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

第一篇:《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内容讲述的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由一般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重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

【教学难点】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里,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论证:我们先来看以下的两个图表(见课件)图1: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图2:大中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图 教师设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8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教师设问: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影响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集体和个体以及其他经济形式都增长了。国有企业退出了那些没有竞争力的行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但这种变化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国有和集体经济加起来在国民经济还是处于优势地位的。

图3:大中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重图(见课件)教师设问:通过这个图表,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在国企中,小型企业所占比例最大,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才17.8%.教师设问:通过以上两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数字: 第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做企业难、做国有企业尤其更难,做红塔企业更更难啊。”

难就难在红塔不是一个一般的企业。它每年为国家创造利税上百亿元,是国內数得上的上缴稅收企业。它一度撑起了云南省财稅收入的半壁江山。──红塔集团董事长柳万东 2006年上半年,红塔集团产销两旺,生产卷烟139.53万箱,同比增加4.36万箱,增长3.23%;销售卷烟137.62万箱,同比增加3.73万箱,增长2.79%;实现税利99.08亿元,同比增加7.41亿元,增长8.09%。产品结构提升,主力品牌产销增长,品牌集中度提高,“玉溪”、“红塔山”、“红梅”三个主力品牌销量全面上升。播放视频:中国一汽

教师设问: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关于中国一汽的材料,思考并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什么基本特点,有什么优势?

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大力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2、大力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1995年我国拥有整车厂122家,改装厂626家,全年共生产汽车150万辆,不到美国通用汽车生产产量的1/5。

材料二:1996年调查表明,全国29个地区生产电视机,23个地区生产汽车,23个地区生产洗衣机,23个地区生产电冰箱等,都存在地区趋同现象。中部与东部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7.9%。

材料三: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

教师设问:这三则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有企业的现在存在的问题,请你分析它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国有企业的现在存在的问题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表现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集中程度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即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程度低。

表现二:地区结构不合理,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地区经济趋同化严重。表现三:产品结构不合理。

播放视频: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大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2)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鉴于国有企业的现状,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①、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四个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

②、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习拓展:

(3)如何搞活搞好国有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下面我们大家共同分享搞好国有企业的几个策略:

策略之一:先养儿子,后当孙子,进行角色转换 股份制改造为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紧缩银根,钱从何而来呢?1993年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别出心裁的提出了“老子、儿子、孙子”理论:对于整体改制有难度的国有大型企业,他主张划出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进行改制,成立子公司,把“儿子”培养起来,然后“儿子”吃掉(收购)“老子”(母公司),于是“儿子”成了“老子”,原来的“老子”成了“孙子”,如此角色转换,整个企业就可活起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1993年5月28日,湖北化纤总公司果断决策,把公司所属效益最好的长丝厂划出来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以部分活带动整体活,吸收股金4066万元。第一期,1815万元股金注入到很有发展前途的漂白粘胶长丝生产中,长丝产量由2000吨一举跃到4000吨,每年直接增加效益2400万元。策略之二:化干戈为玉帛,共谋发展,避免两败俱伤 策略之三:化零为整,组建企业航空母舰

1996年3月,有“红太阳一族”之称的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低17~29英寸规格长虹彩电的售价,降幅为8%~18%,单机降价额为100元~850元。之后,零售市场一片火爆,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彩电价格大战”,这场大战给予那些年产量在几十万台甚至几千台左右的小企业以毁灭性的打击,被淘汰的命运已成定局。“长虹”主动出击,意在率先降价以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只有“航空母舰”式的大型彩电企业才具备强大的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抗风险能力,才有利于与“洋货”竞争。“长虹”总经理倪润峰认为:彩电行业要抗击洋货,必须形成规模经营,通过资产重组,组成大集团,把过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事实上,“长虹”降价,延缓了进口彩电对我国大中城市市场的侵占。仅就74厘米彩电而言,“长虹”市场占有率由“长虹”降价前的14.37%上升到17.5%,同期进口彩电的市场占有率由49.045%下降至46%,进来更是下降至20%~25%。

策略之四:无中生有,重新评估无形资产 教师提问:

