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二氧化碳-百草园小学

时间:2019-05-12 18:2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二氧化碳-百草园小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二氧化碳-百草园小学》。

第一篇:认识二氧化碳-百草园小学

认识二氧化碳

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章丽红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

2、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3、会用实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讨论,使学生归纳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途径。

2、通过讨论,使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与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 的兴趣。

2、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体会化学怎

样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的认识物质,养成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方法]

诱思、讨论、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

大家都知道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呢? [活动探究]

向石灰水中吹气,澄清会变浑浊。

可见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氧化碳。[情境转换]

老师小的时候,冬天河里的冰结的很厚,甚至可以在上面溜冰、骑自行车,而现在的冬天,河里几乎不结冰了,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气温升高的原因。[学生看书]

P37内容:拓展视野。[教师讲解]

温室效应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地球温度上升,将导致寒带和两极的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因而会上升,从而淹没地势较低的沿海城市及河流三角洲,如:上海、大连、纽约、伦敦等地都会发生这种现象。

★气温上升会使干旱的热带地区更加干旱,并使土地沙漠化的进程加快,自然灾害的进程加快,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甚至会导致许多物种的加速灭绝。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金星上没有生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浓度太大了。

★可能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它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

[情境转换]

空气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那么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请学生看书P37:图2—15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并请学生填写书本P36页上表格。[追

问]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呢?如果说,没有这些二氧化碳行不行呢? [学生回答]

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如果没有大气中这些二氧化碳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它,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了氧气,则人类的生存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就无法进行,则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了。[继续追问]

二氧化碳少于0.03%,会影响生命,它的含量超过0.03%对人体有好处吗?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 P42内容: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学生回答]

当它的含量达1%,对人体就有害处,达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呼吸就会停止(因为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要有,但又不能太高。[资料阅读] 1、1988年6月21日下午1时35分左右,上海某酿酒厂4名农民工根据厂方布置清洗二车间成品仓库酒池。金某先进入池内,下到一半时,因感到气味呛人,就从梯子爬出酒池,去更衣室拿口罩。范某(男,65岁)、叶某(男,63岁)则戴了口罩下到酒池工作,另1名农民工沈某在池口打电筒照明。范刚用畚箕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也紧接着昏倒,沈见状呼救,此时厂方仓库保管员徐某等人闻讯赶到现场救人,徐下池后也昏倒,10余分钟后,徐、叶和范依次被救出,急送至有关医院抢救,叶、范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徐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宽3m、长6m,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当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000ppm时,可引起人的意识模糊,接触者如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二氧化碳达到窒息浓度时,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在救人过程中已通过氧,且在事故发生后二十多小时,酒池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仍高达72000ppm,因此,事故发生时二氧化碳浓度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000000ppm。

酒池内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酒池内有醋酸菌,在其作用下,酒池内残存的葡萄酒可分解为醋酸,醋酸进一步分解为二氧碳和水。而厂领导、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都未意识到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对清洗酒池未制订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在清洗酒池时,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厂领导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认为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不属于厂方负责,致使农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农民工进厂前未进行就业前体检,平时也无任何健康监护制度,使年老体弱的农民工从事有一定危害性的工作,导致这场事故的发生。2、1996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

事故原因: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乙炔起火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车间面积狭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职工在抢救灭火过程中,缺乏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安全知识。[问题情境]

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情境转换]

二氧化碳常被人看作是“废物”,甚至当作危险的“敌人”,难道二氧化碳真的对人类就没有贡献吗?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1、可以灭火;

2、可以用来人工降雨;

3、可以制作碳酸饮料;

4、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总结]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真的很奇妙,它让人欢喜让人忧。

[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资料,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资料阅读] 1、1988年6月21日下午1时35分左右,上海某酿酒厂4名农民工根据厂方布置清洗二车间成品仓库酒池。金某先进入池内,下到一半时,因感到气味呛人,就从梯子爬出酒池,去更衣室拿口罩。范某(男,65岁)、叶某(男,63岁)则戴了口罩下到酒池工作,另1名农民工沈某在池口打电筒照明。范刚用畚箕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也紧接着昏倒,沈见状呼救,此时厂方仓库保管员徐某等人闻讯赶到现场救人,徐下池后也昏倒,10余分钟后,徐、叶和范依次被救出,急送至有关医院抢救,叶、范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徐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宽3m、长6m,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当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000ppm时,可引起人的意识模糊,接触者如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二氧化碳达到窒息浓度时,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在救人过程中已通过氧,且在事故发生后二十多小时,酒池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仍高达72000ppm,因此,事故发生时二氧化碳浓度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000000ppm。

