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

时间:2019-05-12 17: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

第一篇:小学语文-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

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 教育在线提供www.xiexiebang.com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全新的新学方法和全部的教学设计思想。我们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

一、分析教学目标(区分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设计有弹性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三、解决学习任务。

四、交流学习内容。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全新的教学模式 弹性目标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而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我们把它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为教学的改革开辟了新思路: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创设建设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认知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实现阅读教学从教师讲解分析变为借助媒体自主学习的转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模型,以供参考:

一、分析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在哲学上强调学习内容的自主建构,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理解,因此,无法预告设立学习目标。但事物也有其客观的一面,事物的某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达到共同理解的,所以,我们在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教学目标简单化的倾向,不能采用传统的行为式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应有一定的弹性、可变化性,如采用认识目标分类的层次来标识(掌握…理解…);其次,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应在真实任务的大环境中展现,学生在探索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该避免传统教学目标分析过分抽象、过分细化、过分分散、过分单调的逻辑关系,而应该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另外,还要区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支持学习者在学习中追求他自己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达到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则是学生自己确定的,它们往往并不一致。学习目标往往是多重的,不同学习者由于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其学习目标也不完全相同。例如教《黄山奇石》一课,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块奇石,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认识并列句式,能尝试 2、4两段合并成一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述说一段话,介绍两块奇石。

而我们通过自制的网页,通过网络让学生自己去查询资料,去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以及有关黄山、黄山奇石等课文以外的知识。这种方式,使得每个学生所得的内容广度、深度都不相同,即使在课堂教学后,得到的知识也不尽相同,我们制定了这样的目标,既考虑到事物客观的共性,也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兴趣、能力的不统一性: 1.解黄山(包括历史、地理、景点,没有统一的要求),介绍你所了解的黄山(学生可自己制作多

媒体配合介绍)。

2.知道课文所写的内容(黄山奇石),认识并列句式,感受奇石的神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后,写一篇介绍黄山的作文,可仿照课文的并列方法,也可用别的方法。可介绍你认为最有特色的,也可全面介绍。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阶段的深入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从教师机上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发到学生机上,以取得录象、幻灯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例如教《黄山奇石》一课,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镜头:全景式的俯瞰黄山,特写镜头展示黄山的怪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黄山奇特的松、流动的云、飞动的泉,展现黄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好,聆听教师的同步解说,从而产生为黄山的“奇石”起名字,想云攀登黄山的迫切心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对学生发送CAI课件,实现学习课文之前的导读激趣,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应当改变以往学生按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题思考既定问题,从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弊端。观看典山的全景画面的纷纷将需教师释疑的问题输进计算机:“黄山这么美,为什么作者是记黄山的奇石,而不把松、水写进去呢?”“黄山最有名的是„石‟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黄山的„奇石‟的?”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课文提供信息进行思考反馈的过程,同时也为以后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培育了动机。教师有选择地查看学生在计算机上提的问题,为下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又不影响学生自己自主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学习任务

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利用网络或到教师制作的网项上查找资料,解决任务。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1、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努力解决疑问。

3、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

4、联系旧知识,并认真加以思考。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学生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学习结果的差异,教师已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应注意:

1、设计学习资源

为了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智力模式和提出问题解决的假设,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可以以学习资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

2、提供认知工具 现代认知工具,主要是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上的计算机工具,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并可用其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替代部分思维,与他人通信协作等。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我们要学生围绕下列三个方面的任务来做:

1、当小教师,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黄山。

2、分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你喜欢哪些好句,课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描写黄山。

3、写一段描写黄山风景的话(长短、文体不拘)

四、写法、交流学习内容 学生自学后,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并由部分回归整体,即学生的学习顺序为整体-部分-整体。在《黄山奇石》时,我们在计算机上游览了学生对黄山的介绍,课堂上,就分别选取了几位从不同角度介绍黄山的同学来介绍,让学生能不同的角度看黄山,并从中知道可以从多方面看一样事物。

