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17:4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第一篇: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3.语言点,重点是语言点的用法及语义的掌握和应用。4.练习,重点放在语言点的相关练习上。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背后深意。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生词,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2.掌握并熟练应用语言点的语义用法。

3.理解课文出现的俗语,并领会作者的心理。教学方法: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3.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词

同学们,早上好!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适当纠错,然后,老师领读一遍。再找平时发音好的同学领读一遍。)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例句:(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

(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

(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 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一词。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引导学生说出“耿直”)例句: 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

3、快人快语 我们常常把它写成“快言快语”。

近义词:心直口快

反义词:吞吞吐吐 就是说有些人说一句话之前要先想半个小时,我们就说: 例如:他说话吞吞吐吐的。

那大家说说,你们喜欢哪一种人啊?是耿直,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的,还是吞吞吐吐的?(学生回答)很明显!好,我们接着往下看,4、打抱不平(走到同学们中间,什么都不说,打一下A同学)老师刚才说面都没说就打了A同学一下,这时候,B同学看到后,觉得老师打A同学很不公平,他很可怜,所以,B同学就打了老师一下。那我们说B同学的这种行为就叫“打抱不平”。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成,“B同学为A同学打抱不平。”

在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抱”写成“报”。好,看第五个生词

5、得罪(动)意思是“使……不高兴”。我们常说:~人,~领导。“你们最好不要得罪我,小心考试不及格。”(教室笑)

例如:他做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儿。恩,这就是得罪。我们看最后一个词

6、遭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的意思不止一个。

(1)动词 作动词时,是“碰到、遇到”的意思,后面接的常常是一些不好的事情。例如:~难,~灾,~险

(2)量词 它还有做量词的情况,相当于“回、次”。我们班都有谁是第一次来中国?恩,我们就可以说:来中国,我还是第一遭。对我来说,接触到这么多可爱的外国留学生,今天还是头一遭。

课文中出现的是“遭”做动词的情况。

再带学生一起读一遍这六个生词(生齐读)。生词就先学到这儿!

二、学习课文

学生分读1、2自然段,然后老师读一遍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大学毕业时,教授是怎么对“我”说的?

2、教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3、教授的话让“我”想到谁了呢?

4、“我”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5、父亲为什么一生都不顺?

6、他吃亏又是因为什么?

7、“我”毕业以后到哪儿工作了?

8、到工作岗位之后,我是怎么做的?(生答:“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引出语言点:一……就……)

看来大家听得都很认真!现在你们看课本上的这句话(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板书:一……就……)这呀,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它有两个用法

(1)表示的是一个动作或是情况出现以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动作或是情况。连接的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后两句的动词一般是不一样的。(引导同学)一会儿放学后你要做什么?(生答:去食堂吃饭,回宿舍……)我们就可以说,例如:一放学,我就去食堂吃饭。

一放学,我就回宿舍。

(引导同学)你平时有时间都喜欢做什么呢?(生答:睡觉,看书,打球)(请学生造句。)

例如:他一有时间就睡觉。(看书,打球)

在主语不相同的时候,也可以用“一….就…”,例如:她一打球,我就去加油!给出几组词语,让学生造句 a.我 睡觉 她 说话 b.老师 提问 我 紧张 c.我 回家 妈妈 高兴

(2)表示一个动作一发生就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时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前后两个动词是一样的,或者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引导同学)我们已经上了一上午的课了,怎么样,累不累?(生答:累……)例如:“我们一上课就是(上)一上午,大家都累了。”

(引导同学)你在北京住了多久了?(生答:三个月,一年……)例如: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住)三个月(一年)

(引导同学)食堂早餐的包子,你能吃几个?(四个,六个……)(请学生造句)。例如:食堂早餐的包子,他一吃就是(吃)四个。(六个)把以上的句读一遍,(生齐读)

扩展练习:

用“一……就……”完成下面的对话,注意它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一)前后动词一样,或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1、A:你昨天和你的朋友聊了多长时间?

B:我们已经十年没见面了,所以。

2、A:她在商场买了多少衣服?

