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4: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

第一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

多媒体技术以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此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和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语文教学相比,多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于是老师唯新是骛,无论是哪种课型,总以多媒体为要,尤其是上观摩课,总是用它赶时髦、凑热闹,因为这样容易获得好评。大有用多媒体取代传统语文教学的趋势。

然而,学生学问的长进、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的是静思凝想、潜心体会。学生要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价值判断和人文精神。这些,确实不是多媒体所能提供和解决的。然而我想,必要的反思和创造性的建设,更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肯定好的语文传统,也不能唯新是骛。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除弊兴利。

笔者从教十余年来,学习了许多优秀的语文课;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去进行一些尝试,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同行在语文教学之路上的探索有所裨益。

一、以揣摩语言作为切入点,润物无声,将学生情感个性的优化、思想境界的提升,渗透在文本的品读中,融合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任务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强调体验、熏陶和感染。

一堂不成功的比武课。内容是语文读本中“唐诗中月亮意象的鉴赏”。课件十分精美,有名家的朗读,有各种各样的月亮意象的图片;教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用精彩的语言详细地分析了古典文学中的月亮意象,整堂课就是一堂以“月亮”为母题的文学课。但整堂课很少有学生富于情韵的朗读,很少有教师对诗歌意境精到的讲解,尤其是讲到刘禹锡的名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时候,诗句背后的苍凉、感叹世事无常的意韵以及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深沉的叹惋意味,本应是教学设计的“抓手”,却被老师轻描淡写的放过。

朱熹论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叶圣陶先生主张“潜心体会文本”。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审美能力的提升,必须渗透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学生学问的长进,也必须体现学生的静思凝想、潜心体会中。我们要让学生从例子中读出体会,得到长进。阅读,博览诚然是重要的,但是我想,高中生的阅读,仍应该是一个玩味文本的习惯养成、仍应该是对阅读规律与技巧的掌握。

成功课如《我与地坛》。教者以两个问题作为课的框架:

1、幡然悔悟后的儿子的心中的母亲形象;

2、母亲给儿子的人生启迪。学生在前半堂课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去感受凝聚着作者血泪和思索以及悔恨的心理语言。教师在大半堂课中,只是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情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教师画龙点睛的讲授,一切都以语言的感受解读为切入点,课堂的气氛与作者深沉凝重的思绪合拍。课件简单,但结尾一段满文军的《懂你》,适在其时地将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高潮,自然,这时候我们教师已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学生已经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立足文本,抓住语文的灵魂,适当延伸拓展,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中学生的心理 1 特点,渗透与整合课程资源

语文是什么?有人说“语文即生活”。对于文本价值的发现要重视。如语文课异化为思想品德课、历史课、时事课甚至心理健康教育课。以热闹的课堂讨论代替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深入品读,以老师滔滔不绝的闲聊代替教师对文本的深刻体会,以随意的板书代替教师富于独创的教学设计。“大语文”一不留心就滑入了“没语文”。

语文的灵魂是什么?应是遵循语文教学的特质,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立足于语言文字材料,把对语言的感知、揣摩、品读放在首位,经由他们达到学生思想的升华、审美的愉悦、思维的发展。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学习的灵魂。

经典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讲。但如果紧紧抓住“文学即人学”这个理念,以把握人物的性格作为重点,以三个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登场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整合文章内容,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灵的律动。就是延伸,也是水到渠成的选择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围绕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有学生的质疑讨论、有教师的适时引导、有师生互相合作对文本全新的发现。多媒体的运用也紧紧围绕以上目标进行设计。在这样的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阅读文本的方法,教学在教师严谨而富于独创的教学预设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寻找教学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最佳衔接点。学生的心灵是无限丰富的,但也是需要正确引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潜移默化,让学生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新课程尽管看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妨碍我们深入钻研文本,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富于独创性地进行教学预设。钱梦龙说“学生与教师的平等”:教师眼中必须有“人”。师生在人格意义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地位、作用、学识上的平等。教学的互动,首先必须要以这样的认识为前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长达两万字,要教好,非易事。但教者从“十娘投江”这一最震撼人心的情节入手切入,同时,设计两个主问题:

1、十娘为什么开始不告诉李甲百宝箱的事情?

