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听课后感
长郡听课后感
上周五,学校英语备课组组织全体成员去了著名的长沙四大名校之一长郡中学听课及大学教授的讲座。我们在吃完午饭后立刻乘坐巴士出发。车里有点闷热,但我们依然及时到达了目的地。几个小时的学习让我浅薄的知识库又增加了内容,了解了一个新的教学课堂模式——翻转课堂。
一进入会场,正好赶上展示课的开头。看着巨幅屏幕上的短视频,我们悄悄入了座。当拿到教案之后,才知道这堂课是一种教学新模式的尝试——翻转课堂词块教学。对于翻转课堂,我闻所未闻,这才又重新当起了“学生”,认认真真专注于课堂。这位教师是一个有水平的年轻老师,口语很溜并且善于总结知识点,从思想到方法,一系列的过程环环相扣,分析入木三分,这体现出他特有的严谨。从他对例句例子的选择和对知识点关键的把握,可以看出他对此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光是这些,我觉得自己就得下功夫去钻研。此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善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追问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去变通、感悟。作为导入环节,视频和这堂课的话题紧密相关。在看完视频之后,在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我们看出学生迅速了解这节课会谈中西文化。之后一位学生做了一篇英语报道,当然也是紧扣话题。可见这位学生在课堂之前花了大量时间经历精心准备。其他学生虽然没像他这样,但是他们得认真听,并且要回答根据该学生演讲内容设置的问题。所以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这一环节。另外,全体学生还额外做了一个课前练习。在课堂上老师根据词块教学理念,让学生找出所有词块,并且由老师带读。我们都知道长郡中学的学生是全省很优秀的学生,依然需要老师带读,说明读对语言学习真的很重要。对比之下,我忽视了老师带读这一教学必要手段,总认为单词学生都会读了,句子当然不是问题。
展示课之后,我们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老师的讲座。她以一个例子给我们讲述了我们曾经认为很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的“研究”。王教授说老师做研究,尤其是教学方面的研究其实是最有条件的。教师每天都能接触真实的教学,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新方法,并且可以随时尝试新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听了之后我们犹如醍醐灌顶。但是很遗憾,我们由于距离原因,不得不提前离场。
通过几个小时的听讲学习,自己才真正认识到落后地方和先进地方的差距:在学习的氛围上没有人家这么好;在教学研究这方面学习没有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平台,这是一种遗憾。这样逐步逐步就会造成一种差距。所以自己想争取进步,就要不断努力,不断争取进步,不单单是在学习上,教学上、教研上自己都要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听课后感
“津津有味”的细细品尝英语教学大餐
——听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后感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听了许文静吴立建易静和贾宪淼四位老师的课后,感觉收获较多。
我校根据当前我们二七区实施的多彩教育主题和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名学科建设,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方面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学校其他英语老师学习和借鉴。
首先,从许文静老师的课来看,本人觉得许老师上的这节课非常成功,像一道清泉为我们启开一条英语教学的河流。这节课给我的总的印象是教学设计各环节全理,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整节课教学流程从设置情境引入新知——设计课堂活动巩固练习——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再次呈现新知——利用调查活动进行巩固提升,自然流畅。把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得有滋有味。这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一种能力——教师在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的一种驾驭能力和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整节课教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七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和形式多变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练习巩固,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精神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到最后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写出本班同学的最爱学科的调查报告过程中,形成了整节课的一个高潮。
其次,吴立建老师的课能引导学生在静态教学中找支点,动态中
求生成,促发展。教者在刚开始时,抛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新知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掌握新知。可谓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良好效果。
其三,贾宪淼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贾老师从教学词组开始,接着设置情境教学对话,练习听力,教学过程的开展可以说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在断电的情况下,比较冷静沉着处理突发事件,使得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说一说易静老师的课,易老师是借班上课,但是她的课堂活动设计有秩有序,有动有静,始终能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中,不只是追求一个结果的正确的一种表面上学习,而是能经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新知的理解、巩固、深化。知识的呈现也是从点到面,很有层次感。更难得的是,她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马寨一中张朝珠
2011-12-12
第三篇:听课后感
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 营镇回族乡营镇联办小学
认真倾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上课,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我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几位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
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天职。
尤其在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与前辈们
