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看“零教案”
再看“零教案”
八家户农场中学 卢华 2011-12-20
初为人师,认真备课,详细写教案,每节课的环节都在脑海里走场好几遍才进课堂,觉得是必须的、应该的,没有感到辛苦。没过多久就听说“零教案”改革之说,也持否定态度。久而久之,光写教案占用了我的大量的备课时间,一晃就是10多年,现在再看“零教案”就心境大不相同了。
教案,是课前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备课工作的书面成果,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的教案都是教科书的缩写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编写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等,每节课都一项内容不能缺,而且都要具体详细地写在备课本上,否则就“不认真”,教师备课必须写教案,而且教案内容愈详细具体愈好,形式愈完整无缺愈好,书写愈工整认真愈好,否则便有“不认真”“不敬业”之嫌,教师们为了应付检查、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备课的实质内容,表现为照搬教参,复抄旧教案,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导致备课重心偏移,弱化了备课的本质与内涵。检查评价方法也越来越机械,查教案数篇数,计页数,少一篇教后反思扣多少分,书写不认真扣多少分,搞得教师诚惶诚恐,好多忙不过来就回家加班,没时间思考就闭着眼睛抄教参,抄他人教案,或者在网络上下载一份,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有的教师甚至是上完课才写教案,教案一套,上课则是另外一套思路,就连一向责任心强的好教师也频频效尤。这样不仅不能了解备课的实际效果,而且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风气,挫伤了教师认真备课的积极性,有百害而无一利。
再看“零教案”,我有了新的了解: “零教案”不是不备课,要上好一节课,备好课仍然是关键性工
作,只是不一定要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零教案”不是笼统地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要那些工工整整写在备课本上、填在机械繁琐的表格中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只要能备好课,教案怎么写都可以,“写”在脑海中也可以。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和可能,灵活选择备课的方式和教案的形式,不搞“一刀切”。
“零教案”不是“零备课”,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实行“零教案”后,教师仍然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等等,该做的工作仍然要做,只是不再写那些繁琐机械的书面教案,不再做那些适合“查”而不适合用的无用功而已。“零教案”不等于“零备课”。我们要把备课的重心从原来的抄写教案转到真正意义的备课上来。即腾出时间来备教材、备教师用书、备星级教案、备学生、备教学法。把备课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设计教学流程、解决疑难问题和如何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教师教学用书与星级教案都是很好的教学设计,我们要做的就是阅读、理解、比较、选择、创新,并在书上予以增减、标画、批注。在做好课前备课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课中备课和课后备课,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及时补充、及时反思。
我也看到了“零教案”的实质: 那种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而编写的教案不论其内容多么充实、形式多么完整、书写多么认真,评价教师备课效果时其价值等于零;那些僵化机械的备课管理制度,不论其多么具体明确、多么健全完备、多么冠冕堂皇,只要有碍于教师扎扎实实地备课,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备课的实际效果,评价备课管理制度的实效时其价值等于零。
我也看到了“零教案”的管理:“零教案”不是不要备课管理,只是不再用哪些机械僵化的检查办法束缚教师,不再毫无意义地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已。其实,要遏制“应查”恶风真得很容易,领导不查书面教案不就完了?要查就查备课实效,到课堂上看去。“零教案”改革的思路就是这么简单,就像达芬奇把鸡蛋一墩就竖在桌面上一样。然而就是这极其简单的思路,却彻底打破了我们多年来一直信
守的管理观念。
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数教案个数、页数,看书写认真程度,这办法最简便易行,但弊端最多。只考虑领导管理的方便,不考虑教师工作的方便,这能叫“以人为本”?能保证检查的实效?所以我们提倡领导“换位思考”,要考虑怎么管理的问题,首先把自己“还原”到当初自己当教师的时候,想想自己当时最希望什么最苦脑什么,然后从实际出发拟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所以我们提倡管理改革首先要“自下而上”,让基层老师自己想想怎么管好,然后与领导平等地对话协商。教师备课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创造性,用简单机械的办法很难控制。防不胜防的事情最好不防,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给教师创设开阔的发展空间,从正面引领、激发、指导教师更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这样做岂不更容易奏效? 时代在发展,教学在革命,教学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
