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而古诗便是这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瑰宝。今天我们继续再学习一首陆游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写这首诗时,陆游已年近70。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的?(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诵古诗)师: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古诗。
二、知诗人,初步朗读。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2、要想学懂这首诗,还需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课前有所了解?
陆游自(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3、指名朗读。除了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4、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汇报朗读效果
5、齐读,读出节奏。
三、明诗意。
1、师:这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到之人无不为之动容。你们能借助课前预习以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吗?
2、小组汇报。
3、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朗读这首诗。
四、悟诗情。
1、出示图片。此时此刻,陆游拖着病体躺在冰冷的床上,他听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地图,了解南宋背景。
你感觉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
2、出示资料,感受陆游的爱国之情。
陆游是个爱国志士,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爱国热情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中年入蜀抗金,48岁时投身军旅生活,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使他对祖国收复失地的愿望更加强烈。
指名朗读,读出爱国的悲壮之情。
3、补充资料,感受内心强烈的悲愤。
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派打击排挤,退居家乡,凄凉寂寞。看着山河破碎,国家飘摇却报国无门,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这有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悲愤、痛心、渴望)
指名朗读。
4、诗人在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他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丢了半壁江山,政权摇摇欲坠,便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读)
五、情感升华。
师: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这首诗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六、小结
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定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反思
诗人陆游所处的南宋距今八百多年,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写作背景,挖掘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本诗作者满怀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被罢官归隐,年老体弱之际报国之心仍矢志不移。了解了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深入的体会作者的爱国热忱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多媒体的感性渲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陆游的强烈爱国之心。
三、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诗人深夜醒来,聆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是什么心境?由此可能会想到什么?从而也能体会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险处境,诗人忧国忧民,夜不能寐,学生的表情肃穆,朗读的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不过很显然,以上几种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评价
张亚丽老师的“诵、品、赏”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一、诵是学习古诗的基础。
学习任何一首古诗都离不开扎扎实实地诵读,诵读是读懂、读透的前提。这一节课上,张老师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分别是:第一个层次是初步朗读——知诗人,这个环节的读,是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第二个层次是再次朗读——明诗意,这个环节的读,让学生在读诗之后,小组内交流诗意,达成共识后再次朗读,在读中一次一次丰富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第三个层次是融情朗读——悟诗情,这一次朗读,教师融入了图片、资料,让学生体悟到陆游的爱国情感。可以说这三个层次的诵读,是逐步深入,逐步推进的,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将古诗读透彻、读丰满。而每次的读的形式有略有所不同,自由读、赛读、朗读、默读、互读、齐读等等,读的层次不一样,读的深度不一样,读的形式也不一样。这样的诵读既形式多样,不觉得枯燥无味,又使教学有效果,可以说张老师教学有方。
二、品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这节课上,张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之后,小组交流,品味古诗所蕴含的大意。在全班交流中,不断引导,纠正,让学生品悟到了古诗的大意。再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陆游躺卧在病床上衰老的样子,感悟陆游的志在千里;对比南宋与北宋疆土的地图,感悟陆游的拳拳报国之心;融入陆游军旅生活的资料,深入感受陆游与国家的感情之浓。这些图片和资料的补充,无不帮助学生品析作品,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些手段丰富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赏是感悟古诗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古诗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值得我们细细欣赏。而这首爱国诗篇少了优美,却多了一些悲壮,那么这样的诗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张老师定位陆游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可贵品质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感悟陆游的精神可贵。由于当时的背景距离现在久远,学生很难触摸到人物的内心,甚至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近陆游的时代,走进陆游的心里。这节课,教师通过陆游及当时朝代背景资料,补充地图、人物图像,一次一次将人物形象和情感丰满地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拳拳报国之志。这爱国情感不论是何时都是我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髓,值得学生品味、感悟、欣赏,所以最后,张老师还拓展了爱国诗句让学生去诵读、欣赏。整节课,学生逐步融入到了爱国的情感中,赏到了中华民族可贵的品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张老师的“古诗诵·品·赏”教学法,在教学探索之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我们今后能在古诗教学中提炼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推动国学文化的传承。
第二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1.导入
师:同学们,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这样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啊,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巨龙的腾飞谱写出一首首壮丽诗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中已学过陆游的一首诗《示儿》
2.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板书课题)写这首诗时,他已年近70。3.师:通过四个活动来学习这首诗。
4.师: 时空隧道之门已打开让我们一起进入去看看诗人,他的处境如何?
5师:陆游满怀爱国之心,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却处处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官归隐。壮志难酬之际,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国土沦丧,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诗歌。——(课件出示古诗,进入模仿秀活动 生试读 师范读)
6.,师:这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到之人无不为之动容。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诗人的心声和诗人进行心灵的碰撞。师:
1、为什么作者是“僵卧”?
2、为什么作者在“孤村”?
3、作者没有自哀,那么他在“哀”什么?