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句子、段落是读通文章的关键,通过交流,讨论和多媒体直观、动感、丰富的信息支持来完成对词、句段的领会。如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奇石”仙桃石”时,可以将画面锁定在仙桃石这一石头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描写景物的名字,并什么喜欢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一段话写得这么生动的比方。优美的文字,鲜亮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再通过讨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描写的生动。

另外围绕本单元学习重点,可将《黄山奇石》中的写作方法(并列)和第一单元所学的方法(总分)进行比较讨论。五:评价学习结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并不是用以支持学习者象镜子一样反映现实的,而是支持对富有意义的解释进行建构。但评价是应参照目标的,否则便会陷入无标准的虚无主义。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评价要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但这不能是评价的全部,更多的应该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

实践证明:”分析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学习任务-交流讨论课研-评价总结学习” 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内在潜能,有效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在掌握运用这一模式实施阅读教学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确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自主阅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学生通过一毓的自主学习活动,不仅仅完成这节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媒介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学习,懂得如何借助媒体工具去搜集、分析到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将知识内化,并实现自我反馈。

在实践中摒弃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操作学生看,教师指路学生走的现象,杜绝”师灌”,“电灌”,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明确教师引导的地位

在自主阅读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怎样才算最佳配角呢?课前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去进行教学设计,即教学目标分析、情景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借助媒体创造性地学习,而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协作学习,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自主阅读的核心,是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提供的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课件是学习的载体,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如《黄山奇石》课件依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要求,市制了图象资料、阅读提示等内容。图象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生动的材料,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资料部分包括黄山的由来、黄山与名人和黄山的各处景点等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各取所需,可以随时切入到相应的有关内容里。阅读提示提供了阅读的思路,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指向,在分析和归纳训练中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篇: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姓 名:单 位:宝丰县肖旗初中日 期:

潘 奎

2010年10月8日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中的形、情、境、趣等特点,为儿童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唤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感悟音乐的魅力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欣赏画面的精彩

小学课文中,文章有的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了三张投影片。讲课开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本堂课就这样在情景交融的气氛中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二、巧妙引导,提高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

造高效的课堂教学。1.演示操作,事半功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词句,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配合使用复合投影片。讲“去借箭时”,推上底片。投影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受箭时”,放下复合片,呈现的是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把投影片翻过来映出,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投影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引读,学生各抒己见的议论,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借助电教手段,既省时又省力,突出了重点内容。

.解疑释难,启发思维

《黄河象》、《琥珀》等课文,属于科普作品,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培养思维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于是我把阅读的思维突破点、结合点安排在假设—推测—成因—结论上。如讲《黄河象》一文,即采用变序式教法,先讲难点第四段(推测依据),再讲第二段(故事过程)。设计制作投影片(刚发掘时象骨架图),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投影,动脑思考:(1)发掘时为什么先发现象牙(2)骨架为什么斜斜地插入沙土里为什么脚踩砾石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地假设推想,再让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修正,不断完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成因及小结:先发现象牙是由于黄河象落水时曾抬头呼救过;从“沙土”和“砾石”可以推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是一条河;从“脚踩砾石”可以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在推测中,学生的头脑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比较、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直接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长文短讲,收效匪浅

讲《开国大典》时,我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发挥电教的优势。在讲“大典”过程中(第二段),用三张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资料片精讲这一部分内容。这样的讲解,烘托出大典的热烈气氛,使学生置身于开国大典的

三、提升情感,回味无穷

课堂结尾正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欣赏

如《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适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再通过配乐朗读又把学生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2.巩固升华

如学习《挑山工》一课,讲读后,放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条通向极顶的小径,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肩负重担,正弓着腰向上攀登。学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纷纷发表见解。通过热烈讨论认识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像挑山工那样,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顶峰。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地印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永远攀登的形象,这种印象对于学生以后踏上人生之路,将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们现在难以估量到的。

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要求,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考虑各层次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

