④醋酸菌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方法指导:食醋酿造与果醋酿造所用原料不同,食醋酿造一般用粮食,内含大量淀粉,先用曲霉使淀粉水解成糖,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然后用酵母菌使糖转变成酒精。最后用醋酸菌使酒精氧化成醋酸。食醋生产就是这些菌协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例3 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因素的是()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左右 . C.Ph=2.5
D.pH—6 方法指导:酵母菌生活在偏酸,含糖量高的环境中,温度为20℃左右,pH约为6时酵母菌能快速生长繁殖,在pH=2.5的环境中尚能生长,但生长非常缓慢极易死亡
答案:C 例4葡萄的糖分是()①乳糖 ②麦芽糖 ③葡萄糖 ④蔗糖 ⑤果糖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⑤
方法指导:乳糖在动物乳汁中含有,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丰富的麦芽糖,葡萄中的糖分全部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成熟时两者比例相等。
答案:D 例5 关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就是无氧呼吸 B.发酵就是发酵工程
C.发酵就是只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D.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方法指导: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 和无氧发酵,通过发酵可以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微生物的菌体——单细胞蛋白,发酵工程是应用于发酵过程的一种生物技术。
第二篇: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
关于果醋及果酒的制作过程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生物学习后,我们在学习细胞结构是接触到了酵母菌。在知道酵母菌能制作果酒后,我们对于制作果酒的过程十分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了解了这一过程,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了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果酒与果醋并掌握其原理。
—实验器材
新鲜水果苹果、葡萄、梨等白糖酵母液白醋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或者是罐头瓶注射器纱布记号笔等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称量冲洗除去腐烂、坏死部位及其枝梗榨汁
2、将果汁转至容器瓶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按每一千克水果中加入大约100ml的酵母液的比例往容器中加入酵母液并迅速盖好瓶盖果酒的制作榨取的汁液与白醋以1:1的比例混合并用2~3层纱布盖住瓶口果醋的制作
3、果酒放在室温下即可果醋放在32℃左右恒温培养箱中以保持发酵菌的最适发酵温度
4、定期观察果酒与果醋瓶中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5、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与果醋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同时对果酒中酒精浓度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1、我们组的果酒与果醋做得都挺成功的果酒的味道很浓其中未榨汁的梨酒的酒味最浓喝了两三口后脑袋就有了发热的感觉果醋的醋香味也很好品尝了的组员描述到有苹果的芳香醋的酵香还有悦目的色泽
2、有一瓶果酒中由于加入的白糖过多导致果酒中有很浓的甜味 —实验分析
1、酒精浓度的高低受加入酵母液的多少加入糖的多少水果本身的含糖量发酵条件的控制及发酵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而果酒的香味则跟水果的种类、水果的新鲜程度有关
3、有一个装苹果汁的瓶盖不是很固定产生的气体能将瓶盖崩开因此效果不是太好因为崩开后有氧气进入影响发酵
第三篇:《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说课教案
一、说设计思路
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对果酒和果醋的鉴别引出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
二、说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苹果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从能力上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三)教学条件分析
由于是临时组建的实验,器材不够齐全,条件有限,葡萄也不在这个季节丰收。另外本课题介绍的实验过程简便,只有一个流程图,因此在教学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但是由于实验本身很简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葡萄酒。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考纲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说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列举其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意义
(3)区别消毒和灭菌。
2.能力目标
(1)可以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尝试设计简易的葡萄酒的制作装置,独立完成葡萄酒的制作。
(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操作技能。
(3)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葡萄酒的制作流程,进行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客观的观察和记录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2)根据葡萄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找出简单易行的制作葡萄酒的方法。
(4)关注生活,体验葡萄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流程
(2)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五、说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主导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析疑—质疑—释疑”,设置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装置的设计及葡萄酒的制作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本课题的特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通过学生自学明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依据菌种的特点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分析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动手制作葡萄酒。