注意区分公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关系。

公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主体地位主要通过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来体现的。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尝试着去完成下列图表。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核心问题,明确了了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少,但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探讨了一个现实问题: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在充分肯定其成就与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而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人教试用本(本站推荐)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基础知识导引】

1.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为什么要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2.我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抓大放小” 的方针?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讲解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必须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1)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国有经济的新优势,出现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经营水平有很大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3)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难点突破

3.如何正确认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首先是由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有大中型企业体现出来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2)其次,从国有企业的现状看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性。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经营困难。表现为: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一些职工生活困难,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加以解决。这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增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

(3)总之,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加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目前,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2)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3)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养,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广大职工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4)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目前,我国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并为城镇75%的劳动者解决了就业问题。据此回答1一2题。

1.可见,放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可以()A.促讲经济繁荣,扩大社会就业 B.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C.促进国有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D.推进企业走向市场,增强活力 2.根据上述材料,有人主张,在市场经济中放活小企业就是要出售小企业。在你看来,这一主张()A.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没有正确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C.否认了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D.坚持了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解析] 第1题选A项。A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有正确的反映,B、C、D项的结论从材料中都没有明确表现出来。第2题选B项。从材料观点看,是一种对放活小企业的片面做法,故A、D项容易排除,C项的说法不准确。当然只有选B项了。

[答案] 1.A 2.B [点悟] 解答第1题的关键点是正确认识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的作用。解答第2题的关键点是正确认识放活小企业与出售小企业的关系。

解答第1题的易错点是认为提高经济效益是主要的。解答和2题的易错点是认为题干的命题观点是正确的。【拓展延伸探究】

例1 在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有:电力行业各企业集团;冶金工业各企业集团;三大航空公司;汽车制造集团等。其资产的总额、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85.3%、84.3%、85.1%和114.5%。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了一个达到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一流水平的特大型企业。仅1994年就实现利润58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5亿元。

阅读材料请回答:为什么说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解析] 该题主要结合材料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的原因,可以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所拥有的资产、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材料中提到的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集团就具有这样的地位和作用。

(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这可以从材料中的一些具体数据上得到说明。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就具有这个特点,起到支柱作用。

[点悟] 解答该题的技巧点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结合起来分析。

解答该题的易错点是只注重回答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没有准确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的原因。【命题趋势分析】

(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义(1)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更显得重要。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再次,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步达纲练习】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日趋活跃,科技活动经费的筹集和实际支出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据此回答1一2题。

1.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②是由政府代表国家经营的 ③支配着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 ④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上述材料主要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A.拥有雄厚的资产

B.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C.其经营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D.在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据《经济日报》载文指出,不论是从国内发展看,还是从国际前景看,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努力做强做大。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要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据此回答3—5题。

3.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努力做强做大,这是因为()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④企业是生产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之所以强调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是因为()①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②国有企业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③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贡献最大 ④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选项属于国有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的是()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②实行按劳分配 ③推行总经理年薪制 ④采取公司制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地一家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原来的国有资本1亿元全部入股。又吸引社会公众、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的股资1亿元。在增资的基础上,对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据此回答6—8题。

6.改革改组后的企业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是属于()A.国有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7.改革改组后的企业之所以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是因为()①盘活了企业资产 ②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摆脱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 ④充分发挥了私有制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上述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做法必然会()A.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B.使国有企业部分私有化 C.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党中央提出的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方针。据此回答9一10题。

9.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一批没有市场、失去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更好地抓住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B.对所有行业的控制力上

C.对非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

D.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0.国有经济进而有为,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这种支柱作用表现在()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大,户型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贡献最大 ④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90%的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形成买方市场,全国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而经济建设和结构升级需要的新设备、新产品占60%以上靠进口。

材料二: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家,前500家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利税总额却不及美国大型企业的前三家。它们的科技贡献率已达60%—80%,远远高于我国的水平。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调整和优化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会议决定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各讲了什么问题?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提出的问题和材料三的要求,我们应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②的说法是错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直接经营。2.D A、B、C项的说法都未涉及科技方面的内容,均不吻合题意。

3.A ④的说法不准确,在生产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不是企业,而是科技。4.D ①②的说法都不对,公有制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及生产关系的基础。5.C ②的说法不吻合题意,按劳分配不属于创新的表现。

