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大亚课题教学设计2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徐大亚 【单位】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和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用连加和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和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意义,会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一开火车的形式口算卡片。
2、互相评价。
二、新授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5+2=7 7+1=8(2)5+2+1=8
3、老师想知道5+2+1=8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4、比较两种算法:
异:第(1)种用的是两个一步算式,第(2)种用的是一个两步算式。
同:(1)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两种算法都对。(2)两种方法都是用5+2的结果7,再加上1,得出8的。
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
第(2)种,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并建议学生多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5、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6、完成做一做左边的题目。
(1)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可能出现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8-2=6 6-2=4(2)8-2-2=4(3)8-4=4
对每一种算法都作出分析,重点分析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补充课题。
3、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4、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目。
(1)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注意教会学生看图,因为这种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三、游戏:
请同学表演,同学们要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订正。)
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0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四、练习: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1、P73第1题:
(1)先出示正在跳绳的5个同学,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又走来4个同学,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请同学口答出算式,再填书。
2、分别完成P73第3题左边3道算式和成P74第6题左边3道算式.(都要求画出计算过程。)
五、小测:
同桌间互换小测本,互相各出两道连加、两道连减考同桌,再收小测本批改。
六、总结:
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 8-2-2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自评——互评——师评
第二篇:徐大亚课题教学设计3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 徐大亚 【单位】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课题】搭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今天美羊羊可高兴了,因为她和喜羊羊他们约好了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美羊羊想穿得漂亮一点,她打开衣柜,拿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请同学们帮她打扮打扮,你会怎样搭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
二、新课讲解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一)、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1、出示课件 美羊羊想穿得漂亮一点,她打开衣柜,拿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请同学们帮她打扮打扮,你会怎样搭配呢?注意: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配在一起穿,算一种穿法,到底有多少种穿法呢?
2、学生猜一猜有几种穿法。
3、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画一画,写一写,连一连,记录的方法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记录清楚,让大家能看明白。
4、展示学生记录单。
(二)、讨论交流记录方法
1、你是怎么记录的?(1、文字,2、画图,3数字,4字母等)
2、展示用不同图形符号表示的方法。讨论用图形符号表示方法简单方便,能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地表示出来,还进行了分类
3、及时评价
对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及时的评价,可以是学生通过对比后得出的评价,不管是那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与肯定。
4、发现了原来有六种搭配的同学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的。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你会有新的发现。在研究穿衣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上装跟下装的搭配也是有学问的,课件出示 先确定一件上装,来搭配3件下装,完了;再拿另一件上装来搭配3件下装,这样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就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增加衣服件数来配一配
1、一件上衣配三件下衣,有3种配法,2件呢?再增加一件上衣有多少种配法?继续增加至9件上衣会有多少种配法?
2、换个角度想,从下往上配,一件下衣有几种配法?2件呢?„„有10件下衣有多少种配法?
3、要是有9件上衣,8件下衣,会有几种配法呢?你怎么就配得这么快呢?
板书: 2件上衣 3件下衣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3×2=6(种)
上装的件数×下装的件数=搭配的种数
三、巩固练习
(一)、配早餐
选好了衣服,美羊羊要吃早餐了,看看都有哪些好吃的 ?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1种,想想美羊羊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你记录在白纸上,越快越好。用什么方法记录会更快呢?
(二)、配数字
吃完了早餐,大伙们准备离开羊村去玩了,但村长慢羊羊给它们出了一道数字游戏,要求它们答对了才可以离开羊村。拉动纸条,看看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记录下来。
(三)、小结:
配早餐,配数字跟配衣服是不是一个道理?都是几种事物搭配?(2种)要想知道两种事物搭配共有几种方法,有什么规律?(两种事物的种数相乘)
四、拓展延伸
两件上装,三件下装,如果再加上两双鞋子,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五、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
衣服主示图 不重复不遗漏 《围绕“三教”思想,探究多元化评价方式》课题——教学设计
× 3 = 6(种)有顺序
第三篇:教学设计《蜗牛的奖杯》徐亚哲
教学设计《蜗牛的奖杯》
【教材分析】 《蜗牛的奖杯》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了蜗牛由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遥遥领先,捧走了冠军奖杯,退化成如今只能勉强地从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爬行的动物,表现了一个凝重的主题——人不能把成绩和荣誉当成包袱,如果自满自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就会落后、倒退,从而告诫人们要从蜗牛身上吸取教训,“视今天为落后”,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去夺取新的辉煌。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图中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词语,通过理解词语来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明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读议结合,启发明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蜗牛的居功自傲、不思进取;让学生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蜗牛头饰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学情分析】 根据低年级儿童对故事感兴趣的特点,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读书、发现,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从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想象,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同时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教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读演感悟法。【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工具性和趣味性。以词带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运用插图,浅化知识难点和放飞想象;抓住头尾,启迪心灵和明白道理。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提倡的是以朗读代替讲解,我根据低年级儿童对故事感兴趣的特点,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读书、发现,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从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想象,读中体验,读中感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法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蜗牛爬行图)谁能说说蜗牛是什么样的吗?