2、十娘为什么不携带百宝箱另寻出路呢?大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另外,诗歌般的导入语来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兴趣;用饱含情感的收束全文,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导入语:“爱情是美丽动人的,当美丽动人的爱情和美丽动人的女子一同毁灭时,我们心痛、叹息。潇湘馆内,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让多少人泪落悄然;清池之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让多少人临风惆怅;瓜洲渡口,京师名妓杜十娘秉绝世佳容,怀无价珠宝,又是一种怎样的惊心动魄啊!如此语言,加上运用多媒体中“十娘投江”的片段,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收束全文:

容颜如花似玉的杜十娘,真情如磐似石的杜十娘,抱住百宝箱,向江心一跳,我们真想喊一声:“不要!”可是,十娘也许以为她和李甲的爱情是一架天平,她希望两端放上的都是真情,她不愿也不屑附加上金钱的砝码。也许,十娘的一生也是一架天平,她在一端放上了真情,当真情倾覆时,她在天平的另一端,放上了生命。这样的结尾,相信是一条“凤尾”。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时候,并不要“谈讲色变”,而要学会讲,学会讲的艺术。如果,我们能在自读之前启发讲,重点地方着重讲,疑难之处明确讲,合作之中提示讲,总结之中补充提升讲,那么,就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能凸现教师的讲授艺术和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有时候,讲授还是表现教师本身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极好机会。师生的互动,也在教师精彩而中肯的讲授和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课中自然形成。

第二篇:点滴感悟

点滴感悟

一、有人说看动画片是幼稚的行为,可如果卡通片只能搏人一笑的话,那为什么唐老鸭、米老鼠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经久不衰?每部经典动画片都会阐释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轻松的氛围中给人以启迪。如《足球小将》、《棒球英豪》就告诉我们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坚持到最后一刻就会发生奇迹等道理。这比起家长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实际意义。

二、天才是心智比他人开发得较早的人。他们比别人能更考虑未来,存在忧患意识,从而更自觉学习。所谓先学者为师,我们与天才之间的差距在于掌握知识的时间先后。

三、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重你工作的结果而不看过程,这是现代人优胜劣汰的方式。但,自己更要注重过程而不必太在意结果,做到问心无愧,尽力就好。

四、当遇到挑战性的事情时,和朋友在一起常常可以使你勇敢的面对它。这是由于对朋友的信任可以转移自己的害怕的缘故吧。因为在一起而增添了勇气,这就是朋友的价值之一。朋友之间的贫富差别在于情的付出有多少,而不是金钱关系。不过,凡是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总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五、人为什么活着?我常在想这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为此,我的答案是:

1,人为体验而活。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体验生活,感受世间万物。人也就是在这些体验中成长起来的。

2,人为别人而活。这个说法乍听有点奇怪,但不难理解。一个人的存在就是生产东西,比如快乐、物质等等,为他人服务。但与此同时,他人也为你而活,所以不必感到不公平。任何一个人如果死了,总会有人伤心难过,何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千万不要藐视自己的生命。

以上是平时想到的许多感悟中有幸在记忆中残存的,若不再写出来,恐怕就要淡忘了。

第三篇:感悟点滴

感悟点滴

这段日子,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些许感触,总想写点什么。坐在电脑旁,缕着纷繁复杂的思绪,希望将实习旅途中的每一次感动,每一点快乐,每一丝成长记录下来,这样,当我离开钟楼,离开淄川,不管是穿梭于宁静的象牙塔,还是步入新的工作岗位,依然可以微笑着回忆那些青葱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我爱着这群警察,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也许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冲锋陷阵、除暴安良,但是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都说一种事物接触久了会厌倦,但是进入警院近三年来,每天穿着这一身藏蓝,看着大家齐齐“撞衫”,我却越发的喜欢。未进警院之前,看见那些穿着警服的警察们是崇拜,当自己着上警装时是忍不住的欣喜。而如今,我已经走过了崇拜和欣喜这些情绪,穿着警服,感受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穿上它,就等于背上了人民的平安,背上了社会的稳定,背上了祖国的安康。

曾亲眼见过一名民警连续两天两夜加班,两眼通红的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曾亲眼见过一名群众在派出所大嚷大叫,民警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劝说,曾听所里人讲过,一名民警在检查企业消防时企业主放出了两只藏獒……也许说起起这些事情,很多人都会说:谁让你们是警察呢。是啊,警察就意味着更多的奉献和付出,也正是这样,才让这支队伍,在一次次善与恶、是与非的较量中,在生与死、血与泪的考验中厚积薄发,无往不利,从而赢得最后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最坚挺的脊梁。

