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教育学院编语文教学的大纲
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号 0784)
一、考试要求
语文教学研究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学习本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课程与专科段所学的教材教法课程既相互衔接,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延伸,在要求上有所提高。
本课程的考试在能级要求上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
1、识记:主要考核应考者对重要的名词术语、时间、人名、著作、事件、法规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了解、辨识、记忆的能力。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题型呈现。
2、理解:主要考核应考者对基本理论把握、领悟的能力。依不同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
(1)能概括要点或辨别正误,不展开论述(C);
(2)能作简要的阐释、分析(B);
(3)能作综合性分析或论述(A)。
其中(1)(2)主要以“判断”“简答”“分析”题型呈现,(3)主要以“论述”题型呈现。
3、应用:主要考核应考者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策略、简要的方案设计等。主要以“综述”“应用”或“案例分析”等题型呈现。
以上三个能级的要求将在考试内容中标明,其中“理解”部分只以字母代码标注。应考者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还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阶段)的学习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点,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考试内容
第一编
语文教育发展论
导言 研究语文学科教育史所具有的三方面价值(B)
第一章
古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古代语文教育概述
1、言文教育(识记)
2、古文教育(识记)
3、六艺(识记)
4、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B)
第二节
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1、古代语文教育读本的类别和编写特点(B)
2、三百千(识记)
3、四书五经(识记)
4、简述古代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影响(B)
第三节
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
1、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学法与教法(A)
第四节
对古代语文教育遗产的研究与认识
1、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弊端所作的概括和总结(A)
2、概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B)
3、研究和认识古代语文教育传统应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A)
第二章
现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现代语文教育概述
1、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端时间及其标志(识记)
2、《奏定学堂章程》和“癸卯学制”(识记)
3、自分科教学以后,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识记)
4、语文学科名称由“国语”、“国文”统一更名为“语文”,其内涵和性质发生的变化。(B)
5、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C)
6、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时间及其特点与意义。(B)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自动主义程序教学法(识记)
2、“因文而异”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分类和所采取教学方法以及启示意义(B)
3、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学程序及特点(B)
4、设计教学法(识记)
5、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基本模式(B)
6、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A)
7、道尔顿制教学实验(识记)
8、对道尔顿制实验的评价(B)
9、结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从以上三次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中选择其一,阐述个人的认识。(A)
第三章
当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
当代语文教育概述
1、当代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起落及其原因(C)
2、对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认识(A)
第二节
新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改革
1、建国初期推行凯洛夫教学“五环节”的利弊(B)
2、红领巾教学法(识记)
3、推广“红领巾教学法”的意义(B)
4、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起因和目的(C)
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成绩和问题(B)
6、60年代语文教学大纲的特点(C)
7、60年代初期的教学改革与试验(B)
第三节
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1、语文教育性质观、主体观、方法观的更新(A)
2、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索: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语文考试的标准化。(C)
3、语文教育改革的多元化研究:发展智力与思维训练、大语文教育、培养语感等。(C)
4、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B)
5、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语文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教育与相关学科的综合性研究(C)
6、新时期语文课程、大纲和教材的建设(C)
第四节 当代语文教育的三次大讨论
1、第一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焦点和影响(A)
2、第二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主题及其产生的效应(A)
3、第三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焦点、实质和影响(A)
4、对语文教育的三次大讨论作综合分析,或择其一发表自己的认识。(A)
第五节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语文新课程
1、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个性化趋势(C)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C)
3、当代世界各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B)
1)教学观念:语文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
2)培养方向: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兼容并蓄
3)教材编写:分科、综合并存,有向综合发展的迹象
4)训练体系:主体依然是阅读中心与写作中心
5)阅读教学: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紧密结合 6)写作教学: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补充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发展创新,一个总目标,两个基本性质,三维目标,四个基本理念,五个学习领域。(A)
第二编
语文学科课程论
导言
课程设置涉及的四个问题(B)
第四章
语文课程的内涵和性质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概念
1、课程(识记)
2、语文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B)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嬗变(识记)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B)
3、语文学科的人文性(B)
4、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A)
第五章
语文学科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
课程目标概述
1、教育目的(识记)
2、课程目标(识记)
3、教学目标(识记)
4、课程目标拟定的基本来源(B)
第二节
语文课程总目标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B)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B)
第三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述
1、识字写字目标的主要特点(B)
2、阅读目标的主要特点(B)
3、写作目标的主要特点(B)
4、口语交际目标的主要特点(B)
5、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B)
6、从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角度探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A)
第四节
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1、必修课程目标(B)
2、选修课程的目标(B)
第六章 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的含义(识记)
2、课程标准的功能(B)
3、建国以来教学大纲的演变(识记)
第二节
