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

课题:狼(第1、2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学生抢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作家作品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识记重要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试读,注意体会诵读的语气节奏。

诵读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多媒体显示:

用“/”标示句中语气停顿。(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场主积薪其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场主/积薪/其中

3、学生分组诵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句,把握课文大意。教师点拨要点:(1)缀行甚远:缀,连接,句中是紧跟的意思。紧跟着走了很远。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词。“一狼得骨止”中的“止”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是动词,停止。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后”与“前”为时间副词,表时间或顺序的先后,所以正确的理解是: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5)“弛担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句中用的是引申义,“卸下”。(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中“意”指内心的盘算。(7)“其一犬坐于前”,“前”为方位名词,面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应理解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现代汉语中“鱼贯而入”“狼吞虎咽”中的三个名词均属这种用法。

4、学生用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四、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五、布置作业

1、一词多义:(1)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2)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2、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虚词的用法: ⑴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4)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⑵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⑶“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⑴开端:遇狼。⑵发展:惧狼、御狼。⑶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⑴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⑴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⑵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2、完成《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屠夫:机智、勇敢 恶狼:贪婪、凶狠、狡诈

寓意: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反思

5月26号,我上了一节录像课《狼》,因为课前预习到位,且上课安排有小组展示环节,所以整节课感觉气氛比较活跃,教学过程较为流畅,但静下心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始终在“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这两者之间徘徊。在展示环节老师跟着学生思路走,解决学生疑难。在梳理故事情节时让学生跟着老是跑。整节课调控上还是存在不恰当处。

第二,课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以读促学,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对于文本缺乏认识和钻研,就无法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疑问,那么所谓自主探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忽视了检查环节,忽视了当堂练习。教师的检查和检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这种热情会迫于一种无形的自我压力,可我们毋庸怀疑,这种压力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因为这是学生的不服输的精神、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起作用。检查和检测能够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内容,也避免了往常“干听”的坏习惯。

二:关于教法:

传统的字句串讲这种单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虽然有它的优点,也就是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但是也带来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不高等反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上,疏通文意时我安排各小组讨论发现重难点,然后到展示板上展示,由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并用给各小组加分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有时形式上做到了,但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少数学生活动,而冷落本来就缺少展示能力的学生。上课时教师要灵活调控,多给学生思考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总结;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磨合过程,通过实习这几个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还要抓紧基础,严格要求,为学生以后古文的深入研习奠定基础。这是我实习中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文教学上所应追求的境界。称勾中学语文 毕燕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第30课

二年级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

学校:八仙桥街道临邑小学

教师姓名:栗庆梅

学校: 鹤山北落小学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迪 检 性 阑 炎 溜 斥 屈 堂 恍 悟

2.识字方法:(1)常规识字:

加一加:阑

屈 比一比:斥——斤 换一换:迪 性 组词:课堂 恍然大悟(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

检: 字谜识字:俭朴一半,不用仆人 炎:字谜识字:没有淡水

溜:字谜识字:他就这么走了,只留下三滴水

3.易读错字:斥(易读成平舌)溜(易读成一声)4.多音字:晃huǎng(明晃晃

晃眼

一晃十年)

huàng(晃动 晃悠 晃荡)

奔bēn(奔跑)

溜liù(一溜烟)

bân(投奔)

liū(溜走)5.应会写字:油 团 炎 检查 斥责 夸奖

(1)写正确:易写错字

“团”字的“口”要写大一些,给“才”留出空。“炎”字上面写小一些,下面大一些;注意“火”的笔顺。“斥”字不要丢了点;

“奖”字“大”上面不要多加点。(2)写美观

指导书写的字:炎(上面写小一些)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迟疑 斥责 一溜烟 明晃晃 环顾四周 恍然大悟 又气又急 委屈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斥责 委屈 恍然大悟

2.了解词意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如:恍然大悟。通过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来理解,如:斥责。通过图片直接感知如:委屈„„)

(二)重点问题:

1.(1)爱迪生怎样救妈妈?(2)爱迪生为什么能够救妈妈?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

1.用“恍然大悟”造句。2.比较两个句子,看哪句写得好。(1)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爱迪生奔出大门。(2)大家急得团团转。

大家很急。

三、情感体验:

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恍然大悟”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学重点)

2.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年级语文第__课预习提纲

班级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 1.圈生字、画生词,标出自然段,熟读课文至少三遍。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2.识字(蓝线上的字):

(1)你用哪些好办法(如猜字谜、编儿歌)记住了哪些字? 常规识字法:

趣味识字法: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并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3.会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置。

(2)圈出你认为难认的字并尝试用田字格里的字口头组词。4.再读课文,积累好词:

迟疑 斥责 一溜烟 明晃晃 环顾四周 恍然大悟 又气又急 委屈

备注:1.好词、四字词。2.新出现的短语及课后短语。(老师提纲里出示一部分,学生再自己补充一部分)5.标画重点句、段:

第1、4自然段,读熟。6.思考:

(1)爱迪生是怎样救妈妈的?(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7.学生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标画在课本上吧!