学生自学的渠道,熟读精思;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学会对语言的感悟,学会对语言的积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就能教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利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大港七中 刘文升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带来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下,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走进语文课堂,极大的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舞台,语文课成了“独角戏”,学生则成了张开嘴巴的“鸭子”,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知识容量小,形式单

一、古板,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并不多;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快,影视作品、网络世界,都给了学生丰富的知识,也成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学生不愿意看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大话”的西游、“水煮”的三国,他们谈起来津津乐道,而对原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快餐文化正在侵蚀我们的社会,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教育行业,被毒害最深的也无疑是我们的学生。教育要发展,我们就必须守住正统教育这块阵地,把准确而系统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相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创新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形式下,如何在教学理念上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感悟,即便面对同一篇作品,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彰显个性,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呢,彰显个性呢?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而我们书本上的文字无疑是枯燥的,书本中的文章也多数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教师如果顺应潮流,合理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用最直观的声音、影像吸引学生,将丰富的知识带入课堂,将新颖的形式带入课堂,也势必会将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尽量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将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及时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比传统的板书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课上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语文教师不是杂家,而语文课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无疑可以为课堂增色,同时也使得课堂含金量提高,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增长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隆中对》时,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荆州、益州的重要,我在课堂上出示古代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城市位置的特点,从而理解夺取的必要,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诸葛亮,我出示了很多古人评价诸葛亮的作品,其中不乏像陆游这样的名人,让学生通过他们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全面了解人物,出示与诸葛亮有关的旅游景点图,链接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认识诸葛亮影响的深远,认识人物的历史意义,这些都是传统授课方式难于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动力。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谈生命》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先投影显示一棵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全过程,让学生观察,了解生命的规律,出生、成长、成熟、壮大、衰老、死亡,又出示一江春水由潺潺小溪,到汇入江河,逐渐壮大,直至汇入大海,期间有坦途行进的舒缓,也有遇到阻碍的澎湃,让学生朗诵相应段落,理解生命中既有坦途,又有险阻,让学生在亲临其境般的观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从而正确面对生命中的幸运与挑战,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存在大量的现代诗歌,而对诗歌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这固然和诗歌本身的特点有关,但如果有优美的朗诵来感染学生,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正确的审美,教师可以自己配乐朗诵,也可以下载名家的朗读音、视频,供上课之用,课后还可以动员学生制作自己的朗诵作品,开展评比,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小说和剧本,而单纯依靠文字来理解教学内容,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尤其一些国外的作品,往往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比如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中小小的一段解释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完整的观赏影片,再来学习课文中的选段,无疑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对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再编排课本剧,学生也就容易评判表演的好坏。在教读《孔乙己》、《打鱼杀家》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看了影片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学生由于受年龄、地域和阅历的限制,对很多不了解的事务需要形象而直观的认识,电化教学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给教师创造最便利的教学条件,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优化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直接的进行感受,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进行发散思维、多元思维,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联想、想像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这里没有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注意此人挖的几口井,有的只差一点儿就挖到水,有的相差很多,然后根据此漫画,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作。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几个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段段文字论述角度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五、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观察事物更独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与教师相比,学生因为接受新事物快,接受能力强,所以学生中不乏电脑高手,与其挖空心思禁止学生上网聊天、游戏,不如把学生吸引到课堂,让学生参与课件的设计,引导学生上网搜寻上课的相关资料,整理搜集的资料,引导他们钻研课本,制作个性化课件,甚至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亲自使用自己的课件,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就会摆脱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体会成功的乐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逐步解决学生上网“不务正业”的问题,两全其美。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参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求实效。

