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19-05-12 18: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兰炼一中 朱洁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采用了单篇课文文本研究和单元课文文本研究两种类型的教学设计,根据实施情况,描述如下和大家分享。

第一类:单篇课文文本研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在开掘教材本身的研究价值和变革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引导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每学期一册的语文课本,是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丰富矿藏,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转换为研究课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般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可是,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更值得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文学欣赏带来的种种精神上的愉悦。以高语第四册教材《项链》为例,围绕玛蒂尔德的形象研究,学生可以得出“虚荣心的殉葬品”、“对美的不懈追求者”、“在挫折中获得再生”、“值得同情的小人物”、“勇敢的信用天使”、“诚实的不幸者”、“可怜的淳朴者”等等有关人物形象分析的研究课题。语文课对教材的研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再造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如根据《沁园春·长沙》写一个电视片断,将《孔雀东南飞》编为小说等活动不仅使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研究的过程。为了把课文中的作家、作品的研究引向深入,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教师可以引入背景介绍、文学史知识、文学创作规律、文学欣赏、比较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拓展研究。如指导学生进行“老舍作品的‘京味儿’”、“《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等课题的专题研究,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学原著、作家创作谈、文学评论、文学史、文学常识等课外读物,努力将课文内容向纵向和横向拓展。例如,关于“周朴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雷雨》原著,通过整体阅读,全面领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内涵,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如“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原因”,就有初恋难忘说、年轻貌美说、老年忏悔说、内心空虚说、婚姻失败说、良心发现说、内心平衡说等多种解释。又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初中时学过的《春》,同一作者,同是写景抒情散文,但此情此景,已非彼情彼景了。为什么两文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从作者阅历、性格爱好、风格演变、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中来探究个中原因。

又如,在新编高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将近40%的篇幅。当前,许多教材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多局限于落实以下四个环节:朗读、词句的理解、文章大意的把握、精彩语段的背诵。但是,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诵读的层次上,那就未免有些狭窄。我们还应当秉着“自主探究”、“读写结合”、“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或教师把选文当作学习探究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列出探究课题,进行探究学习;或在文言文阅读中渗透“写”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改写、仿写、续写、扩写、意境描述,写作解说词、电视片断、文学评论、读后感„„语文教材可以竭尽所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古代名家名篇,为中学生进行文言文字词、语法、修辞、作家作品、现代文与文言文比较阅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语言材料。

《示例》:《散文诗两篇》(《记忆》《门槛》)为新教材所选散文诗精品,语言隽永优美,感情强烈真挚。执教实践中,可进行以学生自我诵读、自我感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探讨,较有收效。

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一、自读感悟

1、自我诵读,感知内容。指导学生利用早读及部分课堂时间自己诵读,初步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研读,体悟情感。此过程分四步:

(1)教师指定或由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在兼顾两篇文章的同时重点承担一篇文章的研读;

(2)教师提出小组研读要求:《记忆》四人连读,《门槛》三人连读;小组成员都要在组内诵读文章一遍,然后组长主持推举出最能代表本组朗诵水平的同学进行诵读训练(可提醒让学生注意男女搭配等);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诵读方案,包括方案设计与设计理由,并形成简要书面材料。

(4)各小组承担诵读任务的同学按方案进行练习,其他同学听后提出改进意见,逐步完善本组诵读成果,准备参加班内诵读竞赛。

3、比赛诵读,交流认识。(1)选定部分同学组成评委会,打分评价各组诵读表现;

(2)教师提出简要评价标准,如读的如何,表情如何,设计方案如何等,同时说明评分办法

(3)各组按一定顺序(可事先抽签)诵读,诵读结束后由一人代表本组说明设计方案;

(4)评委评分,给优胜者以一定形式的奖励。

4、诵读质疑,深化感悟。

此环节可以在诵读比赛结束后进行,也可穿插于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就各小组诵读方案的设计、诵读质量等提出个人见解。

研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过程性、创新性与合作性。以上自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正基于此。小组研读旨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班内竞赛与评价鼓励旨在调动学生阅读感知教材的主动性,培养其主体参与意识。诵读质疑则促使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见仁见智。

诵读及诵读方案设计,可使教师了解学生作品的理解感悟程度。如:

《门槛》有三个角色:“我”、问话者、俄罗斯姑娘。我们三人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我”:用一种平缓的,而且感情随着情节适当起伏的语气来读;

