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形象,谈出真谛——《风景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0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诉诸形象,谈出真谛——《风景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诉诸形象,谈出真谛——《风景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篇:诉诸形象,谈出真谛——《风景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青岛开发区一中王小鸽 教学重点:

《风景谈》谈的内容(政治意义、美学意义);谈的方法(对照、烘托的手法;写景和写人相结合,递进式精辟议论贯穿六幅画面,使散文的“形”“神”达到完美统一的写法)教学难点;

1、本文的构思,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2、余见本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想:

1、文章的美学意义,教学的难点主要通过诉诸形象(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感悟。

2、课前布置预习;自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

一、三。课上再通过一道习题将这两道题的内容(即这篇课文中的形和神)联系起来,并一箭双雕,同时解决“思考和练习”二上的问题。

3、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纲挈领,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旧知开讲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那篇散文曾以它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

情激动过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姊妹篇的作品《风景谈》{板书}。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白杨礼赞》相同,哪位同学能说说它的背景是怎样的?(学生回忆作答,教师补充。)

二、明确《风景谈》的谈锋所及

(一)、提纲挈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散文多采用含蓄的标题,间接地揭示中心。《白杨礼赞》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风景谈》谈的是什么?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学生速读课文,讨论。指名回答。)明确:(1)题目风景谈,照字面理解就是谈风景,但是作者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实际上就是借“谈风景”来“谈政治”,赞扬延安儿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的民族精神,属于借景抒情。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风景来理解风景中所包含的政治的内容。

(2)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它的政治意义。还有一个更深刻的方面,大家想想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PowerPor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两组照片:一组是纯风景,另一组是在此风景的背景上加上一些人的活动,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哪组照片更好,更有意义?

学生回答:有人活动的这一组。因为它(a)显得有生机;(b)能构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 情境教学(蓄势):教师先用PowerPoint中的幻灯片浏览模式演示根据课文中的情境绘制的六幅风景画中的纯风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山峰,并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

学生回答:„„(众说纷纭)

教师再在刚才演示的幻灯片浏览模式的下方,再对应演示另一组在原风景画的背景上分别加上了六幅风景画中“人的活动”的幻灯片。在演示的同时,可同步播放由“我赞美你,骆驼—军民大生产—延安颂—三月里的小雨—解放区的天—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六首歌曲或其它延安时期歌曲组成的“名曲联奏”。整个过程如下表:

画面 地点 自然景观(首先播放)人的活动(其次加上)名曲联奏(建议曲目)

沙漠驼铃 猩猩峡外沙漠 单调、平板、苍茫 驼队出现 我赞美你,骆驼 高原归耕 黄土高原(解放区 蓝天、黑山、明月、作物 晚归的农人 军民大生产 延河夕照 解放区—延安 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 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鲁艺”师生 延安颂

石洞雨景 解放区 雨天、荒山、石洞 促膝读书的男女青年 三月里的小雨 桃园小憩 解放区 桃林、茶社、作物 学习与休息的青年 解放区的天 北园晨号 解放区 晨光、朝霞、山峰 号兵、哨兵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然后提问:这样的风景美不美?学生回答:美,美在有了生机。

教师明确:这就是《风景谈》这篇课文向我们揭示的一个真谛: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赋于自然风光的美以生机,这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所蕴含的意思。这是《风景谈》谈出的第二个方面——它的美学意义。

课文中把写景与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那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是静穆的自然和充满活力的人组成,“人的活动”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是风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风景”作为人的活动的环境,是衬托人的崇高精神的背景。落笔于绘景,着眼于写人,以景物突出人物,借风景来表现人的精神,“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构思十分巧妙。

三、分析作者如何“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同学说出自己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答案,并通过演示文稿放映中的飞入、驶入效果将它{即“沙漠驼铃”等四字句}添加到相应幻灯片的下面。

2、要求学生说出“思考和练习”三上的语句{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

(二)、教师通过“演示文稿放映“播放下列习题,要求全班同学先一起做,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同学说出做的不同结果,学生比较后予以明确,并通过飞入、驶入效果将它添加到题中空格部位,此时可再度播放刚才播放过的“名曲联奏”。

