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狼》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狼》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拓展延伸: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教学方法:
品读法 感悟法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几个有关于《狼》的成语。(学生说,如: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杯盘狼藉 狼狈不堪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与狼共舞狼烟四起 并指导明确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大多数是贬义的。)我们今天也要学习一篇有关于狼的文章。看看今天的狼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抢答。大家预习狼之后的收获。(文体、作者、故事情节、情景、顺序)让学生自由畅谈。
(二)、作者简介。
还记得蒲松龄吗?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明确。
(三)、品味诵读。
1、初读文章、疏通字词句,注意音义译。(1)、学生齐读,师出示需注意的读音和断句。(2)、合作翻译,找出问题或者做提示。
2、再读文章,读出情感。
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采用(字、词、句)写出了。】这种方式。
想象屠户当时情绪的变化和心理独白,用我们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先读一段,分析完再读一遍,阅读效果要有变化。
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
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
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只单独一人,狼却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
投以骨: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
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设法不让狼继续追击。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迫。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写狼紧跟不舍,屠户面临攻击的巨大危险。
击。理变化
题。
并驱如故:表现狼集体“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
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
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
3、趣读课文,个性化理解,彰显个性。(1)、加字法。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加进一个“啊”字并配以相应的语气。(2)、对话法。
猜想屠户在故事情节的变化中的心理独白(他会对狼说什么?),力图把屠户的心
(四)、形象品析,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狼和屠户? 狼:凶狠、贪婪、狡诈 屠户:忍让、机智、勇敢
五、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什么教育意义。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或事要学会处理。
拓展到社会热点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让学生们用本课的收获来解读这些问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积累理解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各单篇教学指要 《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斑羚飞渡》一文描述了一群斑羚在被狩猎队追杀而被迫逃到悬崖边时,采取牺牲老弱的一半来挽救少壮的一半的方法以求得种群生存的机会,热情地讴歌了它们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斑羚崇高的精神境界,领略它们飞渡时的壮美。文章在详略安排、选材剪材、场面描写等方面都有可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华南虎》一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七十年代初,表现了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此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量在鄙弃庸俗、保持独立人格方面给学生以启示。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指导品味重点诗歌语言的含义。《马》是一篇语言生动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饱含感情地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感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学习此文,要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了解文中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狼》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只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任何敌人都不能抱轻敌和侥幸的心理,更不能有仁慈心肠,只有随时识破它们的阴谋,起来斗争,把它们打倒,才能战而胜之。教学本文,应以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还要学习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并探讨文章的主旨,揭示故事的寓意。
三、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设计构想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由课文《马》引申而来。教科书提供的相关内容较多,包括形象字“马”的演变过程,关于马的历史传统、书法摄影作品,以及马的文章作品等。根据“南方无马”和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本次活动拟以马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和关于马的历史人物或故事为主要内容,并以写作训练为落脚点来设计本次活动。活动时间拟持续三周。进入本单元教学时将《马》先学,然后布置有关活动。
四、课时安排
《猫》 2课时
《华南虎》 2课时
《马》 2课时 《狼》 2课时 综合性学习2课时
第一、二课时 猫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
三、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
明确:文章写了有关猫的三件事。除了写猫,还写了养猫的人。
2、作者家一共养了几只猫?笔下的猫可爱吗? 写可爱的是一、二只猫。不可爱的是第三只猫。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第一只猫从何而来?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 学生发言。
2、品味语句:(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明确:花费时间之长,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3、这只猫结局如何?
五、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猫相比,有什么不同?
2、品味语句:(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动、有一次,居然捉到了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声了。
3、这么可爱的小猫,结果怎样?
4、第一只猫的死和第二只猫丢,家人态度有什么区别? 第一只猫:称为相伴的小侣,死后感到酸辛
第二只猫:称为所爱的东西
亲密的同伴。丢后,家人都忙乱都不高兴。由此可看出我们对第二只猫的感情比第一只猫的感情更深。我怅然愤恨诅咒路人
六、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第三只猫可爱吗?
不好看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不捉老鼠
2、它在家里地位如何? 若有若无
3、这时候出现一件事,家里的芙蓉鸟死了。家人是怎么反应的? 全家人都愤怒,难过
4、品味语句:(1)、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地位低下(2)、我很愤怒,叫到:“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3)、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5、猫吃鸟的依据是什么?依据第17、27段。
6、描写黑猫有何作用?
