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7: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

第一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坚决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

一、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历史上的开明民族政策:

三国时,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员,对南中实行羁康政策。南中地区实际上已成为民族自治地区。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适应封建化的趋势,实行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政策,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结果既巩固了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统治民族的封建化。

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许多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唐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2)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

西晋王朝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内迁各族人民纳税、当兵,甚至将之掠卖为奴隶,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1)我国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它们一起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各民族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各民族共同推翻“三座大山”,创立了新中国。

2.我国为什么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2)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地位 含义

民族平等

指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首要原则 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

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的局面 重要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

意义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反面例子

民族矛盾引发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的悲剧给我们什么启示?

议一议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因为民族不团结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 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要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要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1.我国现行流通的人民币票面上都印有蒙、维、藏、壮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这表明我国()

A

坚持民族平等

B 坚持民族团结

C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D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A

2.(2009· 福建)1996 年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对口扶贫协调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闽宁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 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 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

D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D

3.2009 年1月 15 日,教育部发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学时。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 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 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④ 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B

4.(2010,宁波市模拟)2009 年7月 16 日,国家民委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民委负责人指出:依法打击新疆 “7·5” 暴力恐怖活动,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在我国,依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 我国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④ 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C

5.2010 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与其他各方面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是。这充分体现了()

① 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 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区域内部事务

③ 各民族都有权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 各民族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B

第二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模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完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树立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难点:如何把这一原则落实到学生行动上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设问:(1)歌中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民族概况?(2)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引导出民族原则并且书写本课课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讲授新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PT显示图片:俄罗斯车臣问题的由来

俄罗斯与车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沙皇入侵车臣,19世纪沙皇俄国征服了车臣并将其纳入帝国版图。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推行高压民族政策,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后又遭到屠杀。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人的民族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面对车臣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但俄军却遭到了失败。此外,此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经济设施遭严重破坏,整个车臣地区的经济倒退、萎缩。在1999年,俄罗斯又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充分利用制空权和高技术兵器,取得了车臣战争的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山区,与俄军转而进行游击战,并且不断地在俄罗斯各地制造自杀性恐怖袭击。

1.车臣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车臣战争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从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上,给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师点评、归纳。(1)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各民族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无论哪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贡献。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教师继续问:我国在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能否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师点评并补充。然后进行练习。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分配方案规定: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占总名额的12%,保证全国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个代表,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都有一个代表名额。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事业。

材料三:中央广播电台每天用蒙古、藏、朝鲜等16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分别体现哪些方面的平等?

(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设问: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吸取前苏联的什么教训?为什么?

学生应该可以回答出民族团结的原则及其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教师再问:我们国内有这样的困扰吗?你如何看待此事? 在学生稍作议论后教师播放拉萨一些藏独分子的打砸抢烧暴行。教师继续设问:那么我们国家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吗? 我们当前的民族关系还是团结的。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补充福建、福清与西藏的对口支援情况,让学生体会闽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展示图片:青藏铁路、全国对口支援西藏项目——大棚种植,带动藏族农民增收致富 设问: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

师:什么是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

结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师:在这方面,我国还做了哪些? 学生举例,师点评、归纳。课堂练习:

材料一: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13.76%。在此次全国政协当中,各族不分大小,都由自己的政协委员。

材料二:有关专家认为,“走西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经济往来与人口流动,大量旅蒙商的进驻,对内加深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蒙汉等民族的团结,对外打开了一扇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意义深远。

材料三:5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的建设投资和财政补贴累计500亿元,2007年与1911年相比,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6%。

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表现了什么原则? 生思考、回答,师点评。师引导学生阅读结合课本P7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思考:为什么雪域高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回答,师点评,归纳,并补充:当然这也和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等分不开的,这就是下面两个框题的内容。

过渡:处理民族关系需要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那我们在这方面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P74页探究材料,思考问题并发言,师点评、归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可见,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