3、师设悬念:其实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它是什么样子呢? 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蜗牛飞行图)
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如果你就是这只能自由飞行的蜗牛,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心情读出来。突出“有力”、“自由”。
6、同学们,读到这里,看着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读了《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相信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的奖杯)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一)学习二自然段
1、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蜗牛也去了,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比赛的情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二自然段、齐读。
2、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蜗牛都甩下了谁?后面还会有谁?所有这些对手都被蜗牛甩得很远,这就是------“遥遥领先”。(多媒体出示词语“遥遥领先”)因此,它捧走了冠军奖杯,成了飞行冠军。(在蜗牛飞行图下面板书:飞行冠军)
3、出示蜗牛领奖图,你看着领奖台上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指导第二自然段:把你对它的夸奖赞美读出来吧。指名读,评价。
[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体会。]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是这只蜗牛,你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夸奖、赞美,你会怎么想呢?是呀,此时这只蜗牛手捧奖杯,它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从此它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引出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① 轻声读,找出一对亲姐妹。② 理解唯恐、生怕。
③教师点拨。(第1件事是怕什么?第2件事又是怕什么?这两件事哪件更害怕?)
④意思相近的词能不能交换位置? ⑤指导朗读。
4、看来,这只蜗牛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看得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至三句,体会小蜗牛骄傲自满的心情。
5、小朋友,小蜗牛的身体是那样的柔软,那样的小,可是这只奖杯却——(出示:很大很重)
有多大?用手比划比划。这么大,这么大,甚至更大!
有多重?背在背上什么感觉?谁来做个动作。我们一起来背背,哎哟,哎哟,真重呀!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读中体味蜗牛的心情,更好地把握其形象。] 3(三)、学习第四段。
1就这样,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背了多久?哪个词告诉我们的?(出示:天长日久)指名读。
2、这回,小蜗牛终于可以每时每刻都和它的奖杯在一起了,它一定乐坏了,是不是?为什么?自己读读第四小节。(出示:第四小节)
3、它为什么不高兴?
(1)翅膀怎么不见了?上哪儿去了?
噢,我明白了,很长时间不用翅膀,翅膀就越变越小,最后没有了,翅膀——(出示:退化)。
(2)可是,没有翅膀还有奖杯呀,每天睡在里面,多舒服呀!怎么不舒服了?你怎么知道的?
(3)读读这个词(出示:勉强)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勉强——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述:蜗牛就是这样从一个飞行冠军变成了现在驮着个硬壳、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模样。(板书“爬行”)
4、看着这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出示蜗牛图),你想送什么词语给它呢?出示()的蜗牛。学生交流结合朗读: 后悔的蜗牛,它后悔什么呢?请你读出它的后悔。可怜的蜗牛,你可怜它什么?请你读出它的可怜。
难过的蜗牛
它为什么难过?请你把它的难过告诉大家。„„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蜗牛蜗牛的可怜和后悔吧。齐读 [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4
四、回归整体 渗透教育。
1、再次播放《蜗牛和黄鹂鸟》,你现在听了这首歌,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有什么话对蜗牛说吗?
