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今天我讲讲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
我们之前学过加涅学习层次分类。一共分为由低到高的八个层次。后来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他们看作是五种学习类型。加涅的学习结果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近年来辽宁考试居多,大分部以选择题方式呈现,所以备考时候还是侧重理解。
首先先来看一下按照结果分类,就是学完了你能干什么,有什么用。第一,是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语言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的结果是通过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言语信息也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事实的信息。比如:学习认识时钟。四季的形成。也包括有组织的整体的知识。比如天体的运行。
第二,是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分别来看一下,辨别,是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包括简单的辨别对不同形状,颜色物体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多重辨别,如对相似,易混淆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概念是对刺激进行分类,宁夏分部
nx.offcn.com
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这里的概念包括两类。一个是具体的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特征并对其赋予同一名称。比如麻雀和乌鸦,抽取本质特征叫鸟。另一类是定义概念。用定义表示事物及其性质和关系,比如说给物理学中的质量下定义。规则是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间的联合。比如自然科学中的勾股定律,什么定理这里都属于规则。高级规则也叫做问题解决。是指应用规则或规则组合去解决问题。辨别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智慧技能主要是运用智慧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比如怎么样把分数转换成小数。怎样使动词与句子主体一致。
第三,认知策略。
认识策略是学习者用以他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等。比如画出组织结构图。
第四,态度。
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采取的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孩子去幼儿园之后不怕生人。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比如听古典音乐的行为选择。有关个人品德方面,爱祖国,关注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
第五,动作技能。
又称运动技能,是指身体动作的质量(比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前三个属于认知领域。分别是什么,怎么做,怎么学。在区分一下智慧技能,是对外界符号信息的处理,强调外在的加工,而认知策略值得是内在的加工,内部的心理过程。态度属于情感领域。怎么看。动作技能属于动作领域。具体操作。这五种学习结果是不受学科限制的,比如语文和数学都会学习智力技能(规则).在体育和化学都会学习动作技能如操作。而且学习结果往往是综合的,在同一项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能宁夏分部
nx.offcn.com
同时学到不同的学习结果。比如体育,不仅学习打球动作技能,还能学习打球规则。智慧技能的这五种子技能是由低到高排序的。但是这五种学习结果是不存在等级随意排列的。是范畴不相同的学习。
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而从学习条件中可以告诉老师怎么做。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宁夏公职类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宁夏公职类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第二篇: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简述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简述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加涅(191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布卢姆是同时代人。20世纪70年代他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把习得能力分为如下五类:
一、言语信息
能用语言陈述自己习得的内容,这里的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记忆。
二、智慧技能
能用概念、符号、规则(原理、法则、公式、定理等)分析解决问题,这里的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是理解和运用概念和规则的能力,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智力技能又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由简单到复杂构成一个层级的关系。
三、认知策略
调控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对内调控,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包括学习者控制自己的注意、选择性知觉、调节编码方式、提高记忆质量等能力。
四、态度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对人或事的选择倾向,这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态度: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体育锻炼等;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尽公民义务的愿望。
五、动作技能
习得熟练的连贯动作,也被称作操作技能。
在这五类的内部又分别划分了一些小的层次。比如智慧技能又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个层次;认知策略又分为编码的策略、记忆探求的策略、检索的策略、思考的策略等。
对于布氏学派和加涅这两种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异同,有人认为,加涅“抛开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提出了五类分类目标”。加涅“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审视了教育目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出发点是为教育评价服务,主要是针对教育评价的需要来构想的;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是为了改进教学设计的。加涅从另一角度建立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起到了布卢姆理论所不能起的作用”。但是,有的人则认为“这两个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用词上的差异。是认知领域内部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为证明二者相同,还特意列表作了类比: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比较 :
布卢姆分类系统(一)认知:1.知识;2.智慧技能: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二)情感(三)动作技能
加涅分类系统(一)认知: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二)态度(三)动作技能 宁夏分部
nx.offcn.com
上述两种看法,前者强调二者的异,后者强调二者的同,二者各强调了一个侧面,论述都有一定道理。其实,这两种分类是有同有异,大同小异,不要只看到这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这样认识比较全面。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宁夏公职类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宁夏公职类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第三篇: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及其影响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及其影响