1、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说明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2、高原归耕与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3、石洞雨景与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和休息,说明人类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的贫乏。

4、北国晨号——写清晨山峰上两名战士的雄姿,说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人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三)幅散式提问:

a、本文的六幅风景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讨论后明确:是按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运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一些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都写了自然与人的关系,猛然看起来似乎差别不大,但仔细玩味,就可体会到其揭示的含义是逐步深化的,比如„„(利用上面幻灯片上的习题进行直观的分析,下同。)

b、五段议论性文字在文章的思想表达和结构组织上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五处议论,连缀了六幅内容不同的风景画,形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一幅历 史长卷。五处议论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揭示了各幅“风景画”的画旨,又层层深入地 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是统帅全文思想内容的“神”。五处议论,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间隔出现,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清晰的层次,增强了音乐美。

四、存疑探索式结尾

提问: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但第一幅画面是描绘猩猩峡外的沙漠,这里当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把它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而且充当了全文的楔子呢?我们下节再说,请同学们课后先思考一下。播放一首延安时期的或歌颂延安的乐曲(如〈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的录音并布置作业:(1)、课后的[思考和练习](2)、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词: 妩()媚颀()长山坳()干坼()浅濑()清冽()断碣()黑魆魆()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写作特点(对照和烘托),解决难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衔接导入,归纳已知,分析写作特点:

(一)、指名同学回答

(1)上一课时最后(存疑)的那个问题

明确:上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把篇名定为《风景谈》,是“把政治寓于风景 之中”;再想想写作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 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另外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地告诉人们:即使是最单 调、最平板的荒凉贫脊的沙漠地带,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大大地改观,自然 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它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是一曲交响曲中的 “序曲”。

(2)既然说到文眼,那么请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呢? 学生:“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及贯穿全文的五处议论

(3)这五处议论逐层深入,象一条红线把六幅画面串联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构成了文章的„„? 学生:线索!

(3)启发思考:既然文眼是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五处议论,那么文章在写作时必然要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对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如沙漠中“纯然一色”烘托“猩 红大旗”;沙漠中形、声、色与驼队出现的形、声、色的对比;石洞中的一对与公园里一 对儿的对照;静穆的大自然与弥漫着生命力的人的对照„„把事物表现得鲜明醒目,强 化了主题。

二、解决难点:

(一)教师范读(突出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的语调强化感情,声情并茂,以情 感人)

在读完每一部分后,依次分别计论、明确下列四个难点问题及“思考和练习”三上 的五个小问题(后者的答案可参见《教参》,不赘。)(1)、文章从看《塞上风云》预告片入笔有什么作用?(在讨论前,有条件的话,可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塞上风云》的电影剪辑.)明确:《塞上风云》是反映抗战时期各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影片。作者在延安时期观

看后,深受触动,回重庆写此文时,忆起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激起感情的浪花,触动了记忆的闸门,这样开始下笔,就交代了写作的缘起,起到了领挈全文的作用。这与学过的《故乡的榕树》、《土地》两篇文章的开头的作用是相同的。(2)、“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指谁的手?

明确:茅盾同志在病危之际,曾嘱托他的儿子韦韬说明:“(调朱弄粉的手儿)应指 鲁艺的一些做文艺工作的女同志。”(3)、“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一句中,“天下 最难走的路”是指什么路?