6.D 改革改组后的企业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当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7.C ③④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应舍去。

8.D A、B项的认识都是错误的,C项的说法与材料做法无直接关系。9.A B、C、D项的说法都不是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表现。

10.D ①的说法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柱作用的表现。

11.[点拨] 第(1)问主要归纳材料的内涵,材料一主要从产业结构、产品状况的角度归纳。材料二可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角度归纳。第(2)问可以从市场、科技、改革等方面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低水平产品过剩,高新技术产品奇缺,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还要用外汇进口。材料二说明我国企业多,规模小,集约经营水平低,科技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整体效益。材料一、二共同说明在我国企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两个转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

(2)第一,面向市场,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产品。第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深化国企改革。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坚持“抓大放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第四,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刍议

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刍议

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刍议

作者:肖猛

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住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各大企业努力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精神,在住房管理方面积极推进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现状

国有大中型企业住房管理正从传统的行政福利型管理体制逐步向服务经营型的管理体制过渡。企业以积极主动的服务经营手段进行开拓型的管理,一改过去的消极被动的行政管理手段,增强了企业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初步形成了业主满意、企业受益的整体良性循环。但是,由于受企业职工分流安置,住宅小区软硬件限制和传统的房产管理思想的影响,物业管理推进缓慢。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健全。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物业管理,就管理体制而言,还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传统的行政福利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所谓的物业管理公司,一般都是由原来的企业管理部门改制的,只是换了一块牌子,可谓是“换汤不换药”企业并未将其推向市场。这些改制的物业管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代表单位管房”,片面强调管理而轻视服务,或者维持低水平的服务标准。在这些部门,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他们打着保护“内部市场”的旗号,自我封闭、排斥先进、保护落后,单位产权的物业自行包办管理、排斥别的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竞争,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垄断服务局面,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多数是原先房产管理部门的职工,有的是聘用的下岗职工,有的是本单位的职工家属。员工队伍呈现老龄化,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女职工所占比重大,且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物业管理的基本常识,服务意识不够,不能为业主住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给物业的维修、服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再加上近年来的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物业管理公司成为企业劳动力的“蓄水池”、“报废厂”,从业人呀员素质可想而知,真是令人勘忧、苦笑皆非。事实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物业管理当作是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为大量用人,必然导致物业管理成本过高,为了养活这些人员,物业公司也只有提高物业管理收费,甚至乱收费、降低物业服务水准,这势必导致业主的不满。

(三)业主服务消费意识差。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其

一、传统的福利型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受传统的行政福利性房屋管理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下岗职工、离退休的同志,习惯于“建、管、修”全包的福利管理模式。“享受服务多多益善、交钱服务,那可不干”。他们骨子里认为住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的单位福利房,一直无须交纳管理费,而现在住房管理实行社会化、货币化的物业管理,实行有偿服务,一些业主住户一时难以接受或很不理解,自然对物业管理的有偿服务存有抵触情绪。其

二、把物业管理公司当成一个无所不管的“小政府”、一把无所不管的“万能钥匙”。一些业主认为:我既然把物业管理费交给你们了,小区里面不管什么事都要找物业管理公司,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物业管理公司不管,我就不交物业管理费。其

三、“搭便车消费”倾向严重。既让别人去争取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而自己做享其成。目前,花钱买服务虽已普遍得到共识,但仍有不少人是采取一种观望态度,对物业服务的消费意识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中。以采暖费为例,一些业主认为:反正是集体供暖,估计没什么问题。因此坐享其成,而且心安理得。供暖季节业主们在家感受着温暖而此时物业管理公司还在为没有交齐供暖费而发愁。

三、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新体制,实现物业管理市场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通过参与市场的平等竞争,确立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体制,实现物业管理市场化。这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降低服务成本。国有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健康有序的发展,应尽快改变企业内部人员搞物业管理的办法,使其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生存之道、寻求发展之路。

首先,必须与主体单位的管理经营职能彻底分开,使两者在组织上、经济利益上彻底脱钩,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取得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条件。打破原有的管理权限,承揽社会上的物业管理和其他服务经营业务,走向社会树立自己的品牌,走专业化道路,以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赢得社会的认同。

