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 小学自然 水的浮力教案
第5单元 沉与浮
1、水的浮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在水中,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2.知道物体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收到的浮力就越大。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数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堂课学生对浮力的实验探索,进而引发学生对浮力在生活中的利 用的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方便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难点: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课前准备:
水槽、泡沫塑料块、钩码、细线。
四、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
通过回忆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的物体的沉和浮,激发学生探究物体沉浮兴趣。
(二)体验水的浮力
(1)同学们,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一块泡沫塑料,请分别把它们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检查。
(3)分组实验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并汇报实验结果。
①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②用手按浮在水上的泡沫塑料,有什么相同的感觉?(学生会说,泡沫塑料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会感到有一种力等等。)
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验说明什么?(在这里,学生会说,泡沫塑料在水中会受到一种向上的力。)
(4)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板书课题:“水的浮力”,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三)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1)提问:同学们,老师将一个钩码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放入水中的钩码是沉还是浮?(学生会说钩码会沉下去。)
(2)学生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
(3)钩码在水中究竟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水槽、弹簧测力计、钩码),研究下沉的物体究竟是不是受到了水的浮力?(4)实验要求: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记录在活动作业;在测量钩码浸没在水中的“重力”,记录读数(提示钩码不要接触水槽底部)。计算两次读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毕,抽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其结果。
① 钩码在空气中的读数是多少? ② 钩码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
③ 钩码受到多大的浮力,怎么计算得出?
板书:下沉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物体在水中的重力)④ 通过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6)实验小结:通过实验1和实验2,知道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也就是说:物体在水中,无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板书: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四)浮力的大小与什么相关
(1)提问:同学们,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学生会说跟钩码在水中的位置有关)
(2)钩码在水中浸没程度是否影响其受水的浮力变化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水槽、弹簧测力计、钩码),研究钩码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3)实验要求:用测力计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记录在活动作业;在测量钩码部分浸入在水中“重力”,记录读数(提示吊钩不要浸入水中)。测量钩码全部浸入在水中的“重力”,记录读数。用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它在水中的“重力”,分别算出两次所受浮力大小。
(4)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毕,抽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其结果。
① 钩码在空气中的读数是多少?
② 钩码部分浸入水中中的读数是多少? ③ 钩码全部浸入水中中的读数是多少? ④ 计算钩码两次所受浮力的值是多少? ⑤ 通过实验,你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5)实验小结:通过实验3,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的部分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板书: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水中程度相关)(五)总结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自主操作、自主实验,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充分运用水的这一特性,使其为我们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2)布置作业:在新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要为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课后自己思考:既然各种物体在水中都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六)板书设计
水的浮力
一、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二、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水中程度相关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浮力》教案新版教科
五年级浮力教学计划新版本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1,漂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我们可以感觉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如图2所示,浸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漂浮时,浮在水体中,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和方法:
1,学习使用弹簧秤来测量泡沫块在水中的浮力。
2,利用浮力和重力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起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改进的方法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了解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浮动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我们可以感觉到浮力的存在,你可以使用测力计来测量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度
使用浮力和重力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起伏。
【准备教学】
组实验一:精确量规杯1,泡沫块,木块,空瓶,船等物体。
组实验二:弹簧秤,大泡沫块,底部带小滑轮精细秤杯(共享),细线,记录表(教科书13)。
组实验三:在实验中基于两种材料,添加两种不同尺寸的泡沫块,记录表(教科书14)。
【教学过程】
一,感觉浮力:
1,观察泡沫块,木头,空瓶,小船漂浮在水中,用你的手指轻轻压船,有什么感觉?分别,塑料块,木头,空瓶压入水里,有什么感觉?
2,产生浮力的描述性定义:船和泡沫块对水的压力,手可以感觉到船上的水和泡沫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种力我们称之为水的浮力。黑板:浮力。
3,我们什么时候感觉到水的浮力?
