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法试题
一.选 择 填空
1. 对外汉语教学法性质: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2. 教学法的理论支柱:A.语言学原理(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B.心理学原理
C.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3. 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任职汉语的特点和教学:A.听说比读写容易 B.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C.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D.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4. 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5.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行为 6. 讲练新内容:A.导入新课 B.讲解新知 C.操练新知
7. 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过程:A.分析阶段 B.实施阶段 C.反馈阶段
8. 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A.听说读写全面发展。B.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C.结构、功能文化的结
合 D.强化学习环境
9. 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习者的一般分类:A.国别。B.年龄。C.身份。D.文化程度 10.文化导入的意义:A.理解课文。B.理解思维。C.了解民俗
1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A.课堂与课外结合 B.知识与应用结合
12.阅读课型分精读课和泛读课,两者的区别是:精度课侧重于知识,即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接收;
泛读课侧重于能力,即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 13.词汇教学:
A. 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的特点,a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b长期与速成 c概念与词语的
对应和两个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B. 词汇教学的方法,a直观法 b定义法 c关联法 d联想法 e对比法 f比较法 C. 词语的练习
14. 口语课有 独白和会话 两类。
15.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A.功能性话语 B.承接性话语 C.叙述性话语
16. 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话语的核心内容。它是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话语结束
三个要素组合而成
17. 列举性扩展就是 列出集中事物或事例以展示话题的一种说话方式。例如罗列时令水果的品种、数量和
价格来展示水果丰盛这个话题。
18. 话题结束的方式:A.下结论结束 B.溯原因结束 C.谈效果结束 D.转换性结束 19. 会话教学中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
20.听力课程的形式有:回听、视听、默听。比较起来,默听最难,但它是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
21. 听力课的整个教学进程可以分三段: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22. 写作教学的步骤:A.阅读范文 B.布置作业 C.批改 D.评讲 23. 从试题的题型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 A.分立式测试 B.综合性测试
24. 从考试成绩判别的标准角度分类:测试可分为 A.标准参考型测试 B.常模参考型测试 25. 对外汉语教学测试的基本步骤为:A.确定测试的目的要求 B.确定测试范围和内容 C.试卷设计
D.测试的实施 E.评分与评估
26. 教学单位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它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位、教学阶段
27. 教学要点: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3)适应交际语境 28. 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
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二.简 答
1.简述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学习者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听说比读写容易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为主
学习者有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 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3.语法教学的方法?
1.图示法 2.归纳法 3.演绎法 4.对比法 5.归类法
4.词汇教学的方法
1.直观法 2.定义法 3.关联法 4.联想法 5.对比法 6.比较法
5.泛读课教学的原则
1.材料的合适性。1控制篇幅长短 2控制内容深浅 3控制新词语和新句式的数量 2.时间的限定性。500—800的短文,要求5分钟左右,800—1500要求10—12分钟,具体时间斟酌材料内容的深浅和新语句的难度而定
3.教学的节奏性。泛读一二篇后,要有点间歇开展别的教学活动,然后再进行泛读
6.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基本的语音听辨能力 2.注意细节的能力 3.联想的能力 4.概括归纳的能力 5.推理判断的能力
7.文化导入的原则
1.文化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2.摆正主次位置 3.文化导入应该是有机的,而不是外加的
4.文化导入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宜过分集中,可以分散进行
8.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1.提问法 2.对话法 3.讲练法 4.练讲法 5.归纳法 6.演绎法 7.交际法 8.对比法
9.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
1.话语计划 2.话语建构 3.话语计划的执行
10.影响听力理解的音素
1.听力材料 2.听力的声音条件 3.任务特征 4.主观因素 5.学习者的听觉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
11.教学内容展开与转换的具体做法
1.理解类的材料,一般通过提问、回答、复述等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记忆类的材料,一般通过讲——练、练——讲、边讲边练等教学模式消化并巩固学习内容
3.应用类的材料,一般通过练习和应用的方式化知识为能力
12.听力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1.多听 2.听练结合 3.重点突出的阶段训练 4.控制课堂节奏和容量
三.论 述
一 口语课的教学要点?