第2课时安排在10天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制的葡萄酒,进行成果评价并且对葡萄酒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对于不理想的葡萄酒可以重新制作,以便更熟练的掌握葡萄酒的制作流程。探讨制作葡萄醋的操作过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课下尝试制作葡萄醋。
六、说教学过程
(1)通过俗语引出果酒和国醋,介绍果酒和果醋在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产方面的意义。
(2)拿出事先准备的自制葡萄酒和苹果醋,并提出如何将两者区分开来,黑板板书学生列举的方法,并引出化学检测方法,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
(3)快乐体验,让制作过或亲身观看过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学生谈谈制作过程,引出“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制作的过程”。
(4)师生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流程、实验过程等方面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5)老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简短介绍实验流程,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6)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如何区分果酒和果醋的方法引出酒精的检测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自己做的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通过比较果酒和果醋的PH大小,证明果酒中的却有醋酸产生。这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实验的信心。然后引出学生实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师生共同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等方面完成实验设计。
亮点之处:整个课堂设计很新颖,准备充分,采用不常见的倒叙是一个创新。课堂氛围活跃,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有体现,能够很好的掌控时间,知识点主次分明。
不足之处:由于整节课穿插了三个实验,使得时间过于紧凑,也让很多知识点没有得到落实,实验原理讲的过于简单,实验材料红提准备不充分,内容衔接不够好,原打算通过提到红提引出酵母菌;通过介绍发酵罐、榨汁机引出消毒;通过发酵罐预留三分之一的目的引出发酵过程应该先有氧呼吸繁殖后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对于发酵过程中的条件讲解不到为。最后观看视频后没有及时点评,随堂练习不够,课后没有小结。
第四篇: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学案3
高中生物
实验8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浙科版
一、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1.与做酒有关的微生物是:________。
2.酒的风味取决于:________的不同。
3.制作果酒的原料:葡萄或其他果汁。
4.利用酵母菌制作葡萄酒的原理: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________呼吸将葡萄糖________成酒精,反响式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________%时,酵母菌就会________。
5.实验操作
(1)设备及其用品:(略)
(2)材料:紫葡萄、新鲜酵母或干酵母
(3)步骤:
①冲洗
取2.5~5kg的________葡萄→用水洗净→在鲜红紫色的________溶液中浸泡约________min→用水洗净→________水分,待用
②榨汁
[来源:Zxxk.Com]
用多功能榨汁机以________速将葡萄打成浆状(也可以用杵和研钵捣烂)
③制作酵母悬液
适量干酵母(2.5
kg葡萄约用1
g干酵母)放在一小烧杯中。干酵母成糊状→加少许(一小撮)________,混匀,放置片刻→待酵母悬液中出现________即可
④装入发酵瓶
△装量不要超过________
△瓶上所加的玻璃管最好是________的,否那么效果不好。
⑤酒精发酵
△发酵温度:25~30
℃
假设温度偏低,那么________________
假设温度高于____℃,要采取降温措施,否那么________
△发酵时间:________天[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鉴别发酵完毕的依据:发酵瓶中________
⑥过滤、分装、保存
发酵液(浑浊)(用________过滤,除去葡萄皮和籽。同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葡萄酒)→滤液(仍然浑浊)(分装到____
L的____瓶中,加盖,密封,静置)→________即为葡萄酒(清澈)
⑦葡萄美酒
答案:1.酵母菌
2.菌种
4.无氧 氧化 C6H12O6―→2CO2+2C2H5OH(酒精)
16 死亡
5.(3)成熟 高锰酸钾 5 沥去 低 40 蔗糖 气泡
2/3 弯曲 发酵时间延长 30 酒的风味不佳 2~3 停止出现气泡 两层纱布 用洗干净的手挤压滤渣 1~2 细口
上清液
二、用果汁制作果酒
1.与做果酒有关的微生物:________
2.原理:
C6H12O6―→2CO2+2C2H5OH
3.制作葡萄酒的材料:
(1)水果:________(最好)、梨、柑橘或其他水果
(2)新鲜酵母或干酵母
4.步骤:
(1)制取果汁:
苹果________→多功能榨汁机打碎→____层纱布过滤即成果汁
(2)配料(以1升为例)
向____L发酵瓶中加200g________→倒入果汁→转动发酵瓶使________→倒入________(约1
g干酵母),混匀、加盖
(3)发酵
天可见到气泡→____天剧烈发酵停止→取出果酒过滤和分装
考前须知:
①发酵开始时,由于________________会使瓶内出现________,该情况不能持续出现________天以上。
②假设________天还看不到气泡,必须________,使发酵作用尽快发生。[来源:学.科.网]
(4)静置________个月,用________法取出________即为果酒。[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1.酵母菌
3.(1)苹果
4.(1)切成大块 2(2)2 蔗糖 蔗糖完全溶解 酵母悬液(3)3 10 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负压 3 3 参加更多的酵母 5~6 虹吸 上清液
三、用果酒制果醋
1.与做果醋有关的微生物:________[来源:Z.xx.k.Com]
2.原理:
C2H5OH+O2―→+H2O
3.实验设备及用品:(略)
4.实验材料:果酒和醋化醋杆菌
5.实验步骤:
把800
mL酒—水混合物倒入________瓶中→发酵在________瓶中(将适量________菌的培养物或醋曲悬液加在200
mL酒—水混合物中混匀,调pH至________后倒入________瓶中,使________)→将水簇箱通气泵由________(①②③中选)通气,通气不必太快→48
h后,用pH试纸检查________瓶中流出液的pH,假设呈________性,那么进行下一步→调节甲与乙间的双通活塞、乙与丙③处的螺丝夹,使流出液量为____滴/____min→每天用pH鉴测流出液→停止实验
果醋发酵的简单装置
答案:1.醋化醋杆菌
5.甲 乙 醋化醋杆 7.0 乙 锯末均匀湿透 ②
乙 酸 1 5 pH不再减少 全部流入乙瓶 铝箔 40~50
