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浮力教案示例之三
浮力教案示例之三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A.知道浮力的概念。B.理解物体浮沉条件。C.(1)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2)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3.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4.教学时间:1教时。5.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煤油。
(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5厘米的立方体红砖一块。(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P141图12-2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煤油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煤油中时,同样也受到煤油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
师: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均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如果浮力大于物重、浮力等于物重、浮力小于物重,物体将怎样运动?演示课本P141图12-3实验。
生:F浮
(1)容易混淆的几个物理概念(板书)
①“浸没”是指物体全部浸入(在)液体里,被液体全部包围。
②“浸入(在)”是指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里,部分或全部被液体包围。
③“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上,只有部分浸入液体里,V物>V排。
④“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并且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V物=V排。
⑤“上浮”和“下沉’”是物体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的过程,即F浮>G,物体上浮,F浮 (2)练习题 有一小球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小球时读数是40牛,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读数是25牛,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解析 小球挂在弹簧秤上放入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和弹簧秤的拉力(F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40牛-25牛=15牛。 3.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板书) 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用课本P142图12-4说明),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后、左、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互相平衡,为何还会受到浮力?(启发学生思考) 师自答:这是因为它的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上,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F下,向上和向下两个压力差就是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浮力,即F浮=F上-F下。 师问:如果把上述的正方体浸入其它液体,如盐水、煤油,甚至放在空气中,有无上述这种压力差的存在? 生:均有压力差存在。 师: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讨论) 师总结: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的浮力 F浮=F上-F下(板书) 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的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板书) 练习1 如图1所示的容器内盛有水,其中浸入了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A,A的底面和容器底面紧密接触(A的底下无水),A的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1米,求A受到多大的浮力? 解析 物体A没有受到浮力,原因是A物体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只有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没有受到压力差,故没有受到浮力。 练习2 如图2所示,物体A、B、C、D均浸入到容器里,且各物体均与容器的底面紧密接触,哪个物体受到浮力? 解析 由“压力差”可知,除A物体没有受到浮力外,其余物体均受到浮力。 三、小结 师总结:(1)什么叫做浮力?浮力产生的实质是什么?(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3)求浮力的方法有几种? 15、浮力 陈艳丽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浮力现象,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2)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3)知道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的丰富多彩。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好处。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木块、石头、乒乓球、皮筋、钩码、铁钉、测力计等。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文彦博树洞取球》。 师:同学们,假如这个容器就是这个又弯又深的树洞,里面的乒乓球就是他们所踢的球,谁有办法取出这个球来呢? 师:对啊,这个同学的办法就利用了水的浮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课件同步出现) 二、新课: 1、猜想物体的浮与沉。 师:请大家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请你猜一猜,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请同学们先把表格填写完 ,填写完的请举手。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石头……学生做动作猜想,) 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 出示实验要求: (1)、把材料轻轻地放入水中。(2)、实验后把结果填表格里。(3)、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将实验材料分类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些是浮的,哪些是沉的了,那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前面来对这些物体分一分类呢?(课前把这些材料的名字做成磁性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是的,像乒乓球、木块、泡沫这类是浮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上浮的物体,像石头和铁钉这类的物体叫做下沉的物体。(板书: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体。) 4、举例生活中的上浮物体和下沉物体。 师:其实生活有许多像这样的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那么谁能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属于上浮的物体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属于下沉的物体? 