B:她觉得那儿的衣服既漂亮又便宜。

(二)前后动词不一样:

1、A:你听完报告以后去哪儿了? B:。

2、A:你什么时候给我回信的? B:。作业:

复习上课学过的生词和句型 复习课文 课文:

让沉默不再是金(节选)

大学毕业时,教授对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说:“进入社会,切记沉默是金啊!”教授的意思是,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教授的话是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我父亲性格耿直,快人快语,还爱打抱不平,因为得罪领导而遭到报复,一生都很不顺。母亲说,你爸爸吃亏就因为他那张嘴。

三个月后,我来到一家高新技术研究院工作。一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擦桌子、取报纸,这些活干完后,我才静静地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等待领导和同事们的到来。

第二篇: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

中级综合课课堂教案设计

《老人的生活》

一、教学对象

汉语水平为中级的留学生

二、所用教材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册)》(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三、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成段表达能力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重点词汇 掌握相关语法点

四、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传统,儿媳,外地,满足,寂寞,提供 语法点:满足,提供的用法;句式讲解和运用

五、教学难点

动词的使用,句式的用法

六、教学时数:三课时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1课时

(一)说明讲课内容,重点

内容:课文中词语的读音,意思,用法 重点:动词的用法(满足,提供)

(二)学习生词(25分钟)

领读生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意思(每个词后有其英文标注)重点词语讲解:

老人:只需用图说明其意思

儿媳:用PPT上的人物关系图来解释意思

寂寞:简单举例来解释或用英语来说明,让学生照例句造句,需说明是一个表示心情的词(感观词)

传统:用中西方传统节日来对比说明。先告诉学生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来解释什么是传统,再让学生说说西方圣诞节的习俗来进一步了解词义 满足:先说明词性和它的两种用法(动词和形容词)。用课件上的例句来对比说明,再让同学用“满足”造句,告诉他们所造的句子是用了“满足”的哪种用法。最后让同学分别有两种方法造句,学会应用。提供:先说明词性(动词),再解释用法(1.提供+名词 2.提供+量词+名词 3.提供+形容词+名词 4.提供+量词+形容词+名词)。每种用法后有例句,再分别让学生练习造句

(三)复习词语,练习用法(造句)(15分钟)课后练习

1.复习课堂上的词语 2.预习课文

第2课时

(一)课文通读(5分钟)将课文分成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有一个传统”——“就和女儿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但是”——“怎样生活的呢” 第三部分:“敬老院”——“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分:“但是”——“活动中心”

(二)课文精讲 课文第一、二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1.中国的传统是什么?

2.中国传统老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无法照顾老人? 4.你认为老人应该怎么生活?

5.你赞成中国老人的传统生活吗?你们国家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 重点讲解(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为辅)(20分钟)由„„来„„:(被动句式)(被动方)由(主动)来+动词 由儿子来照顾

所以: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如果„„就„„(表假设关系)随着„„:随着+条件 随着社会发展

越„„越„„:越来越„„+形容词(表示程度增加)越来越多 越来越好

越„„越„„ 越吃越胖 吃—胖(因果关系)

虽然„„却/但是(表转折)句式练习(10分钟)

第3课时 课文第三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1.什么是敬老院? 2.敬老院中老人怎么生活? 3.你们国家有类似的机构吗?

重点讲解(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为辅)(20分钟)1.„„是„„:我是谁? 2.不但„„而且„„

3.对于„„是„„:对于(谁/什么)(来说)是(怎么样的)

对于老人是重要的

句式练习(10分钟)

第4课时 课文第四部分

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5分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0分钟)现在中国的老人面对什么问题? 政府有什么新办法? 你有什么好办法?