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课堂传授和训练仍是其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口语会话的特点出发,抓住口语中的语言要素,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口语能力,并让学习者适应交际的情境,以便顺利的、流利的开展话语交际。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
口语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种话语:
① 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
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② 功能性话语:是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话语。③ 叙述性话语:是说话人述说时间、见闻、体会等内容的话语。
训练重点应放在这几种话语的搭配和协调上,即口语教学和训练重点应放在以下几点: a.同一命题的不同功能 b.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达 c.话语对子的搭配 d.叙述性话语的插入
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
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它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与话语结束三个要素
组合而成。
① 话题提出。是把需要叙说的话题置于说话的中心,这是一种说话技巧,需要学习者在口语实践中掌握。
话题提出的方式有:疑问性提出,叙述性提出,承接性提出和插入性提出。
② 话题扩展。是把提出的话题加以述说、阐释和扩充的说话方式。为框架填进了实质性的东西,从这个意 义说,话题的扩展比话题的提出尤为重要。有如下方式:列举性扩展,介绍性扩展,解释性扩展和说明
性扩展。
③ 话题结束。是说话人向听话人宣告谈话结束的一种话语方式。有如下方法:下结论结束,朔原因结束,谈效果结束和转换性结束。3.适应交际语境。
① 语境的作用:语境在会话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有利于表达的准确
和贴切。
② 语境的设计和运用:在会话教学中现有的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A.材料语境,即课文语境和声像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可以有顺应性的利用和发挥性的利用。
B.即时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要求教师在了解掌握学习者的认知状态、文化水准、社会背景的基础上,通
过细致的观察,不失时的抓住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言语能力的提高的各种条件和机会,从而
形成良好的环境因素。
在语境设计中尤其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 A.语境要有开拓性或延续性。
B.语境设计要处理好会话双方的输入性与输出性的技能训练及其比重。C.语境的设计应当有针对性。D.语境的设计应该明确具体化。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在戏曲国外语言教学流派的精髓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原则。
① 精讲:是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性的内容,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比较法,并辅以图片、电教等
直观手段,要言不烦的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路直接引向定义、内涵、规则或结论上去。这是要经过筛
选的,对于那些枝枝蔓蔓的、无关紧要的、可说可不说的东西进行割舍,腾出时间让学习者多练习。
② 多练: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学过的只是而印入大脑并化为能力的心理活动。常跟大脑思维紧密相
连,这样就能受大脑思维的支配而迅速作出反应,达到熟巧或自动反应。2.讲练结合原则。
讲练结合是协调教学节奏的好方法。可以促进贮存。而且,讲练结合能化知识为能力。
讲练结合有多种形式:1.先讲后练 2.先练后讲 3.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所谓突出语言教学的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相互练习,相互作用,汉语水平和技能就能共同得到提高。② 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语言学习所产生的中介语,有其积极意义,教师不要讨厌这种中介语,而应该鼓励学习者大胆的应用,并研究她们的中介语规律,不厌其烦的纠正和致电,肯定他们的成绩和点滴进步,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语言方向迈步。③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法结构的,因为这是产生句子程序的基础,产生式的推到必须有语法结构做指导;
它也离不开功能表达,因为它是建构话语的条件,头脑中的命题必须罩裹某种表述、指令、承诺、致
意、宣告等的外衣,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它也离不开文化,因为述说的话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习
惯、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④ 强化学习环境
人们认知世界,离不开外部环境。语言学习活动依赖于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而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显示了两者
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学中心地位的学习者,不能处处依赖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
创造性。所谓主导,就体现在:
① 想方设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之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加工心的语言信息; ② 顾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再现心的语言信息,使之消化、巩固,输入长时
记忆;
③ 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应用心的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匹配和提取,及时转化为技能、技巧。
三.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确立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情况? 教学任务的确定,先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情况:
(一)对学习者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有个起点的问题,即使在同一班级、同一水平的学习者也会有某些层次上
的差距,教学取个折衷点,还是有必要的。因而了解学习者先前学过的知识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对
外汉语教学要了解的内容包括: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目的语听说读写
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对外汉语教师在如下三方面要多加注意:
1.学习者的概括能力。阅读课文能否概括出内容答疑,最能说明学习者理解能力的高下。教师需要根据
大多数学习者的特点和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讲练比例,以及选择教学方法。2.学习者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高低很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而且这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方式
