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介休十中 王德金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课,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因此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和人类的的发展格局。

【教学目标分析】

1、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课标解读: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二月革命、《四月提纲》、苏维埃政权等史实。

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深刻了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与主要史实,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阅读与分析,初步具备史料研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初步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诸多的变数与偶然,分析历史事件必须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去考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列宁的政治智慧与革命乐观精神【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因此对本课所学内容比较熟悉,也具备初步的自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先学后教,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发现学生的疑问。

2、问题引领:通过收集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问,重点强化。

3、教师引导:老师针对难点结合相应的史料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养。

4、大历史观:历史事件的分析必须置于大的历史背景去分析才能更客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搜集疑问,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冷战史专家、华东师大沈志华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大国应该把全世界都研究透彻,而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当前最需要借鉴的是:俄罗斯。它是我们的邻居,也曾经是我们的苏联老大哥,它创造的苏联奇迹令人惊叹,它的突然解题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发人深省,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起点就是十月革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从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学习十月革命,简单回顾中苏历史,简洁明了,直奔主题。

2、篇章一:预习成果展示:

成果一:简述俄国历史;成果二:梳理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由学生代表完成,并书写十月革命的板书)示例:俄国简史

老师点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甚至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一战沙俄陷入崩溃的边缘,十月革命的爆发使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影响深远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成果二:十月革命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复杂的因素,这个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长期积累的必然因素,二是事件发生前后的偶然因素。通过这个环节,一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给学生们培养开阔的历史视野,了解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社会现状以及十月革命的主要过程。

3、篇章三:答疑解惑(将价值的疑问整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分析)

疑问一: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材料一:(俄)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仅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1913年俄国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7。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20世纪初俄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仅为32岁,由于缺乏受教育条件,俄国居民中文盲占多数,识字的人仅有21.1%,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更熟练的技术队伍。

——吴恩远《苏联历史几个争论焦点的真相》 材料三:俄国是一个由200多个民族构成的复杂庞大的国家,而且,近代俄国的形成本身就是一部对外侵略和民族征服的过程。斯大林曾形象地把俄国比喻为各族人民的大监狱。因此,民族隔阂、仇视、分离倾向突出。——李惠军《战争与革命——俄国的1917》

疑问二:一战中俄国的表现如何? 材料四:俄国参加了一战。1914年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之多;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伤亡和被俘人员更是超过了170万人。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近一半被强征入伍,田地荒芜、交通不畅,粮食供应紧张,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疑问三:布尔什维克是什么意思?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主要议程是通过党纲和党章。会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两派,即多数派和少数派,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译音,少数派俄文的译音为孟什维克。后来布尔什维克从此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简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疑问四: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疑问五: 《四月提纲》指出了哪些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策略?其中最能吸引群众的

是哪些?列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四月提纲》

疑问六:俄国名称的变化?俄国?苏俄?苏联?

从俄国-苏俄是因为1917年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苏俄-苏联是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苏联-俄罗斯是因为1991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点拨进一步加深对重要史实的认识。

4、篇章三:能力提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

历史在这里沉思一: 列宁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二月革命前夕,刚刚走出地下状态的布尔什维克只有2.4万人。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是苏维埃内部的少数派,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代表占了5/6。

材料二: 1917年四月,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权利归苏维埃”的战斗口号。普列汉诺夫讽刺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梦话”。党内非常重要的领导人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人也公开质疑列宁的主张。

材料三: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准确的, 由于战争持续的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谁能具备他那样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把握历史的魄力,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以微薄的政治力量,获取过那样巨大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他几乎是唯一一位仅仅靠着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

材料五:

参考答案:1917年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政治领袖列宁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采取了灵活的革命策略,抓住了瞬息万变的历史节点,将俄国革命引上了社会主义的轨道,列宁的这些政治智慧是保证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需要学习的地方。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英雄人物往往在历史的重要关头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青年人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与使命感。

【设计意图】:历史的价值与生命力来自对现实的指导。通过体会列宁在革命进程的抉择,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列宁的不易与智慧,也明白历史并非只有一种可能性,历史是诸多可能性后的最终抉择,其中英雄人物的作用是很关键的。403020102.40二月革命 四月 七月 十月革命103524布尔什维克党人数沉重的历史思考二: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设计意图】: 十月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我要讲解的核心问题。我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和解读,用具体的史实生动全面的展示十月革命给俄国以及世界带来的变化,让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十月革命曾经以及现在依然影响着许多国家众多人民的命运,尤其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国度。这样就能够将十月革命的讲活,从而给孩子们更多的感受和体会。

【小 结】

十月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客观的集体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渴求在政治上的反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十月革命采取了果断正确的革命策略和灵活的斗争方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给中国这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希望,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改变了人类发展进程。苏联的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必将在我们中国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开出更为绚丽的花朵。

【课后反思】:

本课是教学大赛的参赛设计,我觉得应该说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我的设计意图,课后收到学生和同事的一致认同。通过本课的设计和讲解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一是教师一定要具备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充足的知识储备。二是好课一定是打磨出来的,必须认真听取同事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不断的改进。第三,老师的言语必须赋有张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两次革命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

②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

③两次革命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⑤在两次革命中,列宁和毛泽东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⑥两次革命的成功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

(2)不同点

①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它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革命后成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这一革命的性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它的必然趋势。

②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而中国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③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它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第三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5(人民版必修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国的各个工业部门,生产和资本十分集中,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如1902年成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资本的70%,12家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但是,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沙皇政权的庇护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国家的定货特别是军事定货来攫取高额利润。它依靠警察的棍棒和政府的监狱来维持企业的内部秩序。(详见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的武装。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布尔什维克党积极推动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发展转变过程中,列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也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七月事件——抛弃和平幻想,决定武装夺权。

