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

(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

(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臵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篇:2018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8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3、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测量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介绍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第2页的测量活动和第5页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例1(毫米的认识)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

(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5)“毫米”表象的巩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认识)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千米的认识

1.例3(千米的认识)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2.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3.例5(单位的换算)

(三)吨的认识

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例7(单位换算

3.做一做(第12页)

第1题,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2题,利用计算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五、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第四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教学目标:

1.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把两位数、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

十、整百数进行估算。

2、通过口算和估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意识,体验学习乐趣。教学重点:口算、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估算结果的应用判断。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2*3 5*5 2*4 7*6 5*9 8*5

2、口答 5个十是多少 7个百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8个十是多少 55个百是多少 20个百是多少

二、教学口算

1、出示例题:得到什么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试着列式 20*3 或20+20+20 师:同学们会计算吗?板书(整十数乘一位数)

2、探索交流算法 先用小棒摆一摆 组织交流: 加法:20+20+20=60 联系整十数思考:2个十乘3得到6个十,就是60。或者:2*3=6,20*3=60 明确最后2种算法本质一样。

3、尝试口算,迁移方法 出示200*3 8*200 会算吗?补充课题(整百数)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算法进行讨论。200*3和8*200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位数

多了

4、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注意对比巩固算法)

三、教学估算

1、教学例2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明确:200元够不够就要先算出4箱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48*4,不会算怎么办?有其他办法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可以估计解决(完善板书)

2、讨论明确估算过程

先思考后交流,明确48接近50,就暂看作50,50*4=200,所以48*4就一定小于200,200元购买4箱西瓜。同桌说一说怎么想的。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读题,明确方法,列出算式。

结合例2的方法,尝试独立解决估算,多指名学生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强调结果的判断:可以从最多是几 和 最少是几想起。

四、巩固练习

1、口算第2题

2、完成第4题,说一说怎么算的。

3、完成6、7题,注意估算方法。4作业:第3、5题。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数概念。

2.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加深对倍数的理解。3.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成功。教学重点:理解倍数概念,会求一个是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难点:用除法来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复习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3 师:说说题中的条件,能提出问题吗?

除了多少这样的问题,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来描述题中黄花和蓝花多数的关系呢 ?

结合挂图,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做一份,黄花是这样的几份?学生在书上圈一圈

教师在学生操作后,结合图,明确: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把题中的黄花添上或去掉2朵,让学生结合图说一说,现在黄花是蓝花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出示红花 蓝花图,提出问题红花是蓝花的几倍?

让学生照上题的方法试着圈一圈,引导学生思考:2朵蓝花是一份,红花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朵?是这样的几份?那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启发学生可以怎么计算。

明确: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需要把8多红花每2朵分一份,看8里面有几个2,因此用除法计算,列示:8/2=4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2题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3、4题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倍数概念的认识。

2.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加深对倍数的理解。3.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成功。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是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难点:用除法来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做完后挑几题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2.复习倍数

出示第6题:学生自己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要求第一条线段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应该把哪条线段看作1份? 要求第一条线段中有这样的几份,应该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自己列式解答,集体讲评。3.巩固练习

A:第一排画4个圆;第二排画20三角。三角的个数是圆的()倍。列式:-------------B:明明有36张画片,军军有9张画片,明明的画片数是军军的几倍? C:8是1的()倍;9是9的()倍。4.综合练习

出示第9题

引导学校根据问题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列式的时候说一说思考过程,体会倍比 和差比的区别。

按照书中的问题,提出类似的问题,学生完成解答。5.小结

6.作业:想想做做第7、8题。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理解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这样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正确选择乘法计算。3.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数游戏

老师左手2支粉笔,右手藏了3个2支,老师右手有几支粉笔?怎么猜的?并列出算式2*3=6 3个2支是2支的几倍?

继续,讲桌上放了8本练习本,抽屉中放了2个8本,抽屉中有几本? 学生回答,并列出算式8*2=16 2个8本是8本的几倍?

2.小结: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4图,学生看图理解说出条件和问题。能算出柳树有多少棵吗?怎么解决。2.探究方法

同桌之间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教师可以提示: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 学生操作后交流。

柳树是杨树的3倍,柳树就有3个5棵,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全班交流,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多指名学生说一说5的3倍,就是求3个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5*3计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解答后,多说一说,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读题后理解条件。根据问题列式,教师可以问一问,能不能直接计算拍球的人数,为什么?