本课小结:结合板书设计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我们要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板书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布置作业:有一天,一家穆斯林牛肉面馆来了一位客人,他要了一碗牛肉炒面,顺便打开自己带的一个快餐盒,里面是一盘刚烧好的红烧肉,正准备美美地吃一顿,面馆老板看到后,指着墙上的宣传画上写的“伊斯兰教风俗,外带莫入,谢谢合作”告诉他不可以在这里吃,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什么伊斯兰教,我们汉人都不信,你们太落后了。”老板很生气,坚决不让步,最后,他只好出去到别的店吃。

请同学们讨论这位顾客错在何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提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探究合作的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景材料分析、探究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提高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宋祖英《爱我中华》引出课题,然后设问:

教师设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何感想?(多媒体播放歌曲,屏幕展示各少数民族图片,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学生讨论、发言,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引导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通过音频导入,提高学生想学的积极性。【讲授新课】

教师设问:我国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是不是历来就是这种关系?我们来看看剥削社会时期,民族关系是如何的呢?有何区别?是什么因素促使改变的? 学生讨论,提问。教师归纳引导

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知道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并能用对比的方法体验新型民族关系的优越性。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组织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生: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根据自己的搜集资料的结果,介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贡献。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师: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1.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A、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如内蒙古大草原,藏族开拓的青藏高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开拓的“西域”等

B、共同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蒙族的畜牧业,维族的植棉业,藏族的寺庙等

C、共同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D、共同推翻“三座大山”

学生:结合p73探究学生举例,联系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通过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尤其是新课改之下的文综联系更加紧密。

教师:从优美的歌曲声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

学生: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2)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讨论: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不正确。虽然我国已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仍然存在,所以民族问题仍存在,我们更要处理好民族关系。PPT:引出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学生:各民族具有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依法平等履行相应的义务。

教师:民族平等的依据:

学生: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学生举例: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 PPT:民族平等的具体表现(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教师:民族团结的含义

学生:各民族在社会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民族的团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学生举例如:未处理好民族关系而出现的冲突:车臣争端、巴以冲突 2008年3月14日拉萨暴力事件(少数藏独分子企图制造分裂、危害人民的行径)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PPT:我国西部状况

教师: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小组交流发言: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课前布置同学们去收集相关资料,请每个小组推荐一条有成效的做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请用具体事实加以说明)

教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的几大重要工程吗?西部大开发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思考: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略)教师:(总结)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关系图)民族平等政治基础体现物质保证前提条件前提条件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物质 探究思考:为了真正做到“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呢?首先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内容,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并思考76页探究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概括、分组讨论、发言

三、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为什么我国能真正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主要有国家性质、民族原则、团结统一、法律保障

2、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探究一: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该抱怎样的态度?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的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

探究二: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批评这种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行为,对制造民族纠纷的现象要抵制,并团结周围群众与之斗争。教师结论:

(1)从思想上,要认识传承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

(2)在行动上,要与周围不同民族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对于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要警惕并与之斗争,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付诸行动。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果把民族关系看作一座大厦,那么各民族如同砖、沙子、石料、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民族平等即指各种建筑材料尽管成分不同、形式各异,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的建设事业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各民族要团结得像钢筋混凝土,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民族关系大厦只有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情况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每位同学要把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板书设计】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3)、新中华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4)、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原因

2、怎样巩固 练习:

中共十七届十中全会强调,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利益、社会的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表现在(B)

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再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C)①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21种民族语言,每年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教材3500多种,计1亿多册。这表明(C)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 ②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消除 ③ 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作业: 同步练习册《课堂达标》

第五篇: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公开课)

茂名市直属学校区域性政治教研活动公开课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茂名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政治组

柯玲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欣赏歌曲后,谈自己听了歌曲之的感想。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56个星座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国家因民族问题而分裂和解体,而我国却长期保持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呢?这与我国的社会制度是分不开的,与国家实行正确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新课教学】

课堂探究一:

1、歌曲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民族状况?

