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时间:2019-05-12 18: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第一篇: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摘 要: 结合进行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实践,论述了中国教育大发展背景下的校园规划理论及其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园规划;空间;环境;环境

0 引 言

近年来,全国高校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也促进校园规划设计观念的改变,对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更新的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是校方和规划设计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①注重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大学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的形式和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中。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在教室外的庭院中以及一切活动场所中相互交流都是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因此,对话、交流、沉思乃至休憩,这些课堂以外学生更为自主的活动变得大为重要。

为了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新校园规划设计应着重加强校园交往空间(交流共享空间)设计,在校园内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亲切宜人的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并通过各种层次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计师的关注焦点从仅仅注重建筑的单体结构转换到建筑与环境上来,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规划、建筑、景观的整体化设计,创造“建筑之间和谐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在这里,建筑只是主角之一,作为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强化群体空间场所的感染力,加强环境和空间特色的创造。

②注重校园中心区规划设计,使之成为个性鲜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间

在校园交往空间中,校园中心往往是处在主入口,主轴线上,由主体建筑,主要空间(广场)和主要景观组成,是学校的行政教学中心,人流交往(礼仪)中心,资源信息及景观中心,是整个校园的资源共享和环境共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校园的形象,统帅整个校园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校园中心区设计是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

③建筑集中化、综合化

建筑集中化、综合化是当今校园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集合教学研究空间,集合信息传输、贮存管理等系统使之集中化、集体化。减少资源重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分散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

④自然与建筑的和谐

一个全新的校园建设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也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巧妙结合,融于山水自然环境中。

⑤注重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创造

校园的地域性、文化性及个性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对于全新的校园尤为重要。没有地域性,文化性与个性,校园建筑与环境将显得苍白无力。

⑥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

大学校园内交通组织的重点应是确保步行系统(自行车)流线的顺畅和便捷。从生活区到教学区“三点一线”之间的人流是主要人流,要设有足够宽的道路以满足人流交通。

基于对以上认识的实践,我们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设计中刻意营造这种氛围。工程概况与场地特征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酒店管理、旅游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准外交人员,追求端庄、典雅和时尚。新校园位于青岛市李仓区,地处花椒山北麓,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坡度10%左右,属中缓坡地形。自南向北形成三个台地,台地高差4~8m。第一台地东西向坡度<3%,属平坡地形,平坦宽敞,是校园主要建设用地。第一台地东端与九水路高差约7m,西端高差约2m(入口处)。几条冲沟自南向北从校园穿过,流入校前明渠再流入李村河。北侧有一因冲沟作用形成的约3000m2的水塘。整个校区占地44hm2,总建筑面积约10×104m2。规划布局

2.1 功能分区

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设计指导思想,本着合理利用地形,合理解决功能分区与地形之间的矛盾。将校园分为三个区,分别为学生生活区、行政教学区及体育场馆区。为加强校园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整体设计,加强校园中心区的塑造,把教学楼、实验楼等集中化布置。在主入口处设置中心区,位置合理,形象突出,与城市道路联系方便。学生食堂、生活服务楼及学生生活区通过一条环形道路把它们联系起来。体育馆位于次要入口处,便于对外开放。体育活动区位于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联系方便,提高了体育场利用率,在空间上也起着隔离作用。

2.2 建筑空间组织

在规划布置上注重带状开放空间(共享交流空间)的塑造,将学生生活区→水塘(体育场馆区)→中心广场→东广场等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带状开放的空间结构,将不同功能的分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多层次交往空间。

绿地系统规划丰富合理。根据不同地块,不同空间作出不同的布置,自然和人工相结合,草坪、乔木、灌木相结合,带状林荫路与开敞的绿地相结合,形成可以观赏,可以游览,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立体化绿地系统。

2.3 文化及个性塑造

评价一个建筑首推其人文价值。在校园共享交流空间带上,根据环境和功能的不同设置三个主题。在共享交流空间带的起点———学生公寓,结合水塘景观、食堂前广场、体育场边绿地等环境要素设置生态园,在水塘岸边布置座凳、草地、花池等以创造生活、休闲运动等环境氛围;在校园中心广场,布置喷泉水景、雕塑、花池、花台、广场灯、乔木及铺地等地景,塑造现代大学校园行政教学空间环境氛围;在校园东广场中心花坛布置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标志性雕塑,反映酒店的历史文化,题材可以是中国古代驿站,也可以是世界酒店管理组织的行业标志。在广场周围布置庭院灯、座椅、花池花台等环境要素,塑造可观赏、可休闲的有文化内涵的共享学习交流空间。建筑与环境相关资料

新校园的建筑形式应体现学校的人文精神,建筑风格应是庄重典雅、简洁明快、新颖大方,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感。把校园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建筑之间的既和谐统一而又不失各自特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呼应,融为一体”的整体校园形象。

3.1 建筑与山地的融合根据山体山位的自然特点,按功能分区将校园分成行政教学、生活服务和体育活动三个不同形态的空间,布置在三个不同的台地上,环形路联系各建筑形成整体。各组建筑与地形充分结合,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加以处理。

将八幢学生公寓两两集中形成四个半封闭的庭院空间,一来便于管理,二来丰富景观空间,改变行列式的单调感。四个学生公寓组团依山就势排列,每个组团两幢公寓高差2米,用连廊调整二者之间的高差,并作为组团的总出入口。

为减少食堂及室外场地与环形路之间的高差,减少食堂下沉感,南入口设在三层,通过栈桥与环形路相连,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图书馆设置架空层,降低图书馆广场标高,以减少中心广场与图书馆之间高差,增强广场的围合感和图书馆的视觉效果。

适当提高校园东广场场地及建筑标高,减少下沉感,较好地展示东广场及围合建筑的形象。

3.2 建筑与空间的结合①中心广场与行政教学区

中心广场由办公楼、教学楼C、D,学术交流中心及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围合而成。图书馆位于广场南端,校园中轴线上,对称布局,为增强围合感,平面呈弧形布置。办公楼与交流中心、教学楼C、D均采取左右对称布置,入口设在面向广场一侧,以增强建筑之间的对话和广场的凝聚力。前后两排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形式相近、材料相同以求得建筑之间的和谐一致。