有关。
3.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学习者接受新内容,实际上是把新内容接纳进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个过
程就是同化过程。如果新内容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相容,无法同化,就要改变、调整原有的知识结
构,以适应新知识,这个过程就叫顺应过程。教师要顾及排他倾向的学习者,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他
们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能力。
(三)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有两种,一种是整个学期的,一般是一本教材总的教学任务;一种是分课的一
般是以一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任务。对每一篇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可以着眼于以下几点:
1.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2.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3.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 4.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5.确认本课的学习材料与其他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或并列的功能意念。
(四)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分析教学任务时,除了对教材有通盘的了解,还要对每一课具体的学习材料进
行仔细的分解,以明确和决定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
1.学习材料的结构。包括整个教材的体例和本篇课文的构成。本篇课文的构成,是教师在执教一篇课文
前对学习材料所作的具体分析。这种分析,主要看:
① 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哪个义项,何种词性)和复现率
② 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是个例还是展示比较充分)
③ 注释部分的内容——文化的、习俗的、句型的、科技的、经济的等等
④ 词语例释所作的词语辨析情况(是同义的、反义的还是有一个词素相同的;是本课中出现的还是扩展
出去的等等)
⑤ 练习落实课文、生词、语言点、功能点的情况(形式、复现率、题量等)2.学习材料的重点
确定学习材料重点的准则是: ① 既是课文所安排的语言点,又是学习者以前没接触过的新内容
②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
③ 学习者不易辨别而又常用的同义词或有一个词素相同的词语
④ 某一种表达功能常用的句式或句子
⑤ 课文所表达的有关中国文化习俗或价值观念的内容 这五个准则供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时参考,但并不是五个方面都要齐备,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
面。
3.学习材料的难点
确定学习材料难点的准则是:
①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文化知识 ② 妨碍和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难句子
③ 语言点中极易受母语干扰的部分
④ 学习者说话和写作中经常性出错活着故意回避的部分(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⑤ 是汉语所特有的、又有难转化为技能的部分(如“把”字句等)
(五)提高教材可懂度
这一环节做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一般有: 1.分段和归纳。
一篇较长的课文,经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最后总结出全篇的中心思想,学习者差不多就能把握和
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2.难词难句的解释。
对于难词,可以采用直观法、讲成语故事、早例句、利用课文情景来体会等方法揭示词语的内涵,说
明词语的用法;对于难句,可以采用语法层次分析、理清其中的意义关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揭示
句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思。3.语法规则的距离。
语法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放在生词表之后专门设栏进行介绍和阐述。其内容有语法规则
的定义、例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等。① 问题设计
带着问题学,是教学中最常用而效果较佳的一种方式。所设计的问题,可以是引导性,可以启发性
的,可以思考性的,也可以是系列性的。
② 练习设计和补充
练习是巩固和消化知识内容的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练习,传达编者的意图,体现教材的重点,复现
知识内容,训练技能技巧。总结起来可分三大类:第一是理解类;第二是消化类;第三是应用类。
③ 利用图表和心理图式
图表示教具属于外界刺激,它的作用是把文字性的东西形象化的展现,然后反过来从形象的线索去理
解文字,这样就提高了教材的可懂度。心理图示实际上是存在于学习者头脑的一种认知结构,是由不
断实践而积累起来的具有等级层次的经验系统。
④ 情景的设计的营造
语言的细心传递和交际一般总在一定的情景(包括语境)下展开的。语言展示情景,情景又促进对语
言的理解。某种情景(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或所学习的外语材料包含着一定的情景,则学习者容易
理解和极易。这是因为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同时进行着语义和情节双重编码的缘故。
四.精读课的教学方法
1.读。读是精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两大类
① 朗读。朗读是出声音的读,包括听读、领读、跟读、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 ② 默读。默读是不出声音的读,包括视读、跳读、扫读等; ③ 切分。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有个句子和词语的切分问题。切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句子和词语
意义的理解
2.问。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他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去钻研和理解课文的句子、层次和篇
章的意义。它可以吸引和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与某个内容,使教学按既定的方案顺利实施。问,依据内容、功能、目的、作用等不同标准分为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等类型; ① 提示问。提示问是就课文的情节和内容的线索提示学习者思考或讨论的一种提问方式; ② 关联问。关联问是就相关语言只是的相关文化只是进行提问的一种方式;
③ 连环问。连环问是预先设计好一系列相互有联系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
和揭晓,新知识的新内容的面目就愈加分明;
④ 随即问。随即问是随着教学的开展,教师觉得某个问题又提出来的必要而临时发问的一种方法。
3.听。听是辨别语音、培养语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听读和听辩两类;
① 听读。听读是边听语音边看文字的结合,学习者听觉、视觉并用,多通道地接收语言信息,在头脑中的
存留时间长,印象深,因而是精读课中阅读课文时最常用的教学方式。② 听辩。听辩是当庭语音不看文字的一种方法。
4.说。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的和复述两类; ① 问答。问答是学习者想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
