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寻找理想》教学设计.doc(xiexiebang推荐)
《寻找理想》
【课文导入】“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巴金老先生的《寻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作者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â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所创作的小说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抗战后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1978年“文革”结束后,写作了五卷《随想录》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窒(zhì)息
②譬(pì)如
③尘垢(gòu)
④羡(xiàn)慕
⑤沐(mù)浴(yù)
⑥彷(páng)徨(huáng)
2、根据拼写汉字。
Wēnyi(瘟疫)
无l iáo(聊)
泛làn(滥)
口头chán(禅)
piāomiǎo(缥缈)
3、解词: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惟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譬(pì)如:比如。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见利忘义: 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4、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文章思路。【合作探究】
1、课文标题为“寻找理想”,通读课文思考:“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寻找理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这是从解题入手,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寻找理想”就是追求理想,正如作者所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第二问是弄清作者写作的原由,对于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本文是针对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来信写的回信,十只“迷途羔羊”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决定开展一个“寻求理想”的活动,向巴金爷爷呼救,请求帮助。
2、作者感到为难的原因是什么?
3、巴老“始终乐观”的原因是什么?
4、巴老在寻找理想中有什么困惑? 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是什么? “理想究竟是什么?” “理想是不是虚空的东西?”
“理想究竟在哪儿?”
原因:“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向钱看”、“不择手段”、“十分厉害”)
5、第7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巴老的理想是什么?(先分后总,得出结论)
6、巴老是怎样追求理想的? 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战胜了困惑和挫折、理想一直指引作者一心向前、晚年的作者仍然受理想的洗涤、鼓舞,为理想而奋斗。
7、读“我的希望”(第9段),说说作者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 ※“亲爱的同学们----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希望青少年认识到青春的美丽与使命,懂得珍青春时光。);※“只要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希望青少年树立为集体为祖国奋斗的崇高理想,不迷途。);※“理想不抛弃-----光辉之中。”(希望青少年苦心追求理想,不停止追求。)※“不用害怕------就不会给黄金潮冲倒。”(希望青少年勇敢地、充满自信地追求理想,在黄金潮面前不动摇。)【学情反馈】
一、填空:本文是年过八旬的巴金答复江苏无锡钱桥小学十名小学生询问“理想”问题的信。巴金原名,巴金是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时用的笔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
》、《
》、《
》,《爱情三部曲》:《
》、《
》、《
》等。
二、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他们口里越是天花乱坠,做的事情越是见不得人。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2)可是,有的人追求了一生只得到幻灭。幻灭:(希望等)像幻境一样地消失。(3)我拿着笔已经不能挥动自如了。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
三、揣摩语言: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联”?
我追求的理想是集体的幸福和繁荣,所以立场鲜明,看得见,我们要为理想献身,因此理想与我们血肉相连。此句阐明了理想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2、“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我的心里又燃起了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火。火不灭,我也不会感到‘内心干枯’„„”?
任何时候在我们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这亮光是什么?就是理想。此句深刻阐明了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的光辉之中”?