明确:

1、他们年纪虽轻,但在他们这一代革命青年人来说,经历了诸多生

活磨难,走过了曲折的人生道路。

2、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阻止全国各地奔赴革 命圣地延安的爱国青年和文艺工作者,设置了重重关卡,因此爱国青年等人要冒 着生命危险,克服自然的、人为的许多困难。

(在进行这一步时,可用投影仪播放一些各地青年克服困难,奔赴革命圣地 延安的电影或历史资料片断)

(4)第六幅画面写小号兵时,为什么又加入了白天所见到的一张照片这个材 料?[可用叠加的办法放映一幅山岗上小号兵(左上、远景)和照片上小号兵(右 下、近景)的幻灯片] 明确:这是因为山岗上的小号兵离得远,只能做粗线条的勾勒,照片上的号

兵就在眼前,可以做细致的刻画,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使两者形象结合在一起,就使山岗上号兵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清晰了。

三、呼应开头结束

提问:学了课文,你觉得与姊妹篇《白杨礼赞》作比较,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白杨礼赞》先写白杨树(实写),描绘和赞美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铺

垫后升华,篇末点明主题,赞美了北方农民,赞美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 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立意比《风景谈》更明确,全文用了象征 手法。

《风景谈》在语言上比《白杨礼赞》更富有打上时代烙印的含蓄性。

四、布置作业

明天出版社九三年版《语文辅导与训练》高中第二册子141页第六题(含蓄句 包含的意思);140页第四题(本文中实词活用现象)附:板书设计

沙漠驼铃——写„„说明„„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写„„说明„„

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赞美党领导下的延安儿 赋于自然风光的美女所表现的向上、坚毅 以生机(美学意义)的民族精神(政治意义)

注:本教案中加粗部分为课件制作(幻灯片放映)内容。作者163

第二篇:《风景谈》教学设计

《风景谈》是高中语文第二册散文单元的首篇,是茅盾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讴歌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一篇散文。对于本文的教学,教者多数采用逐个分析六幅画面,然后提炼中心的做法。在仔细阅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打破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从表达方式入手,抓住文中五段议论性的文字,分析其含义、作用,并以此来带动对画面内容的理解,从而完成全篇的教学。

教学大纲中对高中阶段的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有明确的规定: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能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说明、议论等方法表达中心思想。考纲中也规定考生应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散文这一文体在高中课本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散文阅读段大多篇幅较短,适宜于高考测试的需要,散文阅读渐有抬头趋势,因此,散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认识,我决定进行一下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借助于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辨别、把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散文写作中适当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文章中心。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体验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爱国热忱,培养高尚情操。

2、掌握本文用精辟的议论贯穿材料,深化主题的表现手法。

3、理解本文寓于风景当中的政治的确切含义。结合单元教学计划及本课特点,我将目的2确定为教学重点。

茅盾在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当中。课文预习提示中也说,风景是这篇作品的形,政治才是这篇作品的神。那么,这政治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目的3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力求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寓于风景当中的政治的确切含义。

作为一篇散文,本文不仅有较高的思想性,而且不失其文笔优美的特点,所以在重点讨论分析五段议论的作用之外,我将思维与语言的训练贯穿于每幅画面的剖析之中,重点不在流水式的逐一剖析每幅画,而在于剖析画中景画中人和画中景与人的结合,情与意的生发,训练思路的清晰和思维的条理化。同时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要读出五段议论中判断、反问和赞叹的语气,而且对于北国晨号中塑造的民族精神的化身,要引导学生将其镌刻在心里。在讲读的基础上,我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的参与者和主动者,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以卞之琳的诗导入新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为六幅画面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都能涵盖自然景观和人的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此后,直接提出本课的学习重点五段议论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转入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用投影仪显示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同时完成对画面的剖析,抓住副词更,把握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二)(三)

(四)段议论放在一起,在明确了内生活及其充满是指精神生活丰富,辐射是指人的精神生活给予环境的影响之后,学生自然能总结出这三段议论都涉及到了人的精神,都在歌颂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对与它们相对应的四幅画面,我引导学生通过背景和主体之间的对比来把握作者对人的崇高精神的歌颂。接着进一步明确三段议论之间的关系,(三)

(四)是对

(二)的进一步阐释,它们说明了人对自然的作用:主宰和创造。再抓住副词尤其与第一段的更对比,明确议论

(二)是

(一)的深化。

课文分析至此,我提示学生这样的画面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条件下并非随处可见,并引用毛主席的诗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来说明作者写的是延安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学习,歌颂的是他们的崇高精神。这里的点拨为下文北国晨号的分析做好了铺垫。