②东广场与教学实验区

东广场位于中心广场东侧,是中心广场的延续,由教学楼A、B及综合实验楼、烹饪实验楼组成。四组建筑的入口均面向广场,朝向九水路,以求建筑之间、建筑与广场及与九水路之间的对话。前后两排建筑虽分设在两个台地上,通过在中轴线上设大台阶,沟通前后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整体。四幢建筑平面功能不同,形式相近,通过入口的组织取得建筑与广场的和谐、统一。

③学生公寓与生活区带状空间

学生公寓的四个组团与食堂、生活服务楼围绕环形道路,依山就势布置,组成高低错落,封闭与开敞相结合的舒展形带状空间。四个内庭院布置形式各异,景观主题不同,以增加组团空间的个性和趣味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统一变化

大学校园作为群体建筑,单体建筑特别是主要建筑,既要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要与整个校园相协调,在变化中求统一,并形成有机的整体。

①行政办公与教学实验楼功能、体型、高度相近,在立面处理上采用相同、相近的形式。入口及主楼梯设在端部且面向广场,主楼梯及次楼梯突出墙面与屋面,打破水平条的单调感。立面采用底层、顶层及中间标准层三段式,向北立面的檐口统一为飞檐。不同之处在于中心广场各建筑入口为1/4圆弧形,东广场各建筑入口为矩形,办公楼与交流中心为倒锥形。

②图书馆是整个校园的主体建筑,功能与教学楼不同,且位于中轴线上,采用弧形对称布置,架空层大台阶拾级而上,统帅中心区形成整体。凹弧形的主体部分及连廊和凸弧形的共享大厅及室外大台阶相辅相成,和中心广场其余四幢建筑入口处的弧形相呼应,显得和谐统一。

③学生公寓功能相同,结构形式、层数相同,组合方式上相近,在立面形式上采用相同的处理手法。主楼梯设在靠环形路一侧的出墙部位,并突出屋面(作为上屋面楼梯)形成学生公寓的标志性符号和景观,将楼梯间和部分房间突出墙面和屋面,与弧形阳台形成虚实对比,在顶部作蝶形装饰使建筑显得轻盈、柔美。

④学生食堂及生活服务楼是生活区的主体建筑,平面采用园形、三角形,刚柔并举,具有鲜明个性。食堂为两个半园错开布置,中间插入矩形的连接体。生活服务楼圆形体块与三角形体块融为一体。建筑色彩

学校整个色彩处理以浅色明快为主,体现活泼时尚的文化精神。

学生公寓为兰灰色调,分三段式,底层为浅灰、顶层及阳台为白色,中间各层为深灰色,以取得和绿色山体背景相和谐,与行政教学区建筑三段式立面形式相呼应。

行政教学区建筑色彩以白色调为主,底层(基座)为浅暖灰色,上部各层为白色,局部窗间墙为兰灰色以求与学生公寓主色调相呼应。

图书馆中间共享大厅及连廊部分为浅暖灰色,上部为兰灰色,墙面上下两部分均用白色色带划分墙面。结束语

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设计中,通过对现代大学校园设计理念的理解、创造和构建,在复杂场地环境中营造出具有校园时代精神的场所空间。

第二篇:大学校园规划

大学校园规划

1.大学城、各高校扩建新建现状

当代高等教育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高校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高潮。几乎每一所大学都面临扩建、扩招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大学陆续在校园周边征地扩建或另辟新址建设新校区。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协调甚至资金投入,不少省市还由若干所大学新校区组合建成大学城

2.大学校园精神

所谓大学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3.绿化系统

三个校区的绿化系统亦是风格迥异,本部绿化大气、系统性强、空间开敞但缺乏封闭半封闭绿化空间,绿化可观性强,细部设计缺乏,宜人性差。西区绿化设计系统性不强、但却强化了绿地的细部设计,具有较强的宜人性。北区绿化设计上则强调硬质空间,而绿化游憩空间严重不足。

.嘉应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4.1设计原则

大学校园规划是营造高品质校园环境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对当今高校的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赋予了校园环境规划以新的概念。现代大学校园既是人类为了传承前人的知识和智慧进行学习、研究、创新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学生自然、社会和人生价值观的高文化的环境,传统的校园规划偏重于物质空间规划,目的是营造一个高效率的学习场所,在规划手法上比较注重建筑空间的功能分区与功能联系,注重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硬件设施的布局规划,在评价标准上往往用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技术指标,功能布局是否合理,交通组织是否有序来衡量。诚然,这部分规划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但远远不够。因此,大学校园规划在满足物质环境的同时,更应营造好高校的精神环境,即生态和人文环境。以此为目标

4.1.尊重历史

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追求功绩和新奇大等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股潮流,这就使得一批有一定历史但又无法称之为历史性校园 的大学校园空间的延续和发展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尊重历史不仅意味着尊重校园中现存的物质空间,还意味着尊重校园的文化延续以及校园的发展历程,而后者的意义更为深远也更有意义。嘉应大学建校时间较短,在一些老的高等院校面前堪称“小字辈”,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类大学没有历史或者说他的历史不重要。任何一座学校的发展都经历了其萌芽、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有形无形的“痕迹”对校园文化的延续和校园精神的再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2.1历史的传承

大学的历史,不仅仅是通过年代的久远本身,或重大的贡献、重要的学科、著名的人物、较大的名气等来体现,它还以建筑物与校园环境的形式固化在校园中,进而形成学校一种独特的风格或带标志性的符号。在校园扩建和新建规划中,通过建筑与环境的精心设计与建造来传承这种风格或符号,将是对学校历史的发扬与光大。否则,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损失,甚至学校历史在某种意义上的中断。

