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观点在文章中的灵魂地位。
2、训练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题目情境:“我是一棵 老树。”(发挥想象,补充横线的内容)教师总结和过渡:为什么同学们对老树形象认识越来越深刻,因为我们在其中表达了我们对老树的认识,或者说关于老树我们有了我们的观点。群龙无首,就可能一盘散沙,一群绵羊,只要有一只狮子领着,也能创造奇迹。写文章(议论文尤是)如果没有鲜明的观点来统领,材料再丰富,语言再优美,都会失去灵魂。那么我们怎么认识观点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呢?请看一篇节选的文章。
(教学目的是初步引起同学对文章观点的在文章中灵魂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为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作了铺垫。)
二、进一步训练明确学生对观点在文章中灵魂作用的认识。
1、请同学读一篇节选的文章
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一位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我当时并不感到震惊,因为时下国内学钢琴的少年有许多,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也不在少数。接着往下读,报道中列举的两个问题,却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
问题一:你能每天在钢琴前坐上11个小时吗?
我略加思索,恐怕很难。11个小时就是39600秒。一个坐姿坚持39600秒。那该多么难耐!
问题二:你能连续11个小时反复练习弹奏同一支曲子吗?
在琴凳上持续坐11个小时已是难事,反复练习弹奏同一支曲子,岂不难上加难!其间必将充斥太多的单调、枯燥、乏味!
报道最后披露,以上两点正是琴童成功的法宝。我长嘘一声,这也难怪这位琴童能在国际大奖赛中一举夺魁了!
我参加过高考,不过没能拿到状元。去年的秋天,我有幸结识了一位高考文科女状元。近距离地、朋友式的交流,使我窥探到了女状元生活的B面。她对我说,每天早晨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坚持跑步3000米;每天凌晨1点前,她从来没有睡过觉……这两个数字令我汗颜!当然,每位高考状元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状元经”,未必每个人都如她一样晨练、熬夜,但我想,每位高考状元的成功之路必然都包含着类似艰辛的“付出”。
曾经有一套畅销书在排行榜上高居首位长达数月。因为喜欢这套图书,我开始关注其作者。这套畅销书作者还不太习惯用电脑写作。喜欢用手书写稿件。他身高1.72米,可是,他已经成文或者写废的手稿叠加起来竟高达1.74米,比他的身高还要高出2厘米!这1.74米高的手稿,全是由他一笔一笔写就的、一个字一个字码成的。写作期间,因为伏案久坐,这位1.72米的作者患上了颈椎病,曾经无数次地贴膏药、看医生,他的超乎寻常的付出终于换来图书的畅销佳绩,给他的人生涂上了艳丽的一笔。
2、请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
预测:学生主体性学习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大致可以说出以下观点。(1)成功需要执着。(2)成功需要坚持。
(3)只有付出,才能成功。
3、教师追问:
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感受不一样呢?仅仅是因为读文章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节选的文章还差点什么吗?
学情预测:学生经过个体主体或集体主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这是一篇并不完整的文章,只有三则动人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观点。教师总结和过渡:
这篇文章缺少灵魂,老师说得对吗?学生回答“对”。不是老师说得对,而是同学们发现得对。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尤其议论文,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4、教师补出被删去的文章题目和表明作者观点的文字。
学生齐读并体会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付出”,才能“杰出”。
5、看下面的材料,你能判断那一句是观点吗?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十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
明确:会发生“勤能补拙”与“惜时如金”的两派观点的情况。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是来证明观点的。所以议论文的观点鲜明,首先必须要作者对观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勤能补拙的关键是勤、拙二字,居里夫人是勤的,但她并不拙,对观点似是而非的认识,是导致观点模糊的原因之一。
三、议论文的观点的提炼有三个要求:正确、新颖、深刻。
1、如何使观点正确呢?
(1)要分析题目中所关联的事物的特征和性质 如:金字塔给我们的启示(2)要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 如:树木·森林·气候 训练:
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以这句话为论题提炼出一个论点。
2、如何使观点新颖呢?
(1)换一个角度(多向思维)如:滥竽充数
(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如:论“牵牛花”
3、如何使观点深刻呢?