重点讲解(提问式进行,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总结为辅)(20分钟)1.满足„„需求:满足(谁的)需求 满足(怎样的)需求 2.解决„„问题:解决(谁的)问题 解决(怎样的)问题 3.为„„提供„„:为(谁)提供(什么)句式练习(8分钟)课文总结(2分钟)

第三篇: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中文初级班

二、课文题目:这是不是中药

三、教学步骤与分工:前45分钟教授15生词、前四段课文、一个语法点

后45分钟14个生词、后四段课文、一个语法点

四、教学目标:

1、本课一共教授29个生词,其中有6个重点词汇,13个应用词汇,10个一般词汇。应用词汇要求学生活学活用2、2个语法点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实际应用

3、学生能熟读课文并能将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五、教学重点:

1、重点生词:没(有)、这、中药、药

2、课文重点:对课文的对话内容进行叙述

3、语法重点:量词的用法、指示代词“这”、“那”

六、教学难点:

1、量词的分类及其用法

2、词语:没(有)

七、教学过程:

1、导入(五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现在天气逐渐变冷,大家要注意添加衣服,前几天老师就因为没有注意添加衣服,感冒了。所以我昨天就去医院拿了一些药。同学们有没有感冒的或者感冒过的呢?学生:。。。。老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要的,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要与我们所见的药有什么不同呢?

2、展示生词(把图片和生词结合起来,形象生动的讲解)

3、课文学习:(1)、学生跟着老师跟读几遍课文

(2)、找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4、语法学习:(1)、量词的学习

个体名词:件、把、瓶、本、张、支

把:跟手有关,通常是这个东西能用手拿着使用

如:一()雨伞、一()手机、一()椅子

张:表面指扁平的,平平的东西

如:一()床、一()桌子、一()纸

瓶:通常与盛水器具有关

如:一()水、一()可乐

支:表示细长的东西

如:一()笔、一()花(2)、指示代词:“这”、“那” 一般做主语:如:这是我们的班长。

这是操场,那是图书馆。(2)、“这”、“那”经常和量词/数词组合在一起

如:这三本、那个、那个

第四篇: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范文模版)

汉语国际教育141 郭婉莹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北京的四季》 课程教材:《发展汉语 中级综合1(第二版)》 教学对象:汉语水平中级的来华留学生 教学人数:15人 授课学时:90分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并学会其读音、用法; 2.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比较流利地表达课文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掌握生词的读音及用法;

2.要求能够正确明白课文大意,正确回答问题; 3.要求能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把......V得+C”句式的用法; 2.掌握“就拿......来说(吧)”句式的用法; 3.掌握“一”放在名词前表示“整个儿”、“全”或“满”的用法;

4.掌握“不知(道)......多少/多(么)......”强调数量多或程度高的用法; 5.掌握“管A叫B”的口语表达格式;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情境教学

五、教学用具

PPT课件 音频 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提问学生刚刚结束的暑假去了哪些地方玩,这些地方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2.PPT展示北京的夏天,让学生用一两个学过的词说说北京的夏天有什么特点。3.PPT展示北京一年四季的图片,教师带读生词:四季,学生跟读。

4.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音频,边思考课文旁边的问题,试着把答案用横线划出来。

(二)课文1-3段学习【15分钟】 1.提问:“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北京?

回答:“因为我在那里住得太久了,仿佛树生了根一样。” PPT展示树根的图片,教师带读生字:根,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好像,类比出新词:仿佛,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2.提问:“一半的人生”是指“我”人生中的哪几个时期?

回答: “童年、少女、妇人”

PPT展示少女、妇人的图片,教师带读生词:少女、妇人,学生跟读,问学生身边有哪些人是少女,哪些是妇人。

PPT展示生词:度过、熟悉,带读,学生跟读。

3.提问:春天,北京人有个什么习惯?

回答:“人们纷纷来到西山,争着往山上爬,看谁先爬上那个最高的山头。” PPT展示表示纷纷、争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纷纷、争,学生跟读。

4.提问:北京春天最主要的花儿有什么?

回答:“牡丹花和芍药花。”

PPT展示生词:然而,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说出它有表示转折的意思。

5.提问:为什么说北京的春天美丽而短暂?

回答:“有时一夜大风,就把花儿吹得不成样子,几阵大风就送走了春天。”

PPT展示生词:短暂,带读,学生跟读;用手势比较长和短的区别,引导学生说出反义词:长久。

PPT展示生字:阵,带读,学生跟读。

6.PPT展示例句“有时一夜大风,就把花儿吹得不成样子了。”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1表格中的示例讲解句式“把......V得+C”。

即时口头练习:抽点学生口头做综合注释1“试一试”,教师即时点评。

(三)课文4-5段学习【20分钟】 1.提问:“我”是怎样享受夏季黄昏的?