体现猫的不幸。我知道我错了,不应平白无辜冤枉第三只猫。
7、至此作者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寻找文章体现开始明白“我错了”的语句(1)、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2)、我开始觉得我错了。
8、能再找出表现我自责语气的语句吗?略
七、问题探讨:
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八、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情感揣摩:
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 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写每只猫都是按照三层式的结构。引入对象——这只猫怎么来的;叙说事情,然后抒发情感。
2、从全文的角度上来讲,你有没有发现第一句所起的作用啊?
3、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三、课堂总结
好,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第三、四课时 斑羚飞渡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中悟出某些道理。
3、培养“珍惜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关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培养学生以讨论形式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1、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已见,阐述自己的所感所悟。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课文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感知、感悟、思考、表达、归纳分析、捕捉重点、质疑解难、探究写法等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材料)
二、检查预习情况(大屏幕显示)
1、生字(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
2、斑羚简介
二、感知:就部分段落或全篇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并为之拟小标题
三、感悟、精读研讨
(一)感悟: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它让你感动
(二)精读研讨: 教师质疑:作者是怎样组织全篇内容?怎样把握写作重点?为什么作者能把你所说的这部份内容写得如此感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 引导学生按照“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写得怎样”的模式由深入浅地把握文章)
1、学生用词语概括文章写作思路
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 飞渡的原因(背景)——飞渡的准备——飞渡的过程——飞渡的结果
2、作者重点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为何以此为重点?
3头羊在这次飞渡中起了何作用?文章重点刻画头羊的什么?你能说一说文章哪些地方写了“镰刀头羊的叫声?课文中镰刀头羊的叫声有什么含义?
4、作者在描写这几十只羚羊飞渡时是怎样处理材料的? 详略写相结合,第一对斑羚试跳过程详写,略写其他斑羚
5、作者是怎样把第九段写得如此精彩?
根据表达需要用了准确的动作描写,如:飞奔、起跑、纵身一跃、跳、紧跟、钩、猛瞪、再度起跳发、升高、落、坠落等
6、文章最后写到我的感受有何作用?
7、哪些句子富有表现力
(三)、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探究,我们都受益匪浅,这篇文章根据主题确立写作重点、安排详略写、适当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精彩的动作描写、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4 选材剪材等写作技巧都值得我们借鉴
四、总结(板书设计)
飞渡前——飞渡中——飞渡后
飞渡的原因(背景)——飞渡的准备——飞渡的过程——飞渡的结果 镰刀头羊的品质:临危不惧,遇事镇定自若 斑羚们的表现:团结协作、舍己为人
五、作业
用几个词语概括斑羚们面临进退维谷的绝境时的情绪波动过程以及动作反应过程 一片惊慌——渐渐安静——骚动——秩序井然 逞能——等候——试跳——飞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或生动复述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揣摩作者以深沉笔触记叙斑羚为生存而抗争的悲壮故事,也大胆地畅谈了文章或在思想或在写法上的某些启示。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自由提出疑问,同学之间共同探讨,解答难点,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质疑研讨——合作解决问题 1:P79页最后一段。“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2:第一段。“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震惊?
3:文章最后一段。“它走了上前,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弯弯的彩虹吗?
5: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么评介这种角色?