如:走在大街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关减肥瘦身的广告,确实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有必要清除身体中过多的脂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在这个喧嚣的文化迷乱的时代,各种价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不断泛滥,这种“精神脂肪”的堆积也在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更有必要关注这种“精神脂肪”的危害。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得 2 很好:“物质的脂肪臃肿着我们的身体,精神的脂肪锈蚀着我们的灵魂。”
请以“精神的脂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照例文,见讲义。)
四、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分论点的一些方法
1、一般法
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示例1:中心论点:应当学好语文。
分论点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分论点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怎样学好语文)
2、分解法
(1)并列分解“是什么”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责任心(对中学生来讲)分论点一:首先要担起家庭责任 分论点二:还要担起社会责任
又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2)并列分解“为什么”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
如中心论点:中学生要参加家务劳动
分论点一: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 分论点二: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分论点三: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又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3)并列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分论点一: 首先要承认困难.分论点二: 其次是不怕困难.分论点三: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3 又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4)辩证分解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分解。如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嫉妒心。
分论点一: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分论点二:妒嫉心也可以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分论点三: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3、对比法
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如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分论点一: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分论点二: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训练学生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
1、引用名言提出文章观点。
06江苏高考作文《人与路》开头鉴赏:分析这个开头是怎样一步步进行引出观点的? ①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②人生在世,总是踏着前人的脚步,仿效学习的过程。但我以为遵循别人走过的路,便会走向平庸,甚而走向灭亡。
③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出真我的风采。走前人留下的路,是为了收获一份经验,一份感悟,走自己的路,则是为了收获一份成功,一种回报。
(1)观点在哪里?
(2)①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你能归纳出引用名言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吗? 学情预测:
观点是第③,①是引用了名言,②是分析了名言。因此方法是:引用名言,分析名言,联系名言与文章观点的关系导入文章观点。
练习:请引用清代袁枚名言“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写出文题《人与路》观点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开头。
学生答案进行比较辨析。
答案
1、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天空。
答案
2、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古人的思想、法度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在生命旅途中做别人的克隆版,别人的替身往往只是可悲的影子,再也找不到自己。
学情预测:
学生回答:第一个答案提出了文章的观点,但缺少对名言的分析。第二个答案分析了名言,但缺少文章观点的提出。
修改意见:(同学黑板书写)。
教师总结归纳:二合一即可。(参考如下)
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古人的思想、法度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在生命旅途中做别人的克隆版,别人的替身往往只是可悲的影子,再也找不到自己。
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天空。
2、对比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什么叫对比开头法?对比开头法,是把两个相对和相发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情形并举出来,从而肯定一方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营垒分明,气势旺盛。
尝试练习1:文题《在逆境中奋起》
雏鹰:在猛烈的风雨中冲向天空,因此它炼就了丰满的羽翼。麻雀:在暴雨来临时躲进屋檐下,因此它注定寄人篱下。
同样,我们如果回避逆境,选择坦途,我们也将一事无成;我们只有在逆境中奋起,勇于拼搏,才能搏出精彩人生。
3、类比排比句式引出观点法。
类比(排比句式)引出观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由物及人或由事及理进行推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操作过程是先找准事物与人或事物与道理的类比点,然后选准事物用排比句式表述出来。再由此推出观点。
注意点:(1)选准事物(观察仔细,选择新颖鲜明的事物),叙述清楚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2)注意事物与观点的密切联系。
尝试练习:文题:《素质和诱惑》
鱼儿没有拒绝食饵的诱惑,葬送于吊有美食的钩上; 熊没有拒绝美味的诱惑,失足于猎人布下的陷阱; 寒号鸟没有拒绝安逸的诱惑,终归冻死在石缝中;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对种种诱惑,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拒绝诱惑。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根据下列作文题的要求,拟定论点与分论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提示】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2、请给下面的命题作文提炼论点与分论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的假话太多了。
请以“实话实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文观点明确的内涵;
2、把握议论文观点明确的方法原则;
3、通过实践使自己真正做到议论文观点鲜明。重点难点:
1、如何真正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2、将观点鲜明的理念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写议论文,观点要鲜明,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问题是怎样写,观点才能鲜明呢?我们先看下面的这段文字,你能判断哪一句是观点吗?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
明确:会发生“勤能补拙”与“惜时如金”的两派观点的情况。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是来证明观点的。
所以议论文的观点鲜明,首先必须要作者对观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勤能补拙的关键是勤、拙二字,居里夫人是勤的,但她并不拙,对观点似是而非的认识,是导致观点模糊的原因之一。
二、明确什么叫观点
1、翻开课本P4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对观点的定义(跳读,筛选信息)
明确:定义:第三段中“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那么它就一定是一个句子,一个论断;而不是一个短语,一个词语。
2、回顾本专题三篇课文的观点即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不是一个论断?