② 复述。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出来的一种方
式。可分为
1)叙述性复述,是就故事情节的某一部分或群全部加以叙述,俗称讲故事; 2)描写性复述,是级故事中的场景或任务的外貌、内心活动等运用形容性和描绘性词语来进行复述;
3)概括性复述,是说出全文梗概或大意的一种复述方式;
4)创造性复述,是允许脱离或违背课文的情节和内容自行加工改编的一种复述方式。5.思。思是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习者思考,并拟就答题腹稿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与“问”结合使用;
6.写。写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写字、写词语、写句子、写作文等几类; ① 写字。写字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尤其是汉字,笔画繁多,一字一个样,且还有笔顺问题,因此除了布置
课外的写字练习外,课内也应是而当安排写字练字,主要让学习者认清字形结构和了解笔顺规则;
② 写词语。写词语是熟悉新词语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是写同义词和反义词,写词语的搭配和扩展,填写
量词等;
③ 写句子。写句子是遣词造句的常用的方法;
④ 写作文。写作文是联系课文的内容或模仿课文的写法而进行成段成篇的书面表达练习,俗称小作文,这
事精读课教学的延续。
7.讨论。讨论是一种群体互动,集“问”“听”“说”“思”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常用的有分析性讨论、归纳性讨论、争辩性讨论和交流性讨论等几类。
① 分析性讨论是就某个问题的成因和条件,或者事情的发证和变化,或者事理的结论和情节的结果等展开
全班讨论;
② 归纳性讨论一般用于归结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
③ 争辩性讨论是就某个问题的不容看法进行争论和辩驳,有点像正方和反方的诘难和辩论; ④ 交流性讨论是就课文的情节诶和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写作教学的要点和重点
(一)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
(1)提高语篇的写作能力;(2)提高翻译和用目的语思维的能里;(3)扩大和充实目的语文化知识
2.遵循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结合;(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1)要顾及大多数;2)要明确写作要求;3)要组织阅读和讨论;4)在班级里进行评讲。(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二)教学重点 1.遣词造句
2.思维和句式
3.句群、语段的连贯和衔接(1)句群的连贯和衔接(2)语段的连贯和衔接 4.各种文体的习作
5.写作的借鉴与监控
(1)写作的借鉴。借鉴是提高和加快写作进程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化为学习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因而借鉴可有移用、模仿和活用三个台阶。
a.移用是学习写作最初级的方法,它主要是按照有关范文的语句和格式。
b.模仿比移用提高一步,它不是照搬范围的语句和格式,而是参照和学习范文的写法。c.活用是综合学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创造性作文。
(2)写作的监控,除了语言上要选准词语、造对句子、明确句子之间的句群之间的关系外,还要重视文体方面谋篇布局的监控。a.文体监控,是指学习者严格按照问题特点来写作,避免把说理文写成记叙文,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
b.构思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生活图式或逻辑思维来构思和安排文章的结构,避免在习作中产生不合情理货道理含混的状况;
c.剪裁监控,是指学习者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意义或主题,对材料进行删减或充实,力求做到详略有据,前后有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杂乱;
d.衔接过渡监控,是指学习者善于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语句的关联和段落的过渡呼应,避免出现段落之间前后矛盾错杂的情况;
e.篇幅监控,是指学习者根据作文的篇幅长短来决定文章的规模和内容的取舍,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失调。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1.汉语语音系统与法语语音系统
需要了解学习汉语者的母语情况,对语音的教学会有帮助。法语为母语,或者法语学习者。比较这两个系统,从中看出对于初学者的发音困难。
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元音和韵母,什么地方相同。比较有可能不成立。但是,从教学角度讲,进行比较有意义。法语中16单元音,现代法国人只发14个。辅音18个,比汉语声母少一些,法语通常情况下缺乏塞擦音。塞擦音在法语中只出现在借用其他语言的情况下。
法语中有一些复辅音,汉语中没有。
法国人经常说复元音,事实上和汉语比较,法语中没有。两个字母写在一起只代表一个单元音。双字母和三个字母组合。或两个字母不组合,分别代表一个元音。
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初学者可能遇到的语音和拼音拼写困难及教学方法:p t k j q x
對於許多學習者來説,p /ph/ , t /th/ , k /kh / 這三個送氣清塞辅音的发音可能構成困難。法语中没有送气辅音。浊塞辅音在汉语中不存在。原因 : 漢語普通話輔音系統中沒有濁塞音 /b/, /d/, /g/, 塞輔音中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兩兩對立。
送气辅音对于法国人比较难发。中國有這樣的兒歌 : 燈怕婆婆,燈不怕伯伯。
在油燈前說這句話時,送氣的“婆婆”會是燈火閃動,而不送氣的“伯伯”則不會。這個兒歌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在幫助學生操練時,可以編一些含有送氣清塞音和不送氣清塞音的句子,例如:他搭大巴車去伯伯家,不去婆婆家。
3.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zh ch sh r z c s
(2.3-2.5)这7个组合在中国小学是整体认读音节。
4.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o ü
(2.6)作爲但元音的/o/ 單獨出現的情況只有一個:感嘆詞“ 哦”的發音;作爲主要元音(韻腹)出現在復合元音(複韻母)ong和ao中。事實上,字母o更多地是用來在b、p、m、f後面表示復合元音(複韻母)/uo/ 也就是說,除了在ong、ao中和單獨出現時該字母讀/o/ 以外,它通常等於uo。
(2.7)最好只介绍5个元音字母(不包括ü)
7-8 从教学角度看汉语拼音:韵母
(4.1-4.2)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实际语音情况。聲母(音節開頭的輔音)以外的音素為韻母。普通话中單韻A, O, E, I, U
9-10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5.1)
11-12 汉语普通话复韵母
(5.2)
第三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法
[摘要]纵观这几年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和前一时期相比,有了一些这样的变化和趋向:在教学法上多种并举,依据课型和学习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法越分越细,呈现出多样性;将国内外优秀的外语教学理论不断引入,与汉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宏观上把握“教”与“学”、学习策略、社交策略的运用,进而全面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课程研究的细化,学习策略的实践意义都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法
意义
目的现状
