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

时间:2019-05-14 14:4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

摘 要 近来,我国正掀起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热潮。笔者通过对现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与总结,在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目标、特征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界定 实施策略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它不仅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时代要求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复合型的思维方式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为应对教育工作因此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应用性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一、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行为观逐渐被认知观取代,许多学习心理学家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基于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理论作如下简要描述:

(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及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他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一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学校创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一种突破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特征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由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4.学会分享与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刻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即使在同一个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及研究视角、目标的确定等等的不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提倡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具体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3.

第二篇: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作者:叶佩玉 文章来源:《化学教育》,2004年第3期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07-1-14 摘要: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作者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对科学的教学策略的一些研究和实践结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成为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全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专门的研究性课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再现性课程中进行,课堂教学属于后者。在再现性课程中引进研究性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种学科教学活动称为“研究性教学”。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和问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美国科学教育家拉尔费·马丁(Ralph·E·Martin)等曾指出:科学教育应有3个方面的内涵,即科学知识(ScienceKnowledge)、科学过程能力(ScienceProcessSkill)和科学态度(ScienceAttitude)。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把研究性的探究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既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大有可为的。

化学教学以化学实验为主要渠道,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实证,更以其形形色色、瞬息万变的现象展示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来吸引广大学生。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化学实验,并喜爱自己动手做实验,这种兴趣无疑是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动力源。实验又恰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实践活动。化学实验中有不少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定律、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题材。化学实验一方面从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来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另一方面又从实验的多种影响因素激发学生去就有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这些问题为化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教育是以教师权威性地传授书本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为特色的,明显存在着重知识的系统灌输、轻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探究;重理论、轻实践,过分重视科学事实和结果的传授、忽视了方法过程及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们的学生善于模仿熟记而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接受而想不到也不会去研究问题。广大教师熟悉和习惯的仍然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传授式教学。广大家长看重的依旧是书面考核的学习评价方式——分数。因此,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研究性教学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除了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之外,还需要潜心研究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由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必备的创造发明技法构成的。我国的“研究性教学”首先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如果要求我们的学生能一下子转变自己的观念和习惯,马上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角色是不现实的。若能在所教学生的学识水平、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实际与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教学平台,就能帮助他们沿着科学的教学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真正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研究、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我将教学策略设计成以下的“三台阶渐进式”:学习“怎么学”→交互“照样学”→独立“自己学”。

[1] [2] [3] [4] 下一页

第一个教学台阶,就是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教会学生该怎么去学。我通过学习材料中的一个个案例,教给他们学习化学知识与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注意改变从小养成的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学习的习惯之愿望,知道并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知道该怎样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

登上第二个教学台阶的学生们需要自己“照样学”,同时开展交互式学习。在这个教学台阶上,我在指导他们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强调在发展各自的求异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教学台阶便是以问题作为课的先行组织者,由学生围绕一定问题“自己学”。我有时用1-2个课时,让学生们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习和研究,得到体验和收获;有时将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大部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任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地调查、把课堂搬到相关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去,在较为宽广的教学时空中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教师通过观察、巡视、谈话不断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帮助。还有及时召开的讨论会让学生们在共享各自的发现和收获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纠正学习和研究中的偏差,同时不断发扬学生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在3个教学台阶上各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到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投入科学研究的志趣,一直到能够独立开展学习和研究,乐于研究、勇于创新的情趣。

在上述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及时发现、重点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因此,在三台阶渐进过程中还有不同水平、不同次数的循环。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探讨

3.1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供研究的问题从哪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有疑可问、有疑可探的习惯和能力呢?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有效的做法是:

(1)有意识地暴露教学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学实验,尽管已经过挑选,但并不是都能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前摸条件、做改进,解决阻碍成功的问题。若将这些问题直接暴露在学生面前,可以促使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提问。

(2)积极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灵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即使是十分朦胧的思想火花或者是比较粗浅、幼稚的问题

