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滨音诗教案及反思(精选)
6神州大地——海滨音诗 《鼓浪屿之波》歌曲教案设计
音乐 孙琳琳
教学内容: 歌曲《鼓浪屿之波》
欣赏《大海啊,故乡》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国情怀,体会歌中的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使学生能够体会寄托于大海的音乐蕴含的无限深情。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难点:
1、正确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准确地表现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2、注意歌曲中的乐句及弱起节奏构成的旋律。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听唱法、欣赏法、示范法、情景感染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视频《荷花别样红》(学生欣赏)
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2)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新授
(一)学唱《鼓浪屿之波》
(1)欣赏鼓浪屿风景。(2)小组长汇集资料并展示(预习展示)(3)播放歌曲(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问题:歌曲速度、曲调是怎样的?(速度中速,曲调优美抒情)
歌曲中除了鼓浪屿还提到哪些地方?(结合问题介绍作品背景)
台湾 基隆港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教师补充)
(4)再次播放歌曲(自主探究 学生选择自学方式随录音学唱旋律)
问题:你觉得歌曲中哪个乐句最难唱?(难点)
说说歌曲分几个乐段,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容?
歌曲分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表达了大陆与台湾骨肉情深,历史源远流
长;第二乐段乐句紧凑,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5)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合作竞学)
小组推荐代表上黑板划旋律线(四位同学)并分析旋律、分句教唱旋律,解决难点。(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6)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填词演唱。(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7)教师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巩固训练)
(二)欣赏《大海啊故乡》
(1)播放作品,学生欣赏。
(2)我来当老师,学生分小组设计问题并邀请其他小组来回答问题。
歌曲的歌名、曲调、速度、情绪。(3)随录音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感情深化
学生分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大海的诗歌、歌曲、美术作品等)
(四)师总结,小组进行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欣赏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受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思乡之情,领悟大海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依恋大海,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板书: 第四单元 《 海滨音诗》
6 5 5 3 3 2 1.5 5 „„ 旋律线:
力度记号:p mp f mf 教学反思: 过五关大练兵
随着一首优美抒情的《荷花别样红》,我的过五关达标课拉开了序幕。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我选择了这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很快融进了教学活动中。
(一)预习展示:这一环节我播放了鼓浪屿风景视频,通过感官视觉了解鼓浪屿的人文地理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合作探究:,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让学生在熟悉、理解歌词的同时,体会歌曲的意境情感,感受音乐情绪,了解创作背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视、听、说、唱、等音乐活动,便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从学唱、演唱过程中找出难点。在视、听、感、唱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共同解决本课难点。而难点由学生自己提出,并非教师自己预设的“拦路虎”。倾诉、直白 思念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情感和情绪处理。
(三)巩固练习:在演唱《鼓浪屿之波》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表演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让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更到位更完美。欣赏《大海啊!故乡》,让学生当老师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决,让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的同时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趣。
(四)拓展延伸,情感深化:学生举例: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对大海的感受。例:文学作品、歌曲、绘画···,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音乐的课堂是生动而丰富多彩的,让其从不同角度体验到音乐的无穷乐趣。
(五)你评我评大家评:把评价这一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才是这节课的主人。
本节课唱歌环节学生们接收能力很强,学得快,课堂始终围绕歌曲中所表现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设计强调课堂的音乐性,紧紧围绕音乐,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过程方法。整堂课无论是听赏、讨论、拓展,始终贯穿在表现大海的音乐为主线,音、情、景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课堂效果好。
第二篇:海滨音诗教案
神州大地(5)──海滨音诗
设计者:杨柳 开课班级:C≡6 2012.12.5
一、教学内容 1.复习唱歌:《鼓浪屿之波》。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3.音乐创编: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海的景色。
二、教学目标
1.本单元从学唱《鼓浪屿之波》导入“大海”的主题,感受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乡情怀,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海滨音诗》等不同的作品,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
3.在丰富的音乐创编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复习歌曲《鼓浪屿之波》,感受《鼓浪屿之波》中表达的思乡情感,并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
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分辨乐曲段落,感受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塑造“大海”的形象。
3.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教学难点:
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分辨乐曲段落,感受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塑造“大海”的形象。
四、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鼓浪屿之波》师:同学们演唱得情绪很饱满,很投入,通过你们的歌声,仿佛把我带到了美丽的台湾岛,也感受到了那里的骨肉同胞思念祖国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同学们,我们刚刚用优美的歌声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以及对祖国宝岛台湾的深深思念。下面我们就超越遥远的时空,来看一看祖国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吧!