第四篇: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设计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设计

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系统较为复杂、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与此相适应,会计核算组织机构也较为庞大。如果此种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系统采用集权式,会计核算组织机构也就相应采用集权式管理。在集权式管理结构下,企业独立设置一个财会部,直接隶属于企业最高管理部门,并在其领导下直接管理整个企业的财会工作。

在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之下,设置平行的财务部和会计部,分别执行财务职能和会计职能。

在财务部、会计部分别设部门经理,负责管理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向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报告工作。

财务部具体可设置下列部门:

(1)资信管理科:具体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应收帐款进行帐龄分析并对过期帐款进行催收。

(2)投资管理科:负责对企业各种投资进行预测,提出决策建议,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并对其进行控制,对投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

(3)规划科:负责制定企业利润规划,对利润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拟定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并对已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组织实施。

(4)评估科:负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与评价,提出改善财务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报告,负责对日常资金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和监督。

会计部具体可设置下列部门:

(1)预算科:其职责是负责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本预算等,并负责各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

(2)出纳科: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保管、出纳与结算,对现金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报告。

(4)成本科: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耗费,费用分配,成本结转情况控制。

(4)资产科:负责材料、设备的选购、保管、发放、维护使用等情况的控制。

第五篇: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学号:909930399姓名:邓平川专业:业余专升本

指导教师:杨一兵

目录

绪论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模式现状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方式

1、直接融资

2、间接融资

3、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

4、政策性融资

5、融资租赁

6、引进战略投资者

三、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思考

1、国有企业融资行为规范的制度基础

2、重塑银企关系,硬化银行对企业的约束机制

3、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绪论

融资策略是指公司在筹资决策中采用的安排长、短期资金比例的策略。

融资策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激进型融资策略。采用这种策略,公司的全部长期资产和一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另一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和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

2.适中型融资策略。指对流动性资产,用短期融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对长期性资产,包括长期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均用长期融资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以使资产使用周期和负债的到期日相互配合。

3.保守型融资策略。采用这种策略,公司不但以长期资金来融通长期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且还以长期资金满足由于季节性或循环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或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

面对大量的融资需求,各类融资渠道应运而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完善,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逐渐增多。总体而言,融资方式可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具体又可分细为商业信用、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等。

【摘要】 本文从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出发,对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的发展历程及融资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各种融资方式进行分析,从制度基础、银企关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融资方式;战略研究

一、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和脱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从现阶段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脱困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改制不彻底,还未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影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获得资金支持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企业负债过度,悬空、逃废银行贷款现象严重,造成银企关系紧张,间接融资受到影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过高,平均负债率达70%,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能力弱,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个别企业借破产、改制之机恶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银企关系越来越紧张,银行“惜贷”倾向明显,国有企业间接融资受到限制。

二、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手段和渠道。依照不同的标准,企业融资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同时,由于我国的具体特征,各种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因此,融资种类中还包括政策性融资,这也是中国具体国情所特有的。以下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各种融资方式。

(一)直接融资

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前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实现资金转移,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包括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个人信用等,主要是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具有财务风险较高、缺乏广泛的社会信用、企业债发行行政规制过严、企业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等特点。

(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机构(包括各种信用社)中介职能而获取资金的形式。

1.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间接融资的问题。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尽管市场化转变的步伐已迈得相当大,但政府干预或导向的力量仍在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资金供给、资金价格和资金流向等方面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与融资选择。事实上,银行与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产权独立和交易,以致企业的融资行为出现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非理性、银行对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企业融资行为行政化的扭曲。

2.非上市企业偏好银行融资方式的原因分析。国有企业间接融资行为的异化,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预算约束软化造成的。预算约束是指企业的支出不得大于其货币存量和企业收入之和,也就是必须由自己的收入弥补自己的支出。银行预算约束软化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模糊不清,银行与企业产权的非独立性、非明晰化,具体表现在产权关系不明、产权主体虚设。一方面,他们行使资金使用、占用、支配权,另一方面,却不承担投资或企业亏损的经济责任,企业盈亏和他们自身利益无多大直接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仅仅强调所有权公有是不够的。