有一个习题的答案说氯化铵溶液和水玻璃反应时“有沉淀和气体产生”,几个学生在下面嘀咕:水玻璃那么粘稠,与氯化铵溶液之间的反应真能产生答案所描述的反应现象吗?周围有同学笑道:答案是有道理的,还用问?!其实这种偶然迸发的思想火花是十分可贵的。我鼓励学生把问题提出来,指导他们在课余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研究,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他们撰写的论文荣获“上海市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给同学们带来不小的震动。如此这般,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断得到保护、受到鼓舞,问题意识势必越来越强,求异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

新视界http://ahoo.cc 本篇文章来源于 资源盒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http://res.szlcg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32

(3)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和发现的不满足感,支持学生自己提出和分析问题

例如,取用1支试管,就能完成铜片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产生鲜明的实验现象,但是对实验环境污染严重。怎样改进这个实验呢?经启发,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碱溶液吸收气体或再另外使用分液漏斗、单孔塞向试管中加浓硝酸,初步达到改进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于是有人提出采用图1的装置,既解决了气体污染问题,又反映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性质(烧杯中水面会上升),得到全体学生一致好评。此时再向大家介绍杂志上报道的“蓝色喷泉”实验设计(如图2所示),设计者将铜与浓硝酸、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以及喷泉实验如此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的构思引得不少学生跃跃欲试:能不能再将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也组合进去呢?各种富有新意的实验设计应运而生。

3.2遴选有价值的问题用于研究性教学

“有价值的问题”是研究性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除了应该具有科学性(尽可能体现时代气息)外,还应具有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创新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

(1)明确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那些针对教学重点、有利于难点突破,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缺陷、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值得优先选取。例如,有一道测定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常见题,命题者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计算求得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同学提出质疑:这个实验真能用于测定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吗?很显然实验的安全性和精度均有问题,这里涉及到碱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的运用以及高一同学解决实验问题的薄弱之处———怎样选择恰当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于是我与该学生一起将问题设计为“怎样用实验方法确定某金属是否为钾?”提交全班同学开展研究,找到8种合理的方案和其中的最佳方案,大家一致反映“收获很大”。

(2)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性学习当然需要所研究的问题为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开发区”。例如,高三总复习阶段,学生们常在剖析和解答综合实验题时遇到困难。可以选择涉及中学化学实验方方面面的固体物质分解率的测定实验组织学生边设计、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选取什么物质作为研究对象最为合适?高锰酸钾是学生们熟悉的一种化合物,但是它的分解产物——二氧化锰,“在高于800K的温度下会发生分解,放出氧气”的性质同学们是不知道的。当用煤气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测定分解率时会因此造成分解率高于100%的令人吃惊的实验结果,这里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问题,有需要大胆创新才能解决的疑团,为此,我选用了“如何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率”作为研究课题,交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研究,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新视界http://ahoo.cc

3.3创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适宜教学环境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示范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既要敦促学生扎扎实实学好科学知识,又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锻炼科学能力,培养科学精神。要注意多倾听学生发言,多鼓励他们自行讨论和评价,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密切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解放心理,全身心投入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4改革原有的教学评价方法

研究性学习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收获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改革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方法需要从改革实验报告做起。应该摒弃原有实验报告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尽可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设计思想、收获体会、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提高。为此,实验报告可设计为“实验设计(含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实验用品)”、“实验过程”、“实验研究和讨论”、“自我评价”4个部分,无需规定格式,为学生留有可自由撰写的空间。学生不仅是研究、学习的主人,也可以是评价自己学习情况的主人。教师根据学生的书面实验报告以及对学生实际研究过程的了解,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最后评价。评价宜采取等第制,注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作好恰当的评价,有利于鼓励他们更好地投入研究性学习。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效果简介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把学生“学化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科学”的过程,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的学生除了高效率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各级各类的化学和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诸珏敏同学从“第51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IntelInternationalScienceandEngineeringFair)”获奖归来时曾这样说:“过去我只知道听老师讲,花费时间去寻求书后早已有的答案,一度认为发明创造对于我是遥不可及的。老师引导我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完全改变了我的学习习惯。„„对于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敢于面对挑战,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丰富的想象和创意不时涌现。它的每一步进展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一辈子都受用的。” 的确,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有1300多名学生从我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中得益,实践的结果是十分令人高兴的。2002年5月我应美国科学服务社邀请,赴美参加了“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杰出教学奖(IntelExcellenceinTeachingAward)”的决赛,我的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得到了到场的各国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们很高的评价和肯定,成为世界各国申请“英特尔杰出教学奖”的1200多位教师中最后的5位获奖者之

