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大全]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展,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它是从数学教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桥梁。在人们的数学研究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如何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下面我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师的导课”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向学生渗透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必要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常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首先拿出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然后再拿出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最后再拿出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这时孩子会提出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个”。这时教师紧跟着提出怎么表示“半个”呢?这样简单而易懂的情境向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学生的探索”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的探索”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我针对这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举例说明。
1、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这是符号化思想。而符号化思想是数学信息的载体,能大大简化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思维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伸出左手的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表示出“<”,这是小于号。因为从左到右张开的嘴越来越大,说明左边小于右边。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于号。直观形象的引导学生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从中渗透了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不离形,形不离数,一般会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例如我在教学这样的习题时:丁芳家、小刚家、书城都在同一条路上。丁芳家离书城2000米,小刚家离书城1200米,小刚和丁芳相距多少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只要引导孩子画出线段图,孩子们会马上理解题的含义。
3、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能增长学生的智慧和创造能力,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这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教学中应用最频繁。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对于38+57学生是这样做的,把38分成30和8,把57分成50和7,30+50=80,8+7=15,80+15=95。
4、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思想方法,它在各个学科体现的都很多。在数学中分类思想方法体现的是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例如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中《分类》这一课时,本节教材让孩子了解某些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几类。
5、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把一些凌乱的东西经过整理能清楚分辨的过程。在青岛版教材中每一册都有统计的内容,让孩子从小培养统计的意识。
三、在“师生的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生的总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归纳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师生的总结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机会,而且还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四、在“学生的习题巩固”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前面的探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怎样应用于实践,还需要我们的习题巩固。如果说探索是重点,应用于实践是重中之重。在这个环节中是利用我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提炼和研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有意识的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第二篇:在教学过程中(精选)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会问,高中语文究竟应该怎么学?怎么做才能提高成绩?复习备考有哪些策略?事实上,不少学生在这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惑。现收集一些常见的、经典的问题,在此予以集中解答,希望对求学、备考中的同学们有所启发。
第一讲 初高中语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语文对课外阅读量要求不高,对文学欣赏水平要求不高,阅读理解以课本内容为主,有时甚至直接就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而高中永远不会直接考察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作文,初中讲求的是文法语句章法,高中讲求的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个性风格,文化底蕴,要一种厚积薄发。要求看问题有深度,有思想,有个性。
最重要的差别就是课内阅读和课外延展的差别,接受程度和认知深度的差别,文学常识和文化底蕴及时代精神的差别。教师一般都不直接分析课文章法,而是在时代背景,作者思路,文章意境上大做文章。高中语文老师讲课总是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态势,加之一种文学批评和欣赏的眼光来熏陶学生,引领学生认识文学,提高修养的。如果哪个高中语文老师是一句句一段段教课文,从具体的作业本上看,有周记本,作文本,摘抄本,练字本,基础知识归纳本,错题本,读书笔记本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初中语文过渡到高中语文的学习呢?
