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22:1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流程:

T:现在开始上课,首先我要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S:我是九月份来北京的。T:问他。

S1: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S2:我是十月份来北京的。T:你是从哪来北京的? S:我是从美国来北京的。教师示意学生互相提问 S1:你是从哪来北京的? S2:我是从越南来北京的。T:你是怎么来北京的? S:我是坐船来北京的。教师示意学生互相提问 S1:你是怎么来北京的? S2:我是坐飞机来北京的。T:好,完整地说一次。

S:我是十月份从美国坐飞机来北京的。教师示意另一学生

S:我是九月份从越南坐船来北京的。T:好,再来一遍。

S:我是九月份从越南坐船来北京的。

T:好,下面是老师写的一句话。我是九月份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的。大家跟我一起„„ 学生跟读

T:我们来复习上节课。上节课有这么一段话是“他什么时候回来的?”而回答是“他昨天就回来了”。大家用今天“是„„的”强调的方法来说一遍。S:他是昨天回来的。

T:看看关键词“是„„的”,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这个。它的用法就是强调他后面的这个词。比如说“他昨天回来的”强调的是“昨天”,不是“今天”,也不是“前天”。回到课文,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去长城”,大家跟我一起„„ 学生跟读(正音“自行车”)T:是谁骑自行车去长城呢?

S: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去长城的。T:北京大学的学生是怎么去长城的? S: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骑自行车去长城的。T:北京大学的是骑自行车是去哪呢? S: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是去长城的。

T:这三句话“是”的位置不一样,它强调的部分也是不一样的。第一句话它强调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第二句话它强调的是“骑自行车”,第三句话强调的是“去长城”。所以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如果你要强调一个部分,那么你可以把“是”放到你所强调的部分的前面。回到这句话,“我是九月份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的”,我们强调的是“九月份”,如果我们要强调“从湖南”,“是”就要放到“从湖南”的前面。

S:我九月份是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的。T:如果我们要强调“坐火车”,这一部分,“是”就要放到“坐火车”的前面。S:我九月份从湖南是坐火车来北京的。T: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的”,中间的省略号就是“是”所强调的部分。大家再把例句读一遍。

案例分析:

经过视频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课程类别:语法课

2.学生群体:中级水平(由语言点难度,学生反应速度以及发音水平推测),年龄约20多岁,文化背景来自全球各地。3.目标语言点:“是„„的” 4.教学重难点:“是„„的”句型的强调部分。5.教学使用教材(不详)

课程整体评价: 教师教态良好,针对留学生水平并能结合上节课所学语言点来进行教学,课堂上重点突出了学生的“练”,使得学生有大量开口说的机会,而并非只是老师讲解。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教师围绕几个例句进行变形,在示范过后,主要的衍生句型均由学生自行完成,达到了教师放权于学生的效果。虽然视频只有5分钟,但是可以看出这个视频完整地演绎了一个语言点的讲解全过程。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列出的几项教学原则,可以逐一做分析。1.学生为主的原则:

如上所说,在本案例中,教师突出了学生的“练”这一重点,精讲多练。并且在设问方面能让学生互相提问,达到了多向互动的效果。本案例中所列出的例句,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实用,也贴近他们的生活现实。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实用性的原则。另外,虽然学生很少,但教师在点名时能叫不同的学生回答,体现了教学中给学生练习机会均等的原则。然而本案例中的部分例句,诸如“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是去长城的。”这样的说法,中国人日常很少去说,也会觉得别扭。通常中国人会省略不需要强调的部分。这样的句子一般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去哪?”的回答,而一般比较地道的回答或省略其他成分,直接说“去长城。”尽管为了突出对比,这样的句子可以出现,但是这种教学中作为解释性的,且在生活中难以见到的例句,应该如何使用,使用多少,都值得商榷。2.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案例中基本上达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要求。先由从前学过的句型转移到带有“是„„的”的句型。也做到了提示由多到少,先前是需要说明“是”的位置,后来就可以直接用手指词语作为提示,无需再口头提示。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然而或许是时间所限等原因,本案例中的练习方面仅仅是围绕给出的三个例句,没有进行扩展。当然如果是5分钟讲课演示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还应该在给出的例句完成以后,由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行使用刚才学过的句型来造完整的句子。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语言点的用法。3.直观形象的原则: 在本案例中,教师全程使用汉语而没有使用英语或学生的母语,达到了浸入式教学的目的。然而或许是条件所限,教师并没有使用教具,也没有使用幻灯片、图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实际上,在语法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卡片。例如本案例中就可以把“是”写在卡片上,通过贴在句子不同位置来强调语法点。更加直观形象,也是学生容易记忆的。本案例中使用已经写好的板书属于更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年轻学生来说,有可能会缺乏吸引力。4.课型分明的原则:

本课应该是综合课当中的某一语言点讲解,可以说属于语法课的范畴。在这一点上,教师对于课型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教学方式符合语法课的特征和原则。当然,课型分明并不是指只要不属于该课型范畴的一律不管。在本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自行车”的发音问题也进行了正音,然而正如上面提到过的,语法课强调的是语言点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学会语言点才是重点。在案例中教师只是以黑板上已列出的三个句子为依据进行变换,并且要求学生重复跟读,又有了点口语课的样子。作为语法课,我还是认为需要更多样的练习,比如上面提到的情景造句练习。5.随讲随练的原则:

本案例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很明显,从一开始的例句练习到后来加入语言点的变化练习再到学生之间互动练习,可以说练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课堂上的多练有助于让学生消化知识,也可以作为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的依据。在练习的量上,本案例做得很到位。然而还是刚才提过的,练习的种类过于单一,只是在板书的限制之内,没有脱离板书让学生自行发挥。机械的练习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学生的需求来说或许不够,也难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语言点。6.轻松活泼的原则:

在课堂气氛方面,本案例教师举止大方,穿着得体,有亲和力,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教师采取了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少显得有些死板,难以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当然作为一个5分钟的演示视频,加入做游戏等能调节课堂气氛的环节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面对年轻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避免“满堂灌”式的讲解。尽量创造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并可以参与进来的活动,寓教于乐,可以打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特定情况下也需要善于制造幽默。然而要注意的是,在有些文化中的幽默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就成了冒犯,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掌握相当的跨文化交际知识。7.注重效率的原则:

本案例将一个语言点的讲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可以说课堂效率是挺高的。除了必要的正音,也基本上没有涉及与语法课无关的内容,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错。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如何又快又好地讲解语言点,基本的原则还是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本案例中所有的例句都在围绕“是„„的”这一语言点展开,重点很鲜明,是比较成功的。8.严于要求的原则:

作为一个5分钟的演示教学视频,难以体现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因此这一原则方面无从评价。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复习及作业任务的根本,只有学生按要求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教学才能正常进行。另外,严于要求的原则不是仅仅对于学生而言的,对于教师来说,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包括自己的仪态,讲解的科学性、趣味性,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法的掌握等等。

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对我的启发也很大。能在5分钟左右的时机内完成一个语言点的讲解,其方式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根据以上8个教学原则逐一分析,我们发现该案例基本上都能够符合那8个原则的要求。上面也提到过一些美中不足,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然而对于一个5分钟的演示教学视频,我们也不能苛求做到面面俱到,完美无瑕。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借鉴该案例中成功的部分。同时我们也需要评价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能按照教学基本原则进行。当然,教学原则只是指导性的,我们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学原则来刻板地规划我们的教学。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1年*月*日: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

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盲目的信任,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首先老师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对自己讲授的每句话负责,确保教给学生的都是正确的。其次,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老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怀疑,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也可能会出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大家一起求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就是案例中这位本土老师提出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在国外,人们很容易对中国来的汉语老师产生权威感,认为中国的老师无论是汉语知识上还是中国文化上,一定比本土汉语老师水平高。中国老师确实有一 定优势,但目前中国老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而也会出现本案例中发生的教学错误。这就要求在选派海外汉语教师时,一定要严格考核,确保教师素质水平;此外受派老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而相对而言,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毕竟在海外本土汉语老师才是真正的中坚力量,要给予本土汉语老师更多的重视和更高的地位,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本土汉语教师,才能确保汉语在海外的大范围、长期地推广。

案例二:

印尼的某三语学校,校方想采用中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材料《三字经》作为学生们的汉语学习教材。开课第一天校方就接到了家长的投诉信息。因为印尼很多家庭信奉基督教,而《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与基督教的“原罪说”相悖。校方最终放弃了教授《三字经》的想法。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反映了汉语教学与跨国文化冲突的问题。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一定会涉及到文化的传播,而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学过程中的跨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两个文化的相似之处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有利于文化上的理解,对语言教学也很有帮助。然而,文化上的冲突也会对语言教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正如案例中所述,由于识字教材的内容与当地宗教信仰相悖,而引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以致校方不得不放弃原教学计划。