问话者:此角色语气和感情较难把握,有一种严肃与咄咄逼人,还有些惊讶,应用一种深沉的语气来读;

俄罗斯姑娘:作为一个执著的革命者,她内心涌动着一股坚强的力量;面对各种痛苦与打击,她有着坚定的信念。要读出一种坚定不移的语气,必要时,稍做停顿,以体现其内心斗争。“一个傻瓜”——读出讽刺语气;“一位圣人”——读出庄重语气。

这一组同学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思想,并揣测了他们对话的语气,比较准确。

诵读质疑,展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独到理解。试举几例:

①课本第104页倒数第四段与下面两段应由一个人读,因为“请允许我追述两个听来的传说”的“我”已经决定了本句与下面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不宜分开由两人读。

②《记忆》第14段中的“记忆究意是什么?”与下面的15、16、17三段,不应该由同一个人读。第14段中的这句话是问,后面的三段是答。我认为在这里一个人提出问题,另一个来回答,比自问自答要好。

③《门槛》第四段的“啊”字,我认为应读得短促,而且音调应有所上扬,带有一 种吃惊的语气,表现出“问者”对突然出现的这个敢于反抗社会的姑娘的惊讶和不解。

④“我也准备去犯罪”这一句的诵读要充分考虑语境及文章的象征意义。从语境看,前一句是“姑娘埋下了头„„”,可见她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有些无可奈何,所以“犯罪”两个字应放缓节奏,减弱语气。但从整篇文章的内涵来说,“姑娘”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当然也会不惜去“犯罪”。“姑娘”回答的语气应平静而坚定,充满一种义无反顾的无畏之情。

⑤我认为在读“我也准备去犯罪”一句时,前面的“我”字应用比较低的声音读,尾音应拖得长一些,来表现出她的犹豫,因为前一句是“姑娘埋下了头„„”,她是有一点犹豫的,尾音拖长可表现其思考的过程。她在经过一番犹豫和思考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沿着自己所选定的路走下去,因此,后面“也准备去犯罪”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重点突出“也”字,“犯罪”两字要咬得重一些。

前两位同学从分析文章内容关联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诵读认识,后三位同学则能结合人物的性格心理等能诵读语气(包括重音、尾音)节奏等做出推断,而且都很有道理。

二、分析品味 主要有三步:

1、教师设计分析品味方案。根据文章特点及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三个练习指导学生分析体悟:

①给《记忆》改一个标题;

②在“门槛”前加上适当定语(定语个数不限,词或短评皆可); ③在“一位()俄罗斯的姑娘”的括号中填加适当定语(要求同上)。

2、学生课堂品味分析

(1)学生再读课文,自我思考、自由讨论以上练习;(2)指导学生形成书面答案;

(3)班内讨论交流个人见解,利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答案,学生说明作答理由;(4)指导学生讨论筛选最佳解答方案,给予适当鼓励;

3、引申总结学习要点。在讨论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就以下三方面内容做了学习总结;

①“记忆”的内涵是什么? ②“门槛”象征着什么?

③这位“俄罗斯的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研究性学习对“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能是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效学习。设计如此品评方案的目的即是帮助学生找到理解文章的更好的“切入点”,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形成个人见解,然后通过交流,了解他人观点,共同提高。

下面是学生的部分自学成果: 练习一:

① 岁月留下了痕迹,不同的人和事,有的该记住,有的该忘却;不同品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从而产生了“庸人、叛徒、懦夫、智者、勇士”。

② 涂抹生命的色彩:文章漫谈“记忆”,赋予“记忆”以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是社会中各种人物的生命价值的折射,如“庸人”“叛徒”“蠢货”等,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抹的色彩是黯淡的,而“智者”的生命色彩却是灿烂的,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永恒的。

③ 人性:综观全文,作者无疑是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的人类品性作出了深刻剖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开始说“关于记忆,究竟该怎样描述”,就运用对比的写法说明“记忆”的不同作用,紧接着通过“两个听来的传说”,更加形象地解剖了人类的不同品性,最后一部分又进一步指出人类品性的评价标准。所以我觉得“人性”是此文的线索,可做标题。

练习二:

①通向另一世界的门槛:生与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喧闹与孤独,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门槛”就是一个分界点,跨过就是一个新的世界,虽然这一世界开始将是苦的。