1、增大课内外阅读量;
2、建立一定的学习规律,预习、听课、练习、复习一条龙;
3、针对自己的弱点选择一本合适的练习;(一定要最合适的,多了也没用,最要紧是能消化)
4、定期对字词等知识进行归纳;
5、最好能提前把该背该记的记忆性知识先提前处理;
6、笔记要做好,课要认真听,有时到了结尾可能急着下课心有点躁,要抵挡住,这时往往是精华所在;
7、最好有定期练笔(建议一周到两周,写日记最好);
8、最好能阅读有关语文学习的报刊、杂志;
9、有时间练练字;
第三个问题:我们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新教材的启用。的的新教材相继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形成了强大冲击。在新形势下,许多旧有的语文教学标准被重新审视定义,一些新的语文教学思路已在不断出现。
2、新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强化。在新课标中,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材中,则体现为情感专题教学的编排体系。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要求新的教材处理方法的出现。,高中的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自觉型,1月后就被学生赶下讲台了。
2003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一系列遵循新课程标准 本质性差别在于初中的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接受型
3、新教材知识能力目标的相对弱化。在新教材中,强调人文化教学,打破了过去编排教材的文章体裁体系和语文阅读能力要点体系,固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系统性学习。教学中仅仅强调“人物、情节、环境”等套路性的知识固然不当,但完全离开了这些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是否恰当?许多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试图探索出一条契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材处理方式。
4、学生学习意识的弱化,近年来,由于评价方式单
一、教学方式的相对陈旧,许多高中学生将语文学习简单等同于听讲解课文、做阅读训练,缺乏语文学习的意识。面对一篇课文不知道自己看文章前要注意什么,看课文时要做什么,急需教师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引导,突破语文学习的藩篱,步入主动学习的天地。
二、实施方法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语文教师经过多方实践,初步形成了以“悟、读、动、讲、练”为中心的语文教材处理方法,简称高中语文教材五字处理法,具体内容如下:
1、制定计划
每学期开始,各备课组将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定位教材情感教育重点;能力升格训练三类,确定文章的处理重点;((4)知识能力训练类文章,充分考虑制试点的前后联系,使之既有系统,又重点突出。(文章,寻找训练突破点。(附一:临朐二中高一语文备课计划)
2、悟
所谓“悟”,即“情感感悟”,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讲述、日记等方式谈学生自己的情感体会,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在学生感悟过程中起顺水推舟的作用,对健康情感予以肯定和拔高,对模糊情感予以理清,对不良情感予以纠正。(附二:《江南的冬景》训练题)
3、读
所谓“读”,即“广泛阅读”,(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所注意的问题;(开放阅览室让学生自由阅读;(思想深刻或描写生动的文章,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语文的思辨能力。(附三:高一阅读材料(节略))
4、动
所谓“动”,即“语文活动”,开展语文美文背诵大赛、语文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举行活动时,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将一切交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附四:美文背诵比赛组织程序)
5、讲 2)研究教材,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将文章分为情感价值训练、知识能力训练、15)及时印发课文相关内容,强化情感教育;(3)情感价值训练类文章,确定重点的相关阅读和活动内容;3)泛读多种版本教材,对比内容,52)指导学生语文6)随时印发与时政相关的4)
(1()能力升格类)强化语文诵读功能,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情感;()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读本》并相互交换阅读心得;(所谓“讲”,即“精选精讲”,(1)教师对部分文章作深层次讲析,指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研究的方法。教师认真研究文体体系和阅读能力训练点,使“讲”成为体系,每一次“讲”都要精心准备,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自主总结出相关知识点。(2)学生轮流自主出题,互相考察,在班级中充当“小教师”,进行讲解。
6、练
(1)精选习题,针对性训练;(2)学生自拟题目,讨论解答,自己讲解;(3)在训练作文的基本能力的同时,及时结合情感教育目标,适时作文,激活情感。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语文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存在。
2、讲解不求面面俱到,务求重点突出,形成系列。
3、教学计划必须依据学情及时加以修改。
4、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随时依据学生学习方式加以改进
如美文背诵大赛,我们在实践中反复修改,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由一开始的教师组织、教师点评,转为学生组织,又转为学生专人点评,再转为学生随即点评。在举行中,完善不足,让学生时时有一种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推出,引起了众多老师的教学反思。我们的这种做法也只是一种在反思基础上的探索。作为一种尚未完全成型的教材处理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使之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讲
寄语高中生(语文学法指导)
进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摆脱稚气走向成熟,也意味着你们将承担起高中并不轻松的学习担子。高中三年如何做到高效优质是你们今天就该思考的问题。要高效就得要方法,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语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善学的人。以下的建议供同学们借鉴参考:
一、从心理上要重视语文、喜欢语文。