追求理想要不怕牺牲,要持之以恒,只有如此理想才可能实现。此句阐明了实现理想的基本途径。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寻找理想教案鄂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寻找理想
教学目标
1.理解巴金对于理想的看法,帮助学习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的崇高理想。2.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3.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4.领会一些关于对话与沟通的交际技巧。教学设想 2课时;
第一课时,读懂文本; 第二课时,领会技巧。板块式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巴金老先生的《寻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读一读文本
1.浏览全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惟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譬(pì)如:比如。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见利忘义: 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2.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进行较细致的阅读,对不懂或不理解之处作一点记号,对有一定感悟的地方作一点批注。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查一查资料
同学们根据预习的要求,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找一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看看这些资料能否解决自己不理解或不懂的内容。以下资料供参考。
1.①1985年的一天,巴金收到了来自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信,这些孩子平均年龄不到11岁,都是学校中的好学生,但是他们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信中写道(摘录):
近年来,我们被一些新的现象迷惑了。爸爸妈妈说话三句话不离钞票,社会上常以收入多作为自己的骄傲。许多家长都用金钱、新衣、旅游来鼓励我们取得好成绩。有些同学谈到将来时,往往把单位好、工资高、奖金多作为自己最好的向往。一句话,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这难道是我们80年代的少年应该追求的理想吗?作为三好学生,我们可以攻克学习上的重重难关,但是在这里、在理想问题上我们是十只迷途的羔羊。但是我们不甘沉沦,我们决心探索、寻求,我们十个小朋友决定开展一个„寻求理想‟的活动。……巴金爷爷,我们十分需要您的帮助。十只迷途羔羊向你呼救,请您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指点。2.作者简况:
巴金(1904~),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四、说一说想法
1.提出自己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有些问题,同学们可联系前面我们谈到的资料来谈。①课文标题为“寻找理想”,通读课文思考:“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寻找理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这是从解题入手,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寻找理想”就是追求理想,正如作者所说:“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第二问是弄清作者写作的原由,对于理解文章有很大帮助。本文是针对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来信写的回信,十只“迷途羔羊”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决定开展一个“寻求理想”的活动,向巴金爷爷呼救,请求帮助。②怎样理解“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联”?
我追求的理想是集体的幸福和繁荣,所以立场鲜明,看得见,我们要为理想献身,因此理想与我们血肉相连。此句阐明了理想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③怎样理解“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我的心里又燃起了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火。火不灭,我也不会感到„内心干枯‟……”?
任何时候在我们前面,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光。不管它是一团火,一盏灯,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这亮光是什么?就是理想。此句深刻阐明了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④怎样理解“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的光辉之中”?
追求理想要不怕牺牲,要持之以恒,只有如此理想才可能实现。此句阐明了实现理想的基本途径。2.说说你的理想。
3.说说你对理想所持的态度。
五、作业。1.积累生字词。
2.理解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
①小朋友们,不瞒你们说,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就连我有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了。
“五光十色的景象”,一方面指舍身救人、一心为公的英雄事迹和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远近发生;一方面指到处揭发有人贩卖霉烂的食品,推销冒牌的假货,办无聊的小报,印盗版书,做各种空头生意,为了自己致富,不惜损公肥私、祸国害人。②“定风珠”指坚定而正确的理想;
③“风信鸡”指人的追求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听写生字词
二、理一理结构
请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
可从“我”的为难、“我”的乐观、“我”的迷惑、“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我”的希望几方面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我”的为难;
第二部分(2—4):说明理想是存在的;
第三部分(5—8):写人生寻找和追求高尚的理想; 第四部分(9—10):向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三、析一析思路
第一部分,针对来信内容作出解释,说明了“回答”来迟了的原因。这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理想存在,是“寻找理想”的基础。第三部分,进入正题,指出寻找理想的意义。第四部分,提出希望。
四、悟一悟技巧
这里指的是交际的技巧,是沟通的技巧。(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归纳)1.思路清晰。让人能够理解、接受。
2.语言平实而生动、浅白而深刻。平实让人感觉没有架子,易于沟通;生动则令人不觉乏味,易于接受;浅白可令人没有理解障碍,在浅白中寓有深刻的道理,则可引领人们走向深层的思考,从而接受自己的观点。
3.寻找共鸣点、平等对话。这是最具亲和力的交际技巧。它不同于“教训”或“指示”,它是“以理服人”的重要辅助手段——“以情动人”。
五、练一练口语
话题:“追求集体的幸福与荣誉”和“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荣誉”两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要求:
1.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依据;
3.使用前面我们归纳出来的交际技巧。(学生交流,相互点评,教师点评)
六、作业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多彩壮阔的人生图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伴侣(lǚ)橘子(jú)百舸争流(kě)...
B.劲风(jìn)峥嵘(rónɡ).
C.寥廓(liáo kuò)碣石(jié)...