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实践性极强,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雄厚的理论作为基础,但学者们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吸收并借鉴第二语言教学的大量优秀理论方法,进行规律性地总结和探讨,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多种推研和尝试,为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广泛推广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构想。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学习者的学习具有多种动机、目的,作为对外汉语的从业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动机,扩大它们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并强化学习者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合适的教学法指导教育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智德体美全面发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目的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根本上说,教学法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教学活动主要是从事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因此又存在具体的研究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目的应归纳为: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法作为专项研究,是从80年代初才真正开展起来的。作为研究的基点,对本学科初创时期五六十年代的教学状况、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法原则等,应该有个基本的估价。1979年,《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发表了钟侵1965年写成的“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这篇文章用了相当的篇幅专门论述了教学法问题。这可以看做是当时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法专论文章。在此之后,任远、李培元、张亚军、杨石泉、吴勇毅、徐子亮等陆续发表文章,对五六十年代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回顾、分析、评价,并就钟文中的一些说法提出不同观点。通过回顾事实与讨论,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深人了一步。
1984年吕必松提出 “语言教学法是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有关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问题,它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和阐明贯穿于语言教学全过程和贯穿于各个环节的客观规律。”
1986年张亚军提出“教法学”这一新的名称,主张用它来“专指教学理论的研究,而把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称做‘教学法’。”
1989年盛炎发表文章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汉语教学理论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分析、综合的方法,是一个容纳不
同观察、不同现象和不同活动的概念框架。” 1990、1991年吕必松再次论述这一问题时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为了区分处于不同层面上的“教学法”概念,主张分别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三个术语来表达。他指出 所“谓语言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把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统一起来的一种方法,就是根据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组成语言教学系统的一根纽带,就是对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进行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一种
应用理论。”他还认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之间存在着交叉性。从原则上说,语言教学理论就是被称为“语言教学法”的那种系统的理论部分。
从总体上而言,回顾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再展望它的发展前景,首先,我们需要依照对外汉语需要从所教授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虑好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其他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一些以前没有使用过方法。按照学习阶段与层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而实际需要。我们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汉语言基础的,同时心智已经非常成熟的学生可以考虑采用板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这样针对性较强,能够及时的获取学生的认同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多样性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会在学生上明显的体现出来,而不同的教师所使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让教学工作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样化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应该仅仅依赖于某一种教学方法,企图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而是需要按照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次,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打牢以后,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需要从原先的大方向的框架设计逐步过渡到每个具体的细节上,例如我们需要将课堂上所要讲述的内容进一步的具体化,同时对于教学内容要研究到字。在通过对于字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能够找寻到字本位、词汇这些教学要点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以及他们与所教授学生母语上的差别。这样的慢慢积累,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将字与词汇结合起来理解。由此可以好好的解决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
