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

时间:2019-05-12 18: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听说”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1.让学生A任意说一句话。

如:“我去学校。” 2.问学生B:A说了什么?

B回答:“我去学校。” 3.问:“我去学校。”这句话是谁说的。回:A说的 4.问:“我去学校。”这句话是谁听到的。回:B听到的 5.问学生,句子中“我”指谁?

回:A。

对B而言A是用哪个词指代? 回:他。

修改句型,去引号,改“我”为“他”。6.可省略A A说:“我去学校。” B听A说:“我去学校。” B听A说他去学校。B听说他去学校。

二.解释:别人说的话由听到人转述。三.总结语法结构:A听说+ SOV.B听说+ SOV.四.再给出一系列句子,让同学们“用听”说来转述。

最终使学生能够了解并实际运用“听说”这个词。

教案来源 儒森对外汉语教师 吴思思

第二篇:关于几何直观的思考

关于几何直观的思考

作者:秦德生,„ 文章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第10期 [摘要]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已经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关注问题。本文从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出发,探讨几何直观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追溯几何直观的哲学基础,提倡“直观型”的课程设计,挖掘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几何直观;课程标准;哲学基础;教育价值

当前,数学教育界都在关注数学课程标准[1][2]的制订与实施,关注数学课程改革,而几何直观是数学中生动的、不断增长的而且迷人的课题,在内容上、意义上和方法上远远超出对几何图形本身的研究意义。正如弗莱登塔尔所说,“几何直观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重要、可能有意义和可接近的,并使我们在课题、概念与方法的荒漠之中免于陷入歧途之苦。”这也与康德的“缺乏概念的直观是空虚的,缺乏直观的概念是盲目的”观念是相同的。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关注问题;经过适当的发展,相信对几何直观的研究能够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此,笔者试图从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出发,探讨几何直观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辨析,追溯几何直观的哲学基础,挖掘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正于各位同行专家.

1.我国对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

我国解放后首次制定(1952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小学“算术教学应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中学数学应“发展学生生动的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逻辑的思维力和判断力”[3]。以后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一直是“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像力”。1963年根据华罗庚、关肇直等专家的意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培养任务修改为“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力”(传统的三大能力)。1978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又增加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能力培养任务改为“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种要求一直持续至今。《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2000年)在发展性领域中,明确提出能力培养任务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的演绎论证等方面获得发展”。2000年3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要“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提出“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1].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指出:“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2] 从我国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来看,从空间想象能力到空间观念,再到几何直观能力,对几何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那么,什么是几何直观,它与直觉、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等名词之间有联系或者区别么?我们来进一步探讨。

2.几何直观概念的内涵及典型观点辨析 2.1 什么是直观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的直观就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4];而西方哲学家通常认为“直观就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心理学家则认为“直观是从感觉的具体的对象背后,发现抽象的、理想的能力”。

蒋文蔚指出,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直接的识别或猜想的心理状态[5]。

徐利治先生提出,直观就是借助于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而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6]。换言之,通过直观能够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

他们从数学、哲学、心理学等角度给直观包括几何直观下了定义,但我们认为直观一般有两种: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一眼能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2

可见,直观是一种感知,一种有洞察力的定势。

2.2 直观与直觉

直观与知觉在英文中都是单词Intuition,但二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直觉不等于直观。

从研究对象来看直觉的对象不一定是可视的对象,直观的对象一定是可视的。从过程来看,直观与个人的经验、经历有关,直观有层次性,直观是从一个层次看到更深刻的层次或本质;在同一个层次不是直观而是直觉,直觉是有原因与结果的关联,是一个平面上的,属于同一个层次。从功能来看,直观是用来发现定理的,而直觉用来证明定理的。

2.3 直观与想象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空间想像力“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麦吉(Megee,1979)认为,空间想像力包括“在心理上操作、旋转、翻转或逆转形象刺激物的能力”,朱文芳认为“空间想像能力是完成空间认知任务的桥梁,空间思维能力起着决定性的核心作用”[7]。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想像(imagination)以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我们认为,空间想象能力是指脱离背景也能想象出图形的形状、关系的能力。直观是在有背景的条件下进行,想象是没有背景的;几何中的推理证明始终在利用几何直观,在想象图形。

