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安庆市第十七中学
汪红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14册课本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美术课标》指出: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常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素描的技法表达物体的明暗是理解为比较专业的绘画,教师应以简单的理解传递明暗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及内容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色调的基本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作具有一定创意的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学习,实践,了解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和素描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
四、教学重难点
如何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五、问题提示:
●明暗是如何产生的?
●明暗与立体的最佳表现手段是什么?
●什么是素描?
●素描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欣赏范画图片的形式导入教学
教师出示几张表现明暗调子的素描或黑白图片作品,让学生欣赏,以引起学生对于素描的方法表现物体的明暗产生共鸣。另出示几幅有着明显光影效果的黑白摄影作品。
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二、讲授新知识
●
明暗产生的原因:光的照射
(明暗是如何产生的?)
●
明暗变化的规律
教师通过教具(灯光照射石膏几何形体)的视觉对比,请学生归纳对物体的明暗产生规律的元素:
1、光的远近
2、物体本身的色泽(颜色)
3、观者的远近
●
明暗表达的常用绘画方式:素描
(明暗与立体的最佳表现手段是什么?)
素描的概念:用单一的颜色对物体进行明暗造型的描绘。
(什么是素描?)
●
教师示范:
用素描表达物体的明暗
(素描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形体与明暗关系)
●
教师介绍素描常用的工具:铅笔、炭笔、毛笔、钢笔、中性笔等
●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本中的素描作品。
●
教师介绍素描表现物体的基本步骤:(教师示范)
1、构图
2、打轮廓线
3、找明暗关系
4、深入调整、强调明暗关系
三、学生作业练习
临摹一张课本中的素描作品
要求: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强调物体的造型。
四、学生作业展评,教师本课小结;
教师调展学生的作业,找出作业中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肯定好的作品。
教师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影响明暗的元素:
明暗表现的步骤:
1、光的远近
1、构图
2、固有色
2、打轮廓线
3、画者的远近
3、找明暗关系
4、深入调整、强调明暗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说课稿
课题:第十六册、第六课《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课型:绘画-造型与表现
课时:1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学法:以观察法、探究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索欲,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
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矿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和深色的陶罐,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3、观察感受,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玩具、水果、口杯、树叶、石头等小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
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这样 “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
5、领悟方法
为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表现明暗变化的方法,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运用课件展示用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立体感的作品,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重点和学生共同分析使用什么工具,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示范作画过程。
6、实践创作
学生以自己所带的小物品或图片为对象,完成一张有一定创意、一定立体感的明暗素描作品。鼓励学生工具不限,方法不限,对象不限,抓住对象大的特征,透视不准也没有关系。这样,最大限度的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作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的方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留心,想想有的对象该怎样表现。这样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同时本课的教学也得到延伸。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分钟
互动学习20分钟
实践创作22分钟
小结2分钟
四、小结:
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想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指正。谢谢!
美术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素描的构图和明暗关系。
教学知识与难点:
1、主体物在画面上下左右的正确位置(即构图)
2、明暗关系中两大面和五大调子的认识。
教学重点:素描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初步临摹练习。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示范挂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新课,板书课题:素描的构图和明暗关系
二、素描绘画的构图。
1、什么叫构图(指导学生读文字):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几种物象的组合关系叫构图。
2、构图的原理:
(1)安排左右关系。(指导学生观察课本4页中间三幅例图)
结论:一般情况下,侧面人物像面部之前的空间较宽较大。正面像居中间位置,左右空间均衡。(教师出示范画1讲解)
(2)安排上下关系(指导学生观察课本5页上三幅例图)
结论:上大下小的物体重心在下部,放置在画面的中心或偏下方位置显得稳定。
(3)安排组合物体的关系。(指导学生观察课本5页下三幅例图)
结论:1主物较大,次物较小,主物切忌放在画面中间位置。2布局要有主次、疏密、前后的变化,同时要均衡协调。3画面构成要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师出示范画2、3进行小结。
三、素描的明暗关系。
教师出示范画4,指图讲解。
知识点:
1、两大面:一般称受光面为亮面,背光面为暗面。
2、五大调子:
亮面:
高光
灰光
暗面:
明暗交界线
反光
投影
A、高光是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上最亮的部分。
B、灰光位于高光的两侧,一侧渐为形体的边沿,一侧与明暗交界线相衔接。
C、明暗交界线,位于亮面与暗面的交界处,它是暗面中最黑暗的层次。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部分层次。
D、反光是因为光线折射与物体相邻的另一物体受光面的光线反射或因环境光的作用形成反光。一般情况下,强的反光仍然比最深的灰光深。
E、投影是因光线被物体遮挡后在支撑物上留下的黑影。
3、小结:这五大调子在实际临摹或写生中缺一不可。只有处理好这些层次关系,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学生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临摹一副有明暗变化的静物组合素描画。
注意:
1、工具的准备:绘图铅笔HB,1B,2B,3B,4B。素描纸一张,橡皮一块。
2、执笔的动作姿势。
3、绘画的正确步骤。
4、构图合理。
5、落款名字用铅笔书写。
第二篇:明暗与立体表现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六册
明暗与立体表现
一、备课时间:2013年4月24日,上课时间:2013年4月29日。
二、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蔡永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方法,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完成一幅素描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古今中外的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重难点
如何利用 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
五、教学方法