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A)
第三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A)
第七章
语文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课程资源概述
1、广义的课程资源(识记)
2、狭义的课程概念资源(识记)
3、课程资源的分类(识记)
4、正确把握课程资源应注意的几点(B)
第二节
课程文本资源——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的概念(识记)
2、语文教材的作用(B)
3、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B)
4、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识记)
5、“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B)
6、“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B)
7、“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A)
8、“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A)
第三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A)
第八章
语文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概述
1、课程评价的概念(识记)
2、课程评价的功能(B)
3、语文课程评价的类型(B)
第二节
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A)
第三节
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
1、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体系(B)
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B)
3、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B)
第三编
语文学科教学论(上)
第九章
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1、工具性(B详见第六章)
2、人文性(B详见第六章)
3、实践性(B)
4、综合性(B)
5、民族性(B)
6、审美性(B)
第二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1、坚持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由“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概念的内涵和教学理念上发生的变化。(B)
(2)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贯彻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理念应注重的要点(A)
(3)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以这一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应用)
2、注重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的关系(B)
(2)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C)
(3)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与实践空间(B)
(4)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B)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
3、根据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重视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
(1)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以汉字认读与书写为例)(C)
(2)重视语言的积累(古代的传统经验、理解与积累的关系)(C)
(3)重视语感的培养(什么是语感、语感的品位素质、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A)
(4)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根据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应用)
4、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B)
(2)语文美育的一般原则(B)
(3)开发语文课程的美育资源(B)
(4)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塑造美的教师形象(B)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进行审美教育(应用)
第十章
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概念(识记)
2、程序教学设计(识记)
3、加涅的教学设计(识记)
4、建构主义教学设计(B)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识记)
2、教学目标的表述
(B)
3、确定学生现实发展水平应考虑的范围(B)
4、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B)
5、教学方法的分类(B)
6、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B)
7、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识记)
8、中小学一般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识记)
9、运用所学理论设计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应用)
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
1、教学过程(识记)
2、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识记)
3、教学环节(识记)
4、教学过程的本质
(1)特殊认识论(B)
(2)其他新观点(发展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认识—实践说、特殊交往说)(C)
5、语文教学过程(识记)
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A)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A)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关系(A)
第二节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1、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2、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模式及特点(识记)
3、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设计教学法教学过程模式(识记,同第二章)
4、凯洛夫的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5、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形成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的分析评价(B)
6、单元教学的一般过程(A)
7、单篇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A)
第三节
语文教学过程的多种模式
了解本节所介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教学理念作简要分析评价。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C、B)
(1)朗读型教学过程
(2)探究型教学过程
(3)导学型教学过程
(4)读写结合型教学过程
(5)综合训练型教学过程
(6)“情境教学”一般过程
(7)“尝试教学”一般过程
2、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C、B)
(1)“自读-教读-练习(运用)”三段式教程
(2)上海育才中学“八字式”教学过程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教学过程
(4)魏书生“六步式”教学过程
(5)潘凤湘“八步教读法”教学过程
(6)“四遍八步”自读过程
3、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局限性(B)
(2)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和变通性(B)
(3)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和创新(应用)
第十二章
现代学习理论与语文学法指导
第一节
现代学习理论简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识记)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识记)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学生的认识(B)
第二节
语文学法与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识记)
2、学习方法的分类(B)
3、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识记)
4、现代语文学习方法(识记)
5、学习策略(识记)
6、常见的语文学习策略(A)
7、语文学法指导的要求和方法(B)
第十三章
现代语文教育技术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
1、教学媒体(识记)
2、教学手段(识记)
3、现代教育技术(识记)
4、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C)
5、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B)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技术(识记)
2、几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功能和特点(C)
3、选用教学媒体要考虑的主要因素(B)
4、选用教学媒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B)
5、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技术性要素(B)