一、该奖项设立以来仅有的2名非美国籍教师之一。我也在与各国优秀科学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获得不少新的启发和感受。深信只要我们加强教学研究、兢兢业业,就一定能为我国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做出新的成绩。

上一页 [1] [2] [3] [4]

本篇文章来源于 资源盒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http://res.szlcgz.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323&Page=23

第三篇: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缪爱明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288个课时如何分解给学科老师?研究性学习成绩由什么人评定?怎样评定?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怎么评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这些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中遇到的困惑,也是目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它需要学校整体计划、分步实施,创新解决。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年级不同情况,落实指导重点,合理安排课时,侧重于开展选题比较研究、中期汇报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等活动。学生对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研究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尤其是在寒假和暑假等节假日中。

关键词:专题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

一、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也就是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建立和实施,应该贯穿在每一门学科的每一个课堂教学中,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常规的最有效的途径。就语文研究性学习而言,也不例外。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本、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①即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采用的是狭

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概念,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

②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教育部要求从2002年9月1日全国各省市高中全面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该《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对必修课,该计划明确规定了授课时数,像语、数、外,高中三年必修、选修课时数各是384个课时,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达到288

③个课时。

依据上述文件精神,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它是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的以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必修课程,它要求高中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内外的语文现象,并借助汉语言文学这一工具去获取知识掌握事物规律,应用语文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

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实施要求以及当前的实施情况来看,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其实就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或者说,目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1、288个课时该怎么分配给学科?

《指南》颁布6年多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已经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宣传和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一些做法与经验也得到介绍和推广,但是切实的行动很不令人满意。不少学校干脆没搞,搞了的学校大多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对外活动、展示和宣传上,特点是班级少数学生或者年级、学校少数学生一学年(而且往往在高二阶段)在年级主任或者班主任的要求下做一至两个所谓的课题,在年级或者学校公开展示和评奖一下就算大功告成。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每一科任老师都应该有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义务和责任。目前高中生所接触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可是,绝大多数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地点、任务和人员等等,完全没有落实到科任教师头上,完全没有落实到学科教学安排的课时和计划中,仿佛成了班主任一学年甚至两学年里搞的一个政治性的活动。笔者认为,这288个课时应该分解给各学科老师,应该纳入学科阶段教学的整个计划中。粗略算一下,像语文这样的学科,整个高中阶段应该需要30个研究性学习课时。

2、研究性学习的成绩由谁来评定和打分?

研究性学习学分在新课程设置中是占了很大的分量的。学生在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课中至少达到6个学分,才可高中毕业;而其中作为必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就高达15分。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自的必修学分也不过才10学分。我们千万不能把研究性学习评分依据和内容等同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分别也有各自的学分。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的这个成绩由谁来打?是学生同伴吗?是师生结合评定吗?那么又由谁来组织实施?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如果是班主任,那么,他(她)怎么来判断学生各自专题研究的含金量?我们目前的学校并没有专任的班主任,所有的班主任也承担着一门教学任务,或者说也只有在本门学科教学中他(她)才是一个相对的专家,如果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在他的学科范畴之内,他(她)该如何科学认定?笔者认为,由于各个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都应该承担着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研究和结题的工作。这个学分,应该是在各个学科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评定。

《指南》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认为“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话,虽然不错,似乎也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很难落实。再说,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还是应该明确操作的主体。如果指导老师不能参与到评分的体系中,不能作为评分的第一责任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必然会导致走过场,必然会成为形式主义活动。

3、研究性学习的成绩怎么来评定和打分?

