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说课(范文)

时间:2019-05-12 18: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路难说课(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路难说课(范文)》。

第一篇:行路难说课(范文)

《行路难》说课稿

殷春玲

《行路难》,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抒情诵读。«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诗意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倾听作品,创设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教学设计>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3)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乐曲«竹林空照»,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我教学设计>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 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起落。

(5)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起有落。落是因为怀才不遇,起是因为又有了希望。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

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教学设计>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6)解读作者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初中古诗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李白的介绍(体裁可诗可文)。这个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回复《行路难》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8)自检自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让学生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多媒体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

这项如果课上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语文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素养能力的双重提高。这几项练习、作业都符合这个要求。

《行路难》的教学反思

殷春玲

《行路难》》是诗仙李白仕途不济,仍对自己冲满信心的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由于诗歌教学的精髓是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提升。因此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雄奇意境;(2)体会是人由苦闷-期待-自信的感情变化;(3)体会雄奇,瑰丽的语言;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抓住了一下三点:

一是以“看、听、读、品”环节为切入点,以“太行”“黄河”“沧海”等意象为代表,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进而领会作者感情的变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可以在语言的把握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以“朗读”环节作为突破点,指导学生音读、译读、情读,这样,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了李白的复杂的感情,领悟到了诗歌的语言精妙。也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浅显文言文与古典诗歌重朗读的要求。

三以“延伸拓展”环节作为提升点,帮助学生学习李白面对挫折不低头的乐观心态,进而走出诗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自己的朗诵水平有限,无法用朗诵把李白的那种由郁闷到乐观的复杂心态演绎出来,无法给学生作活生生的示范,使“情读”环节大打折扣。加强自己的朗诵水平,是我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行路难》教学设计

殷春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四.教学过程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5.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要点如下: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要点如下:

(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朗读。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一句警句、两个比喻、三处用典、四句短句。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运用了“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七.板书设计

《行路难》

赏析 情感 诵读 停、投、拔、顾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 两典故 三字短句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

忧郁悲愤 矛盾痛苦 不甘消沉 进退失据 乐观豪迈 低沉失落 忧伤彷徨

昂扬憧憬 短促埋怨 高亢自信

《行路难》的教学反思

殷春玲

《行路难》》是诗仙李白仕途不济,仍对自己冲满信心的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由于诗歌教学的精髓是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提升。因此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雄奇意境;(2)体会是人由苦闷-期待-自信的感情变化;(3)体会雄奇,瑰丽的语言;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抓住了一下三点:

一是以“看、听、读、品”环节为切入点,以“太行”“黄河”“沧海”等意象为代表,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进而领会作者感情的变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可以在语言的把握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以“朗读”环节作为突破点,指导学生音读、译读、情读,这样,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了李白的复杂的感情,领悟到了诗歌的语言精妙。也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浅显文言文与古典诗歌重朗读的要求。

三以“延伸拓展”环节作为提升点,帮助学生学习李白面对挫折不低头的乐观心态,进而走出诗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自己的朗诵水平有限,无法用朗诵把李白的那种由郁闷到乐观的复杂心态演绎出来,无法给学生作活生生的示范,使“情读”环节大打折扣。加强自己的朗诵水平,是我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春酒》反思

《春酒》最值得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挖掘文章内涵,那就是作品体现出来的浓浓亲情、乡情、人情。所以,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在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风俗、人情之美上。然而这种美感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呢?便是本文那突出的、精彩生动的细节描写。于是,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意蕴便也是教学目标之一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饮春酒——品春酒——酿‘春酒’”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读到赏再到写,达到升华。这也得益于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思路。

一堂好课犹如一篇好文章,必须条理清晰,有实在内容,有情感发掘。

从时间流程上说,我认为本课做到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过程中体验情感,层层推进,发掘意蕴。这也得益于环节设计的严密性和层次性。实践了我校语文组“自主推进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从空间主题上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活动,那便是学生的“读”,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读。例如开始的大声朗读,中间的细节品读,都是为了能够做到深入发掘文本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学习上,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这堂课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体验,让教师少一些花哨的高谈阔论,让课堂的实际效率实现最大化。

《春酒》是自读课文,所以,它也肩负着以读引读、引思的任务。所以,在学习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学生在对文本有着深入体验的经过后,抒写一个自己记忆中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与亲人或朋友共享某种美食的情景。因为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这也恰好运用上了“品春酒”环节中学生们的品析探究成果——即写作方法的探究学习。于是,学生写起来也会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教学目标与生成。最后,为实现以读引读的目的,我列举了几篇同样抒写乡情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对比阅读。获得更多感受和启发。