三、延伸拓展。
(一)老师提问:学习这篇《斑羚飞渡》后有何感悟?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纷纷的讨论,主要阐述有:
四、小结:这是一篇凝聚着人类良知的警世之作。我惊叹动物面临生存危机,生命受到摧残时团结一致,不惜代价把生的希望留给年青一代的智慧的、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也欣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护抢救一切野生动物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我们缤纷世界中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这也是一篇浸润、喻示着美好人性的作品,我努力在此文中搜寻人类的影子,而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情感。我更赞美为了生命短暂的美丽,而甘愿奉献拳拳爱心、殷殷心血,甚至不惜牺牲来铸就人生永远辉煌的特质。五 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第五课时
华南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欣赏品味关键词句;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欣赏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难点: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特别是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课前准备
1、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资料,包括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2、投影片:老虎的投影片。
3、收集有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类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虎有“万兽之王”美称,老虎的凶猛,威严之势我们是知道的,有很多众所周知跟虎有关的成语,如“狐假虎威”,“虎头蛇尾”“虎视眈眈”“虎背熊腰”从这些成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虎的威猛、高贵的气质,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只老虎是一只失掉自由笼中虎,看看笼中的老虎又是如何威武不屈的。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 1、范读(背景投影显示)
(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语气、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领悟,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投影显示)、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
2、《华南虎》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交流,教师适当进行背景介绍。)
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诗人借虎喻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投影显示)
1、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文中那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再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然后归纳。)文中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诗句有: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明确:华南虎高傲不羁,虽生陷囹囵,但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2、试从“观众”、“铁笼”和“我”进行分析。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观众的心里?他们是怎样的人群?铁栅栏又有什么含义? 学生:“观众”——叽叽喳喳,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他们用“砸”,“呵斥”,“诱惑”,“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无聊,卑微,竟会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即使是面对华南虎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明确:这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是人类制造出来的阴影色彩,冰冷无情。也是象征着人类无知的囚禁。
提问:文中作为同样观众的我又是怎样的人?有什么不同?我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我终于明白”,“我羞愧”,“我”“离开”“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些 6 表明我的思想和良知在觉醒。明确:“我”也和其他人一样,隔着铁栅栏来“观赏”华南虎,但是,“我”毕竟良心未泯,从老虎“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悲愤”中,“我感受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感受到现世众生的人格堕落。
3、“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什么? 明确:“我”被“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灵魂被追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其中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本诗的最后一段正是点明了华南虎的象征意义,也表明本诗的主旨。“我”为老虎永不屈服的个性所感动,“我”为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而羞愧。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的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进。
三、迁移拓展:
谈谈你从 文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只要学生答得合理即可。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2、学习了这篇文章,说说人类应该如何同动物相处。
五、小结
这首诗写于一个最没有诗意的时期——70年代初,表现了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想要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不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人们,应该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第六课时 马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难点:
1、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2)学习对比的写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自然史》,数十年如一日,最后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2、检查预习
①.读准下列字音并能正确书写
剽悍 piāo hàn 窥伺 kuīsì 羁绊 jībàn 疮痍chuānɡ yí
阔绰 kuòchuò 项鬣 liè 观瞻zhān 遒劲 qiú
妒忌 dùjì 庇荫 bìyìn 犷野 ɡuànɡ 眷恋 juàn 妍丽 yán 畸形 jī 颚骨è 面面相觑 qù 相得益彰 zhānɡ 鞍辔 pèi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并能运用
剽悍 疮痍 阔绰 遒劲 庇荫 犷野
眷恋 妍丽 面面相觑 相得益彰
3、导语
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课件展示:播放马的图片)(学生谈感受)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马,马
2、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讨论作者是采用何种表现说法描述两种马的。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人工驯养的马(家马)----“勇毅”、“驯良” 能表现的词句:
(1)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2)驯良的性格,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天然野生的马(野马)----“自由奔放”
能表现的词句: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对比的写法,表现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第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第二、三自然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五、延伸、拓展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有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 马,因为 ”
(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8 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加以疏导纠正。)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六、课文总结
1.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七、拓展学习
1、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读书笔记上 第七课时 狼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及其用法 3 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全文 4成语积累
教学重点:1. 课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义 2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学习文言文困难的原因:①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 ②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语言障碍:词、句)2. 中考文言文考点 ①字词解释。②翻译句子。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针对以上内容,指导学生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 ①从整体到局部②从熟读到理解③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