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求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好看,往往加上课件或其他的声音、图片、动画,结果因为操作不熟练或课件错误、设备故障,或者课件存在过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束缚住了教师的手脚,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其实,使用与否,完全出于教学的需要,如果是为了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而使用,不如不用,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等,不能只是单纯的使用,而应和所授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不是整个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是关键,千万不能去舍本逐末。同时,教师要对多媒体播放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有操作能力,以便应付突发事件,课件最好自己制作,或者熟练使用,以免课上自己难堪。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虽然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有很多优点,但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更不能因此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让老树开出新花。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尝试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让课堂有声有色,将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也走了弯路,认为没有课件、没有声音、图象就不是好课,不论什么内容,无论是否重点,都用课件来演示,把本应该用来钻研教材的时间全都花费到了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过成的设计,而在课件的设计上,挖空心思,使用花哨的背景,制作个性按钮,插入大量的动画和声音,力求让课件“看起来很美”,现在回想起来,感到了自己的幼稚,正是自己的画蛇添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语文是一门综合课程,合理利用音像资料,将其与文字结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所有的音像资料,都是为文本服务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对课件的使用,也应本着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毕竟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作秀。

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校园网为教师们提供了最好的备课平台,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丰富的媒体资源。网上奉行拿来主义,我也提倡老师们多挖掘网络资源,多找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资源、文字资料,甚至可以下载现成的课件,修改后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也叫与时俱进,希望大家多用电化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构想人教版新课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教什么,如何教,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如何安排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造成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使学生熟练牢固地掌握了字词、语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而对文章的思想、结构等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却比较欠缺。因而,这种授受式语文教学很难使学生发生学习迁移,即学生并未获得通过课文的学习而对日常语文学习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并且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一篇新文章或著作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解读,知识停留于表面,未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

陶行知在探寻民族教育之路的过程中,创造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的文化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陶行知强调“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绵延推广”。陶行知这一“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语文教学能力,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牢固系统地把握起来。

把学生培养成“小先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像教师那样宏观地概括和把握一篇文章的知识体系,总结归纳重难点,并且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最终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像教师一样熟练、扎实、系统、完整,并且逐渐养成一种语文表达和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的固化和内化。由此可提出一种新型小学语文教学构想——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

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一样,也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支持系统和教学评价。

一、理论依据 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学习和教学理论为依据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罗杰斯认为:“个体在其自身内部有着广阔的潜力可用于自我理解,改变自我概念、态度和自我导向的行为。”也就是说,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因此,罗杰斯提出“意义重大的学习是更个人的——独立性、自发的、负责的学习,创造力的释放,成为人的倾向”,即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而非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形成的机械、枯燥、被动的授受式教学。这种学习的“推动力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教师最终是顺着孩子不可阻挡的创造力潮流,而不是逆着它”。这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则成为促进者,起辅助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罗杰斯还强调“焦点主要是放在学习的持续过程上,……当学生已经‘学完所需要学习的东西’时,并不能说一个课程就成功的结束了,只有当他在如何学习他想要知道的东西上取得极大的进步时,才能说课程已经成功结束”。因此,教学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而有效的学习,并有能力呈现自己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语文“小先生”,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地教授给别人的能力: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授受式教学。这一教学目标,规定了其操作活动的程序、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和地位,同时还决定了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

三、操作程序

1.教学准备,明确方法

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教师的备课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总结归纳,既能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对文章的主旨精髓进行独立的分析、概括和总结,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能有效地将自己对文章的独特见解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明确地将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备课学习的方法。

通常,教师备课,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对于学生来说,重点是掌握第一个方面,即钻研教材,钻研其所学习的内容材料。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懂、透、熟。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经过这三个逐步深化的阶段。

懂:要对课文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弄懂、弄清楚。透:就是要彻底地了解课文的结构、重点、难点,并掌握知识的逻辑,同时运用各种学习资料,对知识进行补充,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准确完整。熟:这个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是,“对教材、教法以及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都能作全面而深思熟虑的思考、筹划与掌握,并运用自如,熟能生巧,能有个性地创造性地编写答案”。对于学生来说,这个阶段也是一个系统的阶段,是一个对各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的阶段。

教师要根据以上三个阶段的要求,向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心理状态,为真正的自学打下基础。这三个阶段的学习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提出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有付诸学习实践的动机和行动。

