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持型板块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全
一、该教学模式创设背景:
教师精心备课、用心讲课、耐心辅导,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因为严厉,教学成绩突出,也有一些教师甚至不会讲课,辅导跟得上,学生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这两类教师的做法真正可取吗?第一类教师过分严格,上课时,学生心理紧张,对知识的掌握也并非在课堂上,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不得不完成,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会过分压抑,产生焦虑,甚至有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第二类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不清晰,只是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成绩,学生的天性爱玩,你却牢牢地拴住他,学生也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许多年前,就听说“向45分钟要效益”强调的就是让教师抓住课堂的45分钟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各种能力,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目前许多地方提出高效课堂建设,并付诸行动,有些学校已经初见成效。许多学校到成绩显著的学校参观学习,力求取得“真经”。毫不夸张的说: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的最高追求。“一言堂”的时代结束了、“放羊”时代也结束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几个月来,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我先后到宜路一中、永威中学参观学习,听他们的公开课、随堂课,与他们的教师座谈,走访他们的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进教学模式的魅力。回来后,我一直在琢磨,学习谁的呢?这是我想起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于是我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语文主持型板块教学法。
二、教学模式介绍:
所谓主持型板块教学就是将语文课堂分为几个板块,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有学生或老师主持学习活动。把课堂设计为板块,让学生更明白当堂学习的目标,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教学的流程,不再盲目的跟从老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持更有利于学生胆量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将语文课分为五个板块,并给这五个板块起了响亮的名字,即“闪亮登场(课堂导入)——夯实基础(检查预习)——感知探究(内容理解)——沙场练兵(巩固练习)——完美守关(课堂小结)”。学生主持“闪亮登场、夯实基础、沙场练兵、完美守关”等四个板块;教师主持“感知探究”板块。讲读课第二课时“夯实基础”板块更名为“学而时习”,学习小组组长提前找老师预约主持的板块,教师在分配时,最好注重协调小组之间的平衡关系。
“闪亮登场”板块:根据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设计精彩的导入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精彩,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听课。该环节大约1分钟。
“夯实基础”板块:为检查学生在早自习时预习的情况,设计有关本课基础知识的题型进行检查,如字词的音形义、作者、文学常识等知识。设计的提醒不同,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使填空题,字词的读音侧重考查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等,字词的形侧重考查形近字、同音字,字词的意思侧重考查多义词、同义词、成语等。为了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中“读一读写一些”中的词语围绕一个主题、运用一种修辞写段。作者的生平、国别、朝代、写作特点、代表作等都是考查的重点,根据具体的文章来考查,并不是对每一个作者都考查这些。文学常识的考察也要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来考查,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唐诗的特点、宋词的婉约和豪放等。该板块一般设计3道题,该环节大约8+1分钟。
“感知探究”板块:即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课文的延伸,教师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个别展示、适时补充、精当点评。在这一板块,设计一些学生都应学习的问题,也可设计一些能力拔高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可采取立体化教学,即“时间的立体化”,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或多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的讨论探究。该环节大约26分钟。
“沙场练兵”板块:针对当节课学习目标来设计巩固练习。形式与“夯实基础”板块相似。该板块设计2道题。该环节大约7分钟。
“完美守关”板块:针对当节课学习的目标、内容及学习体会进行小结,那与大家分享。该环节大约2分钟。
三、操作要点:
教师的态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坚定一个信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当指导者又要当反思者。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有着积极的态度,不要怕失败。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每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但也会有疲劳期,教师要提前有思想准备,教师应针对当时的情况与所调整。
1、动员工作要做扎实,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老师的事,教师只起到引路和指导的作用,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图省事,把所有的学习工作都交给了学生。学生认识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2、8人或10人一个学习小组,选择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当组长,学习成员分工明确具体,让人人有事做。
3、开好课代表和组长的会议,教师影响他们介绍清楚自己的教学思路,让他们能更好地落实。同时,让他们记录并反馈各种信息,以便改进教法。
4、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师不能一开学就这样做,实践经验,教师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按这种模式授课,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及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在从班级内选择语文成绩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试着主持,时间2至3周。随后,让学习小组组长负责预约板块主持,自读课一课时,四个小组负责主持;讲读课两课时,每课时四个小组主持。学习小组预约之后,小组商量选择主持人主持。
5、教师的指导很关键,教师在早自习时应注意巡回指导,以便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同时与负责主持的同学沟通,了解他对重点的把握情况以及练习题设计的情况。
6、学习小组设计好习题后,自己小组的成员应首先做一遍。
7、夯实基础板块结束后,留给学生1分钟整理。
8、教师要灵活掌握,不要死板,应该针对不同的文体设计。比如诗歌、文言文、精美散文等,“夯实基础”板块可以不设计习题考查,可以通过朗读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9、注意各板块之间的连接,主持人用好过渡语。如“下面有请老师领学”、“下面进入第二板块”等。
10、做好记录,以便查漏补缺。
四、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我试用了一个学期了,效果比较明显。首先从学习成绩上来说,上学期我班和平行班相比,我班成绩略微好一些,可是,本期运用这种模式之后,期末平均成绩比平行班高出8分多,校前三十名我班占23人。其次学生