其实长久以来有些同学对语文存在错误认识。一方面觉得语文是母语,只要能够认得字能读书就可以了。其实语文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有用的东西多,而且生活中要求你会读读写写的地方不在少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就罢。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习总是不见成效,所以热情不够。语文的博大精深需要大家慢慢的深入进去才能发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语文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总之,请同学们首先就要端正对语文的认识,重视语文、喜欢语文。只要大家愿意拿出你们的兴趣和热情,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指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正确对待课内课外。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所涉及的面广、知识丰富,课内课外都有可学之处。
课内主要要求大家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性的东西,诣在使大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举一反三,提高语文水平。因此给大家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1)主动预习
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立课堂学习目标。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2)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要眼到、手到、心到,要跟随老师思路,作好笔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可能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要主动。每晚临睡前回顾当日所学,对记忆背诵的内容加强巩固。结合周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弥补。每个月整理自己的笔记本,系统小结一次。
课堂上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和老师密切配合,就可学得轻松。当然,语文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来不断扩展知识面。课外,要求大家会挤时间,利用一切饭后睡前的空闲随手翻翻,广泛阅读;或者把知识点做成知识卡片抓紧时间记忆。
三、牢记“读、摘、背、悟、写、练”六字诀。
读 首先是读课文及读本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语文学科选编的文章有其代表性,编者从各个时代各种题材选择内容,由浅入深让同学们从不同层面接触语文,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读本是课本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起来。此外,同学们还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著。读书要有计划,一学期安排利用周末和假期阅读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的阅读,扩展知识面,增长见识。读书又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文章可边读边评、边抄边背。对待经典文章和名著就要采取精读的方式,通过反复阅读,反复评注,达到对文章不断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摘 摘就是摘抄。要求每个同学准备知识的,也可用于课堂记录和知识点整理。针对高考,同学们可从现在动手整理课文中生活中发现的重要字词音节、易错标点句子、重要文化常识、有用的写作知识等,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以备他日所用。杂记摘抄本的内容就很丰富了,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故到民间俚语都可大量
2-3本名著,积水成渊,积少成多,两三年累积下来就有十本之多。当然,还可2-3个本子,作为知识本和杂记摘抄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文基础 专心听讲
的摘抄于内。此外,也可记录你的生活所感、作读书笔记等。阅读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
背 首先强调背课文和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对于要求背诵篇目一篇也不能马虎,而文言实词虚词记忆则多多益善。然后,可多记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名人典故等,增加知识储备。把别人作品中优秀之处背熟了才能最终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亮点。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记住的东西还要经常复习运用,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里结合科学实验结论给大家提出注意事项:
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因此请同学们,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悟 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或向老师请教,当日所学当日吸收。对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
写 生活随笔。随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时时动手写点东西是个好习惯,长期坚持写作的人思维更敏捷,谈吐更清楚,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写作文自然不成问题。此外,阅读了他人作品最终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写作是读摘的延续,可以加强你对所积素材的记忆。有些同学基础不好,写作困难,那就从最基本的字句开始,逐字逐句地写,句子通顺明白了才能构建段落篇章。总之,从基础做起,不断训练自己,久而久之就能取得成效。每位同学应准备一本字典,以便能随手翻阅,不写错别字。此外,这里提一点小要求,请同学们一定要习惯用钢笔书写,保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这些虽然是习惯细节问题,但可能对你产生较大影响,不可忽视。
练 这里的练指的是平时练习和周练。练的内容主要是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庞杂,有的知识也比较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因此要求大家在练习中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希望大家牢记六字诀,结合个人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踏踏实实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祝愿大家在高中阶段能学有所成,实现梦想!(编辑:华中师大
第三讲 高中语文学习、复习备考经典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会问,高中语文究竟应该怎么学?怎样才能提高成绩?复习备考有哪些策略?事实上,不少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较大的困惑。现收集一些常见的、经典的问题,在此予以集中解答,希望对求学备考中的同学们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1、高考语文中复习的面太广,应如何用一条合理的线把它连接起来40%,实在得不偿失。心理实验证明
100问
10?