4.2.2 校园文化的培育与展示

大学校园空间是一种文化空间 ,它包含原有校园历史文化的体现和延续、新文化的创造以及对原生地域文化的包容。具体来讲一是特定的地形地势条件赋予的自然特征;二是地方特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反映和体现,尤其是对作为地方性大学和侨资大学存在的嘉应大学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三是校园既有精神的延续和再造。这是伴随着学校建校发展而来的内部精神所在。是校园学子的精神依托。以此为出发点,以培育校园文化为宗旨,本次规划确定以下原则:

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性。校园的建设必然会给基地的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状态,对具有特色和重要的区域应予以完整保留。

第三篇:当代大学校园规划

的历史,很多老校并没有统一的校园风貌,有很多是利用旧的建筑,甚至没有明确的校园,而是有机地融合于城市之中。真正代表这些大学的不是校园建筑,而是杰出的学术成就、优秀的学术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凝聚了无数才子热爱的母校情结,更是任何一所新成立的大学所无法用投资数量、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设

计所能弥补的。从 另一个方面来讲,物质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大学整体质量 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我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空间结构分析

摘 要:校园空间结构是控制校园环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优秀大学设计实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实践工作,对大学校园规划中典型的空间结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扼要分析了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特征,希望对校园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带来一点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空间结构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建筑群体,其本身价值的体现要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大学的精神价值往往高出其物质环境的影响作用。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距今已有800余年,牛津、剑桥、哈佛等许多名校也有数百年

们赞叹斯坦福大学在学术领域杰出成就的同时,又怎

能不为那米黄色砂石墙面、红瓦屋顶、罗曼式连拱廊和朴实大方的四方院所倾倒。正如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Jordan在他的开学献辞中所说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诚然,大学的文化性是极为重要的,但毕竟一个大学的规划要落实到设计图上,尤其对于我国这种特殊的情况,设计师们所关心的更 多是如何创造出富有吸引力的空间,如何在竞赛中获得胜利。即使常常被指责为流于形式,大学的空间构图,仍然是设计师通常所考虑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大学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建筑群体,校舍建筑、运动场地、道路、绿化等环境要素将整个校 园分隔 围合成若干类型的空间,比较典型的有 礼仪空间、教学空间、集会交往空间、交通空间、运动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纪念性空间等,各种空间类型相互依存,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校园空间结构可以理解为校园各种不同类型空间具体的组织模式,它是确定校园空间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设计者构思的重要手段。日本建筑师高桥靛一曾经从空间结构的角度来探讨大学校园的规划问题,将校园按照空间组织模式分成五大类一体型、分割型、结合型、复合型和分散型。何人可先生在《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一文中,将“具有相当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分成线性型、网格型、中心型、分子型四种发展规划。《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则分成了辐射型、分区型、分子型和线型。设计实践中的校园空间往往是多种结构的复合体,并非可以按照空间结构截然分开,往往一个设计实例兼有多种结构特征。但是出于研究方便的考虑,本文尝试将各种校园空间结构分解到最基本的形式,并就几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模式进行探讨。

一、线性空间结构

线性空间结构指校园空间沿一定的线性元素扩展而形成的布局方式,常见的线性元素有绿带、广场、干道、水体、廊道和街巷等。线性的布局方式具有良好的宏观控制能力和扩展能力,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景观环境,恰当运用轴线转折的手法可以使线性布局具有良好的地形适应性,在校 园规划中被广泛采用。

1.传统的对称轴线设计

明确的轴线是群体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也是大学规划设计中很常见的一种空间结构方式。传统轴线往往采用严格对称的布局方式,形成严肃的学术气氛,这在现代大学设计观念来看,似乎庄严有余而活泼不足。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学建设模仿苏联,对称轴线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大学设计的标准语言,直至今

图1 安徽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

日,在许多校园中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影响。我国新近规划的许多大学,大概是出于营造校园气势的需要,还在使用严格对称的校园中』白区,但设计师们总是力求通过环境和建筑单体的处理,减弱建筑群的纪

念性。安徽大学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东南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以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来控制整个校园,主轴线通过对称获得了明确的中心感。摩尔事务所提交的国立台北大学设计方案中的教学区设计采用了严格对称的轴线设计,多少给人单调死板的感觉。

图2 摩尔事务所设计的中国台湾东华国立大学

2.现代的自由轴线设计

古典对称式校园轴线强调校园的封闭性、连续性及对称性,注重轴线设计的开始、发展、起伏、高潮、结尾,其特征是一种封闭式结构。这种设计固然对于校园环境的整体控制和中心的确立作用非常明确,但是与大学强调 自由多元发展的学术氛围并不十分合适,也和当代规划与设计理念产生了冲突。当代大学规划

设计努力利用环境因素来打破单调的对称轴线,营造自由活泼的校 园空间。丰富多变的绿化设计、结合地形的建筑形体变化、自由水体的 引人往往是活化校园空间氛围的最常见手法.图3 SWA设计的中国台湾台北国立大学校

美国摩尔·卢贝尔·郁代尔事物所和台湾赖朝俊建筑事务所合作完成的台湾东华国立大学规划方案(获奖方案之一),虽然采用了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但仍然力求运用水体打破对称轴线的呆板,取得 了良好的空间效果。他们完成的台湾高雄国立技术学院规划图5河北廊坊医专新校区规划

更加清晰地体现了自由轴线的设计观念。董丹 申设计的上海大学,完全摒弃了古典式轴线,采用由斜向轴线双环相扣的清晰结构和“曲水绿岛”为主题的环境景观形成的 自由轴线构图,几何轴线和 自由流动的线条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建成以来,其出色的校园布局和优美的环境设计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天津中天元正事物所中标的河北廊坊医专新校区规划在采用轴线设计的基础上,追求更加活泼的空间构图。非对称 自由轴线的设计在当今大学规划设计中非常多见。

或许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群规划观念的影响,我国建筑师完成的许多设计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对称、重复、垂直等古典手法的痕迹。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对于轴线空间的理解要更加广义和概念化, 甚至仅仅是以概念性的虚轴线而存在。在法国建筑师马卡里·莫尼(法国SCAU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国际公司)设计的珠海大学新校区中,两条成角度的轴线结合地形 自然相交,建筑成为确定轴线的惟一因素,而一条虚轴线仅仅以时断时连的连廊加以表示。

