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语文全国卷II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点对点训练教学案
2018全国2卷文言文
《后汉书•王涣传》逐字翻译注释(后附答案)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qī)人也。父顺,(任)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研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bù)镡(tán).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己()。”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他)(做)茂才(),.除()温(县)(县)令。县多奸猾(奸诈狡猾的人),积为人患(当地.人的隐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的)郡(县),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被)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王涣)莫不(没.有不)曲尽(竭力,竭尽)(弄清)情诈(),压塞()群 疑(大家的疑问)。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的人)以(用)千数(计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百姓)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于)安阳亭西,每食辄.(总是)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专门挑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剧县)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能)旋踵(1、意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2.转身。指畏避退缩。成语: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后汉书•王涣传》逐字翻译注释答案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qī)人也。父顺,(任)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喜欢行侠),尚(崇尚)气力(武力,力量),数(shuò 屡次,多次)通(往来,交好)剽轻(强..悍轻捷)少年。晚而改节(改变了原来的节操),敦(注重,重视)儒学,习《尚书》,.读(研读)律令,略举(列举,提出,说出)大义(要旨,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担任职务)割断(专断,决断),不避豪右(豪门大族)。宠风声大行(名声大震),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为理(治 理)?”宠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来).简贤选能(简贤=选能:选拔有才能的人),主簿(bù)镡(tán)显拾遗补阙(弥补疏漏或失误),臣奉(命)宣(读)诏书而己(罢了)。”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举荐)(他)(做)茂才(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除..(授予……官职)温(县)(县)令。县多奸猾(奸诈狡猾的人),积为人患(当地人的隐患)。涣以(采取)方略(方法和策略)讨击(讨伐打击),悉诛之。境内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于道。其(其中)有放牛者,辄(总是)云以(把)(之,..代指牛)属(通“嘱”。托付;委托)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用律法纠正)部(统帅)(的)郡(县),风威(名声威望)大行(大震)。后.坐(因为)考(核查,检查)妖言(怪诞不经的邪说)不实(被)论(判罪)。岁余...(一年多),征拜(征召任命)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随从皇帝出行)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公平正直)居身(立身处世),得(能够)宽猛之宜(宽严相.济)。其(那些)冤嫌(冤屈仇怨)久讼(长期打官司),历政(历代)所不断(判..断,裁决),法理(法律和情理)所难平者,(王涣)莫不(没有不)曲尽(竭力,竭尽)(弄清)情诈(实情与伪诈),压塞(平定,消释)群疑(大家的疑问)。又能以(用)谲(诡诈)数(屡次,多次)发擿(发=擿(tī):揭发)奸伏(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市井及道路之人,这里指普通人。)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一起,共同)赋敛(收齐赋税),致(送来)奠醊([zhuì] 祭奠酒)(的人)以(用)千数(计数)。涣丧(骨殖shi, 尸..骨)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百姓)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兵士衙门)所抄(搜查并没收),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居官任事),不.见侵枉(侵害,受冤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心里存有万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于)安阳亭西,每食辄(总是)弦歌而荐(献)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 道,悉毁诸房祀(祠堂,庙宇),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专门挑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剧县)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提拔选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督察惩治)奸盗,不得(能)旋踵(1、意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2.转身。指畏避退缩。成语: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一岁断狱(审理,判决案件),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条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第二篇: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戴埠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5/9/28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说说明》解读: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性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
三、回顾相关知识: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稍加留心探讨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应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1、词类活用
2、特殊句式
3、一词多义
4、成分省略
5、古今异义
6、单音节词
7、固定句式
8、修辞知识
四、文言文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五、课前预习题
(一)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以”1分;“卒”1分;“至于”1分)(3分)
(二)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 戴埠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5/9/28
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3)力不足,死焉,职也。(关键词:焉、„„也)(3分)
(4)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关键词:虽然、罢、然)(3分)
六、实战演练
1、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⑴ ⑵
3、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2)
七、课后巩固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2)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2)
(3)戴埠高级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5/9/28
答案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4)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一直住在这里)(1分)
