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19-05-13 03:0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第一篇: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造性

动手操作

数学实验

数学游戏

合作交流

经历数学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师对于教材的运用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这两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下教师不仅要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和丰富教材,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数学课课程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创建全新的学习情境。进行愉悦的教学。”同时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了赋予数学学习全新的、深刻的意义,新课程下我们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课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以人文为本”的新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捕捉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信息,为师生所用。

2、整合和丰富教材

整合和丰富教材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资料和训练能力的活动;删去某些枝节与次要的内容,或点到为止,不作探究;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以利学生自主探究;更换内容、例证和练习,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当教材资源提供的教学内容体现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当教材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利用已知探究和未知探究不够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补充、丰富课程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课本上依次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百分数与分数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的章节提到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把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圆》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教学。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1. 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有“经历”的自由,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敢想、敢讲、敢于创造。例如数学《简单统计》时,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学,然后民主推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问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的小组长?(举手表决)2. 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过程本来面目,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1(1)鼓励猜想、直觉。

①猜想。波利亚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就应当让猜想和合情推理有适当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猜想和合情推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呢?

②直觉。数学直觉是人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的思维形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观察问题,迅速把握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量有关系后,这时可鼓励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些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系列活动,实现“再创造”。

① 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等教辅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中去探究规律。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让学生猜想、直觉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和直觉。提示学生:借助直尺、剪刀等工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会发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平移或旋转等方法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的长度有关系,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相同。在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含义时,教师可以用沙、水等实物做实验:将一玻璃杯中装满沙后到出,然后在原玻璃杯放入一个乒乓球,将倒出的沙再装进起去,为什么会装不下了呢?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可用等底等高圆柱、圆锥性做实验。

③ 数学游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喜欢的活动场所故事,实物观察等方法外,还要引入数学游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例如:教学6的认识后,教师咳安排这样的游戏,每四人一组,在桌上画一个圆圈,然后4人轮流将6粒豆子扔在桌子上,其余人观察圈内和圈外各有几粒,让学生感受6的组成。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 以先鼓励独立动手操作,将纸圆剪拼成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证实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 3. 引导学生在生活经历数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到处都是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导入新课时就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或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例如:教学《圆》 2 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桌面、种面、车轮面等这些实物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几圆形的简单特征。除了将生活素材应用于课堂,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学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也可以调查自己的居民小区内,居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用统计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有了初步的体会,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有所感受,对数据的获得、分类、不同的记载方式以及简单的分析有了亲身经历,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实践能力和窗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心理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仅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课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以人文为本”的新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信息,为师生所用。

2、整合和丰富教材 整合和丰富教材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资料和训练能力的活动;删去某些枝节与次要的内容,或点到为止,不作探究;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以利学生自主探究;更换内容、例证和练习,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当教材资源提供的教学内容体现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当教材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利用已知探究和未知探究不够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补充、丰富课程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课本上依次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百分数与分数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的章节提到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把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圆》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教学。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1. 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有“经历”的自由,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敢想、敢讲、敢于创造。例如数学《简单统计》时,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学,然后民主推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问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的小组长?(举手表决)2. 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过程本来面目,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1)鼓励猜想、直觉。①猜想。波利亚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就应当让猜想和合情推理有适当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猜想和合情推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呢? ②直觉。数学直觉是人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的思维形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观察问题,迅速把握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量有关系后,这时可鼓励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些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4

一、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所以,在此背景下,作者就如何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情景自主动态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问题情境的展示,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认知结构、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数学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5.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数学内容的特点

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

5.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1)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2)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5.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数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

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5.4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

5.5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5.6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倡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场所。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中我也将这种理念融入教学。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学生基础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到课程结束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这种问题,我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配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较好地解决我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完成数学课的课程目标。任务驱动中要从多方面考虑活动任务的设计

1.1 任务内容的设计要有吸引力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为根本。在“三视图”这一课,当我讲完三视图的概念后,举出了一些实例问题以巩固知识,如实际生活中篮球的三视图,碗的三视图是怎样。再如,我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要求学生判断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并动手实践通过“搭积木”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结论。

1.2 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自身实际情况

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提出目的性强和行之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探究空间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数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在教学中,我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知识切入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分析总结出数学知识。