小朋友,请你认真对待每次预习,加油!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其它准备: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辞别”了张衡,我们又迎来了充满智慧的小爱迪生。哪位小朋友知道爱迪生是谁?

学生回答。

师:没错,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课件展示填空)

二、预习评价。

(一)展示预习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同学:

1.出示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课件展示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书写认真、完成全面)。(课件

(二)展示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课件展示

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课件展示

(一)日积月累。1.朗读:

(1)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师生正音。

(2)重点朗读:(含易读错字较多的句段,含有本课应会认字、会写字的句段)

第四段:注意的字音有:一溜烟(溜读四声)、明晃晃、斥(翘舌)责(平舌)、恍然大悟课件展示

2.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自己用有趣的方法记住了哪个字?课件展示

(2)引导趣味识记:课件展示

检: 字谜识字:俭朴一半,不用仆人 炎:字谜识字:没有淡水

溜:字谜识字:他就这么走了,只留下三滴水

3.书写指导课件展示

(1)写正确:(易写错字指导):出示全部生字,易写错字颜色变红(含学生找出的易写错字):“团”“炎” “斥”“奖”

①学生观察,找出易写错的笔画。②并交流明确:油 团 炎 检查 斥责 夸奖 “团”字的“口”要写大一些,给“才”留出空。“炎”字上面写小一些,下面大一些;注意“火”的笔顺。“斥”字不要丢了点;

“奖”字“大”上面不要多加点。(2)写美观:按规律分类指导书写:炎

①出示生字,观察字形结构规律。

②交流并明确:炎字上下结构,上面小一些,下面大一些。③学生练习书写。4.词语积累

(1)展示某些同学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课件展示(2)展示老师分类积累的词语,齐读。强调:分类积累词语,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课件展示

(二)理解运用 1.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展示某同学归纳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归纳方法。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总结课文内容。课件展示

2.文本细读课件展示

(1)找句子了解妈妈的病情。(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2)体会时间的紧迫。课件展示

师:医生来了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在家里做手术,可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很着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感受一下当时的紧张气氛。分角色读,感受面对妈妈的病,爸爸和医生的束手无策。

比较两个句子,体会用的好处: 大家急得团团转。大家很急。

(3)师:此时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细讲第四段。课件展示 a.学生展示爱迪生救妈妈的具体过程。

b.引导学生抓住爱迪生的动作、表情、语言感悟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你想对爱迪生说些什么? 板书:聪明

c.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d.把句子“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用“因为„„所以„„”关联词连起来。

e.体会语句运用:

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爱迪生奔出大门。

(4)此时的爸爸有什么样的反应?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课件展示

举例:恍然大悟 师:什么是恍然大悟。举例:一下子明白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觉得爸爸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爸爸恍然大悟地说:“ ”(5)师:谁还能用“恍然大悟”造句? 学生造句,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

(6)课文中的医生是怎么夸奖爱迪生的呢? “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三、系统总结。

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四、拓展延伸。课件展示

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2.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发明做了很多工作。

五、限时检测。(限时闭卷)板书设计: 爱迪生救妈妈

妈妈病重

镜子聚光

聪明

善动脑

勤动手 手术成功

二年级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限时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爸爸说:“那就多点几盏yóu dēnɡ。”

()

2、大家急的tuán tuán zhuàn,大人们想不出办法来。

()

3、老师每天都 jiǎn chá我们的家庭作业。

()

4、上医院已经来不jí了,爸爸很着jí。

()()

5、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发明zuò了很多工zuò。

()()

二、给多音字组词

溜 liū()晃 huǎnɡ()liù()huànɡ()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爱迪生是个伟大的()家,他从小就爱(),常常想出一些好()。有一次,他还救了妈妈的命。

2、爸爸一见(),()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3、爸爸(),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手术做得很(),妈妈得救了,医生()他,小家伙真是个()的孩子。

四、实践题

你有什么小发明吗?赶快写下来吧。

第四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2、能理清文章思路,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课前学习:

1、了解《聊斋志异》是怎样一本书;认识蒲松龄。

2、找出五个和“狼”有关的成语,并能从中看出狼的形象特点。

3、读课文五遍,读准字音。教学过程:

一、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情况。作者情况介绍:

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时:(1640-1715)清代;

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作:《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介绍: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导语:

大家对“狼”这一词语和形象非常熟悉,哪能说出五个和狼有关的成语吗?能从这些成语悟中分析出“狼”的形象特点吗?