1、(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2、⑴译文: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⑵译文: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3、(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4、(1)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5、(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大意1分。“微”和“几”各1分)
答案
(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4)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一直住在这里)(1分)
1、(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2、⑴译文: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⑵译文: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3、(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4、(1)译文: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谁哀怜我。
(2)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5、(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大意1分。“微”和“几”各1分)
第三篇:初一语文上学期末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末文言文复习教学案
目标提示:
1.背诵文言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运用所学阅读课外文言文。各个击破:
1、给加点字注音
土砾()
鹤唳()阙处()飞漱()
【指破迷津】:对于文言文中字词的读音,除注意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注意与形似字,义近字的区别外,关键是平时多读多写。
参考答案:lì,lì,quē,sù,qiè,ráng
2、课文填空
①《三峡》中写三峡的秋天景象的句子有。
②《三峡》中写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的句子。
③《<论语>八则》中指 为“文”的原因的句子。
【指破迷津】:完成课文原句填空题的关键是平时的认真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时尤其要突出重点句段。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弄清一些语句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B、《幼时记趣》体裁是散文。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主体部分描绘了五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C、《三峡》选自《水经》,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D、《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京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指破迷津】:解答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我们有时只凭主观经验答题,四选一。看不准或看不全题干,将“有误”看成“无误”,将“不正确”看成“正确”。其次要将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此题抓住题干中的“有误”,用排除法可以排除A、B、D;用直选法可以确定为C。
参考答案:C
4、指出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拔山/倒树而来 C、乃/以瓦/布之
D、土人/谓之/“傍不肯”
【指破谜津】: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要重视朗读、理解课文,推敲词句的含义,琢磨停顿,其次根据句子内部结构,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和特殊实词的作用,掌握朗读停顿的规律。一般停顿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盖”、“夫”、“且”、“若夫”、“至若”、“故”、“乃”等词语之后,“而”字之前。B项中的停顿应在“而”之前。参考答案:B
强化训练
1、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项为之强jiāng 庞然大物páng B、遽契其舟jù 遂不得履suì C、自度其足duó 而忘持度dù D、梵天导木塔fén 其喙有钳huì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B、《幼时记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运用奇特的想像,从而使事物形象描写的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C、《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富有文字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D、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
3、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①《三峡》中写出三峡的山高峻的句子。
②《三峡》中写出三峡夏季江水迅疾的句子。
③《<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之 至之市()
故时有物外之趣()
则以钳搏之()
其虫旧曾有之()
为 方为秋田之害()
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以 岁以大穰()
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臣来(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向着北方;面向北方)C、将奚为北面(为什么)D、吾用多(用处)
②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我欲之楚()
此非楚之路也()③翻译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④这则寓言形成的成语叫做
⑤写出它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6、阅读《地震》,完成下列各题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①.选出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A、鸡鸣犬吠/满城/中 B、俄而/几案/摆簸 C、人眩晕不能/立
D、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②.将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③.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A、众骇异,不解其故(原因)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因为)B、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正在)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才)C、自东南,向西北去(从)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自然,当然)D、方知地震,各疾趋出(疾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④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⑤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
⑥找出文中体现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
⑦文多角度描绘出地震时的情景。试分析文章是怎样表现自然界的变化的?又是这样表现人们的反应的?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
1.D 2.A 3.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之:到……去;助词,的; 代词,它,指子方虫;助词,无意义。为:成为; 被; 因为。以:因为;用;当作。
5.①.D ②.之:到……去;的。③.马即使是好马,但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④.南辕北辙 ⑤.做事如果方法不对,把方向搞错了,往往条件越好,距离目标越远。6.①.B ②.“有声如雷”“喧如鼎沸”句 ③.C ④.人们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⑤.时间顺序:戌刻 俄而 久之 逾一时许等 ⑥.骇异—失色—稍定 ⑦.主要从声音和情态两个方面来写自然界的变化的。如“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等。