5分钟,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 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不可能一劳永逸: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
杨胜利)
高考试题经过十几年的锤炼,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很明朗,也非常合理的态势。就以文学学习来说,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无非是吸纳和释放,吸纳就是读和听,释放就是说和写。
高考只能就读来考你的吸纳,就写来考你的释放。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的这种选择题,考的是纯粹的吸纳。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的大题,是以吸纳为主,但是若要答出主观的题目,就适当地需要你的释放的能力。第五大题,需要你想好再写,依赖于一种吸 纳的释放,以释放为主。第六大题作文,基本上考查释放能力。这几大题就呈现了一个由吸纳到释放的合理线索。
尽管题目的类型不一样,但是要求的考试能力无非是四个字:确认、整合,确认就是语言单位的认识,整合就是对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牢牢把握住确认和整合这两点,无论做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的题目,还是文言文、现代文的题目,都应该能够取得很好的收效。
2、复习时只做练习而没有仔细的讲解,效果好吗
这种效果当然不好。因为老师如果大量地做题,而没有自己的甄别,很多题目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例如现代文阅读,有些练习题和高考题的信息阅读的思路、能力的要求把握得比较准确。但是相当数量的题目并不是这种思路,要求的能力也很不清楚。同学们如果做那种题目,你刚做了一些好的题目,形成了一种意识和思路,你再做差的题目就给冲淡了,甚至消失殆尽。因此我觉得,做题关键在于领会高考题目的一种思路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这个题目必须经过老师的斟酌。另外,做大量的题目,如果不经过消化也是没有用的。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是听老师讲,一个是写,就是大量做题,一个是想,三个环节想是最核心的,如果不想,听和做题都没有用处。大量地做题,往往冲淡了你想的时间,因此作用不大。争取在老师的甄别之下做题是比较合适的,当然,老师的讲评至关重要。
3、高考复习中语文课本究竟有没有作用
高考尽管脱离课本考,但是实际上课本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考试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语文的专项知识,尽管考题里不涉及术语,但是在理解题目和回答题目中必不可少地需要运用语文的专项知识,这些是语文课本上非常重要的内容段落、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样讲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同学积累你的背景知识,例如你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你不读鲁迅的小说,就和读过鲁迅的小说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也是为写作服务,因为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本的范文理解清楚,对于写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课堂上利用课本同样可以做信息阅读的训练,这方面需要老师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同学们其实自己也可以和高考题进行比较,利用课本上的材料,进行信息阅读的训练,毕竟课本在文章的规范性上与高考用的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是非常接近的,这方面,它实际上比很多那种不太好的模拟试题的意义更大。
4、语文水平不错,怎么进一步提高
想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是不现实的。平时语文成绩很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力很高,同时也已经把答题意识和解题技巧充分发挥出来了,可能这样很难真正再提高了。如果只是说语文能力很强,解题意识和解题思路还是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提高的,那可以从高考题目的思路,要求具备什么样的解题意识方面多下手。比如诗歌鉴赏题,既然我们知道,它只是从某种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只是错误的选项,只是对词句理解上的错误,而不是真正的鉴赏,那我们就可以很明确地从这个意识上提高自己
?
?,认 为老师讲得比较陈旧,例如老师讲文章的字词、?
。再有,同学们不爱听老师的课
5、文学常识名言名篇怎么解析?