八 过滤空气,防止杂菌污染 发酵液流出的速度 铝箔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设计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细胞代谢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另外,学生已具备做实验的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思考,积极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因而本节课引入对照实验和变量控制。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可以联系工业制氨的反应,并把其与细胞代谢的一系列反应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相比较。进而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2.能力目标: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难点)。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图示法,表格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
巧设情景,精心设问(5分钟)
[新课导入] 已近中午了,大家的肚子一定饿了。为什么肚子会饿呢?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问题探讨]展示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及实验的巧妙之处。[指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鸟类的胃不仅有物理性消化,还有化学性消化。(此实验是开创了酶研究先河。其问题的提出,实验方案,实验设想,结论与推论等过程及创新思维的意识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对比说明]工业制氨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高温、高压、催化剂)细胞内是否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依然高效有序的进行,原因何在?(学生推测:细胞内有生物催化剂。)探究研讨,引议释疑 [提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8分钟)
[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引导思考,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感性认识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 我们知道过氧化氢可以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如果给你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你能否设计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实施实验。)[提示1]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 [提示2]反应物怎么选择呢?
[提示3] 因变量是什么?(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
[提示4] 观察那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提示5]实验预期和结果讨论。(结果: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催化效率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提问:为什么酶具有高效性?(回答:降低了活化能。)引导参考教材利用教材插图,结合文字叙述,形象描述,让学生理解酶的作用。[总结]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二、酶的本质(10分钟)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1.从人物的角度来看
学生完成课本82页基础题一,体会几位科学家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
2.从研究结果的角度来看
从观察到到问题,从问题到猜测,从猜测到实验,从不完善到完善,这是做科学的必然步骤,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 →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培养学生继承、创新、实事求是和大胆实践等科学精神和态度。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过程。)3.引导与激励
让学生结合酶本质的探索历程及萨姆特历时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谈谈对马克思的话的理解。
[学生感言] 科学无坦途,科学的苦与甜。
[教师激励性评价] 科学知识都不是一承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唯有上下求索,才能做到科研无止境。你也可以是未来科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星星。
[总结]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进一步探究修炼](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酶的本质,分层指导,训练实验思维能力。)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教学小结](2分钟)
细胞作为开放性的生命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对细胞高效有序地完成各种生理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有关酶的本质的探索也处于不断不断完善中。近年来,酶工程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活力,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既归功于大胆的猜想,又归功于科学而巧妙的实验设计,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和实验去解决问题,那么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形中发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希望明天的科学之星就是你。
五、课后作业:基础题一 练习: 资源与学案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的设计思路清晰,体现新课堂大五环教学思想。第一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体验和教材问题探讨等相关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第二环,巧用对比,引导学生联系工业制氨的条件引出“生物催化剂──酶”第三环,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动手实验,完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第四环,交流分享,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所学知识条理起来。并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以便做的更好。第五环,总结巩固,分层修炼。
课后学生说,这节课听得很明白,感觉一直是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乐趣。从教学效果看,新五环教学法比较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生物教学。它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水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发展、完善新五环教学法,让这种方法更适合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