回答:“喝一杯茉莉花茶,看一本心爱的书,听着蝉的叫声,享受安静。”

教师拿出一瓶茉莉花茶,带读生词:茉莉花茶,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描述茉莉花茶的味道。

播放蝉叫的音频,带读生字:蝉,学生跟读。

PPT展示黄昏的图片,带读生词:黄昏,学生跟读。

2.提问:北京夏季的雨后是什么样的景色?

回答:“一阵大雨把天空和世界洗得干干净净,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PPT展示暴雨的图片,带读生词:暴雨,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特别,类比出新词:格外。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PPT展示生词:清新,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用一两个已学的词替换清新,辅助理解。

3.提问:雨后“我”喜欢做什么?(两个方面)

回答:看雨后的红墙和绿瓦;到北海公园划小船。PPT展示瓦片的图片,带读生词:瓦,学生跟读; PPT播放划船的动图,让学生一边模仿动作一边读出生词:划船,教师纠正错误的读音。

4.提问:文中“红墙和绿瓦”指的可能是什么建筑?

PPT展示几张“红墙和绿瓦”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自己的理解,教师予以点评。

5.提问:“我”为什么最喜爱文津街?

回答:“走过那里,就会想起历史。” 教师用手势演示动作“经过”,带读生词:经过,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做手势。

6.PPT展示例句“就拿水果的种类来说吧,那真是太多了:枣、葡萄、梨„„”

PPT展示生词:上市、种类、属于,带读,学生跟读。PPT展示枣的图片,带读生字:枣,学生跟读。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2三个例句讲解口语格式“就拿......来说(吧)”,说明该句式跟“比如”的异同。

即时口头练习:抽点学生口头做综合注释2“试一试”,教师先示范做第一题,其余由学生回答,教师即时点评。

(四)课文6-9段学习【30分钟】

1.提问:为什么说“北京的秋天很长”?

回答:“从树叶变黄,到水面结冰,都属于秋季。”

PPT展示结冰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结冰,学生跟读。

2.提问:北京人通过什么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两个方面)

回答:“树叶变黄;水面结冰。”

3.提问:从西来顺门前的招牌可以看出,北京人秋天特别喜欢吃什么?

PPT展示不同招牌的图片,带读生词:招牌,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如果,类比出新词:假如。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4.提问:为了吃涮肉和烤肉,人们要做什么?

回答:“从外地运来很多只羊。”

PPT展示表示“涮”和“烤”的动态图片,带读生字:涮、烤,特别讲解涮跟“水”有关,烤跟“火”有关因此偏旁不同,学生跟读。

5.PPT展示例句“一路上都能闻到烤肉香。”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3三个例句讲解“一”放在名词前表示“整个儿”、“全”或“满”的用法。

即时练习:学生做综合注释3“试一试”,教师即时检查正误。

6.PPT展示例句“一天不知要从外地运来多少只羊,才能满足北京人的馋嘴呢!”

PPT展示人来人往和运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人来人往、运,学生跟读。PPT展示生字:馋,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用一两个已学的词形容“馋”。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4三个例句讲解“不知(道)......多少/多(么)......”强调数量多或程度高的用法。

即时口头练习:综合注释4“试一试”:教师读前半句,让学生回答后半句。如出错,教师及时纠正。

7.提问:深秋,年轻人要为什么事做准备?他们是怎么做的?

回答:“溜冰;从床底下拿出休息了一年的冰鞋,把它擦得亮亮的,等着北海结冰。” PPT展示冰鞋的图片,带读生词:冰鞋,学生跟读。

8.提问:“寻找秋天”是指什么?

回答:“去西山看红叶。”

PPT展示表示寻找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寻找,学生跟读。PPT展示郊游的图片,带读生词:郊游,学生跟读。

9.提问:最先去秋游看红叶的是什么人?

回答:“大部分是青年学生。”

PPT展示苹果红跟红透的区别的图片,带读生字:透,学生跟读。PPT展示生词:大部分,带读,学生跟读。

10.提问:看完红叶,北京人还有一个什么习惯?