3.鱼骨式布局

一种线性空间结构由独立的线性元素将几个并列的子元素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线型元素担当整体的公共交通联系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或者礼仪空间,因为

大学(Hiroshima City University),校园主体部分由三个系构成,通过交流廊呈扇形状布局结合为一个整体,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法 国建筑事务所(Architecture Studio)设计的阿尔比·卡尔慕的矿务大学和德国建筑师奥托·施泰德勒(Otto Steidle)设计的德国乌尔姆大学都采用这种空间结。

上海松江大学城一期规划投标中,华东院提出的方案以线性的核心绿化空间贯穿整个基地,成为校园的联结纽带。四所大学分别串联在基地上,其间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绿带上的中央图书馆起到了统帅全局的作用。整个大学城的空间结构明确清晰,自由活泼,图6上海松江大学城华东院方案

这种线型空间结构类似于鱼类的骨骼,所以有的专著形象地将其称为“鱼骨式”布局。

日本佐藤综合设计事物所(AXS)设计的广岛市立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方案。

4.开放的线性空间 “开放式”大学是当代大学设计理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实就欧美大学而言,许多大学本身就是融合于城市的,根本没有明确的大门和 围墙来限定校 园空间。由于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出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考虑,大学建设一直是一种封闭的空间格局,开放性的提出是我国建筑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大学发展方向的一种新的探讨,至于这种“开放”是否适宜以及程度如图7丹下健三设计的约旦雅莫克大学

何才妥当,我们这里不做探讨,仅仅介绍利用校园线性元素来和城市发生密切联系的一种设计思路。

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Kenzo Tange)。对于大学中“学术轴”和“社会轴”的运用是其独创的空间设计手法。在约旦雅莫克大学规划方案中,丹下提出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方案。一条称为社会轴线(Social Spine),把大学校园和周围现有城市及规划市区在东西方向上联系起来。各种设施供学生使用,同时可以对社会开放。另一条轴线称为学术轴(Academic Spine),沿轴线布置各个学院。两条轴线的交点是大学的中心设施,这样,大学就通过“社会轴”的存在而和城市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而“学术轴”也保证 了其校园的相对独立。丹下的另外一件作品巴林阿拉伯海湾大学(Arabin Gulf University)再现了这种轴线关系的存在,仅仅规模较小而已。

二、核心型空间结构

核心型布局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类大学校园空间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有一非常明确的内聚性很强的校园中心区域,其他建筑元素围合它而存在,形成一种内向型的大学校园空间。校园的中心区可以是校园标志性建筑、建筑群、集中绿化、水体和广场等要素,诸多建筑及环境要素围绕校园核心呈放射状或环抉布置,有的学者将中心环境以绿化为主的核心型空间结构称为“绿心型”结构。这类校园布局中』合明确、环境统一、条理性强,容易形成校内环形交通,有利于人车分流和保持校园环境的安静,但在使用时应注意采用丰富的手法来打破单一放射状所容易形成的呆板和过强的纪念性。

美国PCF事务所三巨头之一亨利·柯布(Heny Cobb)和华东院浦东分院合作设计的上海中欧国际 工商学院采用的是一种内聚围合的空间结构。校园以亚洲资讯信息中心作为整个校 园的核心,教学中心、宿舍、服务性房间分别布置在四周以形成围合,敞廊将各单体建筑串联成富有活力的校园群落。路易·康(Louis I.Kahn)设计的印度经济管理学院,以图书馆为核心,建筑呈45°角斜置的方式布置成串,平面上以图书馆一教室一学生宿舍一教师宿舍成放射状向外分布。深圳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上海华东大学嘉定校园规划也是这种内聚的校 园布局中比较成功的作品之一。

图8 路易·康(Louis I.Kahn)设计的印度经济管理学院

三、分子型空间结构

明确的“组团”存在是这种结构的典型特征。分子型结构可以理解成为由功能相近的建筑组成相对独立明确的组团,通过一定的交通方式和校园中心发生联系,形成主从明确、结构统一的整体。由干这种结构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所以有些专著将它称为“分子型”结构。在大学中,各个不同的学院或者较大的系,往往具有 自身独立的结构并和校园中』自联系相对较弱,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成熟,避免了大量的人流交通,这些学院可以相对独立地布置在校园中。因此,分子型空间结构由于结构明确,功能符合大学校园的要求,受到很多设计师的关注。

英国的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校园是传统校园中典型的分子型布局。波特曼事物所(John Portman and Associates),设计的印度商学院在宽裕的基地上(250公顷)设计了由四个独立的学生宿舍组团围合中央教学区而形成的大学园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宗教图式意味,不过总让人感觉有流于形式和构图之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燕山大学西校区规划中标方案中,六个组团围绕中央绿化景观公 园布置,通过步行学生街有机的联系起来,各个学院各 自独立而又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利于实现一种“大开放,小封闭”的格局。一方面取消围墙限制,学校的公用建筑如图书馆、体育馆、试验楼,在保证正常使用前提下服务于社会,可避免城市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各个教学单元组团内部实行科学严格的管理,相对封闭起来,保证校园治安和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干扰,这时每个组团又形成了单独的封闭的小校园。

四、网格式空间结构

建筑设计中,选用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基本单位的设计方法,称为模数设计。模数设计扩展到校园规划中,产生了模数化和网格式的大学校园布局。模数的布局设计往往采用间距近似,呈网格状分布的道路网作为交通的骨架,相应网格中布置校园的主要建筑或者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这种设计方法是一种严格的理性主义设计方法,体现了科学和理性的严谨。早在20世纪50年代,密斯·范·德·罗所主持的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IIT,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园规划中就采用了模数网格来控制校园空间结构,规划的布局和单体设计是按照24英尺(约7.7米)为模数的方格网来规划的,高度统一以12英尺图9燕山大学西校区规划中标方案