明确:《劝学》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师说》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
三、明晰中心论点的要求——鲜明,以及怎样做到鲜明
1、从P45页的文章当中寻找中心论点的要求以及达到这一要求的方法。请标上序号。
明确:鲜明
①认真思考所论及的问题
②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
③清晰地表达-语言: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
位置:放在开头或结尾的突出位置(段首段尾以及篇首篇尾)
四、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设置分论点
阅读这两篇议论文,看一下它们有没有做到观点鲜明,他们用到了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三种方法吗?请快速找出它们的中心论点。并且看看它们在怎样执行第二条方法“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的。
明确: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五、典例赏析
1、[典题探究] 2008·高考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试题解读]
“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考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在论证方式上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如能运用好因果论证法、反证法则更能使文章出彩。
[范文引路]
不要轻易说“不”(广东)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它不是逞强的工具,也不是逃避的借口,然而生活中的我们,却从不吝啬说“不”。推选班长,为逃避重担,以“不”敢为天下先,标榜自我而无人毛遂自荐。而上学迟到,却以强悍的姿态拒绝让门卫登记姓名,来表现自己的勇敢,殊不知,老子当时说出: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是劝诫人们不要为争名逐利而蜂拥而上,以致兵戈相见,生灵涂炭,这是智者渴望人们和睦的呼喊,而不是逃避职责的理由,而勇敢,不是蛮横不讲理,孔子说过“知耻近乎勇”,对自己的错误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才是勇敢。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后行。
当然,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如屈原投江,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如贝多芬,“厄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如千手观音创造的奇迹……这些,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心灵里一方净土的坚守,对人间邪恶势力抗拒、不公命运的有力抗争,他们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请不要轻易说“不”。
点评:尽管是在高考考场上写就的作文,但是本文仍显示了作者的一定写作才情和作文文采。一开始文章就带有说理氛围,开头部分充满思辩色彩又酣畅淋漓,表明该考生思考成熟。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轻易说“不”者之懦、之蛮、之怨;而不轻易说“不”者之智、之勇、之高洁、之顽强等;对比论证出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的深刻道理。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先举来自校园生活的两例论述我们很容易轻易说“不”,后从“世事尚未洞明”,“付出代价”,“生死攸关的选择”等三个角度论述不要轻易说“不”,整体构思严谨,重点论述比较透彻。综合来看,本文构思严谨,论证充分,语言流畅,议论中不乏激情。
2、[典题探究](2006·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题解读]
试题列出“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这是一种必要的提示,为考生把握题意提供了帮助。写好这篇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如义气是人性良知的体现,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中华的民族魂;哥们义气要不得。当然也可把二者(甚至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比如谈既要树立坚定的志向,做到“意气风发”,勇往直前,又不能“意气用事”,偏激任性地待人处世)。[范文引路]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激烈……
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一个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理想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气风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老者坚毅神情;千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汉节,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她的领舞者——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登上艺术的巅峰?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点评: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题目规定只能写“议论文”;是为了纠正学生因长期写作话题作文而出现的“文体淡化”问题,以考试为导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法。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一项重要标准,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二是文章观点鲜明——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第二课时
[作文训练]请在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其一完成一篇800字的作文。
1、请以 “读书”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加以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要不要读书,二、如何读书,三,读何书。不管从何种角度写,都有个鲜明的观点,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佳作赏析]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充实,愈读愈感到需要思考与解答的愈多。
书,教人修养身心。
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重要的约会。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点评: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文章开头即鲜明地提出观点“人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由浅人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2、自古以来,人们总在强调“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读了本专题,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读书的苦乐之境 在人生的旅途中,或有欢乐,或有悲伤,但这一切的情感一旦通过阅读的洗礼,一切情感都已全无,只剩读书之乐。