对第五段议论并不急于分析,而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让他们在头脑中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受到形象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的强烈感染,体会出作者在这里不仅用词语,更是在用生命赞美和歌唱。在学生在完成眼看、耳听、心想、口述的综合训练之后,引导他们比较两幅画面的不同,明确写照片上的小号兵是为了衬托出眼前这幅风景更生动、更鲜明,更清晰。抓住这段议论中的最字,体会出民族精神的伟大,体会出作者议论的升华。

最后总结五段议论的作用:1。层层深入揭示主题。这种对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及其精神境界的歌颂即茅盾所说的政治,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不得不将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在此也完成了对本课难点的突破。2。贯穿全文材料,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也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写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合理的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贯穿材料揭示中心。这也体现了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板书的设计力求突出作者的思路,同时体现学习的重点,因此我将六个小标题全部分开书写,体现出风景的双重内涵,同时让议论似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并且体现出其层层深入的内在联系,在副词更尤其最的变换中,也照应了主体的变化,由人类到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进而上升到民族精神。通过具体可感的板书设计,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把握作者的思路,抓住了学习的重点。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风景谈》一课的教学中,我舍弃旁枝,突出重点,抓住议论,带动全篇,并用分析这篇文章的具体方式来指导学生对其他文章的阅读,进而指导他们的学习实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这一训练过程。

第三篇: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谈多媒体课件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影、电视拍摄过程的所依据的文字稿本,在课件制作中,我们也引入了“脚本”一词,它来源于教案,但又不同于教案,既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将一些细节,诸如内容的呈现顺序、呈现方法等进行描述。犹如电影制作中的“分镜头稿本”。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课件制作中不是特别注意,随着对课件制作认识的提高,再做每一个课件时,都应该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页面的制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做出的课件才能流畅的运行。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比如声音的采集,如果用Windows98自带的录音机,最多只能录一分钟的内容,如果再长就需要一段段接起来,而我从网上下载的专用录音软件,不仅时间上没有限制,而且录音的效果也非常好,没有任何杂音。视频的采集就要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也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我们有时又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那就又需要学会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并学会相关的软件使用。图像的处理又离不开photoshop、Acdsee这些处理图像的软件。如果课件中又想使用动画,除了从素材库中调用动画外,还要学会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一个课件的好与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第四篇:《风景谈》教学教案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 《风景谈》教案

【教学要求】

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把深刻政治内涵寓于自然风景描写之中的写法。

三、仔细分析这六幅画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教学重点】

1.这篇文章作者借“风景”来写人,赞人。这样委婉曲折地进行写作,既有政治原因,也有写作上“映衬”方法的运用,以突出文章主题。由此,教师一定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清楚写作目的,方可使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进而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之处。

2.教学时要把“六幅画”的关系理清,并辨别其写法上的异同之处,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有层次地突现文章主题的。

3.指导学生找出感情色彩浓厚的描写和议论性的语句、段落进行诵读,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说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0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2.背景

《风景谈》写于1940年12月抗战初期,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年5月离新疆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并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在这个程度上说,“风景谈”即谈风景。

二、学习课文

(一)诵读并正音、释义

1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2.难字音义:

颀(q í,高)曳(yè,拉。摇曳,摇荡)

掮(qián,用肩扛东西)姗(shān,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坳(ào,山间平地)魆(xū,暗)坼(chè,裂)掬(jū,用两手捧)履(lǚ,鞋)偎(wēi,紧挨着,亲密地靠着)碣(jié,圆顶碑石)贻(yí,遗留)氛(fēn,气)籁(lài,孔穴中发出的声音)荷(hè,扛)岚(lán,山中的水蒸气)

3.词语释义:

(1)汤汤(shāng 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2)鬣鬃(liè zōng,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3)洋洋洒洒(形容写文章时思路活泼,挥洒自如)(4)调朱弄粉(旧时指妇女美容打扮)

