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8:0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

第一篇: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天平、量筒等常规方法测量物质密度;

3、会运用学过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密度的公式,明确要想测出物质密度,需从质量和体积入手思考设计实验;

2、明确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3、围绕“排液法”的器材选择和实验思路,逐步换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产生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探究性的专题逐步创设成阶梯型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知道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物理知识推导出密度的表达式。

二、难点:

1、对于密度测量中的一些非常规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过程的先后。【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

1、密度的公式:m

V2、常规的器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量筒用于测量体积

3、方法——排液法

具体方法:浸没时

V物= V排液= V2-V1

变化一下:没有量筒,对于规则物体的体积——刻度尺

强调:排液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提高一下:针对排液法的应用,提出两个可能遇到的问题:

1、如果被测固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此时的 V物≠V排液,怎么办?

方法:悬沉法

针压法

2、如果被测固体易于液体反应或易溶于液体,怎么办?

方法:排面(细沙)法

方法与排液法相似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

引伸一下:

一、思考如果没有天平,怎么办?

——提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常规的使用方法

2、如果提供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可以测小石块的密度吗?

利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现象,提出另一方法的思考——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并且为下一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

二、思考没有天平又没有测力计的情况,只有量筒和水,又怎么办?

(启发学生运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漂浮和下沉,学生清楚方法后,进一步提出要求写 出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 1.将水倒入量杯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

12.将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到水上,读出此时总体积V2

3.将橡皮泥捏成球状,放入水中,读出此时总体积V3

V1V2 V3

漂浮时,G = F浮 沉底时,V物= V3-V1 表达式: ρ=m / V物

=G/(V3-V1)g

=F浮/(V3-V1)g

=ρ水g(V2-V1)/(V3-V1)g

=ρ水(V2-V1)/(V3-V1)

思考一下:

一、思考如果物体是悬浮在液体中的话,我们可以怎样测物体密度?密度计

二、并且介绍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启发学生,运用了漂浮和下沉的原理之后,对于悬浮原理的思考及灵活应用。)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课后讨论:

1、如何用刻度尺、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蜡块的密度?

2、如何用细铁丝、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蜡块的密度?

(进一步改变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后更加深入思考。启发学生,其实测密度的方法根据器材选择的不同还有很多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勇于钻研的精神。)

附上:课堂同步学案

第二篇:固体密度的测量 教案(推荐)

固体密度的测量

(一)——实验专题课型

淮安市第六中学 黄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天平、量筒等常规方法测量物质密度;

3、会运用学过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密度的公式,明确要想测出物质密度,需从质量和体积入手思考设计实验;

2、明确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3、围绕“排液法”的器材选择和实验思路,逐步换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产生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探究性的专题逐步创设成阶梯型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知道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物理知识推导出密度的表达式。

二、难点:

1、对于密度测量中的一些非常规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过程的先后。【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

1、密度的公式:m

V2、常规的器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量筒用于测量体积

3、方法——排液法

具体方法:浸没时

V物= V排液= V2-V1

变化一下:没有量筒,对于规则物体的体积——刻度尺

强调:排液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提高一下:针对排液法的应用,提出两个可能遇到的问题:

1、如果被测固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此时的 V物≠V排液,怎么办?

方法:悬沉法

针压法

2、如果被测固体易于液体反应或易溶于液体,怎么办?

方法:排面(细沙)法

方法与排液法相似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

引伸一下:

一、思考如果没有天平,怎么办?

——提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常规的使用方法

2、如果提供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可以测小石块的密度吗?

利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现象,提出另一方法的思考——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再进行作业纸上对应题目的解答;并且为下一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

二、思考没有天平又没有测力计的情况,只有量筒和水,又怎么办?

(启发学生运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漂浮和下沉,学生清楚方法后,进一步提出要求写 出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1.将水倒入量杯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

12.将橡皮泥捏成船状,放到水上,读出此时总体积V2

3.将橡皮泥捏成球状,放入水中,读出此时总体积V3

V1VV2 3

漂浮时,G = F浮 沉底时,V物= V3-V1 表达式: ρ=m / V物

=G/(V3-V1)g

=F浮/(V3-V1)g

=ρ水g(V2-V1)/(V3-V1)g

=ρ水(V2-V1)/(V3-V1)

思考一下:

一、思考如果物体是悬浮在液体中的话,我们可以怎样测物体密度?密度计

二、并且介绍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启发学生,运用了漂浮和下沉的原理之后,对于悬浮原理的思考及灵活应用。)

(三)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课后讨论:

1、如何用刻度尺、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蜡块的密度?

