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专题2课题1)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题背景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对于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b、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c、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2.过程与方法
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培养的操作。
四、教学难点:
培养基的制备和微生物的分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正课:
一、微生物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二)微生物类群:
(三)细菌 1.细菌的结构
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细胞内椭圆形的一种休眠体,帮助细菌渡过不良环境)2.细菌的繁殖:分裂生殖(二分裂)3.菌落:
(1)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2)特征:大小、形状、光泽度、硬度、透明度等。如肺炎双球菌的R菌菌落表面粗糙,S菌菌落表面光滑。
(3)功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四)、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 1.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P 2.营养要素物质:C源、N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
(三)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参考教材附录内容)3.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1)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2)杀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3.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1)消毒方法:
a、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b、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或 80 ℃ 下煮15min c、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d、紫外线消毒 ……
(2)灭菌方法: a、灼烧灭菌
b、干热灭菌:160-170 ℃下加热1-2h。
c、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 ℃下维持15-30min.4.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程序: a.器具的灭菌 b.培养基的配制 c.培养基的灭菌 d.倒平板 e.微生物接种 f.恒温箱中培养 g.菌种的保存
二、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培养基制备方法
2、教师演示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步骤是:
a.计算:根据培养基配方比例,计算配制100ml的培养基,各种成分用量。b.称量:准确称取各种成分。
c.溶化:将称好的牛肉膏加少量水溶化后,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加热溶解,并补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d.灭菌:将配置好培养基转移到锥瓶中,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灭菌15~30min。将培养基用旧报纸包裹,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灭菌2h。
e.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教师讲解到平板的才操作方法,以及解决讨论题。
(二)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方法常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教师讲解平板划线法。课本18页,并解决问题讨论。
2、教师讲解系列稀释方法以及涂布平板操作。课本19页,并解决讨论题
(三)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四)菌种的保存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㈠.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㈡.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㈢.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h与24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
第二篇: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四、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五、实验材料
器材: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药品: 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其他: 火柴、木条等。
六、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师: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师: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板书]
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 出示一瓶氧气,师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生: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师:提问:木条放入瓶中与瓶外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总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师: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生: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师:讲述:【注意】
(1)硫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二氧化硫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实验时集气瓶中应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
(3)实验完毕应将燃烧匙立即插入水中,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盛有硫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纯氧中燃烧实验 师:提问:碳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 生:碳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师生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
1、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2、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演示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学生讲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
1、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实验观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
1、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融物把集气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气不纯、铁丝生锈、没有等到火柴快燃尽就伸入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讨论:前面几种物质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结:
1、生成物只有一种
2、反应物都有氧气参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讲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与氧化反应、都会放热。提问: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作业:56页第二题
板书:
课题2 氧气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4)有三态变化,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被复燃 化学性质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组长意见:
五、教学反思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
也克先拜巴扎镇中学 哈斯耶提·瓦日斯
9年级7班 2017.10.14
第三篇:校本课题教学设计2
小学美术《有 趣 的 组 合》------线描想象画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里面是大家所熟悉的,请大家一块来看看。(出示图片)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 __人__ ?
师:对。“人”是我们所熟悉的。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的熟悉程度与反应程度高:你有几个鼻子?有多少眼睛?你的耳 朵数量比嘴多还是少?
师:每个人的身体表面都有一些相同的器官,下面请各小组讨论:我们人体表面都有哪些器官?
2.出示“眼、鼻、嘴、耳、手、脚”器官的演示文稿。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结:„„有点变形的器官你们都能准确地说出来,真是太厉害了。
(关于器官的“形状、颜色”学生基本都有说到。如:因手背上多了红点令人印象深刻;脚掌因过大而令人印象深刻;嘴巴因 厚大、鲜红而令人印象深刻;眼睛因黄色醒目而令人印象深刻等。)
二、引导讨论组合画面,初步感知组合画与众不同的形式
1.师:刚才同学的表现不错,尤其是XX说得挺好!老师这有个绿宝瓶(实物),里面有些小器官,老师打算送他们一部分。其他组的同学也想得到吗?想得到就表现给老师看!
2.这瓶里有很多器官,由于老师想多带些给大家,而瓶的容量实在太小,它们都变形了(分发瓶中器官)。
问:你认识自己手中所分发到的器官吗?那是什么?知道的同学马上举手告诉大家。(生答)
3.师:有不认识的吗?展示给我们看看,让大家来分辨一下。
(在此故意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让他们主动而仔细地辨认变形的器官。(道具:简笔画纸片,让学生熟悉、掌握它们的画法。)
4.师:这些器官是可以另外组合的,你试试将它们摆放成一幅画。请各小组再次合作,各显神通地摆一摆。
注意:a.无须将所有器官都摆上。b.摆放位置确定好后,再将双面胶带撕掉固定。(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摆放。)小组互评,奖励笑脸,讨论修改部分组合图。(通过比较,插入交叠、遮挡、对称等摆放方式。)
5.小结:各小组将手、脚、眼、鼻、耳、嘴等进行了有趣的组合。(引出课题:有趣的组合,小组合作有着器官的图,经学生与老师小议,讨论,得出了一些简单的构图方式(疏密、轻重等)及摆放方式(交叠、对称、遮挡等),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以线来表现)。
从开始学生观看人的图片到设疑:“你能试着将这些散乱独个的器官重组摆放成一幅画吗?”)