回顾整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还存在些不足,也让我对这堂课有了一些反思:

1、追求完美的同时会有一种缺失,在细节处理上不够运筹帷幄,生成还可以更自然些。

2、要充分进入文章情境,带着与目标相关的感情投入到讲课当中。

3、通过课堂实践,应更多地思考片断练习与整体写作的关系,学生写作需要时间酝酿,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是一个过程,有时不可能立竿见影。

最后,我也希望能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引发一些教学问题的探讨。如散文教学的探讨:哪些散文应该精读,哪些散文可以海量阅读?经典文字的内涵一定要深入挖掘,如何挖掘?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从语言到文化是不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氛围,去启发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

第二篇:行路难说课设计

《行路难》说课设计

沧州第五中学

王凯梅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http://)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 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 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 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4. 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5. 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 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7. 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1. 听: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 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 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 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 写:通过拓展赏析,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朗读李白诗歌的感受。

徜徉于李白诗歌的海洋,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我感受到了——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三中的„。

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抒情诵读。«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四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诗意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 倾听作品,创设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教学设计>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3 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乐曲«竹林空照»,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我教学设计>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4 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 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起落。5 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起有落。落是因为怀才不遇,起是因为又有了希望。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教学设计>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6 解读作者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初中古诗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李白的介绍(体裁可诗可文)。这个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7 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回复《行路难》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8 自检自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让学生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多媒体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这项如果课上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语文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素养能力的双重提高。这几项练习、作业都符合这个要求。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室内课教案 行路安全

学时6:养生之道

教学内容:

1、养生之道:身要运动。

2、游戏:猫捉老鼠。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记住“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八个字的含义。

2、知道健身的道理和身体活动的四种形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身体活动与健康。

教学程序:

1、教师板书课题及“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八个字,并深入浅出的针对八字进行讲解。

2、重点要围绕“劳”字讲解“常”和“小”两个关键字,借古人的经验使学生明白活动的经常性和适度性的道理。

3、借助录像,引导学生落实“我们的行动”争当健康好儿童。

3.1认真做好早操和课间操

3.2努力上好体育课

3.3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4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4、安排游戏活动,请一组协助示范游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5、教师启发扮演猫的学生善于观察,指导“老鼠”形象扮演,相互合作,以假乱真。

游戏方法:全班学生都把双手伸进抽屉内,一个学生扮作猫站在讲台上,背对学生,教师将会叫的玩具发给几个学生扮作老鼠,然后猫在走道上来回走,教师不时的带领大家说“小花猫,小花猫,听听老鼠在哪叫?”于是老鼠捏响玩具,猫根据声音抓老鼠,抓到后角色互换。

后记: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体育课就是一种“玩”,通过本节课学生明白了养生之道身要运动的道理,知道了“玩”中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重要性,游戏设置了“猫捉老鼠”的情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

第四篇:行路礼仪注意事项

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乘车走路,在出行不论是上学读书,上街购物,还是出门访友,漫步散心,总是离不开走路。在这平常的“走路”中,同样包含着一系列的礼仪要求,同样需要注意讲求公德礼仪,遵守交通规范。

要遵守行路规则,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走自行车或机动车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如果是路口,一定要等绿灯亮了,再看两边没车时才通过。

行人之间要互相礼让,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接踵,因此要提倡相互礼让。遇到老、弱、病、残、孕要照顾他们。在人群特别拥挤的地方,要有秩序地通过,万一不小心撞了别人或踩着别人的脚,要主动道歉。如果是别人踩了自己的脚或碰掉了自己的东西,应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和自制力,切不可口出恶言,厉声责备,如,口出“干什么!”“你没长眼睛啊?”之类的粗言,而应该宽容和气地说:“慢一点,别着急。”

走路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进行问候,不能视而不见,把头扭向一边,擦肩而过。如果在路上碰到久别重逢的朋友,想多交谈一会儿,应靠边站立,不要站在路当中或拥挤的地方,以免妨碍交通,增加不安全的因素。

走路要目光直视,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男性遇到不相识的女性,不要久久注视,甚至回头追视,显得缺少教养;不要一面走路一面吃东西或抽烟,显得很不雅观。

走路的姿势是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时时留意自己的走路姿势。正确的走姿是:挺胸抬头,不驼背含胸,乱晃肩膀;目光要自然前视,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走路时不要边走边吃东西。这既不卫生,又不雅观。如确实是肚子饿或口渴了,也可以停下来,在路边找个适当的地方,吃完后再赶路。走路时要注意爱护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随手抛弃脏物。