②痛苦与幸福的门槛:走过这个“门槛”,就意味着“姑娘”参加革命了,这会给她带来痛苦,但这也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③命运的门槛:这个俄罗斯姑娘在“门槛”外和跨进“门槛”后,面对的是不同的人生。在“门槛”外她仍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而跨进“门槛”后她将肩负重担,支配她的将是她的信仰。

练习三:

① 一位(为信仰而奋斗)的俄罗斯的姑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由此可以看出,跨进那道“门槛”去从事另一种“工作”是姑娘的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她可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而不退缩,甚至于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这位俄罗斯姑娘是一位勇于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的人。② 一位(严肃的)俄罗斯的姑娘:“严肃”一词较含蓄,与本文风格一致;“严肃”也表明姑娘的内心是庄重的。

③ 一位(外柔内刚的)俄罗斯的姑娘:“高高的门槛”“门里一片阴森黑暗”反衬出“姑娘”的娇小柔弱,“姑娘”对“问者”的回答却显示出她的坚强、自主、刚毅。

三 鉴赏评价

指导学生就两篇散文诗的一篇你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若能放在课下,字数也可适当增加)。可在课堂交流,也可选出优秀作品打印后交流,教师再借此点拨总结散文诗的特点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第二类:单元课文文本研究

单元课文文本研究,是基于单元内文本内容的相互关联,将其作为整体,让学生整体感知,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

示例: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入思考;

2、结合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教学设想

1、以单元前三篇课文为学习重点构思设计,整体学习;

2、以学生自学、互相探究为主,老师适当给予点拨。

三、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几千年前,古希腊的哲人就发出了“人是什么”的疑问。的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人类自己。从今天起,结合第一单元中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二、梳理课文,把握观点

1、布置阅读篇目,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观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自读,分组集体讨论,请代表将讨论结果展示出来。明确:《人生的境界》段落层次大意:

第一层(1——2节):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什么是人生的境界。第二层(3——7节):具体阐述人生境界的四种等级形式。第三层(8——9节);怎样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四层(10——12节):中国哲学认为只要有高度的觉解,人都可以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境界》基本观点:

1、人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他的人生境界;

2、人生境界分四个等级,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3、中国哲学的任务是给人以觉解,让人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4、只要有高度的觉解,人都可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人是什么》段落层次大意:

第一层(开头——“写在我们的旗帜上”):引述中外哲学家、文学家的论述,谈“人是什么”。

第二层(从“我想”——“必要的前提”):指出人的一生是由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组成。

第三层(从“只有珍惜”——最后);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对人生多一点希望。

《人是什么》基本观点:

1、东西方哲学家一致认为人生的最大快乐和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和工作。

2、人的一生是由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三部分组成。

3、人们可以在回忆中得到某种慰藉和快乐,更可以借助回忆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回忆还能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4、对未来的希望是人的生命旺盛的标志之一,是理想的追求,是支配人类一切活动的一条最根本的心理学原理。

5、对现时的把握是造就伟大人物的必要前提,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

6、失去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段落层次大意:

第一层(第一节):总写读庄子的感受——《庄子》的美让我们无法适从。

第二层(从“庄子钓于濮水——“不可企及的妩媚”):解读“庄子钓于濮水”,赞颂庄子清洁的精神。

第三层(从“一部《庄子》”一“肃然起敬,油然生爱”):由点到面,阐述《庄子》 的实质是对人类的怜悯,表达作者的敬爱之情。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基本观点:

1、“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古代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体现了一种清洁的精神。

2、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是在“无路可走”时的最后的坚守。1庄子的“荒唐”○“偏激”是他坚守“清洁的精神”的无奈之举。2我们敬重清洁的精神。○

四、小结与作业

1、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寻找疑难。

2、将三篇课文联系起来阅读,寻找比较点,尝试分析。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组织同学讨论:各抒已见,相互碰撞,最后,请几位同学将讨论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师生共同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举例:

(一)《人是什么》一文中引述了中外哲人的言论,如果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的观点分析,爱因斯坦达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

1、复习《人生的境界》相关内容;

2、列举文中爱因斯坦的言行:

(1)苦于乐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2)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

(3)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点奇异的色彩。

(4)对于他(爱因斯坦)“生与死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在研究物理学问题,是不是在思索大自然的统一结构,是不是在不断接近‘他’,即斯宾诺莎的上帝——自然”。