师准备:【狼心狗肺】心肠狠毒、贪婪。【狼狈为奸】形容坏人互相勾结干坏事。

【狼子野心】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后亦谓凶暴的人怀有野心。【豺狼当道】比喻坏人当权。【狼心狗肺】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从以上成语我们可以看出狼是狠毒、凶残的代名词。

三、通读课文

(一)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请同学读出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准加点的词语(大屏幕中只出现句子)。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dān dān

1.缀 行

2.屠大窘

3.苫 蔽成丘

3.弛 担持刀

4.眈 眈相向

míng

suì

xiá 5.目似瞑

6.隧 入

7.狼亦黠 矣

(二)一读课文,读流畅。

小组内,每人读一遍,订正,读错的字,断错的句。(注意:其一犬坐于前)

抽小组读(要求:正确、流畅、响亮)

(三)二读课文,读懂文章。自主学习: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合作学习:相互质疑问难

(四)检查重点字词。解释带点的字:

1.缀行甚远(紧跟)

2.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3.屠大窘(处境危急)

4.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向旁边看)5.场主积薪其中(堆积柴草)6.苫蔽成丘(覆盖、遮蔽)7.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8.少时:一会儿。9.一狼径去:径直走开

10.久之:过了一会儿 11.瞑目似

(闭眼)

12.意暇甚

(空闲)13.屠暴起(突然)14.又数刀毙之:杀死

15.止露尻尾(屁股)16.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17.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18.盖以诱敌:原来是

1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诈,作假,欺骗)

2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

21.止增笑耳

(罢了)

22.狼亦黠矣(狡猾)23.顷刻

(一会儿)

24.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一字多义:

1.止有骨

一狼得骨止

(止:通“只”;停止)2.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攻击;敌人)3.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

(上前;前面)

4.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把;用;来)5.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神态;想)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

(原来;原因)7.场主积薪其中

其一犬坐于前

(指柴草堆;其中)特殊用法的字:

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在柴草中打洞)翻译句子:

1.投以骨

(就是“以骨投之”。可译为:把骨头扔给狼)2.眈眈相向

(瞪眼朝着屠户)

3.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三、赏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括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遇狼

俱狼、御狼

杀狼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狼”。朗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黠)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缀行甚远、仍从 D.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E.两狼之并驱如故 F.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三)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面对两只狡猾的狼,屠夫有怎样的心理变化?你觉得可用文中的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

惧─→窘─→持

(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2.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时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的心理活动。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从文中找出原句)呢?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E.乃悟前狼

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智机。

(四)感悟主旨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思考:

狡猾的狼最终却落得“顷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请同学们用“_____的屠夫,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屠夫说一句话。2.“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的句式说话。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学生点评。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如: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四、布置作业: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提示: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可以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第五篇:《狼》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狼》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理解文章的主旨。3.能联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文意。2.能借助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3.通过语言的揣摩,认识本文狼和屠户的形象以及描写方法。4.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和勇气。【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难点:通过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议论,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方法】

诵读,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把握故事情节和内容 1.本文可明显分为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叙事部分和作者的议论)(板书)2.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板书)

六、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感悟主旨。

1.你认为故事中的狼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你认为故事中的屠户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机智)3.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的?试举例说明。(动作、神态)

4.作者是怎样议论这件事的?《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是“记 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本文的故事奇异在哪儿?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主 旨是什么?

教师明确:无论狼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 慧所战胜。

5.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主旨,联系生活,多角度地去感悟这个故 事给人的启发。你有怎样的启发呢?

教师明确:①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的狡诈,终归要失败 的;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七、表演感知

教师可安排学生按照角色不同,把这篇短文排成小话剧,学生在参与其 中之后,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狼的狡猾,屠户的机智,对文章有了更深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塞翁失马》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理解文意,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0课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吉林省东丰县红石学校陈秀莉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0课《我是什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期末复习资料

    《狼》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止有剩骨 止:通“只” 2、顾野有麦场。 顾:往旁边看。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蹲坐着5、一狼洞其......

    语文:《狼》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狼 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2.掌握下列词语(实词)的意思: 止从缀敌顾弛径黠 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止同“只”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

    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年级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与反思

    1.课题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0课《棉花姑娘》 2.课型 精读课 3.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4. 教 学 目 标 (1)本课教学目标 1、 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七年级语文第一节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 陈俭志 (注:红色楷体为上完课后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