平时学习中读名言名篇,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应该读到真正理解了,尤其要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在写作中发挥作用。
另外,多背诵一些名言名篇,背就是记得很清楚,理解得很透彻,才能背得下来。解答现代文的题目,背景知识的积累比较丰富,也是有益的。文学常识考试的范围很明确,一个是世界上或者中国的一流作家的作品,再有就是客观的一种扩展。有些考题中出现的一些二流作家 或者作品,多数是干扰性的,多数是正确的,用这个干扰你,看你对一流作家的作品是不是准确地把握了。
6、解答文学鉴赏题有什么技巧
鉴赏题一般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前高考经常考的诗歌鉴赏题,名义上是考鉴赏,但是实际上鉴赏是没法考的,因为所谓鉴赏是阅读者的主观和作品的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是无法控制的。以前考的诗歌鉴赏歌中的某些字句或者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一种正误的判断。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中的文学鉴赏。这方面,应该把握几个要点:第一是用什么手法,第二是这个手法的基本作用,第三就是它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什么意义,达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对阅读文章略作分析,在手法和表现的中心之间要搭一个桥梁,这样大概就能够在现代文阅读的文学鉴赏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7、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技巧是什么
以前的社会科技文(社科文)强调的是文化性和文学性,现在和今后的社会科学的文章强调的是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类似于新闻的题材。这种题型考察的也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的积累上,准确获取新鲜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阅读中做题的时候,如果陷入一种纯技巧的思考,效果是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建立联系,这样通过现场的解读,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8、做现代文阅读,特别是主观题,答题时要注意什么
现代文阅读它首先是一种信息阅读,明确地说,就是利用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以这个为依托,通过现场的解读,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或者校正自己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因为它是这么一种阅读,根据它的这种特点,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它需要依托的知识积累。例如鲜信息,用什么来解读它呢是懂的,借助这个知识积累,我们就懂了无性繁殖,就像细菌、草莓、葡萄的繁殖,就是克隆。第二段和有性繁殖的对比再次解释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又是我们知道的,两次知识的积累,使我们准确地获得信息,克隆是无性繁殖。我们读懂了克隆羊是无性繁殖,这是信息阅读的一种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个是立足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准确地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一个是需要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把握,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提取,另外一定要注意准确二字。
9、怎样总结现代文阅读问题中的主观题的答案
主要是吸纳和释放的结合,吸纳是需要你读懂文章,怎么样读懂文章,还要依托你的背景知识的积累,根据文章的思路和要点的把握来准确获取新鲜信息。2000年春季招生北京和安徽的试题,是考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这对多数阅读者来说是新?文章的第一段里列举了细菌、葡萄、草莓是怎么繁殖的,这在阅读者的知识里? ? ?
题,名义上是鉴赏题,实质上只是对那首诗
不好的。考生应该随时调动自 ?
我们的知识积累,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调动自己
另一方面,要把题答好,首先要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人家要求你筛选的信息,是在题中做了限制,是限定你按照题目的要求筛选。对于鉴赏性的题目,首先要答出要点,另外要结合文章做分析。
10、提高阅读练习水平是否就是多读一些文章?
平时读了一些文章,但是读的目的未必和高考做题的目的是一样的,平时读可能是娱乐性的阅读,或者是专业性的阅读,和高考的阅读不是一种阅读,因此需要的能力、方法,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你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利用已经有的阅读的背景知识,转化为在信息阅读 中使用,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在考前,我觉得没有必要大量地读其他的文章,因为所能考查同学的,无论是社会科学文章、自然科学文章,或者是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的面是相当有限的,因为需要有时代感,符合中学生的特征,需要积极、健康、向上,在这个范围内,大概你所面对的十几套模拟题,就足够了,因为,它所使用的知识积累的背景是一致的。所以你做一些模拟题,一方面是提高你的答题技巧,同时也应该当做背景知识进行积累。
11、文言文应该怎样复习
文言文做题经常出错,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你认为懂了,但是实际没有懂。另外一种情况,是你懂的是一个大略,题目总是在很具体,或者很细微的地方考查你,可能你粗枝大略,在做题上很难获得很高的正确率。还有一种可能,你对题本身的要求没有懂。利用文言文筛选信息的题目,你对范围认识不够,也答不好。最后一道题,往往是对文意的把握,出的错误往往是具体的,很明确的硬伤,这个意识不好,也答不好。