基本方法:①字词的理解,要重视语言环 ②要从上下文意中掌握字词的含义
二、利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狼》 1. 作者,文章简介2. 朗读课文 ①语言准确②顺畅③读出语气
3. 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的诠释弄清文意)4. 重点字词,句子的理解(结合语言环境)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一词多义)苫蔽:覆盖,遮盖
犬坐:像狗一样坐着,犬:名词作状语 洞:打洞,名词活用为动词 遂:钻洞,名词活用为动词 假寐:假装睡觉
(教师指导重点词的理解,学生翻译句子(提问))
① 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状语后置句,如故是状语,翻译时应回原)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③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④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 提出问题:①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②屠夫和狼搏斗有一个过程,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每段都用一个字概括 遇狼 → 惧狼 → 御狼 → 杀狼 → 评狼 6. 分组讨论、探究:
(一)、让学生分组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狼与屠户的形象的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分析其形象。(二)、课文中的“狼”真的是在写狼吗?究竟比喻什么?这则故事读完了之后,你有什么启示?小结: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面对像狼一样阴险、狡猾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小结: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四、根据板书提示,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 说出一些关于狼的成语;如:如狼似虎、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六、作业留置:1. 展开想像,把本文改成一篇白话故事 第八、九课时 语文综合性活动 马 的 世 界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2、通过本次活动,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通过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活动重点:
1、指导学生欣赏马的图片,了解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懂得如何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2、进行写作训练,力求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课时安排:
用一节时作活动指导,两节时进行成果展示和相关训练,两节时相隔一周由学生小组按要求搜集资料,教师注意跟踪学生活动情况。活动准备(用一节时完成下列任务): 搜集马的图片和马的故事
教师:先搜集一些有关图片、资料,指导学生分组,归类。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话题,推选小组召集人,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搜集、整理、归类。
1、搜集马的图片,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推荐。如:徐悲鸿的作品,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马戏团中正进行表演的马,车马、战马等。
2、搜集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展示过程:
一、观看图片,谈自己对马的认识
1、教师播放二胡曲《赛马》,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
2、同时播放一些学生搜集到的马的图片,如:徐悲鸿的作品《奔马》,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马戏团中正进行表演的马,古代的车马,矫健的英姿的战马。让学生欣赏,熟悉现实生活中,不同环境下马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形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说明理由。
用“我喜欢___________幅,因为______________”试说一段话。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答题的要点:野生马,个性强劲、高贵,豪迈而犷野,它的命运,享受自由、快乐。饲养马,个性勇毅、驯良,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服从主人的操纵,它的命运,遭受人们摧残奴役。
二、展开联想,讲与马有关的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一位同学讲故事。允许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对讲述的历史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改编、创造,使历史资料活起来,充满现代气息。如讲述《伯乐相马》、《老马识途》、《塞翁失马》、《田忌赛马》等。
2、故事会结束后,让学生了解到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懂得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三、深入思考,探讨马的未来命运
1、由前面观看的图片,可以得出结论: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它的天性;二是马被驯服,供人借作动力使用或拿来表演观看,甚至被人类冷落、遗忘而趋消亡。
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话题一:马要不要放归山野,恢复其天性。
辩论的基本点:一是人类对动物的关爱,懂得善待生命,还动物的自由,恢复它们的天性,让它们在大自然中生存。二是人为的驯服野马,供人欣赏它们的表演,或者囚禁在动物园。话题二:人类如何对待这位“舍己救人”的“朋友”呢?
辩论的基本点: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人类训练它,教育它,为的是让它更具有奴性,更多地接受束缚。
话题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还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辩论的基本点: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列举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只是两者考虑、思辨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应着重于对识才与成才、善用才与施展才的关系的思考。
四、意趣盎然,畅谈马的世界
1、活动是作文的准备,作文是活动的小结。通过练习写作,提升本次的学习成果。
2、作文题目:以马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3、写作指导:就体裁而言可分为两大类进行写作。第一类是改写故事,凭借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取一则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改写成一则小故事。要注意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使历史故事中的“筋骨”变得血肉丰满。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历史故事中,使内容感人,增强可读性。第二类是谈感想,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这类作文可以偏重于议论,有适当的叙述和抒情,但要“述”得简明,“抒”得真切。如《马,人类无言的朋友》《马,我为你哭泣》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马的世界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不仅获得了有关马的知识,而且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培养了同学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让我们共同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讲故事导入: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一个同样令人悲壮感人的关于斑羚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二、整体感知
欣赏《斑羚飞渡》视频,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时(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渡飞)——飞渡后(走向彩虹)
三、自主研讨
1.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答: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明确: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挥了这次飞渡。(三次叫声: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明确: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4.镰刀头羊为何“悲怆地轻咩了一声”从年轻斑羚的行列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忧伤的叹息,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也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
5、(1)斑羚是如何飞渡的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斑羚飞渡”的第9自然段,边读边在文中圈出半大斑羚和老斑羚飞渡的动词。
(走、退、飞奔、起跑、跃、跳、钩、蹿跃、猛蹬、起跳、坠落、落)
(2)、细读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刚才从这一段中飞渡的斑羚羊,以及老羚羊和镰刀头羊这些动物身上,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可以看出哪些可贵的品质?
