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

时间:2019-05-12 17:1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

第一篇: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

结 题 报 告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它所关注的不是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简单增减,而是观念上的变革,即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学生是怎样学习数学的?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现象,注重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组织者;教师要承担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指导者;教师要充当学生数学学习的真诚合作者。让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交往与互动的合作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了“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的探讨。经过三年的反复研究和实验,使“合作学习”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化的高度,使其在“实践――认识――再实践”中螺旋式上升,让“合作学习”从“理论上探讨的殿堂”步入“实践的课堂”,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鉴于此,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因此我们课题组确立了《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极大帮助。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

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生本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中,只有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热烈讨论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分析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目前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合作学习的现状;

3、合作学习内容的分类及策略。分类: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2)以生活情境问题为主的合作。(3)以开放问题为主的合作。(4)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间;(3)正确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策略

(4)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5)有效实施评价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将其他老师的案例作比较,对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4、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各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5、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培训、宣讲阶段:课题组多次召开全组成员会议,进行了动员,依据自愿参与、责任到人的原则,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研制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再进行讨论修改,并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具体指导。方案计划出台后,全组认真组织学习,特别加强了对全体参与研究成员的理论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踏实做好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借鉴网络及《教育技术》、《湖北教育》、《孝感教育》、《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杂志》等业务杂志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与研究水平,鼓足参与研究的勇气与信心,坚定了事在人为的信念。

(二)实施、反馈、修正阶段:在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后,我们针对研究的问题,扎实开展了实质性的研究。这是一个艰难的阶段,也是一个五彩纷呈、蓬勃发展的阶段。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和健康发展,课题组突出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在实践中,一方面:通过创设合作学习的场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心向,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教学中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搭建交流的平台,展示探索的成果。

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课题组管理制度;开展各项竞赛,促进成员与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竞赛是教师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综合能力的大比拼、大展示,是教师相互学习的一个大舞台,同时也是深入本课题研究的推动力。课题组组织开展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教学比武活动、论文竞赛、反思评比等活动,使教师与课题组成员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挖掘。同时,数学课题组还开展了“同课异教”活动和“送教下乡”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总结分析,相互交流。每学年,课题组都要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发现问题,部署后段工作。这是一个实践反馈、深入探究的阶段,也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断发现新成果,不断激发研究成员的创新火花。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及时微调研究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给予了我们具体的指导。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叶尧城及孝感市教科院院长万新才亲临指导,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以健康、顺利进行。

(三)总结、鉴定、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课题组重点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系统地总结与反思探究过程中的经验,思考如何将本课题研究引向深入,赋予本课题研究更丰富的内涵。同时,将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将课题研究持续健康地进行下去。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实验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5年8月—10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初步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理论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三)正式实施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2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账。

4、请专家指导。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元月—2008年6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九、课题研究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目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3、研究成果

三年来,我们了解到该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包含的现代教育思想,该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基本策略和具体实施方式,简单认识了基本操作原则、程序和其思想实质。也曾先后到汉川市城关中学、实验中学、华严农场中学等学校听课或参加有关的会议,向有经验的各兄弟学校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更新教学观念。在兄弟学校同行的帮助下,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方面:

(一)通过研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二)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合作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地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三)合作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学生数学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开始向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辐射到班级管理、文体活动。如部分实验班已建立了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难事商量办”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涌现了一大批教师的小助手、小参谋,使班级管理向精品化方向又迈出了一大步。

(四)合作探究习惯初步养成,成绩显著。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在近几年的全国数学竞赛中,几

所课题试点学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独占鳌头。如汉川市城关中学2008的年有77人获奖,实验中学有41人获奖,华严农场中学有12人获奖。教师方面:

(一)合作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以前我们的教学,总是生怕学生听不懂,特别对于重点难点的内容,以为这部分讲得多,讲得透,就能突出重点了,实际上教师讲得多并不代表学生都能听明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局部训练,给学生以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学习材料的设计要体现精选,同时又要考虑不同的学生的需求。采用分小组合作探究,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力求做到练习的层次分明,既有让后进生能完成的题,也有能让优等生充分发挥的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张红华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搭学习的“脚手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寻找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铺设必要的步骤;针对学生学习的易错点和学习的新知识,重新设计局部练习。搭建学习“脚手架”是:先搭架、后拆架,最终要让学生能够“徒手攀登”。要学生能学好,那脚手架就得搭得好,刚开始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以为脚手架就是把一道题帮学生写上解,写上等号,加上括号,然后让学生去做就行了,并没有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去找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后来经过张红华老师的几次听课后的点评,才深知如何搭一个好的学习脚手架。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为例,张红华老师的引入设计是:

1、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画出表格,分别请三名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

2、猜想结论: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上述方程①②中x1+x2、x1x2与b、c有何关系? 生:

师: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方程③中x1+x2、x1x2与b、c之间的关系和上述结论一样吗?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 生:

3、归纳结论:

①一元二次方程x2+mx+n=0如果有两根x1、x2,那么x1+x2=-m,x1x2=n 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有两根x1、x2,那么:

这样让学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大家可以通过对比体会如何更好的为学生搭好学习的脚手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对重点难点进行循环学习,加深认识,先试后学,先学后教,循环向前,从后面的考试情况来看,教学效果非常好。但在具体操作中:

(1)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出现疲劳现象,此时可做适当的调整。第一,对于某些概念比较多的课,象几何第一册的部分章节,还是可以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变换一下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况中;第二,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互相竞争,这样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从疲劳中解脱出来,实验中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

(2)课堂上的训练,及时批改才能做到及时反馈,全班有五、六十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教师都要改到的话,那一节课下来,教师就只有疲于奔命的份,往往是有些题还没有改完,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了,只得留在下一节课去完成,教学计划受到影响。解决方法:小组学习方式,组长是成绩较好的同学,老师先改完组长的,然后由组长改下面组员的练习,并且组内进行讨论学习,这样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情况,应该注意的是,组长一般是成绩好的同学,未必能真实的反映全班的情况,所以教师还得个别检查部分其它同学的练习,这样才能真实的了解,也才能根据反馈来进行讲解。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让组长报告不同的错法,老师在全班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其具体操作步骤: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感,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我们的教师正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尹奎武副主任在课题学习活动时强调:要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的时机。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杨烈刚老师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上总结出以下规律: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③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周菊芳老师强调: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措施。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钟成龙老师的体会是: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张晓萍教研员指出:要注意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都能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每个成员也分别曾在各级和各类刊物上发表过颇有见解的论文58篇,并能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真可谓硕果累累。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操作体系。

组员们一致认为,所研究策略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少教师在总结中都摆出了一系列数字表明,研究与实践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效训练内容设置的要素是“小步距”、“分层”、“精而有效”;操作方式的要素是“先试后学,先学后教”、“搭学习的脚手架”、“局部训练”、“及时反馈”;实施的策略是“变换多种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是运用集体思维的学习,它能通过群体的学习思维活动制约和影响个体的思维。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开展学生间的互助活动。合作学习能利用思维互动的机制,使小组成员产生创造性思维。精心选择和重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展现知识产生和发现的过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适宜于发现探索,使学生自发产生合作探讨的心理需要,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要素。对于长期采用接受学习的学生来说,实行合作学习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训练。

(3)内容整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有针对性;内容整合紧紧抓住核心知识、技能,带动其它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内容整合对教师的要求高,工作量大,要加强集体备课、研究。

(4)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教学行为的策划,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初中数学教学四条基本策略往往不是孤立使用在教学活动中,它们往往是互相渗透形成合力,且它们的有效性往往受条件的影响,在操作上也应有一定的规范,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此外行动研究需以案例为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同伴之间的深层交流,提炼出来的原则、要素、策略才有生命力。

(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要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去研究;要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去研究。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三年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1、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的体系?

3、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深入的研究:

1、服务教育问题。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直面考试,提高考试水平,使课题研究的成果让教师尽快尽多地受惠。

2、资源利用问题。如何充分挖掘、发挥农村中学教育的优势资源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现有的教材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需开发一些校本课程。

3、队伍建设问题。师资问题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就本研究而言,师资培训主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知识的完善,另一方面是观念上的更新,尤其是要彻底转变在思想中,思维定势上是深埋在潜意识中的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观念。扩大进行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并且鼓励他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创造出结合学校现状,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模式。

实验理论指导老师:尹奎武(省立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副组长 汉川市教研室副主任)

课题负责人:周菊芳(汉川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① 统筹课题研究工作 ②编制课题实验方案 ③做好个案分析

④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

⑤写好实验的阶段性总结 ⑥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钟成龙(汉川市城关中学教科室主任)①做好课题的培训工作

