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例谈
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例谈
摘要: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加渗透,循环推进。最重要的是开放不等于自流,要体现有效。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积极协作、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积极、更生动、更丰富、更有效。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并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积极协作、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积极、更生动、更丰富、更有效。
一、由“单一引入”开放为“情境互动”
数学问题的引入有着丰富的内含,应避免“单一”引入的方式,创设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黑板上有两幅画还没来得及擦掉,我想请两位同学每人擦一幅,比一比看谁先擦完。(课前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面积差距比较大的两幅图画。)
结果是擦面积比较小的同学先擦完,老师宣布该同学获得胜利。学生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师:你们对刚才的比赛结果有什么意见吗? 生:不公平,两幅图画不一样大。
师:我还真忽略了这一点,两幅画的大小不同,对比赛结果有影响?有什么影响,你能分析一下吗?
又如:教学《认识几十几》时,模仿幸运52猜价格的形式,进行数学游戏活动。
师:老师心里有个两位数,你们能猜出是多少吗?生:70。师:大了。生 :66。师:大了。生:49。师:小了。„„
二、由“文本描述”开放为“生活实践”
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学习内容,是为教学提供的一条线索。实际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改编,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小票反映出来的信息吗?(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自家超市购物小票)
生:介绍所购物品的名称,单价,购买的日期等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枝钢笔和一本笔记本共用多少钱? 生2:一盒牙膏比一块香皂多用多少钱? „„
师:你能通过计算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这样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阅读理解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又如:教学简便计算320-98 教师描述购物场景:小丽带320元钱去超市买一件上衣,上衣标价为98元,小丽会怎么付钱?
生1:直接付98元。
生2:小丽付100元,让售货员找零。师:售货员应该找回多少钱给小丽? 生:找回2元 钱。
师:小丽钱包里的钱数是怎么变化的?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0-98=320-100+2=220+2=222元。
三、由“忠实执行”开放为“精彩生成”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进行之前的一种预设,不可能把教学中出现的情况一一预测正确。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智慧生成,创生出新方案。
例如:教学《加减法简便计算》
3475-1999 =3475-2000+1 =1476
师: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1999看成2000,多减1,要加1。
师:你能想出相似的式子吗? 生:1111-303。教师板书:1111-303 板书好之后,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这题与所教的例题:-1999是有区别的,学生会受其影响,形成定势。但又马上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1111-303。请一生板演。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板演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14 师:你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生1:我先把303看成是300,多减3要加3,结果就是814。生2:我觉得应该等于808。
“是808!”、“是814。”教室里一片争论。师:你们自己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
3475
生3:是808!我是竖式计算算出来的。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4:我是这样想的。1111-303,先减300,比原先303少减3,所以还要再减3。”式子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08 师:为什么两道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太一样?
生5:例题的减数1999比2000小,而我们这题的减数303比300大。师:是不一样,那在简便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6:把减数1999看成2000时,多减了1所以要加1;把减数303看成300时,少减了3所以还要再减去3。
四、由“一问一答”开放为“自问自探”
课堂上常出现“一问一答”型师生交流方式,枯燥而低效,只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才能让学生学习更生动有效。
例如:教学《整数加减法》
师:观察主题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出示鱼缸图)生:红金鱼24条,黑金鱼10条,黄金鱼6条。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多少条? 生2: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多少条? 生3:三种金鱼一共多少条?
生4:哪种金鱼最多?比最少的多多少? „„
师: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分别列式解决。又如:教学《比例》单元中的一道练习题
教师出示: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混凝土。师:根据上述条件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生1:水泥份数与沙子份数的比是2:3。生2:沙子占石子的五分之三。
师:你能补充了一个条件来进行计算吗?
生3:要配制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生4:有60吨沙子,需要配多少吨水泥? 生5:有30吨石子,配用多少吨沙子?