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非常快。再次学生的关系很和谐,在学习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合作,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写作中的运用
在新课程下,任务型教学能把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又为学习者提供交际机会。任务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于是课题组成员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相关写作策略形成相关的教学模式,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构思阶段。
在写作课开始之前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要写作话题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此话题的意识。然后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布置写作任务阐明写作的要求与目标。学生在审题时应先围绕写作的主题和要点,边构思边用英语写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再依次根据主题句进行选材构思能支撑主题句的有关内容,并用英语写出关键词 及短语为撰写初稿做准备。如果所设计的写作任务是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短文即以图画、图表或提纲等形式提供情景的指导性写作,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读图、表或提纲分析其中表达的细节和信息从中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同时在审题的基础上,教师先要求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用“头脑风暴”法,开展讨论活动,然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抓住有用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各自说出对写作主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任务中――执行阶段。
首先,应撰写初稿,经过审题和讨论之后学生开始用英语写作,学生先考虑文章开篇的交代句和结尾的点题句,然后再通过添加支撑句将主题句扩展成段落,最后把各段落按时空或逻辑顺序连成一体,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和有一定层次的初稿。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让其仔细重读一遍看有无要修改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原稿进行再加工:
1.文章是否切题;
2.要点是否完整;
3.开头和结尾是否点题,各要点的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连贯;
4.有无主谓一致、人称一致、时态、语态、冠词及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语法错误;
5.有无句型、习语及固定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6.有无单词拼写和大小写及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其次,学生之间互改初稿。学生先将自己初步修改的作文交给学习伙伴,润色修改或者在小组中传阅并根据上一阶段中的六个方面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由作者本人在听取其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倾听和相互帮助可以起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由于教师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每个学生的习作,此时采用学生互相纠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操作性较强且效果较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任务后――展示评价阶段。
修改完成初稿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例如在班内宣读通过投影仪投放等。关于对待错误的态度,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改错从而取得进步的过程,只有错误影响交际时才有必要予以纠正。所以每次任务结束后,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典型的语法错误即使进行评价与反馈。如果没有评价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自己表达都是准确的从而固化了他们所犯的错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主题是否鲜明和突出;
2.词语运用是否得当能否使用更高级更贴切的词汇;
3.句子的长度或结构是否需要增减能否运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4.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连接成分过度是否自然结构是否清晰;
5.语言是否地道、得体是否有中国式的英语表达。
至于对学生的作文是否需要评分以及怎样评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采用分数评价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语评价学生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分数还是评语,最重要的是发挥评价是激励作用。
第四阶段:书面巩固。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修改原稿并工整地抄写一遍形成定稿。通过墙报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展示或存放在个人写作档案袋里。
备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CJY130503099。
第三篇: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感知阶段(课前预习)、感受阶段(交流预习、质疑答惑、品读课文)、感悟阶段(课文感悟)。运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文章的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一切都围绕着教师。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感知阶段(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有的语文教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教师让学生的预习存在有布置无检查等情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呢?一般分三个层次
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写出预习笔记的内容,即“我学会了(哪些生字)、我理解了(哪些词语)、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什么内容)、我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感受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要进行第二步“交流预习”、第三步“质疑答惑”和第四步“品读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情况,让每一个学生从其他组员身上学到一些预习中可能没学到的知识,对于预习过程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合