15个学分怎么分配给学科?落实在语文科上应该是多少分?语文必修科开设时间到高二上学期末结束,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末是选修课阶段,高三下学期是高考复习阶段。作为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什么时间结束?就一个学生而言,整个高中阶段应该要研究或参与研究几个课题?落实到学科上,一个学生应该在整个高中阶段研究几个语文课题?学生的时间是恒定的,我们不能因为重视本门学科就影响了学生整体时间的分配。以上几个问题不解决,这个学分,科任教师也是没法组织评定的。这些问题,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均没有明确的“指南”,需要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创新解决。

4、高考试卷怎样体现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的评定?

如果高考不考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或者很难科学地体现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那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将是流于形式。因为:学生查阅资料,综合灵活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属于“软件”,是隐性的,也许到多年之后才能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而家长是现实的,学校、学生、教师都是现实的,上高中就是要考大学,与其在看不到“成绩”的研究性学习上徘徊,还不如把大量时间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来。如果高考体现研究性学习水平的考核,渗透在高考各学科的试卷中,这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命题可以侧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海、广东卷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全国的全面开设,高考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考查的比重将会有所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非高考科目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去评估?如何去调动这些科目老师和学生开展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就是高考科目中的研究性学习考试的内容,如何去兼顾到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别?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差别?这会不会在学生负担很重的前提下又引起新一轮的带有“研究性学习特色”的新题海战?熟能生巧,大家会不会将“研究性学习”“演变”成新的应试?

对于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我们的家长和学生,甚至靠学生才能生存下来的基层普通高中,往往只是重视最后的高考成绩,而不重视研究性学习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式改变下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实施,可否将过程性评价也融入高考中?比如将研究性学习的成绩、鉴定作为必需材料,列入高考考生档案;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作为必备材料,列入高考考生附件等。

三、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

1、整体规划与学科分解策略: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对师生实施研究性学习落实相应的措施。就我校而言,早就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每一届新生入校时,学校均有相应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三年规划。在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上、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上、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上等,已经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

道。比如说,关于研究性学习学分的量化,我们就分解在各个学科中,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每门学科各1.5分,剩余1.5分由班主任、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师代表,共同根据该生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表现予以给分。

2、指导重点与分步实施策略:

高一年级: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从学科延伸中落实研究内容,以知识探究型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汉语言文学。具体操作上,可围绕每个模块的语文学习内容,在学生学到某方面知识时,教师指导拓宽学习范围,促使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查寻资料的方法以及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帮助学会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等。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现在,我们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很薄弱。提出的问题不是没有研究的价值,就是过大、过泛或是没有创新。语文教师要不唯书,不唯上,做好“提问”的示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下,不仅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体会到学习中经常会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产生问题?针对具体内容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阶段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书本上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要注重语文学科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科知识的连接贯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科实践的趣味活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推进和提高。

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也即以汉语言文学问题或汉语言文学内容为触发点,以引发的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师生探究加深对汉语言文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突破汉语言文学内容有限的弊端,拓展学生的视野。

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从学科综合中落实研究内容,以准学术研究型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通过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科相互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人的特征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各种要素才得以产生并结合成一个整体。人的活动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充分,越全面;人的活动越深入,人的探究意识就越强,研究也就越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很重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多次强调和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实际情况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原因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有增无减和课时减少的矛盾,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教材也要进行大胆整合删减,真正实现超越教材,宏观把握教材,使学生把研究性学习和整个语文学习过程联系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课内外学习时间和内容。

高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落实研究内容,以创新研究型为主要类型,让学生学会用汉语言文学去解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这个阶段,学生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调查研究、走访、访问等活动是不可能了,但是,我们并不能弱化他们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关注人生的意识和行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万花筒,生活中的可研究的事物无处不在;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由于高三阶段每人每学科只在高二期末的暑假中做一个课题,因此,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评价,相对要求要高一些,指标要全面一些。教师不仅要看他们的探索创新欲望,看他们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看他们的思维活动,看他们获取、整理和归纳信息的手段、途径与方法,还要看他们的研究成果,看他们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看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意志品质。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还可结合培养高中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的目标与要求,对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提出问题、撰写方案、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调查比较、解决问题、结题论证等过程进行回顾、归类和总结,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背景,让学生讨论如何去做方案,如何去深入开展研究,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既为他们进一步深造,也为他们迎接选拔人才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时安排与成绩评估策略: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的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末自选五个与语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一个学期只研究一个课题,一个学期也必须研究一个课题,学生的研究时间主要在假期和课外活动期间;语文老师的组织、指导和评价则主要在课堂上,一般一个学期6个课时,其中2个课时为选题指导,2个课时为中期成果展评,2个课时为结题评估,五个学期循环进行辅导和开展活动。每个课题结题后评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参加该课题研究的人员均相应能得到这四个等级。