当然,“零教案”的益处:首先,“零教案”解放教师的时间。目前,教师有很大部时间花在了写教案上,单写教案一项工作就足以让教师累得够呛,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各项检查,甚至抄袭教案。备课=写教案,这种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太深远了。我们提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要经常给自己充电,但是时间有限,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美美地一觉睡到自然醒!教案只是教学设计思路的完整记录,是课堂教学的备忘录,有则最好,没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教师能够从写教案的过程中解放出来,相信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多看点书,多一点教育教学方面的反思,从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
其次,“零教案”解放教师的思维。一般情况下,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本,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固定好的。教师在上面“教”不如说是在上面“读”,如果遇到突发教学事件,所有教学计划将被全部打乱,教师也将茫然无措!相反,没有了教案的模板式思维的拘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育素材,因时制宜地想办法突破教学重点与难
点。“零教案”最大的好处便是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动态性生成,也容易出现教学亮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此外,“零教案”不仅解放了教师的思维,也解放了教师的情感,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零教案”十分重视课后反思,这是备课管理的一大进步。它拓 展了备课管理的视野,使备课管理的过程更为完善;又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功力,是造就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实行“零教案”管理仅仅靠“一放了之”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根本目的,还要切实加强配套的管理措施,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否则备课质量就容易“下滑”。切实加强配套的管理措施,随时听课检查和说课,实行推门听课方法,课后教师说课自评,加强课后反思、课前谈课、集体备课。一旦发现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效益低的问题,立即进行具体批评指导。
不再抄写教案并不意味着教学的放任自流,而是备课的担子更重了。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挖掘教学技术、研究学生的主体上,把自己的智慧、技能、情感、个性能力更好地投入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中,创设出艺术性更强、更加精彩的课堂。
“零教案”既不是备课管理改革的起点,更不是备课管理改革的终结。总而言之,“零教案”教学给予教师更多暴露问题的机会,让教师在反思不足中得到成长。
第二篇:再看《兵临城下》
在一个昏昏欲睡的下午,无聊中重新拾起这部老电影,细细的品味。记得在大学时蜻蜓点水的浏览过此片,对几个镜头印象深刻:瓦西里初展身手,一连击毙5名德军军官;老狙击手在跳跃断壁时被德军少校精准射杀;坦尼亚和瓦西里在男人堆里拘谨地做爱,让人忍禁不俊……今天则是闲得无事,找来这部战争片刺激刺激慵懒的神经,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观赏下来,有几点体会:
同志般的友谊,战地中的爱情
影片对人物第一印象刻画得很成功,瓦西里和政委同志认识在被德军扫荡后的战壕里,政委的狼狈,瓦西里的淡定,很好的交织在一起。随后是瓦西里连续干掉5名德军军官(士兵),政委发挥宣传优势,树立英雄典型,鼓舞苏军士气,两人一起得到晋升嘉奖。在之后则是两人同时钟情于坦尼亚,为了爱情而纠结,但却能以国家大义为重,保持团结。最后为引出德军少校,政委不惜牺牲自我。在影片很大的段落中,都赞颂了这种苏联时期同志般的友谊,让人钦佩和怀念。
瓦西里与坦尼亚从影片开始就已认识,小伙子默默关注着美女,这份信仰支撑着他度过一次次危机。尤其是后来做爱的一幕戏,在残酷的战争死亡的气息中绽放出一抹温情的光亮,为影片增色不少。
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批判
既然是战争片,对战场的描述必不可少,本片对战争场景的刻画非常精彩。影片开始时苏联后备军乘船渡河时遭德军飞机轰炸的死伤,河上飘满的尸体和残肢,士兵不时被爆
头、射杀的瞬间,被轰炸过后的断壁残垣,等等。既有宏观的场面描述,又有微观的单兵作战、心理刻画,很好的再现了二战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是什么,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什么,是利益的冲突;利益是什么,是人性的反映。无论是何种利益纠纷、制度冲突,归根到底都是人性在作祟。影片最后的一幕让人深思:政委自我牺牲前说了一番话“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得的东西…… 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是有富有贫……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这段话从苏联政委的口中冒出,既是对制度、对战争的反思,也是对人性、对人类世界的反思。为此,扩大了影片的内涵,提升了影片的境界。