D.沁园春(qìn)逶迤(y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百舸争流
C.苍海桑田
D.鱼翔浅底()气势磅礴(pánɡ bó)..方遒(qiú).浪遏飞舟(yè).()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用事”的争执。(1)奥巴马团队众口一词地向崔副部长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
(2)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________的宇宙。
(3)火箭5连败中,内线整体呈现“受欺负”的局面,斯科拉也愈显________难支。
A.意气 寥廓 独力
C.意气 辽阔 独立B.义气 寥廓 独力D.义气 辽阔 独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B.王阿姨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
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
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
很大,把行船都挡住了。
6.下列词句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7.下列说法中不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
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
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8.填空。
(1)如果词的上阕用“重在写景,景中有情”来概括,那么词的下阕就可用______________来小结。从情和景的关系来看,这首词可以说是达到了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下阕回忆了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____________”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9.具体说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词作结构中的作用。
答:
10.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语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
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
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形象化比喻,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这
一比喻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以
此表示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三、一法一练——学习写景技巧
《沁园春 长沙》在描写“湘江秋景图”时运用了丰富的方法技巧,如变换不同观察角度、动静结合、色彩对比、善于炼字等。
诗歌的写景技巧除了本文中用到的以外,其他的如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也是常见到的。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重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请根据所学的描写方法,试做下面的题目。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 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C 2.B 3.A 4.A 5.D 6.A 7.B
8.(1)“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情景交融
(2)往昔的峥嵘岁月 谁主沉浮
9.词句由景及事,由今追昔,忆昔生情,承转过渡十分自然。开头两句,总写往事,承上
启下。“曾游”点明故地,“百侣”与上阕的“独立”相对应,由上阕写“我”与自然风景转到“我”与百侣群体的往昔生活。“稠”是对作者青年时代长期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的提炼、概括,把畅快、充实、丰盈的往事娓娓道来,心弦的鸣响如流泉之叮咚,视野胸襟开阔,感情深沉飞扬,把读者导入一个新的境界。
10.B
11.①写景观察角度多变,极有层次感。首句写近景,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下阕由上阕的陆上写到水上,再由地面写到天上,由下及上。
②善于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来写。如选取木芙蓉、黄菊两花争香斗艳表现“重阳”到的季节特征;写树,选“红树”来写;写流水,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既写出秋天时令之特色,又写出秋令中景色之特征。
③写景注意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官,注意色、声、味的结合。如红叶间黄,浓淡相间;花之香味,雁之鸣叫等。
第四篇: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汉字的魅力》教学设计.doc
《汉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魅力,增强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及文化的情感。
2、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把握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的特征。
3、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1、汉字的魅力所在
2、感悟文中体现的强烈的情感色彩 教学难点:说明文中的文学色彩。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文本解读
本文作者运用散文的笔调,设置了鲜明生动的标题,用形象的事例开头,运用极富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将汉字集形体、声音、辞义于一体的特点及其由此而产生的魅力引人入胜地介绍给读者。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
全文共9段,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2段):举例说明汉字能给人美妙而大胆的联想,从而赞美汉字的魅力。第1段由3句话组成。第1句用近似讲故事的方式举例,即一个身居日本的三岁的孩子认汉字,从而引出所要谈的话题。第2句用对话的口吻,赞扬异国他乡的小孩子对汉字“清楚的反应和感受”。第3句写出原因,作者用比较法说明外国文字是不可能给孩子以“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反过来说,只有中国文字(汉字)能给人美妙而大胆的联想。所以,作者在第2段顺理成章地说:“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第二部分(第3-4段):汉字的魅力会吸引海外同胞的孩子学好汉字。
