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308618[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22:4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30861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308618》。

第一篇: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308618

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引导学生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判读晨线和昏线,以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为依据确定太阳直射点及日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教学生进行区时和地方时计算时,要注意几个问题,如要理解北京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区时和地方时等概念,要注意时差确定的方法,要注意用“知西求东用+,知东求西用-”的规律判断是用“加时差”还是“减时差”;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时,要抓住“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无偏转”这一规律,以降低学生因物理知识不足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二、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利用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演示,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掌握地球自转特点、昼与夜的形成及昼夜交替的产生。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用综合分析、归纳推导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投影仪等;发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自学质疑:

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地球的自转(板书)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请同学们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说明)教师在观察学生演示时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在学生演示后,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一般而言,学生容易犯错误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1、方向

[教师提问]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同学画出以下示意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

A图方向为自西向东(箭头从左到右);B图为逆时针方向;C图为顺时针方向。[学生归纳] 侧视:自西向东

35、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这个周期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温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有利于地表液态水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对于晨昏线的判读是一个难点,要结合不同的图形进行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判断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如图一,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BC线是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AB线是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

第二种方法——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位置可判断晨线或昏线。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如图二左图;昏线正好相反如图二右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予以科学的解释。本节课重点、难点较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第二篇: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404243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

地方时和区时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和学生的探究全面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理解日界线两侧日期的进退规律,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当结合初中地理内容,来巩固复习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等问题。

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利用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演示,理解地方时的产生。

2、适当结合初中地理内容,巩固复习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等问题。

3、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板图和投影片,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来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投影仪等;发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º,各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讨论]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学生活动]读图1-2-4,讨论: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分别是哪条经线?有何规律?试给出公式(中央经线度数=15º*时区序数)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如何计算?(时区数=已知经度/15,结果进行四舍五入)

[知识讲解]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早于偏西地方的时刻,这样已知两时区及一个时区的区时,则另一时区的区时可求。

[学生思考]已知东八区9点,此时西八区几点?已知西三区2点,此时东五区几点? [共同总结]其规律可用公式表示为: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差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号的使用方法: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用“+”;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用“-”(2)公式中时间差的计算:当两时区同时位于东时区或同时位于西时区时,时差为两时区数之差;当两时区一个位于东时区,一个位于西时区时,时差为两时区数之和。

[过渡]由于区时是特殊经线上的地方时,所以可将上面的公式推广为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时差 说明:

(1)时差=4分*经度差

(2)式中+、-使用方法: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用“+”;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用“-”

(3)经度差(经度差≤180º)的计算:

① 两地的经度同是东经或同是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数之差

② 两地在0°经线两侧,则经度差=两经度数之和

③ 两地在180°经线两侧,则经度差=360-两经度数之和

3、日界线

[情境创设]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所学区时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题目,并思考有何规律?

第三篇: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教案

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张翠萍

【教材分析】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充分借助数字星球系统,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得出结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成因。2.能运用数字星球系统总结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观察数字星球系统总结地球的自转运动规律

2、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会判读晨昏线。【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数字星球,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教具准备】数字星球系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我们认识到我们地球只是浩瀚星空里一颗非常普通又极为特殊的一颗。因为正是它孕育了我们伟大的人类文明!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我们的地球,看看地球是如何运动,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相信这节课大家会体会到什么是“玩转地球”!大家有没有兴趣??

【知识承接】为了更好的学好本节课,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初中经纬网知识!观看数字星球,重温地轴、两级、经线、纬线的概念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假象轴 2.两级:地球仪上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地球仪上与地球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4.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 的半圆 自主探究一:观看数字星球,小组讨论下列问题:(2分钟)

1、经线、纬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2、任意两条经线、纬线之间的距离是否相同?间距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经线与纬线是怎样平分地球的?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为学习地球的自转做好铺垫

一、地球的自转

观察数字星球系统(教师操作旋转),让学生总结:

1、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自转方向:侧视:是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画一画:指导学生板画自转的方向

2、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

3、地球自转速度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所谓角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结合数字星球上两个点,请同学们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归纳地球上任意点的角速度的规律。

结论: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º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观察数字星球上两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结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图1-2-2,纬度60º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即学即用】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

1、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A拜科努尔(46ºN)B肯尼迪(28ºN)C酒泉(40ºN)D库鲁(5ºN)

【过度】想一想,我们生活中那些现象是有地球自转产生的呢?(太阳的东升西落、时差)

二、产生昼夜交替

自主探究二: 观察数字地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

1、昼夜现象的原因?

2、昼夜交替的原因?

3、如果地球不自转,还有昼夜交替现象 经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得出:

(昼夜现象是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产生的,地球的半个球面向着太阳,是白天,另半个球面背向太阳,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无昼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的更替,但一年只更替一次)

4、什么是晨昏线?晨线和昏线是一根线吗?观察数字星球,看晨昏线位置的变化和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晨昏线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不断地向西移动)

5、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小时?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吗?