或许有人会说:“书是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品起来可真苦啊!”可是不然,你殊不知,口感越苦,越会使人振奋,口感越苦,越能使人体味深刻,正如钱钟书的那句:“真正的读书的快乐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来,苦才真正是读书的快乐的引诱。”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我们可以重返《三国》的激烈战场,感受《水浒》英雄的英姿飒爽,身临《西游记》的神人怪鬼之界,垂怜《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在书中,从孔子的《论语》到毛泽东的《毛泽东诗词选》,从鲁迅的的《彷徨》《呐喊》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冰心的《小桔灯》《繁星·春水》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季轮回,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书令我们感受到了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从老一辈到新一代的改变与不同,博览群书,生活是如此充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为未来的蓝图染上光辉的色彩。是故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邻光,更有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燃糠自照,最终终成一代名人。因此,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以造就一个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现在,多数同学只重视读课本,而不重视课外阅读,只重视考试成绩而不重视身心感悟,只重视表面意思而不重视深层涵意,这并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读书只会觉得乏味,枯槁,必会感到苦了,而只有用心,用爱去读书,读书之乐必会令你乐得合不拢嘴。
读书会有苦,但苦即为一种乐,读书会感到快乐,而必须是在经历苦的条件之后,是亦苦即是乐,乐必经苦,这便是读书的苦乐之境了。
第三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
第12练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
[训练目的]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提出正确深刻的观点,加以论述。[复习指导]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但是,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要做到观点鲜明,首先必须对题目(或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讨论这个问题,别人有哪些不同的意见,其观点有什么异同。作者应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毫无主见。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对老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择师的标准等提出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他对从师求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他人的认识和做法也作了深入分析。
要做到观点鲜明,还必须在行文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劝学(节选)》
在提出观点之后,先通过一组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品性的养成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又通过几个比喻论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能力的提高所具有的意义,接着又通过几组比喻和对比论述了对于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通篇紧扣住“学习”这个话题和“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毫不旁逸斜出。
清晰地表达也很重要,应该努力做到用语恰当,扼要简明,明白易懂。一般情况,最好能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把它放在开头、结尾等比较重要的位置,以使读者容易把握。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观点表达的形象和含蓄,但形象不是虚无,含蓄不是含混。形象含蓄的前提是能够让读者把握文章的观点,如果让人难以领会,不知所云,即使话说得很漂亮,也不能达到自己思想的目的,更不能使自己的观点鲜明起来。
[典题探究](2006•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题解读] 试题列出“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这是一种必要的提示,为考生把握题意提供了帮助。写好这篇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如义气是人性良知的体现,是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中华的民族魂;哥们义气要不得。当然也可把二者(甚至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比如谈既要树立坚定的志向,做到“意气风发”,勇往直前,又不能“意气用事”,偏激任性地待人处世)。
[范文引路]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激烈„„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一个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理想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气风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老者坚毅神情;千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汉节,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她的领舞者——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登上艺术的巅峰?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例文评析] 这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题目规定只能写“议论文”;是为了纠正学生因长期写作话题作文而出现的“文体淡化”问题,以考试为导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法。文体要求看视平常,然而是否入格是一项重要标准,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二是文章观点鲜明——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文章由伟人的诗词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作文训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没空看书啊!” 节假日,在上海的书城,人山人海,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时尚的消遣。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站立着的还是人。
今年春节申城的书籍销售量惊人地上升,特别是以往是教辅类书籍遥遥挂帅,而今年则是以文化类书籍一路领跑。