生6:有石子、水泥、沙子各30吨,能正好全部配用完吗?如果水泥正好用完,沙子够不够?
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比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更全面,更贴近学生生活实践。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高、思考也更深入。
五、由“学科分隔”开放为“课程整合”
把各学科进行综合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使数学学习更丰富多彩。
例如:教学《复习数的整除》
师:谁来说说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点?
生: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是奇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
师:2既是什么数,又是什么数? 生:2既质数又是偶数。
师:你还能用学过的关联词造句吗? 生1: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生2: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生3: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在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同时,又巩固了对“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是„不是„、不是„就是„”等关联词的理解。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加渗透,循环推进。最重要的是开放不等于自流,要体现有效。因为开放,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预先设计的问题更难把握,这对于
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对话”引领学生走向一个新的开放。
第二篇: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松江区泗泾小学 张亚波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二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三是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如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其根本途径之一是开放数学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宜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
要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学,可以用灵活的形式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一切学生能做的事都放手让学生去做,把一切学生还不会做的事教会学生自己做,传统的”复习-新授-巩固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呈现一种封闭的格局,教师包办太多,学生参与面太窄,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如果我们改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就会出现开放的教学格局.(一)教学环境要开放
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其实是指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心理环境和教学情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能大胆想象,有所创新,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高,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课堂教学应作到: 1 师生合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个性非常重要,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人格.开放的课堂教学就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彻底放松的心理氛围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展开想象,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反之,如果课堂气愤过于严肃,教学过于死板,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学生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力,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权,这样更要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尤其是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的学生,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这样,每个学生才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理想的发展.2 提倡多元的课堂教学组织
⑴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座位
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不局限于两人一桌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甚至坐成半圆的弧形式,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打破呆板的学习空间.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形式,有利于知识的快捷传播,而小组学习和马蹄形课桌的摆放形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心向.⑵教学中可以安排制造教学矛盾,引发学生开展研讨和争论。
如在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一课,老师设计了这么一条练习:“有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形米糠大饼,一只老鼠在它的中央吃了一个近似的圆形,直径10厘米,剩下的面积约有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解答出“3.14×(20÷2)2-3.14×(10÷2)2=235.5(平方厘米)”,老师及时表扬了学生,同时老师接着问:“如果这只老鼠吃掉的部分(近似的圆)不是在中央,那剩下部分的面积又怎样计算?”通过这一问,再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引发激烈的争论… …原来:无论老鼠吃去的部分是否在大饼的中央,只要这个圆形大饼内,其解答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教师再配合电脑多媒体的各种动画演示,学生更加印象深刻。(3)调动多种感官,组织学生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制作、量度、社会考察等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尝试错误和成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发展个性特长。如教学《直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角”的意义后,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寻找“直角”,并用三角板验证。这样的教学,可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寻找,亲身量度,把书本固燥无味的“直角”伸展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直角”。
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心态融合多种课堂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创造一种合作的氛围.(二)教学空间要开放 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开放式课堂教学法认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是基本的活动场所,社会是更大的课堂,要把课堂教学纳入社会开放的大环境,要把由教师引导的社会实践,实验教学等也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传统的封闭课堂教学往往使书本知识严重脱离社会实践需要,而开放式课堂教学则非常注重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强调课堂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开放式课堂教学并非只是”三尺讲台”,而应该是几十平方米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我们要用心,用情创设条件,让学生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大舞台”上,要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演,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可允许学生自由插话发言,站立举手,在问题探讨交流时,也可以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2 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条件,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立起新知识结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提供各种条件让学生眼,口,手,脑各种感官协调活动,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三)教学评价体系要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多元化的学习结果。由于开放式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根据社会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评价方式重在学习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的,片面的,静态的评价,它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应是开放的.1 评价的过程的动态性: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只对结果的评价.2 评价的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正面评价,评价中应带有鼓励和指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种主要方式,学生之间的评价不但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也可以看出学生认识事物的态度,暴露学生思维方式和过程,促使全体学生求同存异,更深入的学习.学生自我评价更应得到重视,这是学生自我剖析,自我需要,自我发展的体现.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策略二:顺应小学生求知需求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对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现代化手段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成为连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桥梁,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者,立足教材,拓展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学习资源,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体验生活的过程.当教师把问题摆到学生面前的时候,要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利于问题成功解决.(一)“活”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