启发法、观察演示法、情景创设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2、2b-6b绘画铅笔(自制炭精棒),3、对开素描纸(横构图)一张,几何体若干(根据学生能力选择难易)。
学生:
1、绘画专用橡皮(2b或4b)16开素描纸一张(教师做市场调查4开1元钱,4人合买每人0.25元)-小组合作式学习之绘画材料。
七、板书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一、决定物体表面明度的依据
二、欣赏优秀素描作品
三、教师示范讲解素描作品
八、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导入(2分钟):欣赏优秀素描作品(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2、新课:决定物体表面明度的依据(3分钟)
教师:①物体与光源的远近决定决定物体表面明度。
②光源的强弱,明暗色调不同。
③观看物体的远近感受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④物体本身的色彩、质地、肌理不同,明暗色调不同。⑤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学生:观看课件加深素描明暗变化的印象。目的:激发学生请自辨别的能力。
3、新课:欣赏优秀素描作品(3分钟)教师:①播放课件 学生:再次观看课件加深素描明暗变化的印象,以小组代表发言讲述感受,学生自评。
随评:教师补充点评(节约时间,点到为止)。目的:激发学生请自辨别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课堂讲述示范(10分钟)
①素描即单色画。
②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③一幅素描作品要通过:观察、构图定位(大的直线)点线面的结合、观察
思考、抓大型、观察思考、结构定型(较准确地几何体型)、观察思考、明暗调子(亮调子、暗调子、灰调子、反光调子、投影调子)教师边画边对着几何体讲解
随评:
1、这个过程速度要快、准、不要用橡皮,所以极其考验了教师的专业水品(建议绘画工具采用炭精棒)。
2、由于学生水平不一不要过于强调排线。
九、练习(24分钟)
学生:
1、完成一幅素描作品(临摹、写生均可)
2、临摹作品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不限,但是素描的目的要突出。
教师:巡回指导,辅助困难学生完成素描作品,发现学生优秀素描作品,及时当堂点评展示。
十、小结(3分钟)
1、展示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
3、总结经验提出宝贵意见。
十一、反思
这节课我用一节课时来完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效果较好,但是我在课后做了大量的课程整合工作,如:材料的市场调查,时间的合理安排(课堂示范),教师的基本功、难易课程的简化和增加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当然这些不是临时才准备的,而是我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这节我在课堂示范多用了一点时间,教师示范的优点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遇到停电还可以随机应变,起到预案的作用,最后的效果不一定好(由于学生的层次和能力不均衡)但是当我看到一幅幅稚嫩的素描作品时,也是值得欣慰的。最后说一句,不要去做有为教学准备而准备的美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的美术教师。
第三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八年级美术
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二、课业类型:
绘画技能课。
三、教学重点: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
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
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
比较、演示、观察、再比较。
六、教具准备:
1、WINDOWS 98以上版本操作平台。
2、课例软件。
3、石膏几何体数个。
4、射灯。
5、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6、投影仪。
七、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演示数张黑白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议论。
提问:“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有几种颜色?物体的光和暗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会这样答:“光的地方是白色的,暗的地方是黑色的。” 又问:“这样的画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很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如果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引入新课。平台显示课题:明暗语立体表现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灯光照射下的正方体”图例让学生观察,展示三个面的明暗变化区别。(如果条件允许,可加实物演示),通过观察证实,在没有灯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不大的,反之,三个面便显出明暗变化的层次了。
通过以上演示,教师进行小结:“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由于位置方向不同,受光程度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即明暗三大面(投影显示)。然后平台显示范图(用文字标明了在光线照射下的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位置图),并指出正方体的块面转折明显,所以明暗交暗交界对比比较强。
2、演示六面柱体。由于六面柱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多了一个中间面,所以明暗交界对比居中。
然后归结:“物体受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基本概括为:亮部、半明部(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即是明暗五调子。”(投影显示)
3、显示“粗糙与光滑的物体”与“固有色深与浅的物体”图例,教师针对不同的对比情况向学生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体的明暗变化关系,从而更好地去描绘对象,力求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三)课堂练习
临摹课文中的范图或进行写生练习。(视条件而定)
1、平台显示“明暗线条表现法”图例,教师分析: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投影显示)
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并讲解分析。
3、范画欣赏。
4、平台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练习,教师巡堂辅导。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情况
(五)布置课外作业教案
第四篇: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适用学段:八年级 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有倡议、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素描作品的欣赏,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能运用以学知识对素描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体会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明暗变化的规律及素描表现的基本技法。难点:如何观察物体,运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素描工具 学具准备:写生物品、素描工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 课前搜集相关素描作品、资料。导入新课:
(一)、●明暗色调形成的基本原理:光的照射使物体形成明暗色调。●明暗变化的规律:
1、光源的强弱及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2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3、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物体本身的色彩、质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觉不同;
5、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调子
●明暗调子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二)、欣赏优秀素描作品(课件、实物、学生收集),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学生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分析,说明明暗素描使用的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及塑造出的不同情境。明暗素描使用的材料:笔、纸、墨水、水彩等
(三)、利用课件、演示、不同技法作品的比较,师生共同分析现代素描的表现、构成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多种具有尝新意义的素描表现方法,例如拼帖放、电脑制作等。素描表现技法:
1、基本技法:竖排线、横排线、对角线、随意线、交叉线、斑点、块面等
2、薄涂技法
3、水墨技法
4、版画技法
5、电脑制作
6、综合技法
教师做适当的示范,也可让学生动手尝试。讨论:还可以有哪些表现技法?