最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好导师所应该做好的工作,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并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好好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积极影响。现在,国外的同行提出了一套先进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将其归纳为 7 个环节,以一个环节都在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语言活动;第二个环节是与学生进行探讨应该如何最好的完成学习工作,需不需要采用一些方法;第三个环节是教育工作者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并将其前因后果说明;第四个环节是给学生自己发挥学习能力的空间,引导他们采用新的学习方法;第五个环节是教师向学生说明怎样采用新的学习方法;第六个环节是教师安排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好新的学习任务;第七个环节是让学生对不同的新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方法对于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四、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资料收集法
参考文献:
[1]吕必松.《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世界汉语教学》,1989.[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3]刘珣.《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进一步探索》,《世界汉语教学》,1989.[4]任远.《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 张灵芝.《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7]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第四篇: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汉语语音的特点:
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
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
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
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理论基础:
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
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
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
课堂教学基本要素:教学单位(教学课时、单元、阶段)、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步骤、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1、精讲多练
2、讲练结合
3、突出语音教学的特点
4、以学习者为中心 三对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指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2、沉思型和冲动型
3、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
就学习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的三个内驱力:
1、认知的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的内驱力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加涅)。情感成分:指由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
性格类型:1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独立型和顺从型
3、外倾型和内倾型 教学方法:归纳法:先例子后规则。适于场独立性学习者或具有容忍倾向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具体到整体地加工信息。(又叫 例-规 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教学方法。P102)
演绎法:先规则后例子。适于场依存性学习者或沉思型学习者居多的班级。他们喜欢从整体到具体地加工信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宗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教案:是课堂教学准备的书面体现,是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工程蓝图。教案的构成要素:
1、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
2、课时分配及分课时教学目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本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
5、复习旧课
6、导入新课
7、讲解新课
8、巩固新课
9、布置作业(5-9是教学过程中的五大环节)
文化导入:
1、意义:理解课文、思维、了解民俗
2、内容:知识、交际、习俗文化
3、原则: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摆正主次位置;是有机的而非外加的;内容较丰富,不宜过于集中,可分散进行。
4、方法:教师讲述、录像、图片、参观活动等。教学拼音要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
1、音位的对应性
2、音节的音乐性
3、声调的起伏性 读:是精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分朗读和默读。问:是精读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说:是检测学习者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种反馈方式,有问答和复述两类。
1、问答:是学习者向教师提问、请教或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教学方式。
2、复述: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文而能把有关课文的情节和内容回忆、叙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叙述性、描写性、概括性、创造性复述)泛读有一定的技巧,训练过程中,应对学习者多加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泛读能力。泛读课的操作方法:
1、指导猜测。(泛读材料有15%-20%的新词语和新语法点)
2、指导跳跃(扫读法、跳读法)
3、指导答题(是非题、选择题的答题指导)口语课:独白和会话两类。口语从意念到表述即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话语计划(即意念和思想)——话语构建(即词语的选择、提取,并组合成句子)——话语执行(即指令口腔把内隐的语音码发出声来)
会话表述的三种话语:
1、功能性话语
2、承接性话语
3、叙述性话语 听力课形式:回听、视听、默听。
听力技能训练的目的:
1、内容理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培养语感 听力课的教学进程: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
课堂准备:
1、材料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2、听力设备的检查和预置
课堂教学:三环节:听前预示、听时练习(语音、句子、语段、对话听辨练习)、听后检查(对答案、复述、书面作业、记录段落或大意)。
课后总结:
1、听力内容的深浅
2、篇幅的长短
3、听力形式的适应性
4、效果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与思维、翻译、谋篇、阅读等都有密切关系。
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视实际而变通)与急用先学(打破原来安排的序列)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3、习作性与交际性结合
4、容错度与规范化结合
写作课的遣词造句主要是选词造句,定词造句和自由造句三种。写作教学的步骤:
1、阅读范文
2、布置作业
3、批改
4、评讲 测试与教学的关系:
1、测试可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估