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就要求教学计划制定者对中国和对象国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在风俗习惯和宗教禁忌上。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汉语知识的编排,还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要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量避免触犯当地禁忌的教学内容。

在文化碰撞的问题上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求同”是为了拉近教学双方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理解,使所授内容更易于接受;而“存异”则是要尊重双方的文化习俗,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像案例中那样去触犯当地的禁忌,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语言教学才是主体,文化是辅助于语言教学的,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导入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谨慎选择内容,还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案例三:

一位在新加坡任教的汉语老师发现,在汉语数词进位教学中,学生们很难掌握汉语数制四位一段的“万进制”,比如,他们很习惯用“十三千”代替 “一万三千”。后来他了解到新加坡普通话中是用“十千”代替“万”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进行数字进位教学时他索性直接教学生们用 “十千,十四千,一百三十三千”来代替“一万,一万四千,十三万三千”这样的数字。

案例分析:

这一案例中,这位汉语老师因学生很难掌握汉语的“万进制”,而索性放弃“万进制”,直接教学生用当地习惯的“十千”代替“万”来计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第一,老师遇到学生很难掌握某一知识点的情况时,不是积极想办法改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了回避问题,甚至改变教学内容的方式。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带来很多其他问题。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必须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不能消极回避;其次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求暂时性的进展。

第二,在汉语数词进位中,没有以“十千”代替“万”的用法,这位汉语老师教的既然是汉语数词进位,就应该教正确的汉语进位制,而不能为了适应当地的习惯而擅自改变教学内容。老师教授的是知识,就应该保证所授知识的正确性,若如例所示进行教学,那学生学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汉语计数法,那这样的汉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学生若真到中国或与中国人交流时也采用“十千,十四千,一百三十三千”这样的数字,那中国人肯定会觉得很奇怪,这样根本达不到顺利交流的目的。老师教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就要教会学生用该语言的思维进行思考,若都采用这种避难妥协的办法,学生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掌握汉语。

该案例中,学生既然很难掌握“万进制”,那就应该设计更多的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加强练习,反复操练,使学生渐渐熟悉、习惯这种进位计数方法,并告诉学生这种进位制与当地进位制的区别,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这种进位制的理解。

第三篇: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识水平,于是我开始紧张、生气,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变得不开心了,心里埋怨他怎么这么多问题。而这个学生依然不停止问问题,他的态度很诚恳,可以看出他不是故意的。其他学生都看着我,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只能告诉学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但是心里的怨气还是让我给他们布置了比原计划还要多的作业。在我收拾讲台的时候,班上最优秀的那位学生问我:“老师,你是不是生气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为什么要生气啊!”这位学生指了指那位问问题的学生说:“因为他问太多......”当教室里的学生快走完了的时候,那位问问题的学生很认真地向我道歉:“老师,对不起,我问你问题了。”我说:“没关系的。”然而我心里还是很失落,那时候我突然对自己的职业道路选择产生了质疑,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课堂搞成这样。

三、失败原因

1、缺乏经验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的当时的经验不足,我虽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毕竟没有系统地带过班课,对于汉语课堂的特殊性还不了解,仅仅在实习期间听了一个月的课,但是真正试讲只有45分钟,经验严重不足。虽然之前跟留学生有一对一的辅导经历,但是毕竟和班课区别很大。一对一能保证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而班课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点是导致我对课堂失控的主要原因。在遭遇类似的问题后,我也没有去向办公室老师请教经验的意识。

2、性格缺陷

我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学生,性格中的一个缺点就是不会拒绝别人,总怕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别人,所以总是宁可让自己背负着压力也不让别人察觉我跟他们的不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我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跨文化活动,因此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这些学生或学生的老乡,所以在潜意识当中我总觉得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对于他们有需要的地方我不能说“不”。这个也是我后来意识到的严重问题,包括在这之后的面试中我总是会被充当学生的面试者牵着走,从而失去主导课堂的权利。

