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19-05-12 17: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篇: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一 知识回顾

(1)溶液是

溶剂是 溶质是(2)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

A NaCl

B

NH4NO

3C

NaOH

D

CaO(3)将20gNaCl放50g水溶解后,剩余2gNaCl,则制得溶液 克,其中溶质 克 二 课前预习

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的分类

(1)饱和溶液:在 下,向 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2

3、结晶:○

课内探究

1、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合作探究

阅读P33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并确定方案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5gNaCl 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 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 结论: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 增补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NaCl 无限制溶解在 水中。水增多时,饱和溶液变成 溶液。描述刚才的实验中一次出现哪几种溶液?有哪些收获?

2、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活动与探究2 5 g KNO3 溶解在20mL水中,10g KNO3 溶解在20mL水中(1)小组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 KNO3 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当温度改变时,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观察并交流:

现象: 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 KNO3固体,即。结论:温度升高时。描述刚才的实验中一次出现哪几种溶液?有哪些收获?

思考:

你能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吗?

3、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1.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 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现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是什么?

2.将食盐水滴到玻璃片上,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

什么是结晶?从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精讲点拨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强调“在一定温度”在“一定量溶剂里” 2.结晶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2)蒸发溶剂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课堂小结:

请相互讨论一下,这节课学会哪些内容,是否有疑惑的知识,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1)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2)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3)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二、简答题

1.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课后延伸 1、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5、厨房中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请用尽量多的方法加以区别。6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第二篇: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

(1)溶液是指 溶剂是 溶质是(2)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

A NaCl B.NH4NO3 C.NaOH D CaO(3)将20gNaCl放50g水溶解后,剩余2gNaCl,则制得溶液 克,其中溶质 g.2.预习

叫做饱和溶液 叫做不饱和溶液

导入新课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课内探究

1、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合作探究

阅读P33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并确定方案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结论: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水增多时,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活动与探究2(1)小组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当温度改变时,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观察并交流:杯底未见KNO3固体。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结论: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 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将食盐水滴到玻璃片上,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

(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讨论感悟)

自主学习:

1、你能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吗?

2、什么是结晶?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是什么? 4.、从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精讲点拨: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强调“在一定温度”在“一定量溶剂里” 2.结晶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2)蒸发溶剂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课堂小结:

请相互讨论一下,这节课学会哪些内容,是否有疑惑的知识,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A】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4、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相同 D.无法判断

6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二、填空题

【A】1.在一定温度下,除少数物质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无限制混合外.大多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溶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这些溶质的溶液都有两种状态:(1)(2)2.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 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为 溶液和 溶液.4.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B】5.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1)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2)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3)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二、简答题 【A】1.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① ; ② ; ③.【B】2.要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课后延伸

【A】

1、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

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B】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C、同温下,一种固体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另一种固体的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B、饱和溶液升温时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浓度最大。

6、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7、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 溶液.8、厨房中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请用尽量多的方法加以区别。

[课后作业:P41页5、6题]

第三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以七年级已学过的“物质的溶解性”中的性质课件为切入点,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及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

二、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三、难点:

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动画

小花熊和小伙伴在森林里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要喝糖水!”

熊妈妈:”好,妈妈倒给你喝.”

熊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花熊喝了一口以后说:”不甜,不甜” 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再加点儿糖.”

熊妈妈取了一勺糖放如水杯中, 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如水杯中, 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花熊:”妈妈再加点糖.熊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小花熊:”为什么呀?”

师:为什么呀?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更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实验1: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水.向水中逐渐加白糖,直到试管底部有少量不溶解的糖出现,搅拌后不消失.师:这个现象与动画上的是不是一样? 师:哦,好象水已经吃饱了,再加糖它也吃不下了.你们说是吗?像这种状态的溶液,通常就叫饱和溶液.板书: 饱和溶液: ________不能继续溶解______的 溶液 师:如果还能继续溶解糖,这种溶液就叫做 生:不饱和溶液

师:对,叫做不饱和溶液,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刚才得到的饱和溶液.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样才能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糖也溶解掉呢? 生:给它加水 师:对 实验2:向试管中加适量水,直到晶体完全溶解

师:看,加水以后,糖继续溶解了,也就是说,溶液变得不„„.不饱和了

师:对,从这里我们看到,溶液饱和还是不饱和跟溶剂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说饱和溶液时,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 板书:填上在一定量溶剂里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试管底部剩余的糖也溶解掉呢 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

实验3:加热试管,直到晶体完全消失 生:呀!糖又溶解了

师:那现在的水还能不能接着”吃”糖呢?是不是饱和了呢? 实验4:向试管中加少量糖,全部溶解

师:水又能溶解糖了,说明加热之后,溶液变成„„„..水还是那么多,为什么刚才溶液是饱和的,后来又不饱和了呢? 生:温度升高了

师:对,这说明,溶液饱和不饱和还跟什么因素有关?(温度)所以,当我们说某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在一定的温度下” 板书;填上在一定的温度下 继续动画

熊妈妈:”因为水吃饱了,它再也吃不下糖了 小熊似乎明白了„„„

小熊喝了几口水后,放下杯子说:”妈妈,我不想喝了>” 熊妈妈:”你不是喜欢喝糖水嘛,为什么不喝了?” 小熊:”我不喝,就是不喝”