坚韧的意志,必胜的信念
作为影片主角,作为一名狙击手,凭什么能够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存活下去?凭什么能提前一天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赶到狙击点,然后纹丝不动的长时间潜伏?本片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影片所宣扬的主要精神。
在世界二次大战中,各国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为反击侵略,保卫家园,法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主要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牺牲,爱国主义成为主旋律。保卫家园、打“持久战”,需要充足的物质条件,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精神信念。从这个角度说,本片也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片,值得收藏。
第三篇:再看中国式“管理”
再看“中国式管理” ■ 抓住中国式管理的“根”体制
-——吴甘霖(原为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美国美中国际创造力开发中心总裁,现为世界青年成功学会副会长、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理事长)
在中国管理学界,有两个学派十分活跃,一位是曾仕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的存在主义学派,他主要是讲中国式管理的特点和特长;另一派是以余世维教授为首的中国式管理的批判学派,更多地是批判中国传统管理的缺点。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国式管理,应该吸收中西方管理学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心本管理这一概念。
得人心者得天下
100多年前美国泰勒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先河,人通过被组织、指挥、控制来发挥自己最大的效率,这是物本管理的时代;后来,日本的松下又率先提出了人本管理,顺应人性的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然而,管理不仅仅是人本谈人本,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于是,日本的“经营之圣”稻圣和夫提出“以心为本的利他经济学”开始了心本管理的探索。事实上,真正的“心本”应该追溯为古老的中国文化,孟夫子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
“假如要用一个人的‘手’,就必须用整个‘人’(人本管理);假如要用整个‘人’,就必须影响整个的‘心’(心本管理)。”这句话简单而成功地概括心本管理较之人本管理的优势。心本管理讲求“争天下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而这,正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
走出西方传统管理学的最大误码区
在西方管理学中,总会提出“只有将别人管理好了,才能产生最大的利润”这一观点。我认为这是100多年由西方主导的现代管理学最大的盲区,即不重视管理者心灵的自我管理与修炼。我认为,要管理好他人首先应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早在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会聚法国巴黎,向全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核心智慧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孔子的智慧在相当程度上引导了中国的管理之道,那么孔子的管理学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诚意、正心”是孔子管理学的基础和根本,指心灵的自我修炼。换言之,对心灵的管理才是中国式管理的“根”。只有拥有对心灵的管理这个基础,才会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逐步发展。
管理王道与中国式管理的未来
心本管理除了“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为管理根本”之外,还有利润是副产
品、员工的自动自发是开发生产力的最大关键、建立“同心圆”为团队建设根本、让“幸福指数”与“利润指数”结缘、“哲商”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等等。这些理念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放弃管理的“霸道”而用“王道”。
那么,什么是“王道”呢?并不是掌握了权利甚至最高权利就是王道。不管是奉行王道还是奉行霸道的人,他们都是权利的拥有者,他们的真正区别在于以什么样的手段来使人服从。
霸道强调的是以权压人,他得到的是被动的屈服;王道强调的是以心服人,以德服人。他得到的是出乎内心的主动跟随。
通俗地讲,管理就是“管好人,理好事。”无论是管人还是理事,从“心本”入手就能够取到“纲举目张”的结果。稻盛和夫说得好:“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不牢靠,人心之间的关系最不牢靠,但是如果经营得好,世界上就没有比人心更牢固的纽带。”把握了心本管理的精髓,就容易达到“融财不如融化智,融智不如融化心”的效果。“心本”的“本”,不仅意味着资本,更意味着“根本”。把握了这一根本,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智慧,就更容易大方光芒!
■ 中国式管理有效吗?