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加以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要不要读书,二、如何读书,三,读何书。不管从何种角度写,都有个鲜明的观点,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佳作赏析]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充实,愈读愈感到需要思考与解答的愈多。
书,教人修养身心。
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简评】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文章开头即鲜明地提出观点“人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由浅人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篇:专题二作文训练--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实例导入(参见《教学设计(必修一)》第120页)
写议论文,观点要鲜明,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问题是怎样写,观点才能鲜明呢?我们先看下面的这段文字,你能判断哪一句是观点吗?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
明确:会发生“勤能补拙”与“惜时如金”的两派观点的情况。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是来证明观点的。
所以议论文的观点鲜明,首先必须要作者对观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勤能补拙的关键是勤、拙二字,居里夫人是勤的,但她并不拙,对观点似是而非的认识,是导致观点模糊的原因之一。
二、明确什么叫观点
1、翻开课本P45,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对观点的定义(跳读,筛选信息)明确:定义:第三段中“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那么它就一定是一个句子,一个论断;而不是一个短语,一个词语。
2、回顾本专题三篇课文的观点即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不是一个论断? 明确:《劝学》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师说》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
三、明晰中心论点的要求——鲜明,以及怎样做到鲜明
1、从P45页的文章当中寻找中心论点的要求以及达到这一要求的方法。请标上序号。明确:鲜明
①认真思考所论及的问题
②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
③清晰地表达-语言:用一个简要的句子直接表达
-位置:放在开头或结尾的突出位置(段首段尾以及篇首篇尾)
四、典例示范——分解中心论点的方法
1、下面我们阅读这两篇议论文,看一下它们有没有做到观点鲜明,他们用到了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三种方法吗?请快速找出它们的中心论点。并且看看它们在怎样执行第二条方法“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的。
明确: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第一篇属于并列式
第二篇属于先对照式(即对比)之后再层进式(即递进)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会有交叉运用,如第二篇例文)(分论点之间有哪些形式)
①并列式。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②层进式。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
③对照式。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06年北京高考题
(一)北京的符号
北京的历史很长很长,能代表北京的事物很多很多。什么是最能代表北京,最能代表它的过去和现在的呢?我想应该是“北京人”头盖骨了,它就是北京的符号。
“北京人”头盖骨代表了北京古老的文明。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仍是蛮荒之地的时候,在北京的周口店,已经出现了“北京人”。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勤劳,多么勇敢,多么富有创造力,他们为了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取胜,发明了各种工具,因而成为了人。50万年前出现了“北京人”,是这个符号第一个喻义:它象征着中国古老的文明;象征着北京人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力传统;象征着北京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北京人”头盖骨铭记着北京曾经的屈辱。1941年,日本人把当时挖掘出的“北京人”头盖骨和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装在两个大箱子里准备运往美国。可是在战乱中,那两箱“北京的符号”不知去向,至今也没有找到。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北京落后过,挨打过,被盗过,证明我们曾经连自己祖宗的尸骨和遗物都看不好,被别人拿了去。“北京人”头盖骨被盗继而失踪,是这个符号的第二个喻义:它象征着北京曾任人宰割的屈辱,象征着北京人曾经的腐败、懦弱,象征着北京人曾经的倾颓、衰败。
“北京人”头盖骨也记录着北京崛起。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已逐渐成为国际化大都市。1966年,科学家们再次在周口店挖掘出了几块珍贵的北京人头骨,并于2003年首次在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展出。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失踪的那一天起,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当地政府也准备参与其中。又证明了什么?这证明我们北京人是勇士,不是懦夫,摔倒了,爬起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尽力挽回以前的损失,激起民族自豪感,促进今天的发展。寻找失去的“北京人”头盖骨,是这个符号的第三个含义:它象征着今天的北京人从摔倒的泥潭里勇敢地爬出来,重整旗鼓,顽强的崛起;象征今天的北京人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昂首挺胸,激流勇进。
让我们把北京的符号—“北京人”头盖骨——牢记在心,发扬祖先勤奋勇敢、不畏艰险、不断创新的精神,铭记过去的伤痛,接过今天的人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北京的符号的明天续写更辉煌的一页。
(二)说“探索”
(点:以引用开头,点明论点)
有这样一句话:“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意思是说,越深入探索的人所得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正:正面列举两例,证明论点)
是的,只有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看到壮美的景致,只有善于钻研的人才能获得珍贵的成果。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向神秘的数学问题挑战,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水稻学家袁隆平,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寻找野生水稻,从而探索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成为中国“水稻之父”„„还有无数的学者、勇士,他们无畏于“涉深水”,在更高、更深的领域开拓,进取。
(反:从反面假设举例,与上段形成对比)