教与学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是为了帮助人学习,它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反过来,学习又为教学服务。加涅,美国20世纪中后期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的新学习理论体系就对教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从其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入手,探讨学习结果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一、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论体系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学习结果分类论、学习层次论、学习过程论及学习条件论。其中,在学习结果的分类上,他从人类习得的性能中区分了五种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的结果也称为五种习得的性能。
1.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例如,低年级的读、写、算的学习,就是智慧技能的早期形式。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它是一种“怎么样”的知识,一般说来,被称为“程序性知识”。个体在学校中所习得的智慧技能是非常多的,但可以根据其心理过程的不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辨别是能区分不同的刺激,对不同的刺激进行不同的反应。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及关系的概念是定义性概念。规则揭示了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则指能够运用规则进行操作,作出正确的反应。高级规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规则,是更复杂的规则。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特性,即都有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以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高级规则来进行问题解决。
2.认知策略
如果说,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那么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是一种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动的技能。它可以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认知策略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是一种特别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者可以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
3.动作技能
在加涅看来,技能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即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可分解为构成整个操作的“部分技能”,学会将已习得的部分技能综合起来,对整体动作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完成。
4.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由于在数量和组织上有所不同,可分为三种学习情境:学习名称、学习事实和学习有组织的信息。掌握言语信息的外部条件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信息的重复听和读对学习也是必要的。
5.态度
加涅将人类在“情感领域”习得的性能称为态度,它是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既然是内部状态,所以,它不是行为本身,而是从对个体行为的观察中推论出来的。由此,可根据个体的行为选择来测量态度。同时,在态度学习和改变中,仅凭言语说教是不起作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呈现榜样。
以上,就是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在对学习结果分类详述的同时,加涅还对五类学习的条件进行了阐述。这些构成了加涅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对于教学设计也有着重要影响。
二、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学的影响
在加涅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由此,我们有必要看一下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影响。
1.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育理论中长期含糊不清的概念作了明确解释
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称之为性能,并分成了五类,这使得性能与能力加以区分开来。习得的性能是一种内潜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品质,包括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是学习者在后天学习或训练中得到的,其存在是根据学习者外显的行为推测出来的。能力,虽说也是学习者的一种内潜的心理品质,但它不涉及情感领域,不完全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一般环境影响的结果。它通过心理测量的成绩表现出来,如IQ分数高低,通常是个体稳定的特征,是长期不变的。这样,性能与能力的不同显而易见了。
同时,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也对知识和技能作了科学划分。在加涅之前,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常有的两个概念,但一直没有科学解释。而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常有的知识概念实际上就是加涅的言语信息,或是陈述性知识。而技能就是加涅所指的“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
由此,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及智慧技能的层次划分,使我们对于教学中的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有了正确认识,也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科学水平。
2.学习结果的分类有利于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目前,我国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提法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没能把习得的性能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能力区分开,使许多人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人的能力上,从而使教育实践走向误区;其次教学目标提出时的用语上存在着概念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教学目标陈述不精确,给教与学都带来一定麻烦。
而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结为上述五种学习结果,这种以学习结果确定教学目标的方式,对于教学实践有巨大的指导意义:首先,可以改变现行教学中以能力增长为教学目标的错误,针对人类习得的性能制定目标,可以使纷繁复杂的教学目标得以简化;其次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属于的学习结果类型以及使其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只要教学内容属于同一类学习结果,教师就可以按同一模式设计教学。
加涅是如何以学习结果指导教学目标确立的呢?加涅认为五种学习结果是跨学科的,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可以按照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叙述学到的有关知识,以检查他们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应用概念、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理解概念、规则,而且要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概念、规则的运用情境,能顺利地进行识别、运算和操作,能够解释一些现象。