6、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总体要求(B)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应用)
第三节
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B)
2、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B)
第四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应用)
(1)技术与理念
(2)手段与目的(3)形式与内容
(4)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
第四编
语文学科教学论(下)
第十四章
识字与写字教学
第一节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及特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总目标(识记)
2、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特点(C)
第二节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B)
2、几种常见的识字方法(识记)
3、如何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学中突出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B)
第十五章 阅读与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教学概述
1、阅读的本质(C)
2、现代阅读理念(C)
3、阅读的一般规律(C)
4、阅读能力的构成(B)
5、创意性阅读(B)
6、简述阅读教学的职能(B)
7、阐述阅读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A)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语感(识记)
2、意象(识记)
3、思维品质(识记)
4、个性化阅读(C)
5、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A)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法
1、揣摩语言法(B)
2、涵泳法(识记)
3、运用提问对话法的一般策略(B)
第四节
文学作品教学意义及策略
1、神化、童话、寓言的教学策略(B)
2、诗歌教学的策略(B)
3、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识记)
4、语言表达方式(识记)
第五节
实用文教学意义及策略
1、结合阅读教学实际阐述如何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A)
2、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识记)
3、议论文论点、论据的识别以及结构模式的把握(B)
第六节
文言文教学意义及策略
1、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B)
2、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识记)
3、熟悉古今不同的词序(识记)
4、信、达、雅的涵义(识记)
第十六章
写作与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的性质与写作教学新理念
1、写作的性质(识记)
2、写作教学新理念(B)
第二节
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及特点
1、写作教学的职能(识记)2、1-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特点(B)
3、普通高中写作教学目标的特点(B)
第三节
写作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1、观察能力的构成(识记)
2、积累的含义及意义(识记)
3、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B)
4、思考能力训练的内容(B)
5、作文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
6、审题立意的涵义(识记)
7、作文立意的具体要求(B)
8、怎样对作文进行修改润色(B)
第四节
写作教学的基本过程
1、分析过去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B)
2、从选材立意方面分析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本质区别(A)
3、你更推崇什么样的作文讲评方法(B)
4、作文能力培养与写作技能训练有何区别(A)
第十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
口语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听话”和“说话”的本质区别(识记)
2、口语交际的特征(B)
3、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B)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及其特征
1、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B)
2、口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要求(B)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策略
1、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B)
2、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B)
3、表达与交流能力由哪些要素组成(B)
4、设计一节口语交际教学课简案,并说明设计意图(应用)
第十八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基本形式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识记)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B)
3、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特征(识记)
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式(B)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B)
2、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B)
3、设计一个具体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并说明设计意图(应用)
第五编
当代语文教师论
第十九章
当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历史使命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1、语文德育行为(C)
2、语文智育行为(C)
3、语文美育行为(C)
4、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角色期待(B)
5、如何看待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A)
第二节
当代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1、新时代人文精神内涵(识记)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主流文化的融合(A)
第三节
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为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A)
第二十章
语文教师的德行发展与个性塑造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德性构成与发展
1、教师德行的构成(B)
2、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B)
3、语文教师人格的完善对语文教育有何积极意义(A)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个性塑造与教育智慧
1、语文教师如何塑造自己的独特个性(B)
2、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的个性品质(B)
3、教育智慧的涵义(C)
4、语文教师教育智慧的构成(B)
第二十一章
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第一节
科学性和艺术性辩证统一的教学观
1、教学的科学性及具体体现(B)
2、教学的艺术性及具体体现(B)
3、两者区别和联系(A)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1、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设计一个体现教学艺术的教学方案片断(如: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等),并说明意图和其中的艺术性要素。(应用)
2、教学情境(识记)
3、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阐述创设教学情境的艺术(应用)
4、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阐述课堂语文思启智的艺术(应用)
5、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阐述课堂调控应变的艺术(应用)
第三节
努力形成教学风格
1、教学风格(识记)
2、教学风格的特征(B)
3、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B)
4、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素(C)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形成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应用)
第二十二章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教育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概念的区别(C)
2、教师要具有哪几种胜任新的历史使命的能力(C)
第二节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互动
1、语文教师要具备哪几种知识素养(C)
2、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B)
3、语文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B)
4、结合教学实际阐述怎样评判一节语文课(A)
第三节 语文教师的培养与进修
1、“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的涵义(C)
2、我国当前语文教师培养与进修的目标(C)