(5)百无聊赖(形容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6)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

(7)氛围(笼罩某种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8)斑斓(灿烂多彩)(9)矫健(勇武强健)(10)幽远(幽静深远)(11)萧索(缺乏生机)

(二)讨论课文,用四字短语概括六幅画面,并简要概括六幅画面的大致内容。【明确】 1.沙漠驼铃

由《塞上风云》入题,介绍沙漠风光。重点描写渐行渐近的骆驼队使得沙漠风景发生了变化以至完全改观,与猩猩峡沙漠的死寂、单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2.高原归耕

主要写高原梯田中生长丛密、挺立的庄稼,写到了牛,写到了月明天蓝之夜以及唱着粗朴短歌的农人。

3.延河夕照

主要写从生产归来的人们,他们操着七八种方言,兴奋地谈话,快乐地唱歌,爽朗地笑。原本是美术家、音乐家和木刻家的他们,享受着劳动带给人们的乐趣。

4.窑洞雨景

捕捉一个偶然的场景,定格了一个维美的画面。一对促膝读书的年青人,在雨景中带给人们别样的感受。

2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5.桃林小憩

描写了茶社的简陋粗朴,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石磨盘,断石碑,破石阶凑成的“茶桌”—— 一切都都是那样的简陋。然而,这里却有纯洁的交流,有快乐的读书,有热烈的讨论。

6.北国晨号

为读者创设了一幅剪影:号音中透着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小号兵,雕像一般严肃、刺刀在朝霞中闪着刚性的寒光的哨兵。

【思考讨论】

这些画面是否是孤立的?为什么? 【明确】不孤立。

六幅画面紧紧扣住一个中心,即对延安军民的怀念和赞美。因而是一个整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除猩猩峡的沙漠风光外,其余五幅画面均描写了延安风光,并非漫无边际。二是六幅画面都不着眼于表现延安的自然风光,而是全力讴歌主宰自然的人,这便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

【思考讨论】

有人认为这六幅画面重复多余,顺序杂乱,你的看法是什么? 【明确】不重复。

写不同的人,农民、文艺工作者、青年男女和战士的不同活动:劳动、生活、学习、休息和战斗,反映了延安军民火热的生活和崇高的精神。

【思考讨论】

这六幅画面是按怎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明确】

筛选并摘录出文章中的议论语句,共五句话:

1.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2.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3..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4.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3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 5.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小结:上述议论语句中的“伟大”“尤其伟大”“最伟大”其实是把六幅画面的寓意清楚地分出了三个等级。这些议论语句犹如一根彩线,贯穿起六幅画面,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引领到一个崇高的境界。因此,本文是以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逐一深化为顺序把六幅画面组织在一起的。

总结:本文是对那些坚持抗战、克服物质生活贫乏的困难,保持人类高贵的精神,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息的人们的礼赞。这些人就是西北黄土高原,特别是延安解放区的人们,他们和他们所生活的地方,他们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精神,构成了当时中国一道最绚烂的风景。

4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赏读课文所描写的六幅画面,归纳并学习作者高妙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入认识作者借风景抒怀的巧妙构思。

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泳、讨论、探究。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人类、尊重自我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牢记先驱者的伟大人格与奉献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艺术手法的鉴赏。教学难点: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第一幅“风景画”的?又是怎样“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的? 明确:

1自然景观的特点:茫茫一片、纯然一色、哄哄火响。

2人的活动的特点:高步的驼队成点成线成队、猩红的大旗、谐和的合奏丁当丁当、庄严妩媚。

3对比之后效果:完全改观。

4议论重点语句: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5手法归纳:衬托、先抑后扬、绘色拟声摹形。

思考:本文主要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猩猩峡外一带的沙漠地区当时并不属于解放区,作者为什么要把它作为第一幅“风景画”写进来?

明确:①形象告诉读者,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瘠的沙漠地区,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完全改观,这就说明了“人类更伟大”的观点,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②这样写有一定的“曲笔”作用,便于发表,适应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思考:

二、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写法上有何异同?