3、测验可检验教学效果
3、测试有利于分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性质及其成因。测试的一般分类与作用: 按测试目的:潜能测试(学能或预测测试)、水平测试(能力测试)、成绩测试(课程测试)、诊断性测试(分析测试)、结业测试、分班测试等。按评卷标准:主观性测试、客观性测试。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是为第一语言非汉语者设计的第二语言考试。(无固定教材。学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目的:选拔人才)
HSK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考试。命题的要点:(拟定试题要求有效、可信、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2、信度:即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3、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和“易”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4、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填空
·
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
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 为中心,以教师 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 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
2、B 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准确度
·
3、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B
A精讲多练 B听说领先 C学习者为中心 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
4、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D)的代表教材。A翻译法 B听说法 C交际法 D视听法
·
5、如果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A)。A实用汉语课本 B标准汉语教程 C汉语会话301句 D基础汉语40课 ·
6、下面那种不属于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教学法(D)。A直接法 B情景法 C听说法 D交际法 ·
7、提出交际能力的人是(C)。
A乔姆斯基 B海姆斯 C维多森 D吕必松
·
8、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B)
A精讲多练 B听说领先 C学习者为中心 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
9、下面哪项不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观因素"(D)A动机 B态度 C焦虑 D听力材料 ·
10、汉语水平考试属于(A)。
A标准参考型测试 B常模参考型考试 C成绩测试 D诊断性测试 ·
11、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
12、B 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
13、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 主观性试题。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
14、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D)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一般不训练听说能力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程
·
15、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
1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C。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
17、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C、成绩测试。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
18、功能法产生于D70年代初的西欧。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
19、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分立式测试)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20、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B 的方法之一。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三、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是从习得顺序上而言,儿童掌握的的第一门语言。
2、汉语水平考试:中国的国家级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有基础、初中、高三个考试。
3、功能法:70年代欧洲人提出,以功能和意念来进行教学。代表人物是威多森等人。代表教材有《跟我学》·、教学单位
4、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区分度:测试区分受试者水平差异的性能。
6、教学行为:与教学有关的具体活动
7、图式:存在于主题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由不断实践而积累的具有等级层次的经验系统。
8、效度:测试的有效程度,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大大了测试的目的。
9、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的加工方式。
10、叙述性话语:说话人叙述时间、见闻、体会等内容的话语。
11、学习动机:驱使人们学习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里的冲动或者企图达到的目标。
12、交际能力: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观点提出,一个学语言的人,预压能力不仅包括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否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
13、承接性话语:说话者依据对方的话题做出的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四、简答题
1、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大班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答:提问法:冲动型 对话法:冲动型 讲练法:场依存性 归纳法:场独立性
演绎法:场依存性、沉思型 交际法:容忍倾向
对比法:排他倾向的学生
2、课堂教学以前,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 答:对学习者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2分)对学习者接受能力的把握(2分)
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2分)对学习材料的分解(2分)提高教材可懂度(2分)
3、力技能训练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基本的听辨能力(2分)注意细节的能力(2分)联想的能力(2分)概括归纳的能力(2分)推理判断的能力(2分)
4、如何激发外国留学生学生学习动机? 答:任务激发(2分)兴趣激发(2分)成就激发(2分)竞争激发(2分)
5、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4分)课型和各门课程之间关系(3分)
选择合适班级学习者需求的教材(3分)
6教案应包括哪些项目?