的差距,而且我发现,这些差距其实就是体现在最细小的地方。具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称呼的改变上。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刘德武刘老师称呼下面的学生为孩子们时,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我改进的地方。因为首先教师对学生称呼的改变,从单纯的“同学们” 到“孩子们”。这个细微的改变会无形中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2.导入方式吸引性很大。在观看许卫兵老师的“可能性大小”时,在开头,许老师就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在中间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活跃在徐老师的课堂讲课中。也就是说,一个良好的导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我们刚入职的老师来说,要学会多种导入方法,也就是除了常见的复习导入外,游戏导入,情景导入等也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3.上课重在沟通重在引导,注重谈话的教学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口耳相传为主,即教师主导性的灌输而非引导。而在这几位老师的课题上,我们却并没有发现老师在单纯的灌输,而是在积极地引导或者说在与学生以谈话的形式沟通。这种有效地沟通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真正运用。
以上就是我在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后的一些感想。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自己再接再厉。
第四篇:《年月日》听课后感
《年月日》听课随笔
今天我听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经纬小学赫英哲老师讲授的三年级数学《年月日》一课后,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我听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年月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它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赫英哲老师抓住教材特点,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通过交流、练习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渡自然,教学中善于鼓励,真诚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我受益匪浅。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赫英哲老师首先通过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入到时间,通过“嘀嗒”一声,一秒钟,逐步回忆学过的时间单位,然后再问,你还知道哪些与时间有关的单位?引入到新课内容。整个导入自然、实效。即有复习,也为课尾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埋下了伏笔。不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整节课都是通过赫英哲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胡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四年的年历表,统计各月的天数,发现规律,从而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再着重发现二月天数的规律,并利用历史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历法发展的历程。孩子们不仅在探究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还了解了有意思的历史小知识,孩子们不仅学得认真,还觉得有趣。整节课,赫英哲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教学“一年有多少天”这一教学活动时,孩子的算法多样化,老师反馈时的层层深入,都能让听课老师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课堂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对问题的好奇和思考,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认同,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惊险和喜悦。赫英哲老师就是这样,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三、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赞赏、鼓励的评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不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逐步在教师恰当的评价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师恰当而充满激情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探索活动中动态生成,而且学生学习情感也在探索活动中动态生成。
赫英哲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使我受益非浅,从赫英哲老师的这堂课中,让我知道了,怎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第五篇:《匆匆》听课后感
观看《匆匆》有感
景洪春老师《匆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评价方法的设计都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景洪春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读中感,感中悟,悟中思,最后再有感而发,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引入孩子的情感中,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并有感而发,畅谈自己的想法。这是语文课最高的境界,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在实现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孩子们活了,积极主动地思考、发言,挖掘出了作者的几乎所有情感,也让我们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甚至受到了孩子们的启发。
再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景洪春老师没有花哨的台词,没有华丽的课件,只有简明扼要的引导与启示。刚上课时,景洪春老师几句简单的话语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为新课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探究氛围。接下来景洪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说出你读到的感悟、四人小组写出你们的“时间散文”等等,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自发地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
最后,在评价方法的设计上,景洪春老师很自然的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让你的好朋友点评一下你刚才的朗读”、“大家推选出朗读最棒的男一号和女一号”、“看他读得多认真啊,他完全融进了文字里”、“请给我一次我朗的机会,若是觉得我读得还好就给我掌声鼓励”等等。这些评价不止局限于师对生,同时有生对生,生对师,而这些形式多样的评价的作用也不止局限于被评价者个体,它对全班同学都有启示作用,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反思与进步。
总之,景洪春老师的这节课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细细品味完成的。在这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相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发展。我也从中受益匪浅,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希望不久的将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也能如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