回答:“带几片红叶回来,夹在书里。”

PPT展示初秋和深秋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大致区别,带读生字:深,学生跟读。

(五)课文10-11段学习【13分钟】 1.提问:这篇文章是在什么季节写的?

回答:“冬季。”(让学生说出从哪里知道是冬季。)

2.提问:在“我”的记忆中,“心里儿美”是怎样的?

回答:“绿皮红心儿的萝卜。”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美味,类比出新词:可口。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3.PPT展示例句“北京人管一种绿皮红心儿的萝卜叫‘心儿里美’。”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5表格中的示例讲解句式“管A叫B”的口语表达格式。

即时口头练习:抽点学生口头做综合注释5“试一试”,教师即时点评。

4.提问:“我”是在什么季节离开北京的?

回答:“秋季。”(让学生说出从哪里知道是秋季。)PPT展示生词:来不及,带读,学生跟读。

5.提问:为什么“协和医院的绿瓦”令“我”难忘?

回答:“协和医院是北京最有名的医院之一。”

教师用手势做“绕了一圈”的动作,让学生明白意义后带读生字:绕、圈,学生一边跟读一边把手势做一遍。

6.提问:请说说“我”离开北京时的心情。

回答:“心在流泪,那是一种离开母亲的感觉。”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写完综合注释口头完成的部分练习2.完成课文后面的综合练习

第五篇: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组 员:胡坤 齐小阁 邹真真 苏雯 王明蕾 教学对象:二年级上 教学内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第二课

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1课时词汇讲解和练习;第2课时课文及语法讲解;第3课时练习教学目的和原则:通过三课时的学习,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意义及用法,培养句型的运用能力,掌握相关的语法点,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讲究 从容 计较 不是„„吗 凡„„就„„ 一时 教学过程:

(释义是用来帮助老师理解词义的,不代表全部要讲;下划线的要板书;说出句子后让同学复述;加粗和倾斜标注的内容为重点)

一、复习

老师问:“上一课学的东西大家复习得差不多了吧?” 听写单词(请几个同学上讲台)复述上一课课文(老师引导)

二、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同学肯定有掌握的不好的地方),老师说:“大家基本上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但是还有一点儿问题,这种情况用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词来说,就是‘大家复习得差不多了。’”(讲“差不多”,进入生词讲解)

(一)生词讲解

1、差不多:讲意思(义素法)

释义:(形)不相合、不相同的地方很少 例:(1)墙和写字板的颜色差不多。(引导学生注意墙和写字板的颜色,说出此例子)

(2)同学们的汉语水平差不多。(引导学生说出此句子)

2、传:zhuan chuan(注意读音,是多音字)讲意思

释义: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转到课文题目“差不多先生传”,是“讲差不多先生的一些故事”的意思。

3、代表:(课文带一下)

4、相貌:(带一下,强调用于“人”而不是用于“物”)

5、分明:搭配

释义:(1)(形)清楚 是非分明 黑白分明(用颜色词强调意思)(2)(副)明明;显然 分明看见 分明说过 分明坏了(用坏掉的笔的例子引导)

例:(1)这个人很正直,是非分明。

(2)这支笔分明坏了,怎么还能用呢?(解释一下意思“不能用了”)

6、气味

7、口味

将“气味”“口味”一起讲,“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口味是用嘴尝出来的。

8、讲究:搭配和用法

释义:(1)(动)讲求、重视 讲究吃穿 讲究卫生 讲究质量(图片)

(2)(形)精美 家具讲究 饭菜讲究(图片)例:(1)房间布置得很讲究。(图片展示)

(2)学汉语要讲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说)

9、记性:(略)

10、凡:(课文讲)

11、何必:意思和用法

释义:副词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例:(1)今天又不下雨,何必带伞呢?(视讲课时的情况而定)(2)课文中句子

12、精细:(略)

13、既„„又„„:(课文讲)

14、算:意思和搭配(情景法)

释义:(动)计算数目(联系课文)“既会写又会算” 算账 情景引导:设定买苹果情景,让他们理解“算”的意思

15、笑嘻嘻:扩展

其他相似结构:乐呵呵 美滋滋 脏兮兮(提示同学平常注意这种结构。)

16、赔不是:意思和用法

释义:表示对不起。

当做错事情的时候,是道歉的另一种说法可以说“赔个不是”,多用于口语 例: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应该给他赔(个)不是。

17、撇:(联系课文)“‘千’和‘十’的笔画有什么不同?”