(三)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

以上提到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主要针对的融资区域在国内,也就是境内融资;如果融资区域在海外,那就是境外融资,境外融资对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境外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是境外上市,即通过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亿美元,尤其是2005年,由于有交通银行、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企业,使得这一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212.3亿美元。2006年的数量为62家,筹资金额460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 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规模都呈现升级趋势,大型国企现身于其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很高。如前几年上市的中电信、中石化、中联通,2005年上市的中建行,2006年上市的中行、工行等,都是为国家创利的骨干企业或各行各业的领头雁。二是融资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融资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59%,2005年比2004年几乎增长一倍。三是上市地点相对集中,美国、香港两地是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尤其香港已成国企境外上市的主要舞台。四是海外上市越来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国务院专门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

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等法律、法规。

(四)政策性融资

政策性融资是根据国家的政策,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银行对一定的项目提供的金融支持。主要以低利率甚至无息贷款的形式,其针对性强,发挥金融作用强。政策性融资适用于具有行业或产业优势、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通常要求企业运行良好,且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基础管理完善等等。政策性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缺点是适用面窄,金额小,时间较长,环节众多,手续繁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

(五)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具备以下内涵:一是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二是承租人选定拟租赁物,由出租人出资购买;三是供货方、出租方、承租方三方当事人的基本经济关系同时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同;四是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必须明确;五是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对租赁物有购买选择权。

融资租赁在国有企业融资中的优势:融资租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承租人无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就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另外,融资租赁还具有对企业信用要求较低、还款方式灵活的特点。而国有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于采购机器设备,这与融资租赁方式恰好相吻合。融资租赁的特征决定了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六)引进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和潜力并愿意按照发行人配售要求与发行人签署战略投资配售协议的法人,是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我国在新股发行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允许战略投资者在发行人发行新股中参与申购。主承销商负责确定一般法人投资者,每一发行人都在股票发行公告中给予其战略投资者一个明确细化的界定。

具体来讲,战略投资者就是指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

国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股或出售国有股权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达到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产品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对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的若干思考

(一)国有企业融资行为规范的制度基础

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融资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资金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即社会资金配置都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之上,市场作为一种组织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交易的结合点。

1.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改革。要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必须划清产权,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承认法人所有权和投资者所有权。

(1)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只有采用资本市场主导型治理方式,才可以利用退出威胁等手段,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约束企业内部人。这样,资本市场就能成为传递企业真实信息、正确评价公司资产价格从而有利于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竞争性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接管、破产机制才能相应建立。(2)只有引入私人(或法人)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股东后,调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才有实际意义。在引入新股东、降低国有股权的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企业隐性负债的缘故,从国有企业中退出必然要发生一些费用,可称为退出成本。

2.管理制度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首先要建立的制度,国有企业由于存在“目标函数

异化”和“委托人监督机制虚置”等特殊问题,因而需要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

(1)国有企业目标单一化。国有企业要实现目标单一化,首先要改善目前负债率高、财务状况恶劣的现状。由于隐性负债对政府—企业间关系影响较大,并由此引发出预算软约束及信用廉价等问题,从而使负债率过高,财务状况恶化,因此“显化”并解决隐性负债成为关键。(2)对股权代表的制度安排。应打破现行的利益格局,进行股权分散化,同样的国有股,可由不同的股权代表分散持有,包括行业部门、地方政府、企业法人等。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国有企业设计不同的持股结构和持股比例,这样可以实现股权代表之间的互相制约,以形成一种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新的均衡状态。

(二)重塑银企关系,硬化银行对企业的约束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要使新型的银企关系有如下几个特征。

1.经济行为的独立性。银行与企业都是具有独立行使一切经济权利的行为主体,银行与企业可以自由地相互选择,不受对方或其它外部因素的干预和影响,而法律和体制对这种独立性予以保护,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最基本的特征。

2.利益驱动性。银行和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一切经济行为都以利益驱动为目标,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完全以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企业作为贷款对象,企业也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赚取更高的收益作为借款的出发点,任何非功利性行为都被视为无效活动而遭到排斥,这是维持银企关系的原动力。

3.资金安全性。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经济主体,作为以自己的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法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是首要的前提,银行的借贷行为首先要考察贷款企业的信誉、实力及项目的可行性;企业作为经营商品的经济主体,作为独立的法人,借款也要充分考察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还款能力,这是银企关系正常发展的基本前提。