如果某个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语文学科上参与研究了5个课题,其中有3个(含3个)以上拿到了合格等级,那么,这个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能拿到1.5分。我们深知:对于学生而言,探究的价值不在结果的大小而在于参与的过程,在于通过独立的探究而获得的能力;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其基本特征就在于注重过程、强调体验、突出应用等。因此,我们最后给学生评分,基本上采用的是模糊评分的办法。

关于选题指导:以教师和学生观摩上一届学生或者上一学期的研究课题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每学期进行一次,共2个课时。在选题指导前,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内容和活动安排,辅导内容包括《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课题内涵、选题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制定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报告撰写方法、中期研究工作汇报方法、研究成果展示方法等等;活动安排主要指的是选题比较研究、中期汇报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

关于中期成果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以本班学生汇报交流中期研究情况和学期末研究结果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共4个课时。从实践情况来看,一个班一般会出现8-10个课题或项目,只要时间安排得当,每个课题组均有上台在同学们面前展示的机会,或者通过张贴和印发的形式,交流各小组的研究设想和成果,这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同学之间的咨询和评估活动。学生对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研究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尤其是在寒假和暑假的节假日中。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常常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进行反思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寒暑假最为合适。在此,我建议全国高中所有的学生在寒暑假里不补课,不做其他作业,就是搞各个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随着教育体制、评价机制、教材编排改革的一一到位,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只是暂时的,研究性学习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①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001.8,钟启泉等编著,第130页。

②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4月8日颁发。

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4月26日颁发。本文原载于2007年第6期《中国教育学刊》(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

第四篇: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课题的来源

人类迈入了一个知识和信息占突出地位的新世纪,信息决定着我们的生存。这一重大的社会变迁必将导致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而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紧迫。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正是在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追随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崭新课题。

如何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语文课为载体,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带动计算机网络与研究性学习在文科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学模式。

研究的意义:

针对当前语文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开展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改变原来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渠道封闭、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状况,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科学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性的教育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实现从“教”的单向活动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以此促进语文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本论文的研究将提出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应用价值,并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和经验。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实施,是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最早可

追溯到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尤其是理科教学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他的倡导者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主张以“探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方法”来培养“创造力”。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在上海起步。1998年上海成立课题组开展研究,1999年初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此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研究性学习的首先开展,是在理科教学中,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也是自然科学的教学。如何在社会科学尤其是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将是当务之急。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不应当忽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不应当忽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这一重要因素对学习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目前,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有应用,但多停留在资料查询阶段。这只发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小一部分作用。而开展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势在必行。

从目前掌握的研究资料看,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较多,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也有一些,多集中在探讨学习模式上,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甚少,这正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更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从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一视角出发,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探讨计算机网络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从研究主题的确定与选择,信息化资源的设计与管理,教师角色转换,研究成果的展示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并对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语文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操作模式。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层面说明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基本特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是分析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阐述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第四部分是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1、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怎样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2、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怎样更好的协调。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1)知识探究型。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知识,在教师指定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以至形成学习报告。

(2)学术研究型。学生在文理各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课题,寻找导师给予指点,花上数周、数月甚至年余时间研究探索,写出学术论文。

(3)社会调查型。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是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之后十分可喜的现象.学生通过对社会进行研究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

(4)创造发明型。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最高的研究层次应当属科技的创新发明。学生通过自已的努力,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认真的科技发明尝试,并取得了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要经过以下过程:

问题的提出→问题筛选→初步确立选题→可行性论证→确立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从哪里来

(1)学科教学中引发

(2)生活实践

(3)报刊、杂志论文

(4)热门话题

(5)教师提供的课题

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当我们要真正确定一个课题进行探究时,我们又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怎样在众多的问

题中选出一个转化为研究课题呢?

