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夭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杆,我们要看比塞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怠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自评: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① 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自评: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 ②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③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④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自评: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展示课件]: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做反馈练习1-5题,8(1)]
二、产生昼夜交替
[继续活动]在小组内用地球仪演示,集体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自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的机会)⑤假如地球不自转,有没有昼夜现象?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假如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如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又如何?
(昼夜现象是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产生的,地球的半个球面向着太阳,是白天,另半个球面背向太阳,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无昼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的更替,但一年只更替一次)⑥用手电筒照地球仪,手电筒光线表示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用地球仪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地球仪上找出正午、子夜、由黑夜转为白天和由白天转为黑夜的地方。(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正午12点,子夜的经线与之正相对,相差1800)⑦什么是晨昏线?晨线和昏线是一根线吗?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看晨昏线位置的变化和移动方向。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晨昏线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0。晨昏线应当是静止的,根据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不断地向西移动)[做反馈练习9(1)]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⑧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小时?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吗?
(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三、产生时差
自主感悟,讨论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述和总结](1)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
(2)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 一样?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东早西晚,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3)时区和区时有何不同?不同时区间的区时如何换算?
(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5º到东经7.5º,经度间隔为15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区时是特殊的地方时,是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号×150”,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任意两时区间时区相差几个,区时即相差几小时;计算时要东“+”西“-”:计算东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计算西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4)为什么要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如何规定的?它和1800线为何不重合?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将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即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0经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对吗?为什么?
(北京的地方时是116ºE经线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首都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也是我国实际统一使用的记时方法。所以各国不一定用区时记时,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人为规定以便利生活)(6)当我国最东端(约135ºE)早晨6点时,最西端(约73ºE)的地方时是多少? [做完除7题以外的反馈练习](自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演示问题和知识,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思考和集体讨论之中,探究性的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联系实际,思维拓展
阅读教材自学,回答什么是地转偏向力?说出偏转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试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并解释以下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主要是牛顿惯性定律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形成,地转偏向力深刻地影响地球上水流和气流的运动。以上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进行),①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
(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③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
④单向行驶的火车铁轨右侧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
(自评: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设计即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实例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景观,能够理解世界上一些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突出应用,在探索追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 ①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
②用一把撑开的雨伞代表北半球,伞的顶端表示北极,伞的支架杆表示经线,分别在雨伞静止时和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两种情况下水珠流动的轨迹与经线的相对方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③拔掉厨房水池中的塞子,观察水池中的水是怎样流走的,如是旋转流下,仔细看其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推断如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情况又会是怎样? [做反馈练习7题] 归纳小结。
反馈练习,巩固讲评,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纬度愈高,线速度愈快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地球自转3600所需要的时间为()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 D.23小时4分56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秒
3、我国发射的定点于1250E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A.卫星轨道平面与地轴成66034/的夹角 B.绕地球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D.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线速度都大
4、与毛泽东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度()A、900W,890S B、800E,400N C、100E,100S D、1800W,700N
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相等 B、地球表面线速度处处不等 C、北纬45度地点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D、北京的线速度比香港小,而角速度与香港完全相同
6、当伦敦为中午12时时()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的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日、美四国的日期相同
7、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向高纬偏转 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北半球向向南偏转
8、读右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 半球。
(2)A、B、C地,地方时较早的是,地球自快的是。
(3)当A地为18点时,C点为 点,北京时间(4)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
9、读右上图回答:
(1)面对我们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断理由。
(2)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10点整,请在图中注明1200E
线和00为 点。(方向)偏移。
说明判转线速度较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经线。
10、某军舰在1200E,590S的海面上,沿1600E经线的方向向南发射炮弹,射程为90千米,落弹点将在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11、假定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
(1)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8.5ºE)市场买进欧元,12个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139.5ºE)B.香港(114ºE)C.伦敦 D.纽约(74ºW)(2)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下列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营业的是 A.法兰克福 新加坡(104ºE)伦敦 B.伦敦 香港 旧金山(122。5ºW)C.伦敦 东京 纽约 D.东京 洛杉矶(119ºW)纽约
地理学习
第二篇: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公转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讲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点种的太阳高度。【提问】请大家看书,并结合地图,思考下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讲述】
1、随纬度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提问】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随纬度分布而发生变化?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讲述】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思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
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每年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6月22日达最小值。
【讲述】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所以:(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计算】
【公式】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举例】夏至日,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分析】夏至日:δ=23°26′N;θ为南京的纬度=31°N;此时南京和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H=90°-|32°—23°26′|=82°26′ 【练习】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H=90°-|40°+23°26′|=26°3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分析】:
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二至日呢?赤道上呢? 【多媒体】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讲述】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小结】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承转】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五带)
地理学习
第三篇:必修一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专题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高三年级地理备课组 2011年9月3日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2.公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完成《赢在高考》P15自主整理
二、小组讨论质疑
1.北极熊为什么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呢?