4,生成教材12的浮力和重力图,解释图的意义。(当泡沫块仍漂浮在水面上时,它接收到与其接收的重力相等的浮力,并且处于相反的方向。
(设计:让学生 感觉浮力,是本课的基础。教师提供的一些物品可以浮动,让学生感觉,继续探索躺下基础的秘密。)
第二,测量一块泡沫的浮力:
1,讨论如何测量浮力:当泡沫进入水块时,它是否受浮力变化的影响?这个多少钱?我们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浸泡在水中的泡沫块的浮力大小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演示标准测量方法,解释地点的注意。特别是,要理解浮力的计算,你可以让学生在图表的第13页看到教科书,了解浮力等于真实的严重性。(之前水没有放入水中,然后测量塑料块的重力,然后用线拉出塑料块,使其进入水中一定位置,然后读取弹簧测功机的值块的重力是泡沫块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水浮力块的泡沫块,按照教科书要求测量三个条件,分别测量表中记录的测量结果(拉出尺寸和排水量)。
泡沫在水中 到浮力记录表(重量:牛顿)
一小部分的水
大多数浸在水中
全部浸在水中
拉尺寸
浮力大小 排水量
4,分析张力,浮力和排水量之间的关系,进入:(黑板)浸入水体积(水排),浮体越大,浮力越大。
第三,测量不同尺寸的泡沫块的浮力:
1,老师生产三种不同尺寸的泡沫块或三种不同尺寸的木材,让学生预测:如果不同泡沫块或木块的尺寸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浮力大小?
2,学生参考以前的活动测量方法,独立完成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关系大小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浮力 教案
浮力
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石头、乒乓球、橡皮擦、铁钉、测力计等。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PPT 这艘轮船可真大。钢铁制造的轮船这么大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上呢?
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生:有浮力
师: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呢?
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 3.浮力有没有大小和方向? 4.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师:下面我们先探究: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活动一
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呢? 生:不是
师:你认为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 生:......实验: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猜一猜哪些物体能上浮,哪些物体会下沉?并有小组长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1.小组讨论
师:填写完的小组请坐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
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 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乒乓球„„学生做动作)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怎么来验证呢?(做实验)师: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进水中,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
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实验前请个同学来朗读实验要求(朗读后)小组实验开始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 哪些是沉的了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塑料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上浮的 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
(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师:其实生活有许多像这样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那么谁能举例说说呢?
生:羽毛是上浮的物体。
生:树叶是上浮的物体。
生:锁是下沉的物体。„„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刚才的实 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题。
实验:为什么塑料泡沫等物体会浮在水上?
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塑料泡沫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跟着老师做:首先把泡沫慢慢的放在水上,轻轻的用手向下摁,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汇报:
生:当把泡沫往下压时,手感觉有一股力量。
生:用手摁泡沫感觉好难把它摁到水底,好像有一种东西阻止一样。师:松开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泡沫浮在水面上 思考:
师:这股阻止上浮的力量是什么?
生:浮力
师:你能说出浮力的方向吗 ?
生:向上
当塑料泡沫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浮力了吗? 生:受到了,是浮力让泡沫漂浮在水面上的。
教师小结。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师:乒乓球、泡沫是属于上浮的物体
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电脑上出示:
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要知道的问题呢?
生: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电脑出示: 下沉的物体是否也 受到水的浮力?)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呢? 先询问学生的实验设计
出示实验 要求:
(请学生读要求)
实验要求:
1.先称一称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并记录,再放入水中
2.然后称一称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并记录
3.填写完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友情提醒:
1物体要完全浸入水中。
2物体和测力计不能接触盆壁。3正确使用测力计。(手钩住测力计末端挂绳,读数时视线与指针保持同一 高度)
师:宝贝们,请记住友情提醒,现在小组实验开始
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
学生小组内汇报实验结果,填写数据。然后学生通过展示台展示解说小组的实 验单及发现。
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轻吗?