2.呈现学习材料,学生自学,教师启发答疑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丰富、完备的学习材料,支持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懂”,采用个人独立的学习方式,依照学习材料,独立地掌握字词、语句。第二个阶段——“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三个阶段——“熟”,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学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新奇的、独特的问题和想法,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就此在班级中展开讨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度,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启发诱导使学生自己形成答案,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答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展示,及时评价

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语文“小先生”,在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组织化,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与重难点,初步形成一套讲课教学的思路,能够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的基础知识,文章的结构内容,就某个重点问题进行的论述,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展示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课文进行汇总,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遗漏或把握不准确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教学展示能力进行评价指点,促进语文“小先生”的培养。

4.测验检查

上一步骤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是在学生完成某一课文学习之后进行的检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课文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通常拥有相同或相近的主题。因此,教师在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形成性测验,测验的目标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根据学生对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单元总结。

对学生的测验,要注重诊断性测验和形成性测验,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学过程日趋完善。

四、师生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通常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是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则认为,“很明显,正在成长和学习的人是这种教育中一股政治力量强大的势力。学习者是中心,学习的过程代表了对传统教育策略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主张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再是支配者,而成为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引导作用。“促进者提供一种心理气氛,在这一种气氛当小学习者能够做出责任性的控制。促进者还有助于不强调静态的或内容上的目标,从而鼓励对过程、对学习发生时经验的关注”。

语文“小先生”教学模式中师生角色类型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能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辅助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完备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学,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河南伊川县彭婆中心校范云鹏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VCD、DVD等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让抽象的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由接受信息到思维加工,形成心智技能,主动地完成知识点的挖掘学习。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VCD、DVD等电教手段应用的意义,作以简要介绍。

突出具体形象,加深课文理解。文字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学习推理;图像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两者结合,能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协调地发展起来,形成一种能力上的互补。如在进行《题西林壁》一文的教学时,先播放有关庐山风光的VCD,教师再适时提示,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其懂得“对比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调查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事物”。创设意境、营造氛围。中学语文课文中,许多文章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文字符号,只有正确地理解范文中的每一个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维,才能在脑海中再现事物形象,尤其对教材中的一些抒情性很强的散文,VCD、DVD电教媒体所产生的作用更是妙趣横生。

寻找自热美、表达现实美。电视解说词《从宜宾到重庆》说明了宜宾、泸州、重庆的特点,电视片在介绍地理知识时,插入有关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在说明重庆、宜宾的特点时,采用了拟人、抒情等手法,让学生兴味盎然,看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分析人物性格。在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关的章节,知道《杨修之死》是节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节,体裁是小说。知道本文运用插叙来组织材料,开篇写杨修被斩,把故事推向高潮,然后运用插叙揭示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发生的过程,展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从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变化过程,得出曹操与杨修二人的性格。调动思维积极性。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诱出其丰富的想象,启发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向深层发展。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诗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可以通过播放《董存瑞》《大决战》等VCD、DVD革命影片的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感人情节中,再联想“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无坚不摧的气概时,就很自然地领会了“黄河颂”的真正内涵。

学习表达技巧,提高写作水平。选择一些VCD、DVD为模板,可以让学生在立意与选材、线索与顺序、刻画与描写等方面得到训练。如影视故事片有利于学生的写人记事训练,风光片便于写景抒情,时事片有利于议论说理,科教片便于说明文的训练。这样的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VCD、DVD等电教手段,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益。

下载小学语文-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建构主义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从四方面阐述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雷雨》教学过程为例,体现电教手......

    利用图书馆资源,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

    利用图书馆资源,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 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小学 仲启强 【内容摘要】 我们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文字语言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省教育学会第22次学术讨论会科研成果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鹤岗市二十二中 徐边疆 2004、10、10 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徐边疆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内容]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恋 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语文电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优化”教学的过程,既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

    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论文

    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论文......

    巧借电教手段激活语文教学论文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幅较长、描写生动的课文,搞好这些内容的教学,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文章篇幅较短,语言优美,要想教好这......

    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教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扶沟县新村小学 郝美玲 摘要: 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小学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