3、讨论并归纳:

结论一:爱因斯坦达到了人生最高的境界——天地境界。

结论二:爱因斯坦的“天地境界”中也包容了道德境界。由此可见,在一个人的身上,人生的几种境界是互相包容的而不是绝对对立的。

(二)人是什么》一文中提到“甜美的忧郁”的境界,请运用《人生的境界》的观点,谈谈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

1、习《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相关的内容。

2、各抒已见,最后由同学们自己整合较一致的看法。

明确:“甜美的忧郁”在文中的意思是指生活中的痛苦到了回忆中,往往给人以最高的美学享受。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痛苦的生活一旦成为了回忆,产生了距离,痛苦消失了,有一种超越的美感;二是之所以现在觉得美而当初觉得痛苦,是因为当初的心灵无法承受下来,还达不到觉解的程度。因此“甜美的忧郁”与其是一种境界,不如说一种觉解,是在回忆之中觉解出“美”与意义。正是这种觉解促成了人生境界的升华。而失去了这种“甜美的忧郁”也就失去了觉解。人们无法觉解以往人生的意义,也就无法促成人生境界的升华。因此,《人是什么》一文中说,不珍惜回忆,人们便无法把握现时、憧憬未来。

(三)《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引述了“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运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的观点,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庄子的人生境界?

1、复习《人生的境界》相关内容:

2、复述“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并找出作者的评述性文字;

3、展开讨论,各抒已见。

明确:故事中的庄子拒绝权势,坚决不合作,表现了庄子对当权者的鄙视和不满,显示出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是对自己的理想与节操的坚守,也是对世道的失望与对人类的怜悯。因此,这里的庄子的人生境界是道德境界。

五、小结与作业

师生讨论得很精彩,用课文中的观点来解决课文中的疑难,既强化了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又加深了我们对人生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增强了我们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一)学习了这三篇课文,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见解?

(二)通过学习,引发了你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第四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提出见解,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二、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举例:

(一)你同意《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对《庄子》的解读吗?为什么?(可以结合所学的《庄子》课文进行探讨、研究,同时从《人生的境界》中选择相关的资料。)参考解说:本文是从《秋水》中的一个故事出发,由点到面地对《庄子》作解读。对于“庄子钓于濮水”的解读又着重定位在精神上,并将之解读成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进而认为《庄子》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是以荒唐来对付诸侯的荒唐。以偏激对付黑暗到极致的世界。”这就将《庄子》的解读定位在“人生的道德境界”层面。我们学习过庄子的《逍遥游》,在这篇文章中庄子崇尚的是“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在《秋水》中庄子还否定了“贻笑于大方”的人,表现出对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无限的向往。这些都是追求自由,超越现实的,是达到了天地境界的。因此,可以看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是作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庄子》作了纯个人的解读,目的在于召唤一种“清洁的精神”。

(一)你对《人是什么》对人的论述满意吗?

先请学生从各自的阅读积累中例举补充文中关于“人是什么”的论述,然后再对照课文进行讨论。

参考解说:《人是什么》一文的作者引述了中外哲人关于“人是什么”的论述后,换了一个角度来谈“人是什么”,其论述基点是“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历史的”。以此出发,认为人是由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三部分组成的。这实际上谈的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在一定的层面上对“人是什么”做了回答,如:人是有回忆的,人是有理想的,人是能把握自己的„„这种回答的优点在于比较感性,富于艺术的感染力,易促发人们产生联想;不足之处在于对“人是什么”还缺乏理性的思辨,少有哲理的深入的阐发,无法满足我们对“人是什么”更深入的探究欲望。

(三)扩展学习

1结合所学课文,课后写一篇人生感想的文章; ○2课外阅读《培根论人生》○; 3课外阅读《孔孟》○。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实施和组织

研究性学习实施和组织

研究性学习实施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

表达交流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实施步骤

一是培训指导。主要进行有效的操作程序(步骤)培训指导,并进行安全、交流、管理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组成小组。每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3—8人,明确组内分工合作,每位教师指导3—5个小组。

三是确定选题。选题要可操作、现实、创新、自主,注重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蕴涵的探究课题,由年级所在的备课组长把关。凡是申报的课题必须符合研究的框架,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结果会如何