2、如何用细铁丝、烧杯和水,测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蜡块的密度?

(进一步改变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后更加深入思考。启发学生,其实测密度的方法根据器材选择的不同还有很多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勇于钻研的精神。)

附上:课堂同步学案

固体密度的测量

(一) 以下实验请至少设计两种方法

实验一:请你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测量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蜡块的密度。

实验二:请你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测量生石灰块的密度。

实验三:请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量筒、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四:请只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实验五:实验室备有毫米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小刀、玻璃杯、足够的水、细线、盐、密度计等,请你从中选用适当器材,设计测量山芋密度(山芋的密度一般比水大)的实验方法。(尽可能多想几种方法)

第三篇:从误差分析谈谈“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改进期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学(214400)徐美蓉 1“测量固体的密度”教学目标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节安排了学生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要求选择一个固体,测量其密度。要求“学会测量液体或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本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2“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设计

在社会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中,利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常见的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如下(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为例)。2.1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总体积V2。(4)小石块的体积为V2-V1。

2.2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收集其中一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见表1。

学生根据每次算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求出小石块的平均密度:

这是初中物理计算物理量时常用的计算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3“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误差分析

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和测量人员水平以及种种因素的局限,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在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测量固体的密度,对第一种实验方案误差分析如下。

3.1小石块的质量误差分析

该实验在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时采用的是秤量为200 g、感量为0.2 g的JPT-2型架盘天平。根据实验方案,小石块的质量能比较准确地被测出,但实验数据还是有所偏差,可能是读数时存在误差或天平本身存在系统误差。小石块的质量误差计算如下: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任意一次质量测量值的标准差为:

用格罗布斯判据剔除坏数据,查表得G6=1.82,G6S=0.14 质量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为ΔA=S(m)=0.077 g 托盘天平的仪器最大允差Δ仪=0.001 g

质量的测量结果:m=(11.7±0.08)g 通过计算可知,小石块质量的测量误差为0.001 7,其中该误差因素本身的误差为0.08,相应的误差传递系数为0.22。误差分析如下:

(1)由于天平的制造、调整和实验时的环境、温度等原因,一般天平的两臂总是不严格相等。因此,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并不完全等于物体的质量。为消除这种误差,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检测,求出天平臂长之比,从而做出更精确的测量。

(2)砝码的误差。由于使用时间长,砝码可能在操作过程中有磨损、生锈等各种现象发生,对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托盘天平的灵敏度较低,也是一部分影响原因。3.2小石块的体积误差分析

在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采用了间接测量的方法。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改变了水的量,但从实验数据看出,小石块的体积每次测量的结果也有一定的误差。而测量的体积不仅包括小石块的体积,细线也占了一定的体积,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对小石块体积的计算及其误差分析如下:

用格罗布斯判据剔除坏数据,查表得G6=1.82,G6S=0.14 体积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为ΔA=S(V)=0.077 cm3

体积的测量结果:V=(4.6±0.3)cm3 通过计算可知:小石块体积的测量误差为0.16,因素本身的误差为0.3,相应的误差传递系数为0.54。误差分析:

(1)在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由于细线也占有一定的体积,导致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存在误差。为减少这部分误差,细线越细越好,浸入液体中的细线越少越好,而且细线的吸水性也要进行考虑。

(2)小石块本身可能吸附了一些杂质,对其体积的测量也有一定的影响。3.3小石块的密度的计算

根据测量结果,小石块密度的置信区间为(2.3,2.7),相对不确定度为8%。据分析,体积误差因素对实验结果总误差的贡献较大。4实验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要减小实验误差,可以用更加精确的测量仪器,如用电子天平来测量小石块的质量,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如可以用测力计或力传感器测量小石块的重力,从而算出小石块的质量。还可以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小石块的重力。

根据计算,小石块的体积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验时要尽量减小小石块体积的误差,如用较细的细绳系住小石块、选用比较干净的小石块进行实验,减少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

除了以上方法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还可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小石块慢慢浸没在水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5结束语

本实验方案只用了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也可以用力传感器来代替弹簧测力计。由于采用了较精密的测量工具,该测量方法实验误差小,而且避免了细绳的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当然,在测小石块重力时,绳子的重力也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误差不可避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进行实验,还要考虑学生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

第四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

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 教学方法

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

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 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 的。2.密度的测量

由阿基米德和黄金的故事,我们知道密度作为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可以用作鉴定物质种类的依据。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对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问题: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应该要知道物质的哪些量呢?