——史永翔(顶峰效益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国际经理人联合会(IMU)中国区专家委员会主任兼首席专家)
近日中国式管理非常时兴而且热烈,中国式的管理是更适合成长中的中国企事业还是西方式的管理更适合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上些自己的体会和观点与大家分享。
所谓“聚合安人,协同一致”
中国式管理提出“经营事业本身没有目的”“企业组织功能是聚合安人人,协同一致”,这完全不从目的出发,讲形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是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存在的。”只有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物品转化为商品,这是企业存在的重要而唯一的前提。而在中国式管理中提出“经营事业本身没有目的”“企业组织功能是聚合安人,协同一致”,它把企业安人为第一要素。然而,企业内部人安了,自己员工喜欢了,顾客却不喜欢了,企业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企业的目的在于修改、扩充、发展现有的、继续经营发展企业,而我们的管理必须由此展开。我们领导一切工作的标准在于如何更好的调动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一切资源。然而,中国式管理中的“聚合安人,协同一致”,稍有些管理经验的人都明白,企业发展之中,充满了变化,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的人适应变化,善于自我革新,但实际是很难做到全体协调一致的,这时的组织领导者就需要明确目标,订出标准,制定行动步骤,而后再摇旗呐喊;这还是不够的,他还要论功行赏。事实上,企业是做不到的,也不可能做到“安人”“满意”“大同合偕”。企业的发展必须迅速、有效,过度注重人的感受,将会付出极大的成本,甚至以牺牲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存在为代价。
经济一体化,管理还分东西吗
今日的世界已成为地球村了,信息化技术日趋成熟,文化不断大融合。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一代更为开放的世界潮流,可以看到吃着麦当劳、看着韩剧、采用互联网、运用全球统一化的工作语言和标准。我们看到环境变了,走在某地繁华市中心的你能分辨出这是在哪国吗?当今人的生存半径变大了,各国人随着经济活动的交流,意识也趋于相近了,当今的企业还要按区域划分管理类型,完全是落伍之举。美国IBM的全球售后服务中心设在印度,中国企业——华为有900多们外籍员工,我想知道对于他,中国式管理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中国式管理,他们能接受吗?对他们进行完全西方式的管理,中国员工又很难心于理平衡,企业的绩效又如何平衡?
事实胜于雄辩
台湾的趋势科技集团是一家仅有2300人,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市值达60亿美元的公司。它的财务总部在日本,销售总部在美国,研发总部在中国,开发中心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已经完全国际的企业,在全球设立了6个总部。趋势科技成立6年期间,保持了一各持续的增长,1998年在日本上市,2002年即入选日经225指数,两年后又被选入全球只有300多家的股票的道琼斯平稳成长指数股。趋势科技的CEO张明正把这种动力归结为国际化,在管理上采取超越国界的管理,张明正更是指出“如果不是从一开始趋势科技就建立了鲜明强势的企业文化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吸引各国精英加入并认同,我想这样的超国界组织是很难维系的。”
■ “中国式管理”:西学为本,中学为用
李洪清(深圳艾菲尔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项目专家)
在我看来,就管理本身而言,它没有国界之分,也没有地域之分。如果小平老人家还在的话,一定会:不要去争论什么“美国式管理”还是“日本式管理”,能为中国现代管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就是好的管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中国式管理”:传统智慧的拼凑
“中国式管理”概念在我看来,更应更正为“中国旧式的商业智慧”。如果说现代管理解决的是“组织”层面上的诸多问题,那么另式管理思维还停留在“个人”的视角,可以说是“有个人、无组织;有组织、无纪律”。
“中国式管理”中并没有成型独立的教材,即按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培育一个完整模式,使其具有便于接受、便于模仿、便于伟承的特点。像中国武学的上乘功夫一们,”中国式管理“传授的是一种无上心法,靠的是学习者的悟性。一般来说,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教学内容可归纳为四部分: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孙子兵法与营销学;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成功企业家修炼。如果仅从这四部分内容所包含的思想上看,的确够得上博大精深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也称得上是无上心法。但这些东西拼凑起来,充其量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硬与管理学捏在一起,它也仅仅是管理哲学,而不是管理科学。
别把中国文化当管理
在中国历史文化里,文学即人学,官场即关系场,管理之术即驭人之术。因此,中国帝王学即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学、然而,把帝王学命名为“中国式管理“,且在市场经济时代以全球化为背景去教育当代企业家,用以构建现代企业,是否有请马王堆女尸参加亚洲小姐选美之嫌?比如兵法,以诡为道,以诈为本,以致人死地为目标,是绝对的单赢模式。这与商业往来以诚为本,以信为用,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格格不入。用消灭敌人的恶性竞争方式搞市场营销,把合作伙伴当成生死较量的对手,千方百计用奸使诈,让所有与自己合作的人倒霉,这哪里是培养企业家,分明是为信用黑名单增加后备队。