写人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其惊恐心理,侧面表现大地震的情形。“众骇异,不解其故。“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第四篇:小学语文句子专项训练教学案
句子专项训练教学案
改变句型: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示例: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实战演练: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示例: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实战演练: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示例: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实战演练: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示例: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实战演练: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5)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示例: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实战演练: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5)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示例: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实战演练: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向秦王转述)(向他人转述)
(6)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示例: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难道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我不可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实战演练: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示例: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他是个糊涂虫。
实战演练: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8)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示例:我请马老师。马老师讲故事。我请马老师讲故事。
实战演练:渔夫叫桑娜。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同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示例: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
实战演练: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10)修改病句
示例: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小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战演练: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
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
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她仍然坚持长跑。
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桂花都盛开了。
(11)缩句
示例: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小男孩蹲在地上。
实战演练: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带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示例: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1)小敏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放学后(不是)到图书馆看书,(就是)到科技小组活动。
(2)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广源,(不但)可用于科研、军事、医学方面,(而且)可用于通讯、教育、宣传等方面。
实战演练: 因为„„所以„„
如果„„就„„(1)()我说得不对,()请你给我指出来。(2)()我们往足球里打气,足球()变得硬梆梆的了。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既„„又„„
即使„„也„„(1)()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影响你的视力。(2)人藏在地道里,()不气闷,()不嫌暗。
(3)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4)作物()能生长,()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13)在下面句子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示例:(虽然)旧北京的风沙是狂暴的,(但)终究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实战演练:(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到家,()打开收音机听音乐。(2)()是他错了,你()不能打他呀!(3)我们()留下来补作业,()按时完成。(4)我们()写得慢一点,()要把字写工整。(5)武松()把老虎打死,()被老虎吃掉。
(6)詹天佑有()是杰出的工程师,()是爱国的工程师。(14)、用下列关联词语造句。
如果„就„
无论„都„
不仅„还„
虽然„但是„
一边„一边„
与其„不如„
示例:(如果)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就)会死去。实战演练: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 作文审题训练教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九年级语文 作文审题训练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掌握审题的三种方法 作文训练 教学流程
作文考试,最关键的当然就是审题,审题正确,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在中考中作文题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话题”作文,有时是“材料”作文,有时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能偏于一隅,盲目跟风,揣摩试题。“材料作文”也罢,“话题作文”也罢,都不过是提供一个背景,让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关键是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引出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这样在考试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学习三种审题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审题眼
作文题:我学会了感恩 新的起点 尝试
请大家看一下,想一下,这组题目要求我们用什么审题方法审清题意?一般来说,可以先审文题的题眼。何谓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找一下这组文题的题眼,再看一下它有没有规律可循?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文章的题眼是文章写作的重点,所以,写作前我们可以用审题眼的方法审题。审题还有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写作前弄清文题对行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等限制。审限制语 作文题:(1)元旦纪事(2)我家的钟点工(3)成长的足迹
(4)心事(5)我们是初生的太阳
(6)美,在我们身边
大家是否看出了这组文题对行文提出了明确的限制要求?题目中有没有限制语?审文题的限制也是审题方法之一,请同学们找出各题的限制要求。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限制时间、地点、数量、事情、人物和主题等,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之一,所以,限制性的词语往往是文章的写作范围。同学们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下笔千言不走题”,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个失误,你能说不是致命的吗?
