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民族平等原则
【教学方法】采用文字素材、历史知识、歌曲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等。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民族的资料。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交流,本班学生基本具备我国民族概况的基本知识,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看待当前藏独、疆独等极少数分裂分子的可耻行为等尚认识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习,加深学生认识、理解。【教学过程】
宋祖英《爱我中华》引出课题,然后设问:
教师设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发言,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引导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通过歌曲导入,提高学生想学的积极性。【学习新课】
教师设问:我国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是不是历来就是这种关系?我们来分析剥削社会时期,民族关系是如何的呢?有何区别?是什么因素促使改变的? 学生讨论,提问。教师归纳引导
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知道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并能用对比的方法体验新型民族关系的优越性。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组织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生: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根据自己的搜集资料的结果,介绍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贡献。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师: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1.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A、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
B、共同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C、共同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D、共同推翻“三座大山”,创立了新中国
学生:结合p72探究学生举例,联系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知识,拓展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通过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提高学其知识综合能力,尤其是新课改之下的文综联系更加紧密。教师:从优美的歌曲声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
学生: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讨论: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不正确。虽然我国已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仍然存在,所以民族问题仍存在,我们更要处理好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学生:各民族具有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依法平等履行相应的义务。
教师:民族平等的依据: 学生: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学生举例: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教师:民族团结的含义
学生:各民族在社会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民族的团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老师举例如:未处理好民族关系而出现的冲突:车臣战争、前南斯拉夫分裂。(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教师: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小组交流发言: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课前布置同学们去收集相关资料,请每个小组推荐一条有成效的做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请用具体事实加以说明)
教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的几大重要工程吗?西部大开发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思考: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略)教师:(总结)
探究思考:为了真正做到“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呢?首先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内容,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并思考74页探究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概括、分组讨论、发言
三、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为什么我国能真正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主要有国家性质、民族原则、团结统一、法律保障
2、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探究一: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该抱怎样的态度?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的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
探究二: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批评这种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行为,对制造民族纠纷的现象要抵制,并团结周围群众与之斗争。教师结论:
(1)从思想上,要认识传承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
(2)在行动上,要与周围不同民族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对于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要警惕并与之斗争,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果把民族关系看作一座大厦,那么各民族如同砖、沙子、石料、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民族平等即指各种建筑材料尽管成分不同、形式各异,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的事业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各民族要团结得像钢筋混凝土,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民族关系大厦只有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情况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每位同学要把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板书设计】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3)、新中华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4)、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原因
2、怎样巩固 练习:
中共十七届十中全会强调,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利益、社会的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表现在(B)
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再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C)①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21种民族语言,每年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教材3500多种,计1亿多册。这表明(C)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 ②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消除 ③ 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作业:《课时作业》学业达标
第二篇: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教学设计
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教学设计
★课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时:一课时 ★课型:授新课
★教材地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关系直接关系国家 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也是我们处理和解决民族矛盾的有力途径,因此本框内容在整课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民族知识有一定了解,另外本课也涉及一些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这些都为本课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同学之间了解加深,具备一定协作能力。已初步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接触少数民族同胞的机会较少,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和关心不足,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其他地方尤其是本市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县的民族原则落实情况。★考情分析:主要是结合我国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具体事例,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重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教学学法:教师设问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教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了解人民政协是我国政党的组织形式。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由学生提前搜集近期国内外的民族问题争端的资料进行时事播报,引导学生明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材料(多媒体展示旧制度下西藏人民的生活 与解放后的现状对比),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在正确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内容,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时间允许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或提倡自主了解各民族服饰风俗等扩展其知识面)。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3-74页内容,思考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么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正确地民族原则
3、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4、(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师活动: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考加分制,这违背民族平等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注意:民族平等不等于消除民族差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但是事实上,我国还存在着民族差别: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也不能用强制的方式加以改变。对各民族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这是一个历史过程。
过渡:我国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团结局面,这就是民族团结。(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教师设问: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实例能说明我国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团结局面?
学生活动:展开简短的讨论,充分理解民族团结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师设问:是有人说,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因此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是这样吗?