反之,如果对任何事物只是浅尝辄止,稍有些“小鱼小虾”的收获就洋洋得意,或者遇到一点挫折就止步不前,那么自古至今,就不会取得什么生产上、科技上的进步,人们也不会创造什么现代化生活了。诺贝尔早在1862年,在其父亲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就发明了雷管。如果陶醉于这眼前的“小鱼小虾”就不会有后来的炸药的问世,也不会有欧洲工业革命中矿山、铁路、运河业的繁荣,更不会有当今世界由诺贝尔“千百次失败、千百次又重来”的精神而感召着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等领域的佼佼者的追随。(深:正反对比为说明下面的论点“涉深水”,而涉深水会有困难,但不能因困难而停步。)
也许有人会说:“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不错,“涉深水”是不如“涉浅水”来得安逸、舒服,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如果仅因为探索的危险就停止活动,固守在“鱼虾”之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会成为泡影。(说理)//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研究各种草药的性味、功用,为了得到准确的资料,他还亲口尝试草药,有几次竟中毒昏迷,性命垂危,但他没有退缩,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举例)//试想,如果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我们现在对医药的了解将会多么贫乏,可怜?“喂蛟龙”固然可怕,但固步自封,乃至坐吃山空是更加可怕的。
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钻研,去开创新天地,创造出比我们的父辈更辉煌的成就。
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分论点的要求:
1、分论点是正确的,有价值,有针对性的
2、分论点必须能支撑起中心论点
3、各分论点之间相对独立,等称,不相包容,不相交叉
五、补充资料——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分论点的一些方法
1、分解法
(1)将组成中心论点的若干概念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观点,再逐一论证 示例:中心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分论点一:要重视德育 分论点二:要重视智育 分论点三:要重视体育
分论点四: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将组成中心论点的某一个概念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观点再逐一论证 示例: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责任心(对中学生来讲)分论点一:首先要担起家庭责任 分论点二:还要担起社会责任
2、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示例1:中心论点:应当学好语文
分论点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分论点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怎样学好语文)示例2: 中心论点:中学生要参加家务劳动(三个可以都是“为什么”)分论点一: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分论点二: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分论点三: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示例3: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三个可以都是“怎么做”)分论点一:首先要承认困难.分论点二:其次是不怕困难.分论点三: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3、对比法
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 示例: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分论点一: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分论点二: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4、辩证分解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分解 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嫉妒心.分论点一: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分论点二:妒嫉心也可以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分论点三: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第五篇:观点鲜明是议论文的灵魂
观点鲜明是议论文的灵魂------如何确立文章的论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中心论点确立的基本要求。
2、学会提炼正确、新颖、深刻的论点。
一、导入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所以,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统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写议论文首先要确定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二、议论文的观点的提炼有三个要求:正确、新颖、深刻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第一、正确。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用含糊,要符合马列主义原理和审美情趣。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
第二、新颖。论点新颖,就是面对议论对象提出新的见解,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给人以独到的思想启迪。
第三、深刻。文中提出的论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言人之未曾言,发人之未曾发,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能够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意义,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以便更有力地说服读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三、论点要正确
1、论点本身要能够成立,而不应该是错误观点
例如,以《开卷未必有益》一题作文,有人确定的观点是:“常开卷易养成纸上谈兵的习惯。”“开卷有益,如今已像旧衣服被淘汰了。”前一观点偏颇;后一观点与事实不符。
2、如果是命题作文,那么,确定的观点应与题目相符
例如,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一题作文,有人确定的观点是:“人应有自知之明”,这就忽略了题目中的关键词“贵”。该题目着重应论述“为什么”,论点可确定为“有自知之明是非常可贵的”,要讲清可贵的原因之所在。
3、如果是话题作文,那么,确定的观点应与话题相符 例如: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通知,等待误点的班机,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确定的观点是:“做任何事情,如果不等待,就不能取得成功。”“等待中,光阴悄逝„„”“精彩,无需‘等待’。” “等待需要理智。”“不要守株待兔。” 这些论点,第一个的“做任何事情”,犯了绝对化的毛病;其他的都能够成立。
4、如何做到正确?(1)、要分析题目中所关联的事物的特征和性质 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要想竖得高,就要基础牢 打好基础是成才的关键(2)、要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 例:“树木·森林·气候”