除此之处,由于加涅将人类习得的性能划分为五类,也使得教学目标精确陈述得以实现。也就是,加涅在学习结果分类基础之上,提出了“五成分目标”法来陈述教学目标。五成分目标规定了行为发生的情境、习得的性能的类型、行为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以及与作业有关的工具、限制或有关的特殊条件。“行为发生的情境”主要指某个问题提出的前提条件;“习得的性能的类型”指学习结果的类型,用特定的动词表示;“行为的对象”是学习者行为表现所指向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是指学生完成目标时所采用的外显的行为,也是用特定的动词表示;“特殊条件”表示学生行为表现的一些限制条件。运用这种“五成分目标”法设计教学目标,对于每一门课程或每一堂课都可以得到一张详细的目标系列表,教学过程得以精确化。
所以,学习结果的分类不仅简化教学目标,而且使得教学目标得以精确陈述。
3.学习结果分类使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
选择测验项目的领域、评估学生的成绩,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任务。加涅介绍了两种评估学生成绩的方法: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评估就是要编制各种测验或通过其他评估方法,直接测量课程目标中所描述的各种作业,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其效度是通过测量和目标的一致性来实现的。信度的获得则是通过行为评估的一致性和其时间上的可靠性来实现的。由此可见,行为目标或是学习结果的分类是行为评估计划的基础。只有以学习结果的分类为依据,编制符合学习结果的测验,才可以真正推断所要预期形成的能力是否已经作为教学的结果形成了。同时,不同的学习结果应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比如,陈述性知识的测量多用回忆式题目,如填空、配对、选择等,而程序性知识的测量,如测量学生是否习得了规则,是看他能否运用规则办事,因而评价时就不能采用回忆式题目。
相比之下,常模参照测验是把一个学生的成绩与样组内其他任何一个学生相比较,或与由样组分数建立的常模相比较。这样,可以用来评估学生在相对大范围比如单元或课程等教学内容上的成绩。它不同于目标参照测验,侧重测量目标混合体或组合体。正由于这一点,一个常模参照测验的问题和任务需要学生在同时间内利用已习得的能力,包括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或认知策略。这样,它能对学生的整体性能力作出评估,而不是具体的可识别的目标。所以,常模参照测验也必须以学习结果的分类为依据,使其适合评估一套论题或整个课程学习的结果,并且要使其逐渐趋于能测量问题解决和其他认知策略。只有测验是以学生所应习得的性能为指标,这种评价才是公正的。
除了评估学生成绩的测验之外,教学评价方式也应以学习结果分类为指导。教学评估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前者在新单元开发过程中使用,目的在于提供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依据,以便作出修改和改进。后者所关心的是已开发出来的教程或方案的效果。它主要从学生的作业中寻求证据。由此,只有参照学生学习结果,以学习结果分类为依托,才能科学地评价教学结果。
第四篇:加涅五类学习结果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结果分类理论 的研究与比较
摘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是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对于我们进行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不同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以促进对教学的理解及确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加涅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布卢姆 教育结果分类理论
一、加涅五类学习结果
加涅有八类学习方式,分别是从学习发生的途径、学习的形式来谈的。实际上在这里加涅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学习不是单一的,学习有多种形式。而如果有了一定的形式之后,它们会得到哪些结果?学生通过学习.学到的是什么?加涅倾注了毕生精力.找到了支配人类行为表现的5种学习结果。这5种学习的结果也称5种习得的性能[1]。他的学习结果分类主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主要包括下面的智慧、认知和言语。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1 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在此基础上,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
表1: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加涅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导致了教学在操作水平上的差异即教学技术的差异。见表2。
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
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 2 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2]。
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3]。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一规律来作为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依据的。布卢姆认为,只要两种简单类似的行为一发生联系,则二者都会变得无比复杂。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布卢姆把教育行为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进行了新的分类,也就是构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这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包括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主要强调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另外两个是由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家予以补充定义。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分类有:
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布卢姆认为这六大类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和前提,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和深化,没有前一环节做铺垫,后一环节是很难得以进行下去的。而且,各环节之间又是交错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表1: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表
但我们发现,在指导教学过程中,人们发现,并非任何一级目标都以前面一级为基础。这表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其科学性是基于这六个层次明确地概括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些主要品质,显示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和总体上的发展步骤。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完全是“这些等级中的任何一级都以其前面一级为基础”,也并非完全是“第一级都应依次掌握”。布卢姆只是从各个层次本身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出发,在静止状态中来论述其间的关系,从而依次划分了它们的特级和顺序。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并非完全是如此刻板和机械。如“应用”这一层次,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是掌握了知识,领会了实质,才会正确运用。但也存在这种实况,即在运用过程中,一些有益的实践,才使人们对事物、知识的本质获得较为深入的领会,才真正掌握知识。同样,在通常情况下,学会了应用,才能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分析、综合能力又往往是在对事物进行了具体的评价之后才进行的。换言之,上述六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的,在一个特定的认识过程中,它们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呈现为综合统一反复交错的形式[4]。