预设
生:还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生:我发现橡皮擦放在水中时,测力计上的指数由大变小了。
生: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不一样,在空气中会重一点,在水中会轻一点。我认为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对啊,因为石头、铁钉、橡皮擦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才会变轻,而石头、钩码、铁球都是下沉的物体,所以说„„
学生齐说:
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板书设计
上浮的物体 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 受到水的浮力
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第四篇:浮力教案
15、浮力
陈艳丽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浮力现象,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3)知道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的丰富多彩。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好处。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木块、石头、乒乓球、皮筋、钩码、铁钉、测力计等。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文彦博树洞取球》。
师:同学们,假如这个容器就是这个又弯又深的树洞,里面的乒乓球就是他们所踢的球,谁有办法取出这个球来呢? 师:对啊,这个同学的办法就利用了水的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课件同步出现)
二、新课:
1、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请你猜一猜,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请同学们先把表格填写完 ,填写完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石头……学生做动作猜想,)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轻轻地放入水中。(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了,那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面来对这些物体分一分类呢?(课前把这些材料的名字做成磁性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上浮的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4、举例生活中的上浮物体和下沉物体。
师:其实生活有许多像这样的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那么谁能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属于上浮的物体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属于下沉的物体?
5、学生发表实验疑问。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题。
6、实验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乒乓球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出示实验要求:首先把泡沫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你有什么感觉。按到水底,然后把手移开,你有什么发现?(谁来把实验要求读一读?)学生实验,师巡视,实验完毕后汇报。
师评价:你们真会说话:会知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同学们,下面我们以泡沫为例一齐来跟着老师再来感受一遍这股向上托的力,好吗?用手轻轻的按泡沫,感觉,有一股力托着手,我们再把泡沫按到水底,然后把手拿开,发现这个力是向(上)的!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吗? 师:也就是说,像乒乓球、泡沫、木块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在水中的物体都受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出示板书)师:乒乓球、泡沫、木块是属于(上浮的物体),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电脑上出示: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7、实验3: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师: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电脑出示: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受到水的浮力,或者不受到水的浮力呢?
出示实验3要求:(请学生读要求)
先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放入水中,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水中的重量,填写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听清楚要求了吗?先看老师示范如何称这个钩码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
师操作,注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填写数据。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填写数据。然后汇报发现。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轻吗?
师:对啊,因为石头、钩码、铁球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才会变轻,而石头、钩码、铁球都是下沉的物体,所以说……(电脑课件出示)
学生齐说: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是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
师:既然所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为什么乒乓球等物体就会浮在水面,而石头等物体就会沉在水底呢?其实这是因为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够大的原因,当两者重量的差是大于或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当两者重量的差少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时就会沉。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
8、浮力的应用:
师:水的浮力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人类很聪明,早在古代就有人利用了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了,请大家欣赏一个视频《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看完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沉在水底的铁牛捞上来的吗?
师:同学们,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事物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搜集到的资料。请大家欣赏。(播放图片)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四、拓展:
同样是铁,做成钉子就沉下去,做成军舰就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学生不会说,老师举例:你们猜老师手上的橡皮泥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老师把橡皮放到水中,有没有办法让他浮起来呢,:同一个物体,那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有的会上浮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大家回家后自己登录科学网站找答案吧。
第五篇:浮力公开课教案
《浮力》教学设计
执教者:王建宜 班级:初三年4班 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学情分析】
1、兴趣特点:初三的学生对物理已有初步认识,对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2、知识基础: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知识,浮力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3、认识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并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④能较为系统的运用浮力。【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运用方法论,快速过关浮力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浮力相关知识。
1、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A、称重法(受力分析)
B、阿基米德原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C、物体的浮沉条件 ⑴受力分析:浮力与重力(2)密度分析
二、浮力计算思路。
浮力的直接计算与受力分析的组合。
三、例题讲解。(见附件)
四、小结
五、作业
掌握知识,并完成配套练习。(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