选用教材意见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语文教学新论》,李新宇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参考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篇:江苏教育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处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清凉山麓、秦淮河畔。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201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改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院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同时面向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办了部分非师范专业,学院现有16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7千多名。
第三篇:(江苏教育学院4
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立体开发策略例谈
侯器
(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 邳州221300)
[摘要] 语文学科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本文从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淡薄等方面
分析了当前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教材为主线整合了各种资源形式“三位一体”的立体课程开发范式。
[关键词] 语文;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一、语文学科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界定,多数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它与读、写、算能力一样,属于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学力”。[1]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以来,信息素养教育受到了国内外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此,西方国家不仅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评价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开发出诸如“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中小学课堂加以推广,这些举措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开展。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点低、起步晚,课程开发和培养训练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这体现在学科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培养训练等方方面面,仅以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 课程开发观念滞后,课程开发意识淡薄。课程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首先取决于教师课程开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始终被排斥在课程开发活动之外,这导致了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淡薄。事实上,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对教师而言并非难事,有学者指出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甚至就“来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正确诠释与把握”[2],因此关键还是要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
2. 教师信息素养低下,课程开发能力较弱。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与开发主体,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然现阶段教师信息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的低下早已成为制约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深层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块“绊脚石”。在中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信息素养,他们在拓展课程开发渠道、重组整合各类资源、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有效“嫁接”利用等方面存在着重大能力缺失,这无疑限制了对信息素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 课程开发渠道狭窄,信息利用方式单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网络信息固然要充分使用,但文本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生命性课程资源、自然文化古迹等地域性课程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性课程资源对教学同样不可或缺。相形之下,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往往比较偏重语文知识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忽视学生生活资源、家庭资源、生命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内容与课程形态极为单一。许多一线教师往往一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
以为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这不仅是对课程开发的误解,同时也是对信息素养教育渠道的“窄化”。
4. 课程开发缺少深度,教学实施成效较差。信息素养课程开发问题多多,最大问题还是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缺少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经常见教师们或抛开文本漫无目的地“挖掘”,或偏重查询零打碎敲地“拼凑”,或简单呈现浅尝辄止地“交流”,或缺少整合生搬硬套地“嫁接”,不仅耽搁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还降低了学科信息素养训练的成效。
二、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的构想与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多质性与潜在价值性的特点,[3] 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可以通过四条途径展开,即依托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开发,依托语文课外活动开发,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发,依托网络学习环境开发,不过,鉴于语文课程设置的有限性以及语文学科“文选型”教材的特点,我们以为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应以教科书为中心、采取整合方式立体展开,其目的是要通过对各类资源集中有效地发掘,拓展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课内外活动紧密衔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素养训练的成效。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谈谈信息素养教育立体课程开发的构想与策略。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阐明了保护地球生态、节约地球资源的重要性,文章语言生动,且寓环境教育于生动叙述之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从信息素养教育的角度分析,课程开发可以紧密围绕课文内容采取以下三种策略展开:
(一)切入—深加工策略:紧扣教材内容,深入发掘文本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是充满“张力”的学习源泉,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语文教育完全脱离语文教材展开,所以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深度发掘教材课程资源,这也被称为教材的“二次开发”。
1. 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层次处理文本信息:
●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要点,总结信息中蕴涵的思想。如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理解“课文围绕地球生态保护,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填空:“地球母亲多么,多么,她向人类慷慨提供了、、,而人类却向她”等。●交给“浏览式读书法”“筛选式读书法”“问题式读书法” 等筛选信息的方法,掌握筛选信息的基本策略。如要求学生用找中心句的方法,说说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学习用钩玄提要的方法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等。●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地将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深入阐释获取的信息,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母亲是怎样慷慨地对待她的地球儿女的?”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相关性和可用性,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如问学生“面对地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对宇航员的说法你同意吗?你是怎样认为的?”