2.《西沙,可爱的家乡》
生: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
师: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体会与《鼓浪屿之波》在音乐风格及情绪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生:(讨论)两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上都很优美抒情,但《鼓浪屿之波》在演唱形式上更加内在、深情,表达了骨肉同胞思念亲人的心情,而《西沙,可爱的家乡》在优美的同时,更增加了活泼、欢快的情绪。
师:回答得很好。歌曲《西沙,可爱的家乡》是电影《南海风云》的片头曲。苏圻雄词、吕远作曲。歌词以优美的笔调和亲切的语句,写出了西沙群岛富饶的资源和美丽的风光,并以此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音乐以南海渔歌为基调,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曲调活泼优美,热情地赞颂了西沙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师:歌曲为C大调,节奏较为自由而且稍有变化,歌曲分为两大部分。前7小节为引子,曲调具有呼唤性。
第一部分:7─24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是弱拍起。
第二部分:24─47小节,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乐句连接紧凑,节奏由快到慢,尤其是40—43小节长达4小节的拖腔,更是将歌曲推向最高潮,更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了歌曲的音乐结构后年,学生随音响小声哼唱旋律,再次结合谱例完整地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3.《大海啊,故乡》
师:介绍《大海啊,故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欣赏《大海啊,故乡》
师:结合《大海啊,故乡》谱例,谁能试说这首歌曲的调号及基本结构? 师生:3/4拍子,由两个段落组成,句法和结构都十分简单。它的第一部分强调中低音区,第二部分则向上方五度移动,强调了中高音区,并反复一次,既造成了歌曲的高潮,又没有引进新的音乐素材,显得精炼统一。作者运用了作为歌曲的主导节奏,表达了海的摇荡。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视唱节奏,并体会其在歌曲中的基本律动。再次完整欣赏,请一两位学生试着唱一唱歌曲片段。4.《海滨音诗》
师:秦咏诚曲,作于1962年。这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最能够表达人物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乐曲的三个乐段(《海滨音诗》第一段、《海滨音诗》第二段、《海滨音诗》第三段)逐一地分段来赏听,现在给同学们三个选项:
一、抒情;
二、激情;
三、遐想。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给它们归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第一段:抒情主题。如歌、如吟、如诉,像是敞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诉。第二段:激情主题。展现了大海坦荡宽广的胸怀。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深思的音调,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5.音乐创编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演唱并欣赏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到了大海的无穷魅力。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一个中学生,此时此刻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大海的赞美呢?(依照所剩时间选择性创作P39)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欣赏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受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领悟大海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依恋大海,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
第三篇:海滨音诗的教学反思
上完《海滨音诗》这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教师简练的语言、清晰而简单的教学过程、自然的衔接语言、教师的感染力、学生的参与等方面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另外,所有的环节都是为这节音乐课服务的,其他因素不要喧宾夺主;最后,我觉得课堂有一定的延伸。
《海滨音诗》的设计是一节综合音乐课,以大海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以大海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体验海的情怀;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乐意演唱歌曲等。
《海滨音诗》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简洁明了,在师生共同的交流与互动中得到较好的完成。
《海滨音诗》的教学内容:开始的内容很多,后来经过几次试讲后,删去了《观沧海》、《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和艾瓦佐夫斯基的海景画欣赏,增添了影片片段的欣赏,内容从繁到简。
教学语言的规范:上好一节音乐课,语言显得非常重要,语言的精炼,语言的衔接以及语言的表达都太讲究了,语言在音乐课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清晰的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会让听课者倍感轻松,学习快乐。
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有一个过程,就像我们平时接受一首新的音乐作品一样,要有一个过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这点很重要!
设计问题,要步步深入:学生接受一首新的音乐作品,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一个个问题逐步解决,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规律。
……
通过这样的一节公开课,结果如何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这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如语言的薄弱,基本工的不足、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我想说:“每一次的公开课,都会见证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长!”
第四篇:八年级音乐教案 海滨音诗—踏浪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
八年级音乐备课组
课题:海滨音诗—踏浪
班级:
姓名: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叶苏标
审核:
备课时间: 2014.3.16 上课时间: 第六周
学习目标:
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和旋律,表现了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共同情感。学习重点:
了解“校园歌曲”的相关知识。学习难点:
对比先视唱歌曲中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地方;念念、唱唱
的典型节奏,还可以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学教过程: 1.练声
2.歌曲解析
《踏浪》原为台湾电影《我踏浪而来》的主题曲,因其轻快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浪漫气息,很快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校园歌曲。歌曲为小调式、四四拍、单二部曲式结构。全曲贯串的节奏,旋律多级进与小跳,多重复与变化重复,简洁朴实、朗朗上口。结尾音区提高,变为平行六度为主的两个声部,歌词全为“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庄奴(1922-)台湾著名词作家,原名王景羲。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以及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都是庄奴作词。50多年来,他写了3000多首歌词,成为中文流行乐坛的一个奇迹。
古月与庄奴的搭档被称为台湾歌坛上的“黄金组合”。他俩曾合作了20年之久,写下了《海韵》《踏浪》《千言万语》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3.音乐常识之组曲
组曲(Suite)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性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德》、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达标检测:
课后作业: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
八年级音乐备课组
了解管弦乐团的配置。课后反思:
第五篇:《海滨音诗》2012包成梅精品教案(简版)
苏少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海滨音诗》
第一课时《大海啊,故乡》 教学设计
新集中学包成梅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大海、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丰富的审美
情趣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白帆》、《海滨音诗》、《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感受与表现歌曲《大海啊,故乡》的音乐情境。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过程:(伴随着《白帆》的音乐,组织学生进入课堂。)
一、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波浪声)
2、这首歌你熟悉吗?(张雨生《大海》)对,这是一首关于大海的流行歌曲,听起来很耳熟。今天我们就要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海的世界,学习跟大海有关的音乐作品。
二、欣赏
1、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海的图片和你们一起欣赏(播放)
你觉得大海美吗?你可以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大海?