4、作者“思”的是什么,表现什么情怀? 7.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写的是梦境,下面我们进入牛刀小试的活动
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梦境写出来 8.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的诗歌;了解了陆游的忧;感受了陆游的思。一位老人年迈之时,想着为国戍轮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该怎么做,老师认为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可以作答
9.作业搜集有关 “爱国主义”题材的诗
第三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回顾前两首诗,进入新诗。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出示课题幻1)2.出示学习目标(幻2)
3.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陆游: 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幻3)
4.背景: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二、初读古诗:
1、陆游满怀爱国之心,率领将士们在沙场驰骋,却处处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官归隐。壮志难酬之际,亲眼目睹南宋王朝面临强敌入侵,国土沦丧,政权摇摇欲坠的处境,将满腔爱国热忱和悲愤之情化为豪壮诗句——(课件出示古诗,听范读,体会情感 幻4)
3、学生试读。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故事?(诗人陆游在六十八岁重病期间写的一首表达自己对国家收复失地的决心。)
三、深入探讨,挖掘主题: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总结诗意。(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A赏析诗句的意思:一二两句: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抒报国情怀。(幻5)三四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战场杀敌。(表达报国情怀)幻6 B、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C.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幻7)
四、把握情感,全班齐读。
五、迁移运用,内化积累:同学们,假如作者陆游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幻8)
六、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你是否也如作者一样有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请仿写一首古诗,题目自拟,表达你当时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本站推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重点)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重点)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难点)
助读资料
陆游及写作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这首诗歌是陆游被罢黜家居是所作,也就是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这时诗人已是68岁的老人了,夜里,一场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自主探究
一.认真朗读本诗,体会诗歌内容
二.细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理解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人的现实境况如何?他的精神状态怎样?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②一场自然界的风雨,使诗人在梦中幻化成“铁马冰河”图,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诗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约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什么?
四.背诵本诗并默写.拓展延伸 练习册习题
第五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课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6课《古诗两首》中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课中的一首古诗。在这个以“感人的品格“为主题的文化单元中,安排了这样一组课文:《古诗二首》《军神》《球王贝利》《黄继光》《登山》,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认识这样几位有着高尚品格的伟大人物,西汉飞将军李广、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陆游、刚毅的“军神”刘伯承、世界超级足球明星贝利、战斗英雄黄继光、以及勇敢面对、临危不惧的列宁的光辉形象。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将受到这些人物高尚品格的震憾,并从中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得到精神与心灵的陶冶。
2、教材内容分析
该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名作,写这首诗时,他已经年近七旬。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越是悲愤,他对理想越是执着;对理想越是执着,他的悲愤也越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诗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的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充分地展现。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古诗,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学懂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知诗句大意。
过程方法:学生经历理解诗意、品味诗句、想象意境、积累语言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1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想象古诗中的情景。
教学难点:想像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陆游的资料
四、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情感导入,引出诗人及诗题)
3、相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了解爱国诗人陆游生平,当时的南宋王朝面临强敌,政权摇摇欲坠。陆游积极主张抗金,却遭投降派谗毁,被排挤罢官。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变。在此种情况下写了这首诗。
(结合写作背景,挖掘主旨。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本诗作者满怀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被罢官归隐,年老体弱之际报国之心仍矢志不移。了解了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深入的体会作者的爱国热忱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读诗文)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学生跟老师读这首诗。
3、指名多个学生读,齐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
读通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才用多种方式读,做到读在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明诗意)
1、教师布置下一步任务: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交流解决。
(明确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向,通过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交流汇报,谈读后感受,初步理解诗意。
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意,大致说出诗中的情景,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四年级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习古诗,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学懂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
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四)、细读品味,品悟诗情。(品诗情)
1、再读全诗,小组讨论交流,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2、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充分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再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心。
重点交流:
A“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一“僵”一“孤”,凄凉之极。
B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了。
C为什么作者不去,而只是还想着呢?现实是残酷的,他的身体状况已不能再上战场,朝庭里的反对派也不可能让他上战场,他满腔的爱国情也只能是想想了。并相机展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D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境,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使爱国主义感情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E想象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理解想象,并用语言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诗文的意境,想像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介绍《示儿》这首诗,及写作的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4.教师带领学生沉浸在创设的情境中,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诵古诗。(通过反复诵读,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诗人的心灵,读出诗作的神韵。)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的朗读环节,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逐步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夜不能寐的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5、熟读成诵。
全班齐诵。(趁热打铁,强化记忆。)
(五)、感悟创新,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陆游的其他作品,开一个陆游诗作交流会。
(拓展延伸,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五、说设计特色
在这一课中我着眼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感悟诗情为教学重点,力求“重文本”而又“超文本”,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适时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主动生动地学,并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品、悟、诵、拓展等方式,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达到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对《古诗两首》中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学预设,课堂是生成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