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结冰了教案湘教版
结冰了
科学探究
1.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冰点)0℃。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科学知识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2.认识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教学重点: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课件: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提问: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3.学生交流。
二.活动1---我们来造冰 1.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
(1)提问:从图像资料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明白水结冰需要寒冷的条件)(2)继续提问:寒冷到什么程度水才会结冰?(学生回答说0℃会结冰时,教师反问: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说明问题)
(3)自由讨论:我们怎样模拟这种环境?(让学生明白模拟实验是在模拟自然条件下获取的现象重现)
2.按P57方法做实验,看一看水在什么温度下才会结冰。(1)在杯内放入冰块,并测量冰的温度。
--1--(2)在杯内加入食盐,测量冰、盐混合后的温度。
(3)将盐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要求:实验过程中填写好实验的记录表 3.汇报实验中测得的温度。4.结论:水在0℃会凝固成冰。三.拓展活动:探究霜的成因
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这是怎样形成的? 1.猜测: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实验结论: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四.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2--
第二篇:水结冰了(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9.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通过做形成霜的模拟实验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评议,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5.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深色搪瓷杯、冰、盐、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答)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结冰了)。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气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二)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2)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6.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6.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四)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第三篇:水结冰了 教案
3、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凝固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第四篇:《3 结冰了》教案
《3 结冰了》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
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烧杯;塑料杯1只、冰块1杯、试管(试管架)1支、小半杯纯净水、水温计1支、食盐、筷子1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游戏:同学们,想知道这两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我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但是,不准偷看,好吗?
2、学生参与。(可以叫学生“再捏一捏”)
3、你能告诉大家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吗?(一定说明白、完整)
4、追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能说说理由吗?(冰很冷,固体„„水是热的,液体„„)
5、哦,他是从冰比较冷,水比较热这个特征判断出来的(揭开盒子)。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利用“手”这个感觉器官进行感知、判断。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眼睛来„„看;用鼻子来„„闻,„„)。(追问:在实验室里怎么闻、尝?)
二、冰的观察
1、揭题明标:冰和水,本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物体。今天,我们就要借助感官,观察冰是怎么样的?同时,我们还要一起来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2、课件,问:这张表你会填吗?怎么填?
3、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感官,仔细观察实验盘中的冰与水,找到它们相同与不同的特征,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在表上。
4、学生观察记录,教师指导。
5、汇报。
(1)谁能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共同特点:无色、无味,无气味、透明„„(2)它们不同的特征有哪些? 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水: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6、教师指课件,引读:通过比较、观察,我们知道了冰和水相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特征有——。
我们还知道水是液体,那冰呢„„。(板书:液体 固体)
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液体的水是怎样成为固体的冰呢,大家有兴趣研究吗?!
2、猜测:那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时才会结冰呢?(学生猜测2-3次)
小结:老师把同学们的猜测归纳起来,意思就是水在“低温”下才能结成冰。是吗?
3、测试:现在,老师请各小组用温度计测出试管里水的温度。看哪组测得又快又准!
4、学生分组测水温,然后汇报。
5、问题与方法:经过同学们的测量,让老师知道了今天的水温大约是„„℃。前面,大家说到了水在“低温”下才能结冰,而现在的水温却大约有„„℃,温度还比较高。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怎样才能获得“低温”,使试管里的水结冰呢?
(1)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冰。(真聪明,你发现老师准备了冰!)(2)在碎冰中加入大量食盐。(追问:为什么要加大量的食盐?)(3)在塑料杯外裹一张干毛巾。(请同学们看图,你还发现需要注意什么?)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书、交流,知道了实验的方法。
7、追问:老师想知道,我们今天的实验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水刚开始结冰)。小结:对。老师还希望你们能及时地把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提醒:为了让水受冷均匀,请实验中各组用温度计轻轻地搅动试管里的水,这样,还能及时地感知到水在什么时候“开始结冰”呢!
8、出示实验记录表。这张记录表,你们会填写吗?(重点强调“记录变化”“开始结冰”)。
四、拓展与延伸
1、总结: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运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3、延伸: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观察,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水结冰了》教案、教学反思(模版)
《水结冰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完成水结冰和霜的形成模拟实验让学生明白通过改变温度可使物质发生状态变化。
2、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通过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得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感知外在世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教学难点
1、完成水结冰和霜的形成的实验。
2、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PPT
2、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水槽、深色搪瓷杯、冰、硝酸铵盐、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师:同学们,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水会结冰。)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观察冰的状态
1、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小组学生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
2、小组内观察冰,并作好记录。
3、学生观察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等。
提问: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二)、探究: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
1、我们都知道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烧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少量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小结: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提问:冰就是水的固态形式,除了冰以外,水还有其他的固态形式,如霜。(三)、模拟霜的形成
1、情景预设:秋冬季节的早晨,我们时常在草地上看见一层白白的物质,我们叫它“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在搪瓷杯里加大半杯水冰的混合物,然后插入温度计,加入硝酸铵盐,搅拌。记录实验现象。
(2)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杯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小结: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不是,杯子外壁没有水。)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加了大量硝酸铵盐之后,杯子里水的温度变的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结成了霜。)
4、解释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秋冬季节,夜晚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木或小草,结成了霜。)
(四)、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水、冰和霜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液态、固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气态、水蒸气)
(五)、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会发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成水。)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它们变成了水蒸气了。)
小结:冰(或霜)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5、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6、师生共同评价。
三、拓展研究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
3、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4、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5、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四、课堂总结评价
本堂课通过水结冰了这一自然现象,学习了水的三态的变化,也拓展了物质之间的三态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条件。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了水结冰,以及霜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一、冰的状态
二、水结冰的过程
三、霜是怎么样形成的
四、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
《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冯 辉
科学课中的学生实验学习科学重要部分。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逐步积淀一定的科学理论;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最终用科学的意识和情感。本节课我用了两大一小三个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水结冰的过程以及霜的形成,最终完成对物质三态变化的学习。
学习本节课的季节正好是秋冬季节,于是本节课开课时,我采取了与生活有关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冬季中水的变化情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做了一个观察冰的小实验,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冰的状态,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最后再通过两个实验,使学生观察水结冰,水蒸气凝结成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同时通过总结交流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并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雪的形成,以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做到用生活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然后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当中现象。
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的活动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程的设计做到合理的安排,同时也要在课前与学生一起做好预习工作。因此上课时观察冰的状态时,学生们积极配合,没有耽误时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做结冰和结霜两大实验是,已经在课前将实验的过程下发到分组的组长处,其中就包括实验的要求,注意事项,仪器的使用等等,这也保证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探究交流实验心得。
当然在上课之前,为了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水结冰,课前我试过自来水、纯净水等,最后发现用蒸馏水的效果最佳。同时实验中书本要求要用到食盐作为促进剂,加快水结冰的过程,经过课前的研究发现食盐在加入后的效果上不是很明显,于是我在实验室中找了七八种盐类进行研究,发现用硝酸铵盐效果明显,时间也很节省。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存在着知识面不够,对于一些物理知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讲解的过程当中不够细致。同时,虽然有实验做铺垫,但还是没能很好的将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够在学术上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