所以,我们建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几何目标的叙述修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从而培养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这样叙述应该更恰当和准确。

3.几何直观的哲学分析 3.1 直观主义

直观化,本来是数学基础中的直观主义流派,出于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可信性”考虑而提出的基本主张,其中心内容是“存在必须是被构造”。可见数学中的直观主义就是哲学中的康德主义,主张数学的概念由人类理性构造而成。数学对象的构造就是人们先验地在直观中画出与概念相应的图形,所以构造数学对象 3

需要非经验的直观。人们在这种纯粹直观中构造出一个具体的图形,这一图形能够代表所有与某概念相应的图形,这说明人们在纯直观中构造的图形具有与概念相同的普遍意义,因此在几何直观中构造出了具体的图形就是构造出了相应的概念与数学实体。

笛卡儿认为,直观是纯粹理性的,但作为理性的东西并不能完全摆脱或无视某些经验,可见这二者是矛盾的,直观的确定性与与非逻辑性相矛盾,直观不能保证普遍原理的确定性,直观具有发现真理功能,但不能兼备证明真理、确保真理可靠性的功能。

3.2 几何直观的历史性

毕达哥拉斯时代,人们的数学直观里浸透了整数是万物本质的哲理;非欧几何产生以前,人类的数学直观里有着欧氏公理是先验不变的真理的观念;非标准分析又使一度失去了对无穷小的直观在更抽象的层次上恢复;而今计算机造成的外移动的超立体的图象,又对我们关于高维空间的抽象直观充实了具体感性。所以数学直观是历史概念,数学直观在每个历史时期,其抽象性和直观性都具有不同的内涵。

数学中的抽象性带有理论和哲学色彩,几何直观带有经验、思想和感情因素。复数的引入,是因逻辑上的需要而直接引进的“理想元素”,被赋予某种实际意义后,以几何直观解释为中介,同现实世界建立了间接联系,从而提高了它的可信性。复数,在它被引入后的最初两个半世纪中一直“给人虚无缥缈的感觉”,直至维塞尔、高斯等人相继对它作出了几何解释与代数解释,把它与平面向量a+bi或数偶 对应,才“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它的真实意义”,并取得了实际应用.所以,它不仅被数学理论所决定,并随着数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它也避免不了当时人类整个文化情境对个人心理上的影响。直观是随着人类理性的进步而进步的。换言之,几何直观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并不是一个从古到今就一直存在着的永恒的人类用来认识数学现象的中性框架,几何直观是一种进化的产物,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数学直观能力可以看作是整个人类在这方面历史发展过程的缩影。

3.3 直观与形式的统一

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科学,其研究活动必须以量和质、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为前 4

提,把前者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中抽取出来,加以抽象,在不断形式化的过程中实现它的精确性,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换言之,就是数学抽象发展与现实世界的紧密结合,它既可以描述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也可以反映各种层次的数学概念或规律的更高层次抽象.数学抽象概念发展的“直观——形式——直观”模式,是一般科学概念发展的“具体——抽象——具体”模式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深刻地反映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矛盾,数学通过形式化而实现精确性,又因为形式化而减弱客观性,直观化具有原始的创造性,它的历史性决定不允许完全客观的有理化.

直观与形式之间矛盾的解决,只有在形式化和直观化的矛盾运动中才可能实现,正是二者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的发展。从创造力来看,直观能引出数学的发明,直观能决定理论的形式和研究方向;从在数学证明上看,直观常常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技巧,有时严格的逻辑证明无非是直观思考的严格化和数学加工。数学直观的世界与因果感觉的世界是对立的,数学思维不能完全形式化,数学思想是独立于语言的形式之外,但数学又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使其严格化。因此,数学经过形式化而趋于完美,又通过直观化而返朴归真,这正是数学发展的辩证过程。

4.几何直观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已经走向多流派、多元化。而强调知识之间有机地融合、依赖几何直观的“直观型”课程成为数学课程设计的主流之一。我国新课程已经把几何直观看作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线索之一。从函数的图象教学、三角函数的单位圆、到导数的图象判断;从不等式的直观解释到线性规划的区域刻画,此外,还有数系扩充中复数、概率统计中的直观图以及向量的使用等等。几何课程设计更离不开几何直观。可见,几何直观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因此,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用几何直观来代替证明、注意几何直观带来的认识上的片面性。例如,对指数函数 与直线 的关系的认识,因为教材中通常都是以2或10为底来给出指数函数的图形,在这两种情况下,指数函数 的图形都在直线 的上方,于是,便认为指数函数 的图形都在直线 的上方。教学中应避免这 5