学生活动:简短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教师设问:有人认为大部分汉族地区都比较发达且人口众多,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落后而排斥歧视,这是不对的,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应该有大民族主义思想,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过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不可能建立在发达和落后的差距上,经济是基础,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状况,民族团结就没有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可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显得尤其重要。(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注意:民族共同繁荣不是同步繁荣、同等繁荣、同时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也不是说要消灭民族差别。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济和地理知识探究阅读教材74页“相关链接”,思考材料说明什么?鼓励学生对于西部大开发重大意义的认识不局限于教材提示,提出有创意的见解。进而分析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应依靠哪些经济力量。
学生活动:弄清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说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靠自身努力、国家政策支持和东部发达地区帮助。(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由于已在前面的讲解中做过简单分析,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内容,思考分析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以及如何巩固、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
(1)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3)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4)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3)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青年学生怎么做?
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课后思考:针对探究活动提出的中学生可能面对涉及民族关系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总结、点评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要从中体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民族平等、民族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四)实例探究(1)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 维护民族团结 B.实现民族平等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D
★教学反思:
第三篇: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大明宫中学
李晓兰
2017.5.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掌握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从思想感情和认识上深刻懂得在党的领导下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形成了今天和谐互助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培养养学生要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深刻懂得没有党的领导,要把各民族团结成一家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早已形成共识,对民族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大多都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层面,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和民族的现状及服饰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再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和议一议 说一说等思维活动,让学生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在再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评总结下去实现本课的预设目的还是能比u较好的完成,相信学生对我国实行的三大原则和形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高一的学生在心智发展方面和初中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果教材和课外材料处理得当,相得益彰,情景创设理想,那么本堂课就能把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和情感升华发挥到极致,培养学生浓厚的爱党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分享天舟一号和C919将成功首飞的两条新闻,引发爱国自豪感,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新课教学】
步骤一: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小组活动:以采访和嘉宾的形式来谈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民族,生活在今天的大家庭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目的在于为认识今天形成的民族关系做好铺垫作用。
教师补充介绍最新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的总人口,数量最多的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及占比情况,并总结我国一直把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这个大家庭中,不离不弃,让学生懂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是温暖的,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
在了解民族关系之前,引导学生先了解中华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概念,懂得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识。
步骤二: 通过图解新旧中国的民族关系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形成今天这种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原因。
教师总结:从国家性质、阶级根源、三大原则、法律保障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等方面进行说明。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使得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一起奔向实现中国梦的航程上。步骤三:(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教师指明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没有一种智慧和能力,想要把大家团结成一家人一家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党和国家做到了,从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问题的学习
(探究知识脉络: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依据和表现;民族团结的含义、现状和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原因和措施。其中教师要点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的内容、介绍什么是对口支援的问题,在讲措施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明白边疆地区的发展需要输血和造血功能相结合,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易错警示和巧看关键词区分三大原则的教学环节,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在学习运用中减少失误。步骤四:课堂实战演练---第一部分设计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综合练习题;第二部分思维拓展两道题,(略)意在提高学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方法,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三大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突破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问题)步骤五:关于巩固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大小两个方面即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来探讨解决,懂得贵在践行的道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同学都是民族团结的宣讲者和践行者,要有这种责任和义务意识。【课堂小结】
步骤六:帮助学习构建知识框架,简要梳理知识脉络
民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处理解决即怎么做的问题 步骤七:为了充分发挥本堂课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各族人民的情怀,教师用三幅幅图片来引起情感共鸣,第一幅图片是用了各民族的全家福照片,看祖国的今天,采用我想说.....的形式各抒己见;第二幅图片用了大团结的照片,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幅图片用三句话来凝聚我们的美好祝福做结束语。(附
第一句:中华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放
第二句:祖国统一之花常开不败
第三句:祖国繁荣昌盛之花芬芳鲜艳)【作业提示】
步骤八:体现分层次 分类型的人性化设计
吟唱1-2首爱国歌曲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微小说或诗
(注:根据个人的情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
结束: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平安演唱)(学生可以跟着一起哼唱,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第四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提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探究合作的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景材料分析、探究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提高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宋祖英《爱我中华》引出课题,然后设问:
教师设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何感想?(多媒体播放歌曲,屏幕展示各少数民族图片,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学生讨论、发言,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引导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通过音频导入,提高学生想学的积极性。【讲授新课】