(二)情感领域中的行为目标
这个领域的确定不太容易。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后,由于情意类教学目标分析研究的困难及学校不予重视,直到八年后才由另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负责出版情意领域行为目标的图书,从学生心理上的内化概念出发,将情意领域的行为目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接受:接受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或学习后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自愿接受并给予注意的心态。在接受学习活动时,又按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觉知情境的存在;二是有主动接受的意愿;三是有意地加以注意。
2)反应:反应是指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并从参与的活动或工作中得到满足。在反应这个行为 4 目标下,又因反应性质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默从性的反应,指学生的反应只是听命式的,不是完全出于主动;二是自愿性反应,指学生的反应完全是主动的中;三是满足性的反应,指反应中带有满足感,愉快感。
3)评价:评价是指学生对其所学在态度与信念上表示正面的肯定。在评价这个行为目标下,又因对其所学肯定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价值的接受,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表示认可;二是价值的肯定,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除表示认可外,还主动表示对该项有价值的活动喜爱与追求(如认为知识是有价值的而喜欢学习的);三是价值的实践,指学生对价值的肯定成为他的态度,对价值的追求成为他的一种信念,并长期实践、历久不变。
4)组织:组织是指学生对其所学价值内化、概念化,纳入其人格结构中,成为其价值观。在组织这个行为目标下,又因组织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价值概念化,指学生将所学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不再视之为单独的事件,而是将之纳入自己的观念内,形成个人对同类事物一致的看法;二是组成价值系统,指学生将所学得的同类价值观汇集在一起,成为他个人统合的价值观。
5)品格:品格是指学生对其所学经由接受、反应、评价、组织等内化过程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或观念形成个人品格的一部分。在品格这个行为目标下,又因内化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心向,指学习达到评价与组织的地步之后,个人与之所有有关的同类情境会出现相同的一般性的心向(对教师诚实,对一般人也诚实);二是品格形成,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5]。
(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看上去代表了理想的学习结果,但这类目标太笼统了,要确定学生是否已形成能力的证据是极困难的。只有象“形成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或“培养学生领会课文中各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这类教育目标,才是可测量的。因此,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欲达到的理想状态,而且还要考虑到是否能对该目标作出客观的评价,否则,制定出来的教育目标是虚设的。
2)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的认识领域目标分类包括6个主要类别: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包括5个主要类别: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例如:认识领域中的“分析”包括3个子类别: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情感领域中的“评价”包括3个子类别:接受价值、偏好某种价值、信奉。
3)具有超越性
这种特性表现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不论是数学、语文,还是历史、地理;不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是一种工具,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
在布卢姆看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此外,它还有助于教师恰当安排各类教学内容,为课程编制提供指导。
三、两种分类系统的比较
这两个分类系统在三个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用词上的差异。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与加涅的认知领域在用词上和所涉及的范围上完全一致,布卢姆讲的情感即加涅讲的态度。布卢姆的心因动作也就是加涅讲的动作技能。布卢姆的动作前加“心因”两字,意指此处所说的动作是学习的结果,非天生的反应形式。加涅在动作之后加“技能”两字也是意指此处的技能是后天的学习结果。
第一,两个分类系统都是对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因为加涅所说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就是布卢姆所说的教育目标。
第二,两个分类系统都包括了知、情、动作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第三,这两个分类系统都重视在认知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就从认知领域来看,它们都把知识与智慧技能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学习结果,而且智慧技能均被排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如下图:
它们所不同的是认知领域内容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故此对教学设计也有不同的意义。第一,加涅重视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即重视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布卢姆却重视动态的教学过程,并把教育目标视为动态的。有人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更具有进步意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哲学层面,即教学设计不仅是客观的、外显的、可测的,而且是动态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学过程的动态因素。其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而且还要考虑教师的心理结构。比如,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
第二,加涅学习结果中的“态度”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情感”含义有同有异。二者的相同点在于把“态度”与“情感”都理解为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所不同的是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琴得的内部状态,该内部状态影响着一个人对某类事物、人或事件的选择。而布卢姆认为情感是一种兴趣、态度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的复合体。由此可见,布卢姆的“情感”内涵比加涅的“态度”内涵更为丰 富,尤其是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我图像)归入情感范畴,这的确是布卢姆的卓见。它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在于:教学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三,加涅把学习的认知结果分为语言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3大类。各类学习结果有区别,也有联系,但没有高低之分。加涅对语言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论述虽然能给人某些启示,但这不是他的独创,甚至他也未讲得非常清楚。他的分类系统的独到之处是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加涅认为,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加涅在他的名著《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各种能力形成的内部条件(学生的原有能力)和教学条件(外部条件)作过较深入的分析,所以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运用加涅的分类系统有助于分析教学目的。