造成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公转的线速度不同的结果。夏半年,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慢,用时多。冬半年,公转的线速度快,用时少。因而北极点附近的极昼天数比南极点附近的极昼天数多几天。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对太阳辐射有什么影响?
昼长使日照时间长,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昼短决定日照时间短,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能多,反之,则少。
三、师生合作研讨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读右图,①标注地球的公转方向②标注远近日点及对应时间③分析公转速度变化的原因④分析公转速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如北半球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的差异)
(二)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1、黄赤交角的形成 地球运动时自转和公转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2、影响 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其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注意:①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直射②整个回归运动约每四天移动一度)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h)的变化
(1)概念: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2)变化规律
A、随时间变化 在夜晚,h<0;在白天,日出时h=0,到正午前逐渐变大,正午时达到最大即正午太阳高度角(H),到日落逐渐变小,日落时h=0,整个白天h>0。B、空间变化---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断
a、概念:某时刻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即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的状况,即等太阳高度线图。b、判读方法 如右图所示
①图中心A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由此先四周递减(90-60-30-0)
②太阳直射点A所在BC线为经线,对应地方时为12点,所在纬线DE为直射点纬度。
③图中最外围大圆太阳高度为0,对应为晨昏线,则图示整个区域为昼半球,BDC为晨线,BEC为昏线。④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就相差多少。图中,B、C点的纬度值相等,且都与A点纬度值互余,随A点纬度变化。存在以下两种情况:若A点在赤道上,则B、C两点分别为南、北极点,BAC为一条完整经线;若A点在北半球,则北极点在弧AB上,靠近B点,BAC为同一经线圈上两条经线,此时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点位于夜半球。若A点在南半球,则情况正好相反。
⑤图中过A点的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均等于太阳高度差值×111KM 【例1】下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回答(1)-(3)题(1)此刻北京时间是(D)
A.10:00 B.14:00 C.8:40 D.15:20(2)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A)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D)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计算公式 H = 90°-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值减去小值;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在晨昏线上。总结:同一根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变化规律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A、空间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所示:
总结: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直射点同等纬度距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B、时间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什么时间离太阳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太阳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③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④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运动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⑤同一地点距6月22日、12月22日同等时间差的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思考】
1、极昼范围内极点的太阳高度h全天有何变化规律?其数值与直射点纬度δ有何关系?
极昼范围内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不变,h =δ。
2、某天,极昼的最低纬与直射点纬度有何关系?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纬度δ何关系?
极昼的最低纬其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H=2δ。
3、极昼范围内某点的子时、午时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纬度δ有何关系?其纬度β为多少? δ=,β= 90 —
4、热带、南北温带地区及南北寒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最大差值有何规律?
热带地区 H = 当地纬度 + 23°26′; 南北温带地区H = 46°52′ 南北寒带地区H = 90 —(当地纬度 — 23°26′)
【例2】M(0°N, 30°E)N(23°26´N, 30°E)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M H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每年十个月HM> HN B.任何时候HM≥HN
C.每年某一时刻HM =HN D.HM和 HN不可能同一天达到最大值
【例3】:读“某季节某日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1)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23°26′N。(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
(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10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自30°E经线向东至180°。
(4)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4分,则乙地(20°S,60°W)的昼长为10时46分。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的时间是:早日出8小时34分。
【例4】读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求该地经纬度及直射点纬度。
(80°N,180)20°N
【例5】读北半球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 过程示意图(h为已知量),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地的纬度 90°,90°-h(2)此日B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h , C地正
午太阳高度90°-h(3)此日发生极昼的地区 [90°-h N , 90°N]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太阳高度与影子朝向、大小的关系 ①影子的朝向与光源方向相反。
②一天中日影的变化:日出日影最长,往正午渐短,正午最短,到日落减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上日影无限长;日影长度与太阳高度成反比。③各地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a、北回归线及以北(极点除外、极夜时除外)正午太阳在正南,日影始终朝北;且纬度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最短,12月22日达最长b、南回归线及以南(极点除外、极夜时除外)正午太阳始终在正北,日影始终朝南;且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最短,6月22日达最长c、南北回归线之间 日影朝向有太阳位置决定,长短有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决定d、极点 北极点 太阳始终居于正南方,日影始终朝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南极点与之相反。(4)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偏南,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偏北,房屋朝北。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6)计算楼距: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越高的地区,楼距越远,保证后排的楼完全采光。其楼距L≥前一栋楼高×cotH(7)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例6】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1)一(2)题。
(1)该地位于(B)A.45°N, 110°E B.21°34´N, 110°E C.45°N, 130°E D.21°34´N, 130°E(2)这一天(C)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7】(2010江苏高考)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4.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B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年际变化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第3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而且普遍比较大,甲地不仅变化幅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丙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丁地则变化幅度偏大,因此答案为B。