第3段,作者希望年轻的海外同胞利用汉字的魅力带着孩子走进汉字的大花园。作者采用设问句,引起海外年轻同胞对学汉字的思考,然后用第二人称,采用与他们谈心的方式,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学好汉字。
第4段,写依靠汉字去扬起人生和理想的风帆,说明汉字内在的魅力。
第三部分(5-9段):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终身的良师益友,具有极强的精神魅力。第5段首先用“瑰宝”“良师益友”“精神家园”比喻中文汉字,“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 的瑰宝”“终身的良师益友”是从民族和个人的角度说明其重要作用。“几千年”“终身”都表明时间之长。说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因为我们依靠汉字,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为我们民族交流思想、经济、科技、文化,为社会的发展,为传承几千年文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汉字,就没有华夏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正因为它跟古老文化、文明传统紧密相连,所以它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是“精神家园”。说它是“良师益友”是因为它可以不断地帮助你学习、积累、升华,开启智力,甚至提高生命的品位。以下作者用了两个比较来说明汉字的“不可能改变”“无可替代”。一是把身外之物与汉字作比较。身外物是“多次变异”:因过时而淘汰,因破损而废弃,因革新而换代,而汉字则“永远不可能改变”;二是把它与汉语拼音比,汉语拼音没有也不可能有汉字的魅力(这个魅力指下文所说的“产生联想”)。汉字是独特的,它集象形、声音、意义于一体,因此,它的魅力也是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者仍然以“明”字为例,“míng”就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的联想。两个比较对比十分鲜明。
第6段以旅居海外同胞的真切体会来说明汉字的精神魅力。
文末的三段作者引用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赞美祖国语言的散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有说服力。
全文从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于一体和字形上使人产生联想想象谈起,赞美汉字的魅力,尤其是它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字里行间渗透出对汉字无穷无尽魅力的赞美,同时含蓄地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设计意图:
这篇文艺性说明文,是散文家儿童文学家袁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写的,它用生动的笔调介绍了汉字的特点,说明汉字的魅力,希望海外同胞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散文家的袁鹰,他面对的是一些已经脱离了汉语环境的华人,如果用一些平实的语调介绍汉字的知识,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作者运用一些散文的写法,一是形象生动的事例,二是极富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语言,三是引用大文豪的话,这样读者不仅获得了有关汉字的知识,还在情感与作者起了共鸣,从而产生想学汉字、爱汉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但今天,作为我们这些初中生的读者,虽然他们不缺对汉字的认识,不过这种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觉得和其它语言文字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情感上不能产生认同,没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我注意引导学生透过汉字形义去看文化、民族及其精神,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
因此,引导学生以汉字为契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是我教学的主线。首先导入部分里我设
置了二个小栏。用一个小动画演示“明”字的构造,形象生动的演示既展示了汉字的形义的魅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一个就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欣赏。北京奥运会会徽世界各国对它的认同度比较高,加上08奥运刚过,学生还沉浸在巨大的民族喜悦中,会徽中“京”字还记忆犹新。这是对汉字魅力的最直观最形象的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其次在学生对初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汉字的魅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汉字魅力的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这样一环,“除文中讲到的汉字的魅力外,你还知道汉字的哪些魅力”这既是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又是对学生知识的加深。此外,我还补充一些有关汉字魅力新的内容:书法作品、对联、含意深刻的组合字(招财进宝)、字谜欣赏。这些极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号,是其它语言文字不具备的魅力,学生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认识极大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最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谈谈怎样让汉字永葆青春。这个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深化,汉字要永葆青春,既要继承,也要与时俱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益加大,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学习汉语新的热潮,各地纷纷建起的孔子学院便是名证。但另一方面,汉字的规范化程度也受到了影响。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的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汉字计算机输入问题,汉语拼音化的争论还困扰着人们。作为中学生应树立汉字规范意识,认真写好字,写规范的汉字。
对汉字情感的的认同,是我把握的第二根线,如果把本文的感情割裂开来,只是大讲特讲有关说明文的知识,那味同嚼蜡。本文散文化的倾向明显。为了对本文情感的把握,本人设计了揣摩品析环节。品析举例子的作用,品味引用屠格涅夫话的作用,品读优美的句子,学生在读中就能品出作者的情感,就能品出作者对汉字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明”字的演变过程。2、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欣赏。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炼文本的主要信息。
1、汉字有哪些特点?
