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共5则)

时间:2019-05-12 17: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33—135页。讲述的是古代聪明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朗读和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体会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并注意积累文言词语。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从文中信和礼的重要性上去体会这样为人的道理,同时去体会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难点

1.体会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2.体会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教学突破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准备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2.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教学步骤(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1.交流故事,进入新课。

2.熟悉课文,整体感知。2.熟悉课文,整体感知。3.设置问题,研读交流。3.疑讨论,相互交流。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约分钟)

三、设置问题,探究学习《咏雪》(约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课知识,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1.复习上课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研读交流。2.提出问题,相互交流。3.联系生活,注重应用。3.联系生活谈读后感。

一、复习已学知识,进入《陈太丘与友期》的学习(约分钟)

二、设置问题,探究学习(约分钟)

三、小结全文,布置作业(约分钟)本课总结

本文所选的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故事短小精练,语言简洁隽永。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代的志人小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朗读和背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体现了学习古文要古为今用的原则。

板书设计(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咏雪》中咏雪的两个比喻是这则故事的关键,让学生对这两个比喻做评价,关键是要让他们从课文中找相关的句子。教师可以先提出两种相反的意见,然后让学生就这两种意见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要强求学生对这两种意见作评价,学生言之成理就可。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比喻也可以在课堂上交流,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飞何所似。()(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翻译下列语句。(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1.(1)内集:家庭聚会(2)何:什么(3)去:离开(4)不:同“否”(5)信:讲信用。2.(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个性练习设计

1.对“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谢太傅会赞同哪一句?作者会赞同哪一句?你认为那个更好?为什么? 2.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粗暴态度,回应道:“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从这一回敬语言中,我们看到了年仅七岁的元方是怎样一个人?从“无信”、“无礼”的驳斥中,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答案与提示:1.第一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对两个答案未作评判,可以根据“大笑乐”去思考;第二问,作者虽没有明确表态,但从文末特意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来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赞赏道韫的才气的;第三问略。2.元方聪颖机智,明理有节,善于说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要有礼节的道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的学习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在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了语感,并积累了丰富的文言词语。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

补充资料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世说新语》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介绍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默写课文。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五、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六、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明确:(1)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 4 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1)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3)全班齐读、背诵。

七、把握写作特点,体味语言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八、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课后习题

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4.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雪夜访戴》。6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22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重礼守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难点】个别文言字句的理解。【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口语训练,导入新课3’

师:在暑假时,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去爬山,可是时间到了,他还没有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师: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并且他的儿子元方在这件事中也有自己的表现,大家想不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期行》。(板书标题)

二、《世说新语》和作者2’

师:关于《世说新语》及其作者,大家有没有一些了解?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课文注释1念一下。

师:从注释我们中我们知道了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他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就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它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期行》,全文连标点不足150字,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待得很清楚。

三、疏通文章,复述故事

1、全班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2’(大家读的很好,不过个别字词要注意,例如„下面大家听老师诵读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节奏和语气。)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节奏。1’(下面大家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小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进行小组接力,翻译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纠正。)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3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教师指出重难点字词。(注意:小组接力,一句一句翻译,其他同学纠正)23’

(我们一起把课文串讲了一遍,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字词„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下这个小故事,看谁说的准确又生动。)

4、学生复述小故事。3’

四、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讨论1:同学们找出文中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4’(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那么大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故事中有三个人,分别是陈太丘、陈元方、友人,同学可以结合文中体现人物性格语言,谈谈想法。)

(1)陈太丘:你对陈太丘的做法如何评价?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待君久不至”才去,说明他是个守时守信之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2)陈元方:结合文中陈远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但是其“入门不顾”友人的作法有待商榷,他前面说“友人”无礼,但他自己这样的行为也是无礼的。)(3)友人:(无礼无信,但最后“下车引之”的举动说明他知错就改。)讨论2:你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4’

(那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对守信的问题,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伺机加以正确的引导)

(看来同学们在平时都是个守信之人,这很好。)

五、小结1’

《期行》这篇不足150字的小故事,却给我们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讲信用。“信”是立世之本,友人不守信,连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都知道不行,对他不以为然。“信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平常我们就言出必行,这样老师、朋友才能让人信服你。同学们要不要做个讲信用的人啊?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世说新语》中另一个小故事《乘船》,大家回去预习下,同时搜集下关于诚信的格言,写在本子上。好,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期行

刘义庆

一、《世说新语》和作者 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短小精悍

二、正音

不→否 fǒu

舍 shě 哉zāi 惭cán

三、字词

期、舍、去、委、引、顾

四、讨论 陈太丘 陈元方 友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课时 《乘船》

一、口语训练,导入新课

一位同学复述《期行》的故事内容和中心。

教师总结学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师板书)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复述故事、总结文章中心。

二、交代上课形式

本节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9个小组分别在读、译、复述、说道理、说格言几个方面展开竞赛。

三、开展活动

1、读课文

(1)先对面之间朗读,互相指出读错隐地地方,互相纠正。(2)检查预习:出示几个生字,注音。

华歆 辄 携 拯 邪 劣 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何为不可 正为此耳(3)各小组选派一个读的最精彩的同学代表参赛。大组齐读,比赛准确性和朗读的流畅。全班齐读。

2、疏通文意

小组学习讨论,每组有两次自由发问的时间,可指名其他组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为知识竞赛做好准备。

(1)字词解释

教师提问10道题,分别以最早举手、举手人多来完成。(2)句子理解。(方法同上)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③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④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复述故事