5、学生发表实验疑问。 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题。 6、实验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乒乓球等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出示实验要求:首先把泡沫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你有什么感觉。按到水底,然后把手移开,你有什么发现?(谁来把实验要求读一读?)学生实验,师巡视,实验完毕后汇报。 师评价:你们真会说话:会知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同学们,下面我们以泡沫为例一齐来跟着老师再来感受一遍这股向上托的力,好吗?用手轻轻的按泡沫,感觉,有一股力托着手,我们再把泡沫按到水底,然后把手拿开,发现这个力是向(上)的!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吗? 师:也就是说,像乒乓球、泡沫、木块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在水中的物体都受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浮力。(出示板书)师:乒乓球、泡沫、木块是属于(上浮的物体),也就是说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电脑上出示: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7、实验3: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师: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电脑出示: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认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认为不受到水的浮力的请举手。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不要紧,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同学们,那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受到水的浮力,或者不受到水的浮力呢? 出示实验3要求:(请学生读要求) 先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放入水中,称一称石头和钩码在水中的重量,填写表格后说说你的发现。 师:同学们,听清楚要求了吗?先看老师示范如何称这个钩码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 师操作,注意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填写数据。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填写数据。然后汇报发现。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轻吗? 师:对啊,因为石头、钩码、铁球在水中是受到了水的浮力,才会变轻,而石头、钩码、铁球都是下沉的物体,所以说……(电脑课件出示) 学生齐说:下沉的物体也是受到水的浮力的。 师:所以这个概念能不能只是对于上浮的物体来说呢?是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在原黑板概念基础上板书) 师:既然所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那为什么乒乓球等物体就会浮在水面,而石头等物体就会沉在水底呢?其实这是因为下沉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够大的原因,当两者重量的差是大于或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时,物体就会浮在水面,当两者重量的差少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时就会沉。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 8、浮力的应用: 师:水的浮力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人类很聪明,早在古代就有人利用了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了,请大家欣赏一个视频《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看完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沉在水底的铁牛捞上来的吗? 师:同学们,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事物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搜集到的资料。请大家欣赏。(播放图片)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四、拓展: 同样是铁,做成钉子就沉下去,做成军舰就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学生不会说,老师举例:你们猜老师手上的橡皮泥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老师把橡皮放到水中,有没有办法让他浮起来呢,:同一个物体,那为什么有的物体会下沉有的会上浮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大家回家后自己登录科学网站找答案吧。 《浮力》教学设计 执教者:王建宜 班级:初三年4班 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学情分析】 1、兴趣特点:初三的学生对物理已有初步认识,对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2、知识基础: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知识,浮力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3、认识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并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④能较为系统的运用浮力。【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运用方法论,快速过关浮力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浮力相关知识。 1、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A、称重法(受力分析) B、阿基米德原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C、物体的浮沉条件 ⑴受力分析:浮力与重力(2)密度分析 二、浮力计算思路。 浮力的直接计算与受力分析的组合。 三、例题讲解。(见附件) 四、小结 五、作业 掌握知识,并完成配套练习。(见附件) 浮力复习课 知识网络 重难点聚焦 1、能设计并进行有关浮力的小实验,会用测量计测量浮力,会画浮力的示意图; 2、能运用常见的器材设计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全过程; 3、浮力计算; 知识要点回顾 (一)求浮力的一般方法 1.压力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下、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2.称量法:,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 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称量的重力;这种方法还可以求出物体体积,物质的密度及液体的密度。 3.阿基米德原理法: 4.平衡法:漂浮或悬浮物体,若物体与容器底紧密结合,物体不受浮力。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对实心物体而言 下沉 上浮 悬浮、漂浮 下沉 上浮 悬浮 与变化前的的大小。 (三)液面升降:确定液面的升降,只要比较变化后的1.浮冰熔化后液面升降 (1)纯冰浮于液面,冰熔化后液面升降。 ① ② ③,如冰浮于盐水中,冰熔化后,液面上升。,冰熔化后,液面下降。,液面不变。 (2)冰中含杂质,冰熔化后,水面升降。 ① ②,若冰中有铁、铜、铝、石块等,冰熔化后,水面下降。