四、小结本课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的第3、4、6题。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巩固对倍的认识,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和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学难点: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几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揭示课题并板书 练习一

二、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找找规律,怎么算的又快又正确。2.小竞赛

限时完成练习一 第2题。3.出示第3题

学生说一说题意,解答后指名学生说说怎么算的。4.完成第4题 5.第5题

学生读题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讲评。6.第7题

说说题中的条件,能提出哪些除法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列式予以解答。7.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完成,集体订正。8.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给予点评。

三、小结

四、作业

练习一第6、8题。

教学反思:

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会正确列竖式进行计算。知道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2.通过学习笔算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口算、笔算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熟练计算。教学准备:PPT、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出示例5,学生看图说一说得到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教师板书。问:大家会算吗? 同桌之间讨论„„

12+12+12;12看作1个十和2个一,3个十是30,6个一是,合起来是36等

本节课就来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引出竖式。教师进行板书,重点讲明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定位。

介绍验算的方法,强调做完后再乘一遍进行验算,不容易出错。结合竖式,引导学生复习计算过程。

教学“试一试”,两位数的会算了,如果三位数,你还会算吗?出示312*3 集体订正,强调上下数位对齐。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5题

这类口算利于学生突破进位乘法计算难点,适当多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学反思:

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索经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算理和竖式运算方法。

2.学习中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准备:小棒、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2.笔算 24*2 413*2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6,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探索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强调,现在一共几捆了,都是怎么来的? 3.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竖式过程,带领学生观察思考每一步的意思,强调进位。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个位相乘,积超过10,向十位进1,1写在十位下面,小一点。4.试一试

学生先根据算式进行讨论,集体汇报并完成算式。5.小结算法。哪一位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位。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1.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2.第3题,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集体讲评。

3.第5题,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指导312*8的计算。3.课堂作业:第2、4题。

四、总结全课

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练习二(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练习活动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计算训练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PPT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练习二第1题,学生限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学生错误的题目。适当补充这样类型的口算题。

2、竖式计算

练习二第2题,指名板演,其他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补充:24*3 634*2 345*2 413*6 最后一题2次进位,但不连续,注意学生是否做错。

3、改错

练习二第3题,学生自己先试着改,再指名回答,集体分析错误原因,提醒学生

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4、练习二第5题

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5、解决问题

练习二第6题,指名学生读题,分析,要求5周一共多少分钟,怎么列式? 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6、估算

练习二第7题,重点帮学生理清思路,318人,看作300人,4场至少能坐1200人,而东华小学师生比1200人少,所以大家都能有座位。

7、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题。

8、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练习二(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2.通过练习活动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计算和解决问题练习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PPT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练习二第8题,学生限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引导学生不进位乘法的就算办法。比如32*2,先算30*2=60,再算2*2=4.最后60+4=64„„

补充这样类型的口算题:练习二第9题,订正时多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

2、竖式计算

48*2 426*3 6*51 625*2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10题

学生先不计算判断积有几位,4*32,十位3*4向百位进位,既肯定是3问;4*23,十位2*3不进位,积通常是2位数,但也有可能是三位,如4*26。再让学生列式计算这几题,指出,通过计算结果判断是最准确的。

4、解决问题

练习二第12题,指名学生读题,分析,第一个问题怎么求?能直接算第二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二第13题,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1题。

6、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探究经历连续进位乘法的算法过程,理解并掌握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和探索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进位算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略)

2、竖式计算

39*2 4*521 329*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出示例7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48*4,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这与之前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指出,出现了连续进位。引导学生,先算4*8得32,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3;再用4乘十位上的4的16,加上个位进的3,十位上写9,向百位进1,最后结果是192.注意算理过程要明确,每一步是怎么算的。

完成“试一试”,指名2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对照竖式,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

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的纠错。

3、第4题

学生自己读题,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全课

五、课堂作业 第3题

教学反思:

练习三(1)

教学目标:

1.巩固计算方法,正确熟练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和探索合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提升速度的同时提高正确率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13*2 23*3 31*2 4*12 24*2 指名口算,集体订正。