一此企业往往把某些另文化的只言片语称为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过去我们说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吃苦耐劳,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另人却变得很懒、不能吃苦耐劳,现在为什么又开始吃苦耐劳了?这完全是因为制度的变化。谁能说我们是最勤奋的,我们能比韩国人更勤奋吗?我们自以为自很有特点的东西一旦放到全世界去比较、参照,就会发现很难打上中国的烙印。中国人总是引用“死”文化来证明自己如何如何,其实,它只是一种思想,而且这种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人思维的标准范式,也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理念。
管理是件复杂的事
管理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很多层面的含义。不同国家、不同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且随着产品和经济全球互动,这些思想和方法也在快速地交融,相互汲取,共同成长。比如,起源平均日本丰田的精细生产,今天在很多国家都在应用;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如孔子、老子、孙子„„也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还有更多发源于美国而被世界采纳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六西格玛、项目管理等等。
所以当我们谈“中国式管理”时,不要忘记,无论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这是流程管理、生产管理等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的现状和趋势都是大融合、大发展;都在向流程、绩效、系统化的管理方向努力。只有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没有中外管理的本质区别;只有管理思想发明、发展阶段的先后,没有绝对的地域性管理。
我的观点很明显了,没有绝对的“中国式管理”,也没有绝对的“美国式管理”。管理只能通过汲取别人优秀的东西,根据自己的企业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出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法。我个人认为,“中国式管理”应该以西学为本,中学为用,就是本质上的东西借用西方的,方法、手段上借用中国的。
第四篇:再看新龙门客栈有感
再看新龙门客栈有感
一个小小的客栈里,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真可谓麻雀不大,五脏俱全。
题记 那天,全厂停电,我和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差不多五点半了,但厂里还没有来电,在外面玩了一天有点累了,坐在床上,打开我的笔记本电脑,找找里面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没,最后竟然发现我的电脑里电视剧有四部,电影却只有一个——新龙门客栈。虽然以前看过,但也过去老长时间了,于是双击打开了。
经过一个半小时,我看完了,但这次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说实话以前看电影,尤其是武侠电影就是看里面的人物打斗,感觉很精彩很刺激,但这次我发现一个好的电影不仅电影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人,里面的人物关系复杂,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反应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所谓一叶知秋,不一定非要放眼宏观局面展现这些问题,如果运用的好,在一间屋子里,在一棵大树下就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就如老舍先生的茶馆一般,在这一个小小的茶馆里,通过王利发等几个小人物将清廷末到抗日战争胜利这半个世纪的中国的国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说远了,回到新龙门客栈这个电影上来吧,现在我们就分析分析这里面的几股势力。
首先是东厂,我认为这里的东厂就是政府,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中后期,宦官当权,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所以才有中学课本上提到的东林党人为了扳倒宦官,反被宦官所害的故事。也许有人不认同我这个观点,认为东厂毕竟是一个皇帝领导的暗组织,拿不上牌面,怎么能算官方呢。我想说谁能真正的把持朝政,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利,谁就是真正的官方组织,就如电影中所讲,东厂随便捏造了一条罪名就把兵部尚书(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给杀了,政府要员自身都难保了,他哪还有我上面说的那些权利。
再就是军队,军方的代表人物是千户大人,带领着一大队兵丁守卫边关,并经常光顾龙门客栈,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守边的军队也不能算作真正的军队,更不能发挥其职能,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当千户大人要把东厂的一个小头目带回去审问时,东厂的人拿出来一打银票说:“千户大人,告示上说的是赏银一千两,这里的每一张都是一千两。”千户收了钱,随即把人放了就走了,试想如果敌国来犯,你能指望这样的军队戍边安民吗。
然后,毕竟是武侠电影,肯定离不开江湖,也就不能没有形形色色的江湖势力,在这部电影里江湖势力概括起来说有两拨,一拨是以贺虎为代表的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剧中就是收了周淮安的钱才帮忙救人的,当然这拨势力有点像水浒好汉,重情重义,一般干的也都是杀富济贫的买卖;另一拨是以金镶玉为代表的地方江湖势力,俗称地头蛇,占据地利,打劫往来客商,凡是有赚头的买卖都做,最后在这间龙门客栈里销赃卸货,另外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联络暗语,比如当金镶玉对着周淮安说出“八方风雨不如我们龙门山的雨”时,周淮安答道“龙门山有雨,雪原虎下山”,金镶玉马上就说“原来都是一个道上的,以后要多来往”。