1.3 任务设计要体现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数学是人民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后将数学知识服务于实际生活。那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使之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增强学生兴趣和动机。在学生学会镶嵌知识后,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活动:学校的食堂正在改建,请每位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食堂的地砖和墙砖,提供一份设计草图。这个任务的提出,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让知识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更能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组合作学习

2.1 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差异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与计算。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动手,互相启发,加上多边形教学工具在学生镶嵌中组合出来的图形更形象、更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出答案,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止停留在找出一种答案,有的能找出3到4种答案,从而体现出了分层教学。在组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尽管合作学习和分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组织不好,其结果仍然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活跃,中等生参与机会少,个别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时刻想着所有学生的成功,善于观察和发现学习基础较差和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同时,采用组长轮换制、发言代表的推举和轮流相结合等教学制度,鼓励学习基础较差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尽其力,各显所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感到成功,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并努力争取成功。

2.2 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名组员互相促进,通过活动任务让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动机.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每个成员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同时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及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将原来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这种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需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做到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真正使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受益。

第四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越来越丰富,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欣喜之余,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一些问题依然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面对。

一、情境创设牵强附会

【案例】一年级《

6、7的分与合》一课,执教者这样创设情境:教师说:“星期天的早上,小云一家去儿童乐园玩。儿童乐园里真热闹呀,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小朋友喜欢的各种玩具。小云最喜欢五颜六色的气球了,于是让爸爸给她买了气球。小朋友,你们猜,爸爸给小云买了几个气球?”学生有回答1个的,有回答2个的,最后终于有人回答买了6个。教师追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反思】说了那么多,教师无非是想问6可以分成几和几。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教师竟然如此大动干戈!这些讨论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因此,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那种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复习导入打入了“冷宫”,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原型就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或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于是,花样繁多,内容生动,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案例中这种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也就包括在内了。其实,《

6、7的分与合》一课的情境可以这样来设计:“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6个气球,要请你们分在两只手里拿,你想怎么拿?”三言两语即可引出问题,根本无需大费周章。

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有益于他们理解、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案例】四年级《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上,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顿时教室里乱作一团:有的小组大家抢着说,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有的小组由一两个学优生在说,其余人就静静地当听众,或者忙自己的事……而老师却一副听之任之的表情。几分钟后,教师请组内派代表回答,学生站起来开口就是“我发现……”“我觉得……”,而不是“我们组认为……”。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初看上述案例,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似乎十分热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其实,透过表面我们看到了一个要害的问题:合作讨论是留于形式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很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优生占据着整个小组的发言大权,学困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部分学生过于表现自己,合作不够……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人员要以异质组成为宜,各层次学生搭配,以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小组之间以同质组成,要强化群体(小组)之间的比较,淡化个体(学生)之间的比较,真正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小组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小组的 1

积极功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其次,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展。正如专家所言:“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评判。试问:一个不会倾听的人,又怎能撷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呢?

三、赞赏言语滥用失真

【案例】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教师在介绍了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后问道:“请同学们比一比,黑板面和桌面,哪个表面大,哪个表面小?”一生答:“黑板面大,桌面小。”教师表扬到:“你真聪明,大家为他鼓掌!”众生边鼓掌边说:“嗨、嗨、嗨,你真棒!”接着,教师又问:“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哪个表面大,哪个表面小?”另一生答:“数学书的封面大,文具盒盖的面小。”“说得不错,表扬他!”“嗨、嗨、嗨,你真棒!”……

【反思】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于是,在课堂上我们能时常听到 “嗨、嗨、嗨,你真棒!”的赞赏声,时常听到“啪、啪、啪”的鼓掌声,时常看到回答对的学生衣服上贴了五角星……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而现在的教育则有了太多的表扬,哪怕学生只有一小点成绩、一小点进步。其实,过多的外在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课改提倡鼓励,是指要多鼓励学困生,看学生除了看分数外,还要多看其他优点,应多从内在激发兴趣。上述案例中,对于大家能轻而易举回答出来的问题,教师给予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而且千篇一律的“你真棒!”“真聪明!”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赞赏变得毫无感觉。

我们倡导赞赏,但必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要善于赞赏。赞赏应该针对每一位孩子。赞赏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曾有人这样说过:“赞赏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因此,教师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另一方面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赞赏应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教师应真诚的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若教师的赞赏失去了针对性、客观性、真诚性,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四、理念异化成为目标