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教学年代。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性,愈显重要。开放式教学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教学社会化”。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再不能“愚忠”于教材,而应该理性地“吃”透教材,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在开放式课堂上教师通过改编例题,使教学内容更贴切实际生活,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使社会内容教材化。这样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有所用,会学能用的数学本领。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只有主动向社会领域的各种变化开放,要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通向社会,把学生引向社会,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二)连接Internet,课堂教学网络化。
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必须向网络化教学发展。Internet的网络世界,集中了人类高度的智慧和文明,开放式数学教学,理所当然不能浪费这一巨大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利用Internet网络的“声”、“色”、“艺”、“动画”等多种多样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设立班级“主页”或公开的“电子邮箱”,可让家长能随时可在网络上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增加了一条老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信息渠道。利用它还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当学生在家温习功课时,或发生疑问,或突发感想,可向教师发送E-mail请教,甚至进行网上个别化教学。课堂上,有了Internet,便可把课堂伸向世界,与世界连接,大大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
策略三:课堂上为学生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式学习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的数学能力发展是一致的: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平面图形”之后,老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性题目:一个多边形按直线截去一个角,有哪些截法?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的内角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新问题,或者合作解决,他们思维活跃,发言热烈.教学中,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处于一种“平衡—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学习过程。好的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兴趣的产生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因此,在新知识点的引入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营造或悬或疑或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内驱力,教学气氛则可很快的进入高潮.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也为主动参与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不仅在新课导入阶段,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不要“端现成饭给学生”,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应该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客观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创设“问题式学习情境”时,还要注意所选择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亲切度”,即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所选择的问题情境应具有“矛盾度”,即所选问题应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把课本现成的结论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的对象,可以激活其认知结构;所选择的问题情境应具有“教育度”,即学生应该结合身边的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一种教学:围绕素质教育总的目标,彻底破除教师陈旧的教学意识,让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探究,发现事物,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当前的积极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这种教学必将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
第三篇: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镇江市宝堰中学沈敖林
摘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让政治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师上课的特点不仅要备教材,更注重面对学生,做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关键字:开放式“活”起来“新”起来
【附:某年镇江市中考政治题目:41题:每年“3·15”前后,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辆辆满载着各类假冒伪劣商品的汽车驶往垃圾场。随着一声号令,刹那间火光冲天,假冒伪劣商品被当众焚毁。你是否赞成将假冒伪劣商品焚毁,为什么?答案:是否赞成,只要说出理由均可得分。】
针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试题,出现了这样答案不惟一,且结论截然相反的题型,这在中考中尚属首次。这种题答案并不惟一,关键是说理能否说到点子上,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能对所学过的、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也要对相关知识的联系进行分析或取舍。
应对试题的这种变化,教师可以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做点尝试。
一、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有人曾形容政治课是“划圈圈、背框框、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格调,这种格调或许是某些政治课的缩影,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如何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下面列举初三政治《成长在社会》教学片段,试析之。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从生活体验入手,联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师: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真假难辨、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手机短信、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这时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生:现代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显示了先进技术的重要性。生: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
生: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高科技。
生:犯罪分子作案越来越猖獗,既显示犯罪分子的狡猾性,也暴露作案手段的高明化(含科技量高)。
„„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师:确实,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太重要了,请你再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生:全自动化洗衣机。
生:无人取款。
生:网上购物、聊天。
„„
(问题一出,整个课堂像油炸锅一样,沸腾起来了,连班上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开了口。)
(二)、在学生学习困难处,通过激疑促读,读议结合,破解难点,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师:科学已深入到我们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欣喜,也带来忧虑。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给人类带来欣喜?”并举一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又会“带来忧虑?”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忧虑?