教师总结斑羚精神: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关爱后辈。
6.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明确: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7.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明确:“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彩虹是虚幻、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我们年青的一代,要从这群斑羚身上学些什么东西呢? 明确: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团体精神。
教师总结:确实,作为人类的我们,面对生命,应让生命显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四、体验反思
沈石溪曾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1、那么下面请大家看一个人类面对生与死的资料,与动物斑羚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说吗?
出示资料:
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思考: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人)
3、是啊,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请用心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屏幕显示:人破坏动物,破坏自然的资料)(板 结束语
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来结束今天的课。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附: 板书设计
飞渡前——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 跳跃↗飞渡时↘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 悲壮
飞渡后——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 新生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这样想不上好一节课都难。
第四篇: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新词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巢(cháo)
瞅(chǒu)
雏(chú)
呷(xiā)
垂蔓(chuí màn)眼睑(jiǎn)
眸子(mïu)
流泻(liú xiè)
斑斑驳驳(bān bó)生意葱茏(shēnɡ yì cōnɡ lïnɡ)细腻(nì)
信赖(lài)
肌腱(jī jiàn)逞能(chěnɡ)恍惚(huǎnɡ hū)甜腻(nì)
娴熟(xián)进退维谷(wãi)略胜一筹(lüâ chïu)眼花缭乱(liáo)
狩猎(shòu)
剖开(pōu)
对峙(zhì)姑妄(ɡū wànɡ)
湛蓝(zhàn)
苍穹(cānɡ qiïnɡ)
铰(jiǎo)
劝诱(yòu)抽搐(chù)
沟壑(hâ)
不羁(jī)
叽叽喳喳(jī zhā)
呵斥(hē chì)咆哮(páo xiào)
掠(lüè)
觑(qù)
鬣(liè)
剽悍(piāo hàn)
疆场(jiānɡ)驯良(xùn)
勇毅(yǒnɡ yì)窥伺(kuī sì)疮痍(chuānɡ yí)枉然(wǎnɡ rán)
阔绰(kuò chuî)
观瞻(zhān)
妍丽(yán lì)庇荫(bì yìn)
遒劲(qiú jìng)
犷野(ɡuǎnɡ)
畸形(jī)
颚骨(â)慷慨以赴(kānɡ kǎi yǐ fù)
相得益彰(zhānɡ)
驾驭(jià yù)束缚(shù fù)鞍辔(ān pèi)
侮辱(wǔ rǔ)
妒忌(dù jì)
眷恋(juàn)缀(zhuì)窘(jiǒnɡ)
苫蔽(shàn bì)
倚(yǐ)
弛(chí)
眈(dān)瞑(mínɡ)
暇(xiá)
劈(pī)
毙(bì)
尻(kāo)
寐(mèi)诱(yòu)
黠(xiá)
顷刻(qǐnɡ kâ)
二、词语解释
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眼睑——眼皮。
眸子——原指瞳仁,这里泛指眼睛。悲怆——非常悲伤。娴熟——熟练。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比喻经济等兴旺。
细腻——①细致光滑。②(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信赖——信任并依靠。蓬松——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滚圆——非常圆。境界——①土地的界限。②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
对峙——相对而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沉郁——低沉郁闷。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而愣住的样子。秩序井然——有条理,整齐而不混乱。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办不到或能力够不上。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迥,差得远。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不羁——不受束缚。胆怯——胆小;畏缩。厉声呵斥——大声或粗暴地责骂。苍苍莽莽——无边无际的样子。咆哮——(猛兽)怒吼。剽悍——勇猛,强健。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得前往。窥伺——暗中观察情况。羁绊——这里指马笼头。疮痍——创伤。
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项鬣——马脖子上的长毛。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遒劲——雄健有力。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觑——看。驯良——和顺善良。和婉——温和委婉。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抖擞——振作。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偏于一方面。有过之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三、文学常识
26.《猫》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7、《斑羚飞渡》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精品。
28、《华南虎》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牛汉 创作的具有浓厚象征色彩的一首诗。
29、《马》的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
30、《狼》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是清 代人。“聊斋”是 书房名,“志”的意思是 记述,“异”在标题中的意思是奇异的故事 ;这个书名的意思是 在“聊斋”的书房里记述奇异的故事。
四、课文扫描
26.猫
1.本文中写到的三只猫各有怎样的来历、性格、结局,“我”养猫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第一只猫:从隔壁邻居家要的,性格活泼、可爱,最后病死。“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猫病死后又感到一缕酸辛。
第二只猫:母亲从舅舅家要来的,性格更活泼,更可爱,最后被路人抱走。“我”更加快乐,又担心,最后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张婶从门口拾来的,性格忧郁、懒惰,最后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我”不喜欢,不注意,最后痛苦、内疚。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呼唤以爱心、同情心、正直、公正之心对待弱小的生命,对自己以偏见而冤屈弱小生命的反思与自责。3.文中为什么要写第一与第二只猫?