分子型空间结构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种主要特征:

1..校园结构条理清晰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组团形成了分主从、有层次的校园结构,产生 了校级公共空间—学科组团级公共空间—系级公共空间这一完整的教学建筑体系,各级别的服务关系非常明确。

2..结合地形 良好,易形成园林化的教学空间环境分子型结构摆脱几何关系控制下、的任硬和呆板,在平面布局上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能够顺应基地的地形和地势,灵活地表达设计内容。在基地的容积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形成类似于公 园的布局效果—一个个“景点”掩映在绿树丛中,形成一座可以服务于城市,供市民休闲并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的园林。

3..建筑设计兼顾共性和个性分子型结构是建立在规划结构层面上的一种统一,建筑组团和单体设计则相对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有比较充裕的设计表达空间,可以更好地表达建筑个性特征,产生明确的识别性。

4.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观念的体现各个教学单元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增减,而不会对校园整体功能和空间构图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且,各个教学组团可以分期建设,分批投入使用,整个校 园始终相对完整,这也是针对大学建设周期长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解决思路。

5.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放性”的实现考虑到我国内向型的民族传统居住习惯和维护校园治安等因素,我国大学校园 只能保持适度的“开放”。分子型布局

(约3.65米)为模数。虽然这种方法局限性非常大,往

往不适合灵活多变的教学功能,但是融合了巧妙构思的设计仍然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格式布局在建筑空间上有许多自己的特色:

(1).对于面积很大的校园而言,格网化设计便于对空间和景观进行宏观控制,形成统一完整的环境体系。(2).方网格道路间距相近,交通没有明显的中断,这对于校园内部合理组织交通,形成车行环线,以及合理进行人车分流有很大的好处。

图10 沈阳建筑大学中标方案

(3).由于网格图形的连续性,使得这种布局可以不断扩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4).网格式布局是一种低层高密度的设计,可以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城市大学使用。但是,这种布局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4-1各个学院往往存在人数、面积需求的差异。如果强求建造外形和尺度基本相似的建筑单体,结果会造成部分单位面积过剩而部分单位面积紧张的现象。

4-2由于方格网构图上本身的均质性,校园空间中往往 缺少环境的核心和焦点。

4-3 新近的许多设计多加人一定自由灵活的手法,使得整个校园严谨之中富于变化,更加同高校的环境气氛相适应。

1.以建筑、绿化和广场构成的连续网格

这种布局以网格线作为控制建筑位置的定位基线,中部围合出矩形的公共活动空间,多数校园采用矩形和方形的网格,也有的采用三角形、六边形或八边形。

巴黎塞瑞大学以连续的建筑群形成了网格,同时依据地形的特点在局部用一些特殊的建筑,如让·努维尔事务所和建筑工作室合作设计的阿拉伯世界学院,打破单调的布局,并将不远处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作为对景纳人校 园中。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的中标方案 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主教学楼群采用了80米x80米的网格。

2.以道路构成网格,建筑填充其中

这种布局以道路网格来限定校园空间结构,其间围合出面积相当的多块用地,或布置建筑,或设计广场,或营造绿化。

台湾华东大学校园规划竞赛五个获奖方案之一的台湾大元建筑事务所提出的方案中,将圆形道路内划

图1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校

分出了按照九宫格排列的正方形用地,并以3/4圆形作为建筑用地,而另外的1/4开辟成了公 园,用来打破了单纯网格几何形式的单调。卡塔尔大学(Unversity of Qatar)采用了正八边形的基本单元。八边形的房间便于安排方形的风塔和采光塔,使房子吸热量至最少并且对传统的伊斯兰几何形式来说,有一种宗教图式意味,表现 了一种继承上的创新。

3.整体控制下的自由网格

这种结构以网格为骨架,自由选择部分单元格作为建筑或者室外空间,形成 自由有机的校园空间和多层次的交往环境,完全摆脱了格网本身的僵化和呆板。Shadrrach Woods 和 George Andilis,Josic三位建筑师共同合作,于1963年参加柏林自由大学设计竞赛提交的方案,在模数网格基础之上极尽所能地加以变化。方案以一组从东北走向西南,距离约200英尺(约61米)的平行道路为骨架,另一个方向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划分适 当的建筑用地,规整中不失 自由,功能也较合理。日本建筑师本理显(Riken Yamamoto)

设计的日本琦玉县立大学构思同上例可谓异曲同工。校园中部采用了7.7米为模数的 自由网体系,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交往空间,校园环境既统一又富于变化。

五、有机发展的空间结构

以上我们讨论的几种空间结构,其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由明确的几何关系来控制构图,有时会显得过于僵化。首先,大学本身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建筑群体,如果强硬地将不同的功能用死板的几何关系来控制,未免舍本逐末。其次,大学的选址往往在风景区,地理环境的限制非常大,如果强以几何构图来要求设计,不但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再有,现代设计理论往往重视打破传统构图陈规的束缚,追求活跃奔放、灵活多变的空间形式,而将轴线、序列等传统设计手法视为栓桔,力求突破创新。种种原因,呼唤更加 自由的大学设计。

1.园林化布局

有些大学设计,基地条件优越,能够利用天然的环境资源,营造 自然化的空间效果。往往还借鉴许多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形成了一种公 园般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常常被称为“园林式布局”。

江南大学中标方案由近年来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颇有建树的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设计。方案将原有 自然水体 自由合理地组织进校园,营造出了具有真正“园”的意义的大学空间。建于浙江临安的浙江林学院依山而建,随地势自然布局,同时还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校园绿化,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将校 园建成了一个真正的大植物园。

2.追求动态构图

随着现代构图理论的发展,强调稳定、协调,讲求轴线、韵律的构图手法,已经被追求动 态 均 衡 的 构 图方法所超越。汉 莎·扬事务所设计的天津民航学院方案,总体规划设计从构图上讲是基于汉字的“人”字,“人”字墙体将基地分为运动场区、住宿区和学术区。教学建筑全部串接在一起而形成条状褶皱,并顺应地势走向形成连续性校园空间,多样化走势与不规则的外部空间给人以新颖的时空感受。