种因特殊赋值和特殊位置的几何直观得到的结果所带来的对有关概念和结论本质认识的片面性和错误判断。[2] 5.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

几何通常被喻为“心智的磨刀石”,几何在数学研究中起着其实、联络、理解、甚至提供方法的作用,而几何直观具有发现功能,同时也是理解数学的有效渠道。数学家依赖直观来推动对数学的思考,数学教育家们依赖直观来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直观推动了数学和科学的发展。而数学概念经过多级抽象充分形式化后,有必要以相对直观可信的数学对象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从而达到思维直观化的理想目标和可应用性要求,这要求数学的直观与形式的统一,才使得数学的完美。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数学家总是力求把他们研究的问题尽量变成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使他们成为数学发现的向导,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何直观在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图象控制等领域都有诱人的前景。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借助于几何直观、几何解释,能启迪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方法,抽象观念、形式化语言的直观背景和几何形象,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主动思考的机会,揭示经验的策略,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使学生从洞察和想象的内部源泉入手,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经历反思性循环,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使学生从非形式化的、算法的、直觉相互作用与矛盾中形成数学观。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几何直观已经成为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几何直观性的教学价值,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建国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M],国家教委编印,1986.[4]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第四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蒋文蔚.几何直观思维在科学研究及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作用[J],数学教育学报.1997(4)[6]徐利治.谈谈我的一些数学治学经验[J],数学通报,2000(5)[7]朱文芳.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对空间能力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3)[8]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9]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2)[10]M.阿蒂亚.数学的统一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1.汉语语音系统与法语语音系统

需要了解学习汉语者的母语情况,对语音的教学会有帮助。法语为母语,或者法语学习者。比较这两个系统,从中看出对于初学者的发音困难。

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元音和韵母,什么地方相同。比较有可能不成立。但是,从教学角度讲,进行比较有意义。法语中16单元音,现代法国人只发14个。辅音18个,比汉语声母少一些,法语通常情况下缺乏塞擦音。塞擦音在法语中只出现在借用其他语言的情况下。

法语中有一些复辅音,汉语中没有。

法国人经常说复元音,事实上和汉语比较,法语中没有。两个字母写在一起只代表一个单元音。双字母和三个字母组合。或两个字母不组合,分别代表一个元音。

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初学者可能遇到的语音和拼音拼写困难及教学方法:p t k j q x

對於許多學習者來説,p /ph/ , t /th/ , k /kh / 這三個送氣清塞辅音的发音可能構成困難。法语中没有送气辅音。浊塞辅音在汉语中不存在。原因 : 漢語普通話輔音系統中沒有濁塞音 /b/, /d/, /g/, 塞輔音中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兩兩對立。

送气辅音对于法国人比较难发。中國有這樣的兒歌 : 燈怕婆婆,燈不怕伯伯。

在油燈前說這句話時,送氣的“婆婆”會是燈火閃動,而不送氣的“伯伯”則不會。這個兒歌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在幫助學生操練時,可以編一些含有送氣清塞音和不送氣清塞音的句子,例如:他搭大巴車去伯伯家,不去婆婆家。

3.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zh ch sh r z c s

(2.3-2.5)这7个组合在中国小学是整体认读音节。

4.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o ü

(2.6)作爲但元音的/o/ 單獨出現的情況只有一個:感嘆詞“ 哦”的發音;作爲主要元音(韻腹)出現在復合元音(複韻母)ong和ao中。事實上,字母o更多地是用來在b、p、m、f後面表示復合元音(複韻母)/uo/ 也就是說,除了在ong、ao中和單獨出現時該字母讀/o/ 以外,它通常等於uo。

(2.7)最好只介绍5个元音字母(不包括ü)

7-8 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韵母

(4.1-4.2)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实际语音情况。聲母(音節開頭的輔音)以外的音素為韻母。普通话中單韻A, O, E, I, U