(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正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即学即用】 判断下图中的晨昏线: 90° 0° 180° 0° 180° 90°

【当堂检测】

1、与诗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2.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盛顿、伦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香港、北京、广州、哈尔滨四地自转角速度依次减少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3.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D.昼夜长短的变化

4、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

5、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CB>D C.A=DB>C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23时56分4秒

3、角速度和线速度

二、产生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1、昼夜现象的原因

2、昼夜交替的原因

3、晨昏线的判读

第四篇:地理:1.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精品教案(鲁教版必修一)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地理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六、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有:1.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二、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三、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一、教学重点:

黄赤交角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教学难点: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五、教学方法:图表分析

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叠加,通过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公转的的相关知识,基本思路和自转类似:基础知识、公转

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⑷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有何关系?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flash动画演示(图1-3-4)】

【讨论】: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何根据地轴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地轴总是指向北)

⑵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近日点 1月初 冬至 12月22日; 远日点 7月初 夏至 6月22日。近日点与远日点分别位于冬至与夏至相对偏东的位置。)⑶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如何来判断节气? 【教师讲解】判断节气的方法如下:

①先画出赤道 和地轴垂直② 连接日心和地心,找出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③交点在赤道以南,则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为冬至,则另外一侧为夏至④沿着地球公转方向:春夏秋冬判断,从而确定二分。

【拓展】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是从读图中找取知识点,并有效的归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从根本上掌握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学反思】变抽象为具体更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

【课下作业】基础训练相关题目,预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㈠正午太阳高度

第五篇: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2011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2课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应用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重难点】

1、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课堂自主学习检查

根据自学内容,完成下列计算 1.推算116°E所在的时区;

2.已知东八区的时间为9:20,推算东三区和西五区的区时;

3.已知东十二区的时间是9月2日19:00,推算西十二区的时间;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1、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2)计算:

a、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太阳直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与昏线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c、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即所求地方时的 点位于已知地方时的点的东方,取“+”;反之,则取“-”)。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的标准划分了24个时区,并制定了区时,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2、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

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º5到东经7.º5(经度间隔为15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2)区时:

a、概念: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即区时。

b、计算: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每往西1个时区,区时晚1小时。

计算公式:

a、)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已知经度数÷15°,如果所得余数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数为时区数;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时区数为所得整数+1;

b、)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其中东加西减,即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时区差的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即位于中时区同一侧的时区差取两时区号的差值,若位于中时区的异侧趣两时区号的和。)

可以发现东西十二区的区时相同,只是日期相差一天,因此制定了日期变更线。

3、日期变更线:(1)、概念: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变更,都从这条线开始。(2)、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

a、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日期相差整1天,时、分、秒则相同; b、从东十二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上一天,即:东东减,西西加;

c、隔日界线计算相隔时区数的方法是:

相隔时区数=(12-东某区)+(12-西某区)

注意:时间计算公式中的东西和空间方位的东西相同。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两点间的东西方向一般是沿着劣弧判断。而时间计算中,东西方位只能按如下规定判断:两点经度均为东经度(西经度),则经度数大的点在东(经度数小的点在东),经度数小的点在西(经度数大的点在西);两点经度一为东经度,一为西经度,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实际上,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有的国家采取了特殊及时法。

4、特殊计时法:(1)东部区时:

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

(2)半区时:

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东5.5区。

(3)统一区时:

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在地的东8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注意: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三、自主研究问题

1、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否相同?

2、生活中使用地方时是否方便?

为统一起见,国际上按照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将一定范围的地方时统一为相同的区时,为生活和计算带来方便。根据一昼夜24小时,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3.读课本图1-2-4,回答:(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分别是哪条经线?有何规律?试给出公式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伦敦0°、开罗31°E、北京116°E、纽约74°W分别在哪个时区?如何计算?

(5)已知东八区9点,此时西八区几点?已知西三区2点,此时东五区几点?

四、小组讨论质疑

例1.若北京时间为9月5日14:00,求下列各地区时 ①132°E(东九区 9月5日15:00)②142°W(西九区 9月4日21:00)

例2.见右图若A点此时区时为6月2日15:00,问A、B、C三点的地方时分别是多少? A:6月2日 14:00 B:6月2日 15:00或6月1日 15:00 C:6月1日 15:20

五、师生合作研讨

例3:见右下图若116°E为子线,地方时为6月1日24:00或6月2日0:00,问图中A、B、C三点的地方时、区时分别是多少? A、B、C三点的区时为6月2日0:16(都在东八区)A点地方时:6月1日 23:52 B点地方时:6月1日24:00或6月2日0:00 C点地方时:6月2日0:08

例4:下图中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NA的经度为_____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____;(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答案:(1)60°E;180°(2)22;4

六、总结提升

1.地方时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即所求地方时的点位于已知地方时的点的东方,取“+”;反之,则取“-”)。2.时区

计算公式:

(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已知经度数÷15°,如果所得余数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数为时区数;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时区数为所得整数+1;(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其中东加西减,即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时区差的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即位于中时区同一侧的时区差取两时区号的差值,若位于中时区的异侧取两时区号的和。)

【教学反思】 【课时训练】

1.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B)

2.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B)A、M岸 B、N岸

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D、不能确定

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晚8时至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分赛场有:青岛、秦皇岛、香港、天津、上海、沈阳。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侨李博士想收看开幕式盛况,最好应选择当地什么时间(区时)打开电视机?(B)A.8月8日16时 B.8月8日4时 C.8月7日16时 D.8月9日12时 4.开幕式开始时,全球日期(C)

A.7日和8日各占一半

B.8日和9日各占一半 C.都是8日

D.都是9日 5.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B)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

C.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D.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晚

6、当北京时间为19点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D)A.8点 B.12点 C.13点 D.6点 7.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十一区的中央经线是。(2)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7.5°W─7.5°E,东十区的经度范围。西六区的经度范围。

(3)纽约所在的时区是,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两地的时差是 小时。(4)从北京出发去东京旅行的游客,在达到目的地时.将手表的时针 小时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5)图中各大城市,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下载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308618[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高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完成教案鲁教版必修1_20121016080308618[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