强调写法

18、搭:搭配(情景法)

释义:(动)乘、坐(车、船、飞机等)搭轮船到烟台 问同学是怎么来中国的,引出相应的“搭车”“搭飞机”“搭轮船”

19、从容:结构、意思和搭配

(1)课文中出现的“从从容容”跟“从容”意思相同,“不慌不忙的意思”(2)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AB→AABB 急忙→急急忙忙(后面课文)干净→干干净净

提示同学平常注意这种结构。(3)用例子带出搭配

例:A他态度/样子/表情从容,一点儿也不慌张。(形容词)B她很冷静,总是能从容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副词)20、迟:(略)

21、白:(课文中讲)

22、瞪:(图片)

23、部门:(略)

24、未免:意义和用法

释义:(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例:(1)今天又不冷,你未免穿的也太多了。

(2)铁路部门也未免太认真了。(课文,问同学差不多先生的态度)

25、一面„„一面„„:(课文中讲)

26、一时:(课文中讲)

27、寻:(带一下“寻人启事”“寻物启事”)

28、焦急:(略)

29、好在:意思和用法

释义: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 例:(1)这次考试题目很难,好在我准备得很充分。(引导)(2)烟台的冬天很冷,好在我来的时候带了几件羽绒服。(情景法)30、医:

31、治: “医”“治”可以连用,说病好了可以说“医好了”“治好了”“医治好了”,意思相同

32、气:(略)

33、断断续续:(课文带一下)

34、称赞:搭配

释义:赞扬(书面)值得称赞、称赞„„的精神 例:(1)他学习很好,大家都称赞他是个好学生。

(2)她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称赞。

35、账:(略)

36、计较:意思和搭配

释义:(1)(动)计算、比较(义素法)(2)争论

例:(1)我们要大方,不能斤斤计较。(常用斤斤计较)

(2)我们是好朋友,何必计较那么多呢?(设情景:好朋友吵架问题)

37、德行:(略)

38、法号:(课文带一下)

39、名声:(略)40、无数:搭配

释义:很多,数不过来(虚指)无数事实、珠宝无数 例:(1)天上有无数的星星。(设情景:问一下同学星星的数量,引出此句子)

(2)他朋友很多,我们也可以说他朋友无数。

41、于是:(课文中讲)

42、从此:(课文中讲)

43、懒:(强调写法)

练习:课后练习一 画线连词 下面我们来讲解课文。

(二)课文和语法讲解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位名人,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肯定知道他的名字,对,他就是差不多先生。”

每段课文的讲解顺序:(1)请同学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并适当纠音)(2)就课文内容提问,并讲解课文意思。(3)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注:(2)(3)可适当穿插进行。第一段:

问题:为什么提起此人,人人都知道?

语法点:“他是很多人的代表”等于“它代表了很多人” 第二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的相貌有什么特点? 生词重现:提一下“气味”“口味” 第三段:(老师读)

语法点:凡„„就是„„

“凡”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无一例外,有“只要是”的意思,句中常用“就”、“便”、“都”或“没有不”等词语与之呼应,也可以写成“凡是”。

例:(1)课文例子

(2)老师希望大家:凡是学过的生词都可以记住。

(3)他做事认真,凡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没有不称赞他的。(注意一下“称赞”)注意:“何必”所在句子的意思(以提问方式)第四段:

问题:妈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什么呢?

妈妈骂他,他说了什么? 语法点:不是„„吗? 例:(1)课文4、5、6、7段都出现过该句型

(2)你不是昨天已经买了一支笔吗?(设情景,引导同学说)第五段:

问题:大家说古城西安在哪个省? 注意:“山”和“陕”的声调,强调一下“不是„„吗?”语法点 第六段:

问题:他哪儿不精细了?