小组先自行复述,要求:各组派一名代表复述,故事完整,理解正确,加一分,能绘声绘色加二分。

4、故事内涵

各组整理好答案后选一人发言,意思正确加一分。教师提示: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拓展延伸

本课同上一则小故事都是讲诚信的,你还知道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和格言么?(哪组回答的多,即可加分)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

2)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3)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 4)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5)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四、活动总结

老师从鼓励的角度对本次活动中同学的优点进行表扬,提出存在的问题。宣布比赛结果。【板书设计】

乘船 刘义庆

一、学习方法: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复述故事、总结文章中心

二、读音

华歆 辄 携 拯 邪 劣 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何为不可 正为此耳

三、字词句 2 3 4 5 6 7 8 9 读 译 复述 道理 格言

第四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第5课 《世说新语》两则.doc

第5课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文本解读

咏 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中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的相关简介。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的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记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附板书设计: 咏雪欣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一、激趣导入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赢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课文初读,培养语感

文章的内容是怎样的呢?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不过,我们先不急,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语感为幻灯片上的无标点文言文划分句读,标注标点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学生朗读有标点的课文内容,掌握字词音。2.教师点拨指导重要字词句并联系相关成语:(1)特殊字音: 尊君在不(fǒu,通“否”)(2)特殊词义: 期(约定)日中——(成语)不期而遇 下车引(拉)之——(成语)引而不发 入门不顾(回头看)——(成语)顾影自怜

相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成语)委肉虎蹊 去危就安(3)不同称谓: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君、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解自主翻译课文。(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4.朗读表演,进入语境,熟悉课文。

请学生根据语境进行对话表演,注意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及话语背后的心理变化。元方:面对无礼的友人,他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友人:面对幼小的孩童,他恶语相向,但终因失信失礼而自感惭愧。

四、深入思考,合作探究

幻灯片中显示了几个问题,下面请大家先自己动动脑筋,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1.本文提到了几个人?写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呢? 提示:人物:三人(陈太丘、太丘之友、陈元方)起因: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说明不守信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到后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 ③门外戏 ——因此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同时交代了地点

经过: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结果:①客人下车引之——表示认错 ②元方入门不顾

2.我们常说晚辈必须尊敬长辈,彬彬有礼,那么你觉得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元方的言谈举止中可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提示:元方当时才七岁,那么对于他的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不必过于求全责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明事懂礼、孝顺父亲、大方正直的孩子。

3、对“友人”这个人物,你是如何评价的?(仍请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提示:(应多角度看问题)尽管他有无信无礼的一面,不过他还是知错能改的,不然就不会做出“下车引之”这样的举动了。

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主动质疑,学有所得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的困惑。老师可先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稍作点拨或总结。

六、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多媒体播放反映校园生活的一段小录像或一些照片,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正误,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信”与“礼”来正确地待人接物。教师提示: 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须注意以下几点:(1)说话时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2)要能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3)要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七、课堂小结,感悟导行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恶语伤人六月寒”,粗鲁无礼的话语会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寒冷。所以讲礼貌还要注意说话时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不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不论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如何,都要能做到彬彬有礼,否则,就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当然,课文还教会了我们“诚信”。这对相隔千年后的今天,是十分有用的。联系生活,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就容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这就是产家或卖家不讲诚信,带给我们的烦恼;从大处看,我国已加入了世贸,我们必须遵守商业规则,而这商业规则的基础便正是“诚信”;从远处看,同学们是新世纪的一代,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做一个现代人、世界人,是时代、社会的要求。在此,老师想借这篇文言文把“诚信”二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把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与人相交往,自己首先保持诚信;朋友之间,彼此以诚信相待,同心相知,彼此信任。附板书设计: 陈太丘 与友期诚实守信 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古代聪慧少年的故事。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此文。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19《《世说新语》二则教学案1 语文版

19.《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课时 《期行》 【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重点)2.能合理补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感悟体会“友人”“元方”的性格特点。(重点)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取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言语、政事等分类编排,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可了解古代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期行》。

二、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喜欢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2.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相委而去(古义:丢下、抛弃;今义:委屈、委托).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下车引之(古义:牵引、拉;今义:引导).(2)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名词作动词用).(3)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3.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1.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见自主预习2。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明确: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聪敏,据理反驳。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他来就走了,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

2.用“这是一个„„的太丘(友人、元方),因为他„„”的句式说话。

明确:示例一: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太丘,因为他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晚一点来,他径自走了。

示例二:这是一个既不守信又无礼貌的友人,因为他不守时,并且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示例三:这是一个态度诚恳又知错勇改的友人,因为他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惭”而且“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示例四:这是一个落落大方、聪明机灵的元方,因为他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

3.元方的“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明确:示例一: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二: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

示例三:元方只有七岁,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年龄特征,是他坦率的表现。

示例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大人能当面对一个小孩认错,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

学习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谈启示,可以选择的角度有陈元方、友人、陈太丘)明确:示例一: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示例二: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示例三: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耐心、言而有信的人。

四、板书设计

期 行

人物陈太丘:没有耐心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五、课外拓展

请你发挥想象,依《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示例:友人遇见陈太丘后,友人会说:“哎呀,今天有点急事,来晚了,真是不好意思。你若是多等我一会儿,也许,我就赶上了。”陈太丘说:“老弟,你让我等得好苦啊!我先走一步,你不会怪罪我吧?”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