第五篇:行路杂文随笔

早上,出发前,天就阴的厉害。我赶紧骑上电动车,幸好一路无雨,50分后到了目的地,雨才缓缓滴落。我躲在小区门口的一颗“参天”冬青树下,沾沾自喜。“嗯,这里好,树叶密密麻麻的,刚好挡雨。”

没有10分钟,眼见着地上由筛子漫湿开来,这里是不行了。等我披上雨衣,雨雾满天。可恨那么大的小区竟然没有一处类似亭子的躲雨处,裤子被风雨淋湿了,才发现只有地下停车场可以躲雨,幸好有一道狭缝可以推下电动。等停稳车子才发现装书的袋子丢了,赶紧回去,幸好在下坡找回,虽说大多材料都湿了。

我不敢在满是摄像头的车库逗留,怕被认为是小偷。锁了车子,带上雨衣,爬到一个出口的楼梯躲雨。不时,有人来去,我装着要走的样子,转来转去,给双发了一条短信“已安全到达,但全身湿透。”……到中午,忙完要走时,我的裤子早已烘干了,哈。过后,我才意识到,楼梯口,来人异样的眼光,不是因为陌生,只是诧异我通身的透湿。

——题记

人生如同行路,我们不断行走在千万条熟悉的道路。烦躁之余,一丝陌生的改变,我们欣喜若狂;而陌生超过熟悉,我们便惊慌害怕。我们擅长以不变应万变,小小的调整以后,包容整个世界所有不同,自以为了得。

习惯的走早已千遍的道路上,熟悉总能给予人家的亲切。一根电线杆一段路,一缕清风一声和气的问候,巧妙娴熟的躲过每一道化冻的春辙……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也便行走过来,熟悉让自己舒适,放松。

陌生的道路上,总有太多的意外,凭想更多。堵不堵车?有没有“绿林好汉”?油量是否充足?时间耽误了,误了饭点怎么办?……光想想,头就大了,光想想,车已驶过熟悉的街道,陌生的拐角。

“许多人都在对自己人生不断的修葺,假如有机会重新缔造自己,生命岂不更加有趣?”——三毛。没有人喜欢同一条路,我们甚至时常抱怨。我们缺失的不是机会,而是勇气;也不是勇气,而是摒弃熟悉的勤快。

无论你走那条路,最后的终结都是死亡。不同的是,在另一条潜藏内心的道路上,我找回了自己。当我们回首过往,平淡一生,除了柴米油盐,除了没有坑蒙拐骗奸盗邪淫,我还有一丝功利以外,别人以外,甚至家庭以外的坚持,坚持“我就是我”的个性,不在乎一切,包括所谓的“正义。”

而在重复的人生路上,你只能终结于忍耐,迂腐。

下载行路难说课(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路难说课(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请字为何难说美文

    教养这一回事,大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没有教养的人,是懒惰的人,不求上进的人,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即刻出丑,在......

    毕业留言:却又难说再见

    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无论怎样您始终是我敬爱的老......

    留学日记之难说再见

    周六早晨掀开窗帘,白皑皑的雪覆盖了屋顶、树木还有街道。恍惚中以为自己还在梦中,拉开的是扎马特山脚下青年旅社的小窗。突然间想起客户的航班是今天起飞,顿时梦境就被现实活生......

    谈情爱难说情感散文

    今天周末,过些日子就是元旦了,也就是阳历年。一年又过去了,脸上多了几条皱纹,生命也缩短了。不能多想,甩甩头,自嘲的笑笑。感慨些什么,自己也想不太清楚,莫名的情绪有点恍惚。生活已......

    难说再见爱情诗歌[大全5篇]

    人群中犹如两条相互牵扯的线我们靠近了 相遇了 交织着我们紧紧握着彼此的手一道儿走着 说着 笑着走着走着我们却是散了回头时再也不见了那个人儿时也悲夫 悲夫时也只是你的......

    2013年草原行路书

    2013年草原行 (全家自驾游) 以 马 内 利 1 2013年草原北极行路书 总置顶:加油是每天大事! 此行综述: 1、草原游:锡林郭勒大草原(中国最美六大之一)、 呼伦贝尔大草原(世界第一优质草......

    读书如同行路[共五篇]

    读书成长 “藏书万卷可教子,买地十亩皆种松”。这是我书房的一副对联,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多么喜欢读书,读书带给了我太多的乐趣。买书,读书,藏书是我的生活习惯。 过去,我读的书比较......

    “重走唐僧西行路”有感

    鲁讯说: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精神的代表。 《重走唐僧西行路》引发了我们对唐僧(玄奘)精神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由此,引发了对人类使命、对人生和对工作这个主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