9-10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5.1)

11-12 汉语普通话复韵母

(5.2)

第四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

[摘要]纵观这几年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和前一时期相比,有了一些这样的变化和趋向:在教学法上多种并举,依据课型和学习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法越分越细,呈现出多样性;将国内外优秀的外语教学理论不断引入,与汉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宏观上把握“教”与“学”、学习策略、社交策略的运用,进而全面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程研究的细化,学习策略的实践意义都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法

意义

目的现状

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极强,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但学者们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吸收并借鉴第二语言教学的大量优秀理论方法,进行规律性地总结和探讨,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多种推研和尝试,为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广泛推广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构想。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学习者的学习具有多种动机、目的,作为对外汉语的从业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动机,扩大它们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并强化学习者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合适的教学法指导教育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智德体美全面发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目的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根本上说,教学法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教学活动主要是从事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因此又存在具体的研究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目的应归纳为: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法作为专项研究,是从80年代初才真正开展起来的。作为研究的基点,对本学科初创时期五六十年代的教学状况、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法原则等,应该有个基本的估价。1979年,《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发表了钟侵1965年写成的“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这篇文章用了相当的篇幅专门论述了教学法问题。这可以看做是当时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法专论文章。在此之后,任远、李培元、张亚军、杨石泉、吴勇毅、徐子亮等陆续发表文章,对五六十年代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回顾、分析、评价,并就钟文中的一些说法提出不同观点。通过回顾事实与讨论,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深人了一步。

1984年吕必松提出 “语言教学法是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有关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问题,它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和阐明贯穿于语言教学全过程和贯穿于各个环节的客观规律。”

1986年张亚军提出“教法学”这一新的名称,主张用它来“专指教学理论的研究,而把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称做‘教学法’。”

1989年盛炎发表文章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汉语教学理论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分析、综合的方法,是一个容纳不

同观察、不同现象和不同活动的概念框架。” 1990、1991年吕必松再次论述这一问题时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为了区分处于不同层面上的“教学法”概念,主张分别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三个术语来表达。他指出 所“谓语言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把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统一起来的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组成语言教学系统的一根纽带,就是对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进行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一种

应用理论。”他还认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之间存在着交叉性。从原则上说,语言教学理论就是被称为“语言教学法”的那种系统的理论部分。

从总体上而言,回顾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再展望它的发展前景,首先,我们需要依照对外汉语需要从所教授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虑好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其他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一些以前没有使用过方法。按照学习阶段与层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而实际需要。我们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汉语言基础的,同时心智已经非常成熟的学生可以考虑采用板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这样针对性较强,能够及时的获取学生的认同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多样性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会在学生上明显的体现出来,而不同的教师所使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让教学工作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样化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应该仅仅依赖于某一种教学方法,企图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而是需要按照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打牢以后,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需要从原先的大方向的框架设计逐步过渡到每个具体的细节上,例如我们需要将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进一步的具体化,同时对于教学内容要研究到字。在通过对于字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能够找寻到字本位、词汇这些教学要点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以及他们与所教授学生母语上的差别。这样的慢慢积累,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将字与词汇结合起来理解。由此可以好好的解决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最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好导师所应该做好的工作,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并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好好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积极影响。现在,国外的同行提出了一套先进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将其归纳为 7 个环节,以一个环节都在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语言活动;第二个环节是与学生进行探讨应该如何最好的完成学习工作,需不需要采用一些方法;第三个环节是教育工作者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并将其前因后果说明;第四个环节是给学生自己发挥学习能力的空间,引导他们采用新的学习方法;第五个环节是教师向学生说明怎样采用新的学习方法;第六个环节是教师安排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好新的学习任务;第七个环节是让学生对不同的新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方法对于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四、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资料收集法

参考文献:

[1]吕必松.《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世界汉语教学》,1989.[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3]刘珣.《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进一步探索》,《世界汉语教学》,1989.[4]任远.《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 张灵芝.《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篇: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汉语语音的特点:

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

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

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

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理论基础:

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

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课时、单元、阶段)、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步骤、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

2、讲练结合

3、突出语音教学的特点

4、以学习者为中心 三对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指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2、沉思型和冲动型

3、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

就学习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的三个内驱力:

1、认知的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的内驱力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加涅)。情感成分:指由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

性格类型:1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独立型和顺从型

3、外倾型和内倾型 教学方法:归纳法:先例子后规则。适于场独立性学习者或具有容忍倾向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具体到整体地加工信息。(又叫 例-规 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教学方法。P102)

演绎法:先规则后例子。适于场依存性学习者或沉思型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整体到具体地加工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宗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教案:是课堂教学准备的书面体现,是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工程蓝图。教案的构成要素:

1、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

2、课时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本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5、复习旧课

6、导入新课

7、讲解新课

8、巩固新课

9、布置作业(5-9是教学过程中的五大环节)

文化导入:

1、意义:理解课文、思维、了解民俗

2、内容:知识、交际、习俗文化

3、原则: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摆正主次位置;是有机的而非外加的;内容较丰富,不宜过于集中,可分散进行。

4、方法:教师讲述、录像、图片、参观活动等。教学拼音要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

1、音位的对应性

2、音节的音乐性

3、声调的起伏性 读:是精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和复述两类。

1、问答:是学习者向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

2、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叙述性、描写性、概括性、创造性复述)泛读有一定的技巧,训练过程中,应对学习者多加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泛读能力。泛读课的操作方法:

1、指导猜测。(泛读材料有15%-20%的新词语和新语法点)

2、指导跳跃(扫读法、跳读法)

3、指导答题(是非题、选择题的答题指导)口语课:独白和会话两类。口语从意念到表述即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话语计划(即意念和思想)——话语构建(即词语的选择、提取,并组合成句子)——话语执行(即指令口腔把内隐的语音码发出声来)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

1、功能性话语

2、承接性话语

3、叙述性话语 听力课形式:回听、视听、默听。

听力技能训练的目的:

1、内容理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培养语感 听力课的教学进程: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课堂准备:

1、材料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2、听力设备的检查和预置

课堂教学:三环节:听前预示、听时练习(语音、句子、语段、对话听辨练习)、听后检查(对答案、复述、书面作业、记录段落或大意)。

课后总结:

1、听力内容的深浅

2、篇幅的长短

3、听力形式的适应性

4、效果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与思维、翻译、谋篇、阅读等都有密切关系。

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视实际而变通)与急用先学(打破原来安排的序列)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

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写作课的遣词造句主要是选词造句,定词造句和自由造句三种。写作教学的步骤:

1、阅读范文

2、布置作业

3、批改

4、评讲 测试与教学的关系:

1、测试可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估

3、测验可检验教学效果

3、测试有利于分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性质及其成因。测试的一般分类与作用: 按测试目的:潜能测试(学能或预测测试)、水平测试(能力测试)、成绩测试(课程测试)、诊断性测试(分析测试)、结业测试、分班测试等。按评卷标准:主观性测试、客观性测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是为第一语言非汉语者设计的第二语言考试。(无固定教材。学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目的:选拔人才)

HSK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考试。命题的要点:(拟定试题要求有效、可信、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2、信度:即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3、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和“易”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4、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下载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填空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

    对外汉语教学法

    1、 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构成。 2、 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为第一调(55)、第二调(35)、第三调(214)、第四调(51)。 3、 第三声的特点是:4、 汉语普通话的声母,按......

    小学英语直观教学法(本站推荐)

    每个孩子在初学英语时都怀有极大地好奇,但是随着时间的久远,或者由于个人原因,或者由于老师教学方法、认知的原因,一些学生成了英语学习的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即使有......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 零基础,只会说简单的中文问候语,想要学习更多中文日常用语的外国学生。 [课型] 初级口语教学课 [教材] 《初级口语I》 [教学目标] 1.生词:通......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第三课 你叫什么名字 教学对象:欧美日韩汉语学习者 课时间大约180分钟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 1;3个声母( g k h) 2;9个韵母(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ong ) 3;拼音 initial-f......

    几何直观学习心得(共5篇)

    几何直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开元小学韩金玲 9月30日,我们在黄山实验小学,在主持人牛向华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几何直观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研讨会。会议开始之前,李鹏主任给......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法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法 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定位与目的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以现代汉字为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 对外汉语汉......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对外汉语教学法题库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和教育学理论。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___ 、___ 、___ 、___ 。 3、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