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习策略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对策
浅谈学习策略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对策
对学习策略的定义
• O’Malley & Charmot(1990)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为了加强自己理解、学习或记忆信息所采用的特殊方法或行为”。
• Oxford(1989)对学习策略的定义为“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容易、更快捷、更有趣、更有效、更有利于学习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所采取的行动”
• Cohen(1998)则认为 “学习策略包括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和第二语言使用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而有意采取的步骤或行动”。
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一条能让你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并熟练运用的方法,可以让你在考试的时候胸有成竹的方法。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在学习中游刃有余,并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与好感,也可以让你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对于个别人来说,这往往是不同的。有人用题海战术去磨练;有人却每道题静思细想,不求数量:有人上课效率很高,下课尽量放松,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找到自己最薄弱的一项,去拼,就有收获的。对于我来讲,预习和复习都不是很管用,但上课真的是重中之重,下课时可以适当做题,力求每个题都全对。常见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二、第二层为好学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区别 1、1)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 技术或技巧。
2)学习策略是对何时使用何种技术和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术、技巧本身的认识。
2、策略与方法的区别类似于足球战术与技术的区别;
3、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丰富。
教学活动设计的对策
(一)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一致
这里的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地使主客体协调一致。
2.活动应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民主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科学世界观、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
3.活动应体现阶段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阶段性内容与综合性内容结合起来。要根据每个单元的语言项目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组织活动,以确保规定内容的完成。活动不能脱离所学的内容,但也不必局限于新授的内容,而应前后联系,新旧结合,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的方法,做到既有利于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与扩展,又有利于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提高。
4.活动应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教学对象,对某些活动方式加以调整、改进,创造出新的活动形式。活动应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常搞常新。
(二)活动设计的类型和基本要素
英语课堂活动有语法活动、词汇活动、拼写活动、听力活动、言语活动、读写活动等,如:猜测、预测、图表、传话、交流信息、小品、描写与辨认、接龙、辩论、记者招待会等。但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活动类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呈现活动,即呈现新的语言内容的活动;
2.练习活动,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
3.交际活动,指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确定适当的形式,创造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活动。一般说来,活动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Purpose,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2.Skills,指活动所侧重训练的听说读写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能力;
3.Level,指活动的难度,即该活动适合何种水平层次的学生;
4.Materials,指活动中要使用的文字。
(三)设计英语教学活动的策略
1.注重三个中心设计原则
(1)以目标为中心
(2)以学生为中心
(3)以学习为中心
2.教学活动的设计
(1)活动目标明确化
(2)活动形式多样化(3)活动内容意义化(4)活动层次梯度化(5)内容形式统一化(6)活动指令简洁化(7)活动时间成本化
(四)结语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有效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中有关增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策略、沟通策略、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等能力,并锻炼学生跨文化沟通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探讨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篇: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策略
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的界定和认识
(一)指导策略的界定和认识
问题:老师是否作为“高位者”指导幼儿? 1.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指导策略=支持策略。
(二)活动组织中的常用策略 1.吸引幼儿注意力 2.节奏控制 3.观察
观察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基础。
比如:幼儿之间吵架或争执,如何使用观察策略。4.介入
介入的方式:示范、游戏、提问、应答等。5.环境创设
(1)游戏情境的创设
举例:如何帮助小兔子“出去”的游戏,即是天然的兴趣,又可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行。
(2)心理情境的创设
举例1:抚摸幼儿的头部,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举例2:《小小环保志愿者》教学视频欣赏 6.管理
教师的管理不只局限于管制,更需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举例:《大头贴》教学视频欣赏
教师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应充分尊重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
综上:
“吸引幼儿注意力”策略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的热情。
“节奏控制”策略,孩子的思维容易发散,教师要注意把话题引导回正确的方向上。
“观察”“介入”“环境创设”策略。
“管理”策略是对活动最基础的保证,能让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
支持策略不仅仅包括以上六项,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交叉使用。
二、具体策略解析
(一)吸引幼儿注意力
引发兴趣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活动导入的时间把握要适度。注重活动导入环节的逻辑性。活动案列:《葫芦娃》活动案列 在幼儿的认知基础上导入活动主题。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关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二)节奏控制