高考能考的文言文,明确地定位是浅易文言文,近十年考的都是纪传体的文章,在高考中考同学们的纪传体的文章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明确的,无非是破除迷信,廉洁奉公,维护祖国统一,或者某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这方面的范围可以说是相对很狭窄的,也很具体很明确。当然同学熟悉这方面的文言文的语言模式是很重要的。因此,复习时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关的文言文,去熟悉人家那个文言文的文句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当然,也需要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只有真正读懂了文言文,再注意题目的特点,才能答好。
12、文言文的学习技巧是什么
学好文言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词的积累,因为文言文要素里包括虚词、实词,包括语法,实词是最常见的。有对实词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学习文言文,一方面要积累,另一方面要有推断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高考考的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如果这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读文言文就比较容易。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3、作文题是否真正能够体现学生的能力
任何时候的作文题都是在考同学们的能力确实是学生能力的创造以前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题目如果没审对,再好的语言也是没用的,所以当时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第一评价就是审题。现在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对于体裁、选材、利益取向的限制可以说是非常宽泛的。当然,第一评价标准很自然地变为语言。这些语言应该是一种思想认识的语言,而不是唯美主义的,言之? ?怎么才能尽快提高文言文的水平?,因为只有作文这一块是和其他学科
?、其他任何领域都不一样的,对同学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文言文,也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推断。另外也。只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和以前要求的题目的题型不同无物的语言。如果这方面能够做到你的思想通过很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在作文得分中占到主动的地位。
14、什么样的作文最能打动老师?
毕竟写高考这篇作文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你的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因此打动老师应该说是这篇作文最关键的地方。这里首先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都是政 治口号,但是必须有时代感,因为文章为时而作。有些同学不能打开思路,他顶多想的就是中考、高考,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另外是写中学生熟悉的事,有的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是班门弄斧。还有,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是阅卷老师不能接受。第四,应该是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这样才是作文,而不是政治考试。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写好,要得体。只有思路开阔的选材,注意语言很精彩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还有一点,就是应该有比较美好的感情,因为你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有的同学不是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一到考场作文就把自己写得灰头灰脑的,老师当然不会喜欢。
15、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
过分地追求新意,认为标新立异就是创造,这是一种偏差的认识,实际上创造不只是限于立意、内容一个方面,在语言方面也可以创造。另外,创造不只是有一个想法,还需要把你的想法能够合理化,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语言也是,如果你有一个比喻的想法,你就要把生来说,考场中的作文创造,并不是要求你惊天动地,你只是比你自己过去有一种超越的追求,有一些提高,比你周围的同学有一种超越,这个超越当然既包括了内容,也包括语言方面,这就足够了。希望同学们正确理解作文方面的出新,出新应该包括内容、语言两个方面。
16、如何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写出新颖的文章
只要是话题作文,实际的范围就是相对很宽松的。也就是说,与其想怎么在这里出新,不如想怎么很巧妙地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举例来说,就设想记忆移植公司,可以感悟人间万种风情。既然是人间万种风情,你熟悉哪个就可以写哪个,他就选择了两个材料,一个是一个企业家移植一个失学儿童的记忆,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希望工程。又设想了一个是一个下岗两年的工人,移植了一个自学成才青年的记忆,涉及到下岗再就业。他很好地利用了一个记忆移植公司的构想,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例如,“走近生活”这个题目。要写什么,可以通过一种形式引入你熟悉的东西,例如一个同学,只是写一本生活的相册,在生活的相册里,他抢拍下来的生活镜头,一个是写公园里的英语角,另外是写一个男孩和一只狗相识,写出人和狗之间都能沟通,人和人之间更能够沟通了。这就是巧妙地利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只是做一个基本的构想,引入自己熟悉领域的例子。
17、如何能做好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话题作文实际上是对文体不加限制,同时也是对考生所谈的利益的取向不再做限制。比如说谈高考,谈高考中的什么呢?谈物理和语文,那么如果谈的问题是政治和地理,就超出了这个话题的范围。但是就在语文和物理两块里,话题仍然是很宽泛的。有的同学问物理问现代文的问题,还有文言文有关的学习问题等等,只要是和这个话题有关就可以。因此,我觉得近两年的?作文感情真挚的标准是什么? 1999年,高考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江苏省有一位考生,? ? 这个比喻想清楚,让人家能够接受。对于中学?