教师设问:我国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休戚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是不是历来就是这种关系?我们来看看剥削社会时期,民族关系是如何的呢?有何区别?是什么因素促使改变的? 学生讨论,提问。教师归纳引导
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知道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并能用对比的方法体验新型民族关系的优越性。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组织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学生: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根据自己的搜集资料的结果,介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贡献。
一、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师: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1.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A、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如内蒙古大草原,藏族开拓的青藏高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开拓的“西域”等
B、共同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蒙族的畜牧业,维族的植棉业,藏族的寺庙等
C、共同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D、共同推翻“三座大山”
学生:结合p73探究学生举例,联系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通过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尤其是新课改之下的文综联系更加紧密。
教师:从优美的歌曲声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
学生: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2)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讨论: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不正确。虽然我国已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仍然存在,所以民族问题仍存在,我们更要处理好民族关系。PPT:引出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学生:各民族具有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依法平等履行相应的义务。
教师:民族平等的依据:
学生: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学生举例: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 PPT:民族平等的具体表现(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教师:民族团结的含义
学生:各民族在社会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教师: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民族的团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学生举例如:未处理好民族关系而出现的冲突:车臣争端、巴以冲突 2008年3月14日拉萨暴力事件(少数藏独分子企图制造分裂、危害人民的行径)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PPT:我国西部状况
教师: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小组交流发言: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课前布置同学们去收集相关资料,请每个小组推荐一条有成效的做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请用具体事实加以说明)
教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的几大重要工程吗?西部大开发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思考: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略)教师:(总结)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关系图)民族平等政治基础体现物质保证前提条件前提条件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团结物质 探究思考:为了真正做到“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呢?首先同学们阅读教材76页内容,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并思考76页探究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概括、分组讨论、发言
三、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为什么我国能真正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主要有国家性质、民族原则、团结统一、法律保障
2、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探究一: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该抱怎样的态度?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的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团结。
探究二: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应批评这种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行为,对制造民族纠纷的现象要抵制,并团结周围群众与之斗争。教师结论:
(1)从思想上,要认识传承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
(2)在行动上,要与周围不同民族同学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对于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要警惕并与之斗争,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付诸行动。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认识到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果把民族关系看作一座大厦,那么各民族如同砖、沙子、石料、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民族平等即指各种建筑材料尽管成分不同、形式各异,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的建设事业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各民族要团结得像钢筋混凝土,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民族关系大厦只有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情况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每位同学要把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板书设计】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民族概况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3)、新中华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4)、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原因
2、怎样巩固 练习:
中共十七届十中全会强调,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利益、社会的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表现在(B)
①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1月18日再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C)①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②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21种民族语言,每年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教材3500多种,计1亿多册。这表明(C)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 ②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消除 ③ 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作业: 同步练习册《课堂达标》
第五篇: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情感目标
1.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学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三、教法和学法
引导启发法、实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明确我国民族关系)(1)回顾我国民族概况
(2)了解班级少数民族学生情况
2.畅谈民族
感受平等
导入: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 讲授要点: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在生活中有何具体表现?最突出的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设计意图:知识拓展) 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3.正反对比 理解团结
导入:西藏的发展和车臣战争
讲授要点: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 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民族团结的利弊
(设计意图:分析坚持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一带一路 实现繁荣
导入:一带一路(设计意图:了解时政)讲授要点:
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课堂练习:以下事例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个原则?(设计意图:巩固重点知识)
材料二 “感动中国”人物——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如今,逢年过节,不同民族的子女们都会回家团聚,围在老人身边„„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5.践行原则 履行义务(设计意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入:我国公民的义务
讲授要点:践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措施: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6.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每位同学都要把珍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课堂练习:(学业水平测试真题)(设计意图:了解学业水平测试难度)
7.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纲目式板书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