他觉得什么差不多? 语法点:既„„又„„

A“既„„又„„”表示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性质或情况。用于并列复句,放在主语后,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多为形容词、动词短语)。强调连接的成分应该是同类事物。

例:(1)课文

(2)她既漂亮又温柔,没有人不喜欢她。B否定形式:既不„„又不„„

例:让同学把例(1)和(2)变成否定句 第七段:

问题: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情准备怎么去上海?

他去成了吗?为什么?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说了什么? 生词:白 释义:(副词)没有效果,徒然 白费力气、白跑一趟 例:(1)(课文句子)

(2)我去找老李,老李不在家,我白跑一趟。语法点:一面„„一面„„

“一面„„一面„„”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同时进行,多用在动词前(书面语)

例:(1)课文句子

(2)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一面上学,一面打工,很辛苦。第八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为什么让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

汪先生请来了吗?

差不多先生知道请错了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最后结果怎样?差不多先生的病治好了吗? 语法点:一时 “一时”,副词,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例:(1)课文句子(2)困难只是一时的,我们不应该被困难吓倒。(设情景:学汉语,提示同学说出此句子)

(3)小王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向朋友借。(设情景:买电脑,提示同学说出此句子)

注意:强调一下“急急忙忙”“好在”“医”“治” 第九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在死前说了什么? 注意:“一口气断断续续” 第十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死后,大家都称赞他什么?

大家给他起的法号是什么? 生词:带一下“法号” 第十一段:

问题:如果大家都以差不多先生为榜样,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语法点:从此 “从此”,副词,意思是从说话人所指明的时间起,表示某事或某种情况从某时开始发生或出现。(线段)

例:(1)课文句子

(2)王老师大学毕业后留在烟台工作,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过去)

(3)今天我们学了“讲究”这个词,从此我们就会用了。(现在)

(三)会话练习

问题:(1)请大家讨论一下课文中差不多先生有哪些事迹?(目的:回顾课文)

(2)在你的周围有“差不多先生”吗?讲一讲他们的表现。(目的:交际联系)

(四)布置课后作业:熟悉课文、做课后练习

三、课后练习:

(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重点的复述课文;

(二)复习语法点: 凡(是)何必„„呢 不是„„吗 既„„又„„ 一面„„一面„„ 一时 从此

1、无论我怎么恳求他,他都不肯原谅我,()我们就再也不说话了。

2、这支笔()好用()漂亮,同学们都说值得买。(提示同学将其变为否定句)

3、小王()走,()看,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

4、他()激动,把糖洒了一地。

5、学校已经宣布放假了,你()还留在学校()?

6、()听到他故事的人没有不感动的。

7、你()不缺钱(),怎么还到这儿来打工? 注:引导同学用以上词语造句

(二)讲解留给同学的课后练习

四、预习新课的生词(领读新课生词)

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时间及环节!

下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精选合集)

    教案 季狄0532024054 在那遥远的地方——记西部歌王王洛宾(第十四课) 教学对象: 华文学院留学生汉语中级班(上)。该班由印尼、韩国、泰国、加拿大、瑞典、法国、土耳其、越南等......

    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

    京师环宇谈对外汉语互动教学模式 一、 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对外汉语综合课是一门基础语言综合课,它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和语言材料出发,结合相关的......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和综合课异同比较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和综合课异同比较 *** 汉语国际教育 请下载之后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课分为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和综合课四种课型。我觉得口语课和综合课是最相似的两......

    浅谈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

    浅谈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2012221030045 李晓田摘要 自1996年,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虽然发展迅速,但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一门......

    对外汉语中高级综合课教案

    对外汉语中高级综合课教案 对外汉语二班 冯紫盈 101202021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生词,掌握正确的发音,,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并能熟练应用它们造句。 2.理解本课课文内容及课......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白色污染的诱因与研究的对策沈阳市第九十中学陈佳鼐教师自然情况: 陈佳鼐2003年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 大学本科现任沈阳市第九十中学二级教师 教......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流程: T:现在开始上课,首先我要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S:我是九月份来北京的。 T:问他。 S1: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S2:我是十月份来北京......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1年*月*日: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