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1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50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8页图示
1、出示48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9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9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六、【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如:6÷4写作6:4,读作6比4。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第二课时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50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
1、熟悉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2、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的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二、探索新只
1、想一想: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表格并板书。a÷b=a/b=a:b
2、质疑、解疑
师:比的前项、后项是不是任意数都可以,什么数不行?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因为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所以在比中,比的后项不能为0.3、理解比、分数、除法的区别。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全班认识:
除法的一中运算,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是表示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0页中的“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页中的“练一练”。
3、补充练习。填一填 4:()=24():8=0.5
四、实践活动
1、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找出自己身上的比。
2、拓展知识。
第二篇:第四单元《比》教学质量分析
第四单元《比》教学质量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以及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学习也将为后面学生圆周率、百分数以及比例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在大体上显现出有概念到性质、方法,再到实际应用的递进过程。
本单元教材是由之前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独立出来的新单元。旨在分化单元知识强度和进一步强化比的知识教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一是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二是能够运用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经历经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比较、类推的能力,体验化归的数学方法;四是在解决有关比的分配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0
本单元的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单元尽管是新单元,但知识点与之前相比基本一致。内容安排也比较集中。教学中,我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是注意情境创设,在丰富的显示素材中理解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比与除法的联系很紧密。学习了除法后,为什么还要进一步认识比呢?比应该比除法表示的意义更丰富。怎样揭示比的内涵呢?教学中,我充分结合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丰富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比,并在生活中进一步感知比的现实意义。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比与除法以及比与分数的异同,内化认识。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比的理解。比的分配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引导学生感知比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比的重要素材。数学知识生活化是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生活知识数学化是培养学生意识和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广泛的联系性,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重视题型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比的知识比较灵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不同的问题,在归类的基础上,反思解题行为,归纳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技能。
四是关注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自主优化中提高学习能力。化简比是一项基本的基本功。怎样化简比可以根据基本性质,也可以计算出比值,再改写成比的形式等。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反思中积累学习经验。
本单元的教学我安排了五个课时进行教学。选用了基础训练的配套试卷进行了测试。这份试卷分量比较小,每道题的分值比较大。班级学生平均分为75分。不合格的有6人,不合格人数有所减少,但都是之前有不合格的情况的学生。这也反应了班级教学中补缺补差难度比较大。
尽管班级学生人数不多,但是不合格的比率较大。这样的班级现实也考验着日常的课堂教学。今后的课堂教学要在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等的基本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三篇:第四单元测试题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归省(xǐng)行辈(háng)撺掇(chuān duó)晦暗(huì)B、亢奋(kāng)羁绊(jī)冗杂(rǒng)蓦然(mò)C、惬意(qiè)颦蹙(píng)粲然(càn)瞋视(chēn)D、花鬘(mán)呓语(yì)齁声(hōu)叱咤(zhà)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尽态极妍 参差不齐 B、包罗万象 奇伟磅礴 离合悲欢 息息相通 C、变幻多姿 高视阔步 低回琬转 浑身解数 D、本色当行 叱咤风云 盛情难却 挺身屹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B、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C、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4、下列对原句的意思表达正确的一项是()(2分)原句:西服原价一套六百元,现价二百元一套。
A、西服原来一套六百元,现在只有原价的三分之一。B、西服原来一套六百元,现价降低了原价的三分之一。C、西服原来一套六百元,现在只有原价的三分之一倍。D、西服原来一套六百元,现在降低到原价的三分之二。
5、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说明: “载人舟”:鞋店名。把鞋子比喻为载人之舟。
“玉壶缘”:茶叶店名。“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家和”:家具店名。令人联想到家和万事兴,联想到“家”最重要的是亲情。班上王虹同学的舅舅待人热情,理发技术不错,他在小巷深处开了一家个体小理发店,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大家都觉得这个店名不好,想帮他换个店名。请你也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来,并作简要说明。(3分)
6、给下文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话。(2分)
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黄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子,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
这话让这位美国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
7、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2分)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爱,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19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这些传神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朋友们。(3分)
2.文中写了“我”看戏前的心理变化,试依次写出这种变化(每种变化限用两字)。→ →(3分)
3、第②段中“跑”照应了第一段中的“ ” 字。(2分)
4、第②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触觉来写的句子是“ ”。从嗅觉写的句子是“ ”。本段写景的作用是。(3分)
5.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2分)
6.第②段中写到“似乎听到歌吹了”,“我”真听见了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3分)
7、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这种感受与“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3分)
(二)美丽的谎言 阿仑(15分)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老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l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心里一直惦记着在名册里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了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每到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和母亲的殷殷笑容。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之所以这样,唯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 了担心。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1.本文记叙了、和 说“谎”的几件事.这几个人说谎的共同原因是。(4分)
2.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老师的“谎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3、当“我”得知母亲有病,一个人去医院打针,却在电话里说她很好时,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下来。请你写出“我”此时的心理变化。(3分)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一句话的理解。(3分)
5、结尾说“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我”到底知不知道母亲说谎的真正原因?为什么?(3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动词)几欲先走(逃跑)B.侧目(用眼看,动词)宾客意少舒(不多)C.指其一端(一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D.几欲先走(音jī,几乎)一抚尺而已(罢了)2.理解填空。(3分)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众人灭火之声音是。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 ”一词(实为短语)可以看出。
3.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4.翻译下列句子。(2分)不能名其一处也 5.试比较画“ ”和画“ ”两处对声音的描写,看看特点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4分)
四、作文(40分)题目:体验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2、C
3、C
4、A
5、例:舒心发屋 回头发屋 丝情理发店
6、您看我们黄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让您走呢!