写前两只猫,以“我”对它们的疼爱反衬出“对”第三只猫的偏见、歧视,突出了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突出了“我”的痛苦和悔恨,突出了主题;写前两只猫的亡失,也为写“我”收养第三只猫作了铺垫。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个结尾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我”对因为偏见而冤枉第三只小猫的痛苦和内疚,突出了主题。总结全文,也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
5.“我”依据什么判断第三只猫吃了小鸟?
①猫常常凝望鸟笼中的鸟;②“我”找到猫时发现它嘴里吃着东西;③找猫很不容易,认为它“畏罪潜逃”;④猫一向吃得胖胖的,很贪吃。
6.第14段,“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对两只可爱、活泼的小猫或亡或失的深深的悲痛。7.赏析语句: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1段)
比喻,形象地写出小猫毛色的漂亮和它的活泼、可爱,进而表现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2)„„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第1段)
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小猫的活泼、可爱以及“我‘对它的喜爱之情。8.理解语句的含义: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第30段)一想到猫的弱小和它遭受的冤屈,我就感受到自己的偏见、粗暴,并为此而感到无比的痛苦与内疚。9.分析下列词语的作用:
(1)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第1段)消耗:突出了“我”与猫相处的时光快乐而易逝。
(2)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肥大的鼠„„(第3段)
居然:突出了“我”对于第二只小猫能捉到老鼠的惊喜,进而表现出对小猫的喜爱之情。(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
好象:表明“我”对猫嘴里吃东西看得并不清楚,只是一种猜想,表现出“我”对它的偏见,为后文写“我”冤枉了小猫作了铺垫;一定:“我”并未看清就认为猫儿吃鸟,突出了“我”判断的武断和对猫儿的偏见,也突出“我”认定猫儿吃鸟的愤怒。10.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猫更难过?
前两只猫并非因为“我”的过失而亡失,可第三只猫却是因“我”的偏见、冤屈和虐待而死,“我”又没有改过的机会,所以“我”有着深深的痛苦、内疚。11.第11段提到的周家丫头和过路人有怎样的形象?