实习近平两个月来,对警察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不羡慕普通大学里的逍遥自在,也从不屑时尚女郎的浓妆艳抹。每天在电脑旁敲打着各种各样的文字,看着照片中群众一张张笑脸,心里总是暖暖的。虽说自己还不是一名真正的警察,但是那种“警察情结”却是越来越浓重,根植在心里,不动摇。又到了生机盎然的三月,又到了姹紫嫣红的季节。今天的我像一棵刚刚伸展枝丫的小树苗,在和煦的阳光里努力将根茎深扎进公安工作的土壤,努力汲取来自四面八方的甘露,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结出香甜的果子。在这些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悟的日子里,我认识了许多奋战在公安一线的民警,虽然短暂的129天实习时间在人生中不过白驹过隙般匆忙,但他们在我的心中却会刻下永生。

第四篇: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感悟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造性

动手操作

数学实验

数学游戏

合作交流

经历数学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师对于教材的运用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这两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下教师不仅要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和丰富教材,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数学课课程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结合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创建全新的学习情境。进行愉悦的教学。”同时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了赋予数学学习全新的、深刻的意义,新课程下我们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课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以人文为本”的新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捕捉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信息,为师生所用。

2、整合和丰富教材

整合和丰富教材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资料和训练能力的活动;删去某些枝节与次要的内容,或点到为止,不作探究;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以利学生自主探究;更换内容、例证和练习,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当教材资源提供的教学内容体现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当教材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利用已知探究和未知探究不够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补充、丰富课程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课本上依次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百分数与分数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的章节提到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把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圆》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教学。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1. 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有“经历”的自由,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敢想、敢讲、敢于创造。例如数学《简单统计》时,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学,然后民主推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问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的小组长?(举手表决)2. 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过程本来面目,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1(1)鼓励猜想、直觉。

①猜想。波利亚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就应当让猜想和合情推理有适当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猜想和合情推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呢?

②直觉。数学直觉是人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的思维形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观察问题,迅速把握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量有关系后,这时可鼓励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些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系列活动,实现“再创造”。

① 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等教辅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中去探究规律。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让学生猜想、直觉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和直觉。提示学生:借助直尺、剪刀等工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会发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平移或旋转等方法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的长度有关系,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相同。在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含义时,教师可以用沙、水等实物做实验:将一玻璃杯中装满沙后到出,然后在原玻璃杯放入一个乒乓球,将倒出的沙再装进起去,为什么会装不下了呢?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可用等底等高圆柱、圆锥性做实验。

③ 数学游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喜欢的活动场所故事,实物观察等方法外,还要引入数学游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例如:教学6的认识后,教师咳安排这样的游戏,每四人一组,在桌上画一个圆圈,然后4人轮流将6粒豆子扔在桌子上,其余人观察圈内和圈外各有几粒,让学生感受6的组成。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 以先鼓励独立动手操作,将纸圆剪拼成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证实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 3. 引导学生在生活经历数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到处都是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导入新课时就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去主动发现数学现象或提出数学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例如:教学《圆》 2 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桌面、种面、车轮面等这些实物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几圆形的简单特征。除了将生活素材应用于课堂,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学统计之后,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班上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也可以调查自己的居民小区内,居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用统计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有了初步的体会,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有所感受,对数据的获得、分类、不同的记载方式以及简单的分析有了亲身经历,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实践能力和窗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心理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仅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课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运用。”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变为教材的“创造者”,要转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以人文为本”的新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自己体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另外,教师要善于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信息,为师生所用。

2、整合和丰富教材 整合和丰富教材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改、换。增加引发学生思维的资料和训练能力的活动;删去某些枝节与次要的内容,或点到为止,不作探究;改变教材的呈现顺序,以利学生自主探究;更换内容、例证和练习,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当教材资源提供的教学内容体现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当教材资源对于学生自主利用已知探究和未知探究不够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补充、丰富课程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例如: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课本上依次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百分数与分数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百分数的章节提到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把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圆》这部分知识放在后面教学。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1. 营造“经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享有“经历”的自由,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敢想、敢讲、敢于创造。例如数学《简单统计》时,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学,然后民主推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问学生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的小组长?(举手表决)2. 提供学生经历数学的机会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过程本来面目,向学生提供“经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1)鼓励猜想、直觉。①猜想。波利亚认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就应当让猜想和合情推理有适当的位置。”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猜想和合情推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系呢? ②直觉。数学直觉是人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接的领悟或洞察的思维形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本质上观察问题,迅速把握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哪些量有关系后,这时可鼓励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这些量有着怎样的关系呢?(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4