3.山地环境的灵活处理图

大学建设选址多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区。我国自古就有“依山林、择圣地”的选址建校的传统,岳麓书院处于湖南岳麓山下,白麓洞书院则选址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这 种思想在近代校园建设中也多有图12 江南大学中标方案

反映,1929年建校的武汉大学,选址于湖北武 昌东湖之滨以路咖山为主的丘陵之中,主要建筑布置在三座小丘的顶峰,依山傍水景色极佳。美国Merritt学院,位于加里福尼亚州东奥克兰山上,可以俯瞰奥克兰市和 旧金山湾,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山地大学景观优美,气候宜人,而且其建设对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山岭及丘陵地多,平原和缓坡地带只占,人均耕地面积仅约1000平方米。因此,在校园建设中不占良田,尽量利用山坡、荒地和丘陵地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地形条件限制下,僵化的几何构图基本上失去 了作用。

吉安卡罗返路卡罗设计的意大利乌尔比诺喀布契尼大学城,建在古城附近的喀布契尼山上。整个大学城由四所学院及一所古老的修道院组成,不同的学院在建设时根据地形的特采用了螺旋式和放射性的不同的建筑布局。类似的还有澳门东亚大学,以迭落的院落来解决高差带来的建设问题,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当代大学空间结构设计的几种主要类型。必须强调的是,空间结构和构图不是僵死的规范,而是一种组织建筑群的方式,或者说设计的一种思路,也可以是我们进行设计时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应该科学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讲,采用一种科学的空间构图会使校园各个部分的组织更加完整和成熟,更具有条理性,会大大增强校园空间的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认的是,空间构图往往是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方面,也是投标中评判方案优劣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往往有人以“流于形式”相指责。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单纯从构图出发,而忽视功能要求,忽视大学本身意义的深刻理解,仅仅从平面图上来理解一个大学的做法也是极不可取的。对这种设计和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我们探讨空间构图的问题,既是希望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形式美学的原则和空间构成研究的宝贵成果,创作出更加动人的大学校园空间,也是希望对“构图”的问题取得正确的理解,摒弃一切从形式出发的做法,更好地理解大学设计真正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2002版

[2] 关镶邺,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建设 ,世界建 2009 [3] 何人可,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 建筑师 第86期 [4] 周逸湖、未泽方 ,高等学校建筑 规划与环掩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陈乐迁 山地大学校园 世界建筑

[6] 王文友, 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千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 规划师

[7] 罗森 ,大学校园规划当议 建筑师, 第68期

[8] 周逸湖、宋泽方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建筑学报

第四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我校在办学历史和实践中,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过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正在发展建设的实际,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精神文化、思想文化、素质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氛围文化建设为主,结合硬件设施建设,分步实施。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修德、强能、健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塑造大学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我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校园文化建设要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合起来。总体目标是: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的发展阶段,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学校特色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独特个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使学校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精神、浓厚学术氛围、深厚人文底蕴、鲜明创新风气、幽雅环境和一流文化品位的大学。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育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发展、创新、育人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学校管理。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是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良好的教风,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以学教人,又以德育人,敬业爱岗,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廉洁从教,既传授知识,又塑造灵魂,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努力实践党的教育方针,崇尚学术,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用自身的优秀形象,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尽守职责,作无私奉献的楷模,教书育人的楷模,业务上过硬出众,业绩上优秀出色,学术上带头,为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贡献。

——机关干部在行为文化建设中,一是要做到政治合格、思想领先,刻苦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求真务实,精通业务,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三是胸怀大局,维护团结,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广泛联系群众,虚心听取各种意见,正正派派做人,公公道道处事,严格要求自己,作维护团结的模范;四是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师生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五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履行职责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后勤工作人员在行为文化建设中要做到安心工作,在优质服务中作贡献;精通技术,在后勤改革中作贡献;奉献爱心,在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中作贡献;爱岗敬业,在履行岗位职责中作贡献。

(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校园环境文化包括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广场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以及公共场所文化。环境文化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育人特色和学术氛围,按照“绿色、高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五)开展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重视品牌形象的推广,重视公共关系工作,重视学校形象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六)弘扬民族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应,支配着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荣辱观教育要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从育人工作的实际出发,确定学习教育重点内容。在教师队伍中,要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风范,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广大学生中要强调“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在机关干部和工勤人员中,要强调“热爱祖国、服务师生、崇尚科学、恪尽职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要坚持课堂教学育人、社会实践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综合功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一)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用先进的政治思想理论武装师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师生,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师生员工,根据形势的发展学习最新的政治思想理论、形势政策、教育观念。

——重视对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从制定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入手,通过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师生爱祖国、爱学校、爱专业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继续组织力量搜集、研究和编写校史资料,经常进行展出,使新生入学后的校史教育制度化。

——对学校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

——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的纪念活动,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日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使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把这三个活动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重视学校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学者纪念日活动,努力弘扬先师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继续办好《联大学人》大型图片展,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录制有关音像资料。

——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在全国、全省、各行各业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

(二)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大学精神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

——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务委员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工会代表会制度,发挥其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学院级教代会制度;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与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和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校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议事规则》和《书记论坛》、《校长论坛》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系,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党委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不断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努力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努力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是正确处理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党委成员要有大局意识,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信任,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各司其职,大胆负责,一个标准对事,一心一意抓发展,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在会上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在个人意见被否决后,必须自觉执行党委集体决议,自觉维护党委团结和统一。

——各职能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科学的原则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顿,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的问题和有些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对全校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解决学校规章与国家法律及上级部门的有关法规不相一致的问题;解决部门规章之间不能衔接的问题。

——将全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汇编为《大学规章制度汇编》,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积极推进建立《大学章程》的工作。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监督。