7、略
二、阅读理解
(一)(一)1、拔、点、磕、退、上、架 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2、→ → 3.飞
4.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看戏愉快和急切的心情,对农村秀丽风光的热爱
5.比喻 写船行之快,衬托出“我”想看戏的急切心情
6、没有。这只是“我”急切的心理作用 7.听得出神,忘了自我 写出了“社戏”在“我”心中的无穷魅力
(二)1.老师 “我” 母亲 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2.使“我”和同学们快乐,使我们得到鼓励,树立自信心。
3.示例:母亲为什么要对我说谎,为什么骗我?我一定要问清楚!不!这还用问吗?她不就是怕我担心吗? 这是母亲对我的爱,我还有什么必要问呢? 点拨:抓住人物当时的心情,结合对母亲的理解和感受到的强烈的、浓浓的母爱来写
4、“用心说出的谎言”是为了让对方快乐,精心设计了一些隐瞒事实的话。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和理解。这样的谎言体现出了人们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感。
5、知道。因为“我”了解母亲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一心为儿子着想的心情。
三、文言文阅读
1.B点拨:“宾客意少舒”中“少”音“shāo”,意思是“稍微”。2.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又夹 3.C 点拨:此句为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4.(1)不能指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情况)。(2)不能说清其中的一个地方。
5.画“ ”句子描写的声音较单一,画“ ”的句子描写得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听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把表演推向一个高潮。
第四篇: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比的认识》单元测试卷
一、计算。(12分)
1、化简下列比。
12﹕21 0.25﹕1 2﹕
二、填空。(24分)
1、正兴小学6(1)班有男生28人,女生24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5﹕14 0.3﹕0.4 16
2、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8分)
12﹕5 0.875﹕38
3.6﹕2.4 23﹕34
3、解方程。(12分)
X ÷352114=6 25 ÷ X=42 X—4X=24
4﹕20 5328X—5=5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把11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水占盐水的()(),盐与水的比是()﹕()。
3、甲数比乙数少
1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与甲乙两数之和的比是()﹕(),乙与甲乙两数之差的比是()﹕()。
4、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6个月完成,乙队单独修8个月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时间的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11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6、正兴小学今年植树的棵数是去年的1.2倍,正兴小学今年与去年植树棵数的比是()﹕()。
7、长方形的宽比长少
27,宽与长的比是()﹕()。
8、甲乙两数的比是7﹕4,甲比乙多
()()(),乙比甲少()。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0、A:B=3﹕7,则SA﹕SB=()﹕()。(S≠0)
11、甲拿出糖果的17给乙,则甲乙两人的糖果一样多,原来甲乙两人糖果的比是()﹕()。
1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13、如图,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正方形的五、解决问题。(24分)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比宽多了
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11,相当于小正方形的,64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三、判断题。(错的请改过来)(10分)
1、40分:0.6小时化简成最简比是2﹕3。()
2、小明与小丽的年龄比是6﹕7,五年后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3、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大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同小圆周长的比值相等。()
4、M的45等于N的56(M、N≠0),则M 和N的最简整数比是24﹕25。()
5、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的时间是锯完这根木料时间的110。()
四、选择题。(10分)1、6(1)班有女生24人,女生与男生的比是4﹕5,全班共有多少人?正确列式(A、24÷44445 B、24×5 C、24÷5+24 D、24×5+24
2、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3﹕5,它们的体积比是()。
A、27﹕125 B、9﹕25 C、3﹕5 D、6﹕10 3、6(2)班有男女生45人,男女生的比可能是()。
A、7﹕1 B、3﹕2 C、4﹕3 D、2﹕1
4、将含盐10%的盐水50千克变成含盐率为20%的盐水,需蒸发()千克水。A、10 B、25 C、20 D、15
5、如果被除数与除数的比是5:3,则商与除数的比是()。A、5﹕3 B、3﹕5 C、5﹕8 D、5﹕9
2一堆化肥,第一天运走120吨,正好占这堆化肥的25,第二天运走的吨数与这堆化肥总吨数的比是1﹕5,第二天运走多少吨?