4.有效约束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破产机制的存在,使企业在无法偿债或有意赖账不还的情况下,银行就可以依法要求对该企业实施破产来迫使其还债,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会使无法偿债或有意赖账的债务人受到惩罚,强化债权约束,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从而使正常的信用秩序或经济秩序得到维护。

5.竞争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交易行为的达成是双方自由选择的结果:银行选择资信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企业选择效率高,实力强的银行,从而使银企关系中存在着广泛的竞争性。

(三)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体系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彻底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在硬化公司外部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上市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增强公司自身积累的能力,使公司融资行为趋向合理,融资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上市公司可持续融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改善上市公司股权资本结构,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改善股权资本结构主要的问题就是降低国有股比例。过高的国有股比例,使得政府仍然在国有企业中指手划脚,企业仍无法摆脱行政束缚。而政府由于其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既无能力也无激励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经营企业,一旦企业经营亏损,责任者既无义务也无能力承担亏损责任,而且国有股产权代表不清,使得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2.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中国目前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中小投资者较多,机构投资者较少,短期投资者较多,长期投资者较少,造成中国股市的投机性比较强,投资者缺乏监控企业的激励。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如建立投资基金,放宽各类保险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入市的限制等。在企业经营欠佳时,不是简单地抛售其所持股票,而是尽可能行使基金股权,改组企业的董事会,更换不称职的经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加强投资银行、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的作用尤其重要。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投资银行已演变为主要从事企业并购的投资顾问和理财顾问等高智商业务的高级中介机构,成为市场经济中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特殊机构和产业。同时,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机构也与企业的直接融资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这类机构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包装上市”、信息造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中介机构有关。只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建设和规范,尽快实现股票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和防范企业不规范的融资行为的发生。

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寻求最佳资本结构的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措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通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斌.中国筹资现状简析[J].经济师,2008(6):65-66.[2] 陈真子.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下国有企业融资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 方小霞.中国企业融资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4] 国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误区[DB/OL]..2008.[6] 蒋其发.不完全合同理论与风险成因[J].经济建筑,2008(6).[7] 李江.金融发展学[M].科学出版社,2005.[8] 李宁.国有企业现阶段融资结构成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8):58-59.[9] 李妍.拓宽国有企业筹资渠道的途径[J].现代企业,2008(5):45-46.[10] 马小会.论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8(2):56-57.[11] 潘峰.有效建立国有企业投融资控制机制[J].风险防范,2008(6).[12] 苏戈锋.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4):110-111.[13] 孙莹.完善滨海新区企业直接融资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96-97.[14] 孙忠强,刘旭生.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2000(4):86-87.[15] 唐建新,李青原.资本结构、金融中介和公司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2(2).[16]王春世,崔柏波.中小企业筹资问题探讨[J].经济管理,2008(6):80-82.[17] 北宁.项目融资模式的基本原则[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7).[18] 杨运杰.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效率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86.[19] 杨秀云,鲁政委,李晓玲.国有企业融资次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6):31-33.[20] 战明华,杨义群.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变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1(3):97-101.

下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

    【摘要】当前,关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深化改革有三种不同的思路。一是“责任制创新”、完善委托—代理关系的思路。二是激进推行产权多元化、民营化乃至私有化的思路。三......

    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探析

    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探析企业市场竞争的实践证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并能高效地加以利用,哪个企业就能开发、......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1年11月21日10:40来源:《经济日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发[1995]14号 【发布日期】1995-06-15 【生效日期】1995-06-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

    国有大中型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改进分析

    国有大中型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改进分析摘要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在对绩效管理分析的框架下,对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群体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首先,了解关于绩效管......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关键词:新兴产业、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二五’”时期正文:文化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一个新兴产业,在......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支柱范文大全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支柱----企业实践体会马行天二O一三年四月,我们在湖南农业大学参加“2012年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全体学员,凭着一个月来学习的理论知识,带着几分期许和兴......

    案例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中股权设计的“成功密码”

    案例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中股权设计的“成功密码”作者/天强管理顾问副总经理李渊2006年年底,国务院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