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评价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总结,升华

教学后记

本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篇:《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其中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

一、言简意骇地引用古代老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

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

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取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句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产生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让我们听听一位游客游览了庐山后是怎么赞美庐山的?出示诗《情归庐山》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请你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反馈热爱大自然等。师板:热爱

二、学习第二段

(一)过渡:我们的作者也是如此,请打开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说说在作者心中,在你眼里哪一处的庐山云雾最壮观最吸引人?那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去领略这壮观的云海吧!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请自个儿读读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说说庐山云海给你最初的印象?板:云海壮观

2、想亲眼目睹一下吗?请看大屏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请再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多读几次用心去体会云海的壮观,并轻声将你的理由说给同桌听。

4、汇报交流:生纷纷找句子,从句子的体会入手说明云海的壮观。(老师点拨:图文结合让学生体会并指导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庐山云雾最壮观的是云海。

第二句突出尤其两个字。

第三句每当……只见……说明庐山云雾的多。请同学们看图,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俯瞰”就是指怎样地看?看见了什么?是呀,多么神奇缥缈的庐山云雾啊,引读这句话。所以清代一位学者整整在云海待了100天啊!

第四句形态描写。“茫茫”指什么?说明什么?“波涛起伏”是指?请看图,你还观察到什么?往常清风秀岭可是将自己完全展示给世人,这时呢?真是“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生自个儿试读。指生读。齐读。怪不得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

第五句特别……更是……理解为什么绚丽动人?

第六句比喻句颜色描写。还有哪句话吸引你?有位摄影师抓拍了这美丽的瞬间。请看图说说。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么画?庐山云雾色彩斑斓,真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彩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试试朗读。指生读。生评价。指生读。齐读。是呀,所以庐山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想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第七句比喻句颜色描写。出示图文,微风吹拂,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瞧,仙女下凡了,她手持彩练,彩练就是?在向我们招手呢!似乎在说?芙蓉就是什么?以前我们学过《荷花》一文满池的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怎样的?那万朵的荷花呢?你理由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读得更好!指生读。齐读。

4、这集形体美、色彩美、流动美于一身得庐山云雾多壮观、多迷人!让我们师生合作当一回解说员吧!播放录像生配乐齐读这段。(老师读一二句,学生读四到七句。)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这样壮观的庐山云雾使清代学者对她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怪不得作者说的确,庐山云雾生接着读: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你从哪儿看出她的这些特点?板:瞬息万变

2、比较句子:①课文原句

②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淡时,给山川披上了一层外衣。

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好吗?分男女生读。齐读。愿意背下来吗?

3、还有哪句也是说庐山云雾变化快的?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引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朝夕相处多情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浮游荡漾。”是呀,她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时而隐现于重云薄雾之中,时而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古岭有“云中之城”之称。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板书总结全文。这多情、多变、多彩的庐山云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板书:多变多彩2、《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再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个儿再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2、你也来赞赞庐山云雾好吗?愿意口述的`口述,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也行,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想用歌声表达内心地热爱之情更欢迎。(机动)

3、总结全文,再次引出赞美诗《情归庐山》结束这堂课。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板书:

庐山云雾 热爱

瞬息万变 多变

朝夕相处 多情

云海壮观 多彩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

1、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

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师:是呀,一个“尤其”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独钟。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变幻无常、神秘

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谁想读好这两个词?谁想读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两句话的?

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神奇”:

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三、品“千姿百态”: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第三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

,更给它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渎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用“

”画出。

3.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

4.小结: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 方式为“总----分”关系。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6.讨论学法:

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时间就千变万化,一会儿一个样,“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刚刚还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瞬间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赞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

过度: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往返。

(五)齐读最后1自然段。

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往返呢?(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三、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诵

2.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第四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一:《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龙源期刊网.cn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姚春花 周淑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5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云雾多而美,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庐山的云雾令游人流连忘返„„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3.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篇二: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教学准备:课件

(上课一开始出示课题:课件1)

2、师:现在,我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庐山,在图画和语言文字中旅行,一起欣赏

张开想象的翅膀,伸手摸摸,想象身边飘来的是什么?你们感觉现在在哪里?

3、师: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出示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二,继续精读课文.(15分钟)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6——15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师:请同学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6)

1、边读边想:

2、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回答。

出现了怎样的画?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告诉大家!

5、汇报

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指课件7)

师:(出示课件8)

这幅画面真美呀!

(2)(比喻句)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想想: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3)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

师:(出示课件9)这幅画面真美呀!

(2)谁会用动作表示?(比喻句)作者在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山

白色的,云也是白色。

(4)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什么心情?(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读一

读)谁能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把这幅美的画面读出来?