(二)问题筛选

一般说,选题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选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如果所选的课题在方向上发生差错,那么,不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仍会遭到失败。

(2)价值性原则

所选的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符合道德法规;符合自身的需要,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包括:①理论、观点上的创新;②方法上的创新;③应用上的创新,在低层次上重复别人已经进行过的研究,就会

缺乏新意,研究的价值也就不高。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科学研究又是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总要有所继承,有所借鉴。创新也并不是要求一切都是独创的,更不能要

求同学们去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一个别人还没有研究过的课题,这是创新;用与

别人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进行研究一个已经研究过的课题,也是创新;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

首次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是创新;将已经在某一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也是创新。

(3)可行性原则

这条原则要求学生,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要从自

己已有的所学知识水平、自身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

情况出发,选择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贯彻这条原则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大和小的关系。一般说大课题的研究价值高,成果的社会影响大,但它比较复杂,开展的条件要求高,不易出成果;小课题涉及范围小,任务单纯,目标集中,容易开展,容

易出成果。作为学生不能一味求大,小看小课题,忽视小课题的研究,有的小课题的研究往

往也会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的价值并不比有些大课题低。

二是难和易的关系。难的课题往往比较有价值,但难度大的课题对研究者主观和客观条

件的要求高,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而且容易因久攻不克,失去信心,导致半途

而废。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课题进行研究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课题时要注意体现以下基本要求:(1)尊重兴趣爱好;(2)关注生活实际;(3)鼓励动

手实践。

注意不选下列课题:

(1)不符合道德法规。例如:

“二战”游戏卡牌设计(政治问题); 万能钥匙设计(违反公德);自行车看书架的设计

(违反交通法规、不安全)

(2)缺乏研究价值。例如:

姜锐同学不吃午饭生理原因考究。(缺乏事实根据)可转化为:姜锐同学不吃午饭原因

调查。

高速公路防连续追尾警报器研究。(重复研究)可转化为:无雷达高速公路防连续追尾警

报系统设计。

粤语方言者学习普通话障碍研究。(重复研究)可转化为:对中学生校园习惯用语的调查。

(3)研究主客观条件不具备的选题。例如:

①选题过大案例(研究主客观条件均不具备)

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研究。可转化为:海淀区市民对海峡两岸关系走向愿望调查。

中国足球素质研究。可转化为: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问题调查研究。

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可转化为:加入WTO对我国农药生产带来的影响调查。

② 选题过难案例(研究主客观条件均不具备)

汽车防碰撞缓冲外环境装置设计。可转化为:对现有汽车防碰撞装置缺陷的调查。

睡眠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可转化为:对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的调查。

夹竹桃毒性研究。可转化为:利用夹竹桃渗出液杀灭孓孑的实验研究。

③ 知识准备不足案例(研究主观条件不具备)

中国相声与外国幽默比较研究。可转化为:中国相声艺术发展障碍调查研究。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可转化为:利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实验。

我国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研究。可转化为:海淀南路6号楼股民回报率调查。

④ 选题抽象案例(研究主客观条件均不具备)

眼镜的附加功能开发。可转化为:眼镜的后视功能开发设计。

中外电影风格比较研究。可转化为:中美电影道白风格比较研究。

⑤物质、环境条件缺乏案例(研究客观条件不具备)

恐怖组织与社会关系研究。可转化为:人们对“9.11”事件看法的调查。

智能语音密码锁设计。可转化为:语音提示门锁设计。

(4)不符合科学原理。例如:

体育彩票中奖规律研究。可转化为:体育彩票回报概率建模设计。

“水变油”发明设计。可转化为:提高“水煤气”效率研究。

(三)课题的确立

下面是课题常用的陈述形式:

×××的现状和展望×××的调查研究×××的研究综述关于×××的思考

关于×××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初探

×××对×××的影响(研究)×××的×××测定×××的处理方法的研究×××在×××中的应用

下面提供几个案例以供参考:

(1)上海市七宝中学的“角色体验”

七宝中学在高三年级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定位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具体安排是,要