【案例】一年级《9加几》的新授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计算9+4=?时,学生给出了这样两种算法:①把4分成1和3,9+1=10,10+3=13;②把9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数,从1往后数,得13。教师在肯定了这两种算法后,又千方百计启发学生:“可不可以分9呢?”于是,学生又得到了一种新的算法:把9分成3和6,6+4=10,10+3=13。

【反思】作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算法多样化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树立自信。上述案例中,教师直接将“算法多样化”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提出,课堂教学的目的异化为让学生直接想出各种方法。

课改鼓励和提出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但不是“教”学生算法多样化。一个计算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几种算法要看班级的实际,主要应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交流自己的算法,而不是必须要展示所有的算法。教材中出现的多种算法只是列举了学生可能的想法,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材中给出的方法,教师不需要刻意灌输给学生,否则有违新课改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初衷。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深入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

应当承认当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然是主阵地。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农民,战场对士兵,而且课堂对学生来说,不只是智育意义,更具有生活意义。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课程,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并且在课堂中体验着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势在必行。但无论是研究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还是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既然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改变教法和学法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课堂中的一些基本环节。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两个容易忽视的环节——导入和结尾

1、精心的导入——是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2、美妙的结尾——是学生掀起学习高潮,记忆深刻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俗不知,要下课没下课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的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二、提高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是组织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没有了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点燃不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应该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课堂的提问艺术和语言艺术是提高学生参与不可忽视的两个主要环节。

1、巧设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引发剂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皱春水”,还可“激起千细浪”,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就是设计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在这其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忘记了时间,也克服了疲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为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课堂上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教师的语言准确性、直观性、幽默性、节奏性——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把握课堂的兴奋剂

教师美的言语是影响学生心灵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努力研究教学教法的同时,也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提高自已课堂教学语言,使自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力、言之有美。

教师言语首先应体现出直观形象美,语言的直观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能使深奥的讲得浅显,能变枯燥的成为风趣。例如,在讲到溶液稀释时对:“PH=5的盐酸稀释到1000倍,为什么溶液的PH≠8?”这个问题,是教学难点,如果运用理论来阐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这样讲解:“糖水无限稀释,能变成咸味吗?”这一直观的启发,学生马上茅塞顿开。这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

教师言语必须准确明晰、简明扼要,这是教师言语的一种独特的魅力。科学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而教学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语言要精确,即精炼准确。而在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教学节奏愈来愈快,学生的主体

性愈来愈突出,对教师课堂语言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学言语的精度也必然加大,这就要求教师言语应该包蕴尽可能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内容。所以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努力将锤炼字、词、句、意四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力求达到这种境界:讲课中句句有用,字字精确,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字多余,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言语除了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外还应具有一种动态的节奏美感,像音乐一样产生一定的韵律。讲到主要的地方,就小声地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表达出情绪的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就让声音变得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迭伴随着感情的起伏,从形式上增强了语言的动态节奏感。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听觉疲劳,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幽默谐趣美在化学课堂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如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后我说:“同学们,上一届的一个学生曾经跟我说,老师,我对写化学方程式是情有独钟,我一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的内心就发出微笑,你看两分来了,两分到手了。”显然学生们对于这些熟悉的事情,又加上教师生动的言语、投入的表情,在愉快的气氛中就将知识牢固掌握了。这样的例子每一节课都可以适当适时运用,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老师,从而也喜欢上了化学。

三、两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好的板书和教态是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教师对化学知识总是不折不扣地讲明白、讲准确、讲完整,做到毫不遗漏地将化学知识“复制”给学生。学生也只好按照教师讲述的关键字眼逐一对照完成,这样的教学,教师确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去备课、授课,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极端的教法造成了所谓的“满堂灌”的状况。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他主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具体地说,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千万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位学生都收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做好统筹安排,高瞻远瞩。

下载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五“忌”五“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特别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好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实......

    感悟新课程,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感悟新课程,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下,数学课堂......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感悟与反思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感悟与反思 焦东路小学 李波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我在参加教研活动的......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精选)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胡慧芳 摘要: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方法也进行着相应的变革,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推荐五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

    实习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研

    实习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唐祥德,高正晖,杨柳,彭白玉11(1.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湖南衡阳 421008) ) 摘要:针对初上讲台的数学系实习生的特点,探求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