生:“欣喜”、“忧虑”是什么意思?它们是否矛盾?
生:“欣喜”是欢喜、快乐的意思,道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忧虑”又如何解释?
生:“欣喜”是积极的一面,“忧虑”是忧愁担心,毫无疑问是负面作用了。
生:负面作用,我可举一例:核能如用在工农业上,可以为人类创造无穷的财富,如用在军事上,它就可毁灭人类文明。
„„
师:你们可真会提问题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本里呢。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课本,边读边想,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读中生疑,以疑促读,理解本课难点,渗透问题意识,培养质
疑能力。)
师:大家读得多投入啊!如果还有问题没弄明白,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讨论后,围绕刚才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
师:大家能通过自己读书,相互讨论、交流弄明白这一节中不懂的地方,真是了不起。
(自读解疑,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习能力,渗透了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从感悟文本中,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来自于无私的给予”这个道理。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得到解决。)
(三)、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
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进入创新、协作、参与的佳境。比如我在讲《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中的维护我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提出假设:日本政府想通过各种形式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占为已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答应。假如两国为了钓鱼岛发生战争,你认为美国会出兵干涉吗?
提供思路: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的不同方向去思考。
教学处理:(1)、形式:分组讨论。
(2)、要求:观点一致的作为一组,组织答案,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一、美国不会出兵干涉。理由:①政治原因: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会大力反对美国,两国之间的岛屿争端,不应有第三方插入。②经济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美国有所顾虑。③历史原因:美国曾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教训。④地理原因:美国与中国远离太平洋,这对其军事补给不利。
二、美国会出兵干涉。理由:①政治原因:对外侵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②美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不愿失去亚太的利益。③军事原因:美国自恃科技、军事实力的强大。④地理原因:美国有太
平洋、日本军事基地,便于干涉。】(不论持何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教学评仪: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改变了学生从课本上或学习过程中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自由和谐、热情高涨的课堂氛围中,将重点更多地转向发散思维,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将思路打开,不受限制,寻求多种答案,自由地去探索新知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反过来想一想”等求异思维。
二、让政治作业“新”起来
1.设计思想型作业
政治课设计思想型作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育。如在学习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现在社会上都把独生子女比作‘小皇帝’,你是怎么看的?”在学习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座位旁边和你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没有影响他人?”
2.设计观看型作业
组织或要求学生看某种特定性材料,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或报纸杂志上的某篇重要文章,以及社会上热播的某个电视剧或某篇文学作品等,是一种全新的政治课学习方式和创新作业形式。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做到有关材料与相应的教材理论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既看又分析,对重点内容、针对性强的材料做好笔记。
3.设计趣味性作业
巧计趣味性作业,能达到让学生趣中求知,趣中受益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后,布置学生查找书后交通安全标志图所代表的含义,不仅对已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而且与社会紧密相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做好了思想准备。
4.设计探究型作业
探究性作业,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其答案不是简单地从课本中找,而是通过学生调查分析、独立思考后获得。
在学习违法犯罪问题时,布置学生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在学习“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家长、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在中学生上网问题上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作为中学生自己在上网问题上又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等等。
5.设计答案不惟一的作业
教师不要只布置那些跟书本一致的“答案惟一”的作业,应允许多种答案并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性的火花。如在讲到西部开发问题时,可以设计:你的理想是什么,将来大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投身到西部开发的潮流中去?为什么?