注重活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逻辑性。活动案列:《小小环保志愿者》
注意:老师在写教案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课堂实施的逻辑性,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因素出现,另外跟幼儿互动时可能会延伸出新的东西,这时候考验老师现场环节的一种把握能力。
(三)观察 1.教师需要观察什么
教师需要观察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观察幼儿的细节动作。
2.教师应如何观察
教师在观察中要善于等待,留给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3.观察的意义
教师应做好必要的观察记录,做到及时反思。
(四)环境创设 活动案例:《葫芦娃》
环境创设需注意幼儿的发展特点。
二、具体策略解析
(五)介入策略 1.提问
提问可分为一般性问题,选择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陈述性问题等。
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提问的种类,照顾孩子的认知特点。2.回应
巧妙运用提问、追问进行回应。举例:《爱心树》插图
提问需要留给幼儿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加强教师间的相互支持,提升教研能力。教师的提问要适量适度。
教师的回应应具有一定指向性及价值。活动案例:《葫芦娃》 3.示范
当孩子经验基础不足够时,需要老师的示范来引导孩子们学习。
举例:小班两孩子玩家家时,拿一个娃娃当孩子,两孩子就争论到底是“妈妈”做饭,还是“爸爸”做饭。然后老师加入这个游戏,给自己定角色为“妈妈”,在活动中示范中让孩子在无形中懂得很多东西。
不同领域的示范有所不同,比如艺术领域。活动案例:《小小环保志愿者》
(六)管理策略
1.教师在管理幼儿中需要认真观察,注意分析情况。2.尊重幼儿,以适合孩子发展的角度进行管理。3.外在戒律→→→内在自律。
三、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
(一)《护送蛋宝宝》 1.问题导视
(1)本活动中,教师都借用哪些道具,有何特色?(2)教师设计的几个环节有怎样的关系?(3)本活动锻炼了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 2.活动过程
(1)活动前热身,舒展开身体,防止受伤。(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空手尝试钻过障碍,体验钻爬的动作要领。(4)钻爬时,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领及安全防护。(5)交流通过障碍的感受。
(6)护送“替身蛋”,感受持物通过障碍的动作要领。(7)教师注意幼儿钻爬的动作,并做好防护。(8)讨论交流护送“替身蛋”的感受及注意事项。(9)安全护送蛋宝宝,体验成功的喜悦。3.活动评析
《护送蛋宝宝》活动是一个中班的室内体育活动,活动目标有:
目标一:利用室内的家具,探索准确的钻、爬动作,能灵活的完成行进任务。说明此活动主要发展孩子们的钻、爬动作,并且提出了动作发展的程度、准确、灵活。该活动适宜中班幼儿的发展,符合年龄特点。
目标二:能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在体育活动中探索安全游戏的方法。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该活动适宜、新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目标三:在活动中室内体育活动的乐趣。
对照《纲要》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来看,孩子们能够很好的完成钻、爬动作,老师又提出了护送蛋宝宝的任务,体现了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原则;相关的安全教育,又体现了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原则;蛋宝宝的形象与环境的一致,体现了即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
在中班阶段,《纲要》要求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怕困难,在多种体育游戏中能较灵活地控制身体运动的方向。此活动很准确的抓住此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设计充分落实了《纲要》的要求。
三、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
(二)《生日礼物》 1.问题导视
(1)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2)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活动情境? 2.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正确点数及量词学习。(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对数的学习兴趣。(3)倾听故事,感知数量。
(4)鼓励猜测,加深对数量的学习。(5)实践操作,巩固对数量的认知。3.活动评析
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目标一:学习细致的观察图片,大胆讲述所观察到的画面,深入活动及发生的事情。
目标二: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量,初步学说量词“把”“张”等。
目标三:愿意将生日礼物送给“兔宝宝”,体验生日活动的快乐。
在设计生日礼物活动时,我们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把幼儿最喜欢的过生日情景设计在活动之中,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教具的使用上,制作了丰富的PPT,让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活化实践的收获:
(1)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3)启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4)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心理的发展。
三、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
(三)《朋友,你好》 1.问题导视
(1)如何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友情教育?(2)怎样设计好活动课的导入环节? 2.活动过程
(1)歌舞表演导入,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2)介绍朋友,引出活动主题。
(3)问题引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4)故事讲述,引入好朋友相处的新经验。(5)讨论交流,理解故事内容。
(6)图片讲述,引导幼儿观察、推进故事。(7)总结故事,点出朋友的真正含义。
(8)引导幼儿迁移朋友经验,表达对朋友的情感。3.活动评析
(1)活动设计的背景。一本薄薄的图书里挖掘出友情教育,打破传统模式的思维方式,一种出人意料的故事结构,个性鲜明而又充满童趣,对比手法的强调运用,告诉幼儿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2)教育目标的定位。一,通过倾听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二,感受朋友的弥足珍贵,培养喜爱朋友的情感。
(3)活动设计及教育意图。
活动环节一,歌舞表演“好朋友”,调动起幼儿积极的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环节二,教师出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图片,提问幼儿问题,引发幼儿不同的猜测,从而调动幼儿听故事、看图书的积极性,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专注程度……
活动环节三,迁移朋友经验,表达对朋友的情感,激发幼儿对朋友表达情感的冲动,和朋友抱一抱,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将活动推向高潮。
启发:只要教师细致的思考,优秀的图画书作品能够巧妙的运用到社会领域的社会教育活动中。
三、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
(四)《我想养蜥蜴》 1.问题导视
(1)如何利用悬念和冲突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2)如何营造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3)如何在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活动过程
(1)通过“养宠物”这一话题,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2)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描述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同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进行铺垫。