作交流达成共识,但也会出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接着进行第三步的学习“质疑答惑”,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让学生多参与,学生理解不透彻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因势利导,和学生共同解决,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又达到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这一步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可能和教师备课时所设想的问题顺序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和教师想的不一样,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深度,涉及不到中心问题。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在此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控作用,随机应变,对学生没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提出并引导学生解决。中心问题解决了,接着进行第四步的学习“品读课文”。这一步要求学生通读全篇课文,或抓住重点词句,或抓住重点段落,或全文品读,从而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深一层的感悟,提高了知识层次。
三、感悟阶段
课文的美景虽然无处不在,但却需要教师去发现它,并带领学生去寻找、感悟,探索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此时,学生经过前面几步的学习,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活动尝试之后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对课文的内容及重点部分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思想境
界和课文的写作技巧上去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美,悟出文章的精髓,悟出文章的写作技巧,以提高写作水平。在感悟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对所学内容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在讲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课文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心境。在深刻感悟中,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先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再说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发现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审美力。
四、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文所讲内容进行灵活安排,争取所留作业既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又可以达到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目的。通过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写作业时,不断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落实新的“三段五步”教学法,此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引导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兴趣,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懂得反思自己,更加懂得如何生活,自然成长得又好又快。
第四篇:三板块教学模式
平度实验小学“三板块”数学自主教学模式探索实施方案
一、背景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自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自主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自主学习板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解决问题板块(自主探究、合作建模)——评价达标板块(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自主学习板块
在这一板块中,要分两步走。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当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就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二)解决问题板块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1.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想法。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
(三)评价达标板块
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每节新授课都要设计必要的练习,拓展应用,求异创新以达到当堂巩固的良好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要有三方面的练习: 1.基本题。2.综合题。3.开放创新题。
四、实施具体建议:
低年级:
第一板块:5分钟
口头运算板块
每堂课5分钟口头运算训练。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听算式只写结果和听记算式写结果。每次三分钟听算,两分钟订正纠错。每周至少以作业形式保留书面口算资料两次。
第二板块:25分钟
学习建模板块
本板块的主要任务是:(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第三板块:10分钟
评价达标板块
本板块任务有两方面:(1)达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2)自主评价,增强发展动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一定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包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合作学习表现。每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每节课至少记录班级学生数五分之一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量化等级或做简单评价记录。二是学生达标测试情况。达标测试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每周至少以作业形式保留两次达标测试资料。
中高年级:
第一板块:5——8分钟
自主学习板块
本板块的任务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根据情境交流互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板块:22——25分钟
解决问题板块 第三板块:10分钟
评价达标板块
本板块的主要任务是:(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业;(2)达标测试,评价学习效果。每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记录表,每节课至少记录班级学生数五分之一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量化等级或做简单评价记录。教师的备课中要有达标测试的体现,要注重层次性、难易适度。同时要保留达标练习的书面资料(学生的练习纸或在作业中完整体现。)
五、自主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切忌课堂教学放羊式。
自主教学模式虽然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但绝不是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调控,把握所讨论问题的量和度,使课堂得以高效地进行。
3、注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思考是自主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小组讨论和集体合作,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讨论时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六、实验对教师的要求
一是要做到“三精”: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达标练习;二是课堂达标练习做到两个当堂:当堂练、当堂清;三是要注意及时记录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文论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 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