2、口算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是怎么算的。

3、笔算练习

出示第2题的左边两组,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简单的进位口算练习

出示第6题第一组题目,学生试着口算,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总结方法。在完成剩下的2组。

多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怎么算。

5、解决问题

依次完成第4、5题。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理清题中数量关系。

6、作业

第2题后两组,第3题。

7、小结全课

教学反思:

练习三(2)

教学目标:

1.巩固计算方法,正确熟练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解决问题和探索合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提升速度的同时提高正确率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第7题

指名口算,集体订正,说是怎么算的。

2、笔算练习

256*5 4*728 519*7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结合连续进位适当评点。

3、解决问题

出示第9题,学生读题,要想知道谁做的多,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4、对比练习

出示第10第,学生先独立解答,讲评时讲一讲有什么不同,分别应该先算什么。

5、解决问题

第10题,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小题,帮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过程。第二小题课让学生独立完成,强调别看错了,要细心。

6、作业 第8题。

7、讲解思考题,注意答案的不唯一。

8、小结全课

教学反思: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的多样化。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合理的运用口算、估算以及笔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树立学习信心。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计算的正确,熟练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猫钓鱼图,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探索“0和一个数乘” 根据图意,怎么列式呢? 学生列式,计算。为什么等于0? 口算:0*7 5*0 从上面的3题,发现了什么?(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出示例9,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02*4 师:估计一下,大概多少个座位?学生交流,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结合竖式板演,提问,十位上的0怎么得到的?与刚才的估算结果接近吗? 试一试:104*4 学生做完后问一问:这题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不是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第1题。

2、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订正,积的十位上数是怎么得到的。

3、第3题,改错。关键是错是怎么出现的要让学生明确。

4、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的第一问。第二问的思路重点:做3个至少要300厘米,剩下的不够300厘米,所以做了。

5、第6题,引导学生明确条件,理解要先求3个书架一共多少本书?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第4题

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过程,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正确计算这一类题目。

2.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3.体验数学的成功,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竖式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练习,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例题教学

出示例10图,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4*120

会口算吗?4*12=48,4*120=480 学生列出算式,指名板演。积末尾的0怎么来的 ? 引出简便写法

教师板书出。按照口算的意思,先乘12,再在积的末尾填上0.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注意方法指导。

2、第2题。学生改错,明确每一题错在哪。

3、第4题。指导学生按顺序计算,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就在自练本上列竖式。

4、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观察发现了什么?

5、第6题。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完成计算。

四、小结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第3题

教学反思: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进行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估算和口算,能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解题能力。3.在学习中收获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有条理的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出示第1题,指名口算,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第2题,集体订正。

2、笔算练习

第3题,左边2组,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结合题目说说发现什么?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注意什么?

3、完成第4题

学生说一说,表中提供了什么信息? 然后完成填空。

4、解决问题

引导分析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列式和计算。

5、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6、小结本课

7、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题,右边2组。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熟练进行计算,通过口算、估算等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教学重点: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口算

出示复习第1题,学生口算,指名说一说怎么算的? 独立完成第2题口算,集体订正。

2、算一算比一比

出示第一组,学生计算,引导学生比一比,有什么异同? 强调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第2、3组的题。

3、第4题

不计算,说出积是几位数,想一想是怎么判断的?把判断结果用铅笔写在旁边。一会竖式计算在检验是否正确。

4、解决问题

出示第5题,学生读题,完成计算。引导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是()的几倍?并列式解答。

出示第6题,分析:7月的个数怎么求?两个月一共多少个怎么算? 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本课

四、课堂作业 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复习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熟练进行计算,通过口算、估算等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3.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教学重点: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题,学生计算。

2、第7题

不计算如何判断大小,先指名学生说,教师再点评。

3、第8题

出示第一组,学生计算,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3其实就是*6,积不变。根据规律快速完成第2、3组,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4、第9题

结合计算比一比,找规律。

第一组依次是10个1、100个2、1000个3;第二组依次是11、111、1111;第三组依次是88、888、8888。

再让学生照每组规律再写1、2组。

5、第10题

结合图,理解中午不回家吃饭走几个来回,中午回家吃饭要走几个来回。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比较。