周家大丫头事不管己高高挂起,十分自私冷漠;路人随意将他人的小猫捉走,也是自私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的。
12.第18段,“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妻对小猫有偏见,同前文猫儿凝望鸟笼相呼应,也为后文“我们”冤屈小猫作了铺垫。13.第22段,“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我”认定猫吃鸟儿的愤怒,进而表现出“我”的武断和偏见,为后文“我”误打猫儿作了铺垫。
27.斑羚飞渡
1.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
三次:
一、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
二、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
三、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作用:
一、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二、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
三、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4、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这句话用美丽的彩虹与镰刀头羊从容走向死亡的残酷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用美丽的彩虹象征镰刀头羊的美好心灵,更是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此句中的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镰刀头羊叫声的不同寻常,也暗示下文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28.华南虎
“华南虎”这一标题,揭示了诗歌描写的主要意象,非常醒目。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按照参观动物园的老虎的整个过程为顺序,描写了华南虎的形象,表现了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有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虎的形象描绘真实,以虎喻人,例如:“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中的“屈辱”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二是深层含义,即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重难点句子
1.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诗句中的“观众”是一个没有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胆怯”是因为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老虎威严的背影时,都深感恐惧。“绝望”指他们用各种手段想逗引老虎而它一概不理。
2.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这句话暗示华南虎为自由做过怎样的勇士般的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可是,华南虎仍然会不屈不挠不悔的抗争下去,因为抗争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
3.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华南虎是向往自由的,壮阔、博大的“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它灵魂和力量的家园。4.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在华南虎这“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生的卑微,心灵的堕落。5.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这句话在诗的结尾,是全诗的总结,再次提到“斑纹”“眼睛”“趾爪”,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滴血的趾爪”是这首诗的“核”,是诗人感情的爆发点。诗结尾的这个特写,极容易让诗人与读者进一步体会到那个时代屈辱灵魂的不屈抗争的精神。
6.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文中的华南虎有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在牢笼里,它依然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向往着自由,表现出高贵的灵魂,它是一只身陷囹圄,但却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老虎。
29.马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描写了马的形象,也由马生发出情感。题目提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采用对比的写法,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使用”的马的深刻同情。
30.狼
《狼》这篇短文,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狼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这则寓言故事,以狼为主线,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重难点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句话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狼狡猾、恶毒、凶狠和贪得无厌,同时,“并驱如故”也照应了前文的“缀行甚远”这句话,使行文严谨。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这句话以凝练的语言写两只狼的动作、行为,到此,紧张的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殊不知这其中却隐含着更大的阴谋!极其形象地表现了狼的阴险、狡诈。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这句话及其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狼狡猾的本性,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神态极具有迷惑性,让人们对狼的本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句话照应了“目似瞑,意暇甚”,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狼这一形象。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此句主要体现了屠户具有很高的警惕性,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狼的狡猾,前狼“假寐”惑敌,后狼打洞,待时机成熟,前后夹击,令人惊奇。重点段落
1.对第三自然段段的诠释。
“屠大窘”,危急关头,屠户思想斗争激烈。他明白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于是,他找到战斗场地,迅速占据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弛担持刀”显示其果断抉择,“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眈眈相向”表明狼不甘罢休。这一层是屠户御狼,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2.第四自然段的诠释。
这一段写了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狼是狡诈的,当屠户自己妥协转入防御时,两狼耍起了花招,一狼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面打洞,真是狡猾至极!但是狼又是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为屠户“以刀劈狼首”创造了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轻易的“断其股”。这一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丑小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丑小鸭》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童话。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是学生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内容上的特点和学生喜欢故事,关注人物命运心理特征,强调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本着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发展的目的,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新课程理念:
1、创设情境,情感先行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复习生字。之后,播放课文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地感受丑小鸭这个形象,使学生们快速进入主题,还他们独立的审美观和完全的满足感。扎扎实实地复习字词,回顾了上节课美容,孩子自己提出这节课想学的,在依学定教,开始新课的学习。
2、品词读句,引导自悟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上表现出来。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带领学生体会关键词,理解重点句,感受这些语句对表达中心的重要作用。如“讥笑”、“惊奇”、“羡慕”等,把词语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想象,自感自悟,让学生自主的读和悟,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使他们较好地体验了课文的深刻思想含义。
怎样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含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本教学设计强调了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丑小鸭的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理想等优良品质感染着孩子们。指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丑小鸭的内心,多种形式地体会重点句,朗读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品读评读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3、创造空间,想象创新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如,你想说什么?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既回归了课文的整体,又让孩子提高对课文人文美的认识,在思考、表达、交流中渗透学生的创造意识。
4、重视积累,鼓励阅读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新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在教学的最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还做摘抄的练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活动经常化,积累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丑小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检测会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3、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瞧,丑小鸭和他的妈妈哥哥姐姐们来了,他们带着生字宝宝来了,小朋友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点课件,出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鸡鸭、结冰、僵硬、灰心”
2、小朋友读得好,能够写好吗?师听写难字“蛋、翅膀”,生互评。
3、小朋友都和字宝宝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一起走进丑小鸭故事,请看动画(课文1-3节的动画)。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叫丑小鸭,大家都不喜欢他,丑小鸭离开大家了)
生说,师贴图板书
这是我们上节课已经读懂的问题,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见什么事情?他后来怎么样?)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一)学习第四段:自由读一读第四段(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
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怜、孤单、悲伤。
说说什么是讥笑、追赶并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猎狗怎么追赶?