②做好课题人力物力的调配工作 ③做好课题的评价

④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李宁(汉川市华严农场中学数学教师)① 编写好调查问卷 ②原始材料的整理归类 ③上好示范课

陈珍祥(汉川市实验中学数学教师)①做好个案分析

②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分析 ③收集整理课题资料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长期以来教学形式的单一,学习方式的古板在众多学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改的理念,使学生觉得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乐于参与,使我们的课堂能为学生提高能力服务,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要积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校在这次课改中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开始尝试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关刀中学

吴金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县教研室和关刀教育总支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申报的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审批,于2009年10月成功立项。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交各位领导审议,各位老师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育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

2、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编制的新教材留给了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许多教师对教学要求的定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还存在着诸多困惑,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通过作业来反馈、通过检测来评价,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在课堂中实现却十分茫然,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多,“满堂灌”或“满堂问”,探究中过多帮、扶,使学生养成了过多的依赖性,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

4、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约50%的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在家的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纵观近三年中考数学成绩,2007年我校参考生科平52.7分,居全县第18位,2008年58.6分,居全县第13位,2009年三率和位居全县第9位。再看本届初二,我们抓实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质量又有巨大进步,2009年秋季期中全县调考,与本届初三同期相比,人平分从50.8提高到68.5,提高了近18分。进步虽然如此之大,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仍有较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不断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需时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师生。师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性存在,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和平等的,这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2)关注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探索、增强意志的过程,是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各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断成长、提升的过程。(3)关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追求,是一种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课题研究现状

1、目前国内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变量,即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及特征;(2)过程变量,即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效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3)结果变量,即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设定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检测的教育成果。

2、省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也一直未停止过研究,但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1)功利化——把提高分数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尺度

(2)形式化——关注短暂的、显性的,忽略滞后的、隐性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目标

1、把握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与规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努力建构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尽可能科学、客观、具体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

3、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促进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转变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科学而有效地引领学生向着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求,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探求目标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六、课题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1、基本内容

⑴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⑵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⑶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⑷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⑸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⑹如何设计课堂练习⑺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重点

①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②有效利用教材

3、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

七、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⑴课题领导小组:

长:罗子雄(校

中高)

副组长:吴金品(副校长

中二)

谭亚斌(教研主任⑵课题研究小组:

性别

出 生年主 姓

专业职务

月 中一)研究专长学历

者 夏显平吴金品 方龙祥 周红雨 王荷艳 刘瑜 谌华琼 程佼 吴玉明 谭三雄 夏增 罗志华 廖建明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1965-2 1974-11 1977-7 1976-12 1976-2 1977-8 1979-1 1979-11 1971-8 1960-7 1979-9 1969-5 1972-1

中学一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 中学一级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本科 大专 本科

⑶课题组人员分工

罗子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吴金品: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报告的撰写。谭亚斌: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 子课题分解:

方龙祥、刘 瑜——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王荷艳、谌华琼——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周红雨、谭三雄——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夏显平、吴金品——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夏

增、罗志华——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吴玉明、程

佼——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廖建明——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2、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和自筹

八、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法 ⑴建立学生档案

采取调查、座谈、测试、比较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行跟踪管理。⑵开展评课活动

课题组成员人人主讲研究课,当堂测试,课后集中评议,并征求学生意见。⑶撰写教学心得

课题组成员重点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开展课堂教学,及时小结,形成心得体会。⑷分类整理成集

课题负责人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相关案例、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预期成果

序主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号

担人

要 设计申报(2009、5—2009、6)

有 效

方案

吴金品

阶前期实施(2009、9—2010、6)段

成后期实施(2010、9—2011、6)果 分类整理(2011、9—2012、6)施

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怎样营造和谐的数学

教学氛围

把数学和生活 结合起来 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练习设计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中 数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论文