●引导重组、创造新信息,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们像课文叙述的那样继续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二十年后,地球生态环境将会变得怎样
了呢?”“还有没有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好办法呢?”“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帮助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组织、整理、储存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用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方法储存信息,比如“将课文中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整理起来”“把含义深刻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分门别类抄写下来”等。
2. 倡导查询检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与习惯。
●布置学生课前查询,像收集有关地球的图片资料,查找地球生态相关信息等,课上交流,以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美丽壮观和慷慨无私。
●联系课文有关语句查找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课文中说“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网上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填写“我国资源状况一览表”(森林、煤、水、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让学生尝试从搜集的数据中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然后以小记者的身份做一则“追踪报道”。
●课后联系课文内容查询相关资料,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课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你是否相信?你若不信,请你查询一下太阳系九大行星及相关卫星(如月球)的有关资料,看看它们可否能满足人类生活居住繁衍的需要?”等。
3. 引入相关资源,加大教学信息的密度和容量。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学生的阅读量的多寡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阅读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对此很多一线教师都是这样做的,比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就十分崇尚“主题教学”,她每上一课都要扩展些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堂文化的内涵,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还有不少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重组效应”“模块效应”,通过加大课堂信息的密度和容量,培养锻炼了学生信息操作能力。《只有一个地球》在教学各个环节都可以“嫁接”进一些有效信息资源。
●导入环节引入航天员杨利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的录像,让学生去说一说“感觉地球怎么样”,带领学生去感受人类居住地球之美。
●新授阶段引入人们恣意破坏森林资源、无节制开发矿物资源、肆无忌惮破坏水资源、大气环境的有关资料,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去畅叙抒怀,教育学生要“善待”地球。还可以引入补充材料《生物圈2号计划》,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感受人类移居太空的遥远,增强保护地球的紧迫感。
●总结阶段教师可以范读薛卫民长篇诗歌《地球万岁》,与学生共唱《热爱地球妈妈》歌曲,在《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中结束新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情感的激荡和熏染。
4、开发拓展式作业,提高学生整合、创生新信息的能力。
●布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布置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写上环保宣传标语。
●朗诵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唱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曲。
●办一期环保教育手抄小报,给小报配上插图,加上“编者按”。
●以个人的名义给全国的小朋友(破坏环境的单位、集体或个人„„)写一封环保倡议书。
●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编成《地球诊所》课本剧。
„„„„
(二)笃行—整合策略:引导走进生活,充分开发活动课程资源。
“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语文活动能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供运用信息的机会,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的渠道。丰富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的价值,学习把生活信息转化成语言及其他形式的信息,学习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信息搜索的基本技能,增强在现实社会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科整合学习,如联系社会学科中《我国的资源》《我国的环境》等相关内容举办我国生态环境教育橱窗;联系音乐课学习《热爱地球妈妈》等歌曲,美术课安排学生以环保为主题的想象绘画等。
●系列专题讲座,比如以学生为主体开设 “地球概况”“人类居住环境”“地球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法”等系列专题讲座。围绕“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9·16”国际臭氧日、“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精心组织、安排“保护地球”主题宣传活动。
●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如开展“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一分钟演讲,开展“热爱地球妈妈”主题队会活动,开展“拥抱地球母亲”诗文朗诵活动,课本剧表演等。
●调查采访活动,比如调查家庭中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塑料袋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调查本地河流或水资源污染情况,完成“本地区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表”;调查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填写“一月大气质量报表”;调查本地餐馆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推算我国一年用于一次性筷子的木材使用量等。
●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举办“清理白色垃圾”行动,举办“让大地变绿”拯救行动,设计节水节电方案,开展环保创意大赛,带领学生捡拾塑料垃圾,到路边植下一棵树等等。
(三)协作—研究策略:运用现代媒体,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信息丰富,信息形式多样,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同时,网络又是个富有“魅力”的虚拟课堂,有高技术作为教学的支撑,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学要大力推行网络化教学形式,大力倡导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任务的驱动学习、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以及基于协作的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此推动学生信息意识、检索能力、整合能力、传播能力及创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许多老师实践证明,即便是教师使用最简单的课堂演示工具(PowerPoint课件或Flash动画)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情感的培养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功效。而基于Webquest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则更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能力,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与评价水平,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4]具体到《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们可以构建出如下多样的课程形态:
●依托课件的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和声音资料,因此可以利用PPT课件或网络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
●网络专题学习: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制作专题学习网页、网站,结合网上地球资源、环境保护网站(如,选取“地球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开展专题研究,并通过E-mail、QQ聊天室等建立起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任务驱动学习:比如设计如下“任务”:“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顺利升空,几天后‘嫦娥1号’踏上了奔月之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奔月梦想。同学们都知道‘嫦娥1号’并不是人类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在此之前早有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向月球发射过多个月球探测器,报纸上说日本、印度等国在开展月球探测方面同样‘野心勃勃’。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急于探月背后的‘玄机’吗?人类探月、探测外太空活动究竟还有着怎样深层次的原因呢?”在此基础上驱动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基于网络的协作研究:比如就“地球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保护环境国际会议和宣言”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写出研究学习报告。可以是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远程协作研究。
„„„„
语文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在上述《只有一个地球》课程开发课例中,我们以课文内容为主线采用了“三位一体”立体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了信息素养课程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学生信息素养由单项向综合渐进式发展。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方便易行,容易操作,它的实施可以促进课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为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对课程资源有针对性的选用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与课程形态。
参考文献:
[1] 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
[2] 章师亚.试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五个点[J].黑龙江教育,2007,(1-2):31—33.