有了以上几股势力,还差一股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社会了,那就是普通民众,在这里我认为那两个小孩就是普通民众最好的代表,原因如下,首先普通民众没有什么权利,在黑暗的社会里都是被欺压的对象,虽然这两个小孩的父亲是兵部尚书,但正如前面所说,他自己被东厂轻而易举就杀了,和普通民众有何区别,更何况最后被满门抄斩,最后就剩下这两个小孩被发配塞外,一路上戴着夹板和脚铐,这样一说还不如普通人家的孩子幸福,当叼咕玉带着他们坐在客栈房顶上看月亮时,小男孩说“这里的月亮好圆啊”,这其实是种讽刺,大家都知道“月是故乡圆”,历来月亮都是承载和寄托人们思乡之情的,而这两个小孩被那黑暗无道的社会抛弃时,他们的感觉是这塞外沙漠更温馨,更像一个家。
好了就说到这吧,最后究竟这几股势力是怎么在这间小小的龙门客栈里争斗的,各位看官还是自己去看吧,可能有些人已经看过了,也知道结局是什么了,那您有没有我上面所说的那些感受呢?
赵国腾
2011年3月28日
第五篇:再看《泰坦尼克号》有感
你跳,我就跳
————再看《泰坦尼克号》有感
有幸我又一次在影院里重温了影片《泰坦尼克号》,和十几年前观看时的感觉很不一样。该片1998年引进我国,并迅速风靡全国,大街小巷播放着主题歌《我心永恒》,春节晚会上巩汉林、赵丽蓉又用喜剧的形式再次把影片中的经典一幕搬上舞台……当年的一幕一幕仿佛又回到了眼前。而这次再次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同样都是在最后几幕的时候哭了,但心态和感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年轻的杰克〃道森和露丝〃戴维〃凯特在从英国到美国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上相识,并准备抵达美国后私奔。不幸,客轮在途中撞上冰山沉没了。
提起这部影片,一想到的除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感人至深的爱、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露丝的眼神。那在生死边缘,却毫不绝望的眼神。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于是,极度的恐慌,和因此而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多么可恶而现实。然 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的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就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做法。
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对待死亡的从容与镇静:三等舱中年轻的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童话使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地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乐曲,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作;年迈的船长走进船长室,选择将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热情与辉煌的地方;女主角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时,勇敢地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
露丝曾有这么一段内心独白,大致如下:“我的生活永远被乏味的事所占据。无休止的聚餐、舞会、赛马、划艇,交往的就这几个人。没有人真正地关心我。我感到自己就像站在一座高高的悬崖边,无法回头。”露丝的父亲死后,露丝所拥有的家产不多了。母亲为使女儿嫁给富豪的儿子,逼 她继续在相互奉承、崇拜金钱的乌烟瘴气的上流社交圈中过着淑女的生活。她就像坐在秋千上,高高地荡起,心却忽然空掉,很空很空。于是她选择了跳海,但被杰克解救了,杰克还解救了她的心。他在头等舱的晚宴上勇敢地谈论着自己的观点“享受每一天”。并带着露丝在无拘无束、真诚、热情的三等舱聚会上尽情地玩耍。他使露丝感受到了充实、快乐的平民生活,告诉了她生命的意义所在。
杰克是个顽强、乐观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露丝。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露丝和杰克找到了一张木门。经过一场惊险、辛苦的逃亡,他们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决心让他们不停地说话,只有不停地说话,才有生存的可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沉船事件。除705人获救外,1515人患难。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穿着救生衣的尸体。只有一艘救生船回来救人。船员的探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地寻找活着的人。冻得瑟瑟发抖的露丝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心喜悦地想唤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杰克在沉睡中已无力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冰凉的脸。救生船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将杰克的尸体放入海洋,哆嗦着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曾答应过杰克一定要活下去。“Come back, come back, come back……”露丝孱弱的呼唤伴随着坚定的 眼神,那眼神透着无比的决心,蕴涵着对生命无限的渴求,她在绝望的边缘拼命挣扎,顽强地与死神搏斗。