(三)实施师德建设计划

——大力倡导“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修订《 大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大学党政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制定《大学教职工道德规范评价办法》,把教职工的道德自律和有关制度的外在约束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的时效性和长期性。——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把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表彰范畴,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每两年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要予以及时处理,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每年引进的人才和教师进行师德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培训;建立谈话制度,各院(系)、各单位主要领导每学期要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履行师德规范的谈话,帮助新上岗的教师一上岗就树立以德治教的意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业绩和科研成就。

——要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教师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和优秀年青人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教师的成长,关心教师的生活,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工作条件。

(四)实施学风建设计划

——学生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职能部门、院(系)、团学组织

和学生自律组织搞好学风建设,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大学学生违纪处理管理规则》、《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建立每年按时发《学生家长通知书》制度,通报学生学习成绩、上课、奖惩情况。

——加强日常管理。严格学生辅导员进入公寓和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制度,加强学生早操、上课考勤,整肃考风考纪,加强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纠察和引导,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

——开展主题教育。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每年举办一次以“刻苦诚信做人,树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周活动,开展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要按照“积极健康、美观大方、简洁明了、文化氛围浓厚、品位高雅”的要求,积极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精品计划

——思想政治主题教育。通过持续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学风建设周活动、教师节慰问服务活动,使之成为学校品牌主题教育。

——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办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大学专家学者论坛”和“大学青年学子论坛”、“大学毕业生优秀论文报告会”(每年安排1—2次)等,坚持每周有学术报告。设立学生学术科研资助基金,对有潜力的项目给予适当资助。

——文体艺术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院(系)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活动思路,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精心打造读书节、九月放歌、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校、院(系)品牌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实践、基地化发展、制度化保障、社会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落实社会实践“五个一”要求,逐步扩大社会实践规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争取到2007年,建好10个校、院两级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形成至少10项社会实践优秀成果。

——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系)分层管理体系,本着“突出思想理论先进性,艺术学术科技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保持30个左右有影响的学生社团,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老师,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三个一”要求,每年推出不少于50项的学生社团特色活动。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鼓励在校大学生人人争做注册志愿者,保障每位注册志愿者每年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指导各分会每年至少开展50项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六)实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计划 ——《大学报》要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时评、言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凸现学府特色。广播要面向广大学生,积极报道各院(系)的动态,多报道同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多介绍高雅文化和学术知识。

——加强对校内出版物的管理,校内出版物(包括团刊、班刊、社团刊物)须经党委宣传部审批并备案;质量较好的连续出版物要积极申请省新闻出版局核发内部出版刊号。院(系)至少要办好1份标志性学生刊物,要鼓励学生刊物提高质量,每年评出“学生名刊”,给予奖励。

——规划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管理。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扩大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面积至适合程度,增加活动场所,改善活动条件。

——加强对论坛、讲座、研讨会的宣传与管理。开设“名家讲坛”,各单位邀请的名家来校作报告,列入“名家讲坛”计划,党委宣传部、学校科研处等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做好宣传服务工作。鼓励院(系)组织面向全校的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

(七)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计划 ——加强学生文体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建设,满足学生文体活动需要,继续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

——制定《校园环境管理规则》,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和清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制定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广场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公共场所文化建设细则,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做到积极向上、健康美观、整齐统一、简洁明了、文化氛围浓厚、品位高雅,既能体现大学精神,又能以先进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的特征。

——开展环境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爱校教育活动(爱校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要在环境道德教育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为增进人们对校园环境的新认识,激发师生爱校意识,举办“美丽校园”摄影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

(八)实施品牌形象塑造计划 ——建立大学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各院(系)徽、院(系)旗的制度。

——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的规格与设计。

——重视学校公共关系,建立记者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制度。

——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建立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重视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的教育。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一)努力形成校党委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各部门合力、全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正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确保学校文化的先进性,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人、教育人的中心任务,沿着健康的路线前进。要发挥党委的决策核心作用,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促进办学理念的发展,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推进学校制度的创新,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要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解决问题,保障师生的权利,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成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院(系),应有相应的小组和负责人,专门负责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结合院(系)或单位主管的工作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细则,组织落实。

(三)要从政策和制度上激励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党员、干部、教师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把党员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现情况,纳入检查、考核、评议干部的重要内容。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每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预算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核列其中。校园文化设施、固定标志性建设要按照校区建设规划统一考虑,以使校园文化设施建设适应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广开筹资渠道,采取多种合法的方式从社会上筹措经费,学校在有关政策上要为校园文化建设筹资提供支持。

郑健 陈文辉

第五篇: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一 设计地段概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一水利工程类专业为重点,一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外语系,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多科性大学。原有校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郑州市东区征地1500余亩地,建设新校区,能够容纳人数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二 规划设计思想

新区地块为东区龙子湖大学城的一部分,为梯形的不规则地块。考虑到校园内部和外围城市道路的贴合以及大学崇尚知识,蒸蒸日上的理念,将地块第一次分割,圆弧形主干道连接了博学路和文苑南路,通透了校园东西交通,形成南北两大地块。南地块排布的教学组和北地块形成的生活组团组成的交通网构架出葵花的形状。各系馆楼形成葵花饱满的果实,宿舍楼群形成花瓣,在东区这块土地下,向着阳光,向着知识的精华,在龙子湖水的滋润灌溉下,随着四季的变迁,一年一年,硕果累累。虽为工科院校,花园式的校园更能给健康身心。三 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分区共享广场的布局

中心图书馆,礼堂,音乐厅以及汇报厅环绕,地面为灰黑色石板,形状为两个半圆形的靠背组合,加上引取的水系景观形成蝶状共享广场。图书馆分为上下两部分,四方的大体量建筑,象征旋转的魔方,知识能创造奇迹的寓意,图书馆前铺设绿地供休憩读书,礼堂边的亲水绿地旁设亲水平台,建筑充分采用自然光,建筑形态以及布局不完全对称,形成一种恒久的,充实的田园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带。