(宽广无垠 一望无际 汹涌澎湃 波涛起伏 骇浪滔天 海纳百川 翻江倒海 …..还包括福如东海 人生如海 等)
是的,我们所看到的大海是美丽的、壮阔的,同时,也是变幻无穷的,那么,你们知道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更富于诗意地展现了它博大地胸襟与澎湃的激情,涌动着人类对生命力量的追求与热爱。
2、接下来,欣赏一首由小提琴演奏的器乐曲,曲名叫《海滨音诗》,演奏者是和我们年龄相仿佛的中学生,观看的同时,让我们共同感受,音乐是否富于了大海诗一样的意境。(播放)
音乐美不美?看作品介绍(请同学来读)
音乐这么美,作曲的人一定也很了不起,我们来了解他(请同学来读)
(此首小提琴曲有着很美的意境,加上所选视频为中学生的演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眼球,再由学生自己读出作品介绍、作曲家介绍,会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激励的效果。)
三、学唱
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的美丽多姿,学习大海那宽阔的胸襟吧!今天老师就要教给大家一首名叫《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好不好?
1、朗诵歌词,听范唱,完整体验歌曲与情感。
2、作品介绍(请同学来读)
师:整首歌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前热身——节奏模仿
师:同学们应该听说过“超级模仿秀”吧?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来模仿我,好吗?
(1)3/4×××︱×—— ︱
师:听出来老师拍的节奏型是几拍子的吗?(生答)
师:谁知道三拍子应如何划拍?强弱规律是怎样的?(提示:强弱弱)
师:刚才同学们模仿得不错,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认真听。
(2)3/4×—×— ︱
师:很好,老师现在又要增加难度了,看你们能不能挑战成功?
(3)3/4× — ︱
4、循序学唱——情感体验
(1)寻找“3/4× — ︱”的节奏型。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大海啊,故乡》里面有很多××× —︱这样的节奏型。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学生回答)
师:跟着老师来感受一下,请用嘴巴念节奏(提示学生完整的乐句才可换气),身体跟我轻轻摇动,一起来体验海浪的音乐形象。(找准时机加上歌词念)
(2)用“lu”哼唱歌曲旋律,感受音乐情绪。(引导学生气息连贯、声音自然,乐句完整、富于韵律。)
师:很好,老师刚才在哼唱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有一个地方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它是什么地方?
(3)学生讨论:用合适的衬词来哼唱旋律,加深音乐情感的体验。
师:既然音乐有了变化,我们能不能在哼唱中换一个衬词,使得变化更明显一些呢?„„我们用的“lu”,„„这边我们用什么呢?(如“la”)
(4)学唱乐谱,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旋律从后半部分音高变高了,情绪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5)简单了解歌曲的结构。
师:在哼唱中,我们可以发现开始的情绪比较怎样?(深情、诉说、回忆),而后面的情绪呢?(激动、高涨、歌唱)。像这样歌曲有了明显变化的时候,就会形成段落,我们把第一部分用“A”来表示,第二部分用“B”来表示。
(6)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四、二度创作——表现歌曲
1、为《大海啊,故乡》编创表演形式,表现歌曲。
师:通过上面的感受体验,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现在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讨论一下,你们会用什么力度、速度、演唱形式、表演形式来抒发对大海、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分组讨论、编创,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2、集体表演《大海啊,故乡》,营造艺术氛围。
由学生表演以下设计的方案,如下:
开始:诗朗诵(抒不尽对大海的浓情,描不尽对大海的拥戴。来自大海,回归大海,一见大海就如同回到了家。张开双臂扑进母亲胸怀,一颗忠魂,一脸憨态,万物走来都热情接纳,常常比喻,常常联想,大地、祖国、母亲,一切能承载万物的都是大海。无限崇敬,无限膜拜,因为大海有着广阔的胸怀,因为大海带领我们汹涌澎湃。)
第一遍:齐唱
第二遍:
A段:女同学齐唱,男同学用“lu”伴唱
B段:男声齐唱,女同学用“lu”伴唱
最后男女声齐唱。
3、欣赏英文版本的《大海啊,故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时间机动安排)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大海啊,故乡》,在歌曲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艺术中的海,它犹如自然中的美一样,往往是不可言喻的。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表现大海的世界名曲,能说出歌名和国家,比一比谁找得多!下课!
(通过“二度创作”的方式和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旨在通过活动,一是让学生对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二是引导学生能对本节课做简单小结;三是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审美情趣,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最后也希望学生能对音乐学习保持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