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希望和平,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临时政府进行镇压,史称“七月事件”。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

面临革命之危机,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武装夺取国家权力的决定。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十月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夺取革命最终胜利。

1917年11月6日午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打冬宫,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就在攻打冬宫的战斗进行当中,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又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在占世界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改变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小结:

一战的进行,激化了沙皇俄国国内的矛盾,形成有利于推翻沙皇俄国统治的国内环境。二月革命的成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坚决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二月革命推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6日午夜(俄历10月24日),十月革命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第四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列宁主义的诞生历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2、归纳和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和胜利的史实;

3、分析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历程、过程、基本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原因、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深刻认识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结合各种材料,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积极寻求答案。

4、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分组预习,加强合作,培养兴趣,深刻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领会领袖人物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群众史观。

2、帮助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国际意义。

3、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材要点

革命前夜的“火星” 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科技迅速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俄国通过19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通过改革而非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垄断资本既依靠沙皇政府压榨国内人民,又依靠它对外扩张而开辟国外市场,此外由于自身的落后,它对西欧资本有很大依赖性。以上这些原因使得俄国矛盾重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受西欧国家制约,而和它们有尖锐的矛盾、垄断资本和本国无产阶级的矛盾、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的俄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俄国危机四伏,革命一触即发。

3、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是十月革命发生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

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的爆发。

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历史上称这次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为二月革命。

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不可能长久,仅仅是特殊的过渡现象。苏维埃出版了机关报《消息报》,发表《告彼得格勒个俄国人民书》,号召团结在苏维埃周围,掌握地方政权。

3、《四月提纲》的发表。

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了后来称之为《四月提纲》的演说。《四月提纲》有以下内容: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4、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七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镇压要求结束战争,政权归苏维埃的人民革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5、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

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破,起义胜利。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⑵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⑶它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⑷(大象版)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有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的新阶段。它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成功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上首先获得突破。这给广大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本目重点

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别是一些重大史实)。十月革命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从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及其失败的原因导入。教学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 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俄国矛盾重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是十月革命发生的重要的主观条件。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2)二月革命后革命形势的发展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发表《告彼得格勒个俄国人民书》,号召团结在苏维埃周围,掌握地方政权。

《四月提纲》的发表。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四月提纲》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1)十月革命的胜利

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破,起义胜利。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五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视死如归》

1931年深秋,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他是干部,想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

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敌人没有办法,气得像疯狗一样。他们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敌人把枪口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王若飞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等了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王若飞厉声喊道:“开枪吧!混蛋们!”

敌人还没有开枪。

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员是没有用的!”

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同志,他们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了。

刘振美(一首)题

凤尾从来逞艳姿,巴山夜雨梦回迟; 史家高秉董狐笔,诸子低吟鲁迅诗。初稼新逢六月雪,厄杨仍发一年枝; 余生入狱何足畏,且看中天日影移。

1949年渣滓洞楼上一号牢房

刘振美(1916-1949):四川叙永人。文化工作者。1947年夏被捕,囚

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余文涵(一首)铁窗明月有感

铁窗明月恨悠悠,无限苍生无限仇,个人生死何足论,岂能遗恨在千秋!

余文涵(1917-1949):四川长宁县人。共产党员。1942年曾任中共达县县委书记,1949年担任中共川南六县边区县委书记。1949年 5月为当地敌特所捕,1949年 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925年夏天,方志敏在家乡湖塘村秘密成立了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了斗争。

那年天旱欠收,到了秋天,许多贫苦的农民发愁交不起租,还不了地主的债。

方志敏召开了贫雇农大会,对大家说:“今年地主收租讨债,我们就要求减租减息。如果地主不肯,咱们就跟地主斗,不交租,不还债!”

农民们都害怕地主,不敢行动。方志敏带领一部分积极分子先把一个地主抓了起来,要他减租,并把借据还给农民。这一来,农民们有了劲头,都准备跟着方志敏干。不料,方志敏的五叔、地主方雨田跳出来,带头对抗农民运动。其他地主不敢收租收债了,方雨田却气急败坏地质问方志敏:“我是你亲叔,你该不会六亲不认吧?”

方志敏觉得不把方雨田的气焰打下去,斗争就不能取胜。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方雨田是我五叔,我就循情看面子。他既是地主,又和我们对抗,咱们就跟他斗争到底!”

一天晚上,他带领全村的贫雇农,手拿铁叉、锄头,包围了地主方雨田的大院,而冲在最前面的是方志敏。

方雨田紧关大门,躲了起来。几个农民翻墙进入方家大院,把门打开,大家一下子冲了进去。方雨田狗急跳墙拿刀想行凶,农民夺下他手中的刀,用绳子把他捆了个结实。

地主方雨田被斗倒了,震动了整个弋阳县。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江西的农民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把土豪劣绅打得屁滚尿流。农民从漆工镇警察所里缴获了两条半枪。一条是“汉阳造”,一条是“三八式”,还有一条“九响毛瑟”被截去了半截枪筒,只能算半条枪。方志敏出门时就把这半截枪筒的枪带在身边当作防身武器。很快,“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消息就传遍了方圆几百里的地方。方志敏带着那半条枪,有时穿件灰袍子,化装成商人;有时光脚穿草鞋,化装成农民,四处宣传鼓动领导革命运动。

下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李大钊作品《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1918年11月15日 《新青年》第5卷第5号①......

    俄国农奴制教学设计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

    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案(岳麓版必修一)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1.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史实 【教学难点】十......

    俄国改革 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要点: 1、 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 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教材小字分......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1

    第23课 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 反思一: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