四是申请立项。学生将所选课题通过申报表的形式,提交到年级所在各备课组进行研究后,最后确定立项并发回给相关学生或教师,由相关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由年级组统一分别用书面形式和建立文件夹形式保存。

五是制定计划。课题经批准立项后,研究小组就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中,明确研究目标,明确设计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并明确学生小组的分工。

六是收集资料。按照计划规定,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访问、上网查寻、实验操作、图书馆活动等多种有效途径和渠道,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好活动的记录。七是研究总结。以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为基础,各研究小组成员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表自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见解,并最后写成总结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报告有课题名称、成员和指导教师、课题调研成果、研究成果价值、形成性小论文或作品等内容。

八是成果评定。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论文、实验报告、模型作品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要分别以规范的书面和电子文本形式交指导教师或班主任,由指导教师初步认定,备课组、年级组进行确定,然后公示,无异议后评定学分

第三篇: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课本去教学,根据课本去学习,一切以本为本。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积累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离开过课本;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跳出课本范围,即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题能力而已,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培养。相反,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考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⑴ 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① “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 ③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 ① 六国破灭之我见; ② 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 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 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设计

研究性学习设计

标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 land

积累有关新加坡的知识

情境:播放一段《Mikey and Minne》的小动画片,同时给出一些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迪士尼人物,告诉大家,这些人物你都可以在一个游乐园中见到他们的真容------迪士尼乐园。然后出示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 land文章,带领学生们通过速读,精读,朗读这篇关于迪士尼乐园的文章,初步了解文章中出现的迪士尼乐园的风格,设施等等,迪士尼乐园是全世界孩子们的梦想乐园,在那里,你可以跟米奇唐老鸭一起看电影,可以陪伴白雪公主跟王子一起跳舞,可以跟史迪仔一起去探险。。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寻找你所喜欢的迪士尼人物有关的信息,写出属于你的迪士尼乐园的规划。

任务和预期成果

1.确定你所喜欢的迪士尼人物,搜集相关的信息。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合,写一篇介绍的文章

3.运用绘画,粘贴等各种方式设计成一个小板块

4.小组合作,每个人一个板块,通过粘贴,做成一张大的手抄报—Our Disney land 过程

一 讨论、分组

1.根据自己喜欢的迪士尼人物,自由选择

2.根据选择的大方向和风格,自由组合,确定出8-10个小组

3.小组内自由分工,确定出美编,文字编辑,网络,手工等个人

二,准备工作

1.小组分工后,可交给教师评价,做以修改

2.需要准备的材料明确出来

三 资料收集

1.根据自己确定的人物,搜集相关的知识

2.对收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整合3.根据收到的资料,写一篇介绍这个角色的文章,可以描写人物的来历,人物的性格特点,任务的行为表现,或者你喜欢它的理由等等

四 作品制作

1.利用手头有的材料,粘贴,下载,涂画等等方式做成一个板块,不拘泥于形式 2小组交流,可以根据每人自己制作的情况自评,共评,然后各自修改

3.用一开的版纸,设计好板块位置,把小组中每个人的板块粘贴上,然后美编文编等各自

分工,添加上标题和装饰

五 作品展示

1.小组作品展示,小组之间互评

2.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作品张贴在宣传栏上

3.教师总结

评价设计

自评,相关知识是否准确有趣,版面设计是否新颖有特色,文章是否通顺流畅无大的语法错误

互评 相关知识准确与否,版面是否干净整洁有特色,找出是适合自己参考的东西,也帮别人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示评比 公平公正,积极参与,倡导健康正确的竞争

教师评价 学生整个活动的参与性如何,是否真正的全心投入到分工合作中,作品的评比,学生们对于知识运用能力等,

第五篇:普通高中数学课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课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 张兆东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数学作为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下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 通过由点到面逐步实施的实践证明,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精选五篇)

    桓台县渔洋中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2013年3月5日) 第2周:选择课题、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 1、学生根据学习、生活情况提出课题。课题汇总及审查筛选。......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被动的状态,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体现。为认真落实新课改关于开展综合实践......

    57班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57班研究性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孝义三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

    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研究任务:分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及其身上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 研究对象: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

    研究性学习报告语文

    篇一: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语文研究性学习结 题报告 课题名称 :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班 级 : 高二(1)班 小组成员 :刘辰悦 王清宇 罗亚东 崔黎文 邓晓凡 陈天琦 王洛雨 张文韬 2012年6......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