还有一类文题隐含着深刻含义,遇到这类题目,我们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看其深刻含义。审隐含义
作文题:成长 我心中的太阳 又到中秋月圆时
大家在审这组题目时,可以审文题的隐含义。下面我们一起来挖掘一下这组文题的隐含义。先看第一题《成长》。这类题目比较宽泛性,我们可用填补标题法,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暴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如,在题前加“我在阳光下”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我在阳光下成长》或在题后加“的足迹”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成长的足迹》。添加新条件后的题目不仅题意清楚,而且题材也明确。
再看第二题《我心中的太阳》。题中的“太阳”一词蕴含着比喻义,我们可以采用揭示的方法来挖掘“太 阳”的比喻义,或似阳光般的温暖,美丽;或万丈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而这又在我心中深深地铭记着。你们看,抓住了比喻义,是不是思路被打开了,取材领域被拓宽了?立意也被挖深了?所以,当题目中某个词蕴含着比喻义时,我们可以采用揭示比喻义的方法。最后请看第三题《又到中秋月圆时》,从正面思考无非是中秋赏月,家人团圆,毫无新意。然而采用反向思维方法,可以另辟蹊径,立意新颖。如,中秋时一家人不能团圆,为何?因为爸爸公务在身,或妈妈在医院里照顾外婆而家人不能团圆,从而进一步歌颂爸爸的奉献精神,妈妈的孝顺美德。由此看来,蕴藏的题意往往是文章写作的材料。
请大家归纳审文题隐含义的三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在写作前,我们可以运用审文题的题眼,审文题的限制,审文题的隐含义等方法来审清题意,打开写作思路。审题训练
学了审题方法后,我们一起操练一回审题,看看大家学得效果怎样。作文题:(1)她始终微笑着(2)追求(提示:把握题眼)
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题:(1)窗(2)我的一片天空(提示:把握隐含义)
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题:(3)我和班集体(4)说说我们这个班集体(提示:把握对象)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题:(5)感恩(6)送上我的祝福(提示:把握主题)
我的审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还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最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 请以“最难忘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2)不少于600字。范文:最难忘的声音 一
每天的清晨,为了能早些起来,便在床头摆上闹钟,一到日光初照,我便在刺耳的铃声中惊醒。久而久之,我对闹铃的声音有了本能的恐惧。后来,听说有了音乐闹钟,便买了来,那铃音是和弦音乐,比之先前的刺耳之声美妙百倍。可是,在醒来的时刻,心中仍然满是惊悚,仿佛催命一般。
一次在假期去乡下探亲,夜宿叔叔家,多年未回故土,有一种返本归源的亲切感。在庄稼院所特有的熟悉气息之中,我睡了多年来最安稳的一觉。本以为这一觉既是如此香甜,又无闹钟催促,定可睡到日上三竿。却忽然于睡梦之中,有几声鸡啼入耳,仿佛从梦的深处传来,绝无突如其来之感。渐渐地,鸡鸣之声愈来愈大,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如梵音入耳。我张开眼睛,红日刚刚升起,起身披衣出门,竟是神情气爽,无半点困倦之情。
忽然明白,再美妙的闹铃,也抵不过乡间自然的雄鸡啼唱!二
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之中,有许多突如其来的声音会让我瞬间的慌乱,比如敲门声。我虽是好客之人,但对敲门之声却格外敏感,无论轻到怎样的程度,都会让我猛然一惊,心也随之狂跳几下。
后来安上门铃,叮咚的声音虽美如山泉,可是心底仍是有轻微的悸动。也许,在这老死不相往来各自封闭的住宅中,人都会有一种本能的防范与恐惧。
于是就想起家在农村之时,那时每家的院子都极大,院门至房门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家家都有狗,来了客人,只要在院门外一站,狗就汪汪叫起来,于是主人便知道有人来,忙出门去迎。所以去哪一户人家都不必敲打大门,自然有狗为你传音报信。
现在想来,那狗叫的声音,虽远不如音乐门铃优美,可是听在耳中却绝无惊悚之感。是的,柴门闻犬吠,无论外面风霜雨雪,来的都是让我欢喜的客人。三
离我居住小区的远处,有个建筑工地,盛夏之际,他们都是连夜施工。各种机械的轰鸣远远传来,虽然声音变小变淡,却总是扰得我睡不安稳。于是常常翻来覆去地折腾,一次妻子被我惊醒,问我为什么睡不着,我告诉他是工地上的声音让我无法入睡。妻子说:“你以前给我讲过,爷爷当初的呼噜声震天动地响,那你都睡得着,怎么这么小的声音就干扰到你了呢?”
我不语,心却回到了童年。那时我和爷爷睡在小屋里,每个夜里爷爷都是鼾声如雷。一开始的时候,我被搅得睡不好。有一次,爷爷去姑姑家小住,小屋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夜里,没有了爷爷熟悉的鼾声,屋里黑黑的静得吓人,恐惧占据了我幼小的心,竟是一夜没有睡好。后来爷爷回来了,夜里他的鼾声又响起,我有了一种极大的安全感,爷爷就在身边,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害怕的,于是坦然地睡着了。自那以后,爷爷的鼾声再大,我也一样睡得塌实。
只是,如今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了,爷爷已经故去近二十年了。多想再听听他的鼾声,在那如雷的鼻息之中,我定会在睡梦中笑出泪来,因为可以不再害怕,因为爷爷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