能不能用第三人称写
题,有的问语文问题,有的问作文的问题,有问高考题不是对思维的深度要求高了,而是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同学利用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引入你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谈。
18、怎样增加作文文采?
作文的技术等级要求和发展等级要求,尽管分得很清楚,但是阅卷是人主观操纵的,不争取发展等级分,很难保证你的技术等级分都能获得,因此我们说,增加你的文章的文采,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发展等级分,更重要的是保证技术等级分。作文的文采,是语言方面的 问题,语言方面在发展等级分方面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说有文采,是针对论说性的文章。再一个是描写生动形象,这是针对描述性的文章,应该下决心在这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其实取得突破并不是很难,因为要争取能够写出一段或者两段描写生动的文字,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是能够做到的,当然要写出一段有文采的文字,语言模式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平时做很多语言表达的题目,完全可以在你的作文中也使用它,你的阅读中也会遇到大量的精彩的文字,也可以运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但是一定要在你的文章中争取很得体地出现一段两段精彩的文字,这是在语言上保证你能够获得发展等级分,同时保证技术等级分很重要的因素。希望同学们多做一些阅读,多做一些积累,相信是能够写出精彩的文字的。
19、看图作文应该怎么写
看图作文,因为能够考的图画都是漫画,漫画都是寓言,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个漫画的寓意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
命题作文是考试中必须的,因为考试就要有某种限制的文体,不然就不是作文的考试了。命题作文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材料作文以前是一种限制,现在的话题作文是比较开放的,就现在的话题作文命题来说,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多种形式去练,但是,在考试中应该选定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擅长的材料,着重于写好语言。
20、作文写得总是让人感觉很另类,按模式又写不好,怎么办
另类作文大概就是有点怪,与众不同。一个可能是你对高考这种作文的特性了解不太清楚,因为高考作文就是应试,和你平时写书信,自己写日记是不一样的。你要把目的弄得很明确。你要参加高考,你的目的就是在作文中获得高分,不是在这儿表现你的那种个性。在能力,转移到高考的作文题目中来。
按照一定的模式写不好,这个可能是模式不够合理,或者是过于僵化的模式,但是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模式。例如我们到国际机场去,我们看到那么多架飞机,都是很有个性的,很有创造性思维的,但是都是一个机身,两个翅膀,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飞机了。当然考场的千字作文,也是有合理的模式的,建议你看一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认清什么是考场作文的合理模式。
未完待续。(编辑:华中师大 ?命题作文应该怎么抓重点 杨胜利)? ?
这里,你也可以利用你的个性里所具有的那种
第三篇:在教学过程中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二年级学生有一个缺点:书写错误,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
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空间无限 创作无限
──《黄山奇石》教学随笔
广东省广州市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 江红梅
《黄山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极富代表性的奇石。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手笔,把怪石写得栩栩如生,且富传奇色彩。对于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篇最好的典范。为了科学有机地挖掘文章潜在的创作空间,我采用“先读后议,先说后写”的方法,将“阅读”与“创作”有机地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提高创作热情。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块奇石?
生:(各抒已见)„„
师:(指一生)你说说为什么喜欢“仙桃石”?
生:因为“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桃子又大又甜,很好吃,所以我喜欢。
生:因为“仙桃石”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所以我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仙桃石”,不过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仙桃石”的名字特别好听,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会想到„„
生:(抢说)我想到了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
生:我想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中“从天上掉下来”这一句,再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仙桃石”的来历吗?