教学组团的布局

教学组团又分为公共教学和各系馆楼,公共教学楼沿主干道弧形排布,连接了生活区和主教学区,外形方正规整,形成大面积整体建筑,顶层的大面积屋顶构成主要人性活动层,为师生创造了休息和交往场所,并改善楼内通风,站在顶层可开阔视野,打破十字式庭院的封闭感,在低层建筑的内外墙培土植草,隔音吸声。

四栋各系馆楼形成圆形中庭,中庭使四部分去的便捷联系,也形成四个系的交往中心,体现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精神,玻璃曲面和砖石在材料和色彩上体现了建筑的文脉。另外四个文科系馆沿二级路排布,和水系呼应,每两个习惯前设活动广场。

实验和科研中心位于整个地块的最南边,在金水路上还起到对外的作用。

学生生活区布局

宿舍楼的特点在瞭望平台和顶层花园上。从三层开始,右边建筑开口,形成露天的活动空间,在宿舍隐私的内环境下形成一种对外的空间,在此空间可以晨读等而不影响其他活动,顶层花园除了生态外,可以提供更多的阳光接触面积,可以铺晒被褥等。三大块的学生宿舍区自然跌落成步行庭院模式,和共享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庭院中柱子花卉成林,温馨和谐。宿舍区和两个运动场交叉排布,服务周边。另外在交叉节点处设商业街,包括风味餐馆,文具店,眼镜店,面包房,超市等。

体育运动区设有学生活动中心,三层的室内体育馆。这两栋建筑为圆形建筑,区别于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建筑的形态。4教工宿舍区

教工生活区时为老师提供家的本质功能外,还要方便老师工作之余区别于学生生活区,在校园中是有联系而又独立存在的。为满足近1500名教工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形成独立小区,安排幼儿园和中心集散绿化广场。位于地块西北角可使教工外出时不用穿越校区,减少校区人流压力。5 行政,对外交流中心

行政楼和对外交流中心以及校内宾馆形成一个组团,他们对整个校区起着统筹的作用,位于主入口礼仪广场的右侧。行政楼和对外交流中心对望,中间设置景观绿化,力求一种庄重有不失亲切的环境在校内宾馆等非正式的事外活动处,铺设十字路通往亲水区。

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层层跌落。整个类似庭院式的建筑或集会广场的空间环境,通过人的参与,表达空间活力。四 道路交通系统组织规划

校园道路分为通勤性和生活性两种,人流具有为阵发性特点。由于校园面积大,导致生活区和教学区距离较远,自行车,小轿车,校园大巴等如果充斥整个校园,必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交通组织形式采用人车分行和人车共存两种。平面中,在大门口和次入口处均设停车场,同时将一些对外机构,如后勤,实验,教工住宅区,运动场等布置在外围车行路以外,和城市干道直接连通,使其车辆不穿越教学生活区。在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形成步行绿色庭廊 形成休闲交往,人文气氛浓郁的步行空间,连接学校南北交通的X形车行线起到交通功能,采用两块板式路面,即使穿越也能在中间形成安全岛。

另外在此设计中尽量减少了十字交叉口的出现,多为丁字路口,可是司机判别行人走向时更清晰明了。在弧形主干道中一侧树间设部分停车位,是车辆随时可以停靠,减少行驶路段 五 绿化系统设计规划

地块整体设计构思就是要在一个工科院校建立一处庭院花园式校园,使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校园总平面就是一个葵花式花园布局。而水又是万物之灵,生命之源,亲近水源是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设计地块位于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中,在龙子湖大环境下引水入广场前,聚水成湖,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水流岸线为不规则驳岸,蜿蜒回旋,结合湖畔郁郁葱葱的林带,成萦绕迂回之势,虚实进退,千姿百态,沿湖而行,水流勃勃,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在浅滩交汇处设局部景点,早晨在里面晨读能感受到弥漫开来的露水味道。并在景观中造桥。沿岸的天际线也是蜿蜒曲张,沿岸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堤护岸上铺设不同季节的花卉,避免一节盛开一节萧瑟的局面,并适当种植些果树,象征桃李满天下。宿舍顶层的绿化更是呼应了生态主体,和住宿庭院上下呼应,成为一体,仿佛空中花园。

六 设计小结

在这次校园规划设计中,我们最开始是想到了学校的支柱专业水利工程,首先映入脑海的是一个简单的船体,图书馆位于一角,形成灯塔的象征意义,但由于各功能布局的原因考虑到不能只王家想象,首先要合理的理念放弃了这个设计思路。之后的构架就是在理科相对枯燥的学术环境下建立一种和谐自然亲切园林班的校园环境,就想到了庭院式的排布格局,在定了了居住组团和教学组团的位置后,葵花的整体造型和交通路网就清晰明了了,在权衡了各个分区功能方便合理后确定了方案。期间有不少问题,比如感受大体量建筑对学习的影响,各个建筑交流和分离的合理把握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东西。六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00 万平米 总设计人数 31800人 教学区

15.9 万平米 学生生活区 31.8 万平米 体育活动

15.4 万平米 实验科研

36.6 万平米 图书馆

6.4 万平米 行政楼

8.3 万平米 教工住宅

10.9 万平米 绿化面积

19.8 万平米 停车场

万位

下载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策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规划设计,掌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相关要求,合理进行大学校园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整体规划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历史及现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的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文案由沈阳艺馨校园文化建设公司提供: 活动经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批准,接受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宣传思想工作处指导,由四川教育报刊社、新华文轩出版......

    规划建筑设计合同

    规 划 建 筑 设 计 合 同委托方(甲方):湖北康龙职业发展有限公司 承接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建筑方案设计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规划建筑设计理念集锦[最终定稿]

    设计理念集锦(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选用)一、关于设计思想1、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这场运动始于199......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网络借贷业务层出不穷,并且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了争抢的......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研究

    大学校园规划案例研究 摘要: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校园景观规划......

    大学校园规划指标(大全5篇)

    大学校园规划指标校园建设高等教育摘要:为了使大学校园建设有更充足的依据和标准,该文对大学校园的合理规模包括学生人数规模、校园用地规模、校园建筑规模、容积率、建筑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