虽然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便于指导教师全面描述教学目的和评定教学质量,但这个系统并未告诉教师各级认知和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它不能指导教师用什么方法,或创设什么条件帮助达到各种水平的智慧技能。加涅的系统恰好在这一方面弥补了布卢姆分类系统的不足[6]。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试析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131-134.[2] 杨明权.加涅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之比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1:43-48.[3] 徐碧波.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教学设计[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2):38-40.[4] 王汉松.布卢姆论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2000,3:65-70.[5]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44-45.[6] 同注2.7
第五篇: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启示
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读加涅学习理论之启示
【摘要】新课改下对教师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教学目标设计却存在着表述含糊的通病,其可测性也不高。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对于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笔者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认知、态度
新课程改革下对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布鲁姆的三维目标成为所有教师争相效仿的“魔棒”,而实际效果却不甚令人满意。认知、技能、情感三级目标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应付教案的模糊措辞,并没能为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提供可靠的依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学目标设计无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
加涅是美国20世纪中后期很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吸收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学习理论体系,是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加涅学习理论对我国学校教学有很大启示。
加涅根据人类学习长期以来的经验,创造性地将人类学习所形成的性能概括为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和认知策略五类。同时,他还指出这五类性能的习得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这五类习得的性能及其学习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
(一)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代表的能力就是学习理解言语信息的能力和陈述观念的能力,即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言语信息也被称为陈述性知识,是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我们在学习名称时,可以运用一致的言语反应或者命名来表示一个事物或者一类事物,像“玫瑰”或“老虎”。又如当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事实时,其反应是口头或者书面陈述两个或更多事物或事件的关系,“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和“长方形有四条边”就是例子。总之,关于言语信息学习结果的实质可以被定义为:按呈现顺序在谈话或者写作中复述一个单词或者一组单词,或者重新建构有组织的语言片段表达,包括主要的观点和次要的观点。
(二)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实质上是人们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其中又由低级到高级分别包括:辨别的学习,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和高级规则的学习。这四种智慧技能的学习明显存在一种层次发展的关系,低一级智慧技能是高一级智慧技能的条件,而这些基本智慧技能的牢固掌握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以学生学习三角形为例:学生在学会识别三角形的特征之前必须能从其他形状中区分出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学生不能够看出三角形和其他形状如正方形在知觉上的差异,他们就无法识别
三角形。这样,辨别技能就是识别技能的必要的(而且充分的)先决条件。同样,识别直角三角形要求先识别三角形和直角。
(三)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处理外界符号和信息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内部学习过程的能力。也可称为元认知。认知策略包括一般认知策略和具体认知策略两种。具体策略适用范围较小,也较容易学;一般策略适应范围广,学起来也就困难。加涅认为聪明的胃痛一般善于运用认知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人的聪明程度是通过影响人的认知策略来影响学习效率的。
(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获得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人的动作技能绝大多数为后天习得,如走路、骑车、用筷子等等。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一套操作规则,二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比如语言课上学写毛笔字、学朗读都含有复杂的动作技能,而体育课和手工课中学的动作技能就更复杂了。动作技能依赖于学习者身体的反馈。因此,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而完成。
(五)态度。态度的学习,是指学习获得相对稳定的内部倾向或状态,这种倾向或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态度学习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方面。如对人、对物、对社会、对自然的热爱的态度决定了人们做出助人、爱护公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选择。态度学习渗透于一切学科的学习当中。所以,态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加涅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于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学习“功=力×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由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
把教学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结合起来研究是加涅的学习分类研究的一大特色。他认为教学就是按照学习条件而设计的符合学习过程的程序化系统,而关于这种程序化系统的预先设计即教学设计。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领域,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虽然使用的名称不同,但是他们都把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且三个领域的划分标准是一致的。