一、

第五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点滴体会和感悟

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点滴体会和感悟

北厂小学 李庆明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 1.规划性。

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2.超前性。

在做教学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像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期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3.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指教学设计者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特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二、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落实课程标准,深入课改的需要

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那么教师要想走进新课改,首先要把课标的理念融会在教学设计之中,从教学设计中去体现课标精神。只有教师把课标精神落实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否则教师学习课标是一回事,备课又是一回事,教学设计还是老路子,那么,走进新课程就是一句空话。

课改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一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的突破。所以,课改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需求。

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或不善于课堂教学设计,目前在中小学并非个别现象。如有的课堂教学缺乏总体设计,粗糙而简单,无序而重复,因此教学时间用得多,精力用得多,而收效甚微。这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低、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正如某位特级教师所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间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间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当前抓教师课堂设计刻不容缓。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提倡个性化,而不能模式化。研究教学设计,是

不是会束缚教师,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呢?

诚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关键是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及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运动,取长补短,并非要求教师机械地编写教案。

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

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

三、新课程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

下表介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模块是主题单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形成的;模块不是线性的、断裂知识的构成,而是围绕共同的问题,以科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模块不是以“课”(包括时间长度及内容长度)为基本单位,而是以模块本身为基本单位,即不再认为地细分为“课”。

四、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3.研究个别差异

(二)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内容开放

过去我们讲“课本是一课之本”,现在这种观念已经陈旧了。现在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必须突破课本为中心的思想。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它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从教材以外去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2.教学过程开放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师设计教学往往是以上课、下课铃声为 的起点和终点。新课程设计必须突破这一旧框框,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它的基本框架是“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扩展”。教学过程开放包括:

3.教学问题开放

教学问题开放是指“在答案的回答方向上体现多元化特点,甚至无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从问题本身的角度出发,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做出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的分析,均视为正确的一种无严格界定方向的答案”。

这也代表一种方向。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一切以书本为限,一切以教师为准,教师主宰一切。这就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在课堂中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被统一的标准答案所扼杀!而新课程就应开放学生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大胆想。

(三)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凡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文化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四)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

(五)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而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这种区别将给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前者重视教学结果,是以知识为本位。而后者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而实现这种转移,教学设

计就应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就是说,新课程设计不是以做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仅仅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是把教材上的例题、问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走进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其问题的存在,可见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新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且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是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组织当中要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

五、怎样把握基于课程模块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以模块为整体,这与先前的以课为单位,或者以章节为单位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模块不再细分为一课一课的与固定的单位时间相对应的内容,而是以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36个课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要以固定的时间长度为单位进行教学。)

有没有必要将一个模块的内容划分为相对应的36个课时?如何划分?如何在模块的整体层面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的36个课时需要作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教学内容的实施。因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在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前,都要对该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保证该模块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2.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因为新的课程要通过每一个模块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不应该把与知识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划分课时的唯一依据,要充分考虑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以便在学生自主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实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对于整个模块的教学时间划分,较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内容不同的实现阶段,可将模块划分为几个单元(或主题),相应地也把时间进行单元(或主题)划分。

4.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使其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

传统的课表对同一学科的课时一般不连排,而模块教学的课表编排则要求有两节连排的课时,这是为了保证在有效、连续的时间内解决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的划分应该能作到相对独立的问题与课时的相对对应。

(二)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模块下还有较小的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单元的特点。因此,针对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应该怎样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呢?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单元的教学设计。

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有明确的主题

因为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划分单元的依据应该是对模块学习主题的分解,所以,分解的单元应该有互相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展开。2.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对单元主题的分解就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分析,分析单元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等,把一个单元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根据分解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情景和程序。3.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单元不同主题分别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三)基于模块的主题教学设计

实际的教学主要是针对主题展开的。针对主题的教学设计,既具有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又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课时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主题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主题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下列要点:

1.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其思想方法

主题的教学设计,不可能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讲授,或者说不只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有以相互联系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其思想方法。2.主题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

教学程序设计上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但应有一般的模型:从具体的案例引入→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讨,用一般的原理和基本概念来解释案例。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生活经验的介入以及学生主动的探究就成为必须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是寻找与学生已有经验(现实的生活经验、已有的间接经验等)密切相关的能够表达此模块主题的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可用于检索资料的路径,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法,并启发学生理解本模块的内在思想。

在模块教学中,如何寻找能够包含并简洁有力地体现模块主题的案例

是一个重点。3.问题串的设计

利用案例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问题串的设计,在情景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后,需要一系列的问题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为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的认识。在问题的设计中,学生已有经验的介入和问题目标的契合是关键。4.探究是进行主题教学的有效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

在主题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设置情景、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探究不是主题教学的唯一方式,针对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四)基于模块的课时教学设计

尽管模块教学主要是在单元和主题的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但是课时教学的设计仍然非常重要。如何进行课时的教学设计呢?

在进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做到: 1.探究性学习

从设计问题情景,到展开学习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动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方向。2.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提出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流程,监控学习进程,提供典型材料,提出共同研究的问题(研究角度),提升学生的认识。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要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有权利围绕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教师可以选择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方法---掌握学习模式

约翰.B.卡罗尔关于能 力货币性的概念之上,即以对学生能力的理解为基础。

旨在改善教师教学质 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的知识

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1)教学前的准备阶段。(2)教学的实施阶段。(3)教学评价阶段。

(1)把对一门课程内容的掌握分成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对这些教学目标加以分类;(2)根据各类不同 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完成一组相关的目标;(3)按照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教材,适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教学方面; 适用于有明显可测验性的课程,而非一些陶冶情操、提

并按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4)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先对深造进行一次诊断性测验,以便弄清每个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5)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按照适合他们自己的进度来学习,从而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高艺术修养以及需要学生具有较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课程;适用于长期的课程而不是一些短期课程或微型课程。

程序教学模式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 反射理论与强化原理。教给学生某种具体的技 能、观念或其他内、外 部的行为方式。

(1)直线式程序。(2)衍支程序。(3)莫非尔德程序。

(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即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应用于各科、各级教学中。不适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

直接指导型 社会学习理论和对有效与无效教学之间差异的研究而构建的。

实现学生学习时间的最大化,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1)导向,建立该学习任务的框架。(2)讲解,教师对新的概念或技能进行演示性讲解或举例。(3)练习。

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对其进行高度的指导和严格的练习控制。练习活动是其核心。

运用于核心课程体

系中对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尤其有助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取得进步。

模拟训练型 建立在控制理论原则和模拟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在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游戏中进行学习活动,让学习者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1)导向。(2)对参与 者的培训。(3)参加模拟训练。(4)学生对模拟训练的总结和问询。

首先,模拟训练的资料来源应当是多种途径的。其次,针对模拟训练操作程序的四个阶段,教师应起到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任务类型。

能运用于很多课程的学习中,如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的知识。

下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点滴感悟[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悟新课程

    感悟新课程 安阳市东南营小学张 琳 琳春去秋来,走进新课程已经几年了。从刚开始的“雾里看花”到现在的“拨云见日”,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课程给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点滴生活感悟

    用宇宙大局的观点看世情,看人,看物一切皆渺小,用居高临下的角度看问题,一切皆不是烦恼,拥王者霸气,具男子气概,包容天下事,迎难事攀高峰,我就是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信心足,目标远,我定能实......

    感悟点滴幸福

    感悟点滴幸福 幸福,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一种简单而又微妙的感觉,是人们一生的追求,是我们说不出的感受,但她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题记 又是一年阳春时,虽说这是一个乍暖还......

    经典摘录及点滴感悟50条.

    经典摘录及点滴感悟50条 ——读《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李炳亭著) ■/齐家兰 1. 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摘自《......

    家长会点滴感悟

    家长会点滴感悟 陈珂 5月19日,我们学校举行了家长会,家长会的主题是是家校共育,培养自主合作能力,、目的是通过这次家长会向各位家长展示我们学生自主管理下的小组合作的成果,......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感悟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最终定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点滴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

    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学习体会 桂果中学 朱卉川 今天听了我校赵勇主任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的讲座,收获很大。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