,如冰中有木块、蜡、气泡,冰熔化后,水面不变。 ③,水面不变。,容器中液面2.漂浮在液面的“载体”,当把所载的物体取出放入液体中时,如下降,当时,容器中液面不变。 (四)几个规律问题 1.同一物体浮在不同液体中,是一个定值,都等于,此时 与 成反比(密度计原理,轮船浮在海中或浮在江河中,一木块分别浮在不同液体中)。 2.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浮在同一种液体中,为一定值,等于(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将露出液面部分切去,物体上浮又露出液面,为定值,等于)。 3.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变化等于物体重力的变化。 4.如图,细线拉力为T,细线断后,物体上浮至漂浮,浮力的减少等于细线的拉力T,即。 规律方法整合 1、浮力的大小可由物体的浮沉条件求解,如悬浮和漂浮,即 2、漂浮和悬浮时,尽管都是,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漂浮的物体静止在液体的表面上,悬浮的物体静止在液体内部或在液体内部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它本身的体积,而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它本身体积的大小。 初二物理教案 课题 课型 浮力习题习题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2:学会几种常见浮力题型的分析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浮力的计算方法 (一)称量法: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读出将物体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两次的示数差即为物体受到的浮力,表达式:F浮=G—F。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质量较小且能够浸入液体的物体,利用测力计可以很方便地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题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其示数为18N,若物体有 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求物体所受的浮力。(g=10N/kg) 分析:称量法测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解:物体受的浮力的大小F浮= G—F=18N—15N=3N 对应性练习1:一个重1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0.87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二)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3浮力的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几种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液gV排 例题2:体积为2m3的木块,漂浮在酒精中,露出液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求:木块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分析:由题意可知,浸在酒精中的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即可求出浸入酒精中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即可求出浮力。解:V排=2m3×(1-)=1.2m3 木块受的浮力F浮=液gV排=0.8×103kg/m3×10N/kg×1.2m3=9.6×103N 针对性练习2: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体积是620m3,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设地面附近气温是0℃,气压是标准大气压)g=10N/kg。 (三)平衡法求浮力 平衡法: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漂浮或者悬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物,这种方法利用的是二力平衡的原理,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可以在已知物体重力的情况下求出或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例题3:一个空心球,质量为0.2kg,体积为200cm3,如果把它投入到足够多的水中,问最后静止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顿?(g=10N/kg)分析:要求浮力,需要知道V排,但空心金属球静止时的状态不知,所以先通过比较密度来确定空心金属球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解:V=200cm3=2×10-4m3 空心金属球的平均密度球= m0.2kg3 3==1×10kg/m 43V210m252525 因为:球=水,所以,空心金属球处于 悬浮状态 所以:F浮=G球=mg=0.2kg×10N/kg=2N 针对性练习: 在水平地面上放一水桶,桶里装满水,轻轻向水面上放一段4kg的圆木,圆木浮于水面,求从桶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多少?圆木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 (四)压力差法求浮力 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方向向上,记为F向上)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方向向下,记为F向下)的差即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表达式:F浮=F向上-F向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形状规则的柱体的浮力的计算,因为形状规则,可以利用上、下表面积和浸入液体的深度,计算出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大小,进而计算出浮力。 特别注意:如果物体的下表面和容器底紧密接触,即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则物体不受浮力。 例题4: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体物体放在液体中,其上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强为p1,其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为p2,求物体所受的浮力。 分析 :已知压强,根据F=p·s求出压力,再根据 F浮=F向上-F向下 出浮力 解:物体上表面所受液体压强为p1 则:F向下= p1·S= p1·L2 物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为 p2 则:F向上= p2·S= p2 ·L2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p2 ·L2— p1·L2=(p2 —p1)·L2 二: 达标测评 1:一个铜球质量为4kg,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其重为35.5N,铜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g=10N/kg) 2:一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体积是2dm3,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1)木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大? 3: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在水中浸没时其示数为18N,如将它浸没在煤油中,其示数为20N,求物体煤油中所受的浮力(酒精=0.8×103kg/m3,g 取10N/kg) 六、教学反思:第二篇:浮力教案
第三篇:浮力公开课教案
第四篇:浮力复习课(教案)
第五篇:浮力习题教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