第4题,根据第3题,再依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推断半球,入甲地肯定位于北半球,而且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依据就是两点,第一,甲地的太阳高度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天都大于0度而且小于60度;第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余类推。
四、总结提升
【课时训练】
读夏至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完成1~2题。1.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地是
(D)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当北京时间为8时45分时,①地正好日出,则①地的地理坐标是
(A)A.60°N、30°E
B.45°S、30°W
C.60°N、75°E
D.13°S、75°W 某年7月1日中午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条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竿无影”的天文奇观,引得现场观看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喷喷称奇。据此回答3~4题。3.此景象发生时
(A)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北极点出现极夜期间
D.南极点出现极昼期间 4.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B)A.4月18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8月11日前后
D.10月6日前后
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当北京时间6时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读图,完成第5--6题。
5.太阳在这一天中的运动过程依次为
A.②—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②
D.①—④—③—②—① 6.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70°S,30°E)
B.(70°N,150°W)
C.(70°S,150°W)
(B)
D.(70°N,30°E)
(B)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7.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1)~(3)题。
(1)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2)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3)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布置作业】完成《赢在高考》
【课后反思】
B)
(C)(A)
(
第四篇: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3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学目标:
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阅读归纳)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19世纪末,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后来“喀斯特”一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专门术语。
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研究(阅读知识窗)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地貌、徐霞客,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对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喀斯特地貌进行实地勘察,记录与成因分析,《徐霞客游记》中有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现象的最早纪录。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重点分析)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其溶蚀与淀积的作用分别体现了化学过程: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岩石圈:首先岩石不可溶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形成喀斯特地貌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碳岩、云岩等,其次是透水性,岩石空隙与裂隙越多,透水性愈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2)水圈: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水,气候愈湿润,降水愈丰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流动性愈好,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
(3)大气圈:首先大气中的与水体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物质,其次气温愈高,有利于加快上进化学反应,可促进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带。
(4)生物圈: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数量有关,而水中酸性含量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第二课时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结合前面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因素与中国地理知识,要求学生从岩石图、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大图层去探究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具体过程为:首先,学生个人根据课本、地图册及资料,探究原因、其次分组讨论,寻求小组一致意见并委派一名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归纳课后请每位同学写一篇小论文。
评估检测
一、选择题(第1-12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3-18题为双项选择题)图3-3-1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4题。
图3-3-1 1.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A.a B.b C.c D.d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褶皱隆起 B.流水搬运与沉积作用 C.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可溶性岩石构成地表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流水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C.风力对岩石圈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D.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5.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A.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 B.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 C.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
D.二氧化氮、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 6.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性影响最小的是()A.大气降水 B.地面坡度
C.太阳辐射 D.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 7.与桂林山水形成和发育关系不密切的是()A.岩石条件 B.土壤条件 C.气候条件 D.生物条件 8.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属于()A.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岩浆岩 B.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 C.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岩 D.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9.有关桂林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与气候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积 B.漓江谷地自东向西横贯全境 C.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强烈 D.地势南高北低 10.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A.地表崎岖、地基稳定性强,有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B.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C.平地虽小、但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D.穷山恶水、资源贫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图3-3-4表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1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2.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D.一片孤城万仞山