2、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

3、形成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C、地位: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教师小结: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重要观点,列宁说:“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和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说:“一切民族,无论大小,都处于同等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任何其它民族同样重要的。”民族只有大小、强弱之分,没有高低、优劣的差异,各族人民都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义务。

展示图片:历届全国人大上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说明了什么? D、表现:历届全国人大上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

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这是不是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平等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过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平等。(比如:汉族考生高考不能加分,考研究生也不能加分,而少数民族,即使是考博士,在很多政策下,在很多地区和高校,都可以加分;汉族绝大多数不能生二胎,而少数民族却可以生二胎,甚至三胎,在一些牧区,甚至可以生四胎„„)下面请大家看屏幕,阅读材料《波黑内战的悲剧》。

多媒体展示:《波黑内战的悲剧》

思考:波黑内战的根源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波黑内战根源就在于民族纷争,由于民族不团结导致内战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波黑民内战告诉我们民族团结与一个国家息息相关,维护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既要坚持民族平等,也要坚持民族团结。那什么是民族团结呢?

学生归纳:(2)民族团结

A、含义:是指在平等基础上,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B、理由: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C、地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教师小结: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但是目前仍然还存在着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大家分析下有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过渡: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总的来说,民族团结仍然是新中国成立将近60年来社会发展的主流。

课堂探究三:

世纪之交,在即将开始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时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符合我国实际,符

合经济发展规律,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大开发实际是民族地区大开发。

探究成果展示,分别由五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其课后探究的成果:西藏,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

(3)各民族共同繁荣

A、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B、理由: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C、地位: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小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那么大家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目事业的发展;②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从分利用民族地区优势;③发达地区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要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练习:连连看:区别三个原则:青藏铁路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反分裂国家法和民族团结,珞巴族人大代表和民族平等。

上面我们学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那么这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存在民族压迫,当然就不会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和团结也不可能建立在长期存在落后的差距上,经济是基础,如果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民族平等和团结就没有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那么为了真正做到“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呢?(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这种新型民族关系)

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材料:阿依古丽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她远离父母,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生活习惯存在差距,面临着种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这令远在南疆的父母十分担忧。

如果你是阿依古丽的同学,你想对阿依古丽的父母说点什么,帮他们打消顾虑? 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该抱怎样的态度?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的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

遇到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时,你会怎么做? 新疆东突恐怖分子:“新疆资源很丰富,如果我们从中国分离出去,不干活光靠卖资源就可以很富裕。”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批评这种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行为,对制造民族纠纷的现象要抵制,并团结周围群众与之斗争。

教师结论:(1)从思想上,要认识传承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

(2)在行动上,要与周围不同民族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对于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要警惕并与之斗争,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课堂小结】:再次插入音乐:《爱我中华》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果把民族关系看作一座大厦,那么各民族如同砖、沙子、石料、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民族平等即指各种建筑材料尽管成分不同、形式各异,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的建设事业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各民族要团结得像钢筋混凝土,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民族关系大厦只有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情况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每位同学要把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课堂练习】

1、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青藏铁路的开通

① 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和繁荣 ② 可以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③ 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 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0年安徽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 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 我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0年广东卷)2009年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5”严重犯罪事件,破坏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不得人心。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对其进行了处置和平息。这说明 ①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挫败民族分裂分裂活动的根本保证 ② 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③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妨碍我国民族团结的因素将不复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课后作业】

请搜集有关体现我国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材料或案例,最好是身边的事例。写一篇政治小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新型民族关系

2、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

3、三大原则的关系

三、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课程目标,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三维目标统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优先目标。传统的课程观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特点,其内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学生在初中已有一些接触,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政治课教育的德育功能显得更突出重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我把它当作贯穿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的用教材观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这就是,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进行变通重组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补充另外的活动或方式。本节课,我深刻感受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魅力。本框题第一目情景导入为西藏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设置了西藏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等三个问题,若要回答,必须用上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且涉及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因此我把情景导入设置为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并启发学生把歌词内容和民族国情联系起来,既亲切易调动积极性,针对教学内容也贴切。另外,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我还插入了一个课外探究成果展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相互协助,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及其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

下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精选多篇]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案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生活情境链接】以下是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的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

    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教学设计

    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教学设计 ★课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时:一课时 ★课型:授新课 ★教材地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关......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高三复习教案.§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45讲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大明宫中学李晓兰2017.5.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能力目标:我国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合集5篇]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和谐民族关系》新疆民族团结教案

    《和谐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教案 四(3)班 毛旭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7.5”暴力事件并结合个人生活实际,了解新疆的基本概况、明确我国的民族国情;通过材料,了解分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