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从我做起,带动别人,改变环境
5、训练: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以这句话为论题提炼一个论点,写一篇议论文。参考:
⑴做人要严于律己,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⑵积善成德,积恶成患 ⑶量变可以一起质变 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⑹好坏不分,一错千里
⑺要做一番事业必须分清楚好坏
四、论点要新颖
1、论点新颖,就是面对议论对象提出新的见解,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给人以独到的思想启迪
2、如何做到新颖(1)、巧选角度
《黔之驴》是讽刺那些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的寓言故事。后人阅读此文,发表感想大都从“驴”的角度切入,以“黔驴技穷”来警醒人们。这当然是不错的。但人人如此说,也使人闻而生厌。
有一位同学则不然。他从“好事者”的角度切人,发表议论:“‘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无法显其能。‘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有被虎吃的厄运。驴到黔是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到‘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黔驴技穷’的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接着联系现实生活中对人的使用,论述了“但愿我们能知人善任,避免类似‘黔之驴’ 的悲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发生”的道理。(2)、反弹琵琶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句,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也流露出孤芳自赏的清高之意。而毛泽东在咏梅时,则“反其意而用之”,一扫陆词的哀怨消沉,自铸雄奇瑰丽词,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梅花形象,写出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的激越昂扬的诗句。毛词的成功就在于不沿袭古人,求异创新,自树高格。
又如对于命题作文《雪》
正面写对雪的礼赞——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赞美雪的大公无私、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
反向立论,写成对雪的诅咒——斥责它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也可以批判它的虚假虚伪,用洁白的外表掩饰世间的污秽,粉饰太平;更可以鞭挞它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又比如对于蚕, 自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问世后,大家都习惯于礼赞它的勤劳一生,它的无私奉献。就有一位同学却偏偏从反面立论,他认为:蚕不劳而获,一刻不停地吃,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还想为自己做一个安乐窝,最后作茧自缚。这就是可贵的创新表现,值得提倡。
另外,对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人们烂熟于心,习以为常,往往形成思维定势,认为“从来如此”,这就不妥。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考虑,重新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会得到新的启迪。
写文章,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自己思索。肯于独立思索,才可能点燃创新思维的圣火,才有可能发现真理。人云亦云者,自己的头脑,永远只是别人思维的“跑马场”;自己的嘴巴,永远只是别人思想的“传声筒”。
当然标新立异也有一个适度和恰当的问题,如果滥而无当,就会弄巧成拙,不伦不类,甚至走向死胡同,这是我们写作时必须注意的。(3)、深入探究
研究事物,忌表面性,如果深入开掘,往往能有独到的认识,得出新颖的论点。例如,谈到宽容,人们一般停留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的层面上,有一个同学却能深入开掘,得出独到的见解: 标题: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开头: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
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 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结尾: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3、训练:牵牛花是必须凭借其他的物体才能往上爬的,以牵牛花为论题提炼一个新颖的论点。
参考:(1)因为不能自主,所以只好依附在他人身上(2)过强的依赖性使它总是按照别人的指导的方向前进(3)无论多么困难,只要有一点可能,就不停地攀爬(4)善于借助外物,所以总比人高一截
(5)无论攀到什么高度,根还扎在泥土里,因此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五、论点要深刻 如何做到深刻?
1、训练: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不同方面提炼较为深刻的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走在大街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关减肥瘦身的广告。确实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有必要清除身体中过多的脂肪。但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说,在这个喧嚣的文 化迷乱的时代,各种价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不断泛滥,这种“精神脂肪”的堆积也在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更有必要关注这种“精神脂肪”的危害。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得很好:“物质的脂肪臃肿着我们的身体,精神的脂肪诱蚀着我们的灵魂。”
参考:(1)一个人精神上堆积了“脂肪”,就会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甚至会灵魂扭曲,人格异化
(2)一个政党精神上堆积了“脂肪”,就会蜕化变质,失去活力和号召力,就不能带领人民走上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
(3)一个民族精神上堆积了“脂肪”,就会丧失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六、作文实战演练
一个小孩因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怨恨妈妈,自己跑到山腰对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音。小孩害怕了,以为自己受到了惩罚,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把他重新带到山腰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做,山谷也传来悠远而洪亮的同样的回声。
这故事有其科学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当你恨别人的时候,别人 也恨你;当你赞美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赞美你。让别人恨还是赞美关键在自己。请以“爱和恨的回音”为话题写作文。要求最好写成议论文,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