酒池内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酒池内有醋酸菌,在其作用下,酒池内残存的葡萄酒可分解为醋酸,醋酸进一步分解为二氧碳和水。而厂领导、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都未意识到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对清洗酒池未制订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在清洗酒池时,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厂领导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认为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不属于厂方负责,致使农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农民工进厂前未进行就业前体检,平时也无任何健康监护制度,使年老体弱的农民工从事有一定危害性的工作,导致这场事故的发生。2、1996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事故原因: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乙炔起火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车间面积狭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职工在抢救灭火过程中,缺乏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安全知识。

第二篇:百草园读后感

《百草园》读有感

四(4)班 马天勋 指导老师:沈苑

爱,自信,诚实,勤奋是这本书所拥有的,也是人所需要拥有的,没有这些,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会完美!

书中银行家爱德华令我印象深刻。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五十六层。到处是熊熊大火和爆裂声,当他意识到没有生还可能时打了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是打给他妈妈的可以说是生命的留言,虽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妈妈,我爱你!”但是却体现出了爱德华对于母亲无尽的爱,还有在爱德华心里母爱是最伟大的!在如此危急关头,先想到的不是拨打求救电话,想到的是感恩。爱德华实在太伟大了,他的妈妈肯定更伟大!自从我看了这篇文章,我就特别感动。爱德华的举动震惊了我,因为爱德华不打电话给消防员,而在第一时间打给助手罗纳德,然后换成了迈克,最后换成了自己的母亲。虽然爱德华没有留下他的财富和声望,但是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乌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是我们呢?

美,在世界上排不上名次,只有爱才能照亮一切。只有用爱,才会感到幸福。不懂得爱,就不会懂得幸福,你不幸福,就不会用心去爱!爱,最纯洁的是你,最善良的也是你!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

第三篇:百草园教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词语、掌握音形义;

3、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

4、把握作品主题。过程和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作业练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三、讲析课文

1、学习①—②段

2、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

3、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四、课时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步骤: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五、作业布置: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六、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落,了解插叙、伏笔手法的运用,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和方法:

正确朗读,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许感受到父爱的事件很多,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技影出示问题组: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7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上)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象征生性爱花的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亿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辅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昕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2)思考“研讨与练习”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读与赏析(下)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明确: a.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元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b.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校,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五、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的爸爸》

六、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爸爸 关爱 眷念 英子

3、丑小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3、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过程与方法:

自由质疑、讨论释疑、审美鉴赏、迁移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学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教学难点:

1、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 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插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明确: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 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

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6、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九、板书设计:

丑小鸭

安徒生

(执着 追求)

4、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诗歌?

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引入: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1、简介作者: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熟悉诗歌内容。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四、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最好联系实际,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四、朗读诗篇、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五、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1、二者的概念是什么?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七、布置作业: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八、板书设计

5、伤仲永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

3、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过程和方法: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难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学生讲述)明确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多媒体课件展示)(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翻译课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四)初步感知课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三、质疑探究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五、板书设计:(五年)天资聪慧

(十二三矣)才能渐退(七年后)泯然众人

受于人者不至

第四篇: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石郭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学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b: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c:培养学生探究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培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总结-知识体系-实践及应用”的方法。

1、通过CO2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a: C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b: CO2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a:理解CO2和H2O的反应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等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创设情景、探究实验、指导自学、反馈检测、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二氧化碳的兴趣:

上课开始,通过多媒体展示“死狗洞”画面,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投入到探究二氧化碳的学习氛围中。

(二)、新课设计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个山洞中行走,人安然无恙,而所牵的狗却死亡?由同学们讨论原因?从而引到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进行比较上来。能过多媒体展示探究实验的方法。

由同学们分组来完成“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使烛火熄灭”实验。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同学们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吗?”