(4)将话题延伸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5)引导幼儿观察阿力的表情、动作并进行模仿,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6)设置悬念,激发幼儿观看完整故事的兴趣。
(7)通过设问重温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复述,表达的能力。(8)重点词汇教学:寂寞。(9)重点词汇教学:负责任。
(10)介绍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写便签。(11)师生共同完成写便签的活动。(12)总结写便签的方法。
(13)拓展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
(14)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音乐游戏结束活动。3.活动评析(1)活动题目选择具有价值。体现一:幼儿比较亲近小动物、抚养小动物,根据这一特点选择语言活动符合幼儿的经验和年龄特点。体现二:蜥蜴不是幼儿生活中很常见的动物,但是故事中的阿力通过各种方法说服妈妈让幼儿明白怎样合理、客观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大胆的选择良苦用心。
(2)活动目标的角度。从情感、认知与能力等三个目标来围绕着活动展开,总体上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全面,符合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3)活动设计的角度。主要分成2个大的活动,第一步是分布阅读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第二步是完整的欣赏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从这可以看出设计的层次比较清晰、明了。另外,教师的提问在表达上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而不是语言的重复性,如“寂寞”一词的教学。还有,活动设计还有写便签的方式,灵活生动。
(4)师生互动的角度。整个活动过程师生的讨论非常充分且热烈,老师的语言亲切,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关注班上不太爱表达的幼儿;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师生一种融洽、默契的关系。
(5)活动价值的角度。请幼儿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活动思路来源于其他文学作品,老师进行了借鉴和改编。体现了成人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关注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人与自然、动物建立和谐的关系。
三、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
(五)《我变 我演 我快乐》 1.问题导视
(1)如何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2)教师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3)如何养成幼儿的协作意识? 2.活动过程
(1)通过电视节目导入游戏活动。
(2)课堂上,老师着重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3)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完成任务。(4)活动前,教师明确必要的活动要求。
(5)活动中及时的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6)教师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7)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3.活动评析
(1)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的自主性强。
(3)新型的师生关系和适宜的教育策略。整个活动师生关系非常的融洽,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介入活动中,同时老师又以高于幼儿的身份把控整个活动方向,把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同时不断梳理和提升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不同活动中得到发展。
第三篇:My New Neighbor 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My New Neighbor 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齐河县文玉外国语学校 赵燕 2012年8月2日 18:21
张梅于12-8-2 18:42推荐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目标制定明确,内容阐述完整,设计中体现了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关注和关怀。
梁承锋于12-8-2 21:26推荐并加30分赵老师对文本分析准确,教学设计以学情分析为依据,尤其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潜能”这一点说的非常好。为学生提供了5个教学策略并且在教学设计中逐步引导学生去运用,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虽然整个设计中教学策略的实施多了些,学习策略的引导不够有力,但仍然不失为一篇值得借鉴的作业。
给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
---My New Neighbor 学习策略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阅读材料讲述了两个小孩子由陌生邻居变成好朋友的过程。整篇文章生词不多,题材较熟悉,语言难度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篇很好的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阅读材料。
由于教学对象是中下水平的学生,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相对简单,侧重于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能低估了学生的潜能。他们只是对某个方面不敏感,如果能慢下来,引导他们探索适当的学习策略,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就能给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展翅高飞。教学设计的思路:
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本课主要涉及的阅读策略有:泛读、精读、扫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希望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策略
根据中下水平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策略。
1.保持积极的情感,尽量控制消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
2.利用图片等非语言信息理解文本内容。
3.阅读中泛读,精读结合,整理归纳知识点,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
4.带着问题读课文,问题由易到难,逐步攻略。
5.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表达上,而不拘泥于词汇语法。
教学过程
Step 1.Lead in 播放歌曲You and Me(我和你),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设计意图】保持积极的情感,尽量控制消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和交际 策略!Step2.Pre-reading
多媒体出示打乱顺序的插图:
任务1.根据图片内容排列正确顺序。
任务2.根据排好顺序的图片预测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该环节可以使学生运用认知策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Step 2.While-reading 任务1:学生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How did the girl feel at first? 2.How did the girl feel at last?
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文章的首段和末段以及每一段的首句和末句,了解文章的大意。特别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他们更需要阅读能力和技巧方法的提升!