3、修一条公路,已修的路程与未修的路程之比是2﹕5,如果再修50米,就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一半,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4、某工厂有职工200人,其中男职工占40%,后来又调进一批男职工,这时男职工与全厂职工的人数比是3﹕7,后来又调进多少名男职工?
5、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9,如果分子、分母同时减少2,化简后变成2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6、甲、乙两个同学放学回家,甲比乙少走15,而甲比乙走的时间多18,甲、乙两个同学回家的速度比是多少?
第五篇:比的认识 单元教案
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
(一)出示69页图示
1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2、上面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利用附页中的图2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认一认
1、认识比
2、自渎教材,认识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三说一说
1、教材70页甘蔗汁与水的情境,说说比的含义 2呈现生活中的“比”,说说这些比的含义。⑴、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⑵、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⑶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请学生比划自己的身高。
⑷、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⑸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3、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
4、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宽与长的比是9∶16,液晶电视屏幕宽与长的比也是9∶16,为什么都选9∶16呢?它是一个不简单的比,是一个黄金比。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我们一起欣赏几幅黄金比的图片吧
四、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第2题
2、练一练第7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练一练第4题
2、说说比各部分的名称
二、填一填,说一说
1、出示教材70页的问题情境
⑴独立填一填,再互相说一说,怎样比较“谁快”“哪种苹果最便宜”? ⑵说说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并说说这个比的意义 ⑶重新认识“速度”“单价”
三、比较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全班反馈
四、巩固应用
1、练一练第3、5题
2、练一练第6题
五、课堂总结
对于“比”,你又有了那些认识?
比的化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熟练进行化简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前后联系
1、回顾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3 :5 =()÷()=()/()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
A、10÷5= 20 ÷()=()÷ 1 =()(归纳商不变的规律)B、12/18 = 6/()=()/3(归纳分数基本性质并说明最简分数)
3、利用B引导学生归纳比的基本性质。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问题:男孩和女孩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⑴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⑵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
⑶观察笑笑写的相等的比,你也能写出一组相等的比吗?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化简比
1、尝试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42 ⑵ 0.7 : 0.8 ⑶2/5 : 1/4 你是怎么想的?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2)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3)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4)学生交流
①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②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③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三、尝试练习
1、各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比: : 3 0.5 : 1/2 0.25 : 1)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3、他们的说法对吗?
⑴ 0.48∶0.6化简后是0.8。()⑵ 3/4:1/2化简后是 1。()⑶ 0.4∶1化简后是 2/5。()
4、练一练第3、4题
四、拓展练习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⑴ 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⑵ 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五、小结
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公平合理,和谐相处的情感美德.教学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根据”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你能想到什么?
2、幼儿园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大班与小班人数的比是()
3、我们已经认识了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在生活中的一种应用,板书课题。二.新课.1.出示主题图.(1).学生看图,说图意.(2).提出问题:怎样分合理?(大班小班人数不同,平均分不合理,按人数的比来分较合理.)(3).人数比是几比几? 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并与同学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4).反馈.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5).在这次分一分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无论怎样分,每次分的个数比都是3:2,结果化简后都是3:2.,按3:2与平均分不一样。)
(指出:平均分实际是按照1:1进行分配。)
2、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又应该怎么分?(还是先算出来再分比较好)(1).试解(2).反馈 方法一: 3 +2=5 140÷5=28(个)
大
班
:28×3=84(个)
小班:27×2=56(个)先求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再求大小.班各分得多少个? 方法二 3 +2=5 大班:140× 3/5 =84(个)小班:140× 2/5 =56(个)先求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再根据大小班各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大.小班各分得多少个? 相同点:都要先求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运用
1.练一练第1、2题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十月份销售小轿车,小客车,小货车数量的比是7:3:2,这三种车共销售了240辆.每种车各卖了多少辆?
2、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十月份销售小轿车,小客车,小货车数量的比是7:3:2,这三种车共销售了240辆.每种车各卖了多少辆? 3.合唱团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5,女生比男生多10人,合唱团有多少人? 四.课堂小结 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平均分的问题,而是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先根据已知的比得到每部分的份数及总份数。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淘气调制了巧克力奶2200克,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问他用了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⑴学生阅读并解决问题 ⑵反馈交流解决方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75页问题情境(1)⑴阅读问题情境,获取信息
⑵与复习中的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⑶尝试作图,解决问题 ⑷同桌交流后,全班反馈
2、出示教材75页问题情境⑵ ⑴阅读问题情境,获取信息
⑵与情境⑴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⑶尝试作图,解决问题 ⑷同桌交流后,全班反馈
3、再次将三个问题情境进行比较,初步建立问题模型 ⑴已知两个量的比,以及这两个量的和,分别求这两个量。⑵已知两个量的比,以及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⑶已知两个量的比,以及其中一个量,求两个量的和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第3题
2、练一练第4、5题
3、练一练第6题
四、拓展延伸 练一练第7、8题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学会了什么,给自己课堂上的表现评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