熊妈妈想了想,拿出了一包橘子粉加到水里,橘子粉全部溶解,水变为橙红色.小熊很惊讶,问:”妈妈,你不是说水”吃饱”了吗?它怎么又能吃了呢? 熊妈妈:”傻孩子,妈妈说它吃饱了,是说它吃糖吃饱了,没有说它不能吃别的东西呀? 师:饱和糖水里是不是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能不能接着溶解橘子粉,食盐,味精呢? 师”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在平时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下面我们用其他物质做一做实验,看看情况是不是相同。

实验5:向试管中加约5毫升水,再加入食盐,震荡,直到底部的食盐不再溶解为止。把一部分上层清夜倒如另一只试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硫酸铜晶体,振荡,硝酸钾、硫酸铜晶体全部溶解。

师:原来水这么“贪心”,吃饱了还可以吃别的东西。刚才我们配制的饱和溶液是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是不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前面是不是还要再加一个条件? 生:是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师:很好,所谓饱和溶液是指“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饱和溶液。请同学们把黑板上这句话再作补充和修改。什么是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师:不饱和溶液如何定义呢?

生: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师:怎样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怎样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现在我们用比较典型又比较便宜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在你们的桌子上有食盐或硝酸钾,请你们先配制他们的不饱和溶液,讨论、尝试把它变成饱和溶液,然后再讨论、再尝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师: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加溶剂,升温)

反过来,从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加溶质,降温)师:溶液从饱和到不饱和我们可以加溶剂,从不饱和到饱和能不能也通过改变溶剂的量来达到呢?怎样用实验证明?这个问题留给你们思考。

师: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稀溶液呢?

实验6:取一大钥匙硝酸钾放入一支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振荡,硝酸钾全部溶解;取一小 钥匙氢氧化钙放入另一支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振荡,有不溶物。现在知道答案了吗?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小结:

这节课 的收获?

第四篇:第九单元教学设计和试题

第九单元

我换牙了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中统计的作用,产生统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小学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而且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换牙的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同的。这样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统计的欲望,体现统计的必要性。二是强调学生对统计全过程的体验。

该信息窗呈现了许多小朋友关心换牙的情境,通过对话提出“换了3颗牙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由“你说我讲”的系列安排,让学生参与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全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中统计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加强体验分类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分类统计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及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教学难点:能够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学措施:

1、注重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统计过程。

2、运用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单元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新 课

第 一 网 教学具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X k B 1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比()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3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第五篇: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材第115页的例一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归纳、推理的能力,能运用一些规律吧图形排列成漂亮的图案。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创造美的图案,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谁来跟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利用上节课的规律谁在课下进行了设计,把成果举起来给同学们看一看。

(在评议学生作品中复习规律)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引入 老师出示这节课课件首页

老师:马上就要六一儿童节了,不仅我们在准备着欢庆自己的节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在准备的过一个精彩的儿童节。

老师:在同学们正在准备一个大型的篝火晚会来庆祝节日,可是在同学们都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欣欣同学却发愁了。她不知要要穿那件衣服参加晚会。大家帮忙选一选吧。

老师:我替小欣欣谢谢大家。大家选的衣服果然很漂亮。不过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你们发现什么了吗?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学生:左边衣服是一条红、一条白色这样循环的,右边的衣服是一条白色、一条黑色这样循环的。学生:这两件衣服的色彩是循环排列的。

学生:这两件衣服的颜色一个是红白、红白排列,一个是白黑、白黑排列都很有规律。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图形的变化规律)

老师:小欣欣同学穿着你们帮忙挑选的衣服来到了篝火晚会的现场,看到同学们正忙着挂灯笼呢!想想同学们,如果是你们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对,去帮同学们一起挂灯笼。真棒你们都是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们个小提示吧!看看那些灯笼的颜色,你们能看出什么呢?

老师:同学们的眼力真棒!那么快就发现了灯笼的奥秘。那些灯笼是不是也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变化着颜色呢。

老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会场终于布置好了,真漂亮啊!看看那些漂亮的挂饰,你们能发现什么奥秘呢?

老师:对,所有的挂饰在进行着有规律的变化。图形的变化是不是很有趣呢!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几个小问题,锻炼下大家的眼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真棒!很轻松加愉快的就把老师给大家的问题解决了,你们真是太聪明、太棒了!

老师:在咱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按照规律变化的图形呢?回答当然是有了,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看看生活中的存在的那些图形。老师:你们是不是发现了生活中的图形变化的规律呢?只要你们认真观察、仔细去找就一定能发现更多图形变化的规律。让我们带着认真和细心去发现生活中那些隐藏的、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下载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定稿)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 了解溶液饱和与否与溶液浓稀之......

    第九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溶液的配置【学习目标】: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习重点】:即目标【学习重点】;即目标课前预习1.100g10%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

    第九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第九单元《法布尔观察昆虫》教学反思 七棵树镇中心小学 梁平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

    校本课题教学设计2[最终定稿]

    小学美术《有 趣 的 组 合》------线描想象画 一、导入活动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里面是大家所熟悉的,请大家一块来看看。(出示图片)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

    微型课题教学设计2

    《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提问》教学设计1 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The Fourth Period(Section B 2a-3b)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