【设计意图】运用快速阅读策略,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培养学生的语篇整体感知概括能力。
任务2:详细阅读,回答问题: 1.Are they good friends at first?
2.How do you know the girl felt lonely? 3.How do you know the girl felt happy at last? 任务3: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What did Lucy do to make the girl feel happy ?
引导学生利用以下的关键词 First,Next,Then,Finally...【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段不同的细化方式训练学生读懂细节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Step3 Discussion:
T: Imagine you are Lucy,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lonely girl ? How do you feel then?
Please share your ideas and your feelings.(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讨论交流)
★ Listen to music
★ Play a game with her
★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 Give her presents
播放背景音乐“ 相逢是首歌”
出示句子----If you want others to be nice, be nice to them.告诉学生:相逢是首歌,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也表达彼此的在乎和关注,这就是友情。【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交际策略,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此环节培养学生交际策略,训练口头语言表述能力。
Step4 Writing
小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告诉我们:We became good friends after that.邻家女孩打开篮子后,发生了什么呢?当她看到礼物和卡片时,会有什么反应呢?
T:Please give the story a happy ending.OK?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原文的一个续写,让温馨感人的故事延续下去。强调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表达上,而不拘泥于词汇语法。Step 5.Summary
总结这一节课学习内容,重点点拨阅读课学习方法,启示中下游学生勇于走出阴影,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Step 6。Homework
根据提供的关联词,口头叙述第三段。然后写下来。I had a great idea.First,…Next,…Then…Finally… 【设计意图】在进行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语法规范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出,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策略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在知道课堂要让学生学什么(what to learn)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how to learn),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浏览:202评论:61专家浏览2指导教师浏览26
第四篇: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重要的活动方式,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是进步集体教学活动实效、增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保证。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观摩他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是进步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对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观察幼儿在自己所设计的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成功的地方和存在题目。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超过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不是脱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的教学题目是不是过于封闭?评价的语言是不是过于空洞?等等。
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活动应是一种平常状态下的观察,也就是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性自我观察,即执教者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题目,及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求获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我在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后就让幼儿仿编歌词。由于幼儿对春天的特点缺少丰富的表象,他们难以记住歌曲内容。更甭提仿编歌词了。发现这一题目后,我马上对自己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控:给幼儿提供了若干春天的图片,如小燕子、胡蝶以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内容来仿编。另外一种自我观察是延时观察,即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相,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态,看自己教学设计中的哪些方面真正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幼儿的回答等,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进步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
二、观摩他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观摩他人的课堂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堂。但在很多观摩活动中,观摩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听课时用笔一字不漏地记录教学实况或用摄像机全程录相,目的是回园后上移植课、模仿课,或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所以这些观摩者只能移植执教者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情势、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等,至于执教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和这样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持等,他们不得而知。从而使自己处于看看激动、想一想感动、回家不动的状态。
观摩他人课堂,其实不是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要学习他人教学设计中的成功的地方,并虚心询问他人获得成功的缘由。然后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增进幼儿的发展。
三、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empirenews.page--]