2、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揣摩品析:
1、本文为了说明汉字的魅力,主要用到了哪些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品析句子,体会科学小品语言的特点。
例句: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孤独以至恐惧。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一些能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来体会。最后师归纳,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作者却用到了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汉字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学生大声地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1)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交流。(2)班上展示,教师评点。
(3)让学生把“俄罗斯语言”几个字改为“汉语”,全班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注意重音和感情。
四、拓展和探究
1、除文中讲到的汉字的魅力外,你还知道汉字的哪些魅力?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在班上交流,教师多媒体展示汉字的魅力:
(1)书法作品,(2)对联,(3)含意深刻的组合字(招财进宝)(4)字谜
2、讨论:为了让汉字永葆魅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做?
3、作以汉字为主题的课外探究。
第五篇: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 课题:《列夫.托尔斯泰》
主备人:仲宫中心中学 仝梅 复备:八年级备课组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编者安排此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副“肖像画”。作者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感受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2.教学重点
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象特点。3.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刻画托尔斯泰所用夸张、比喻、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并运用抓住
人物特点的肖像描写,以组内交流的形式发表即席讲话,并进行练笔。【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物托尔斯泰有一定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有一定基础;对于肖像描写也有一定写作经验。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品味语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托尔斯泰平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的形象特点。2.理解文中刻画托尔斯泰形象所用的比喻、夸张,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并运用抓住人物特点的肖像描写,发表即席讲话及练笔上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教学目标】
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黝黑、滞留、愚钝、禁锢、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的音、形、义。
2.通过默读训练,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眼睛的语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托尔斯泰平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的形象特点,感受人物深邃的精神世界。
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说出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和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口头作文;在练笔训练中,能运用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
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熏陶的爱国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小活动:出示托尔斯泰图片,让同学们猜人物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 2 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默读的方法指导: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学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在随堂笔记本上。3.默读课文结束后,同位之间相互交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填空: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 4.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通过默读训练,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1.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点的句子,独立思考并作批注。2.学习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的思考内容。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托尔斯泰平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的形象特点。
4.朗读品味圈点勾画出的句子,全班达成共识。预设: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明确: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一代大文豪的平
庸外表。
【设计意图】此活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2: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托尔斯泰平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的形象特点。【活动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人物精神世界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为我们生动地刻画了这位大师的眼睛,那么我们从他独特的目光中是否能读懂列夫•托尔斯泰呢?
1、请浏览全文,圈点勾画出描摹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
2、大声的朗读这些语句,感受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3、小组交流,总结意见
4、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预设:
(1)“一对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4)“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5)“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
(6)“他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7)“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8)“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
明确:透过这样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心是纯净的,敏察的,清醒的,他有着能够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洞察力。
5、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人生呢?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屏显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
6、小组交流,总结意见
7、师生交流,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此活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2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感受人物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教学目标4
四、综合建模
【活动三】运用肖像描写,进行即席讲话
1.组内交流:怎样才能写好、写活一个人物?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肖像描写。2.教师指导: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绘时要做到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人物特点;抓住特点,进行细致、精确的描绘,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教师提出要求:运用肖像描写,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看谁写得最传神。要求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请同学猜。4.学生根据要求发表即席讲话。【设计意图】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3。【教师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肖像画 外部特征(须发、面部轮廓、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眼睛: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情感、眼睛有威力、赞美犀利的目光,揭示不幸的人生
艺术手法:欲扬先抑、比喻、夸张。【当堂检测】
1、选择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胡髭(zì)长髯(rán)一绺绺(liǔ)鬈发(quán)B、黝黑(yǒu)粗劣(liè)滞留(zhì)穹顶(qióng)C、可憎(zēng)蒙昧(mèi)貂皮(diāo)酒肆(sì)D、掠过(lüè)颔首(hàn)锃亮(zèng)轩昂(xuān)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粗织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致疑 C、暗然失色 广袤无垠 气宇轩昂 引人注目 D、平淡无奇 能工巧匠 小巧玲珑 入木三分
3、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作业设计】
A层:借鉴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我的同学-------”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B层:在词语作业本上整理本课的字词;摘抄喜欢的语句。推荐阅读文章: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罗曼罗兰《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