实践证明,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让政治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教学反思: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开放性试题日益增多,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试题而言,开放性试题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也无现成答案可搬。但是,解答开放性其实还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政治开放性试题的试题“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条件或明示或隐含于试题材料和设问中,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所以解答政治开放性试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很重要的武器。目前,我校教师上课一律采用师生共同讲学稿,打破了过去教师教案的单一性,它的特点不仅要备教材,更注重面对学生,做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第四篇:开放式课堂教学案例
开放式阅读课堂教学案例及感受
连州二中 范海针
传统的语文阅读是以传授语文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体系。要走出阅读教学这一误区,就应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学生)的互动联系,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一是要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教师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说,未来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如果人们没有阅读和沟通能力,没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就没有通往工作的渠道,也没有通往文化的渠道。这就启发我们阅读教学也必须把教育对象引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单纯偏重理论灌输一种形式,这一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是师生合作,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质疑,大胆创新。那么,课堂教学能不能更开放一些呢,能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作答,从他们做理解的角度、程度来读懂课文呢?基于这种思考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结果是 令人鼓舞的。下面我以教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和感受。
这是一篇谈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说理散文,作者由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对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又通过艺术作品的分析,阐发了自己的美学见解。语言朴素,但见解非常深刻,含意非常隽永。笔者先对作者和有关自然美艺术美的知识作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渎课文,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于是学生的问题接踵而至。
生1: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为何说它有种“哀伤的美”?
生2: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
生3:如何理解“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生4:为什么“繁二郎的画,长次狼的茶碗和真正黄昏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生5:为什么作者以前没发现岚山的美,而这次却发现了?
……
学生的问题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有思想深度的。他们涉及到文章的脉络和主题,理解了这些问题,文章的脉络、主题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提出这些问题后笔者梢加整理,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1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开花以为着凋零,所以作者哀伤,有的学生联系下文所说的“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无限的”这一结论,推断作者哀伤是因为海棠花凌晨四点开放,很少有人欣赏到它的美。如学生2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学生说,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战线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地活下去。有的学生说,人生是一个错过的过程,我们也许错过了美丽的景色,美妙的音乐,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就能不断地发现美。这些说法笔者在备课时也想到了,但学生能想到可见学生思维的功力。
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能互相启发,借力发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生4提出的问题就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体验,艺术家应该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美。学生5提出的问题,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的学生说,这里和文章开头互相照应,说明静观才能发现美,犹如作者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一样。有的学会说这正证实了作者在上文所说的,“美是亲近所的,邂逅所得”这说明学生在相互讨论补充中思维逐渐缜密、深刻、完整,这些都超出笔者的预计。
由是我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有丘壑。文章的主旨、特色、教学的目的应成竹在胸(当然不是单一的)。这样讨论才不致琐细、失控。
二、应该充分大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大胆肯定他们对人和事所作的个性判断和质疑。
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做出价值判断,不要强加结论。诚如胡道明先生所提倡的“学长”,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俱进的。另外,课堂上教师必须清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避轻就重,以免过于纠缠一些细节、局部。
第五篇: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严泽铭
(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摘 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这种刻板的程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那么,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下,如何就课堂教学结构作相应的的调整,本文试图作一探索。
[关键词] 政治;课堂环节;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89(2007)01-0117-01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⒈用热点导入。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由于它是大是大非、令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⒉用疑点导入。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能让学生从思想上明辨是非,摆正观点。
⒊用材料导入。材料不仅源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从社会生活中搜集。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⒈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
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有个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这个同学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他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
⒉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
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优化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⒈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的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价值规律的作用”后,做了如下的小结: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挥棒”,调节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像一只“筛子”,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棒
子”、“鞭子”、“筛子”这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忆,使学生终身难忘。
⒉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上完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和讲授内容思考几分钟,然后指定一名或几名同学走上讲台,当一回“准老师”作简要的复述。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效果。如讲完高一“国家的宏观调控”后,老师让学生作总结复述。一个同学总结为: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万能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因而,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⒊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对时政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比如,在学完了“国家宏观调控”后,提出: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如:价格政策、行政手段等。又如,学完市场经济的特征后,联系地方保护主义,红头文件等。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