在本章的第三节,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式,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它对应的体积的比值。因此如果我们要知道某种物质的密度,必须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与这部分质量对应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密度的测量是一种间接的测量,只有知道了质量和体积这两个物理量才能够求出某种物质的密度。本节课上我们使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使用量筒来测量体积。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首先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得到小石块的质量为m。(2)接着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在这一步中可以倒入适量的水使V1的读数为整数。(3)用细绳绑着小石块,慢慢地把小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里,读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在这一步中小石块不能猛地丢入量筒,这样一是可能把量筒砸碎,二是会使量筒中的水溅出来,增加读数的误差。在这个是实验中石块的密度ρ=m/(V2-V1);大家注意在实验记录纸上写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这些部分,并且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测量盐水的密度

现在我们来看如何测量盐水的密度。

(1)调节天平平衡,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4)把实验数据记入表格中。盐水的密度ρ=(m2-m1)/V 提问:这种方法有问题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在以上测量盐水密度的步骤中,第三步里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时,由于总会有一部分水珠吸附在烧杯内壁上,因此不可能把所有的盐水都倒入量筒中。所以测得的盐水体积V不是所有盐水的总体积,而是小于盐水的总体积,因此对于这种方案里盐水密度计算公式盐水的体积变小,因此实验得到的密度变大。对这种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案:

(1)调节天平平衡,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m1;(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为V;(3)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2;(4)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在这种实验方案中,盐水的密度ρ=(m1-m2)/V。

大家注意这两种实验方案的差别,并且思考为什么第二种方法的误差较小。

5.进行演示实验

请两位同学搭档,来讲台进行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再换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

6.拓展训练

讨论:如果要测量一个小木块的密度,应当对上诉的哪个实验,做一些改进?

答:应当借鉴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不同的时,在用排水法测量木块的体积时,可以用一根针压小木块直到木块被水浸没,从而可以读出木块和水的合体积。

练习:把测定液体密度要进行的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并填在横线上____

A.求出液体的质量,计算液体的密度;

B.测定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C.测定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

E.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F.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

板书设计

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一、测固体的密度

1.器材:量筒、烧杯、托盘天平、细绳、石块 2.原理:ρ=m/V 3.实验步骤:(1)首先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得到小石块的质量为m;(2)接着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 ;(3)用细绳绑着小石块,慢慢地把小石块浸没在量筒中的水里,读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 ;(4)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二、测量盐水的密度 1.器材:;量筒、烧杯、托盘天平、盐水 2.原理:ρ=(m1-m2)/V 3.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m1;(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为V;(3)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2;(4)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第五篇:长度与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丈量实验

一、实验简介 长度是最根本的物理量。在种种百般的长度丈量仪器中,它们的外观虽然差别,但其标度多数是以一定的长度来分别的,对许多物理量的丈量都可以归为对长度的丈量,因此,长度的丈量是实验丈量的底子。在进行长度的丈量中,我们不但要求能够正确使用丈量仪器,还要能够凭据对长度丈量的差别精度要求,公道选择仪器,以及凭据丈量东西和丈量条件采取适当的丈量手段。

密度是表征物体特征的重要物理量,因而密度的丈量对物体性质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付规矩的物体,用物理天平测出其质量,用丈量长度的要领测出其体积,即可丈量出物质的密度。

二、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结构及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如(图 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游标卡尺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 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1)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 a,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 b,则有 Nb =(N-1)a(1)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下载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密度的测量》教案

    第3节 教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孙恒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

    实验教案1、测量物质的密度(共五篇)

    实验教案1、测量物质的密度 溪角中学 陈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测量密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密度”这一知识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社会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对未知物质密度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张君娟 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案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生活

    课前问答: 1. 使用量筒时需要注意什么?量筒以什么单位标度? 2. 不规则的小固体怎么测量体积?液体又如何测量体积?3. 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条件?4. 密度的单位是什么?5.......

    大学物理实验——长度密度的测量心得体会3

    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心得体会 最后一个开放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束也就标志着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顾这几周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

    《密度测量》教学反思

    《密度测量》教学反思 刘纯武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