3、知识储备不够

当时我接受这份工作时,英语确实不错,但是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每次上课之前都是我自己看教材后面的解释,自己先学习一遍,然后再在课堂上以英语为媒介语来讲解。但是我明显感觉到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有时候学生问问题我回答不了。即使当时在课余时间在看《现代汉语》,但是个人自学的效果毕竟和专业课堂或培训的效果不一样。在这个案例中,那个学生不停地追问,我自己也回答不了就敷衍地解释,最后自己都解释不清楚导致自己紧张和失望。

4、对自己身份认识不到位

由于这个班上的学生的年龄都比我大,我当时心里有一种自卑感,总害怕他们会轻视我这个老师,所以我也一直在课上和课下努力地通过交谈来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总是提醒自己:我和他们一样,只不过是这个学校的一名学生。然而我没有意识到,一旦我站到讲台上,我就应该是他们的老师,应该具备一个老师的权威,而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此案例中,我没有做到一个老师的强大,反而自然流露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来安慰自己,照顾自己的心情,这一点是非常不成熟的表现。

四、应对失败的措施

1、作为一个汉语老师,尤其是带成年留学生的班级,成熟的经验是必要的。在任教之前,即使没有足够的实实在在的教学经验,也需要在模拟课堂中锻炼一下,预知汉语课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当然经验也不是全部靠老师自己去积累,向前辈或同事请教也是效率非常高的的渠道。

2、性格上的缺陷要在课堂上绝对避免,老师不能将自己性格当中负面的因素带到课堂上。因此在老师要在生活中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性格中有待改善的地方,同时也要请家人、同学或同事监督自己。

3、作为一名汉语老师,汉语本体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对汉语学习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能回答自如,才能展现出一个汉语老师的自信。因此老师不管经验如何,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通过书籍和网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带来符合其自身需要的精彩的汉语课。

4、汉语老师一定要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准确,老师在本质上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惯着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定要有一个对课堂宏观的把握,最起码在中国的大学课堂中不能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其中的一员,从而失去一个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老师最好多参加专业的培训,或多阅读与课堂管理相关的书籍。

第四篇: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分析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分析

一、汉字教学案例:

(一)笔画复习:复习总结前五课中包含的笔画。

1、引入:

教师写例字,学生拆分。例字:

十(横、竖)、八(撇、捺)、九(横折弯钩)、也(竖弯钩)

(三)生字学习

1.七

meaning:

seven 字体演变

七,九,十,这三个汉字都是数词,放一起讲解,顺便复习2.不:象形字

字体演变

meaning:not 不去

我今天不去图书馆。

不+n, 构成形容词

不才(才能平庸的)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3.方:象形字。

meaning:square

方形

桌子是方形的。

direction 方向

尼泊尔在中国的西南方向。

method

方法

我有学习的好方法。笔顺: 注意:“方”和“万”的区别。

分析:1.在引入中可用卡片游戏复习讲过的汉字,使学生复习汉字的部件和其他特点,或让学生默写汉字,注意学生部件的书写和笔顺。2.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图片展示所讲汉字的含义。3.教师可用规范的田字格黑板教学生练习基本笔画,按笔顺书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方向。

二、汉字教学的理论研究感想

1口语和汉字教学并轨,单独设课,自成体系,相互促进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有着不同的规律。如口语开课教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但是其中的好、对、起等都不是汉字课上首先要教授的内容,必定是先从女、子学起,教会后才教授好字,学生了解了汉字的间架结构之后才会学起字。

2.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汉字特点, 注意选字规范科学、字量适中,且由易到难、由常用到生僻。依形释字,依形解字。象形字的特点,形旁和意旁。析音

通过声符找语音上的联系。利用图画解释意义;利用发展源流 依源解释汉字,展示汉字的发展过程。.3.注意笔顺的重要性笔顺是基于汉字以一种最为简练、平衡、连续、美观的方式写出而形成的,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是很重要的。板书的顺序、生词出现的次序、部件排列、同音字排列、结构排列、结构排列。

第五篇:16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最终版)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学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学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疑”,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现。第三,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盲目的信任,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首先老师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对自己讲授的每句话负责,确保教给学生的都是正确的。其次,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老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怀疑,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也可能会出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大家一起求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就是案例中这位本土老师提出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在国外,人们很容易对中国来的汉语老师产生权威感,认为中国的老师无论是汉语知识上还是中国文化上,一定比本土汉语老师水平高。中国老师确实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中国老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而也会出现本案例中发生的教学错误。这就要求在选派海外汉语教师时,一定要严格考核,确保教师素质水平;此外受派老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而相对而言,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毕竟在海外本土汉语老师才是真正的中坚力量,要给予本土汉语老师更多的重视和更高的地位,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本土汉语教师,才能确保汉语在海外的大范围、长期地推广。3.案例一:

在教授平舌音,(指舌头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发出的z、c、s)翘舌音(指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前硬腭,发出的zh、ch、sh、r。其中的z—zh、c— ch、s—sh)容易混淆。如:在教授学生发“老

师lǎo shī”这个音的时候学生总是发“lǎo sī ”。在我纠正学生发音的时候学生说我以前的泰国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泰国老师教的才是对的。

分析: 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泰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发音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泰语本身没有对应的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发音泰国人在学汉语的时候就只能记住较容易发的音,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发音的掌握并不过硬,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盲目的信任,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首先老师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对自己讲授的每句话负责,确保教给学生的都是正确的。其次,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老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怀疑,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也可能会出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大家一起求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泰国是一个等级制度严明的国家,泰国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分量很重,作为中国的实习老师地位不如泰国的本土老师,导致学生不信任中国实习老师。对此在赴泰实习的开始就要明确教师的身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案例二: 在辅导学生演讲比赛的时候,学生喜欢用泰语来注汉语的音。这样刚开始教授的时候学生学的比较快可是继续教下去发现学生发音并不准确,并且很难纠正。只好从头开始再教汉语拼音,可学生任然喜欢用泰语注音,并告诉我课本就是这样写的,以前的泰国老师也是这样教的。

分析:第一,在泰国有的学校的汉语教学有指定的教材,但是有的教材部分是错误的,但学生盲目的相信教材,认为教材才是对的,作为老师应该找更有力度的证据,证明教材不一定是对的。

第二,泰国老师在教汉语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容易学会汉语用泰语给汉语注音,导致学生发音不准。学生也为了更快的学习汉语用泰语注音。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应该用强化学生泰语和汉语发音不一样这个意识。打好学生的汉语拼音基础,这

样才能让学生的发音更准确。

第三,泰国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泰国人很多事都喜欢图方便的情款,中国老师在教汉语的同时应该也交一些文化知识。

二、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请从以下对话资料中,选取一个语言点,结合某种具体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要求突出该种教学法的特色。

马克:你还睡着呢,我跑步都回来了,快起来吧!山本:你吵什么吵,我正在做梦呢!马克:都八点了,你也该醒醒了。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

马克:咱们去香山吧,听说香山的红叶全红了。山本: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一样冷吗? 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晴转多云,有小雨。马克:我看不会下的,要不咱们早点去,早去早回,今天可是个难得的好天儿啊!

山本:万一下起雨来,在山上躲都没处躲。马克:那就带上雨伞吧!

山本:咱们还得多穿上点儿衣服,山上风大,肯定冷。马克:你怎么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点儿吧!山本:还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热。

马克:山本,我想,你现在必须先做一件事!山本:什么事?

马克:马上起床!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帮都中小学初中生

二、教学时间:2015年

三、教学内容:马克:你还睡着呢,我跑步都回来了,快起来吧!山本:你吵什么吵,我正在做梦呢!马克:都八点了,你也该醒醒了。山本:今天是周六,起那么早干嘛?

马克:咱们去香山吧,听说香山的红叶全红了。山本:今天天气怎么样?和昨天一样冷吗? 马克:今天是晴天,比昨天暖和多了。

山本:可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午后晴转多云,有小雨。

马克:我看不会下的,要不咱们早点去,早去早回,今天可是个难得的好天儿啊!

山本:万一下起雨来,在山上躲都没处躲。马克:那就带上雨伞吧!

山本:咱们还得多穿上点儿衣服,山上风大,肯定冷。马克:你怎么这么怕冷?好,那就多穿点儿吧!山本:还是春天好哇,不冷也不热。马克:山本,我想,你现在必须先做一件事!山本:什么事? 马克:马上起床!