面对这样的遭遇,丑小鸭只得白天躲,晚上吃。
读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可怜与无奈。能读出来吗?齐读。
过渡: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二)学习五、六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指导理解“惊奇”和“羡慕”。
(1)播放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演一演“惊奇”的表情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读第6段
师引读第六段。
过渡: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
(三)学习第七段:
1、想自己读7段吗?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7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讨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非常快乐。)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齐读——出示课件看美丽的白天鹅——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丑小鸭很美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3、丑小鸭原来这么美丽,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你从那里看出来?(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丑小鸭自己认为长得怎样的?(难看)你认为丑小鸭这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惊喜)你能读出来吗?
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师引读。全班再齐读一遍。
5、这时候丑小鸭会想什么?联系前边的内容说一说。
三、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一)读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想法,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
1、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
2、对农夫说„„
3、对丑小鸭说„„
(二)是呀,小朋友对课文中的角色说了那么多,我心里也有一些话也想对小朋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遇到困难或不幸时,千万别灰心,相信自己总会超过别人的。当别人遇到不幸,我们也不要讥笑他们。
(三)在上节课时,我们已经知道这课的作者是——安徒生。我们感谢安徒生给我们带来那么精彩的童话故事,他一生写了150多个童话故事,不仅写了《丑小鸭》,还写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点击课件中拓展资料中作者介绍内容)推荐同学们课外找来阅读,下周举行讲故事比赛。
四、积累练习
摘抄自己喜爱的句子词语。(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检测会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3、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瞧,丑小鸭和他妈妈,还有兄弟姐妹都来了,他们带着词语宝宝来了,小朋友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吗?点课件,出示词语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鸡鸭、结冰、僵硬”
2、小朋友读得好,能够写好吗?师听写难字“蛋壳、翅膀”,生互评。
3、小朋友真棒,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故事,请欣赏动画(课文1-3节的动画)。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叫丑小鸭,大家都不喜欢他,丑小鸭离开大家了)
生说,师贴图板书
这是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的问题,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丑小鸭离开家以后 4 遇见什么事情?他后来怎么样?)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一)学习第四段:自由读一读第四段(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
你读懂了什么?可怜、孤单、悲伤。
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
面对这样的遭遇,丑小鸭只好白天躲,晚上吃。
读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可怜与无奈。小朋友能把丑小鸭的孤独可怜读出来吗?让大家感受感受。生练读,指名读。
过渡:丑小鸭离开家后怎样过日子呢?
(二)学习五、六段:
1.范读,你明白了什么?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好?
指导理解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1)播放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演一演“惊奇”的表情
(3)如果你就是丑小鸭,你这时候会说什么呢?说给同桌听(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2.过渡: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样过冬的?
师引读第六段。
过渡: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
(三)学习第七段:
1、想自己读7段吗?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7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同桌讨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非常快乐。)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齐读——出示课件看美丽的白天鹅——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5(丑小鸭很美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我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看课外书,一定积累了不少好的词语,大家再看看图,能用别的词语来介绍这只美丽的天鹅吗?
3、丑小鸭原来这么美丽,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你从那里看出来?(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丑小鸭自己认为长得怎样的?(难看)你认为丑小鸭这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惊喜)你能读出来吗?
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师引读。全班再齐读一遍。
5、这时候丑小鸭会想什么?小组中讨论交流。
三、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一)读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想法,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
1、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
2、对农夫说„„
3、对丑小鸭说„„
(二)是呀,小朋友对课文中的角色说了那么多,我心里也有一些话也想对小朋友说,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灰心,相信自己总会克服困难的。当别人遇到不幸,我们也不要讥笑他们。
(三)在上节课时,我们已经知道这课的作者是——安徒生。我们感谢安徒生给我们带来那么精彩的童话故事,他一生写了150多个童话故事,不仅写了《丑小鸭》,还写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点击课件中拓展资料中作者介绍内容)推荐同学们课外找来阅读,下周举行讲故事比赛。
四、积累练习
摘抄自己喜爱的词语句子。(机动)
附:板书设计
毛灰灰的
丑小鸭(贴图)嘴巴大大的又大又丑 身子瘦瘦的白天鹅(贴图)雪白的羽毛
漂亮 长长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