[3] 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75.
[4]何险峰.信息技术隐性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J].中国电化教育,2006,(5):59.
第四篇:江苏教育学院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江苏教育学院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江苏省教育厅: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苏财办绩[2007]2号)、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苏教财[2007]6号)的要求,我院制订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江苏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省属成人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7月22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由江苏教育学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同时保留江苏教育学院牌子,江苏教育学院仍是办学实体。
江苏教育学院定编人员500名,均为事业编制,单位现有在职事业编制人员485名,长期聘用人员5名,离休人员15名,退休人员227名,科研单位在职人员4名。全日制在校学生数5,476名,其中本科生4,403名,大专生1,073名。
江苏教育学院目前设有16个院系,开设了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1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江苏教育学院现有本部和浦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425.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5.2万平方米。
江苏教育学院的财务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学院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机构,在院长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院的各项财务会计工作。除江苏教苑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学院培训服务中心、江苏教育学院印刷厂设相对独立的二级财务外,其他所有教学院(系)、部和行政部门不设立独立财务。二级财务单位接受学院财务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年中和年末向学院财务处提供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
二、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一)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2006年12月31日。
(二)资产清查工作范围:全院各单位、部门(企业除外)的固定资产。
(三)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清查工作办公室:
1、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方国才
党委书记 副组长:李久生
副 院 长
成员:施
忠
院长办公室主任
资产管理中心主任
刘青平
监察室主任
顾
枫
财务处处长 成洪
人事处处长 张
静
审计室主任 钟
群
后勤管理处处长 林
建
基建办公室主任 章长志
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
(2)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成员: 主
任:章长志
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王桂兰
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
红
财务处处长助理
成员:吴运宝
谢爱香
胡
霞
李保东
王
胜
杨玉英
朱文国
朱桂云
徐晶远
曹秀凤
(四)资产清查工作内容、报表编制及分工:
1、资产清查工作内容及负责部门:
(1)单位编制和人员状况的清理:由人事处负责清理并填报《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情况表》
(2)账务清理:由财务处负责,会同其他相关专业部门及相关人员共同清查。
(3)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对我院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帐等损失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其中:
一、货币性资产清查,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清查由财务处按照资产清查的要求负责。
二、固定资产的清查,由资产管理中心、后勤管理处、基建办 公室、各资产使用部门,按照资产清查的要求,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实施清查工作。
2、报表编制及分工:
财务处12张表,资产管理中心8张表,后勤管理处4张表,图书馆、历史系1张表,人事处、教务处1张表。
(五)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程序:
1、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本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协调、上报、处理机制。
2、将固定资产重新分类,将固定资产由十六大类调整为按十一大类进行分类。
3、资产管理中心对前期经过审批确需报废处理的资产进行相应处理,打印好盘点日各部门的资产明细表。
4、院资产清查办公室成员分组到各单位去进行资产盘点核对,对照各单位的资产明细表,以帐查物,帐物卡核对,确保帐帐、帐物、帐卡相符。
5、各单位资产清查小组对清查核对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毁损、遗失等情况,填写相应表格,写明原因,经单位负责人、技术鉴定人、院资产清查小组审核后,确认资产清查结果,按照统资产清查报告一格式,汇总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情况,形成电子数据文件,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报告及电子数据文件报院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
6、院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汇总各单位的资产清查情况和相关数据,进一步核对后,将其输入省财政厅资产清查系统,编制资产清查报表,形成汇总报表数据,报省教育厅、财政厅。