5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 明确:总的写法大致相同,即先描绘自然景观,次写人的活动,最后通过议论揭示“画”旨。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人的活动”的写法上:

第一幅写“人的活动”比较简单,虽然点到了人物的登场,但未“亮相”,连“人形”也没有出现,而且只是把人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而没有看成主宰大自然的能动者;第二、三幅,写“人的活动”比较具体,不仅“人形”出现了,还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看到他们的动作神情,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两幅虽然也把人作为“风景”的有机体来写,但更重要的是把人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大自然的主人来写,从而突出他们的“崇高精神”。这样写,就使第二部分的内容比第一部分深化,因而第二部分末尾的议论“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也自然地比第一部分末尾的议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升上了一个台阶。

思考:在这幅画中,作者认为公园里的一对和山洞里的一对“颇有点味儿不同”,这里的“味儿”指什么?怎样不同?

明确:指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前者平庸,后者生命力旺盛,明白生活意义,具有高贵精神。

思考:文章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二者不同的?

明确:对比。分别从对象、环境、穿戴、行为和精神等方面加以对比。

思考:作者认为构成这片“风景区”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上体现出来?什么叫“第二自然”?为什么说“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明确:(略)

思考:9~10段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先写景观,再写人的活动,最后议论。

①总起:第一句话。→②听:喇叭声破空而来→③想:贴照相簿上的侧影→④看:小号兵和荷枪战士→⑤感:民族精神的化身→⑥议: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从听到“嘹亮的喇叭声”,而想到照相簿上的号兵的艺术形象,进而披衣出门去看现实生活中的号兵形象,思维活动合乎逻辑,行文自然,层次清晰。

讨论探究:讨论:“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怎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加以表现的? 明确:“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迫的精神。课文中着意写的是一个号兵和一个荷枪的战士在朝霞中的雄姿,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严肃、坚决、勇敢,具有高度的警觉,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课文正是通过这两个战士形象的塑造,典型而又形象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6 五年制大专《实用语文》第一册教案·风景谈 布置作业:请从以下三个表现手法中选择一个,写一则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性文段。(1)构思巧妙;(2)夹叙夹议,情景交融;(3)语言生动,绘形绘色。

何亚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

盐池一中 李凤娟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它能使你的教学锦上天花,否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利弊共存。有利的一面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说明文教学,能达到直观、高效、激趣、创新的效果,解决了以往教学的困难。

3、采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增大教学密度,优化语文教学结构。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审美情趣。

5、师生互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多媒体让不同学生共同发展。

弊端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2、多媒体辅助教学缺乏灵活性,造成课堂的公式化

3、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4、多媒体语文教学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和把握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与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动态性,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它的大容量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在这我们应该注意“辅助”。多媒体教学固然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但要注意正确的运用。它犹如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它能使你的教学锦上天花,否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学实践,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利与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小,很难从课本文字上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文之美,因而对语文学习兴趣索然。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使图像文字融为一体,再加上适时的音乐烘托渲染,促进了学生的视听感知,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使那些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节成功的课是需要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无疑能做 到这一点。我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贝多芬的交响乐,再配上一些图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都对贝多芬的音乐不感兴趣,她们喜欢流行音乐,但是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贝多芬有了新的认识,缩小了语巨人间的差距。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说明文教学,能达到直观、高效、激趣、创新的效果,解决了以往教学的困难。

对于一些语言平实、内容平淡或抽象难懂的说明文,使用课件可减少难度,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说明文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 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在这种情况中学习说明文,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3、采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增大教学密度,优化语文教学结构。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提高了信息容量,增加了可见性,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听感知材料,又创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思、乐于说、愿意动,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学习《安塞腰鼓》,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读课文是难以领悟到那豪壮激情的境界的。如采用多媒体手段,把安塞腰鼓表演的粗犷雄厚、动力十足的风格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民情风俗浑然一体,把人的表演与乐器的演奏完整地糅合在一起,把人借鼓势,鼓借人威,精、气、神、力酣畅淋漓的表演用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用多讲,学生就会被那宏大的场面所震慑、所感染,学生的领悟能力,品析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审美情趣。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第一条就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趣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具体到我们语文的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语言美。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声、图、文融于一体,形成立体的效果,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领悟。例如:训练学生学习景物描写时,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训练过程,先播放一 个配乐的美丽景色片段,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然后学生相互讨论比较,相互补充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会用美的文字去创造美。