从上述叙述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这样一个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国家,课堂教学自然是最重要。学校教育系统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看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可以说,课堂教学始于教学目标,终于教学目标。所以如何准确的提出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新课改对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各方面都提出很高要求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作为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其提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就更显出其重要性。而我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时存在错误
新课改在素质教育观的影响下,要求教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转向多种能力发展型,教育目标也要以实现学生能力增长为目的。而我国在教学中长期以来认为一般能力即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并且每一种能力有多种品质。所以在“培养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提出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之类的教学目标。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提法对“能力”一次产生了误解。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人类的一般能力是不受教学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因此,不能如此笼统的界定教学目标。
在西方心理学中,能力一词有两种英文表示:Capability和Ability。Capability被加涅称为习得的性能。这种能力包括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习得的性能是学习者在后天的学习或训练中得到的。我们通常说的阅读能力、会话能力以及一些动作技能如开车、游泳等都属于Capability。具体表现在每个个体身上就是个体所拥有的实际能力,反映了其对某项任务或者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习得的性能属于个体一种内潜的心理品质,可以根据成就测验或者个体外在表现来了解。②而Ability指的是通过心理测量所得的能力,叫潜在能力,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尽可能达到的水平,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一般环境影响的结果。加涅认为,通过心理测验估计的能力通常是个体稳定的特征,是长期不变的,不易被大量针对它们的教学和实践所改变。而我国教学目标的界定恰恰犯了将习得的性能与自然发展形成的能力混同的错误。
(二)在课堂教学目标提出时用词上存在的错误
笔者在两个月的教学实习中,发现中学教师教案中千篇一律的采用“知道、理解、掌握、了解、体会”等动词。笔者作为一个初次站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在看到这些教学目标时,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把握。怎样才算是“了解”,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又叫“知道、理解和体会”。可以说,用这些词来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可操作性差,而且使教学评价缺少根据。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被清晰的陈述,并使人明确知道学习者在完成学习目标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怎样观察。而现在流行的以“知道、理解”等动词表述的教学目标,既没有明确陈述达到目标的途径,又使教学评价丧失了判断的依据,导致教师凭借经验给予学生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对于上述两类问题,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理论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图明确、具体、可操作化,不应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有记忆、理解与运用三个层次。
我国的教学设计不是缺乏这一步,就是做的不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导向。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则有助于我们改善这一状况。
三、对于我国课堂教学目标提出的启示
(一)可以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提出课堂教学目标
上文已经提到人的能力包括习得的性能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能力(智力),而智力是不易受教育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所以我们应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人类后天可发展的习得的性能
上。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其实就是关于人类习得的性能的划分。以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可以改变现行教学中以能力增长为教学目标的错误,而只针对人类习得的性能制定目标,同时也使纷繁复杂的教学目标得以简化。其次,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计划,因为每类学习都有其有效地内、外部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属于的学习结果类型以及使其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尽管学科的性质不同,但只要教学内容属于同一类学习结果,其运用的内、外部学习条件也是相同的,那么教师就可按同一种模式进行备课,并且还可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获得的是哪类知识。
(二)精确陈述教学目标 所谓精确地陈述教学目标,就是当他人看了制定出的教学目标之后,能够明确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如果目标陈述不能使他人了解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那么该陈述就是模糊的。比如,“意识到睡眠对人体是必需的”这样的陈述就是一个精确的陈述,因为该目标使我们明白了学生是否掌握了该问题,正因为加涅将人类习得的性能划分成五类,才使目标精确陈述得以实施。
加涅在其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成分目标”法来陈述教学目标。五成分目标规定了行为发生的情境、习得的性能类型、行为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以及有关的特殊条件。“行为发生的情境”主要指某个问题提出的前提条件;“习得的性能类型”是学习结果的类型,用特定的动词表示;“行为的对象”是学习者行为表现所指向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指的是学生完成目标所采取的外显得行为,也用特定的动词表示;“特殊条件”表示学生行为表现的一些限制条件。例如:学习者将要学习的内容属于智慧技能中的辨别技能,则可以这样陈述目标:给予三个平面图形的图例,其中两个相同,一个不同(情境),通过指出(行动)那个不同的图形(对象),以区分(习得的性能)他们。教师在确定目标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旨在产生哪类学习结果,然后再制定尽可能详细的目标。
运用加涅提出的“五成分目标”法设计教学目标,对于每一门课程或每一堂课我们都习得到一个详细的目标系列表,教学过程得以精确化。这样明确的目标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达到目标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则可根据目标评估学生的学习,确认学习结果的发生,并可将目标陈述作为教师自编测验的基础。
注释:
①① 姚淑云.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探索[J],2001(2).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参考文献:
[1]姚淑云.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探索[J],2001(2).42-44 [2]R.M.加涅.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M.P.德里斯科尔,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 [美] Margaret.E.Gredller ,张奇等译.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