答:课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分)课时分配,分课时要求(1分)教学重点和难点(2分)教学方法(2分)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讲解、巩固、作业(5分)
7、言学理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有什么影响?
如何处理语言学院里,构成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2分)
每一种语言学派兴起,都给外语教学法以巨大影响。(3分)举例(2分)一般语言学原理和语言要素,在外语教学法中有所体现。(2分)
8、语法有什么特点?对汉语学习者有什么影响? 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3分)
语序的配对特点(3分)汉语语序的变式(3分)影响分析(3分)
9、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堂与课外相结合(4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5分)
10、学理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法有什么影响
答: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影响外语教学方法(3分)外语教学的很多流派都有心理学基础(3分)
同一系统内的心理学流派的变化也会反映在外语教学法中(3分)
11、汇语法有什么特点?对汉语学习者有什么影响? 答:词汇有趋向双音节特点(3分)词汇缺乏形态变化(3分)
汉语词汇的词义引申特点(3分)影响(3分)
12、学和课外实践是什么关系? 答:直接性配合(4分)间接性配合(5分)
五、论述题
1、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异同之处。(20%)
提示:从理论基础(6分)、教学原则(6分)和具体做法(8分)分别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
2、“这是书。”“那是本子”这样的句子,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这样的句子脱离实际,在真实的语境中永远不会出现,因此没有教学的意义,因此不应该出现在课本中。另一种看法认为,虽然这样的句子在现实中很少出现,但是可以通过这些句子练习“是”的句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课本中不应该放弃。请谈谈你的看法。(10%)
提示:可能两种看法(任意一种只要说明充分就能给满分)
(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交际性原则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不做无意义的操练。(2)同意第二同看法:语言教学中形式操练是交际训练的基础,不能完全放弃。3请分析比较听说法和功能法(交际法)的异同之处。
提示:分别从理论基础(6分)、主要原则(10分)、具体做法(4分)来分析比较异同。
4认为,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就要立即纠正,因为如果不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会长久的留在大脑中,今后再要纠正就难了;也有人认为不要纠正,因为学生的习得有一个“自然的”规律,无论你怎么纠,学生总是按照那个自然习得顺序来掌握语言的;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大错要纠(5分),小错可略(5分)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找出文中的语言点,并且为这些语言点设计一些操练方法。甲:开开电视,看有没有好节目。乙:(打开电视)怎么不亮? 甲:插头没插上。乙:(插上插头)屋子里太亮了。拉上窗帘。
甲:外边风太大,关上窗户好吗?乙:关上吧。
语言点:结果补语:开开、打开、插上、拉上、关上(10分)
操练方法(10分)
2、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找出文中的语言点,并且为这些语言点设计一些操练方法。(背景:麦克从楼下拿来一封信,这封信是玛丽前天刚寄出去的„„)
麦克:玛丽,这不是你前天寄出去的信吗?
玛丽:是啊,怎么又退回来了?是不是地址或者邮政编码没写对?
麦克:不是,通知单上说,邮票没贴够。
玛丽:我放进去了几张照片,可能超重了。还欠多少邮票?
麦克:还需要再贴五块钱的。
玛丽:我这儿正好有一张五块的,帮我贴上去吧。
麦克:贴好了。投进下边的邮筒里去吧。(他们等电梯„„)
玛丽:别等电梯了,我们走下去吧。麦克:我刚才就是走上来的。
玛丽:辛苦你了!
麦克:哪里。
提示:
1)趋向补语(10分))操练设计(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