求学生自由组合,3-5人一小组,利用暑假时间去社区或企业单位,亲身体验管理人员的工

作和生活。有一个小组的5位同学,在担任两周见习居委会主任后,写成了让人“刮目相看”的论文:《浅谈新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文中对居委干部的年龄结构、培训、轮岗和民主评议,对成立功能性的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如劳动服务所、法律服务所、治安巡逻队、智囊团,宣传组等,提出了颇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其他小组撰写的论文如《新区管理中的领导艺术》、《新城镇发展现状与未来》、《环境保护现状及整改措施》、《大力发展垂直绿化》、《从明星村的企业及其发展谈起》等,尽管其中的建议或观点总体上还较稚嫩,但却不时闪出思想的火

花。这样的论文与语文学科中的命题作文,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也不是随意的,而是带着特定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持证上岗”的。七宝的同学在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我们不会忘记“持证上岗”的特殊经历,不会忘记小组成员集体撰

写论文的过程,因为我们从中得到的酸、甜、苦、辣的体验是真切的,获得的对社会现象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感受是深刻的,所引发社会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不可低估的。

(2)上海市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

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大同中学为学生开设”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等辅导讲座,还向辅导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研究性活动课资料包》。大同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成果颇丰:除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外,还收到了有一定质量的由学生撰写,并经校课题组评审、鉴定的论文130余篇,其中的优秀论文已汇编成册。学生论文《来自九曲桥下的呼唤一一对豫园荷花池的考察及治理设想》、《应用数学发展城市绿化》、《清水绿韵创建浦东新天地--对浦东新区环境的考察及治理构想》等先后获市级以上论文一等奖。

(3)浙江省瑞安中学的”社会调查“

瑞安中学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出发,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应俊峰副主任的指导下,本着”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的基本理念,设置了主题为”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习者怀疑的精神,探索的兴趣及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课程实施途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其中,高一年级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实施流程为: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个人选择题目,拟定计划、方案→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一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开题报告,方案评审→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形成调查报告。

校课题组设计了很有新意的”专题调查研究课程“实施用表1-5。学生调查的课题有:”关于瑞安垃圾处理问题调查“、”对瑞安城关助动车废气污染的调查“、”关于一次性筷子的卫生问题调查“、”瑞安市区外来打工人口生活状况的调查“、”关于城市防盗窗弊端的调查“等20余个。在不久前举行的”瑞安中学'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题实施"总结报告会上,与会者饶有兴致地观摩了学生的汇报表演,并对瑞安中学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方面的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4)重庆市第37中“中学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对班级文化作用的态度和认识,研究以怎样的建设方式才能给班级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活动过程为:调查研究;我班文化活动述要,包括教师节自制贺卡、快来认识我、班级生日会、同学自己排座位、班旗班徽班歌体育活动比赛等。课题立足于学生生活,参与面大,使大家意识到自己是班级里不可缺少的成员,有责任为班级文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重庆市万州二中“何其芳早期思想及文学创作”

重庆万州是何其芳的故乡,有何其芳故居,何其芳陈列馆,三峡学院有何其芳研究所,课题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通过参观访问,请教授作报告,读何其芳作品等形式深入研究何其芳早期(去延安前)经历、思想和文学创作。课题深入挖掘本地人文资源,培养了学生为国家民族献身的人生观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重庆市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选编》主编:李常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架构与实施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论文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目录 第一节 学习概述 ....................................................................................................................... 1 一、 学习的含义 .......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理论研修小结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第一,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第二,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兰炼一中 朱洁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采用了单篇课文文本研究和单元课文文本研究两种类型的教学设计,根据实施情况,描述如下和大家......

    研究性学习实施和组织(汇编)

    研究性学习实施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实施三个阶段: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实践体验阶段 表达交流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实施步骤 一是培训指导。主要进行有效的......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

    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开始实施,我们就把对学生的评价看成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共5篇)

    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研究性学习”(projectlearning),在国外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习等,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大力实施的一种新课程。为......

    浅谈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策略 摘 要:现代教学的不断完善和落实要求现代学校内部教学真正体现教学的目的性,与此同时还需注重教学实践研究性,保证教学有效落实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