(四)、创作步骤:(教师示范和课件结合)
1、描出一件物体
2、反复叠印,留出空间进行想象、创造
3、完成平面形象的组合、设计
4、运用明暗变化画出空间立体关系
5、修改完善
(五)、创作实践: 实践主题:
以学生所带的写生物品和照片、图片等为依据,运用明暗色调完成一件具有创意、有空间感、立体感的素描作品。也可进行想象创作。实践要求:
所表现的内容、形式、方法、工具、风格不限,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情感、意境等。
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注意在立意、构图、技法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
(六)、评价:
教师答疑、总结,鼓励学生的创作活动,提出具体希望,布置下节用具。学生展示作品,展开自评、互评,教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明暗的立体表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色调的基本形成及对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作具有一定创意的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学习,实践,了解明暗与立体表现的关系和素描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观察、创新、设计能力。难点:通过学习能够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导入教学
教师出示几张表现明暗调子的素描或黑白图片作品,让学生欣赏,以引起学生对于素描的方法表现物体的明暗产生共鸣。另出示几幅有着明显光影效果的黑白摄影作品。出示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二、讲授新知识
1、明暗产生的原因:光的照射(明暗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通欣赏范画、素描作品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
2、明暗变化的规律
学生观察光照物体,通过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观察感受,总结明暗变化的规律
学生归纳对物体的明暗产生规律的元素:
1、光的远近
2、物体本身的色泽(颜色)
3、观者的远近通过过教具(灯光照射石膏几何形体)的视觉对比,明暗表达的常用绘画方式:素描(明暗与立体的最佳表现手段是什么?)
3、素描的概念学习
素描的概念:用单一的颜色对物体进行明暗造型的描绘 教师示范:
用素描表达物体的明暗
(素描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形体与明暗关系)
教师介绍素描常用的工具:铅笔、炭笔、毛笔、钢笔、中性笔等,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本中的素描作品。教师介绍素描表现物体的基本步骤:(教师示范)
1、构图
2、打轮廓线
3、找明暗关系
4、深入调整、强调明暗关系 欣赏、分析作品
认真倾听,仔细观看,学习素描技法 临摹一张课本中的素描作品
展示、欣赏作品,学生互评、倾听老师点评
归纳小结 让学生体会明暗色调在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中的作用。素描知识、技法的学习
四、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作业,提出要求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强调物体的造型。动手练习,加深理解
五、作业展评
作业的点评 鼓励性评价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6、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影响明暗的元素: 明暗表现的步骤:
1、光的远近
1、构图
2、固有色
2、打轮廓线
3、画者的远近
3、找明暗关系
4、深入调整、强调明暗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 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 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第五篇:明暗与立体表现..1
明暗与立体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晓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运用明暗关系的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觉,增强学生的创作兴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在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明暗关系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物体的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播放课件),想知道素描作品是怎么表现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新课:首先我们先研究一下物体表面的明暗是怎样产生的(把石膏几何形体放在光源下,石膏几何形体呈现一定的明暗关系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发现明暗产生的原因了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一定的明暗变化
接下来我们观察,物体在光照条件下,离光源远近、光源强弱造成的物体明暗的变化;大家离物体远近的明暗的变化和物体表面积不同质感的明暗关系变化。总结,影响物体明暗关系变化的因素:
1、物体与光源的远近,明暗色调不同。
2、光源的强弱,明暗色调不同。
3、观者距物体的远近、感觉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4、物体本身的色彩、质地、肌理不同,明暗感觉不同。
5、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明暗色调不同。观察石膏球体,在光源下会有什么变化?
总结:有明有暗,明暗程度不同是逐渐转变的,我们把这概括为三大面,五调子。
三、教师范画(圆锥),给学生直观印象。步骤:
1、观察分析,光源的方位和明暗交界线的位置,以及物体的外形特征。
2、起形,画出大轮廓。
3、铺大色调 :三大面,五调子。
4、细致刻画。
5、调整
四、练习:画一幅素描作品正方体或圆柱;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