她必须登上救生船,否则她会被茫无涯际的黑暗与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灵魂会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刚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违背她亲口答应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已死的船员,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它,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听见了她虔诚的祷告,救生船调转方向,朝哨声响起的地方驶来。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露丝写满坚强的脸上,她终于在救生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睁开双眼时,她看到了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过去了。
《泰坦尼克号》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记得十二年前看这部影片时,被其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所震撼,偶尔也会在心中柔软的沙滩上留下一行足迹。但现在,是完完全全地被它感动了,也将它深深地印入了记忆之中。
人的感触总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就如十二年前的我只把《泰坦尼克号》当作惊险片、爱情片,而如今却被它深深地感动着。在观影的过程中,我细细的体会每一个细节,体会那些似曾相识却又模糊的情节,联想到我在经受了母亲的离去、经受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经受了许多事情以后再来看这部影片,对生命、对人生的意义又有了 许多不同的感受!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2008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多么团结,地震的时候有人从原告被告而调停和好,地震的时候有多少人离婚,地震的时候有多少人复婚、结婚,地震的时候有多少不认识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救援,产生出多少小英雄、大英雄……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
最后,我想用影片中杰克的一句经典台词来结束我的文章,就是“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要让每一天都有所值。”
后附:影片经典台词
1.Outwardly, I was everything a well-brought up girl should be.Inside, I was screaming.外表看,我是个教养良好的小姐,骨子里,我很反叛.2.We’re the luckiest sons-of-*es in the world.我们是真*走运极了.(地道的美国骂人)3.There is nothing I couldn’t give you, there is nothing I would deny you, if you would not deny me.Open you’re heart to me.如果你不违背我,你要什么我就能给你什么,你要什么都可以.把你的心交给我吧.4.What the purpose of university is to find a suitable husband.读大学的目的是找一个好丈夫.(好像有些片面, 但比较真实)5.Remember, they love money, so just pretend like you own a goldmine and you’re in the club.只要你装得很有钱的样子他们就会跟你套近乎。
6.All life is a game of luck.生活本来就全靠运气。7.I love waking up in the morning and not knowing what’s going to happen, or who I’m going to meet, where I’m going to wind up.我喜欢早上起来时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会遇见什么人,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8.I figure life is a gift and I don’t intend on wasting it.You never know what hand you’re going to get dealt next.You learn to take life as it comes at you.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
9.To make each day count.要让每一天都有所值。10.We’re women.Our choices are never easy.我们是女人,我们的选择从来就不易。
11.You jump, I jump.(another touching sentence)你跳,我就跳.12.Will you give us a chance to live? 能不能给我们留一条生路? 13.God shall wipe away all the tears from their eyes, and there shall be no more death.Neither shall there be sorrow or dying, neither shall there be any more pain, for the former world has passed away.上帝擦去他们所有的眼泪.死亡不再有,也不再有悲伤和生死离别,不再有痛苦,因往事已矣.14.You’re going to get out of here.You’re going to go on and you’re going to make lots of babies and you’re going to watch them grow and you’re going to die an old, an old lady, warm in your bed.Not here.Not this night.Not like this.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