三、引导观察,学生构思
1.师:观察你们所组合的这些画,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加些什么让整幅画丰富起来吗?(生答)
2.师:方法有不少,我们就选其中大多数同学说的一种———线,来让整幅画丰富起来。你知道线有哪些表现形式吗?(出示范画)请学生观察,找出线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所用工具。
四、布置作画
1.师:现在就请大家通过想象,运用线与你所熟悉的器官以及所带的现有绘画工具创作一幅画。(板书:线描想象画)
2.出示作业与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发掘个性作品。
五、欣赏评价
1.自我评价(描述自己的作品)a.师示范描述范画。b.师帮助描述学生自己的画作。c.学生独立描述自己的作品。2.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
六、整理小结
1.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以“笑脸”作为奖励。(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的学习,鼓励性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总结:(略)
第四篇: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
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实验材料:
器材: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药品: 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板书】
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为何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3):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留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总结:(1):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2):引燃铁丝
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3):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破裂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碳、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练习:课本36页第3题中(1)、(2)、(3)、(4)作业:课本36页第1、2题
第五篇:微型课题教学设计2
《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提问》教学设计1 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The Fourth Period(Section B 2a-3b)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aims(1)Key Vocabulary Wife,husband,whole,scene,shine,bright,ground,lead,voice,brave,as soon as, get lost, made of(2)Target Language The wife told her husband that unless he left the children to die in the forest, the whole family would die.Don’t eat it until you get to the forest.As soon as you wake up ,you must go to the forest with your father.What a long time you slept in the forest!(3)Structure: unless, as soon as and so…that 2.Ability aims(1)learn to find out the text type and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role-play the story.(2)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help them learn to tell the story.(3)learn to find out the key words and the main ideas of each scene.3.Moral aims You must be calm and don’t be panic when you meet any difficulties and try your best to get over them.Teaching Key Points 1.Learn to act out the play.2.Enabl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key words a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scene.3.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rough telling the story.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Learn 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each scene by reading and learn to role-play the story.Teaching Methods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aids:CA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1.ask,Do you like reading the fairy tales? Which eastern fairy have you ever read?(设计思路):这一启发性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从而问出悬念,形成期待,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去探索。
2.Show a video clip of the movie in CAI.Then tell students the names of these stroy.The last picture is "Hansel and Gretel”.Ask, Can you guess what this fairy tale is about?(设计思路):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先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旨大意。鼓励学生进行后面阅读技巧的训练。
3.Introduce the features of a play briefly.Step 2.Pre-reading 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think about “What will happen next?”
(设计思路):文章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具有很强的启发性,问题富有猜测性,问出悬念,形成期待,引导学生走进剧本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借助这一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有关故事的阅读,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为阅读做铺垫。
2.Call some students to say their ideas.Step 3.While-reading 1.Reading for information(1)Read the descriptions in 2b and then look through the whole pla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s of each scene.(2)Compare and match each description in 2c with the correct scene.(3)Check the answers.2.Checking the answers 3.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1)Scan the story and find out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Call some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things they don’t understand.(2)Divide the class into six groups.Then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n group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scene?
(设计思路):设计这一问题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每一场戏剧材料的跳读,来促使学生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有个粗略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尤其是哪些基础薄弱、兴趣低的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将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
(3)Ask several leaders of the groups to do a report about the chart in 3a.(4)Write some key words from each scene in 3a.(5)After the group work, complete the summary of the play in3b.Step 3 Post-reading.(1)Call two volunteers to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3a and 3b.(2)Discuss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in 2d:
A.Why does the wife tell her husband to leave the children in the forest?
B.What does Hansel go out to get?
C.Why does he do this in the moonlight ?
D.How do Hansel and Gretel find their way home?
E.Why do Hansel and Gretel get lost the second time?
(设计思路):教师在这一环节之前的活动中,创造了民主和平等的学习环境。读后的问题设计要与文本有相应的联系,更要为语言输出做铺垫。这几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参照文本,运用自身知识分析加工,并最终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加强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外,这个环节的问题需要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梳理和回顾,是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依据。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上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具有较强的层次性,还是学生梳理文本信息的重要线索。
Step 4 Role-play 1.Ask every group to tell a story of each scene.2.Call some groups to tell the story before the class.Give every group some praise and encouragement.3.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play in groups of four.Step 5 Summary In this class, we have learned the fairy tale Hansel and Gretel.Ask,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lay?(设计思路):这一问题的设计融合了复习和情感教育,起到了多重效果。通过积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糖果屋》这一文学剧本的了解与理解。这一问题的提出更加能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简短的总结文章内涵与思想。另一方面,韩塞尔和葛雷特兄妹的机智和勇气也是学生应该学习的。
Step 6 Homework 1.Who’s the old woman inside the house? Do you think the play will continue?
(设计思路):这个开放式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体验阅读乐趣,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该名著的欲望。
2.Ask students to guess and find out the whole story ,Then read it carefully.3.Prepare for telling the story next class.Blackboard Design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The Fourth Period(Section B 2a-3b)Scene1:plan,kill,save,get
Scene2:get up,forest,get wood Scene3:drop,lost,see
Scene4:sleep,come back,can't go out
Scene5:no stone,bread,follow Scene6:can't see,walk,find Scene7:lost,song,lead,eat(课后反思):带着问题去注意细节,这是一种训练阅读能力的好办法,长此以往,学生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会逐渐提高阅读能力。本节课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借助一段有关《糖果屋》的视频,自然地引出阅读内容。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也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语言能力的平台。其中教学在各个环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含义。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英语阅读课堂上,合理优化的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