6、第11题

52个星期一共多少天?怎么算

7、第12题

第一问估算,指名学生说出过程。第二问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第三问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自己解答。

8、思考题

结合线段图理解中途回家再去学校走的路程大概是几个路程。再列式。

9、小结本课

教学反思:

第五篇:201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XX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01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新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习)

9、10题

教学目标:、建立本学期所学的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2、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换算,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认真审题、质疑问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区别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时间、重量单位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前准备:

图片、小黑板和检测卡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出示情境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好吗?(出示动物信息,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填空)。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小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主要有由情景图片引到问题情境中去,有图片资料转入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然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小结并揭题:

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单位)

这节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这些单位。我们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单位?谁来说一说?(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板书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给单位找家(教师用小黑板)

吨时厘米分千克米秒毫米克千米分米

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

同学们,你们能够快速地给这些单位找到自己的家吗?

学生动手摆一摆,给单位找家:

①时间单位:时、分、秒。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

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

③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

2、同学们,关于这个三种不同的的单位我们还学习哪些知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整理一下。

学生自主整理,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展示整理成果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指名各小组汇报展示)

(1)每一组单位的大小。

时间单位:时﹥分﹥秒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每组内各个单位间的大小比较,注意比较比较时,用一个单位去比较。)

(2)进率

时间单位:1小时=60分1分=60秒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把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方面的知识整理得非常具体、完整。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记住你们刚才整理的知识,看哪组记的又快又好。只有记牢了后面的内容才可以学得轻松、顺利。

学生自主记忆。

(设计意图:在这里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完善。)

3、在刚才的整理过程中,还有那些知识你感觉有困难?

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补上前边知识点中涉及不全的地方)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同学们在刚才的整理交流中都表现得非常棒,有信心解

决下面的问题吗?、在○里填上“>”“<”或“=”。(本122页第10题)

4800米○千米3时○10分

60毫米○6厘米300千克○3吨4分米○39厘米7000克○7吨

2、本122页第9题。

3、计算:

3千米-200米=米

7000千克+000千克=吨

2分-20秒=秒

7000米+3000米=千米

7000米-2千米=千米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体重是2千克

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2、妈妈带小明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8千米。他们早上7时出发,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关键:先算经过时间再算路程,最后与全程进行比较,超过的话就能到达。)

(设计意图:这一部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有基

础练习、又有综合练习,包含了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弱点。

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我们一起检测一下我们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答题卡,开始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答题卡:、7分=秒2小时=分

3千米=米40毫米=厘米

8000米=千米2分米=厘米

4吨=千克000千克=吨

0毫米+6厘米=()厘米

3千米+4000米=()千米

8000千克—3吨=()千克

2分—80秒=()秒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本封面的长约是20(),一棵大树高12(),汽车1小时可行80(),一张光盘的厚度约1(),一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约26(),一支铅笔重约10(),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我们一节的时间3(),从大王庄到临沂坐汽车约要2()。

3、在○里填“>”、“<”或“=”

600米○6千米

30毫米+4厘米○7厘米

3分○160秒

6吨—XX千克○3000千克

4、准确计算,解决问题。

学校上午部分作息时间如下:

晨间短8:00——8:20

会8:2——8:40

第一节8:4——9:20

第二节9:30——10:0

第三节10:20——10:

第四节11:0——11:40

(1)请问晨间短多长时间?

(2)第一节用了多少分钟?

(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本12页第7题

6、本12页第8题

(设计意图:在检测题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代表

性的题目,有利于从知识、能力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

题做完了,你觉着自己能的几颗星:

☆☆☆☆☆☆☆☆☆☆☆☆☆☆☆我真棒我还行

☆☆☆☆

加油啊

(二)评价完善、生做完题后,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师生互评时第题应抓住关键:注意审题,一吨=1000千克。)

2、通过这节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比较满意?还有哪些地方有待加强?

生谈收获,说疑问。

(设计意图:在检测题后面我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时-→分-→秒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下载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除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测 量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作文

    《愉快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喜欢踢足球、看书、玩电脑、出去骑车,不过,象棋才是我的最爱。我喜欢象棋,更爱下象棋,我认为,坐在一个地方下象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青岛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Hello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 Hello./Hi . Goodbye./Bye-Bye. I'm ...。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