四、教学目的 :

1、学生掌握几个重要的语言点能就天气状况进行日常交际;

2、学生掌握催促、建议等功能项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 副词“都”表示已经

2、处躲 副词都表示“甚至”

3、什么吵

4、„一样

5、B+形容词+多了

6、得

7、一

六、教学步骤:

1、复习上次课内容,复习生词(5分钟)

2、领读课文(2分钟)

3、讲解难点,讲解时注意精讲多练(15分钟)

(1)都八点了。“都„„了”中间加时间、数量或者表示情况的词语,意思是“已经”,表示到这个时候不应该象现在这样。轻读。如: 都十二点半了老师还不下课。(十二点就应该下课了。)都到圣诞节了,还不下雪。(一般十一月九该下雪了。)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象个孩子。(三十岁的人应该成熟。)爸爸都退休了,还每天看书。(退休的人应该多休息)

(2)躲都没有地方躲。副词“都”前后重复同一动词,前面的是肯定,后面的是否定,表示“甚至”的意思,轻读。如“ 你和李老

师熟悉吗?我见都没见过他。你会说日语吗?我听都没听过。你会做西班牙菜吗?我吃都没吃过。孩子会跑吗?他走都不会走呢。让山本请大家吃饭吧。你想都不用想,他从来不请别人吃饭。(3)吵什么吵 反问语气,意思是不要吵,表示禁止。如: 看什么看,没见过啊? 明天就考试了,你唱什么唱? 都八点了,你还睡什么睡?

(4)比较的两种表达方法 1)和„„一样,如: 今天和昨天一样冷。山本和金汉成一样好。他说汉语和英语一样好。模式:A和/跟B一样 说明:“一样”是比较的结果,“一样”的后面可以有形容词或者心理动词。这个字的读音和那个字一样。这间屋子和那间屋子一样大。他和我一样喜欢孩子。否定形式:A和/跟B„„不一样 注意:“和„„一样”和结构助词做定语时,后面一定要用“的”。还有和这本一样的字典吗? 做状语时,后面一般不用“地”。也可以用。“和„„相同”不能做状语。她和的他妈妈一样漂亮。北京的东西和上海一样多。他会跟我们一样地想念祖国。如果有能愿动词,一定要放在“跟„„一样”后面。小金跟他一样能说会道。老师跟学生一样想放假休息一下。

2)用“比”表示比较 A比B+形容词+多了。如: 今天比昨天暖和多了。北京比上海冷多了。足球比乒乓球大多了。基本模式:A比B+谓语 我的女朋友比你漂亮。你比我用功。扩展模式: a.A比B+谓语+数量 虽然他只比我大一岁,可是什么事情我都听他的。往后的日子会比今天好一百倍。b.A比B+谓语+一点/一些 这棵树比

那棵树粗一点。你的口语比我好一些。c.A比B+还/还要/更+形容词 这次考试我的成绩比上次好得多。d.A比B+还/还要/更+形容词 B的程度已经很高,说话人已经很满意(很不满意),而A程度比B更高。这件衣服够好看的了,可那边那件比这件还要漂亮。注意: “比”的后面不能有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词语。今天比昨天很暖和。× 他比我工作得非常好。× “多/少,早/晚”做状语,一定要放在谓语动词前面。我比他多吃了一个包子。√ 我多比他吃了一个包子。× 我比他吃多了一个包子。×(4)两个学生读课文(3分钟)(5)两人一组读课文。(5分钟)

(6)同学看提示谁课文,单独说、一起说。(10分钟)(7)同学们看提示把会话改成叙述体说课文。(5分钟)(8)听说练习和检查总结(5分钟)(9)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优秀范文五篇]

    你学习法语么? 一、教学对象 汉语初级水平混合班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的写法与读法。 2、掌握上声变调、“不”的变调、学习、们的用法。 3、i 、u 、ü的拼写规则。 三......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之拼音b、p的教学

    对外汉语案例分析之拼音b、p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声母b、p的发音部分和发音要领。 2.学会声母b、p与单韵母拼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声母b、p的发音部分和......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问卷调查分析

    关于留学生来中国汉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班级:08901班学号:0809114038姓名:杨丽霞 一、调查对象:初级一班留学生 二、调查人数:7个 三、调查问卷设置 (1)问题设置以选择题(单项选择、......

    IMCPI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实践教学经验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汉语言与文学的专业水平和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 专门对那些把汉......

    5分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析

    5分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分析 一、教学分析: 1.课程类别:语法课 2.学生群体:初级水平,年龄约20多岁,文化背景来自全球各地。 3.目标语言点:“不但„„而且” 4.教学重难点:“不但„„......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

    对外汉语政策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政策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曾经有个更直白和限定性更强的名字:对外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初,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承担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