(六)资产清查工作日程安排:
1、前期准备工作阶段(4月23日-5月14日)
制订资产清查实施方案;成立我院“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和“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及《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各单位主管领导和兼职资产管理员会议,对我院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动员,统一部署、明确职责、明确要求、组织学习,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全面清查阶段(5月15日~6月20日):
对我院的单位编制和人员状况、账务、财产进行全面清理,填报相关报表。
3、数据确认、报表填报阶段(6月21-25日):
院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对各单位上报的资产清查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填报所有报表。
4、数据输入、汇总报表上报阶段(6月26-30日):
院资产清查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将全院的固定资产全部输入省财政厅“国有资产资产清查系统”,填报国有资产清查的全部报表。
5、委托审计阶段(9月10-15日):
在教育厅指定的中介机构中,委托一家中介机构对我院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计,出具《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
6、完整的清查报告上报阶段(9月20-30日):
上报向省教育厅、财政厅上报所有资产清查资料,具体包括:《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报表》、《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报告》、《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电子版和纸质文件等。
三、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经过对本单位2006年12月31日会计报表及资产损益情况的清查,并经江苏永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
(一)资产负债表清查结果:
江苏教育学院资产清查前资产总额为508,213,507.83元,负债总额为140,866,425.74元,净资产总额为367,247,082.09元。清查后资产总额508,213,507.83元(包含本次资产清查待处理-16,482,249.50元),负债总额为140,866,425.74元,净资产总额为367,247,082.09元,核查后资产总额508,213,507.83元(包含本次资产清查待处理-16,482,249.50元),负债总额为140,866,425.74元,净资产总额为367,247,082.09元。本次核查结果与清查结果无差异。
(二)资产损益核查情况:
经核查,江苏教育学院资产盘盈16,737,964.00元,其中增加对外股权投资3项合计16,567,000.00元(江苏教育学院培训服务中心1360万元,印刷厂 206.7万元,江苏教苑后勤服务总公司90万元);盘盈66项固定资产,金额为170,964.00元;资产损失为255,714.50元,系盘亏325项固定资产。
(三)经营性资产核查情况:
江苏教育学院申报经营性资产金额29,120,439.96元,其中用于出租的房屋建筑物资产金额12,453,439.96元,应收租金4,596,857.36元,实际确认租金收入4,596,857.36元,实际取得租金收入4,596,857.36元;应收收益与确认收益、实际取得收益一致。江苏教育学院申报经营性资产金额经营性资产核查情况与清查情况无差异。
四、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问题:
在清查中,做到清查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了“家底”,对清查核实的固定资产,已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帐和固定资产卡片,确保每项资产“帐、卡、物”相符,并与财务固定资产帐面金额完全一致。
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损失和资金挂账等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上报。
在此次清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因年代久远(80年代购置)、技术淘汰、损坏无法使用的资产需要报废,已经江苏永和会计师事务所核查确认,总计有1835项,价值为1,863,638.85元。我们将严格按照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江 苏 教 育 学 院
二○○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2012年江苏教育学院应届生就业须知
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核发工作
请各院(系)结合《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做好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有关工作的通知》苏教办[2011]3号文件要求,做好《自主创业证》申领政策和相关程序的宣传工作。自主创业证申领网站http://cy.ncss.org.cn/cyzs/。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三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2.院第二届大学生技能竞赛
竞赛时间为2012年3月15日-4月15日,每院系确定一项与本学科或专业紧密相关的竞赛项目于2012年2月25日前报送至就业中心。请各院系积极筹备,认真遴选相关项目。
3.近期招聘活动安排
(1)南京市建邺区2012年新教师招聘
招聘时间:2012年2月22日上午10点
招聘地点:草场门校区教科研楼511会议室
(2)巾帼牵手创业就业援助行动——江苏省2012届女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时间:2012年3月3日(周六)上午8:30-11:30。地点: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南京市上海路203号)二
楼招聘大厅
(3)江苏省2012年高校补充师资供需洽谈会,时间:2012年3月24日(星期六)8:30-11:30。招聘会地点: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招聘大厅(南京市上海路203号)。
(4)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公益性招聘会,地点:南京市北京东路63号人才大厦三楼毕业生就业市场。时间:2月25日,8: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