13.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最主要岩石有()A.石灰岩 B.花岗岩 C.白云岩 D.石英砂岩 14.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A.岩石的硬度 B.岩石的结构与区域构造 C.岩石的酸碱度 D.岩石的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15.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A.峰林 B.石笋 C.石柱 D.落水洞 16下列自然景观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是()A.壶口瀑布 B.桂林山水 C.路南石林 D.黄山群峰 17.有利于桂林“山水”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桂林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富 B.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 C.桂林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 D.桂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18.桂林山水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桂林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生长,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创造了条件 B.桂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C.桂林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D.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不利于水的下渗
二、综合题
地理学习
图3-3-4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19.读图3-3-2,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岩受到含有 的流 水的 作用而形成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图中a是,b是,c是。它们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中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省或自治区)分布非常普遍。(4)写出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名称两个:、。
20.图3-3-3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形分布在我国(地形区),该地形区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是。
(2)图中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岩石是 类岩石。
(3)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是、、、相互作用的结果。2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缨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雍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界于二者之间”。——选自《徐霞客游记导读》
(1)徐霞客为 代人,著名的 学家。地理学习
图3-3-3 图3-3-2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年间的《 》和北魏郦道元的《 》等。
(3)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4)文中“雍流成海”的“海”是指 ;“流多浑浊”的原因是 ;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图3-3-5 22.读图3-3-5回答下列各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的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气候特点是。
(2)从成因看,黄果树瀑布主要由(内力或外力)作用形成,具体表现为受 作用的结果。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瀑布景观,请举2个例子。
(3)“桂林山水”位于图中 处(填字母),属于(省区)。它是 地貌的典型景观。唐韩愈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概括其特色。应如何欣赏“桂林山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你能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桂林山水”的石灰岩的“岩溶”原因吗?(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地理学习
第五篇:艾志华--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一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一
地理组 艾志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
2.能比较出地球上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球运动方向的演示操作,学会在城市里判断方向的方法。2.通过绘图练习,学会地球侧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
3.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掌握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讨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2.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判断。
●教学难点: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判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观看教工宿舍洗手池的水逆时针旋转流出的视频。【教师提问】: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呈逆时针旋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原因}: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为人民服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侧视、俯视情况。
{设计原因}:让同学来为同学们演示,提倡奉献精神,也让做演示同学体会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认可。同时能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自转的方向,掌握在城市里辨别方向的基本技能。【画一画】:画出地球侧视和俯视图,标注自转方向。(要求表示出回归线、极圈、极点、4条经线)【教师追问】:该同学演示时,地轴的指向有没有问题? 【图片】:校内旗杆正午影子朝向图。
{设计原因}:通过画图,提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初中的经纬线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同学们对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判读能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为后面光照图的相关计算铺垫。
2.自转周期 【教师讲述】:直接介绍自转周期是以遥远的一颗恒星为参照物。
{设计原因}:新课程标准已经淡化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只需明确两者的参照物就可。这个知识点也比较简单,教师直接讲述即可,避免深入探讨恒星日与太阳日的详细差异。【想一想】:毛泽东在《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这是否可能?并请同学来阅读毛爷爷的这首诗歌。
{设计原因}:引用文学作品中的诗句来探究,让同学们欣赏文学名著给我们带来的意境美。也体现出地理知识能学以致用的特点。3.速度
【画图讲述】:结合图形,讲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计算公式。【探究】:结合“西瓜”图,分别描述不同纬度地区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关系。{设计原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高一学生不了解,所以需要简单介绍。然后结合具体的地球“西瓜图”去分析,更加形象。【课后拓展】:α°纬线线速度=赤道线速度×cosα。{设计原因}:该公式同学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进行推导得出,推导过程也不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故直接让同学们了解这个公式,对有兴趣、有探索欲望的同学来说,也可以课后自己去探究。【思考】:假设我们全班国庆乘游轮到新马泰旅行,请比较船底和国旗杆顶的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设计原因}:创设一个有趣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这个案例进一步掌握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讲述】:教师讲述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由此引导学生去判断物体受其影响,物体的偏转情况。
{设计原因}:地转偏向力是一个效果力,是假想的力,要去用物理的方法进行解释,非常难,学生的数理基础还没达到那个程度,也无法理解,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这个知识点也不做要求,故我们选择避开,而从该力对物体偏转的影响的分析开始。【总结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可以用左右手去具体的判断偏向。{设计原因}:直接用左右手去判读,是为了防止出现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总是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当成运动物体的左右方位。【练习】:判断图中物体的偏转方向。
{设计原因}:学以致用,在练习中发现同学们的问题,然后再做解释,这样能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探究1】:水池里的水为什么会呈什么时针旋转流出?为什么?请画图说明原因。{设计原因}:很好地回应了导入视频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探究2】:长江南北两岸,哪岸适合建河港?哪岸适合建浴场?并画图说明原因。【思考】:是不是长江南北两岸所有的地方都一定是南岸建河港,北岸建浴场呢?
{设计原因}:探究2的结论只是一般情况,以上思考的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四、小结
让学生跟着板书去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原因}:让学生自己去回顾小结,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回忆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随堂练习
{设计原因}:为了能及时地强化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板书
地球自转运动
一、基本规律 1.方向 2.周期 3.速度
二、地理意义一 ——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原因 2.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