2、听了同学们对蜗牛说的话,老师也想送给蜗牛两句话。请同学们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
——莎士比亚
3、总结:是呀,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得到奖状,得到奖品,也可能会得到奖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而应该让它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让学生借教育别人而进行自我教育,逐步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1、讲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或朋友听。
2、蜗牛认识到错误后,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有什么教训要告诉我们大家的吗?【板书设计】
7、蜗牛的奖杯
骄傲
飞行冠军—————————→慢慢爬行
变成
奖杯——————————→硬壳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四篇: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四、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五、实验材料
器材: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药品: 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其他: 火柴、木条等。
六、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师: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师: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板书]
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 出示一瓶氧气,师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生: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师:提问:木条放入瓶中与瓶外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总结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师: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生: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师:讲述:【注意】
(1)硫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二氧化硫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实验时集气瓶中应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
(3)实验完毕应将燃烧匙立即插入水中,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盛有硫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纯氧中燃烧实验 师:提问:碳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 生:碳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师生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
1、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2、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演示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学生讲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
1、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实验观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
1、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融物把集气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气不纯、铁丝生锈、没有等到火柴快燃尽就伸入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讨论:前面几种物质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结:
1、生成物只有一种
2、反应物都有氧气参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讲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与氧化反应、都会放热。提问: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作业:56页第二题
板书:
课题2 氧气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4)有三态变化,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被复燃 化学性质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组长意见:
五、教学反思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
也克先拜巴扎镇中学 哈斯耶提·瓦日斯
9年级7班 2017.10.14
第五篇:校本课题教学设计2
小学美术《有 趣 的 组 合》------线描想象画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里面是大家所熟悉的,请大家一块来看看。(出示图片)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 __人__ ?
师:对。“人”是我们所熟悉的。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的熟悉程度与反应程度高:你有几个鼻子?有多少眼睛?你的耳 朵数量比嘴多还是少?
师:每个人的身体表面都有一些相同的器官,下面请各小组讨论:我们人体表面都有哪些器官?
2.出示“眼、鼻、嘴、耳、手、脚”器官的演示文稿。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结:„„有点变形的器官你们都能准确地说出来,真是太厉害了。
(关于器官的“形状、颜色”学生基本都有说到。如:因手背上多了红点令人印象深刻;脚掌因过大而令人印象深刻;嘴巴因 厚大、鲜红而令人印象深刻;眼睛因黄色醒目而令人印象深刻等。)
二、引导讨论组合画面,初步感知组合画与众不同的形式
1.师:刚才同学的表现不错,尤其是XX说得挺好!老师这有个绿宝瓶(实物),里面有些小器官,老师打算送他们一部分。其他组的同学也想得到吗?想得到就表现给老师看!
2.这瓶里有很多器官,由于老师想多带些给大家,而瓶的容量实在太小,它们都变形了(分发瓶中器官)。
问:你认识自己手中所分发到的器官吗?那是什么?知道的同学马上举手告诉大家。(生答)
3.师:有不认识的吗?展示给我们看看,让大家来分辨一下。
(在此故意埋下伏笔,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让他们主动而仔细地辨认变形的器官。(道具:简笔画纸片,让学生熟悉、掌握它们的画法。)
4.师:这些器官是可以另外组合的,你试试将它们摆放成一幅画。请各小组再次合作,各显神通地摆一摆。
注意:a.无须将所有器官都摆上。b.摆放位置确定好后,再将双面胶带撕掉固定。(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摆放。)小组互评,奖励笑脸,讨论修改部分组合图。(通过比较,插入交叠、遮挡、对称等摆放方式。)
5.小结:各小组将手、脚、眼、鼻、耳、嘴等进行了有趣的组合。(引出课题:有趣的组合,小组合作有着器官的图,经学生与老师小议,讨论,得出了一些简单的构图方式(疏密、轻重等)及摆放方式(交叠、对称、遮挡等),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以线来表现)。
从开始学生观看人的图片到设疑:“你能试着将这些散乱独个的器官重组摆放成一幅画吗?”)
三、引导观察,学生构思
1.师:观察你们所组合的这些画,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加些什么让整幅画丰富起来吗?(生答)
2.师:方法有不少,我们就选其中大多数同学说的一种———线,来让整幅画丰富起来。你知道线有哪些表现形式吗?(出示范画)请学生观察,找出线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所用工具。
四、布置作画
1.师:现在就请大家通过想象,运用线与你所熟悉的器官以及所带的现有绘画工具创作一幅画。(板书:线描想象画)
2.出示作业与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发掘个性作品。
五、欣赏评价
1.自我评价(描述自己的作品)a.师示范描述范画。b.师帮助描述学生自己的画作。c.学生独立描述自己的作品。2.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
六、整理小结
1.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以“笑脸”作为奖励。(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的学习,鼓励性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