教学案例

方龙祥 刘 瑜 王荷艳 谌华琼 周红雨 谭三雄 夏显平吴金品 夏

增 罗志华 吴玉明 程

廖建明

吴金品

序完

成时

号 2012年7月

最 终 研 究 2 2012年8月

成 果 2012年9月——2013年6月

最终成果名称

究 农

中 数

新 课

堂 教

效 性

报 告

中 数

新 课

课 堂 教

效 性

交 流

成果形式

论文集

总结报告

流 承

罗子雄 吴金品

吴金品

课题组所

有成员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罗子雄为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曾长时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和乡镇教研员,具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科研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担任我校校长近6年来,学校科研蔚然成风,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从事教学多年,大都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业务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夏显平校长多年以前就是数学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副校长吴金品近6年来一直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每期参与数学听课评课活动不下12节,2008年12月,论文《略谈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处理》获市级二等奖,2009年10月,论文《利用多媒体,课堂交给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周红雨、王荷艳、方龙祥、刘瑜多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充分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学教研成绩突出。刘瑜老师《巧用定比分点解决代数问题》、《乡镇普通中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第12期、《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年第12期上发表;2009年10月,周红雨老师执教《一元一次方程》参加全县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其他成员也都年富力强,研究兴趣浓厚。《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自申报和立项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即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调查学生,主讲研究课,撰写论文和案例共9篇,就“如何结合农村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如何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等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研究。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学校在多年来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共计40台,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还拥有个人电脑,这些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把一个班级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设计导学,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动态指导,探索课程习得的规律,引导学生在经历实践后,跳出来进行创造性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12

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通过什么样的教学途径才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的教学体会如下:

一、明确目标,合理分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由于在一个教学集体中,学生的智力、能力、学习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把一个班级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按照“异质分组”的方法,分成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相互督促、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形成小组学习的合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基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学习习惯较好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第二种类型为学习较为认真,可独立完成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第三种类型为动手能力较强但缺乏独立思考、钻研精神的学生;第四种类型为学习基础较好但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学生;第五种类型为基础相对薄弱且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其中,前两种类型的学生是物理合作交流课堂中的中坚力量,中间两种类型的学生是物理课堂中应该积极培养的对象,最后一种类型是物理教师和班级中学生重点帮助的对象。按照上述要求,教师可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6~7个学习小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工明确,有活动的组织者、发言人、补充员等,让每个学生都扮演合适的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当然,这些角色要经常互换,让每个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建立“分类”档案和“分户”档案,“分类”档案旨在研究各类学生,“分户”档案旨在研究每个学生。

二、精心备课,设计导学,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再由目标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编制符合学情的导学提纲,是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可以在导学提纲中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基础,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目的。另外,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由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所以在设计导学提纲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交流、质疑中将知识要点进行升华,并学会在比较中区别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三、因材施教,动态指导,探索课程习得的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意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根据物理课程章?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与“学”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有所得、有所悟。同时,也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培优辅差的“分”的环节。

具体来讲,在学生完成导学提纲、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课本内容,结合生活体验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间,特别是当学生的自主习得的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时,留给学生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2.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法的指导,如对实验的操作、探究的方法、数据的分析、结论的概括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习得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习得学习的方法和策略。3.教师在学生自主习得的过程还要注意对学习质量的监控。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容易出错的地方、精彩的地方等,以便在课堂反馈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实施某个教学环节时,教师也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平台交流,引领提升,升华课堂学习重点

交流是引导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反馈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提供平台和机会。课堂交流的形式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组内之间等,教师在期间起着组织、引领、解惑的作用,从而将课堂学习过程中习得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如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可以安排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学习情况、习得结果呈现给全班同学,教师总结、评价各组的学习,必要时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和讲解。在小组呈现结果时,可以按照导学提纲的顺序逐一汇报自己小组的合作交流的结果,对于每一个探索要求可以让其中一个小组主讲,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再充分发挥引导、点拨的作用,对各个小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困惑进行精细讲解,因为有时教师必要的讲解还是必要的。

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一步。因为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信息加工、编码、存储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将知识与技能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领提升,特别要侧重学习方法的总结指导,避免课堂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在经历实践后,跳出来进行创造性思考。

另外,在作业和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不能一刀切,要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才能提升练习效度。物理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它的作业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设置。通过归纳,我们可以将物理课型分为概念规律型、实验探究型、规律应用型等,但不管哪种课型,其练习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巩固基础练习(要求全班学生都会做)、进步提高练习(针对中等生而设计)和拓展深化练习(面向能力较强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塘中学 341100)

第五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 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 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 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 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3--2008.5)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 论文(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 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8--2009.12)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下载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总结报告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总结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感悟、品德的形成等任务,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进行,课堂已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一堂好课是学生心灵的雨露,滋润着孩子健康发展。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着力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在课堂优化理念的基础上,从物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全文5篇)

    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并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山西省平定县冠山联校洗马堰学校刘素芬 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傅华云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改革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主体参与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2、创设条件,提供......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