假如说对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观察是一种平常状态下的观察的话,那末对公然课、比赛课等磨课进程中的观察则是一种研究状态下的观察了。前者侧重于个体本身的行为,是执教者对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后者则侧重于研究共同体的行为,是执教者与幼儿园内其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共同对执教者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教师基本上都有上公然课、比赛课的经验,都经历过磨课的历练。有时为了组织好一堂比较理想的集体活动,我们会反复试教屡次。每次试教后执教者和听评课的教师们会根据课堂情况来共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题目。每次我们发现的题目常常是不一样的:或是教育观念方面的题目,如不够尊重幼儿、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或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题目,如探究性方法应用得不到位,灌输的痕迹太浓;或是教学资源利用方面的题目,如预备的学具不太合适幼儿;等等。在经历过量次试教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更趋完善,集体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同时研究共同体中的每个人也在此进程中都有所收获。
实在磨课的进程就是一次反思的进程,磨课的进程也是促使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的进程,磨课的进程还是执教者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理性熟悉的进程。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进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进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常常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聪明。教师除从观察自我课堂、他人课堂和共同磨课的进程中不断积累集体教学活动经验,优化集体教学设计外,还要留意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留意理论的积淀,用丰富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使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具艺术性、更具生命力。
第五篇: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重要的活动方式,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是提高集体教学活动实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保证。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观摩别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对于自己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应认真观察,观察幼儿在自己所设计的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如: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超过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脱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否过于封闭?评价的语言是否过于空洞?等等。
观察自己组织的集体活动应是一种“日常状态下的观察”,也就是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常态课的自我观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性”自我观察,即执教者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力求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我在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后就让幼儿仿编歌词。由于幼儿对春天的特征缺乏丰富的表象,他们难以记住歌曲内容,更甭提仿编歌词了。发现这一问题后。我马上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控”:给幼儿提供了若干春天的图片,如小燕子、蝴蝶……以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然后让他们根据图片内容来仿编。另一种自我观察是“延时观察”,即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像,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教学设计中的哪些方面真正引起了幼儿的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幼儿的回答等,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
二、观摩他人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观摩他人的课堂”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堂”。但在不少观摩活动中,观摩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教师听课时用笔一字不漏地记录教学实况或用摄像机全程录像,目的是回园后上移植课、模仿课,或者是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所以这些观摩者只能移植执教者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形式、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等,至于执教者为何这样设计以及这样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撑等,他们不得而知,从而使自己处于“看看激动、想想感动、回家不动”的状态。
观摩他人课堂,并不是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要学习他人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并虚心询问他人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在共同磨课、相互研讨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如果说对于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活动的观察是一种“日常状态下的观察”的话,那么对于公开课、竞赛课等磨课过程中的观察则是一种“研究状态下的观察”了。前者侧重于个体自身的行为,是执教者对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后者则侧重于研究共同体的行为,是执教者与幼儿园内其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共同对执教者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教师基本上都有上公开课、竞赛课的经验,都经历过磨课的历练。有时为了组织好一堂比较理想的集体活动,我们会反复试教多次。每次试教后执教者和听评课的教师们会根据课堂情况来共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每次我们发现的问题往往是不一样的:或是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如不够尊重幼儿、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或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如探究性方法运用得不到位,灌输的痕迹太浓;或是教学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如准备的学具不太适合幼儿;等等。在经历过多次试教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更趋完善,集体教学效果更为有效,同时研究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也在此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其实磨课的过程就是一次反思的过程,磨课的过程也是促使执教者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的过程,磨课的过程还是执教者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理性认识的过程。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教师除了从观察自我课堂、他人课堂以及共同磨课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集体教学活动经验,优化集体教学设计外,还要注意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注意理论的积淀,用丰厚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使自己所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具艺术性、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