生:(自编故事,口头创作)„„
师:同学们,一块“仙桃石”引起了我们多少神奇的想象。在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像“仙桃石”一样形状独特,大小不一的石头。为了把这些石头介绍得更生动,作者既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还详细地描绘了石头的样子。读后令我们产生无穷的想象,看来,说话写文章只有讲究方法,才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仙桃石”的来历进行口头创作,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课文的意境。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领略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神奇魅力,加深对课文中“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的理解,我结合课后练习: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怪石的样子。说一说,再选一个写下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附】《黄山奇石》练习作品:
黄山奇山
周子瑜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天狗望月”。
传说孙悟空最喜欢天狗,有一次他和天狗在天街上散步。一边走一边闹,追追打打,一不小心,天狗从云端掉下人间,正好那天是中秋节,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天狗伤心地哭着,他多么再想回到天庭,多么再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想着想着,天狗一动不动地睡着了。醒来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了。就这样,每当你来到黄山,就可以看到一块石头,它的样子就像一条狗,伸着脖子,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像天狗的石头称为“天狗望月”。
第四篇:初一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初一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知识已不再被狭义地理解为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而是内容和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者必须认真挖掘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坚持每一李课都自觉地向学生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任何数学事实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和数学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和应用,所有这些都说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初一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早期渗透。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早期渗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第一,数学思想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材之中的,只要我们认真地钻研教材,我们就能把溶于数学教材之中的数学思想凝聚起来明白地渗透给学生,数学思想也是处理抽象事物时的自然想法。第二,从心理学上关于儿童的发展理论可以知道,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和抽象事物打交道的能力,只要我们讲解得当,数学思想是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那么,在初一阶段应该着重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呢?我认为,它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数学思想,即符号表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化归的思想。
㈠符号表示的思想。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数学的抽象是从引进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对象开始的,因此,把数学事实符号化就成为学习现代数学必须首先掌握的技能之一。在初一阶段,由于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有关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等内容,这我们向学生渗透符号表示思想提供了方便。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个由具体向抽象转变的第一步,在渗透中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强化对符号表示思想的自然性和优越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算术能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还有大量问题算术不易解决甚至不能解决,为了使问题解决且解决的简捷,我们自然希望寻求比算术更好的办法,引进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对象就是实现这种想法的第一步,它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能使数学事实的表示更加简单了、更便函于书写和研究,更富有概括意义。例如,用㈡㈢
第五篇:如何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作业二:如何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性根据‘.大纲”精神.在初中要求‘’了解”的数学思想有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等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垮、反证法;要求‘理解”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兀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这吸“了解”、“理解”、“会运用”是教学要求的具体尺子.随便提高或降低都会给这一基础知识的教学带来灾难
2.加强知识的发生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莱布尼兹有一句名言:“没有什」么比看到发明的源泉(过程)比发明本身吏重要了”。数学教学不应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而应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告诉学且有哪些数学思想和力一法.它们各有什么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被发现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等。否则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尽管头脑中也知道要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解决,但仍然不知从何处人手
3.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逐步渗透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低年级介绍较低层次,在高年级介绍较高层次;新授课阶段介绍低层次的,复习巩固阶段介绍较高层次的。下面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开始讲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让学生明确两者虽然不同,但作用却是一致的—都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两者统一称为消元法。消元的思想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在复习阶段则让学生理解消元思想实施的结果是化二元为一元,即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为彻底解决问题铺平道路,从而把消元的思想上升为化简和转化的高层次的数学思想。
4.努力做到掌握数学方法和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方法,按照思维活动的规律,渗透合理的数学思想,才能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方面,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启发、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教科书中阐述的数学方法,使得数学不只是单纯的灌输,而是使这些方法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做到自然而然地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通过对数学方法的掌握,进一步了解隐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认识到具体事物的本质,从而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以上这两个方面的交替发展,还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转化、发展等方面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而得到解决。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及时创设思维情境,如暗示、引导、分析、揭示等,这些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饶有趣味。例如,计算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把除以a变为乘以l/a,使两种运算转化为一种运算,这是多种运算向统一运算转化的体现。在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中,消元的思想就成为转化的指导思想,而代入法、加减法是这一指导思想产生的必然方法。当然.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不是靠对几个范例的分析就能解决的,而要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里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