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18:1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篇: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个4分)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 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P196

10、元认知策略 P191 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P111 问题解决分为几个阶段?P115——118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六、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第二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期成绩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5)者虽然

是以自己

界的理解

调学习的教学设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解答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3.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二)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1.考核知识点: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心理学技术

2.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3.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三)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四)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五)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六)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第三篇:2013春《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1——4章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个3分)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充分了解记忆内容的含义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记忆活动。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理学习与概念学习有很多共同点,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与原理学习,但由于原理比概念更加复杂,所以原理学习不完全等同于概念学习。

10、迁移;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得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参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作作用的过程。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题: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小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

2,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

第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 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有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法的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既第一次遇到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化或组合

(3)问题一旦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或规则就储存下来,并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很多,既有情境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个人因素。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话2,能利用细微的线索3,动觉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

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1)品德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2,应用[道德两难伦]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规模(1)前习俗水平(0----9岁)(2)习俗水平(9----15岁)(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统列位的系统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个体的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创造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小学儿童的人格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其创造型人格品质的培养。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主动的、痴醉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有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多鼓励学生自由创意,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生产性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的进行练习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

第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行为主义或综合性的目标设置都是跟着眼于对已经达到的结果进行考察,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4、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为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决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也就是教学的环境。、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进行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1成就目标的含义、2成就目标的内型、3成就目标对认识、情感的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1好奇、2兴趣、3愉快、4焦虑、、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1把我愉快四因素(任务完成、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技能挑战),2明确挑战性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

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课堂规范、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1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2、教师的移情

3、教师的期望

4、教师的焦虑、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1与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培养学习兴趣、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3成就动机训练、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1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的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A B C 2.A B C D 3.A C D 4.B 5.A B C D

6.A 7.B D 8.C 9.D 10.A B C 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

1.√ 2.√ 3.X 4.X 5.√ 6.X

四、简答题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注意:如果本题改为论述题,则答题一定要联系实际恰当地进行阐述。

六、论述题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师角色适应2师的角色内容3教师的角色期待5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6教师职业生涯中心理适应问题

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5)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1学习动机 2动机与目标的关系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4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第四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期成绩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P321

第五篇: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范文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 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 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熟练等。智力的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多进行的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映生成器和反映器组成。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程八个相互关系的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加涅指出,在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 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策略,它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一下四个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寻求解答的方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4)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1)有关的知识背景: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

(2)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认知特点如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认知方式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反省性等,对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影响。

(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4)另外,还有酝酿效应。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放一放,转而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样做有时不仅不妨碍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在放松之余,出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情况,使问题较快地得到解决。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答: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如打字、射箭),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表现为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省略、高度减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第三,活动队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映的连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比如,小学生心算、写作文等智力活动,总是依赖数小棍棍或手指,从依赖笔算、看图说话,逐渐脱离外部动作(动手、动口)而依赖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真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熟练操作可以借助专门仪器和设备,通过人们完成工作的速度、准确性、协调性、反映时间、应变性等指标来测量,也可通过熟练化操作所反应的特征来衡量。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答: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答:道德意志是指人在完成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成分。它主要表现在:道德动机能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机;能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出的行为决定。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将自己的道德动机付诸实现。而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多有的措施,都应该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答: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该理论认为:第一,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第二,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第三,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4多利用原型启方,发展类比推理

5头脑风暴法

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7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1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2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三3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3、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4、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

教学目标设置的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4、个别化教学: P259 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 P263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 P281 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 :好奇、兴趣、愉快、焦虑。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教师的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

(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的方法:确定表现的而非结果的目标;确定挑战性的而非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现实的而非非现实的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

(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1)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7)加强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 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P260

4、成长记录袋 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下载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76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8

    《儿童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实验法是......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共五则)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

    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3章)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BABBDCACCCACBC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BCABD AB......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电大教育本科《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1)量的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 (2)质的研究方法:观察......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第7—9章)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5分)1.自我实现需要答: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4 心理学作业 1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

    2015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

    电大本科【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最新)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形考作业一: 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个性心理 4、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