引导学生根据烛火熄灭得出CO2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层烛火先熄灭、上层烛火后熄灭的情况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大。回顾:狗为什么不能正常生存?引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强调

二氧化碳灭烛火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接下来,通过复习氧气微溶于水,来引入探究问题,指导学生演示:给集满CO2的塑料软瓶加入少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大家能说出CO2的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概括,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探究实验的方法,由同学们分组来完成“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并由同学们来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结论。

强调

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学生书写方程式。CO2 + H2O===H2CO3 H2CO3===CO2 ↑ + H2O 通过复习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来引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

将探究实验得到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结论进行总结,由同学们讨论哪些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些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置:通过小品“打工奇遇”舞台上白雾现象的产生,预设情境,引出下节课的学习方向,二氧化碳与干冰、温室效应等。

附: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 化学性质: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H2CO3

5、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a(OH)2 + CO2 ==== CaCO3 ↓ + H2O

6、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三、课时演练:

1、某同学提出下列“低碳生活”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一度。

③为减少“白色污染”,就地焚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用二氧化碳溶液浇灌盐碱地植物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3、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碳耗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下列措施中不能缩减碳足迹的是()A.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B.植树造林种草 C.使用节能灯泡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以满足生产生活对电力需求

4、在新刷石灰浆的房间里往往放一个燃烧的炭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烘干墙壁 B.使房间保温

C.消耗房间内的O2,防止墙皮氧化脱落 D.提供CO2,促进墙壁变白变硬

5、去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旱灾,为缓解旱情,有些地区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但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因此,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后习得: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

1、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空气小,能溶于水。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干冰” 碳酸不稳定

H2CO3 == CO2↑+ H2O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展示,从多个信息角度体会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学会的学习元素性质的具体方法,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知识上达到的预期的目标。在情感上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学好化学起了承上启下的效果。

第五篇: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六单元

3、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裴庆敏

宽城县育才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学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b: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c:培养学生探究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培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总结-知识体系-实践及应用”的方法。

1、通过CO2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a: C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b: CO2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a:理解CO2和H2O的反应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等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创设情景、探究实验、指导自学、反馈检测、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二氧化碳的兴趣:

上课开始,通过多媒体展示“死狗洞”画面,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化学奥秘的欲望,投入到探究二氧化碳的学习氛围中。

(二)、新课设计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个山洞中行走,人安然无恙,而所牵的狗却死亡?由同学们讨论原因?从而引到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进行比较上来。能过多媒体展示探究实验的方法。

由同学们分组来完成“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使烛火熄灭”实验。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同学们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吗?”

引导学生根据烛火熄灭得出CO2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层烛火先熄灭、上层烛火后熄灭的情况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大。回顾:狗为什么不能正常生存?引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强调

二氧化碳灭烛火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接下来,通过复习氧气微溶于水,来引入探究问题,指导学生演示:给集满CO2的塑料软瓶加入少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大家能说出CO2的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概括,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探究实验的方法,由同学们分组来完成“二氧化碳溶于水”实验,并由同学们来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结论。

强调

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学生书写方程式。CO2 + H2O===H2CO3 H2CO3===CO2 ↑ + H2O 通过复习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来引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

将探究实验得到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结论进行总结,由同学们讨论哪些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些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置:通过小品“打工奇遇”舞台上白雾现象的产生,预设情境,引出下节课的学习方向,二氧化碳与干冰、温室效应等。

附: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 化学性质:

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H2CO3

5、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a(OH)2 + CO2 ==== CaCO3 ↓ + H2O

6、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三、课时演练:

1、某同学提出下列“低碳生活”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夏天空调温度调高一度。

③为减少“白色污染”,就地焚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用二氧化碳溶液浇灌盐碱地植物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3、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碳耗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下列措施中不能缩减碳足迹的是()A.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B.植树造林种草 C.使用节能灯泡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以满足生产生活对电力需求

4、在新刷石灰浆的房间里往往放一个燃烧的炭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烘干墙壁 B.使房间保温

C.消耗房间内的O2,防止墙皮氧化脱落 D.提供CO2,促进墙壁变白变硬

5、去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旱灾,为缓解旱情,有些地区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但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因此,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1)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后习得: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展示,从多个信息角度体会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学会的学习元素性质的具体方法,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知识上达到的预期的目标。在情感上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学好化学起了承上启下的效果。

下载认识二氧化碳-百草园小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二氧化碳-百草园小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氧化碳性质 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提高自己对实验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氧化碳的课堂实录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上都曾接触过,已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在第一单元的课题2《化学是......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5.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学生经历......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中学 赵应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云南图书馆二氧化碳泄漏”这一焦点新闻,深度挖掘科学知识、......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及验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 植物需要它,灭火最能干。 致冷造仙境,可用来肥田。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种物质吗? 【生】......

    《二氧化碳性质》说课稿(汇编)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

    二氧化碳教案总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导入 在导入时的情景要尽量与现实生活相接近这样才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