师:(出示课件10、11)

师:(出示课件12)

(1)谁理解遮挡的意思?

(4)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谁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

师:作者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形象地写出了漂浮

云雾有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庐山的云雾不止

这四种姿态?(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更加神秘莫

课件15)

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15——23播放庐山云雾的的变化)(12分钟)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3、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云雾变化快?

生说,师板书: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课件17)

(1)(理解.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6、师: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次跟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读一读,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1、谁来读出“流连忘返”的感觉?

2、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开。)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流连”与“留恋”的区别,“留恋”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比如:上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对幼儿园都很留恋。

3、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一:《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龙源期刊网.cn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姚春花 周淑珍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5期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的意思及其与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云雾多而美,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庐山的云雾令游人流连忘返„„

师过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2.指名汇报(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3.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篇二: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教学准备:课件

(上课一开始出示课题:课件1)

一、谈话导入、激趣。(课件2—5)(3分钟)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可以叫学生回答)神秘的色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庐山的云雾》。学生读课题,师板书:

3、庐山的云雾

2、师:现在,我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庐山,在图画和语言文字中旅行,一起欣赏

庐山的云雾。(依次出示课件2—4)

师: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爱观察的大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景色秀丽的庐山。(边出示课件边说)“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张开想象的翅膀,伸手摸摸,想象身边飘来的是什么?你们感觉现在在哪里?

(哦,我们都来到了庐山。)

3、师: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出示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二,继续精读课文.(15分钟)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6——15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师:请同学们睁大明亮的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6)

1、边读边想: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在下面画——。

2、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回答。(出示

4、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美丽极了。作者的语言文字也很美!会读书的孩子会

出现了怎样的画?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告诉大家!

5、汇报

师: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这里的“千”“百”不是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指课件7)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师:(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笼罩是什么意思.(指课件理解:像笼子、帽子似的罩在上面。)

这幅画面真美呀!

(2)(比喻句)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想想: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板书:山头 白色绒帽。)

(3)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出示课件9)这幅画面真美呀!

(1)缠绕是什么意思(指课件理解:环绕。)

(2)谁会用动作表示?(比喻句)作者在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山

腰 一条条玉带。)

(3)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皮带重,雨雾轻。玉带是

白色的,云也是白色。有青山衬托,云洁白而温润,有着玉石般的光泽。)

(4)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什么心情?(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读一

读)谁能用高兴、欣赏、喜欢的语气把这幅美的画面读出来?

师:(出示课件10、11)

(1)弥漫是什么意思?(指课件理解:雾气布满、充溢。)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出示课件12)

(1)谁理解遮挡的意思?(2)“天幕”的意思。(从哪儿垂下的幕布?上接着天,把整座山都遮住了)(3)你们真棒!真会读书!为什么说这幅画面美。(比喻句)这里把什么比做什

么?(板书:山峰 巨大的天幕。)(4)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谁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

6、多么美的姿态,多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感受这神奇的云雾。(出示

师:作者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形象地写出了漂浮

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云雾有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从哪里还感受到庐山的云雾不止

这四种姿态?(千姿百态)

7、师:(出示姿百态。”接着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同学们在以后的读

书中,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自然段的意思。

地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更加神秘莫

测。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出示

课件15)

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15——23播放庐山云雾的的变化)(12分钟)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6)(板书:瞬息万变.)理解瞬息万变.(形容

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这一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云雾变化快?

生说,师板书: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课件17)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化快,而且多。谁来说说有哪些变化?

4、看着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云雾的瞬息万变。

(1)(理解.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九天:极高的天空。)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云雾“.一泻千里”的样子 ?(出示课件18——19)

(2)(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出示课件20——21)

5、会读书的孩子找找看,你从哪里还看到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出示课件22)(一个省略号,表明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 师:作者的想象真丰富!同学们的想象也非常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6、师: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次跟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读一读,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学习最后一段.(5分钟)

过渡:我们都感觉在哪儿?想走吗?愿意走吗?课文这哪个词语表示不愿意、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出示课件23)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板书:流连忘返)

走到这,谁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叹。

1、谁来读出“流连忘返”的感觉?

2、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开。)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流连”与“留恋”的区别,“留恋”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比如:上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对幼儿园都很留恋。)“流连”限指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

3、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4、师小结: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离开。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谁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

5、指名说说。

三、总结:庐山的云雾变化无常,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还要来欣赏。

四、课堂练习。(5分钟)

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我们来做“小练笔”,看看谁说得更棒,写得更好。

下载《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四单元 14全科2班李晓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最终定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读课文2、3、4自然段,通过朗读、 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走......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作者:沈高明发表时间:2004-4-28阅读次数:290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作者:葛跃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范例]

    教学目标: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简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