5、师生互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多媒体让不同学生共同发展。

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以因材施教,让优异的学生“吃”的饱,让学困生适当的学习、及时“消化”。多媒体为此搭建了一座桥梁: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放在多媒体教学网上,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由选择相关内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同时根据目前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选做练习,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人机交互式教学使每个学生掌握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知识,也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当然,多媒体教学除了具备以上优点以外,还存在不足之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的看法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双方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肢体动作以及神态等,教师 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品味语文之美一个明确的暗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师生的交流中,加入了多媒体这个“第三者”,构成了教师----多媒体----学生三者的交流,知识的传递补要通过多媒体才能实现。教师分心于关注多媒体的操作与演示,学生精力集中于观看屏幕内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师生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自然就少了,甚至完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已变得无足轻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学生俨然成了多媒体的观看者。多媒体统治了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削弱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果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多媒体辅助教学缺乏灵活性,造成课堂的公式化 教育要因材施教,可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可能根据每个班的特点来分别设计多媒体课件。有的教师直接用市面上买回来的精选课件,可那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你那个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课件一般是 事先做好的,其教学过程基本是定了型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灵活掌握进程,调整方法。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上课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学下去。教学,不应只是教师在教,它应该是一个互动互学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推动老师。我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只是一个方面,反过来“高徒造名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避免课堂公式化。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的“多”和“滥”容易忽视了语文固有的学科特点,就语文学科而言,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用所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因此,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要恰当控制教学容量、密度与节奏,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为前提。

4、多媒体语文教学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品味和把握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的第一纬度为知识和能力,即要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信息,使他们具备阅读、写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积累吸收语言和培养语感。而大多数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这一环节,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往往是在屏幕上一闪而过,无法让学生反复咀嚼,使学生的理解认知不够深刻。而阅读过程多在一系列图像和声音中完成,缺少学生自身的“发音”。其实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贴切的语言,新颖的修辞方法,错落有效的句式创造出的艺术美感,不是声音和图像能表现的,只有通过学生的领悟才能感受得到,并非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尤其是在学习唐诗宋词时运用多美体画面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我们尽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文学作品的形象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学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有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语言表达对这句诗的理解每个同学想象出来的内容都不一样,让他们诉诸画笔,画面也是不一样,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

总之,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多媒体辅助教学,既不能全面依赖,也不能完全排斥,要做到适可而止,这个“适“包括适 量,适当,适时。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组织有效的语文课堂。

下载诉诸形象,谈出真谛——《风景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诉诸形象,谈出真谛——《风景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李克东谢幼如 510631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E-mail:likd@scnu.edu.cn E-main:YJSXie@public.guangzhou.dg.cn 【摘要】:本文根据教......

    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信息技术组:邵桂兰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李克东)......

    诗歌形象教学设计

    诗歌形象类鉴赏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把握诗歌鉴赏中关于形象类的考查点。2、能够掌握诗歌鉴赏中形象类的解题步骤。 课时设计:二课时 评价设计: 一、 通过课堂交......

    《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风景写生》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美术认识很局限,仅仅搞教师讲授,自己对身边的美术资源认识不清楚。但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喜欢美术课,特别是手工制作......

    谈数学教学的多媒体应用大全

    谈数学教学的多媒体应用 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带给学生的是一节由色、声、形、动、静变化的生动课堂,摒弃了以前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创新型教学、启发型教学。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

    例谈滥用化学多媒体教学

    例谈滥用化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采用多媒体播放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视听享受的世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

    也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也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山阳县色河中学 张健民 726412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力推进,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